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常识 > 节气养生霜降 > 导航 > 节气养生霜降

今日霜降|霜降节气养生 记住这4件事儿就够了(图)

节气养生霜降。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养生的理念也在不断刷新,生活质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养生的人。有没有更好的养生常识方法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今日霜降|霜降节气养生 记住这4件事儿就够了(图)》,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今天正式迎来了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霜降是24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预示着深秋时节的开始。此节气过后冷空气将持续活动频繁,气温变化剧烈,昼夜温差更大,俗语说“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此时,天气将变得干燥、多变,气温也会骤升骤降,很容易让人感到不适或生病。因此霜降时节做好养生保健是非常关键的,不仅可以预防秋冬常见病,还能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好准备。

那么,霜降节气究竟该如何养生呢?

1、滋养好肝血,注意不要熬夜

中医上素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此时养阴正当时,而最伤阴血的就是“熬夜”。霜降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已经进入深秋的后半月,秋气伤肝,此时要滋养肝血,特别注意不要熬夜。

熬夜极伤肝血。肝血不足时,人容易在子夜失眠,脾气急躁,甚至双目干涩,指甲变薄,手脚发麻,上至心脏,下至大小便,都会受影响。

2、食补要以去燥、清火为主,别补过了

阳气该藏不藏,虚火就容易上来了,喉咙痛、牙痛、心脏不适、气滞胸闷等,都是时气病。

所以,今年即使等到霜降,仍不宜温补。去燥,清虚火,助秋气肃降,让阳气潜藏,才是今年霜降最该做的事。

在食补上向大家推荐一款食疗汤:咸猪骨萝卜汤,该汤具有清虚火、清浊气、润燥,助力阳气收藏,降低阳气外泄的功效。

3、适当秋冻,勿过早添冬衣

俗话说“春捂秋冻”,霜降节气虽然带着寒燥,但气温还不至于很寒冷,所以这个季节除了要注意避风之外,在保暖上不宜穿太多或太厚的衣服,提高人体抵御风寒的能力。这些也都是秋天的收藏之道。

4、睡觉前热水泡脚,利于驱寒

这个时节建议大家要早睡早起,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以缓解秋燥之症。另外,每天晚上睡觉前最好都能用热水泡泡脚,水温以45度左右为宜,每次泡20~30分钟左右即可,泡到身体微微发汗更好,有利于驱寒,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健康提醒】:霜降节气,秋燥明显,易出现口干、唇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现象。要多呼吸新鲜空气,多吃水分含量高的食物。此外,这个季节万物萧瑟,使人容易秋悲,出现意志消沉、抑郁的情况,所以要多外出参加娱乐活动,调整好心情也很关键!~

精选阅读

霜降节气养生,你知多少?


霜降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进入此节气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霜降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进入此节气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节气养生应讲究“顺应天时,天人合一”。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由于冻则有霜,所以把秋霜和春霜统称霜冻。“霜降杀百草”,严霜打过的植物,一点生机也没有。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住在农村的人们到了这个时候,则会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树,摘几个光鲜香甜的柿子吃。

霜降节气养生注意防秋燥

秋燥表现为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因此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苹果、香蕉等滋阴润燥食物。

霜降节气养生注意防秋郁

晚秋时节的肃杀景象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应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羊肉和豆类等;还要适当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登山等集体活动。

霜降节气养生注意防寒

这个季节不是人人适合“秋冻”。对抵抗力差的老年人,应及时关注天气,按时增减衣服,以免湿邪、寒邪入侵,导致生病。

今日霜降,护好3个部位,做好4件小事,让你健康过冬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此时是秋冬转换之际、入冬的过渡之时,阳气渐弱、阴气增强,人的精气开始封藏,咱们在养生时就要讲究一个“护”字。

一是要护好自己的阳气,注意保暖,防止寒气侵入体内。二是要养护自身抵抗力和代谢,让身体处于平衡状态,为冬天的健康打好基础。

护好三个部位

1

护膝暖足

霜降时节,渐入冬寒,人体关节部位最怕受凉,容易出现腰腿痛等疾病,因此需要开始加强保暖。此时穿衣不宜露膝,同时要注意护足。爱美的女士尤其要注意脚踝保暖,不要再穿船型鞋和薄袜,以免足部受凉。

2

护养脾胃

霜降时天气明显转凉,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机体代谢增强,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多,是消化道溃疡的高发期。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不少人爱喝咖啡和浓茶,吃饭不按时,饮食上偏好麻辣口味,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胃肠疾病。

