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 导航 >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甘草干姜汤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中医养生之道,不在求仙丹灵药,而首在养心调神,养心养性可称是养生之道的“道中之道”!”相信关于养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那些不注重养生的人,必然会遭到生活的报复。日常生活中关于中医养生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甘草干姜汤的功效与作用”,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药方剂是一种治疗疾病的非常好的方法,那么你知道甘草干姜汤吗?它是由哪几种药材组成的呢?它应该如何食用呢?今天就来为大家一一解答。

【别名】干姜甘草汤(《妇人大全良方》卷七)。

【处方】甘草12克(炙)干姜6克

【功能主治】温中益气。治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咽中干,烦躁吐逆;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

【用法用量】上二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摘录】《伤寒论》

【别名】二神汤

【处方】甘草(炙)、川白姜(炮)各等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男女诸虚出血,胃寒不能引气归原,无以收约其血。

【用法用量】二神汤(《朱氏集验方》卷七)。

【摘录】《直指》卷二十六

【处方】甘草5分,干姜5分,蜀椒3分,附子3分。

【功能主治】诸疝泄利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疝气证治论》

上文介绍了甘草干姜汤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甘草干姜汤可以保护人体,还有自己的适宜人群,所以在食用的是侯一定要注意。

相关阅读

干姜汤的功效与作用


你听说过中药方剂吗?中药方剂有很多种,不同的中药方剂针对的疾病类型不用,功效作用当然也会不一样,干姜汤就是其中一种,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它的相关信息。

【处方】干姜12克 紫菀3克 杏仁9克(去皮、尖、双仁,切)麻黄(去节)12克 桂心 甘草(炙)各6克 五味子3克

【制法】上七味,切。

【功能主治】治肺中有寒,咳逆上气。

【用法用量】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生葱等。

【摘录】《外台秘要》卷九引《深师方》

【处方】干姜(炮)1两,黄柏(去粗皮,炒)1两,阿胶(炒令燥)1两,酸石榴皮(炒)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积年痢,困笃,肠极滑。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处方】干姜4两,紫菀1两,杏仁70枚(去皮尖双仁,切),麻黄(去节)4两,桂心2两,甘草(炙)2两,五味子1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冷咳逆气。

【用法用量】水8升,煮取2升7合,分3服。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等。

【摘录】《外台》卷九引《深师方》

【处方】干姜4两,石膏4两,栝楼根2两,人参2两,桂心2两,半夏1升,吴茱萸2升,小麦1升,甘草1两,赤小豆30粒。

【功能主治】饮食辄噎。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酒5升,水1斗,煮枣20枚,去滓,合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此因胃气之虚寒,不能运化水谷之精微,蕴酿而成本寒标热之病。非寒热补泻之兼投,何以解虚实反正之纠结。详方中人参、甘草、干姜、萸、桂以治本寒,石膏以化标热,半夏、栝楼一热一寒,分解脾湿上逆之痰饮于中,小麦、小豆开泄木邪内蕴之虚火于下,共襄洗涤之功。举世但知柴胡、白芍和解肝邪,木通、车前降泄火气,曷知谷菽有如此之妙用哉。

【摘录】《外台》卷八引《古今录验》

【处方】干姜(炮)半两,甘草(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草豆蔻(去皮)半两,肉豆蔻(去壳,面裹煨)半两,木香半两,高良姜(炒)半两,干木瓜半两。

【制法】上药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霍乱吐利,心腹疼痛,气逆,手足冷。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别名】四正汤、四味回阳饮

【处方】干姜(炮)2两,甘草(炙)2两,人参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枚。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霍乱吐下,虚冷厥逆,元阳虚脱,危在顷刻者。

【用法用量】四正汤(《圣济总录》卷一六二)、四味回阳饮(《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炮姜1钱,茯苓1钱,炙甘草3分,当归1钱,泽兰1钱,广陈皮1钱,半夏1钱,钩藤1钱5分。

【功能主治】失血而呕逆肢冷。

【用法用量】加大枣2个,水煎服。

【摘录】《古今医彻》卷一

【处方】干姜(炮)3两,人参3两,甘草(炙)3两,白茯苓(去黑皮)4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4两,桂(去粗皮)2两,黄耆(锉)2两。

