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 导航 > 木瓜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大膜盖蕨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养生乃长寿之伴侣,健康是长寿的朋友。”随着时间的失衡,养生这个话题走入大众视野,每个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不能忽视养生。正确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大膜盖蕨的功效与作用”,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中药对我们的身体有着不同的功效,可以对我们的身体进行调理。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味中药:大膜盖蕨,它具体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呢?一起来看看吧。

【英文名】Immersed Leucostegia

【来源】药材基源:为骨碎补科植物大膜盖蕨的根茎。

【原形态】植株高45-70cm。根茎长而横生,密被淡棕色、卵状披针形鳞片及淡锈色长柔毛。叶远生;叶柄长20-35cm,禾秆色,光亮,无毛;叶片长三角状卵形,长25-35cm,基部宽约17-25cm或稍大,先端渐尖,三回羽状;羽片10-20对,基部不对称,楔形,斜向上,长三角形,柄长5-15mm,基部1对最大,长12-20cm,宽6-10cm,先端有浅裂的尖尾,上部的羽片渐缩短;一回小羽片约10对,斜卵形至长圆形,斜向上,渐尖,基部下侧1片最大,长5-7cm;末回小羽片5-6对,近菱状卵形,先端圆并有钝齿,基部斜楔形,上缘浅裂;裂片2-3个,边缘有锯齿;叶脉多回分叉,每一钝齿有小脉1条,先端有棒形的水囊。孢子囊群大,第1末回小羽片上有1-2个,生于小脉先端;囊群盖大,扁圆形至肾圆形,灰色,全缘,基部着生,宿存。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2800m的山地混交林下或灌木丛中。

【性味】微苦;温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主跌打损伤;腰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茎:味微苦,性温。有活血散瘀的功能。用于腰膝酸痛,跌打损伤。

【摘录】《中华本草》

通过上面文章关于中药大膜盖蕨的介绍,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药大膜盖蕨的功效与作用是很多的。所以大家以后在生活中不妨对大膜盖蕨等中药多做点了解。

相关阅读

粗毛鳞盖蕨的功效与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健康长寿逐渐为我们所重视,所以现今养生食疗的方法非常流行,中医趋势越来越热,中药也再次占据人们的视野,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中药粗毛鳞盖蕨。

【英文名】Strigose Microlepia

【来源】药材基源:为碗蕨科植物粗毛鳞盖蕨的全草。

【原形态】植株高达1m以上。根茎横走,粗壮,密生褐色节状刚毛。叶远生;叶柄长40-60cm,禾秆色或绿褐色,基部有褐色节状毛;叶轴及羽轴腹面略有毛,背面密生褐色短毛;叶片厚纸质,长圆形,长40-60cm,宽15-30cm,二回羽裂;羽片14-20对,互生,有柄,线状披针形,基部偏斜楔形,先端长尖或长渐尖,羽状,下部的较大,长14-20cm,宽2-3.5cm;二回羽片14-25对,互生,斜卵形或近菱形,边缘上侧有缺刻或粗钝齿状,长1.5-2cm,宽6-10mm,背面脉上有毛;叶脉羽状。孢子囊群生于小脉先端,囊群盖杯状,黄绿色,有毛,以基部及两侧着生于叶缘内。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00m的林下石灰岩上。

【性状】性状鉴别 根状茎圆柱形,直径约4mm,表面密生灰棕色长针状毛。叶柄长达50cm,褐棕色,有粗糙的斑痕;叶片矩圆形,长可达60cm,宽15-28cm,二至三回羽裂,厚纸质,绿色或褐棕色;叶轴、羽轴及叶脉都有短硬毛,羽片条状披针形,有柄,小羽片长1.4-2cm,边缘浅裂或粗钝齿状;孢子囊群生于小脉先端,每小羽片8-9枚,囊群盖半杯形,有棕色短毛。气微,味微苦。

【化学成份】地上部分含(3R)-蕨素[(3 R)-pterosin]D,(2R,3 R)-蕨素[(2R,3R)-pterosin] L,2R-蕨素(2R-pterosin)B,2R-蕨素O,2R-蕨素F,2S-蕨素(2S-pterosin)p,2S,3S-蕨素[(2S,3S)-pterosin]C,2S,3S-蕨素C-O-3-β-D-吡喃葡萄糖甙(2S,3S-pterosin C-O-3-β-D-glucopyranoside),欧蕨伊鲁甙(ptaquiloside)。

