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进补辨清自身体质 调养锻炼节欲很重要

夏日养生为什么很重要。

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养生这种件越来越关注,每个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不能忽视养生。对于四季养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冬季进补辨清自身体质 调养锻炼节欲很重要》,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专家介绍,“阳虚则外寒”,当人体阳气不足时,就不能抵抗外来寒邪的侵袭,就会出现怕冷,还会导致身体机能的减退或衰弱,代谢能力减弱,可能产生热量不足的病理状态。怎样判断阳虚?又如何养阳呢?

体质:五脏阳虚症状各不同

什么是人的体质?中医认为,是先天遗传加上后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的,是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固有的特性。人体的体质,反映了机体内阴阳运动形式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由脏腑的盛衰决定,并以气血为基础。

当五脏阳虚时,每个脏器的表现各有不同。

心阳虚,除了通常阳虚都会有的症状外,还有心悸、心慌、憋闷、心前区疼痛、失眠多梦、心神不宁、易悲伤等表现。

肝阳虚,可出现头晕目眩,两侧肋下不适,乳房胀痛,易惊恐或情绪抑郁等表现。

脾阳虚,可出现食欲不佳,恶心、打嗝、嗳气、大便稀溏不成形等症状。

肾阳虚,有腰膝酸软、多次小便或不通、阳痿早泄、性功能衰退等表现。

肺阳虚,通常表现出咳嗽、气短、呼吸无力、声音低且少言、气懒等症状。

饮食建议

冬季养生,要着眼于“藏”,神藏于内,可以有效地增强抗病能力,有益身心健康。但人的体质各异,其阴阳盛衰、寒热虚实,偏差相当大,因此,冬季饮食原则应因人而异,辩证施食。

一般来说,冬季饮食上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豆类、乳类、花生、动物内脏等,饮食宜减咸而增苦,以养心气。如阴虚者应多食滋阴食品,如芝麻、蜂蜜等;阳虚者应多吃温阳食品,如韭菜、狗肉等;气虚者应多吃人参、大枣等补气食物;血虚者应吃些荔枝、羊肝等。

症状:阳虚者普遍手脚冰凉

如何判断阳虚呢?一般来说,阳虚的人通常都有怕冷、手脚冰凉、精神萎靡不振,大便稀溏,甚至是完谷不化等症状。如上面已经描述过的,根据心、肝、脾、肺、肾五脏的不同,表现的症状各不同。

怕冷、手脚冰凉,是阳虚者的最主要表现。人体的阳气就像自然界的太阳,温煦着整个机体,所以当缺阳时,必然感到手脚不暖和、怕冷。

完谷不化,就是百姓平常说的“整吃整拉”,若把食物消化过程比喻成煮饭,胃肠等器官就是煮饭用的锅,阳气就是煮饭用的火,没有“火”,饭就煮不熟。没有阳气,人就会整吃整拉。

阳虚还表现在舌淡而胖,或有齿痕。生活中,只要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有些人的舌头两侧不平,有牙齿痕迹,这也是阳虚的表现。原因是,当人阳气虚衰时,会导致水液蒸腾降低,体内就有多于水分蓄积。此外,阳气不足,细胞的生命活动则会衰退,就可能出现精神不振的现象。

饮食建议

小寒是全年最冷的时候,中医认为,最寒冷的季节是阴邪最盛之时,人们要特别注意从日常饮食中,多摄取一些温热食物,以此用于抗寒。

常见的热性食物有鳟鱼、辣椒、肉桂、花椒等;温性食物有糯米、高粱、刀豆、荠菜、芦笋、生姜、葱、大蒜、大枣、桂圆、荔枝、木瓜、樱桃、杏仁、羊肉、狗肉、鸡肉、鳝鱼、海参等。小寒时节的饮食,以补辛热食物为主,推荐时令果蔬是木瓜、桂圆。

