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 导航 >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大黄消石汤的功效与作用

【www.ys630.com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养生的重要性了,生活中养生的方法有很多,而中药的方剂可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叫做大黄消石汤的方剂。

【处方】大黄 黄柏 消石各12克 栀子15枚

【功能主治】主黄疽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

【用法用量】上四味,用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纳消石,更煮取200毫升,顿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别名】大黄黄柏栀子芒消汤、大黄汤、大黄黄柏皮栀子消石汤、大黄黄柏汤、消黄汤

【处方】大黄4两,黄柏4两,消石4两,栀子15枚。

【功能主治】湿热黄疸,黄色鲜明如橘色,腹满汗出,口渴,大便秘,小便不利,苔黄腻,脉沉实或滑数;或湿热淋浊等。嘈杂,胸中煎熬,腹满有块,二便不利,或口中觉苦辛酸威等,此症后为膈噎者。

【用法用量】大黄黄柏栀子芒消汤(《脉经》卷八)、大黄汤(《千金翼》卷十八)、大黄黄柏皮栀子消石汤(《外台》卷四)、大黄黄柏汤(《普济方》卷一四二)、消黄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六)。①《金匮玉函要略述义》按:消石,即火消。②《金匮要略今释》:消石,《脉经》、《千金》并作芒消,日医亦多用芒消,盖非。宋本、俞桥本,消石并误作滑石。

【各家论述】1.《金匮要略论注》:此为黄疸有里无表者言之,谓疸色黄,见于表矣,乃腹满,小便不利且赤,里热可知。黄疸最难得汗,乃自汗,则表从汗解,故曰此为表和里实。实者邪也,有邪则宜去,故主大黄消石汤。大黄、消石解气血中之实热,黄柏苦寒主下焦,栀子虽轻浮在上,能使里热从上而下,故以为使,且轻浮则与郁结相宜也。

【临床应用】黄疸:获原辨藏患黄疸,更数医,累月不见效。发黄益甚,周身如橘子色,无光泽,带黯黑,眼中黄如金色,小便短少,色黄如柏汁,呼吸迫促,起居不安。求治于予,乃以指头按胸肋上,黄色不散,此疸证之尤重者也。乃合茵陈蒿汤、大黄消石汤,作大剂,日服三四帖。及三十日,黄色才散去,小便清利而全愈。

【摘录】《金匮》卷中

大黄消石汤的功效和用途非常广泛,对老百姓而言是一个很好的良药。大家有需要时不妨试一试,因为它几乎没有副作用,所以可以放心服用。

Ys630.com相关知识

消石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消石大家了解吗,它是一种常见的药材,一般在很多的地方都会用消石来作为原料,它还能够治疗很多身体疾病,下面我们来看看消石的相关知识吧。

【别名】芒消(《别录》),苦消(《药性论》)。化金石、水石(《石药尔雅》),焰消(《土宿本草》),火消(《纲目》)。

【来源】为矿物 硝石 经 加工炼制而成的结晶 。

【原形态】硝石(《本草蒙筌》)

【生境分布】多产于污秽之地,亦常覆于地面、墙脚或岩石的表面。在石灰岩、盐沼地带及沙漠区域亦多见之。产于山东、江苏、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制法】取含硝的土块,击碎后,置柄内,加水浸泡调匀,经多次过滤,取滤液澄清,置蒸发锅内加热蒸去水分,取出冷却,即析出硝石结晶。置阴凉干燥处,防火、防潮。

【性状】为无色透明六角斜方形的柱状晶体,或为白色晶状粉末。质脆易断。气无,味咸且凉。易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水溶液呈中性反应。易熔融。烧时有爆炸性。

【化学成份】主要成分为硝酸钾。因产地及提炼方法之不同,含硝酸钾量可以从半量乃至近于纯粹。普通所见的夹杂物,常为氯化钠、水等等。

【炮制】消石:敲碎或研细用。制消石,有水制、火制两种,水制:消石加水与10%萝卜同煮,过滤,浓缩后,放置,待其结晶,即成。火制:将消石入锅中,微火炒成洁白色。炒时不可离人,以防火患。

【性味】苦咸,温,有毒。

【归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二经。"