【性味】微苦;寒

【归经】肺、肝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流行性感冒;肝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味微苦,性寒。有祛湿热的功能;用于热感、肝炎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

粗毛鳞盖蕨在中药中的利用率还是很高的,可以用来治疗多种疾病。我们应该在充分了解了粗毛鳞盖蕨的功效和作用之后再食用。希望大家不要胡乱吃。

中华蹄盖蕨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中华蹄盖蕨的功效与作用是非常大的,我们生活中可以常见到中华蹄盖蕨,利用中华蹄盖蕨的药性和食疗性,将给我们养生保健带来很多预想不到的收获,下面我们看看中药中华蹄盖蕨。

【英文名】Chinese Lady Fern

【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中华蹄盖蕨的根茎。

【原形态】植株高35-60cm。根茎短而斜升,顶端密被褐棕色、披针形和卵状披针形全缘的大鳞片。叶簇生;叶柄长20-25cm,深禾秆色,连同叶轴和羽轴被疏小的鳞片,基部膨大,向下尖削;叶片草质,光滑无毛,长圆披针形,长25-35cm,宽12-15cm,下部稍狭,沿羽轴下面有少数腺毛,三回羽裂;裂片约20对或更多,互生,斜向上,近无柄,狭披针形,基部2-3对稍缩短,中部的羽片长7-10cm,宽约3mm,钝头,边缘浅裂成锯齿状的裂片,小裂斜上,先端有微齿,基部以狭翅相连;叶脉在裂片上2-3叉,伸达齿端。孢子囊群长形或短线形,少为弯钩形,着生于裂片上侧小脉的下部,每裂片有1个;囊群盖与囊群同形,棕色,膜质,边缘啮蚀状。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50-2800m的山谷林下。

【性味】微苦;凉

【归经】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驱虫。主流感;麻疹;乙脑;流脑;钩虫病;蛔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茎:味微苦,性凉。有清热解毒、杀虫的功能。用于防治流感、乙脑、并驱钩虫、蛔虫。

【摘录】《中华本草》

相信通过上面的一些讲解之后,大家对于中药中华蹄盖蕨已经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了吧?其实很多的食物或者药材都是一样的,只有我们去了解它才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正确的食用,有效的帮助保健身体。

顶果膜蕨的功效与作用


疾病产生需要药的改善,不同的疾病药物选择也是不同的,想要能够很好的治疗自身疾病,就需要对症下药,中药顶果膜蕨对治疗某些疾病也是有着很好的帮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种药材。

【来源】药材基源:为膜蕨科植物顶果膜蕨的全草。

【原形态】小型石生蕨类植物,植株高8-10cm。根茎暗褐色,横走,纤细丝状,粗约0.3mm,被疏毛或几无毛。叶远生,相距1-2cm;叶柄长2-2.5cm,无翅,疏被柔毛;叶片薄膜质,半透明,干后暗褐色,狭长披针形,长7-10cm,宽12-15cm;二回深羽裂;羽片10-12对,斜长圆形,长8-10mm,宽5-6mm,基部数对几近生,其余的密接,互生,深羽裂几达羽轴;裂片3-4对,线形,边缘有尖齿,基部上侧的裂片较长而常分叉;叶脉叉状分枝,叶轴除基部外均有狭翅。孢子囊群仅生于叶片先端,位于羽片的上部裂片的顶部,生孢子囊群的裂片在囊苞之下明显狭缩;囊苞狭长卵形,长1.5-2mm,宽约1mm,两唇瓣分裂至近基部,先端尖锐并有尖齿。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900m的林下溪边石上。

【性味】微涩;平

【功能主治】止血生肌。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敷。

【摘录】《中华本草》

顶果膜蕨的功效作用等已经在上文中有了比较详细的描述,相信大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顶果膜蕨是否还有其它的疗效这个问题还需要大家进一步的去研究。

云南小膜盖蕨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云南小膜盖蕨,大家是比较熟悉的,当然有些人比较陌生。其实云南小膜盖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材。那么云南小膜盖蕨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英文名】Yunan Araiostegia

