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春季养生穴 > 导航 > 补血养气食物

攒竹穴:补血养气,治疗头痛

春季养生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养生方面的话题,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需要掌握相关养生知识。养生达人是如何进行中医养生的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攒竹穴:补血养气,治疗头痛,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攒竹穴的主治疾病为:迎风流泪(俗称漏风眼)、眼睛充血、眼睛疲劳、眼部常见疾病、假性近视等。在学生的眼保健操中,其中有一节就是指压按摩此穴,可见其保健效果非同一般。

〖取穴方法〗

该穴位于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主治疾病〗

头痛,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眼睑(目闰)动,眉棱骨痛,眼睑下垂。

〖人体穴位配伍〗

配阳白穴治口眼歪斜、眼睑下垂。

〖刺灸法〗

平刺0.5~0.8寸。禁灸。

〖别名〗

眉本,眉头,员在,始光,夜光,明光,光明穴,员柱,矢光,眉柱,始元,小竹,眉中。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其气血温度比睛明穴的要高,但比头面其它经脉穴位中的气血温度要低。

〖运行规律〗

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

吸热生气。

〖治法〗

寒则补之,热则泻之。

相关阅读

曲差穴——头痛、鼻炎治疗的要穴


【准确位置】

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1/3与中1/3交点处。

【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位,在神庭旁1.5寸,入发际0.5寸,当神庭与头维(胃经)连线的中1/3与内1/3的连接点取穴。

【主治疾病】

曲差穴主治头痛,目眩,鼻塞,鼻衄等。

曲差穴主治头、目、鼻部等疾患:如偏正头风、巅顶痛、目眩、鼻塞、鼽衄、噼、心中烦满、热病汗不出、喘息不利、头部疮疖等。

现代又多用曲差穴治疗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鼻息肉等。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眩晕,癫痫,三叉神经痛;

五官科系统疾病:鼻炎,鼻窦炎,眼睑痉挛,结膜炎。

【穴位配伍】

曲差穴配合谷穴治头痛、鼻塞。

曲差穴配百会穴、太冲穴,有平肝熄风镇痛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眩。

【艾灸方法】

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艾条温灸5~10分钟。

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近视、鼻炎等。

攒竹穴痛是什么原因


攒竹穴位位于头部,当出现疼痛的时候,往往会引起电击一样的剧烈的疼痛,有的时候经历时间比较短,有时经历时间比较长,引起这种疼痛的原因是比较多的,比如说,经常久坐,保持比较长的工作姿势,另外精神压力过大,平时睡眠不好,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都容易引起这样的疼痛,另外脑部疾病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出现这样的疼痛,应该及时进行调理,饮食方面尽量清淡一些,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对于因为疾病原因造成的疼痛症状,要及时进行治疗。

1.不良姿势:

进行计算机工作细手工工作和使用显微镜的人都属于此列。由于头、颈、肩胛带的姿势不良、屈颈,很容易等造成慢性、持久的颈部肌肉收缩,从而引起头痛。

2.性别:

女性患紧张性头痛的概率更大,男性和女性患上紧张性头痛的概率是40:60。特别是当女性月经来潮或更年期时,发生紧张性头痛的可能性很高。

3.精神压力:

由于压力带来的应激和焦虑在紧张性头痛的发病中引起一定作用,许多紧张性头痛患者处于长期的慢性焦虑、忧郁等显著的情绪紧张状态中。紧张的工作所带来的精神压力也许会对您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4.睡眠:

不够充足的睡眠,睡眠质量不好,在一个过冷的房间睡觉,睡觉时脖子的位置不合适都会容易紧张性头痛的发生。

5.饮食:

饮食不规律,经常性的饥饿,饮酒都可能造成紧张性头痛。

6.吸烟:

有研究显示,吸烟者的紧张性头痛比不吸烟者更加严重。

7.疾病:

严重的感冒和鼻塞都可能引起紧张性头痛。眼疲劳和各种眼部的疾病造成的眼源性头痛也很有可能发展为紧张性头痛。

补血养气小偏方 补血养气应该吃什么


如果患有血虚的话,将会导致全身性的虚弱、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健忘失眠、女子月经不调等。那么,这种症状应该如果治疗呢?治疗的偏方有哪些?补血养气应该吃些什么?赶紧来看看吧!