【功能主治】霍乱,洞泄不止,脐上筑悸。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干姜(炮)1两,木瓜1两,吴茱萸(汤洗去涎,炒黄)3分,桂(去粗皮)3分,槟榔(锉)10枚,木香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脚气攻心,呕逆闷绝,脚冷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拍碎),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处方】干姜(炮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桂(去粗皮)1两,芎䓖1两,当归(切,焙)1两,芍药1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卒疝,绕脐腹卒暴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处方】干姜(炮)3两,黄连(去须)3两,赤石脂3两,当归(锉,炒)3两,半夏(先研为末,生姜汁制作饼子用)5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2两,桂(去粗皮)2两,龙骨(火烧红)2两,枳壳(去瓤,麸炒)2两,人参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产后霍乱吐利,四肢逆冷,虚烦。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取8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处方】干姜(炮)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陈橘皮(去白,炒)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

【制法】上药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伤寒食毒,头痛恶寒,心腹虚胀,大便泄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别名】干姜黄连汤

【处方】干姜3两,当归4两,黄柏4两,地榆4两,黄连2两,阿胶2两,石榴皮3枚。

【功能主治】小肠虚寒,痛下赤白,肠滑,肠中懊檂。腹中痛,里急后重,头偏痛,耳颊痛。

【用法用量】干姜黄连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摘录】方出《千金》卷十四,名见《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处方】干姜2两,黄柏1两,石榴皮1两,阿胶2两半,渍豉1升,前胡4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卒大注,及赤白滞下,困笃欲死,肠已滑。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3合,去滓,纳阿胶,顿服。不愈更作服之。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一

如今的人们生活压力在不断的加大,使得我们的身体经常处于疲劳的情况,干姜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对身体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橘皮干姜汤的功效与作用


最近食用中药方剂的人开始越来越多,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橘皮干姜汤,那么橘皮干姜汤的功效作用呢?如果不清楚的话,就来看一看下面这篇文章吧。

【处方】橘皮 通草 干姜(炮)桂心各60克 人参30克 甘草(炙)60克

【制法】上药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治伤寒哕逆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2克,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日进三服。

【摘录】《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处方】橘皮3两,通草3两,干姜3两,桂心3两,甘草3两,人参2两。

【功能主治】胃寒呕哕不食,或吐痰,腹痛兼泻。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医学纲目》卷三十二

【处方】陈皮、通草、干姜、人参。

【功能主治】咳逆哕恶。伤寒初病,但恶寒,不发热,口中和,脉微细而呃逆者。

【用法用量】每服水2盏,煎至8分,去滓,分2次服。

【摘录】《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五

【处方】橘皮2两,通草2两,干姜(炮)2两,桂心2两,人参1两,甘草(炙)2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哕。胃中有寒咳逆。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活人书》卷十八

【处方】橘皮、干姜、半夏、白术、砂仁、人参。

【功能主治】胃中虚寒呃逆。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三

上文所说的关于橘皮干姜汤的功效和制作方法等大家是不是都了解了呢?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来进行调节养生,这样才可以对身体起到很好的养生效果。

甘草干姜汤的四大功效


生姜在生活中常用的做法就是炒菜煮汤的时候用处比较多,而干姜一般很少有人了解,其实干姜和甘草都是中药材,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上都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将甘草和干姜一起煮水喝,可以起到抗病毒消炎、御寒等作用。那么甘草和干姜汤还有哪些功效呢?

甘草干姜汤为中药试剂,主治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误用桂枝汤解表之后,出现咽中干,烦躁吐逆;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

甘草干姜汤主要是由甘草和干姜两种药材制成的汤药,对脾胃阳虚、四肢冰冷、眩晕、恶寒等多种虚寒症状有着非常显著的疗效。

甘草干姜汤的功效作用非常多,可以治疗多种病症,具体有哪些呢?下面就来看看吧!

甘草干姜汤的功效与作用

1、伤寒

如果不小心受到寒气侵袭引起伤寒,饮一杯甘草干姜汤,能够让身体感到非常暖和,当身体表面开始渗出汗液时,就说明体内的寒气已经驱除出体外。

2、寒证

我们常常出现的肠鸣、胸痛、吐酸以及胃脘痛等寒证也都可以通过饮用甘草干姜汤来治疗。干姜属于一种辛辣食物,在服用之后虽然会对神经起到刺激作用,但药方中的甘草又有着解痉的功效,因此可以很好的起到治疗效果。