【别名】小冷蕨叶

【来源】药材基源:为骨碎补科植物云南小膜盖蕨的全草。

【原形态】植株高40-60cm。根茎长而横生,连同叶柄基部密被深棕色、阔卵圆形鳞片,边缘红棕色,盾状着生。叶远生;叶柄长15-30cm,淡绿色;叶片长圆状卵形,长25-30cm,宽10-1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四回羽裂;羽片约12对,斜向上,长圆披针形,长约15cm,宽5-6cm,基部1对叶柄长1.5-2cm;上部的羽片渐缩小,先端渐尖,基部偏斜,楔形;一回小羽片12-15对,有短柄并有极狭的翅,三角状披针形,基部下侧1片较大,基部不对称,羽状深裂至有极狭翅的小羽轴;二回小羽片6-8对,长圆形,钝头,基部下侧下延,羽状深裂;末回裂片狭长镰刀形,全缘或缺刻为不等长的短裂片;叶脉分叉,每裂片有小脉1条。孢子囊群小,多数,背生于裂片下面,着生于上侧的短小脉先端;囊群盖杯形,灰褐色,全缘,上缘截形,底部圆形。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1500m的山坡混交林下的岩石上。

【性味】淡;平

【归经】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敛疮止痛。主痢疾;急性胃肠炎;烧烫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有清热收敛、消肿止痛的功能。用于烧烫伤、跌打损伤、痢疾。

【摘录】《中华本草》

通过以上介绍,大家对中药云南小膜盖蕨也有了很好的了解,它在治疗疾病上有着很不错的效果,不过要注意的是,对云南小膜盖蕨使用的时候,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健康科学的食用。

粗毛蹄盖蕨的功效与作用


其实人的很多疾病的发生都是与饮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想要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食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其中各种中药材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粗毛蹄盖蕨这味中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软刺蹄盖蕨的全草或叶。

【原形态】植株高30-50cm。根茎直立。叶丛生;叶柄长10-20cm,基部被鳞片,叶轴上部被疏鳞片;叶片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0-30cm,宽9-14cm,先端渐尖,基部稍缩短,二回羽状复叶;羽片互生,斜展,线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7-10cm,宽2-3cm,先端渐尖成尾状;叶上沿羽轴及小羽轴被软刺,小羽片长圆状菱形,长1.5-2cm,宽约5mm,先端钝,羽状深裂,有疏锯齿;叶脉羽状,细脉分叉。孢子囊群长圆形,稍弯曲;囊群盖膜质。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沟边草丛中。

【性味】微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收敛止血。主痢疾;痈肿;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鲜叶捣敷;或晒干研末敷。

【摘录】《中华本草》

根据以上的综合来讲,粗毛蹄盖蕨还是具有一定的药理疗效的,需要注意的就是粗毛蹄盖蕨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食用,不要过量。

大瓦韦膜叶星蕨的功效与作用


大瓦韦膜叶星蕨对于医药方面的价值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对于治疗一些疾病是很有效的。大瓦韦膜叶星蕨中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别名】大风草、爬山姜、断骨粘、宝剑草、光石韦、大石韦、岩姜七、鸡足莲、大叶包针

【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膜叶星蕨带根茎的全草。

【原形态】植株高50-80cm。根茎粗壮,横生,被阔披针形鳞片、渐尖头,近全缘。叶近生;叶柄长1-2cm,淡棕色;叶片膜质或薄纸质,阔披针形至椭圆披针形,长50-80cm,中部最宽可达14cm,先端渐尖,基部下延成狭翅,几达叶柄基部,全缘或略呈波状;侧脉明显,两面均隆起,近平展,横脉在每对侧脉之间有4-6条。孢子囊群小,背生于小脉连结处,不规则地满布于各侧脉之间。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m左右的山谷溪旁阴湿地或岩石上。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散瘀消肿;止血。主膀胱炎;尿道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疔疮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以上就是对大瓦韦膜叶星蕨的作用一些介绍,使用它的时候,可以根据上面所讲的需求进行,而且大瓦韦膜叶星蕨在治疗某些疾病上也有着很好的帮助。

多齿蹄盖蕨的功效与作用


西方医学的发展给传统中医带来了一些危机。但中医还是有许多神奇的地方,下面就来说说中药多齿蹄盖蕨的功效与作用。

【英文名】Many Toothed Lady Fern

【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多齿蹄盖蕨的根茎。

【原形态】植株高610-120cm。根茎短,顶端和叶柄基部密被棕褐色、较大的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22-55cm,基部黑褐色,向上禾秆色,偶有小鳞片;叶片卵状披针形,长40-60cm,宽20-30cm,先端渐尖,基部圆楔形,叶轴和羽轴下面略被淡棕色卷缩的腺毛,三回羽裂;羽片15-18对,互生,斜上向,基部1对略缩短,中部羽片披针形,长15-20cm,宽4.5-6cm,先端长渐尖,基部截形,二回羽裂;小羽片25-28对,互生,裂片10-15对,斜展,披针形,向上渐变狭,边缘和先端均有长而尖的锯齿;叶脉羽状,侧脉2-4对,单一。孢子囊群多为弯钩形或马蹄形,每裂片上有1-4对,基部裂片上常有3对;囊群盖与囊群同形,表面上有颗粒状纹饰。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900m的林下湿地、路边、溪沟旁或石缝中。