要注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并注意适当吃一些养胃的食物,如板栗、花生等。栗子熟吃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以及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小便频数高等症状尤其适宜。

3

护肤是关键

霜降前后,皮肤的新陈代谢水平开始下调,汗腺分泌减少,使皮肤水分含量下降;加上气候干燥、多风少雨,会导致角质层的保水能力下降,容易出现皮肤干燥、过敏、瘙痒等不适。因此,霜降时节护好皮肤,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局部保湿。养护皮肤重点在保湿。

喝够水。每日饮水6~8杯,同时还可补充饮用果汁、矿泉水、茶水等。

熏蒸脸。可自行用蒸气熏蒸面部,或涂抹有保湿功能的护肤品,以减少面部的水分散发。

吃果蔬。除了多喝豆浆、牛奶等饮料,还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戒除烟、酒、咖啡、浓茶及煎炸食品。

少刺激。选择温和的洗面奶,不含酒精的化妆水,滋润但不油腻的面霜等。

其次,预防过敏。季节变换是过敏性皮肤的大敌。

这个时节,要注意不要使用磨砂膏、去角质霜等“强力”护肤品。对于皮肤敏感的人,洗脸后一定要及时吸干水分,以免水分蒸发加速皮肤干燥。

做好四件小事

调补肾:

每天敲后脑勺1-2次

方法:捂着耳朵,食指中指叠起弹后脑,弹几下后放开耳朵,里面有嗡嗡的声在响,反复做九遍。每天1-2次。以舒适为度,如果不舒服就停止。

此方法即鸣天鼓,要掩着耳朵叩击枕骨,对头部、耳部都有一定的刺激。而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脑为髓之海,所以此法有调补肾的作用。

预防呼吸道疾病:

每天搓揉迎香穴

方法:每天搓揉迎香穴两分钟。迎香穴在鼻翼两侧,鼻翼外缘中点旁。此外,经常念呬(“嘶”音)字,也有助预防呼吸道疾病。

秋季容易犯燥,导致咳嗽、气喘、呼吸不畅。如果觉得呼吸不畅,可搓揉迎香穴,对消除鼻塞作用明显。

增加阳气:

两手攀足固肾腰

方法:两臂从体侧摆起,握住两脚(可以用一条毛巾帮助)。上身前倾,逐渐加大幅度,缓缓起身,抓住大脚趾。重复2-3次后把手放在膝关节上,温暖膝关节。

两手攀足式,可通肾经和膀胱经,强筋骨、固腰肾、增加阳气。

补肾、防感冒:

热水泡脚

方法:用热水泡脚时可放艾叶,一遍泡脚一边搓腰,两手握空拳放在腰眼的地方上下搓,时间15-20分钟。

足部是下肢的足三阴、足三阳经起止的地方,所以泡脚可以刺激所有的这六条经脉。多泡脚,不仅能补肾还可以预防感冒、缓解感冒症状、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来源:央广健康微信公号

今日霜降|秋风时起,养生正当时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今日19时22分,我们迎来了霜降节气。这是隶属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气肃而凝,阴冷凝露为霜,冬天已经在急迫地叩门了。

诗韵霜降

《岁晚》

唐·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 ━ ━ ━ ━

《咏廿四气诗 霜降九月中》

唐·元稹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 ━ ━ ━ ━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降三候

在古人看来,霜降的标志性物候有三。

一候豺祭兽

霜降日杀兽陈列,古人说是“祭秋金”,这是别秋的一种仪式。

二候草木黄落

深秋将逝,木叶飘零,飒飒风干,冬天即将来临。

三候蛰虫咸俯

“咸”是皆,“俯”是低头。虫鸟休眠闭藏,准备下一个无霜期。

五个预防要做到

壹丨预防秋燥

霜降节气虽已时至深秋,但“秋燥”并未完全消退。

肺喜润而恶燥,可以从饮食上加强调节:一是减少辛辣刺激物的摄入,二是尽量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南瓜等。屋内放置一些绿色的植物,每晚睡前在卧室的暖气片下面放一盆清水,可以让空气变得温润,避免晨起后口鼻干燥

贰丨预防秋乏

俗话说,“春困秋乏”,秋天容易疲乏,不少人有赖床的习惯。而想要防“秋乏”,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可以比夏季多睡上一个小时左右,以助人体阴阳平衡和收敛神气,利于消除疲劳,增强免疫力。

