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在哪里

在淄博去哪里找男性理疗养生。

“你有一万种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变人种,你没有健康,只能是空谈。”社会的发展让更多人注意到了养生这个话题,勿以善小而不为,养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积累。对于养生保健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跟腱在哪里”,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跟腱从医学解剖学上来说,是腓肠肌肌腱,位于脚踝同一水平线的背侧,辅助足部做各种运动。也可以说是爱美人士追求的脚步完美弧线所在之处。时常会因为较大的冲击力而使其损伤,这其中最为常见的篮球和排球运动员爱好者,当然不能忘记每月或每周运动量为零的人们,都要尤为注意保护。

腓肠肌位于小腿后面浅层,有内、外两头,分别起于股骨内、外侧髁。内侧头常较外侧头起点高。两头向下可在腓骨头平面附近2~3cm处合并,向下移行于腱,并与比目鱼肌腱愈合形成跟腱,止于跟结节。腓肠肌全长为42cm,内侧头肌腹约长23cm,最宽处为5.8cm,厚度为1.4cm;下端止腱(指肌腹下端至跟结节)长19cm,止腱多数短于肌腹。外侧头肌腹约长22cm,最宽处为4.3cm,厚为1cm;下端止腱长20cm,止腱多数短于肌腹。腓肠肌与比目鱼肌腱愈合后的跟腱平均长7.2cm,在内、外踝连线上宽为1.3cm,厚为6.7mm。由于两肌腱结合并非完全固定,故跟腱长度显有变化。

跟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腱鞘,而是由腱周组织(脂肪性间隙组织以分隔肌腱和腱鞘)包绕。跟腱炎早期疼痛主要是由于腱周组织的损伤所致。当患者起床或连续步行时,肌腱在腱周组织内活动增大,故疼痛加重。训练时疼痛也会加重。用手指按压跟腱有压痛。如果患者不顾疼痛继续跑步,炎症会扩散至肌腱,引起退行性变和纤维化,产生持续性疼痛,活动时加剧。

保养与损伤预防

跟腱损伤是可以预防的。

第一,运动前一定要热身,要对跟腱进行充分拉伸。

第二,身体偏胖的人、长期没运动的人最好减点儿肥再打球。

第三,不要太疲劳,尤其是小腿肌肉发硬时最好休息一会儿。

第四,加强腿部力量锻炼。

第五,35岁以上的人要特别注意:

跟腱内的血管数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至35岁后已明显,更容易发生跟腱损伤。

第六,要注意运动姿势,保持正确的身形和步伐

扩展阅读

肾上腺在哪里


肾上腺是在肾脏的顶端,分成左右两个,呈现三角锥形状,是分泌肾上腺激素的主要器官,如果肾上腺素分泌异常会导致患者出现性欲下降以及心率下降的情况,而且肾上腺激素是受到下丘脑以及垂体的调节,大家应该要检查这些器官的关系,避免出现肾上腺激素异常的情况,会严重的引起疾病。

肾上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人体有两个肾上腺,左右各一,紧邻双肾的顶端。左肾上腺呈半月形,右肾上腺呈三角锥体形,成人每个肾上腺长度约为4~5cm,宽2~3cm,厚0.3~0.6cm。每个重量约为4~5g。

肾上腺有皮质层和髓质层组成,肾上腺的内侧部分(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影响血压、心率、出汗及由交感神经系统所调控的其他活动。肾上腺的外侧部分(皮质)分泌多种不同的激素,包括皮质类固醇、雄激素(男性激素)及调控血压、机体钠、钾水平的盐皮质激素。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泌尿外科温机灵

肾上腺收到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和控制,是人体产生相互作用激素的复杂系统的一部分。当垂体或下丘脑无法产生足量的激素时,肾上腺也会出现功能障碍。肾上腺任何激素分泌过少或过多,可导致严重的疾病。

骶骨在哪里


说起骶骨许多人很是陌生,但是它的确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部位,骶骨指的是位于人体第五腰椎下面、尾骨之上的骨头,骶骨也是人体中非常脆弱的部位,因此如果稍加不注意就会容易引发骶骨受伤或者相关疾病的发生,了解骶骨相关的知识对于预防相关的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骶骨在哪里

人的骶骨在第五腰椎下面,由5个骶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底向上,尖向下,与第五腰椎相连接,骶骨下面是尾骨。

二、骶骨

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分骶骨底、侧部、骶骨尖、盆面和背侧面,呈倒三角形,构成盆腔的后上壁,其下端为骶骨尖,与尾骨相关节,上端宽阔的底与第5腰椎联合形成腰骶角。骶骨盆面凹陷,背侧面后凸,以增加骨盆容量。骶骨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长而窄,女性短而宽,以适应女性分娩的需要。

