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冬病夏治 > 导航 > 养生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都有哪些是需要我们知道的

夏季养生冬病夏治。

饮食贵在节,读书贵在精,锻炼贵在恒,节饮食养胃,多读书养胆,喜运动延生!养生,很多人只是听说但并未真正力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养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积累。正确有效的四季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冬病夏治都有哪些是需要我们知道的”,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夏季药物滋补应选用药性偏清凉、养胃健脾渗湿的中药。如菊花、金银花、芦根、沙参、元参、太子参、百合、绿豆、扁豆、山药、薄荷等。配伍煎水代茶、煮粥均可,切忌过于温热,损伤阴津;也不宜过于寒凉滋腻,反使暑热内伏,不能透发。


灵芝能全面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有较为显著的抗肿瘤、抗衰老、抗过敏、改善心血管功能,有保肝解毒、保护胃黏膜、通便、平喘止咳等疗效。与其含有丰富的灵芝多糖、灵芝多肽相关,是夏日进补的首选药物之一。


天花粉含有人体多种氮基酸、矿物质、天然酵素酶和辅酶,以及生长素和糖,有很好的治疗和滋补作用,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症、前列腺肥大症、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能增强人体抵抗力,还有养颜美容的功效,适宜夏季服用,但过敏体质的人慎用。

白木耳也是夏令补品之一,富含天然植物性胶质,有润肺滋阴的作用,是润肤佳品,又适用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病人,还可通利大便。本品可长期服用,夏令服用更佳。


夏天进补,冬病夏治,是夏季养生保健的一项重要措施。自夏至日至立秋后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也是人体调补和治疗宿疾的最佳时刻之一。夏至日是一年中阴阳气交的关键时刻。对于冬季易发的慢性病,利用夏季病情平稳时期进行调补,对治愈、减少慢性病的复发有较好的作用。故祖国医学对冬病夏治非常重视。古书云:“春夏养阳”,是说阳虚者在夏天调补时要偏于温补人体的阳气,顺应春夏阳气旺盛的变化,这对于易感受阴寒之气者及阳虚病人尤为重要。

延伸阅读

冬病夏治是什么意思


养生导读: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

冬病夏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帖敷、针刺、药物内服等,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

冬为阴,夏为阳,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根据穴位的主治病证,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药物注射、艾灸、埋线、刮痧、拔罐,或内服药物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措施为三伏天的药物穴位贴敷(即天灸疗法,常采用具有温通功效的中药组方制成贴敷药物),因其疗效明显、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无明显副作用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经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发现,在夏季的三伏天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疗效显著,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根据具体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分别于三伏天各敷一次。

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以机体自我感觉可以耐受为度,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同时可配合辨证施治的中药内服等治疗措施,冬病夏治的疗程最好连续应用3~5年。

冬病夏治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2、风湿免疫性疾病

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3、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4、耳鼻喉科疾病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5、儿科疾病

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6、慢性皮肤病

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

7、妇科疾病

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

8、其他

阳虚型体质的人群。

冬病夏治包含了中医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建议在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证的具体表现辨证施用。

推荐“冬病夏治” 还你健康身体


冬病夏治,除了我们目前常用的中药外敷,也就是天灸,还有其它几种方法,你知道吗?河南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治医师吕沛宛这样解释:

冬病夏治方法众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饮食

在饮食上,2020夏季气候较为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浓重,要多吃杂粮,不可过多食用热性食物如川菜、荔枝等,以免内热过重。此外,冷食瓜果也应当适可而止,不可过多食用,以免损伤到脾胃。口味浓重的饮食,则容易产生湿热,激发各类疾病。《论》中曾说道: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 炎热亦于或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意念中存想心中有冰雪,便不会感到天气极其炎热了。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变化,一般2020夏季宜晚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天灸

天灸疗法源远流长,是中医外治法中的一种,也称药物发泡和敷贴发泡。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阳气最旺的三天。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观点,三伏天便成为了人们治疗宿寒引起的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天灸治疗后皮肤会有发热感,以皮肤感觉和耐受程度为观察指标,避免灼伤皮肤。贴药后皮肤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自己也可涂些皮肤软膏以减缓刺激,如果已经发起水泡时,应避免抓破感染,可以涂烫伤软膏做保护。

冬病夏治时机到 小心陷入误区


养生导读:夏至后,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到,但你知道么,冬病夏治不可盲目,小心遭遇冬病夏治的误区。冬病夏治并非人人皆宜,今天为您介绍冬病夏治的八大误区,看看你做对了吗!

冬病夏治的误区

夏天高温季节,热伤风、中暑等季节病固然高发,而对于一些冬病患者来说,夏天最热的时候,也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冬病夏治是根据春夏养阳,长夏胜冬来进行养生治病。伏天人体气血旺盛,腠理开泄,此时贴敷药力更易直达脏腑,达到激发争气的目的,尤其是对一些在冬季易发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进行针对性穴位治疗可以减少发病次数和发病程度。

但冬病夏治并非人人皆宜,不小心容易走进一些误区,今天小编为您介绍冬病夏治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冬病夏治可包治百病

穴位敷贴是冬病夏治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但专家表示:冬病夏治并非包治百病。一般来说,冬病夏治对治疗体质虚寒等宿疾较为有效,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情控制不稳,不宜开展治疗。

此外,正在发热的患者应先用药物控制,再由医生判断能否冬病夏治,而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等器质性疾病患者、敷贴穴位局部有破损患者、孕妇、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均不宜进行冬病夏治。