“秋乏”与体液偏酸有关,多吃西红柿、茄子、马铃薯、葡萄和梨等碱性食物,能中和肌肉疲倦时产生的酸性物质,有助于消除疲劳。饮食最好吃清淡些,油腻食物会在体内产生酸性物质,加深困倦。

叁丨预防秋郁

入秋后,人脑底部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容易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而且,晚秋霜降时节,凄风惨雨、草枯叶落,人感受了季节的变化容易起忧思。

要避免抑郁情绪的出现,建议多到户外运动,多听一些较为欢快的音乐,换一些暖色调的服饰。

肆丨预防感冒

霜降是换季之时,换季天气变化,感冒、咳嗽等疾病高发,日常应注意防寒保暖,早晚出门避免着凉。

所以,要注意适时添衣,尤其是注意脚部保暖。秋令气温多变,应多备几件秋装,如夹衣、春秋衫、绒衣、薄毛衣等,做到酌情增减。已患感冒的人应静养家中,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一些疾病患者,比如肠胃疾病、高血压和脑血管硬化的患者需保持心情舒畅,适当减少外出。

伍丨预防贼风

秋天气候早晚温差大,冷热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贼风往往会乘虚而入,使人生病,被中医称为贼风。到了霜降,早晚温差更明显。霜降养生防贼风的方法如:注意穿衣、盖被,不要随意减衣;不要过早地穿上棉衣,秋要冻,才会对贼风有抵抗力。

这些事项要注意

1、少吃生冷、不洁、腐败变质食物

霜降节气是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因此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饮食宜温和,少吃生冷、不洁、腐败变质食物,可吃些小白菜、卷心菜、面食、鱼类、苹果、酸奶等,且烹调方法应以蒸、煮、烩、炖为主,忌油煎炸食物。

2、注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食物

霜降后,心血管疾病患者饮食应尤其注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不要因为御寒,就多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山楂可开胃、扩血管、降血压、降胆固醇、强心,茄子、板栗可降低胆固醇,莴笋、土豆、板栗含钾比较丰富。

3、尽量选择清淡、低盐的食物

霜降到来后,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在饮食方面应该尽量选择清淡、低盐的食物,而且要少量多餐。尽量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这时候可以多吃一些平咳、祛痰食物,比如常见的牛奶、豆浆、鸡蛋、莴笋、梨等。

4、补阳食物

霜降到冬至的这段时间里,大家可以通过适当食疗来补足阳气,驱走寒气,当归、桂圆、生姜都是很好的食材。一早起来喝一碗生姜汤,对身体很有好处。大家还可以试着做一些滋补汤,比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就对补阳很有帮助。

霜降饮食

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调养身体的重要性,尤其是调整脾胃的最佳时节。

霜降后调养可食用南瓜、板栗、柿子、莲藕、山药、白萝卜等食物。此外,秋燥偏盛,人体肺阴易受损,适合用汤水滋养。煲汤时可适当加入杏仁、川贝、白果等,用以宣降肺气,或加入沙参、石斛、麦冬、玉竹、百合等,既能滋阴润肺,还可根据体质情况灵活化解秋燥。

银耳白果粥

香糯米150克、银耳20克、白果50克、枸杞、精盐少许。

将银耳洗净,用冷水浸泡去根,撕成小朵,白果用热水烫过切成两半。文火熬煮成粥后,再放入银耳和白果,煮开即成。

具有养阴润燥、益肺止咳的功效。适合秋季保健及慢性支气管炎、干咳少痰的人群食用。

红枣花生山药粥

红枣10枚,花生45克,山药1段,大米100克。

山药洗净去皮切块,花生、红枣洗净。加水适量,先把山药、花生、红枣煮开,然后把大米放进去,用勺子搅拌一下,防止粘锅。煮10来分钟就好了。

红枣具有补气血、健睥胃的作用;花生连红衣一起食用不仅健脾和胃、滋养调气,还可以补血;山药补脾养胃、补中益气。本粥养脾补血,滋养容颜。

黑豆柿饼粥

黑皮青豆25克,大黑枣5个,柿饼1个,糯米30克。

黑皮青豆慢火烧至黑皮裂开,黑枣去核,柿饼切片,糯米洗净。先将黑豆、黑枣、柿饼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慢火煎30分钟,然后加入糯米煲粥。粥成后便可食用。

此粥可补脾、益肺。肺虚久咳者更为适用。

今日霜降,这些养生秘诀你知道吗


霜降之时乃深秋之季,在五行中属金,五时中(春、夏、长夏、秋、冬)为秋,在人体五脏中(肝、心、脾、肺、肾)属肺,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则应以平补为原则,在饮食进补中当以食物的性味、归经加以区别。小编这就给大家介绍这个节气应该如何吃,怎么养生~