法则:调养锻炼节欲很重要

法则一:对阳虚者而言,精神调养是重中之重。中医认为,节制七情是保养阳气的有效方法,过激的情绪刺激,不仅损伤阳气,也伤神。惊恐伤肾,恐则气下,故有“被吓得屁滚尿流”之说。

法则二:阳虚者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天气一转凉,就觉得冷。因此,要学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天晒晒太阳,不要过度贪凉直接吹冷风。

法则三:“动则升阳”,所以阳虚体质的人,无论春夏秋冬,都要加强身体锻炼,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起到养阳保健作用。

法则四:饮食调养也是养阳五大法则之重,阳虚者,主食方面宜以性味甘平的米、面、豆类为主;肉类可多吃些羊肉、狗肉、牛肉等;菜类宜吃韭菜、生姜、茴香苗等;水果宜吃些大枣、苹果、柑橘等。

法则五:节制性欲也是养阳不可缺少的法则之一,性生活是人体的正常生理要求,但若过度,不仅伤肾阳,也耗伤肾精。

饮食建议

大寒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与立春相交接,是阳气降到极致而要生发的阶段。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之说。

冬春之交,是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应多吃些具有辛温解表、发散风寒的食物,如生姜、大葱、辣椒、花椒、紫苏叶、桂皮等。大寒时节的饮食,以补辛温食物为主,推荐时令果蔬是猕猴桃、辣椒。

相关推荐

冬季养生保健很重要


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黄帝内经》上说,冬季3个月,宜早睡晚起。冬季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个节气。在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讲究保健、保养是很重要的。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样的谚语。萝卜具有很强的行气功能,还能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清凉解毒。郑板桥有一幅养生保健联也提到过萝卜与茶:“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萝卜的养生、保健、药用效应与茶有着相融之处。

养生家提出,冬季养生宜多食热粥。如我国民间有冬至吃赤豆粥及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惯,常吃此类粥有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此外,还可常食有养心除烦作用的小麦粥、益精养阴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养阴固精的胡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等。

进补需对路

冬令进补时,为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就是打基础的意思。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用以调整脾胃功能。

如果经常感到四肢无力、精神疲乏、讲话声音低微、动则出虚汗,这大多属于气虚。可选服人参、党参、太子参、五味子、黄芪、白术或者党参膏、参花膏等益气药物;食品有黄豆、山药、大枣、栗子、胡萝卜、牛肉、兔肉等。面色枯黄、口唇苍白、头晕眼花、心跳乏力、失眠、耳鸣心悸的人,大都属于血虚。可选服阿胶、桂圆肉、当归、熟地、白芍、十全大补丸和滋补膏等养血药,食品有酸枣、龙眼、荔枝、葡萄、黑芝麻、牛肝、羊肝等。

天冷也通风

冬天天冷,有些人喜欢紧闭门窗或蒙头入睡,这是很不好的习惯。除了白天要开启门窗,让空气对流外,晚上应开小气窗通风。人体细胞白天分泌高浓度的环磷酸腺苷,可以增强细胞功能;晚上则分泌高浓度的环磷酸鸟苷,具有减弱、抑制细胞功能的作用。深夜时人体抵抗力下降,对虚弱、患病的人要加强监护,观察呼吸、脉搏是否正常,以利及时采取措施救治。

吃出健康

秋冬季,各种坚果纷纷登场,平时多吃一点,对身体具有很好的补益养生作用。由于产量最大、分布地区最广、营养口感俱佳,榛子、核桃、杏仁和腰果是所有坚果中的佼佼者,被誉为“世界四大坚果”。

春季适合晨练 合理锻炼很重要


在春季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在这时候进行锻炼很不错,在平时注意多进行运动,对我们健康是有好处的,而且在平时还应该注意,在春季的时候我们多进行晨练是有意义的,可以很好的增强我们身体素质,那么具体春季要怎么做比较好,一起看看吧。