煮乌贼

原料:鲜乌贼鱼肉250克,桃仁15克,黄酒,酱油,白糖各适量。

做法:乌贼鱼肉冲洗干净,切条备用。桃仁洗净,去皮备用。乌贼鱼肉放入锅中,加桃仁、清水,旺火烧沸后加黄酒、酱油、白糖,再用小火煮至熟烂即成。

功效:本方有养血调经功效。适用于血虚经闭。孕妇忌食。

桑葚粥

原料:鲜桑椹1000克,糯米500克。

做法:鲜桑椹洗净捣汁(或以干品300克煎汁去渣),再将药汁,与糯米共同烧煮,做成糯米干饭,待冷,加酒曲适量,拌匀,发酵成为酒酿。每日随量佐餐食用。适用于肝肾阴亏消渴、便秘、耳鸣、目暗、瘰疬、关节不利等症。桑椹滋阴补血力强,辅以糯米补中益气,提高疗效。

羊乳羹

原料:羊乳250克,羊脂60克。

做法:羊乳、羊脂放人锅中,煮作羹食。

功效:本方有补虚劳,益精血功效。适用于虚劳羸瘦。本晶温润补虚,对于外感未清及痰火内盛者不宜食用。

里脊粥

原料:猪里脊、粳米各50克,花椒、食盐、茴香、香油皆适量。

做法:将里脊肉洗净,剁成肉末,入食盐、花椒、茴香、香油调拌,待用;粳米煮粥,粥将成时放入上述原料,再煮至肉熟米烂;每日2次。

功效:全方滋养阴血,补中益气,常服可收肌肤滑润光泽之效。痰湿内蕴者不宜服用。

补气养血食物

红米

红米含有丰富的淀粉与植物蛋白质,可补充消耗的体力及维持身体正常体温。它富含众多的营养素,其中以铁质最为丰富,故有补气养血及预防贫血的功效。而其内含丰富的磷,维生素A、B群,则能改善营养不良、夜盲症和脚气病等毛病;又能有效舒缓疲劳、精神不振和失眠等症状。所含的泛酸、维生素E、谷胱甘滕胺酸等物质,则有抑制致癌物质的作用,尤其对预防结肠癌的作用更是明显。

黄豆

黄豆真的是价廉物美,对于女人来说,它含有的异黄酮素又能产生与雌激素荷尔蒙相似的效用,降低血液胆固醇,保护心脏,预防乳癌骨质疏松的情况。另外黄豆等豆类食物味甘、性平,入脾、大肠经;具有健脾宽中,润燥消水、清热解毒、补气的功效;主治疳积泻痢、腹胀羸瘦、妊娠中毒、疮痈肿毒、外伤出血等。黄豆还能抗菌消炎,对咽炎、结膜炎、口腔炎、菌痢、肠炎有效。

番茄

番茄作为十大补气养血的食物之一,据营养学家研究测定:每人每天食用50克-100克鲜番茄,即可满足人体对几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番茄含的番茄素,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含的苹果酸、柠檬酸和糖类,有助消化的功能。番茄含有丰富营养的食物之一,又有多种功用被称为神奇的菜中之果。它所富含的维生素A原,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能促进骨骼生长,防治佝偻病、眼干燥症、夜盲症及某些皮肤病的良好功效。

结语:以上介绍的几种能够有效补血养气的偏方和效果都还是蛮不错的,如果你也想通过偏方来帮助自己的身体排毒的话!以上推荐的几种偏方就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哦!赶紧按照以上的偏方试一试吧!