【功能主治】破坚散积,利尿泻下,解毒消肿。治痧胀,心腹疼痛,吐泻。黄疸,淋病,便秘,目亦,喉痹,疔毒,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5~1钱。外用:研末点目、吹喉或水化罨敷。

【注意】体弱及孕妇均忌服。

【附方】①治霍乱痧胀,山岚瘴疠及暑热秽恶诸邪直干包络,头目昏晕,不省人事,危急等症;并治口疮喉痛,点目去风热障翳,搐鼻辟时疫之气:西牛黄、当门子、真珠、梅片、硼砂各一钱,明雄黄(飞净)八钱,火硝三分,飞金二十页。八味,各研极细如扮,再合研匀,瓷瓶密收,以蜡封之。每服三、五分,凉开水调下。(《随息居重订霍乱论》行军散)

【各家论述】①《本草衍义补遗》:"硝,善消化驱逐,而《经》言无毒,化七十二种石,不毒而化之乎。以之治病,以致其用,病退则已。"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以等量消石、矾石研粉装胶囊内服。成人每日3次,每次3分。试治慢性肝炎5例,症状消失3例,无效1例,中止治疗1例;肝硬化5例,症状消失2例,减轻3例;另有1例肝硬化腹水,治后症状亦告消退。服药时间最短14天,最长5个月(肝硬化腹水)。初步观察,本药对黄疸消除、腹水消退、精神改善等有一定效果。一般服药后无不良反应,但食欲不佳的病人开始服药后稍见胸闷,有轻度泛恶,继续服药便逐渐消失。所有病人服后大便都呈黑色;有的初服时有轻度腹泻,但服用2、3天后即恢复正常。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1.《开宝本草》:此即地霜也,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盖以能消化诸石,故名消石。非与朴消、芒消同类而有消名也。一名芒消者,以其初煎炼时有芒而状若消,故有芒消之号,与芒消全别。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消石,消石的功效和作用,我们知道了消石不仅可以提高免疫能力,还在某些疾病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消石丸的功效与作用


现代人压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长期加班的。长期熬夜加班会很容易导致身体差。而中药方剂其实就可以缓慢的调理人的身体,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消石丸的制作方法。

【处方】消石30克 川大黄45克(锉碎,微炒)巴豆3~7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出油)附子22.5克(炮裂,去皮、脐)干姜22.5克《炮裂,锉)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一二百杵,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祛寒攻积。治寒积阻结肠胃,心腹痛如锥刀所刺,胀满欲死者。

【用法用量】不计时候,以粥饮下5丸。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三

以上就是本文对消石丸的一些介绍,其实养生方剂还是很值得我们来研究的,因为,它在中医养生领域占了一席之地,而且独树一帜,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苦参消石酒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苦参消石酒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苦参消石酒营养丰富,含有很多医药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苦参、消石、好清酒。

【制法】先以清酒下消石,浸之14日或21日,然后与苦参同入酒瓮中,盛浸之7日。

【功能主治】赤白癞风。

【用法用量】渐渐服之。饮法:每服初7日,如半鸡子许,7日后可饮1升,任情饮之,空腹服之,1日3次。多则为善,患去则速,风动亦多,勿使醉吐,宁渐少饮,不用多饮,赤白二风,此药至日无有不愈,余非难治。

【注意】忌房室,大嗔怒,大热;禁粘食、五辛、生冷、大醋、酪、白酒、猪、鱼、鸡、犬、驴、马、牛、羊等肉,皆为大忌,自余不禁。

【摘录】《千金翼》卷二十一

文中不仅给大家介绍了苦参消石酒的功效作用,还给大家分析了苦参消石酒是由哪几种中药材组成,对于怎么吃也有所提及,我们可以试着记一下,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

消石矾石散的功效与作用


消石矾石散由于是由纯天然的中药材混合而成,而且没有什么副作用,所以备受人们关注。那么到底消石矾石散的作用和功效都有哪些呢?为了让您更加详细的了解消石矾石散,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就为您详细的介绍一下。

【别名】消石散(《圣济总录》卷六十),矾石散(《鸡峰普济方》卷九)。

【处方】消石 矾石(烧)等分

【制法】上二味,为散。

【功能主治】消瘀清热。治女劳疸。身目皆黄,发热恶寒,少腹满急,小便难,额上黑,足下热者。

【用法用量】每次服2克,以大麦粥汁和服,一日三次。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是其候也。