【性味】微苦;凉

【归经】肺;胃;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杀虫。主虫积腹痛;预防流感;麻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清热解毒、杀虫的功能。用于虫积腹痛,并预防流感及麻疹。

【摘录】《中华本草》

本文介绍了药材多齿蹄盖蕨的一些基本常识,多齿蹄盖蕨在治疗人体的一些相关疾病的时候效果都非常好。而且多齿蹄盖蕨对身体还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平时可以适量食用。

短叶蹄盖蕨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的本质就是治标也治本,比起西药来中药的作用和功效要好很多。中药短叶蹄盖蕨也是同样如此的,下面就来介绍下中药短叶蹄盖蕨的功效与作用。

【英文名】Short-leaf Lady Fern

【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东北蹄盖蕨的根茎。

【原形态】植株高60-75cm。根茎短而斜升,密被黑褐色、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25-35cm,深禾秆色,基部黑褐色,膨大而向下尖削;叶片厚纸质,长圆状卵形,长35-40cm,宽20-25cm,三回羽状分裂;羽片长披针形,长15-20cm,宽5-8cm,密接,基部对生,下部1-2对缩短;小羽片近平展,钝尖头,基部略与羽轴合生,羽裂1/2-2/3,裂片先端有2-4个细锯齿;侧脉羽状单一,伸达齿端。孢子囊群长圆形,背生于裂片基部的上侧一脉;囊群盖线形,边缘啮蚀状。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70-1200m的混交林下。

【性味】微苦、涩;凉

【归经】入大肠、肝二经

【功能主治】驱杀蛔虫;收敛止血。主蛔虫病;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研末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用于驱蛔虫;外用治外伤出血。

【摘录】《中华本草》

通过上面文章关于中药短叶蹄盖蕨的详细介绍,我们知道短叶蹄盖蕨的功效与作用很多,对身体极有好处。所以大家要是有相关的病症就不妨试试吧。

裂叶双盖蕨的功效与作用


裂叶双盖蕨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它是中药的一种,古代医书里对于它的记载也很多,裂叶双盖蕨有很多的药用价值,能够用来治疗我们身体出现的一些不适症状,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裂叶双盖蕨的功效与作用。

【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锡兰双盖蕨的全草。

【原形态】植株高15-70cm。根茎长而横生,暗褐色,连同叶柄基部被黑褐色、披针形鳞片。叶疏生;叶柄长5-20cm;叶片草质,无毛或下面沿中脉疏被少数小鳞片,披针形,长15-30cm,宽2.5-5cm,先端渐尖,边缘上部1/4-1/3浅裂或少分裂,下部2/3-3/4深裂或羽状分裂,基部深裂达叶轴,形成1-4片无柄或近无柄的羽片,基部的羽片稍缩小,一回羽裂;裂片和羽片长圆形或线状长圆形,先端钝圆;叶脉明显,在裂片上为羽状,小脉单一或分叉。孢子囊群长圆形,偶有近线形,长2-3mm,通常单生于侧脉上侧1条小脉上,斜向上,从裂片的近中脉处向外延伸,几达叶边;囊群盖线形,棕色,膜质,全缘。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或溪边岩石上。

【性味】微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尿通淋。主淋证;咯血;乳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摘录】《中华本草》