攒竹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眉头、眉本、员在、始光、夜光、明光、光明、员柱。属足太阳膀胱经。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和额动、静脉。主治头痛,目眩,目翳,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近视,眼睑瞤动,眉棱骨痛,及急、慢性结膜炎,面神经麻痹等。沿皮刺0.5-1寸,或点刺出血。

穴位:天门(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别名]眉本,眉头,员在,始光,夜光,明光,光明,员柱,矢光,眉柱,始元,小竹,眉中。

[穴义]膀胱经湿冷水气由此上行。

名解

1)攒竹,攒,聚集也竹,山林之竹也。攒竹名意指膀胱经湿冷水气由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睛明穴上传而来的水湿之气,因其性寒而为吸热上行,与睛明穴内提供的水湿之气相比,由本穴上行的水湿之气量小,如同捆扎聚集的竹杆小头一般(小头为上部、为去部,大头为下部、为来部),故名攒竹。小竹名意与攒竹近同。

2)眉本。眉,穴所在的部位也。本,根本也。眉本名意指本穴气血为眉发的根本。眉发与人的头发、须发一样,它皆为血气之余物,由人的肾之所生、血之所养。眉头须发始生于内而荣长于外,其气血来源在于本穴,本穴的气血强弱虚实直接关系到眉发的荣枯,故名眉本。眉头、眉柱、眉中名意与眉本同。

3)始光。始,开始也。光,光明也。始光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由寒湿之状变为阳热之状。

本穴气血为睛明穴传来的寒湿水气,至本穴后吸热胀散而变为阳热之气,气血的变化如同从黑暗处来到光明处一般,故名始光。夜光、明光、光明、矢光、矢元名意与始光近同。

4)员在。员,周围之意。在,存在也。员在名意指本穴气血聚集于穴周,所处的范围不太大。本穴物质为睛明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虽吸热胀散,但所扩散的范围不太大,故名员在。员柱名意与员在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其气血温度比睛明穴的要高,但比头面其它经脉穴位中的气血温度要低。

[运行规律]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吸热生气。

[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之。

解剖

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浅层布有额神经的滑车上神经,眶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布有面神经的颞支或颧支。

主治

(1)头痛,眉棱骨痛;

(2 ) 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眼睑瞤动,眼睑下垂,迎风流泪(俗称漏风眼),眼睛充血、眼睛疲劳、眼部常见疾病、假性近视;

(3) 面瘫,面痛;

(4)腰痛。

(5)感冒发热,精神萎靡,惊风,口眼歪斜等。

临床治疗

笔者自1983年至2000年运用本人研创的指针攒竹穴一法治疗呃逆96例,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96例中,男性43例,女性53例,最大年龄60岁,最小13岁。除1例住院病人外,均为门诊病人。

治疗方法

患者背靠墙而座或仰卧于床上均可,医者立于患者对面或侧面,医者用双手拇指尖(以指代针)分别点按在患者两侧攒竹穴上(该穴在眉头凹陷中,属足太阳膀胱经穴之一),然后由轻到重向后上方用力,持续指按1-2分钟,用力以病人能够忍受为度。

治疗效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优:呃逆停止,三天内无复发;良:呃逆停止,二天内无复发;可:呃逆停止,一天内无复发;差:治疗后与治疗前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优:91例,占94.79%;良:5例,占5.12%,优良率达100%。绝大部分患者只需1次治疗即愈。

典型病例

潘某某,男,46岁,干部。自述于1999年5月1日中午饮酒后半小时开始呃逆不止,曾口服阿托品、针灸等治疗未见好转,经他人介绍而来我科诊治。检查:患者面红目赤,形体消瘦,舌红苔黄,脉弦数。此乃肝火犯胃,胃气上逆动膈所致之呃逆。当即采用上述方法治疗1分钟后呃逆立止,1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讨论

中医认为呃逆的产生主要是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攒竹穴属鼻针的胸穴,祖国医学认为肺居胸中主气,主宣发肃降,对维持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起着重要作用。膈位于胸、腹腔之间,胃气上逆引起膈肌痉挛,必然导致气机的失降失调指针攒竹穴具有调节气机升降出入,降逆止呃显著功效。经临床观察,此法无论对寒、热、虚、实诸症所致之呃逆均有立竿见影之效。但呃逆只是某些疾病过程中的一个症状,因此,在用本法止住有必要寻因根治。

本法具有比其它疗法见效快、疗效可靠,经得起重复、无副作用、病人乐于接受、简便易学等特点,值得推广。

太溪穴:治疗头痛目眩,咽喉肿痛!