三、相关疾病与治疗

骶骨肿瘤发病率低,早期症状隐匿,患者就诊时瘤体往往较大,且骶骨血供非常丰富,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局部软组织覆盖少,手术难度大。外科治疗涉及骶神经根损伤、盆腔脏器损伤、刀口不愈合及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前方入路:对于高位骶骨(如S2以上),且软组织包块巨大,单纯后路无法完整切除肿瘤时,先行前路手术游离肿瘤,再行后路手术。前路手术时采取仰卧位,下腹部倒八字切口,腹膜外游离肿瘤,游离肿瘤的同时也可结扎髂内动脉以减少后路手术时出血。

后方入路:基本切口为后方正中直切口或倒Y形切口,将双侧的臀肌及竖脊肌向两侧牵开,触及尾骨尖并将周围的软组织剥离,然后自下向上依次切断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及梨状肌,用手指分离骶前筋膜,此时注意保护直肠,并用湿纱布塞于直肠和骶骨前方的软组织间隙,将直肠推向前方。

肿瘤切除:对于骶骨原发恶性肿瘤部分低位转移性肿瘤,采取大块完整切除,骨巨细胞瘤及骶骨良性病变(1例为骨纤维结构不良),进行手术刮除。

骶骨重建:S1椎体切除后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根据切除的范围采用下腰椎骨盆内固定重建技术。

术后常规禁食,待排气后进流质饮食;放置常压引流管,引流1周以上;保留尿管1周。

脚踝在哪里


脚踝在脚底跟小腿的连接处,这个地方会出现突起,我们可以从脚部看出来脚踝的位置,用手摸也可以感觉到脚踝是一块比较硬的骨头。脚踝是血液流通的主要通道,我们在平时运动的时候是比较容易会出现扭伤脚踝的情况,扭伤脚踝会导致脚踝出现肿胀以及影响到脚底的血液流通,大家要注意脚踝的保护。

在解剖学上,脚踝(拼音:jiǎo huái),或称踝关节是人类足部与腿相连的部位,组成包括7块跗骨加上足部的跖骨和小腿的骨骼。

脚部是人的第二心脏,而脚踝是左右脚部血液流动的重要关口。人体下半身血液循环的畅通与否,对全身的气血流通影响很大。脚踝是左右脚部血液流经的重要部位,如果脚踝柔软有弹性,则回心的静脉血液就能顺利通过脚踝;如果脚踝僵硬、老化,则回心血液就会淤滞在脚踝附近,使正常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因此,通过体操或按摩,使脚踝保持柔软灵活的状态,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脚踝柔软有弹性,那么回心的静脉血液就能顺利通过脚踝;如果脚踝老化僵硬,那么回心的静脉血液就会像“塞车”一样淤滞在脚踝附近,这样会使心脏的负担加重,长期下去就可增加患高血压的危险。通过做体操或按摩,使脚踝由僵硬转化为柔软灵活状态,尤其对于老年人,不但可以使回心血液顺畅地通过脚踝,还可以缓解高血压的症状。

脚踝扭伤

症状

临床上外侧韧带损伤较为常见,系由足部强力内翻引起。外侧韧带部分撕裂较多见,其临床表现是踝外侧疼痛、肿胀、走路跛行;有时可见皮下瘀血;外侧韧带部位有压痛;使足内翻时,引起外侧韧带部位疼痛加剧。

踝关节扭伤后,局部软组织(肌肉、血管及韧带)因暴力损伤而出血或渗血,使踝部肿胀疼痛,活动后症状会加重。如果此时按揉或热敷伤处,不但不能使血肿消退,反而会人为地加重患部的损伤,致使伤处血管扩张,增加出血量,使伤情进一步恶化。有的病人踝关节扭伤后局部伤痛并不是十分明显,但盲目热敷处理或草率地揉捏按摩反而会加重踝部伤痛。

处理方法

首先,伤后要避免继续负重或行走,切忌由同伴在伤痛局部手法按揉。

可以用绷带或宽胶布将患侧足踝背伸90后轻度外翻位包扎固定,限制行走,并送医院处理。

对于症状轻者,可在伤后即用冷水或冷毛巾外敷并抬高患肢。此时冷敷能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起到止血、消肿、镇痛的作用。因此在急性扭伤后,应施行局部冷敷,并且越早越好。抬高患肢可加快血液、淋巴液回流,不至于使血液瘀积于血管损伤处。冷敷方法:将冷水浸泡过的毛巾放于伤部,每3分钟左右更换一次,也可以用冰块装入塑料袋内进行外敷,每次20~30分钟。夏季则可用自来水冲洗,冲洗时间一般在4~5分钟左右,不宜太长。