3、眩晕

用炙甘草和炮姜制得的甘草干姜汤,对患者出现的眩晕、咳唾涎沫有着非常显著的功效。

4、遗尿

对于一些肾气受到虚损的人而言,遗尿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状,而在服用甘草干姜汤后,皆能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桂枝干姜汤大家了解吗,它是一种中药方剂,能够让我们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大家应该都知道柴胡桂枝干姜汤功效是挺多的,对于具体的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作用,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介绍。

【别名】柴胡桂姜汤(《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柴胡24克 桂枝9克 干姜3克 栝楼根12克 黄芩9克 牡蛎6克(熬)甘草6克(炙)

【功能主治】和解散寒,生津敛阴。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寒重热轻,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用法用量】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温服150毫升,日二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摘录】《伤寒论》

【处方】柴胡3钱,甘草2钱,人参1钱,茯苓3钱,桂枝3钱,干姜3钱。

【功能主治】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用法用量】煎大半杯,热服,覆衣。

【摘录】《四圣心源》卷七

【处方】柴胡、桂枝、黄芩、广皮、甘草、人参、芍药、干姜、半夏。

【功能主治】太阳中风,兼少阳寒热;少阳症兼见太阳,小便不利。

【摘录】《伤寒大白》卷一

上面就是本文为大家介绍的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一些知识,作为一种中医方剂,既然它的养生功效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个养生功效是在一定的合理的身体范围内,一旦超过了这个身体养生范围内,就会给身体造成一定的负担,所以大家要懂得适时适量。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的功效与作用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方剂,对很多疾病都有不错的效果,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可以说是医者喜用,患者乐意接受的一味方剂,但运用不当,服食方法不对,疗效会减弱。下面来谈谈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的主要功效与服用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

【别名】甘姜苓术汤(《金匮要略》卷中)、肾着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处方】甘草 白术各6克 干姜 茯苓各12克

【功能主治】温脾胜湿。治身劳汗出,衣里冷湿,致患肾着,身重,腰及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腹重,口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

【用法用量】上四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腰中即温。

【备注】肾受冷湿,着而不去,而为肾着。然病不在肾之本脏,而在肾之外腑,故其治法不在温肾以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方中干姜辛热,温里散寒,为君药;白术、茯苓健脾利水为臣;甘草补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佐使。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别名】甘姜苓术汤、甘草汤、肾着汤、除湿汤、苓姜术甘汤、茯苓干姜白术甘草汤

【处方】甘草2两,白术2两,干姜4两,茯苓4两。

【药理作用】对肠管的兴奋作用《经方研究》:王培忠等报道,甘姜苓术汤的水煎液在小量时对家兔离体肠管有轻微的兴奋作用;加大剂量后,其兴奋作用未见明显加强。认为其水煎液兴奋肠管的作用与剂量关系不大。

【功能主治】暖土胜湿;补土制水,散寒渗湿;温脾化湿。主肾着。寒湿下侵,身重,腰以下冷重而痛,饮食如故,口不渴,小便自利;胞痹,小便不利,鼻出清涕者;呕吐腹泻,妊娠下肢浮肿,或老年人小便失禁,男女遗尿,妇女年久腰冷带下等,属脾阳不足而有寒湿者。

【用法用量】甘姜苓术汤(原书同卷),甘草汤(《外台》卷十七引《古今录验》)、肾着汤(《千金》卷十九)、除湿汤(《三因》卷九)、苓姜术甘汤(《类聚方》)、茯苓干姜白术甘草汤(《奇正方》)。

【注意】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酢物。

【各家论述】1.《医方考》:肾着于湿,腰冷如冰,若有物者,此方主之。肾主水,脾主湿,湿胜则流,必归于坎者,势也,故曰肾着。腰为肾之府,湿为阴之气,故令腰冷如冰;若有物者,实邪着之也。干姜、辛热之物,辛得金之燥,热得阳之令,燥能胜湿,阳能曝湿,故象而用之;白术、甘草,甘温之品也,甘得土之味,温得土之气,土胜可以制湿,故用以佐之;白茯苓甘淡之品也,甘则益土以防水,淡则开其窍而利之,此围师必缺之义也。

【临床应用】1.肾着:杜某,女,52岁。腰痛,腰部重倦有冷痹感,两侧髓关节痛,行动拘急痛,俯仰困难,四肢倦怠无力已5月余,治疗无效。诊其脉沉迟,此肾着证也,肾虚而寒湿所侵,腰受冷湿着而不去,治宜温通驱寒湿为治,拟用肾着汤。白术1两,云苓1两,干姜1两,炙甘草5钱,2剂,清水3钟,煎至1钟,温服。后以原方加桂枝尖、杜仲,共进8剂而愈。

【摘录】《金匮》卷中

在我们阅读完上文后可以发现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不仅仅可以增强抵抗力还是治病的良方,我们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了解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的特性就能很好的利用,很容易就能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哦!