【定位】

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穴位释义】

中冲。中,与外相对,指中冲穴内物质来自体内心包经。冲,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由此冲出体表。本穴物质为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由体内外出体表时是冲射之状,故名。

【操作要点】

直刺0.5-1.0寸。

【取穴方法】

侧坐或仰卧位。由足内踝尖向后推至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大约当内踝尖与跟腱间之中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主治】

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气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养生保健】

盘腿正坐,用左手拇指指腹按压右侧的太溪穴,按压时先按顺时针方向旋按20次,然后再按逆时针旋按20次,然后以相同的手法用右手拇指指腹按压左侧的太溪穴。

每次按揉5分钟左右,每天2次。可缓解咽喉肿痛、干燥,以及手脚怕冷、发凉等。

按摩十个穴“排气”治疗头痛



一、偏头痛

来无影去无踪的偏头痛,多与三焦经有关。三焦经肘部的清冷渊、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关穴,都是偏头痛的特效穴。三焦经是人体的“出气筒”,在三焦经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调整内分泌失调,对调节长期情志病极为有效,对各种头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症都有特效。

二、前额和眉棱骨痛

一般属于胃经的病症。从二三脚趾间的陷谷穴向内庭穴方向按摩几分钟即可缓解。另外,按摩脾经的公孙穴(络穴治表里病症),或者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缓解眉棱骨痛。

三、耳朵上部

若疼痛发生在头两侧,即耳朵上部,就在胆经按摩,例如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穴等均可。


四、太阳穴痛

首先就可以按摩太阳穴,如果不能缓解,则可以按摩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或者按摩胃经的头维穴、陷谷穴,它同时对眉棱骨痛和头痛如裹都有效。

五、头痛如裹

可以先按摩脾经的阴陵泉穴。另外,按摩胃经的头维穴也可缓解。

六、头顶痛

属厥阴经病,先从肝经论治,或针刺百会穴。


七、后头痛

属太阳经病。可以按摩小肠经的后溪穴,治后头痛、颈椎病、落枕和情志病。另外,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

八、头颈僵痛

可试试肺经的列缺穴,“头项寻列缺”。

九、肾虚头痛

肾阴虚和阳虚都有可能诱发头痛。

肾阴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脑空痛,头晕耳鸣,腰膝无力,舌红脉细;肾阳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畏寒,四肢不温,面色白,舌淡,脉沉细。无论阳虚还是阴虚,都可以通过经常按摩肾经的穴位复溜、太溪等得到改善。

十、一侧头痛

中医理论中有所谓的“左肝右肺”之说,并由此会诱发一侧的头痛。

经常出现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这种现象在经期刚过的女性身上比较常见。有人提供了肾经的筑宾穴(同时也是奇经八脉中阴维脉的郄穴,临床多用于及时缓解所出现的血症,血虚当然也属于血症的一种),可以有效缓解左侧头痛的状况。另外,肝血不足也可通过按摩肝经的曲泉穴(合水穴)来调理。

治疗头痛眩晕 巧妙保健百会穴


穴位名称:百会穴

具体位置: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取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归属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别名三阳五会。《采艾编》云:三阳五会,五之为言百也,意为百脉于此交会。百脉之会,百病所主,故百会穴的治症颇多,为临床常用穴之一。

保健功效:百会穴既是长寿穴又是保健穴,可以激发和增加体内的阳气,调节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头部是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是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所以能够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头痛患者脑组织含氧及血流量明显降低,针刺和按摩百会穴能改善脑组织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及血流量,从而起到通络止痛的效果,具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升阳举陷的作用,能治疗头痛、眩晕、脱肛、低血压、失眠、神经衰弱、中风失语等症。

适合人群:中风、头痛、眩晕、低血压、脱发、耳鸣、失眠、鼻炎患者等

保健方法:

头痛、眩晕(1)按摩法:睡前端坐,用掌指来回摩擦百会至发热,每次100下;(2)叩击法:用右空心掌轻轻叩击百会穴,每次10下;(3)按压法:将两手的中指置于其上,缓缓吐气,强力按压6秒钟,如此反复5次,血液循环会变良好。