【备注】本方所治女劳疸证,是由内热血瘀所致。方中消石咸寒走血,可消逐热瘀之血;矾石能清肾及膀胱之热。二药相配,共建捎瘀清热之功。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消石矾石散的作用很多,对于一些病症真的是很有效果的,但是大家在服用的时候还是要多了解一些,看看自己是不是适合吃,避免造成身体不适。


柴胡加大黄芒消桑螵蛸汤的功效与作用


现今药物的种类比较多,在选择时最好不要随意进行,应该先对药物进行一定的了解,那么你对柴胡加大黄芒消桑螵蛸汤这种中药方剂有了解吗?

【处方】柴胡2两16钱,黄芩1两,人参1两,甘草(炙)1两,生姜1两(切),半夏1合(洗),大枣4枚(擘),芒消2两。

【功能主治】伤寒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而微利,服柴胡加芒消汤不解者。

【用法用量】前7味,以水7升,下芒消3合,大黄4分,桑螵蛸5枚,煮取1升半,去滓,温服5合,微下即愈。

【各家论述】《古方选注》:用柴胡汤,其邪必从少阳而来,热及于阳明者,加芒消;热实于阳明者,加大黄。其邪入阳明,而后可议下。然里虚之应下者,加芒消当佐人参以安中,若加大黄,当佐桑螵蛸固阴续绝以安下,此少阳而有阳明症者,下之之方也。

【摘录】《千金翼》卷九

通过本文对柴胡加大黄芒消桑螵蛸汤的介绍,我们知道柴胡加大黄芒消桑螵蛸汤还有很多其他的功效,大家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方剂哦!希望介绍的这些柴胡加大黄芒消桑螵蛸汤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大家健康养生!

大黄牡蛎汤的功效与作用


大黄牡蛎汤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方剂,对很多疾病都有不错的效果,大黄牡蛎汤可以说是医者喜用,患者乐意接受的一味方剂,但运用不当,服食方法不对,疗效会减弱。下面来谈谈大黄牡蛎汤的主要功效与服用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

【处方】大黄1两,黄芩18铢,栝楼根18铢,甘草18铢,桂心半两,滑石2两,牡蛎半两,人参半两,龙骨半两,凝水石半两,白石脂半两,消石半两(1本加紫石英半两)。

【功能主治】小儿连壮热,实滞不去,寒热往来、微惊悸。

【用法用量】以水4升,煮取1升半,服3合,1日1夜令尽,虽吐亦与之。

【摘录】方出《千金》卷五,名见《医部全录》四二○

通过文章我们对大黄牡蛎汤有了个全面的了解,知道它对很多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在服用大黄牡蛎汤时一定要经过中医师的指导,无论它有无副作用我们都不应该胡乱服用。

大黄耆汤的功效与作用


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中药方剂的身影,可见方剂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那么大家知道大黄耆汤吗?如果不知道,就看一下本篇文章吧。

【处方】黄耆3两,桂心3两,巴戟(去心)3两,石斛(酒浸)3两,泽泻3两,茯苓3两,干姜(炮)3两,防风2两,独活2两,人参2两,天雄(炮,去皮脐)1两,芍药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半夏(汤浸7次)1两,细辛(去苗)1两,白术1两,黄芩1两,瓜蒌根1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肉虚极,体重怠惰,四肢不欲举,关节疼痛,不嗜饮食,食则咳,咳则右胁下痛,阴引背及肩,不可动转。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2盏,加生姜7片,煎7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三因》卷八

【处方】黄耆3两,芍药3两,桂心3两,甘草1两,人参1两,大枣20枚,生姜8两,半夏8两。

【功能主治】五脏内伤。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4升,煮取3升。每服8合,1日2次。

【摘录】《千金》卷十九引胡洽方

通过本篇文章,相信大家可以快速的了解大黄耆汤的制作方法。其实,在生活中,通过方剂来养生要比吃西药强上百倍。

大黄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大黄甘草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已经被许多的人所接受,那么如何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服用大黄甘草汤就成为了一门学问,今天就来教大家如何食用大黄甘草汤。