附子干姜甘草汤的功效


人体换了一些慢性疾病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选择中药来治疗自己的慢性疾病,因为中药讲究的就是一个慢字,而且它对人体的副作用是非常小的。而附子干姜甘草经常被人们做成附子干姜甘草汤,这其实是一种在中医药中有名的四逆汤,它对人体能够起着很好的药效作用。所以附子干姜甘草汤的功效是什么呢?

一、附子干姜甘草汤的功效

这三味药是中药方剂中四逆汤的方子,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的功效。作为对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亡阳虚脱者的急救方。临床上用于治疗脾肾阳虚所致的厥证、呕吐、腹痛,急症大汗而见休克等症状,每次10-20ml,一日3次。

二、附子甘草汤的功效

1、风湿痛:骠骑使吴谐,以建元元年8月26日始觉如风,至7日,卒起便顿倒,髀及手皆不随,通引腰背疼痛,通身肿,心多满。至9月4日服此汤1剂,通身流汗,即从来所患悉愈。

寒痹:单用本方治疗寒痹2例,西医诊断为慢性腰骶关节炎继发坐骨神经痛。其中1例已有10余年病史。均获治愈。作者认为,凡属风湿寒痹,即使没有汗出恶风、短气、小便不利等症,用本方亦可取效。

2、风湿性心脏病:素患风湿性心脏病、心悸短气、汗出恶风、关节冷痛、痛有定处、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沉弦。此为风湿相搏,日久不愈,邪从寒化。治宜温脾化湿散寒为主,佐以强心通阳。炙甘草15g、炮附子10g、白术10g、桂枝5g、茯苓15g。煎服。1个月后,心悸短气较前减轻,关节已不疼痛,下肢浮肿消失,小便正常。

3、以骨节疼痛为主症的运动系统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脊椎骨质增生、慢性腰骶关节炎继发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结核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肥大性腰椎炎、腰椎管狭窄等。

三、干姜附子汤的功效

治伤寒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竭,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阴症发躁,及发汗或下之后,昼日不眠,夜安静,脉来沉细。心虚寒风,半身不遂,骨节离解,缓弱不收,便利无度。

干姜[图]的功效与作用


不知道大家有没听说过干姜[图]。干姜[图]对调理我们的身体有着很大的好处,在一些疾病上也可发挥不错的作用,今天让我们来看下干姜[图]的相关知识。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 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 干燥根茎 。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性状】干姜: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长3~7cm,厚1~2cm。表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黄色油点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鉴别】(1) 本品粉末淡黄棕色。淀粉粒众多,卵圆形、椭圆形、三角状卵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5~40μm,脐点点状,位于较小端,也有呈裂缝状者,层纹有的明显。油细胞及树脂细胞散于薄壁组织中,内含淡黄色油滴或暗红棕色物质。纤维成束或散离,先端钝尖,少数分叉,有的一边呈波状或锯齿状,直径15~40μm,壁稍厚,非木化,具斜细纹孔,常可见菲薄的横隔。梯纹、螺纹及网纹导管多见,少数为环纹导管,直径15~70μm。导管或纤维旁有时可见内含暗红棕色物的管状细胞,直径12~20μm。

【含量测定】取本品最粗粉适量,加水700ml, 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Ⅹ D)测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8%(ml/g)。

【炮制】 干姜 :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本品为不规则片块状,厚0.2~0.4cm。照上述总灰分的方法测定,不得过5.5%。

【性味】辛、热。

【归经】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能主治】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用法用量】3~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制剂】姜流浸膏。

【摘录】《中国药典》

【出处】《本经》

通过上文的描述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干姜[图],干姜[图]有着怎样的功效。干姜[图]的药用价值很高,有利于免疫系统的改善,是我们一个值得的选择。

干姜酒的功效与作用


你知道药酒干姜酒吗?所谓的药酒就是将药和酒能够融合在一起,并且能发挥出药的最大功效,药酒的特点在于制作简单,饮用方便,药性稳定而且安全,效果好疗效佳。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干姜酒