在春天的时候我们首先就应该多进行晨练,由于春季的时候是一年四季中锻炼效果最好的时期,可以彻底放松禁锢一冬的身体,可以很好的增强我们身体素质。同时春季的时候还要注意,年纪稍大的人也是最适合散步,还可以在空气较好的公园做个深呼吸,伸伸腿、拉拉筋,这样对我们锻炼身体健康是有意义的。有句话说,“筋长一寸,寿延十年”。这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适当抻拉韧带确实有助身体气血畅通,甚至可起到祛痛和排毒的效果。春天要养肝养胆,所以锻炼时,不妨拍打一下两肋外侧。这里是中医所指的肝胆区,以掌心适度拍打,可通畅气血经络,达到养肝养胆之效,春季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合理的锻炼,通过晨练对健康有意义的。

在春季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由于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时候我们除了户外锻炼,更应该多外出踏青旅游,这样可以让我们有一个好的心情。同时还可以在年初制定一套旅行计划,按照假期长短、季节特点等规划四季旅游,并在接下来的一年中身体力行,这样是可以增强我们身体健康是有意义的,可以很好的预防疾病产生,还可以有好的心情。

在春季的时候养生要注意,多进行锻炼是很重要的,上面介绍的这些情况非常关键,我们在春季的时候需要合理的方法预防疾病,而且还可以通过晨练来增强身体素质,对我们健康是有意义的,我们在平时就要注意方法改善,是有助于健康的。


秋季很适合进补 注意早餐很重要


在秋季的时候,我们大家是需要注意饮食的了哦,本身在秋季的时候就是我们一年之中最适合进补的了,这是非常关键的了哦,如果我们可以在秋季的时候可以注意饮食的选择,那么无疑对我们健康有帮助,一起看看秋季的时候如何在早餐进补吧。

现在有些年轻人为了减肥,经常节食。吃得少的人,特别是不吃早餐的人常容易疲乏犯困。同时也会导致我们一整天都感觉没有什么精神了吧,但是很多早晨需要上学的学生或受上班时间限制的工薪人员,都是会选择不吃早餐的了。一次、两次不吃,久而久之成了习惯。

但是这样的习惯是非常差的了,我们首先需要注意,早餐是我们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早餐是启动大脑的“开关”。一夜酣睡,激素分泌进入低谷,储存的葡萄糖在餐后8小时就消耗殆尽,而人脑的细胞只能从葡萄糖这一种营养素获取能量。我们及时的去吃早餐,这样就能使激素分泌很快进入高潮,并为脑细胞提供能源。如果早餐吃得少,会使人精神不振,降低工作效率。时间长了还会使人变得疲倦无力,头昏脑胀,情绪不稳定,甚至出现恶心、呕吐、晕倒等现象,无法精力充沛地学习和工作。

不过我们早餐的时候也需要注意饮食了,这是非常关键的了,特别是可以尝试多补充些糖类。早餐应该喝奶或豆浆,补充蛋白质和钙质。早餐还是比较适合清淡但营养全面的饮食,尽量少摄入油炸类食品。有的人早餐喜欢吃油条,其实未必不可,但一次不要吃太多,并尽量一周只食用一次,吃的太多了,那么也不利于我们健康。

在秋季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去多补充营养了,这是非常好的进补时间了哦,特别是在秋季的早上,我们就更需要注意饮食才行了,早餐的意识选择是非常关键的,大家如果可以合理的进行饮食,那么就可以在秋季有更健康的身体。

夏季养生 辨清体质再行动


导语:到了火热的夏季,闷热的天气让很多人都不很适应。由于天热引发的疾病也不再少数,所以,夏季养生势在必行。研究发现,中国人一共有9种体质。当代中国人的体质状况受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等后天因素影响越来越大:人的体质与他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体质随年龄增长会不断演变;不同的职业背景对体质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夏季养生首先应该认清自己的体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

平和质(A型)