低血压可用艾条悬雀啄灸。点燃的艾条一端与百会穴之间并不固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上述二法每次约灸15~20分钟。或用手掌按摩头顶百会穴,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注意,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脱发可以采用点揉法。点住百会以后,用力向下按,按住坚持5秒钟,然后揉5下,揉就是局部揉,不要移动。揉5下之后沿着头部正中线再往上,直按揉到后脑勺的枕外隆突。

失眠每天临睡前按摩百会穴。每次用保健木梳梳头5分钟,从而保持心情舒畅,解除烦恼,消除思想顾虑。

过敏性鼻炎拍打法。拍打时,以能忍受的范围为限。早上起床出门前,可先拍打一阵子;到了工作场所或学校,只要有空,也可再多拍打几下,让鼻子舒服些。更有助于缓解过敏性鼻炎的不适症状。

阳池穴治疗女性手脚冰凉、头痛、耳聋


阳池穴简介

阳池穴(SJ4)属手少阳三焦经,三焦经原穴。阳池穴准确位置位于人体手腕关节背面,第4掌骨向上到腕关节横纹处有一凹陷处,简单来说就是腕背横纹中点就是阳池穴的具体位置。经常按摩阳池穴能够治疗女性手脚冰凉、头痛、耳聋等疾病,常用于治疗糖尿病、前臂疼痛麻木、腕关节炎等。

阳池穴的准确位置

1.微屈指,沿手背部第4、5掌指关节向上至腕背侧横纹处可触及一凹陷,用力按压有酸胀感。

2.微屈指,位于手背腕横纹的中点,左右各一。手背朝上握拳,在腕关节的横纹与无名指延伸线的交接点上,有一个凹陷处,即阳池穴。

3.在人的手背手腕上,位置正好在手背间骨的集合部位。寻找阳池穴的方法是,先将手背往上翘,在手腕上会出现几道皱褶,在靠近手背那一侧的皱褶上按压,在中心处会找到一个压痛点,这个点就是阳池穴。

阳池穴作用

阳池穴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环及荷尔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只要刺激这一穴位,便可迅速畅通血液循环,温和身体。刺激阳池穴,要慢慢地进行,时间要长,力度要缓。最好是两手齐用,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手的阳池穴,再换过来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按压这只手上的阳池穴。这种姿势可以自然地使力量由中指传到阳池穴内,还用不着别人帮忙。手脚发冷的女性,一般只要坚持刺激阳池穴,便可不为冬天的来临而发愁。

按阳池穴方法

刺法:直刺0.3~0.5寸。

灸法:间接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不宜疤痕灸。

按摩法:一手握住腕关节,以拇指按压凹陷点。

按摩阳池穴时间要长,力度要缓。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手的阳池穴,再换过来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按压这只手上的阳池穴。另外经常按揉阳池穴,能够防治“鼠标手”。

八明目穴位按摩方法 攒竹穴缓解眼睛疲劳


人的脸上有很多的穴位。这些穴位不但可以明目,而且可以美容。那么这些穴位都在哪里?分别有什么样的作用呢?需要按摩多长时间呢?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攒竹穴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取穴时应要求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攒竹穴位于人体的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即是。

【功效】头痛,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眼睑(目闰)动,眉棱骨痛,眼睑下垂。迎风流泪(俗称漏风眼)、眼睛充血、眼睛疲劳、眼部常见疾病、假性近视等。在学生的眼保健操中,其中有一节就是指压按摩此穴,可见其保健效果非同一般。

二、睛明穴

【取穴方法】人体睛明穴位于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功效】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迎风流泪、偏头痛、降低眼压、消除疲劳。

三、鱼腰穴

【取穴方法】正坐位或仰卧位,穴在瞳孔直上,眉毛中。

【功效】镇惊安神,疏风通络,改善疲劳与头痛。

四、丝竹空穴

【取穴方法】在眉梢凹陷处。又名巨窌穴,目窌穴。

【功效】明目止痛。

五、瞳子胶穴

【取穴方法】瞳子胶穴在眼角外侧约一指幅的凹陷处。

【功效】改善眼周循环,消除疲劳,延缓眼睑皮肤下垂。

六、承泣穴

【取穴方法】人体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定位此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的姿势。

【功效】散风清热,改善眼睛红痛,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此穴是穴道疗法中治疗眼疾非常重要的穴道之一。