如果踝部扭伤已超过24小时,则应改用热敷疗法。此时热敷能改善血液和淋巴液循环,有利于伤处淤血和渗出液的吸收。

热敷方法:将热水或热醋浸泡过的毛巾放于伤处,5~10分钟后毛巾已无热感时进行更换。每天进行1~2次,每次热敷约30分钟即可。

关节扭伤后应及时处理。原则是制动和消肿散瘀,使损伤的组织得到良好的修复。关节积血较多者,应在无菌技术下及时抽出,以免后遗关节内粘连。韧带断裂或撕脱骨折而影响关节稳定者,需行手术复位修补,以免引起反复扭伤,关节软骨损伤和创伤性关节炎。

脾脏在哪里


人体的内脏有着不同的功能,那么脾脏是什么_脾脏在哪里以及有哪些功能呢?人体的脾脏在上腹部,平时是摸不到的,只有躺或侧卧时才会摸到。人的脾脏是身体内的免疫器官,所以一定要保护好。由于是身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可以对血液进行过滤,因此一旦出现问题也会表现在血液方面。

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位于左上腹部,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位于左季肋区后外方肋弓深处,与9-11肋相对,长轴与第10肋一致。膈面与膈肌和左肋膈窦相邻,前方有胃,后方与左肾、左肾上腺毗邻,下端与结肠脾沟相邻,地柔软的网状内皮细胞器官.

成年人的脾长约10cm~12cm,宽6cm~8cm,厚3cm~4cm,重110g~200g,大致有巴掌那么大,重200克左右,由几条韧带将其“悬挂”在上腹部。在正常状态下一般摸不到脾脏,如果仰卧或右侧卧位能触摸到脾脏边缘,说明脾肿大。

功能

脾脏有滤血的功能。边缘区和脾索是滤血的主要场所。脾内的大量巨噬细胞可以清除衰老的血细胞(比如红细胞)、抗原和异物。此外,侵入人体血内的抗原,可在脾内激发免疫反应。此外,脾还能够储藏血液。人脾可以储存约40毫升的血液,马的脾脏则存储了马体内大约30%的红细胞。胚胎发育早期,脾有造血的功能。但出生后脾的造血功能基本消失,仅在部分条件(比如人体出现严重造血障碍时)刺激下才能够恢复。

括约肌在哪里


肛门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如果我们的肛门出现了问题,我们的排便就会受到影响,严重的患者不仅会出现便秘和腹泻的情况,还可能会造成脱肛,肛门那也是有肌肉存在的,肛门内括肌肉主要就是通过收缩和舒张来帮助身体排便的,那么肛门内括肌在哪里呢?

肛门括约肌是由相互重叠的两层肌肉构成。其外层为肛门外括约肌,它是骨骼肌,为随意肌。内层为肛门内括约肌,是不随意的平滑肌部分。肛管内括约肌是直肠环肌层的延续,属于平滑肌,呈珠白色,其上界平肛管直肠肌环平面,下达括约肌间沟,包绕肛管上2/3部。肛管内括约肌肌束为椭圆形,连续呈叠瓦状排列,上部纤维斜向内下,中部逐渐呈水平,下部有些纤维稍向上。肛门内括约肌下端最肥厚,形成一条清楚的环状游离缘,有联合纵肌的弹性纤维环绕。而肛门外括约肌是肛管的最外层肌肉,是横纹肌,受体神经支配,为随意肌。可分为三层,即皮下层、浅层和深层。皮下层环绕肛管下端。浅层为椭圆形肌束,围绕肛管两侧,一端止于尾骨尖,一端连接在肛门前侧会阴部的会阴浅横肌。深层是一环形肌束,围绕肛管一周,两端分别止于肛门两侧的坐骨结节。

1.肛门内括约肌肛门内括约肌的生理功能主

要是起闭合肛门和协助排便作用。它平常呈收缩状态,关闭肛门,防止直肠内的粪便、液体、气体流出,维持直肠一定的张力,这种收缩状态除排便时可持续工作,不易疲劳。当直肠内充满粪便时它自动张开,协助排便。肛门内括约肌易痉挛,所谓痉挛就是一种持续收缩状态。如受到炎症等的刺激后就处于痉挛状态,使肛门狭窄、排便困难,同时引起肛门疼痛,大便干燥时可使肛管皮肤破裂,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就可形成肛裂。

2.肛门外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有括约肛门的功能,肛门外括约肌的组成象三个U形环,使肛管紧闭。在产生便意感时,如果外界条件不允许排便,就可以通过收缩外括约肌来闭合肛门,控制排便,但外括约肌易疲劳,持续收缩一般只能维持55秒,超过此时间,大便就控制不住而排出体外。

跟腱在哪里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