【来源】《长寿补酒》

【原料】干姜30克,白酒500毫升。

【制作】将干姜拍碎,置净器中,入酒煮取300毫升,过滤去渣,贮入净瓶备用。

【功效】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呕吐,吐衄便血。

【用法】每日2次,早、晚各温饮20毫升。

【宜忌】

【注释】 干姜,又名干生姜,是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其性味辛热,入脾、胃、肺经,《名医别录》说姜"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干姜可通心阳,祛脏腑寒冷,发诸经寒气,可治感寒腹痛,又擅温肺化痰,回阳救逆。又干姜之辛热,再助酒性之通透湿润,一举夷平阴寒。

上面就是关于干姜酒这种药酒的一个介绍,其实如果身体存在一些疾病,那么通过喝一些药酒的确可以起到缓解的作用,但是干姜酒并不是适合每一个人的,这点大家要注意。

干姜散的功效与作用


说起干姜散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是什么,这也很正常,毕竟干姜散主要是用来治病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出现的不多。下面我们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处方】干姜15克(炮裂,锉)桂心13克 款冬花15克 细辛0.9克 白术0.9克 甘草0.9克(炙微赤,锉)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五味子0.9克 木香0.9克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治寒邪伤肺,气嗽短气,心胸不利,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50毫升,入大枣2枚,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每日三次。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六

【处方】干姜半两(炮裂,锉),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白术2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膈气,食后呕逆,心胸中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名见《普济方》卷二○五

【处方】干姜半两(炮裂,锉),当归半两(锉,微炒),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白术1两,艾叶1两(微炒),熟干地黄1两,缩砂半两(去皮),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石脂1两。

【功能主治】产后脓血痢,腹中痛,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上为细散。每服3钱,以粥饮调下,日3-4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干姜1分(炮裂,锉),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1分(炙微赤,锉),诃黎勒半两(煨,用皮),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暴痢,腹痛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薤白1茎,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干姜(炮)半两,诃黎勒(去核)半两,白矾(烧汁尽)半两,丁香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脾脏有积,霍乱吐逆。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饭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干姜1两,槲白皮(姜汁炙5度)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一切赤白痢,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食前温米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处方】干姜(炮)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齆鼻。

【用法用量】以少许吹入鼻中。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六

【处方】干姜(炮裂)1分,半夏(汤洗7遍)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悬痈肿,生息肉。

【用法用量】盐豉和涂患处。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三

【处方】干姜末、盐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去毒。主毒箭所伤。

【用法用量】敷疮上,毒自出。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

【处方】干姜2两,人参1两半,甘草1两半,细辛1两半,麦门冬1两7钱半,桂心1两7钱半,当归1两7钱半,远志1两,吴茱萸5钱,蜀胡椒7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胃虚胫寒,面浮身枯,诸骨节皆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酒调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一○○

【处方】干姜半两(炮裂,锉),当归3分(锉、微炒),桂心半两,生干地黄1两,细辛半两,赤茯苓半两,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赤芍药半两,栀子仁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风入腹,痛闷乱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半中盏,酒半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

【处方】法曲1升,干姜1升,豉1升,蜀椒1升,大麦糵1升。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心意冥然,忘食,胃寒不能食。

【用法用量】食后服5方寸匕,1日3次。以能食为度。

【摘录】《千金》卷十五

【处方】干姜、半夏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悬痈,咽热,暴肿。

【用法用量】以少许着舌上。

【摘录】方出《千金》卷六,名见《三因》卷十六

【处方】干姜2两(炮裂,锉),栀子仁14枚。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赤白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薤白7茎,豉半合,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别名】干姜汤

【处方】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半两,款冬花半两,细辛3分,白术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五味子3分,木香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气嗽,呼吸短气,心胸不利,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干姜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处方】干姜3两(炮裂,锉),附子1两半(炮裂,去皮脐),龙骨2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久冷痢,食不消化,脐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煎乌梅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干姜2分,桂心1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鼻中不利。

【用法用量】取如大豆许,以绵裹,塞鼻中,觉鼻中热便去之。

【摘录】《医心方》卷五引《效验方》

【处方】干姜(炮)1两,白矾(烧)1两,蛇床子(微炒)1两,甘草(炙,锉)1两,细辛(去苗叶)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防风(去叉)1两,藜芦(去芦头)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疳虫蚀牙齿动摇,挺出隐痛。