滋阴润肺宜“平补”

霜降后调养可食用南瓜、板栗、柿子、莲藕、山药、白萝卜等食物。此外,秋燥偏盛,人体肺阴易受损,适合用汤水滋养。煲汤时可适当加入杏仁、川贝、白果等,用以宣降肺气,或加入沙参、石斛、麦冬、玉竹、百合等,既能滋阴润肺,还可根据体质情况灵活化解秋燥。

调养脾胃是关键

进补前一定要调理好脾胃,只有脾胃的消化和运化功能足够强,进补的好东西才能真正为人体吸收和利用,否则“虚不受补”,甚至还会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中医认为,健脾最好的是山药,还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芡实,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功效的栗子,都是此时节的进补佳品。另外,薏米、红枣、核桃仁、扁豆、黑豆、牛肉、兔肉等性温而不燥的食物也宜常食。其次,调配一些适宜的茶饮对于调养脾胃、疏肝养阴也十分有益。

“霜降三防”要做好

① 防秋郁

首先生活规律不要随意打破,心情不好,该做什么还是得做什么;其次要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猪肉、羊肉和豆类等;还要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登山等。

②防秋燥

秋季燥邪易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为防止秋燥,可以适当多食用一些汁多的食物,如梨、柚子、甘蔗、香蕉、柑橘等各类水果,蔬菜可多食胡萝卜、冬瓜、银耳、莲藕及各种豆类制品等。

③ 防秋寒

霜降节气,气温骤降,老年人极易患上“老寒腿”等毛病,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同时这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

这个时间节点后不再适合“秋冻”,对抵抗力差的老年人,尤应按时增减衣服,以免湿邪、寒邪入侵,导致生病。睡觉时一定盖好被子,特别是保证腹部、头部不要受寒。注意!年轻人也要穿秋裤了!

起居环境注意室内养生

1⃣️ 适宜湿度。在干燥情况下病毒细菌更容易繁殖,所以要保持保湿或者加湿器,用一盆水搁在卧室,还有用湿拖把拖一拖。

2⃣️ 适宜温度。千万不能太热了,本来我们就干燥,越热湿气越蒸发,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相差很大,也容易感冒。

3⃣️ 加强通风,早晚要开窗通风15分钟。

4⃣️ 屋内可以适当搁一些花草,湿润一下空气,但是晚上不要搁在卧室里。

END

——只想每天和你在一起——

更多美食资讯尽在『宴遇山西』

宴遇山西 ∣遇见美食 遇见你

10月养生防病,记住这15句话就够了!


秋季是寒暑交替的季节,气温反复无常,体弱人群一时难以适应,疾病丛生。如果这段时间旧疾复发,或者增添新病,接下来的冬天就不好过了。

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些问题呢?其实,民间的 15 句俗语、谚语中就包含了入秋所有的养生、防病要诀。今天,就请各位专家给咱们大家详细解读~

秋天宜收不宜散

湖北省中医药大学教授姚世明说:这句谚语正好应了中医的“秋收冬藏”,“收”的关键是收敛肺气,润肺养肺,要少辛多酸。

建议

多吃一些甘寒汁多味酸的果蔬,如梨、柚子、柑橘等水果及萝卜、冬瓜、山药、莲藕等蔬菜,常吃冰糖炖梨、百合炖梨、银耳莲子汤、冰糖燕窝、冬瓜炖鸭等食物,能有效缓解咽干、咳嗽、皮肤粗糙、大便干结等“秋燥”症状。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医堂医师胡爱萍说:春夏两季,人体阳气以外发为主;秋冬时节,要注意阳气的收与藏。

建议

秋季运动要以静为主,可打打太极、跳跳舞、散散步等。

早睡早起很有必要,要延长睡眠时间,建议在都市生活的人应该由以前的晚11点之前睡觉提前到晚10点以前。

太子参(一般煲汤用,用量为 3 克/人)是非常好的养阴食物。

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说:茄子营养丰富,但“饿死郎中爷”太夸张。

中医认为,茄子有清热、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等功效,可防治大便干结、痔疮出血等。

经常吃点茄子能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并减少老年斑生成,还能防血压升高、调节胆固醇。