说了这么多,可以看到裂叶双盖蕨的作用还是很多的。还可以利用它来入药治病。对于这些,大家不妨多了解一些,会对生活有帮助的。

半圆盖阴石蕨的功效与作用


说起半圆盖阴石蕨我们都不陌生,半圆盖阴石蕨不但可以食用而且有非常高的药用功效,经常吃半圆盖阴石蕨是可以起到很好的养生功效和保健作用的。

【英文名】Broadscale Humata

【来源】药材基源:为骨碎补科半圆盖阴石蕨的根茎。

【原形态】植株高12-40cm。根茎横生,粗约1cm,两侧稍扁,密被淡棕色蓬松的线状披针形鳞片,基部卵圆形,红棕色,盾状着生。叶远生;叶柄长12-14cm,棕色;叶片革质,光滑,阔卵状三角形,长18-25cm,宽14-18cm,渐尖头,基部近圆形,三回羽状深裂;羽片10-15对,基部1对最大,长10-12cm,宽约4cm,三角状披针形,先端短渐尖,基部几等宽,二回羽状或二羽深裂,一回小羽片10-12对,基部上侧1片与叶轴并行,下侧的斜上,长圆状披针形,急尖头,基部为不对称的楔形,羽状或羽状深裂近小叶轴;末回裂片基部上侧1片较大,近三角形,先端尖而略向上弯,全缘或上缘有一角状的浅裂;羽片向上渐短,披针形,二回浅羽裂;末回裂面近三角形,全缘;叶脉不明显。孢子囊群生于末回裂片上缘,有1-2个;囊群盖半圆形,宽过于高,以阔基部着生,两侧分离,棕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附生于1400-1500m的林中树干上。

【性味】苦;涩;凉

【归经】肺;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瘀通络。主风湿疼痛;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破伤风;跌打损伤;骨折;肾炎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祛风解痉,利水化湿、接骨续筋的功能。用于破伤风、扁桃体炎、肾炎;外用治风湿痛、跌打损伤、骨折。

【摘录】《中华本草》

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半圆盖阴石蕨,我们知道半圆盖阴石蕨是有着非常高的药用效果的,但要提醒大家的是,半圆盖阴石蕨一般都是不可以乱吃的,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的,希望大家谨慎对待。

长盖铁线蕨的功效与作用


疾病产生需要药的改善,不同的疾病药物选择也是不同的,想要能够很好的治疗自身疾病,就需要对症下药,中药长盖铁线蕨对治疗某些疾病也是有着很好的帮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种药材。

【英文名】Fimbriate Maidenhair

【来源】药材基源:为铁线蕨科植物长盖铁线蕨的全草。

【原形态】植株高20-30cm。根茎长而横生,密被红棕色、有光泽的宽披针形鳞片。叶近生或远生;叶柄长约15cm,红棕色,基部疏生鳞片,向上光滑;叶片薄纸质,卵圆形,长15-20cm,宽8-14cm,基部宽约14cm,三回羽状;羽片5-7对,互生,有柄,三角状卵形至长圆形,先端渐尖,基部1对较大,长5-7cm,宽3-5cm,二回羽状;一回小羽片5-6对,互生,长圆形或近倒三角形,长达3cm,宽约1cm,羽状或三出;末回小羽片3-5对,阔扇形,长宽约1cm,或较小,上缘往往偏斜,有长而锐尖的锯齿,齿端无芒刺,两侧边楔形,全缘;叶脉多回二叉分枝,略明显,伸达齿端。孢子囊群长形,有时为圆肾形,每末回小羽片有1-3个,横生于上缘的凹缺内;囊群盖棕色,膜质,全缘。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4150m的林下岩石上或高山栎林及针叶林下。

【性味】微苦;涩;凉

【归经】膀胱;肝;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清肺祛痰;活血调经。主小便涩痛;咳嗽痰多;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味微苦、涩,性凉。有利尿、祛痰,通经的功能。用于尿路感染、支气管炎及月经不调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

长盖铁线蕨的功效作用等已经在上文中有了比较详细的描述,相信大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长盖铁线蕨是否还有其它的疗效这个问题还需要大家进一步的去研究。

膜蕨囊瓣芹的功效与作用


膜蕨囊瓣芹在我们的生活中膜蕨囊瓣芹因为具有极高的医药价值受到了我们的关注。下面我们来具体的看一下膜蕨囊瓣芹是什么?

【别名】细沙毛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膜蕨羹瓣芹的带根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40cm。有根茎;茎1-3,有条纹。叶几乎全部基生,叶柄长5-8cm,基部有宽膜质叶鞘;叶片菱形,近于三出式的三至四回羽状分裂,一回裂片有柄,末回裂片狭窄。复伞形花序;无总苞片;小总苞片2-4,大小不等;小伞形花序有花2-4,花柄不等长;萼齿钻形,大小不等;花瓣白色,不等长,有内折的小舌片;花柱直立。果实狭长卵形,仅1个心皮发育,每棱槽内油管1-3。花、果期3-5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80-2400m的林下、沟边及阴湿的岩石上。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止血。主咳嗽;头痛;胃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以上就是对于中药材膜蕨囊瓣芹的介绍。对于我们不懂的药材,更应该去了解它,这样才能使我们在生活中充分地利用它,不至于手足无策。

大膜盖蕨的功效与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