【用法用量】每用1钱匕,热酒调,热漱冷吐,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处方】干姜3分(炮裂,锉),黄连3分(去须,微炒),桂心3分,木香半两,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当归3分(锉,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脓血痢,腹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干姜1分,黄连1分,桂心1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肠澼,溏便脓血。

【用法用量】酒服方寸匕,着糜中食,1日3次。

【注意】忌猪肉、冷水,生葱。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古今录验》

【处方】食茱萸1两,干姜1两,白术1两,甘草1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胃冷,食后吐醋水,洗洗如醋浆,食羹即剧。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用酒或汤送下,1日3次。

【摘录】《医心方》卷九引《效验方》

【处方】干姜、雄黄。

【制法】上各为细末,分别下筛。

【功能主治】目翳。

【用法用量】取如米,着翳上,1日2次。

【摘录】《医心方》卷五引《古今录验》

【处方】姜炭。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童便调服。

【摘录】《赤水玄珠》卷九

【处方】栀子、甘草、干地黄、细辛、茯苓、吴茱萸、芍药、芎䓖、干姜、当归、桂心。

【功能主治】贼风,腹中绞痛,并飞尸遁注,发作无时,发即抢心胀满,胁下如锥刀刺;并主少阴伤寒。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酒煎服。

【摘录】《普济方》卷九十八

【处方】干姜末。

【功能主治】小儿水泻无度。

【用法用量】粥饮调下半钱或1字。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

【处方】干姜1两(炮裂,锉),人参半两(去芦头),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白术3分,神曲1两(炒微黄),赤石脂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产后下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日3-4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干姜(炮裂)1分,黄连(去须)3分,人参3分,肉豆蔻(去壳)1枚,当归(锉,焙)3分,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5遍)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下痢脓血,腹痛肠鸣。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以粥饮调下,空心、午后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处方】干姜(炮)1两,细辛(去苗叶)1两,桂(去粗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椒目半两,猪苓半两,小麦曲(炒)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下痢。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温酒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上文介绍了干姜散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干姜散可以保护人体,还有自己的适宜人群,所以在食用的是侯一定要注意。

干姜丸的功效与作用


干姜丸大家了解吗,它是一种中药方剂,能够让我们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大家应该都知道干姜丸功效是挺多的,对于具体的干姜丸的作用,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介绍。

【处方】曲末6两,干姜6两,当归末3钱,厚朴2两,人参2两,阿胶2两,甘草(炙)1两半。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冷痢。

【用法用量】以水1大升,煮胶令消,煎取半合为丸,如小豆大,晒干。每服60-70丸,微以水湿,以干面拌丸,令着面上厚薄匀调,先煮1升汤令极沸,下药,即将匙抄取,及暖吞之,日3夜1。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一引《肘后方》

【处方】干姜半两(炮裂,锉),皂荚1两(去黑皮,涂酥,炙令黄焦,去子),菖蒲3分,桂心3分,川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柴胡3分(去苗),人参3分(去芦头),黄连3分(去须),赤茯苓3分,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川椒3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积聚,心腹胀满,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处方】干姜(炮)1两半,吴茱萸(汤洗,焙,炒)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蜀椒(去目并合口,炒出汗)1两,熟干地黄(焙)1两,当归(切,焙)1两,大黄(锉,炒)1两,桂(去粗皮)1两,白术1两,赤芍药半两,人参半两,石韦(去毛)半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35枚,薏苡仁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月水不调,绕脐痛,手足烦热,两脚酸疼。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送下,1日2次。未知稍加,以知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干姜1两半,芎䓖2两,芍药2两,前胡(熬)1两,干地黄(熬)1两,桃仁(熬,去皮尖两仁者)1两,茯苓1两,人参3两,当归3两,杏仁(熬,去皮尖两仁者)1合,朴消1合,蜀椒(汗)1合,蛴螬(熬)1合,(庶虫)虫(熬)1合,虻虫(去翅足,熬)1合,水蛭1合(熬)。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瘕结胁肋下。

【用法用量】食前以饮服3丸。可增至10丸。

【摘录】《千金翼》卷五

【处方】干姜10两,赤石脂6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胃中冷不能食,或食已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10丸,1日3次,不拘时候。稍加至30丸。