【处方】大黄12克 甘草3克

【功能主治】通便止呕。主胃肠积热,浊腐之气上逆,食已即吐,吐势急迫,或大便秘结不通,苔黄,脉滑实者。

【用法用量】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温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处方】大黄(锉,炒)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分为2服。

【功能主治】水黄。面目俱青,狂言妄语,语声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处方】大黄1倍,甘草(生)减半。

【功能主治】痘为痰闷,不得发出。

【用法用量】水煎频服。不应,更服。

【各家论述】《金匮》本方用大黄四倍于甘草,治食已即吐,专取大黄之沉降,以泄逆满之滞,此用大黄再倍于甘草,治痰闷痘闭,反借甘草之上溢,以涌固结之积。一方小变,而功用不同若此。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处方】甘草黑豆汤加大黄。

【功能主治】上中下三焦消渴。

【摘录】《医方集解》

【处方】大黄4两,甘草1两。

【功能主治】食已即吐者。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分温再服。

【各家论述】《高注金匮要略》:此胃热上熏之吐,为吐家之变证变治,而非胃反也。以苦寒泻火之大黄为君,而佐以守中之甘草,不特浮大黄下趋之性,使从胃脘而下,且治急冲者,惟宜以缓降胜之也。

【临床应用】呕吐:李某某,男,20岁。呕吐近半月,胃脘热痛,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实有力,有关脉滑,精神尚佳,初用连苏饮加竹茹、甘草。服两剂无效。仍每餐刚完即吐(平时不吐),并伴口臭,胃脘灼热,胀痛,大便三日未解,小便短黄,脉滑有力。此系积热在胃,腑气不通,胃热上冲之呕吐。改用泄热和胃之大黄甘草汤(大黄12克,甘草3克)。服一剂后,食已不吐,大便畅通;服完二剂,诸证消失。

【摘录】《金匮》卷中

看完了上文关于大黄甘草汤的简单介绍,相信大家对大黄甘草汤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服用大黄甘草汤的时候,应该按照正确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大黄甘草汤的药效 。

大黄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是传统医学的一枚瑰宝,它主要依赖于君、臣、佐、使药这几大部分。虽然见效慢,但是因为对人体几乎没有任何的副作用而备受养生人群的青睐。大黄附子汤就是一种中药方剂,你对它了解吗?

【处方】大黄6克 附子9克(炮)细辛3克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通便止痛。主寒邪与积滞互结肠道,胁下或腰胯偏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紧弦。

【用法用量】上三味,用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三次温服。若强人煮取250毫升,分三次温服,每相隔约一小时。

【注意】方中附子、细辛温经散寒,大黄泻下通便。三味合用,共成温经散寒,通便止痛之功。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别名】大黄附子细辛汤

【处方】大黄3两,附子3枚(炮),细辛2两。

【功能主治】温阳散寒,通便止痛。主阳虚寒结,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紧弦。现用于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肾结石、胆结石、慢性阑尾炎、胰腺炎、腹股疝等见上述证候者。色疸者,身黄,额上微汗,小便利,大便黑,此因房事过伤,血蓄小腹而发黄,故小腹连腰下痛。此方实能治偏痛,然不特偏痛而已,亦治寒疝、胸腹绞痛延及心胸腰部、阴囊焮肿、腹中时有水声、恶寒甚者。

【用法用量】大黄附子细辛汤(《金匮要略今释》卷三引《漫游杂记》)。

【各家论述】1.《金鉴》引张璐:大黄附子汤,为寒热互结,刚柔并济之和剂。近世但知寒下一途,绝不知有温下一法。盖暴感之热结而以寒下,久积之寒结亦可寒下乎?大黄附子汤用细辛佐附子,以攻胁下寒结,即兼大黄之寒以导之。寒热合用,温攻兼施,此圣法昭然,不可思议者也。

【临床应用】1.腹痛:一男子,年五十余,腹痛数年。余诊之,心下痞硬,腹中雷鸣,乃作半夏泻心汤饮之,未奏效。一日,忽然大恶寒战栗,绞痛倍于常时,于是更作大黄附子汤饮之,痛顿止。续服数日,病不再发。

【摘录】《金匮》卷上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相信大家对大黄附子汤的作用与功效已经有所了解了,也让我们为古人留下的财富感到惊叹。

大黄消石汤的功效与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