七、风池穴

【取穴方法】在后枕部双侧凹陷中。

【功效】困乏难耐时,双眼视物模糊时,一侧偏头疼时,感冒鼻塞不通时,颈椎病压迫椎动脉出现头痛眩晕时,中风后遗症久治不效时,心情烦躁思维迟钝时,轻轻按揉风池穴,均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按揉时局部有酸胀感,有病时会有刺痛感向同侧眼部放射。

八、太阳穴

【取穴方法】两眉梢后凹陷处。

【功效】提高视觉神经、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有醒脑明目之功效。

按摩要求

一、双指力度均衡、适中。

二、按压时由轻到重,每个穴位停留5秒。

三、取穴要准,以有酸账感为宜。

四、指法优美连贯,每个步骤4个10拍。

五、按摩要求患者闭目休息5分钟,后望远5~10分钟。

六、整个过程完成20~25分。

两种按摩消除眼部皱纹

一、消除眼下皱纹(1分钟)

在眼区抹些护肤霜。将双手的食指按在双眼两侧,中指按在眉梢下端;用力把皮肤和肌肉朝太阳穴方向拉,直到眼睛感到绷紧为止。双眼闭张6下,松手休息。重复6遍。

二、消除眼角皱纹(1分钟)

将你的食指或中指按在双眼两侧;轻闭双眼,同时用中指或无名指撑住眼皮,当眼皮垂下时,手指缓缓地朝两旁耳朵方向拉;从1数到5,然后松手休息。重复6次。

明目按摩步骤及手法

一、洁面:清除面部毛孔污垢。

二、睛明穴:

拇指并列放在额头,小指和无名指自然放在面庞两侧,食指和中指腹由鼻翼两侧向上经睛明穴交替刮10次,顺时针在睛明处打小圈十次,然后按压睛明穴5秒钟,再逆时针在睛明处打小圈十次,然后按压睛明穴5秒钟,一正一反一正一反共4次。

三、太阳穴:

食指睛明穴经过下眼皮滑到太阳穴,拇指由眉头刮到太阳穴接替食指,先顺时针在穴位打圈10下,然后按压太阳穴5秒钟,一正一反一正一反共4次。(拇指接替食指后,其他四指顺势自然放在面庞两侧。)

四、刮眉:

食指回到太阳穴,拇指返回眉头刮眉10次。

五、攒竹穴:

刮眉完毕,拇指回到额头,取攒竹穴,先顺时针在穴位打圈10下,然后按压攒竹穴5秒钟,一正一反一正一反共4次。(辅助刮眉4次)

六、鱼中穴:

取鱼中穴,先顺时针在穴位打圈10下,然后按压鱼中穴5秒钟,一正一反一正一反共4次。(辅助刮眉4次)

七、鱼腰穴:

鱼中穴旁边是鱼腰穴,先顺时针在穴位打圈10下,然后按压鱼腰穴5秒钟,一正一反一正一反共4次。(辅助刮眉4次)

八、丝竹空穴:

眉峰处上外侧是丝竹空,先顺时针在穴位打圈10下,然后按压穴位5秒钟,一正一反一正一反共4次。(辅助刮眉4次)

九、瞳子穴:

拇指顺势滑到眼角3MM处即为瞳子 ,先顺时针在穴位打圈10下,然后按压穴位5秒钟,一正一反一正一反共4次。(辅助刮眉4次)

十、挤眉:

食指收到太阳,拇指收到眉头,食指经过下眼皮、睛明到眉头与拇指会合,由内到外,由外到内挤捏眉毛,共40次。

十一、迎香穴:

食指和母指同时竖起,拇指固定在额头,食指下推至鼻翼两测(1.5MM处)的迎香,先顺时针在穴位打圈10下,然后按压穴位5秒钟,一正一反一正一反共4次。

十二、承泣穴:

食指收到面庞两测,拇指下划到承泣,先顺时针在穴位打圈10下,然后按压穴位5秒钟,一正一反一正一反共4次。

十三、四白穴:

拇指下推到鼻翼1指处的眼眶下,先顺时针在穴位打圈10下,然后按压穴位5秒钟,一正一反一正一反共4次。

攒竹穴:补血养气,治疗头痛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