秋瓜坏肚

中国科学院教授杨力说:到了秋季,人的脾胃多处于虚弱状态,如果吃过多的瓜果会加重对脾胃的损害。

建议

入秋后食用瓜类应适度,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人,建议大家秋季可多吃应季水果,如梨、鲜枣和葡萄等。

秋不食姜

广州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陈群雄说:但是在临床中由于人的体质不同,是否能吃姜因人而异。

建议

阴虚、湿热体质的人应减少大量进食生姜等辛温发散之品;内热症的病人(如肝炎黄疸、肺热燥咳、口臭、痔疮出血)亦不宜大量食用生姜。

脾虚胃寒的人早上含片生姜,会觉得胸前暖暖的,很舒服,振奋脾胃之阳气以御寒保暖。

一般而言,睡前不建议吃大量的生姜,因为可能会刺激到肠胃,影响入睡从而不利于养人体之阴。

秋贴肉膘

军事医学科学院食品与营养系博士芮莉莉表示:“以肉贴膘”对于现代人来说不一定全适用。

建议

对于那些身体瘦弱、贫血、低血压、怕冷的人,推荐趁秋凉来临适当吃点牛羊肉。

至于已经有高血脂、脂肪肝的人和体重超标的人群,尽量以蔬菜、水果、粗粮等代替。

秋天补得好,一冬病不找

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高颖说:身体较胖、血脂高的人适当食用脂肪含量相对较少的鸭肉、鲫鱼、鲤鱼等;

身体虚弱、四肢无力的老人可每周食用一次乌鸡或土鸡炖汤,以补充体力;畏寒怕冷的老人可以适当食用羊肉。

新鲜水果和蔬菜要结合身体需要:如若存在视力问题,如老花眼、眼睛干涩等,多吃橙黄色的水果蔬菜,如胡萝卜、南瓜、芒果等;

若牙龈常出血,多食用猕猴桃、脆冬枣、大白菜等;

健康人群首选当地时令水果蔬菜,同时保证深色蔬菜占所有蔬菜的一半。

四季脾旺不受邪

张湖德说:夏季人们常进冷食,脾胃功能下降,因此,进补前要先调理脾胃,茯苓、芡实、山药、豆角、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

《神农本草经》更把茯苓列为上品,称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因此药膳粥是此时调节脾胃最好的饮食。立秋后早晨喝茯苓碗粥,既可泻秋凉,又能防秋燥。

秋日登高望远

提倡秋季旅游,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登山望远。

张湖德说:老年人适合爬行一些山势平缓、海拔不高的小山,量力而行。有高血压、心脏病或骨关节炎、骨质严重疏松等基础病的老人,如果想登高,建议坐索道上山。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吉林省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蛟河中医院中医师赵治国说:只有气温在 15~25℃ 时才适合秋冻,建议有类风湿、关节炎及年老体虚的北方老人需要及时关注温度变化并添衣保暖。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李定文教授说:用生姜、艾叶、威灵仙、木瓜、杜仲、延胡索、牛膝、桑寄生、陈皮、川芎各 5 克,煮水泡脚,可温阳理气、祛风祛湿、活血化瘀。

秋风起兮百病生

张湖德说:秋天百病易生正是源于秋风起矣。因此,尤其是深秋接近立冬时,起风时及时躲避,出门前做好保暖,晚秋出门最好戴条围巾。

燥邪伤人,耗人津液

燥邪伤津,会出现皮肤干燥、口干鼻燥、两目干涩等症状。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中医师成杰辉:多喝水是除“秋燥”解“秋乏”之良方。但只喝白开水让人索然无味,最佳方法是“朝盐水,晚蜜汤”。

早上喝点淡盐水(为防食盐过量,饮食中药扣除这部分盐),可以引火归元、降火利咽,晚上喝点蜜糖水,可以润燥养阴、滋养肺脏。这不仅补充水分,也是秋季养生、预防便秘、抗衰延年的饮食良方。

春困秋乏夏打盹

入秋后,炎夏造成的消耗一时未能完全补偿,不少人感到浑身疲软无力,疲惫倦怠,睡意连绵,这被称为“秋乏”。

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四科主任何秋建议:调整生活起居;对于体质虚弱、年老多病者,一时“秋乏”不能解除,可适当服用补中益气丸、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等中药,进行辅助治疗。

如果晚上能保证 7~8 小时的睡眠,白天还常打瞌睡,可能是某些疾病“作祟”,最好去医院排查脑血管病、心脏病、甲减等疾病。

秋风秋雨愁煞人

老年人、常年在室内工作的人以及平素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比一般人更易感染“秋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理科医师倪开济建议:情绪不宜像夏天那样张扬,而应宁心安神,静心养气。多进行户外活动,或登高远足,或水中泛舟,或琴棋书画,或养花垂钓,或闻曲起舞。

15 句谚语、俗语,平时就是随便说说,没想到经过专家们一解释,还蕴含着这么多的防病养生的知识!