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性格随和开朗。平素患病较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调养:这类人饮食要有节制,避免过冷、过热或不干净的食物,合理搭配膳食结构,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坚持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并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等适度运动。

气虚质(B型)

肌肉松软不实、元气不足,气短懒言,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调养:这类人注意多吃有益气健脾功效的食物,如山药、黄豆、白扁豆、鸡肉、香菇、大枣、蜂蜜等。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尤其在夏天的中午应适当休息,保持充足睡眠。平时注意保暖,避免劳动或激烈运动时出汗受风;可做一些柔缓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操等,并持之以恒。

阳虚质(C型)

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肌肉松软不实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易患痰饮、肿胀、腹泻等病。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调养:这类人在饮食上,可多吃牛肉、羊肉、韭菜、生姜等温补阳气的食物,少吃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的食物。注意保暖,尤其是后背、上腹、下腹和足底部位。夏季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天气好的时候适当进行户外活动,选择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要避免出汗过多。

阴虚质(D型)

体形偏瘦、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性情急躁、外向、活泼。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调养:这类人在饮食上应多吃瘦猪肉、鸭肉、荸荠、银耳等甘凉滋润之品,少食羊肉、韭菜、辣椒、葵花子等性温燥烈之品。其居住环境宜安静,避免熬夜、剧烈运动和在高温酷暑下工作。适合做有氧运动,可选择太极拳、太极剑等动静结合的传统健身项目。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

痰湿质(E型)

面部皮肤油脂较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调养:这类人在饮食上要注意以清淡为主,控制肥肉及甜、黏、油腻食物的摄入。可多食海带、冬瓜等。居住环境宜干燥不宜潮湿,平时要多进行户外活动。运动时,通常需要达到出汗水平,所以衣着应透气散湿,且要经常晒太阳。

湿热质(F型)

形体中等或偏瘦、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容易心烦急躁。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调养:这类人在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可多食红小豆、绿豆、芹菜、黄瓜、藕等甘寒、甘平的食物。少食辛温助热的食物。居住环境宜干燥、通风。盛夏暑湿较重的季节,要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必须保持充足而有规律的睡眠。运动上,适合做高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夏天最好选择凉爽时锻炼。

血瘀质(G型)

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淤表现为主要特征。易烦,健忘。易患症瘕及痛证、血证等。不耐受寒邪。

调养:这类人饮食上应多吃山楂、醋、玫瑰花、金橘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吃肥肉等滋腻之品。保持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以免气血行不畅。

气郁质(H型)

形体瘦者为多。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调养:这类人在饮食上应多吃黄花菜、海带、山楂、玫瑰花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作用的食物。此外,他们应尽量增加户外活动和群体性活动。由于这类人容易失眠,睡前一定避免饮茶、咖啡和可可等具有提神醒脑作用的饮料。

特禀质(I型)

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

调养:这类人在饮食上宜清淡、均衡,粗细搭配适当,荤素配伍合理。少吃荞麦、虾、蟹、辣椒、浓茶、咖啡等辛辣食物以及含致敏物质的食物。保持室内清洁通风,被褥、床单要经常洗晒。室内装修后不宜立即搬进居住;不宜接近花粉;不宜养宠物,以免对动物皮毛过敏。保持充足的睡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天气寒冷时锻炼要注意防寒保暖。

春季养生有6招 调养精神很重要


春天的微风已经吹来,寒冷的冬天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冷暖季节的交替总是会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如何才能调整好自己的身体来迎接春天呢?生活家小编特别为您准备了最丰富的保健养生知识,帮您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春天。

1.调养精神

春天,大自然生机勃勃,万象更新,万物始生,在调养精神方面,也应顺从自然,重点放在一个“生”字上。在春天里,人的意志当顺应生发之气,此时要力戒动怒,更不要情绪抑郁,思想上要豁达开朗,心胸宽阔,身体要放松,要舒坦自然,使情志“生”发出来。