【摘录】《千金翼》卷十九

【处方】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半两,柑子皮3分(汤浸,去白瓤),细辛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款冬花3分,紫菀3分(洗,去苗土),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上气咳逆,多唾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姜、枣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干姜2分(炮裂,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巴豆3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为末,入巴豆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干霍乱。心腹痛,气短急,四体闷,不吐利。

【用法用量】每服15丸,以粥饮送下。须臾更以热茶投之。当吐利即愈。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二○二

【处方】干姜1两,芎䓖1两,茯苓1两,消石1两,杏仁1两,水蛭1两,虻虫1两,桃仁1两,蛴螬1两,(庶虫)虫1两,柴胡2两,芍药2两,人参2两,大黄2两,蜀椒2两,当归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寒热羸瘦,酸消怠情,胸中支满,肩背脊重痛,腹里坚满积聚;或痛不可忍,引腰小腹痛,四肢烦疼,手足厥逆,寒至肘膝;或烦满,手足虚热,意欲投水中,百节尽痛,心下常苦悬痛,时寒时热,恶心,涎唾喜出,每爱咸酸甜苦之物,身体或如鸡皮,月经不通,大小便苦难,食不生肌。

【用法用量】每服3丸,空心饮送下。不知,加至10丸。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干姜丸虽本《玉函》抵当丸,兼《金匮》下瘀血汤、大黄(庶虫)虫丸等法,而药味兼护,且用蜜丸,而所服甚少,药虽峻猛而用法最缓。虻、蛭、(庶虫)、螬攻血之专剂,济以消、黄、椒、姜,和以芎、归、芍药,佐以桃、杏、柴、苓,使虻、蛭等味,得寒热互击之威;助以人参壮诸药力,续续循搜,为破干血之良法。盖入伏之瘀,在人身中与元气混成一片,虽急攻之不能速去。故宜峻药缓攻,法克有济。所以治干血之方用凡居多,间用酒煎以行经络。汤则藉为前导,继之以丸可也。

【摘录】《千金》卷四

【处方】干姜1两(炮裂,锉),葛根1两(锉),白术2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甘草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酒癖痃水不消,两胁胀满,时复呕吐,腹中如水声。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1日3次。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干姜半两(炮裂,锉),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食茱萸半两,羚羊角屑半两,射干1两,马蔺子1两(微炒),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1两,细辛1两,白术1两,赤茯苓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皮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噎,喉咽壅塞不通,胸膈忧恚气滞,胃寒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干姜1两(炮裂,锉),黄连2两(去须,微炒),当归1两(锉,微炒),乌梅肉2两(微炒),熟干地黄1两,木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冷痢,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干姜(炮)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当归(切,焙)3分,阿胶(炙燥)1两,龙骨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胃风冷,飧泄注下,腹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枣汤送下,日午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处方】干姜1两(炮裂,锉),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细辛1两,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远志半两(去心),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食茱萸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膈气,心痛,咽中如有物,吐之不出,食饮渐少。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干姜(炮)半两,白矾(烧灰)半两,白石脂2两,熟干地黄(焙)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乌贼鱼骨1两。

【制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室女经水过多,连绵不绝,脐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用温酒或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干姜6分,附子4分。

【制法】上为末,苦酒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

【用法用量】1服3丸,1日3次。

【注意】忌猪肉。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卷二引《深师方》

【处方】干姜1分,桂心1分,矾石1分(熬令汁尽),半夏1分,蜀椒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大豆许。

【功能主治】胸中寒热、心痛、清唾满口,数数欲吐,食不化。

【用法用量】本方所治胸中寒热,《圣惠》作“胸中不利”。

【注意】忌生葱、羊肉、饧。

【摘录】《外台》卷七引《范汪方》

【处方】干姜(炮)2两。

【制法】上为末,熔黄蜡拌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劳,气痢等疾。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粥饮送下。未愈,日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处方】干姜(炮)1两,黄连(去须)1两,黄柏(去粗皮)1两,熟艾(炒)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乌梅肉(炒)3分,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脓血痢,日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处方】干姜(炮)1两,附子(生,去皮脐)1两,赤石脂1两,黄连(去须)1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痢,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送下,1日3次。加至3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处方】干姜(炮)1两半,黄连(去须,炒)1两半。

【制法】上为末,先以酒1升,微火煎,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飧泄色白,食不消化,气痢泻,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米饮送下,日午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处方】干姜(炮裂)1两,白矾(熬令汁尽)1两,川芎1两,半夏(生姜汁同炒黄)1两,白术2两。