夏至养生,记住这4条就够了!另有超简单的3个消暑方


今天是农历六月十九,也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一个比较特殊的节日——夏至。为什么特殊?因为这一天是一年中的转折点。

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从今天开始,北半球的白昼时间逐渐缩短,夜晚时间逐渐变长。

夏至这一天,也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从今天起,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开启了。这个时段,尤其要注意养生。小康哥总结了很多中医专家的经验,得出了夏至养生最重要的几点注意事项。

一、精神:心静自然凉

按照《周易》的理论:夏属火,对应五脏之心。因此,夏至后重在养心。由于此时段天气炎热,往往让人心烦意乱,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

因此,尤其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境,做到“心静自然凉”。

调节心境,这些方法都很不错:静坐、冥想,关注自己的呼吸;或者练习书法;听一听能够让人安静的音乐等。

二、起居:晚睡早起

《黄帝内经》讲,“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由于夏天白昼时间长,适当的晚睡早起,也是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当然,晚睡早起的前提是要有健康的睡眠,要保持7-8小时的水煎。晚睡不能晚于晚上11点。

此外,中午可以适当午睡,午睡时长以15-30分钟为宜。

此外,由于夏日炎热,人的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入侵,因此睡觉时吹风扇、空调得时间不宜太久。

三、饮食:少吃寒凉,适当多吃苦、酸的食物

夏三月,由于阳气浮于外,而阴寒伏于内,此时人体处于外热内寒的状态,如果食用过多寒凉之物,容易损伤脾胃。比如西瓜、绿豆汤等,虽然可以解渴消暑,但不宜冰镇后食用;此外,冷饮、雪糕、冰激凌等也不宜多吃。夏天可适当进食一些偏温热的食物,比如:姜。就是俗话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

还可以多吃一些苦的食物。中医认为:苦入心,能清心火。建议多吃苦瓜。

此外,由于夏天脾胃运化能力相对较弱,饮食要清淡,不宜肥甘厚腻。可以多吃绿叶菜和瓜果类等水分多的蔬菜水果,如白菜、丝瓜、黄瓜等。

在中国北方流行一句谚语:“冬至饺子夏至面”,尤其是凉面,夏天吃既能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四、运动:不宜出汗过多

由于夏至为一年中日照最长、强度最大的时期,如果运动过激,容易出汗太多,耗伤阴液和阳气,甚至可能中暑中暑。

所以,夏至之后这段时间,应该选择较为舒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

此外,最好选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快时,在空气较为清新的地方运动。

五、推荐几道夏至养生汤

1、苦瓜黄豆排骨煲

材 料:苦瓜300克,黄豆100克,排骨500克。

做 法:先将排骨洗净氽烫后用清水冲干净,与切块的苦瓜和浸泡好的黄豆一起放入砂锅,加水1000ml,先用武火煮15分钟后改为文火,再焖煮60分钟,调味后即可食用。

功效:清爽开胃、健脾利湿、宽肠通便、降糖降脂、美容养颜。

本方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陈瑞芳

2、绿豆瓜皮粥

材料:绿豆100克,西瓜皮500克,白米150克。

制法:西瓜皮洗净切块,绿豆洗净浸泡1小时,白米淘洗干净,在煲中加水2500ml,先煮绿豆至裂开,然后加入西瓜皮、白米,适时搅拌,煮至粥成,加糖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解毒,消暑利湿。适合暑湿困阻,舌苔厚腻,皮肤疮痒之人食用。

本方来源: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 成杰辉

3、冰糖莲子汤

功效:清心润燥。

原料:莲子100g,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

将全部的莲子放入水中洗净后,再泡入冷水中约1小时至微软。取一锅,放入沥干泡过的莲子,再加水适量。煮至莲子熟透,加上冰糖,溶化后,出锅盛碗中。(2-3人份)

注意:莲子心脾胃虚者慎用。

本方来源: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研究室副主任医师 张蕾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2023养生常识频道《今日霜降|霜降节气养生 记住这4件事儿就够了(图)》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节气养生霜降”专题供您欣赏!

今日霜降|霜降节气养生 记住这4件事儿就够了(图)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