尤其是中老年人,如果不常生恼怒和忿恨,保持乐观情绪,则精气不易耗散,脏器不易老化,形体不致衰惫,自可祛病益寿。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绪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因此,春天应注意调养精神、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以使肝气顺达,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2.防风御寒

在衣着上,春天虽暖和,但别急着减衣服。因早春气温乍寒乍暖,如同孩儿脸,一日三变,常有寒潮来袭。

老年人,气弱骨疏、抗病力差,稍受风寒,易发宿疾。因骤冷会使血管痉挛,血液黏稠,血流速度减慢,脏器缺血。于是感冒、肺炎、气管炎、哮喘、关节炎、偏头痛、冠心病等便会接踵而来。故在此时,应防风御寒。

春季衣着款式应宽松舒展,纯棉织品吸湿性好,暖和又贴身,是内衣的合适选料。由于寒冬自下而起,传统养生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起到“滋阴养阳”的作用。青年女性尤应注意,不可过早地换穿裙装,否则会导致关节炎与多种妇科病。春风于温暖之中暗藏杀机,出汗后应及时擦去,切勿敞开胸怀让风劲吹。春天适当捂一捂,可减少疾病,尤其是常见的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发生。

3.调节饮食

春天新陈代谢旺盛,饮食宜甘而温,富含营养,以健脾扶阳为食养原则。

宜选用甘辛、性温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腻、生冷、酸涩、粘硬和大辛大热之品,防止助热生火。汉代养生家张仲景说:“当春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酸增甘,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以养脾气。”唐代药王孙思邈也说:“春日饮食宜省酸增甘,养脾益气。”故春季饮食宜甘甜少酸。

由于春天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营养消耗增加,因此应多选用既升发又富有营养之食品,如:黄豆芽、绿豆芽、豆腐、豆豉、大麦、小麦、大枣、瘦肉、鱼类、蛋类、花生、芝麻、柑桔、香蕉、蜂蜜、姜、葱、蒜之类;由于冬季新鲜蔬菜较少,摄入维生素不足,聚积一冬的内热要散发出去,所以还要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春笋、春韭、油菜、菠菜、芹菜、荠菜、马兰菜、枸杞头、香椿头等,可起到清热泻火、凉血明目、消肿利尿、增进食欲等作用。

对于体质过敏,易患花粉过敏、荨麻疹、皮肤病等患者,应禁食含有异性蛋白等刺激性食物,如:羊肉、狗肉、猪头、鸡头、海腥鱼、蛾、蟹之类。

此外,在饮食方面还应注意少吃辛辣,多食青菜、水果等清凉滋润的食物,以抵消体内外的不平衡。如:煮橘子皮当水喝,可以化痰止渴,理气和胃;用茅根和芦根泡水,或用鸭梨、荸荠去皮煎水喝,可以清热润肺;多吃萝卜可以理气、化痰、和胃。

4.运动锻炼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体质投资的最佳季节。春天空气清新,这种环境最有利于吐故纳新,充养脏腑。生命在于运动。动则养形,活则血流。有规律的活动,适当的运动,这是古往今来长寿的秘诀。不过“动”有主动、被动之分,为适应春季之生气,当以主动运动,持之以恒为主要。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物俱生,万物以荣,早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乃也。”其意思是说,春天,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是采纳大自然之气养生的大好时机。所以,春天应加强体育锻炼,多到户外运动,如:散步、跑步、登山、做操、打拳、打球、扭秧歌、踢踺子、跳绳等,以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使之获得更多氧气,以使脑组织得到较多的血液和氧气,从而使脑组织能适应季节性血液循环的变化。

在运动上,动作宜舒展、畅达、缓慢,犹如百草萌芽,风摆柳丝,蜻蜓点水,运动量不宜过急或过大。我国古代著名长寿医学家孙思邈指出:“,常欲小劳。”故运动切忌过分活动,以免大汗淋漓而伤阳气,有悖于“春夏养阳”之旨。