【制法】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妊娠痰饮,浸渍膈脘,目运头旋。

【用法用量】每服15丸,温淡生姜汤送下,不拘时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处方】干姜(炮)3分,白术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桂(去粗皮)3分,五味子3分,甘草(炙,锉)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麻黄(去根节)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上焦虚寒,气短,语声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至30丸,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处方】干姜(炮)半两,人参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洞痢,昼夜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丸,米饮送下,空心,日午、夜卧各1。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处方】干姜、细墨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崩中漏下,青黄赤白。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六

【处方】干姜(炮)1钱,巴豆(去心,炒黄,研)1钱,大黄(湿纸裹,甑上蒸)1钱,人参1钱(去芦)。

【制法】上除巴豆,余为末,同研,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忧愁中伤,食结积在肠胃,故发吐利。

【用法用量】用温脾汤吞下1丸,米饮亦得。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干姜气味辛温,入手足大阴;巴豆气味辛温,入足太阴阳明;大黄气味苦寒,入足阳明;人参气味甘温,入足阳明。此即古方中之备急丸加参也。因忧愁中伤,食积久在肠胃,吐利频发,暑月更甚,以数年久不愈之证,欲攻病虑其体虚,欲补虚虑其留邪,故温下之药,佐以扶正,则两不相悖矣。

【摘录】《本事》卷四

【处方】吴茱萸2两,小麦2两(熬),杏仁2两(去皮、熬),干姜2两,好豉2两(熬),蜀椒2两(去目,汗)。

【制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中下气,进食。主胃反,大吐逆,不得食饮,胸痛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7丸,1日3次。

【摘录】《医心方》卷九引《效验方》

【处方】干姜1两,阿胶1两,伏龙肝(细研)1两,白石脂2两,熟干地黄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久赤白带下,脐腹冷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热酒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一

【处方】干姜(炮裂)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胡椒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俱虚,内挟风冷,哕逆上气。

【用法用量】每服15丸至20丸,食前浓米饮送下;如呕哕冷沫,浓煎烧生姜橘皮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干姜(炮)半两,葛根半两,枳壳(去瓤,锉,麸炒)半两,橘红半两,前胡(去苗,净洗)半两,白术1两,半夏曲1两,甘草(炙)1分,吴茱萸(汤泡7次,焙)1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酒癖停饮,吐酸水。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送下。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干姜气味辛温,入手足太阴;葛根气味辛微温,入足阳明,能解酒毒;枳壳气味苦寒,入足太阴;橘红气味辛微温,入手足太阴;前胡气味苦辛微寒,入手大阴;白术气味甘温,入手足太阴;半夏曲气味辛微温,入足阳明;甘草气味甘平入脾;吴茱萸气味辛热,入足阳明、厥阴。此方治酒癖停饮,呕吐酸水,皆中宫脾土受困,以辛温培土之药干健佐运,以辛散升腾之药鼓动阳气,则中土之阳气振,阴浊自然扫除矣。

【摘录】《本事》卷三引《圣惠》

【处方】干姜(炮)1分,半夏(汤浸,去滑,焙)2两,丁香半两。

【制法】上为末,以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膈气痰结,上焦冷气,吞酸吐沫,呕逆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煎木瓜、盐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干姜丸,我们知道干姜丸的功效和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如果有需要的话,大家可以试一试。

干姜粥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国早上的餐桌上总是少不了粥的身影,可以说早上吃粥是最养生的方法。煮粥也是需要讲究方法的,好的粥爽口粘稠。干姜粥就是一道比较可口的美食,不仅做法简单而且营养价值也很高、很滋补,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干姜粥的做法。

干姜粥

【来源】 《寿世青编》

【原料】 干姜1-3克,高良姜3-5克,粳米100克。

【制作】 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入粳米同煮为粥。

【用法】 早晚服食。先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3-5口为1疗程。以秋冬季节为宜。

【疗效】 温暖脾胃,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心腹冷痛。呕吐、呢逆、泛吐清水,肠鸣腹泻。

【注意事项】 凡发热之时以及阴虚内热的病人不宜选用。

以上就是对干姜粥做法的详细介绍,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制作粥的时候要注意食材准备,而且不同食材在制作上时间也是不同。

甘草干姜汤的功效与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