此外,要开展春游活动。春游俗称“踏青”,它可以使人受寒冬禁锢的神经得以开放。到春光明媚的野外,到翠绿如茵的草地,到水流潺潺的溪边……接受日光浴、空气浴,在花的世界和绿色海洋中,使人精神振奋,心情舒畅,达到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效果。

5.预防春困

春天风和日丽,大自然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可是,人在感到舒服爽快的同时,却又会产生困倦和思睡,加上春夜要比冬夜短,使人感到“春眠不觉晓”,困倦无力,精神不振,这些现象中医叫做“春困”。

“春困”不是睡眠不足,也不是病态,而是“生物钟转换”——人体不能适应气温升高的环境变化,体内发生了“血液重新分配”生理变化所致。

那么怎样才能预陟春困呢?

一要保证充分睡眠时间,保持乐观开朗情绪,克服消极懒惰思想;

二要听一些振奋人心,或富有幽默韵味的歌曲和相声小品,从而启发心扉,消除“春困”;

三要适当增加营养。春天是肝旺时期,若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更旺,损伤脾胃。因此,春天应多吃一些性味甘平、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禽蛋、新鲜蔬菜、水果等;

四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少吸烟,如不太冷就适当减些衣服,或用冷水洗脸,都会使困意尽快消除;

五要活动肢体。困倦时,可以站立起来,活动活动肢体,蹦蹦跳跳,能舒筋活血、通利关节,使大脑兴奋起来,驱除“春困”。

此外,在春季预防春困中,还应注意:

忌蒙头睡觉。因为被窝里空气混浊,氧气稀少,蒙头睡觉极易引起胸闷、恶心,或在睡眠中惊醒、出虚汗,并影响睡眠效果。

忌夜间憋尿。初春夜凉,有的人就寝后因怕冷而不愿起来小便,谴成长时间憋尿。这样既容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和影响睡眠,又会导致心理性紧张,促进血压升高。

忌紧闭门窗,因为紧闭门窗后室内氧气不断减少,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增加,关门窗后,人体的皮肤毛孔以及室内久存的杂物所散发的异味气体,也可使人头昏脑胀,影响食欲和睡眠。

6.保健防病

人的精神活动必须顺应气候的变化。人体受季节影响最大的时候是过渡季节,尤其是冬春之交的早春时节。此时或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或春雨连绵,冷风袭人。故在我国民间素有“春风如刀刮,死牛又瘦马”的说法。

春季养生的关键是要防风。春季多风,中医认为,风为六淫之首,风虽然是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季为主,“春多风病”,春季风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它适于细菌、病毒等繁殖传播,易发生流感、肺炎、流脑、猩红热、肝病、腮腺炎、红眼病等。所以一定要讲究卫生,勤洗晒衣服、被子,除虫害,开窗通风。为了适应春天的特点,应当稍晚些睡,早些起床,然后散步于庭院或公园之中,松宽衣带,全身放松,使神志随春天生发之气而活动舒畅,提高防御能力。在传染病流行时,应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传染。

俗话说:“百草发芽,百病复发”,春季是极易引起旧病复发的季节,若不重视保健,或过食辛热助火之食品,再被春季之“风邪”引发,一些旧病就易复发。如:偏头痛、胃痛、慢性咽炎、过敏性哮喘、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神经病等。所以,应特别注意从衣食住行各方面进行调适,达到预防。

此外,因春季多风干燥,需水量大,要多饮绿茶,以滋润皮肤,疏通肝气。春季饮茶,可预防多种疾病,如:皮肤干燥、脱皮、口腔溃疡、支气管哮喘、冠心病、高血压等。还可防止动脉硬化和脂肪肝的形成,对泌尿系统的疾病也有疗效。

冬季进补辨清自身体质 调养锻炼节欲很重要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