误区二:冬病非要夏天治

有病不及时治,非要忍到三伏天治,只会延误病情,适得其反。冬病夏治确实有效,但不少冬病如果病情严重,还需及时治疗,不是非得等到夏治才能根治。盲目冬病非要夏治,只会得不偿失。

误区三:冬病夏治就是敷贴

冬病夏治就是敷贴嘛,敷贴就是冬病夏治。由于穴位敷贴在三伏天的流行,许多患者将冬病夏治和敷贴等同起来。但中医专家介绍说敷贴仅仅是冬病夏治的一种治疗方式。在治疗某些疾病时,单纯的穴位敷贴并不能达到效果,还需配合中药内服、针灸等综合治疗,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误区四:夏治一有疗效见好就收

冬病夏治的敷贴疗法对小儿哮喘、白领反复呼吸道感染、老人冬天老慢支发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一些患者一见疗效,就马上停止治疗,这并不科学。冬病夏治是一个综合性治疗过程,一些顽疾还需坚持几个夏天,才能达到来年少发或不发的长期明显效果,使病情真正稳定,甚至根治。

误区五:冬病夏治贴膏药,只要穴位贴对了就行

冬病夏治在全国各地较为普遍,各家所采用的方法、剂型各不相同,各个地方根据当地人的体质、气候特点、疾病特征等均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经验,所以,其治疗的方子也都在改变。为此,各家做出的效果也不一样。比如针灸,虽说选取的穴位一样,但因施用手法不同,经气输注部位不同,其所达到的效果也就有差异。

所以,冬病夏治不同于贴膏药,它有个辨证、选方、用药的过程,它有其自身的一些禁忌症,如使用不当,很可能收到相反的效果。

误区六:仅靠夏治平时可不治

一些市民误以为,只要靠夏天敷贴,冬天吃不吃药、平时注不注意,都无所谓。其实,这是个很大的误区。冬病夏治并不能代替日常治疗,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敷贴期间不要盲目减药、停药。尤其是慢性病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很多人只在发病时急于治疗,忽略了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事实上,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要治养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比如:敷贴结束不要马上用冷水擦拭敷贴处皮肤,敷贴期间忌食酸冷、辛辣、油腻食物,远离空调或空调温度不要太低,少吃寒凉饮食,生活规律,睡眠充足,情绪乐观,适度锻炼,增强体质。根据病情按需使用其他治疗药物。

误区七:发泡越多疗效越好

一些市民认为,穴位敷贴发泡越多,疗效就越好。甚至有人还认为,敷贴药不便宜,到了敷贴时间,都舍不得拿下来,结果皮肤起泡对敷贴要起泡、起泡效果才好这个观点应正确认识,敷贴并不一定要起泡。一般来说,穴位敷贴后只要背部皮肤有发热、发烫,就表示药物正在起作用,敷贴时间也不能太长,一般2至4小时即可。如果起泡出水,说明皮肤已有破损,就不能再敷贴了。盲目追求起泡,很可能会耽误冬病夏治的治疗期。

也有些人一贴药就会起水泡,对此,专家表示不必太紧张。有的人敷贴时间较久或皮肤本身敏感,都有可能皮肤起泡。医生会根据病人情形,考虑缩短贴药时间,避免皮肤损害。如果局部皮肤起泡,可将水泡挑破,注意清洁,一般不会出现感染。对于敏感性皮肤,也可建议病人离子导入治疗。

误区八:冬病夏治后照吹空调、猛吃冷饮

有的年轻人以为做过一次敷贴或伏针的冬病夏治后,就会立刻见效。治疗回家后也无所顾忌,照样猛吹空调,大吃冷饮,甚至还洗冷水澡,结果第二天,非但没见颈椎腰椎等老毛病好转,反而疾病症状更重了对此,专家表示,虽说冬病夏治疗效显着,还在敷贴等治疗后回家还需要做好配合工作,否则可能会削弱疗效,甚至使效果大打折扣。

比如:在敷贴后最好不要长时间在低温的环境中孵空调。其实,对人体来说,长时间孵在空调房里不出汗也不是一件好事,长期闭汗本身不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另外,频繁进出空调房室内室外,因室内外环境温差过大,对身体本身也不利。而过度贪吃冷饮,盲目贪凉洗冷水澡,也不合适。这与春夏养阳的中医思想是矛盾的。

2014冬病夏治时间由夏至开始


养生导读: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冬病夏治这个词被人们不断提起,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冬病夏治,更不要说2014冬病夏治时间了。其实冬病夏治由夏至开始,三伏天补阳效果最佳,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

2014冬病夏治时间

所谓冬病夏治,是指一些2020冬季容易因感受寒冷而导致病情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在病情相对缓解的2020夏季,采用适当的调治和补养的方法,以预防或减少疾病发作乃至根治为目的的一种反季节的自然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一颗明珠,它起源于天人合一的医学理论和春夏养阳的养生法则。

冬病夏治由夏至开始

2020夏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此时人体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张开,此时在穴位上贴敷药物易于作用穴位,渗透皮肤,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因此,在夏至后,开展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疗法,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具体体现的一个方面。

在什么时间开始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比较好呢?往年多从三伏天开始进行治疗,其实夏天是从夏至开始的。夏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在公历的6月21日左右。夏至者,时夏将至,故名也。夏至是太阳黄经90,这一天是北半球白天最长的一天,而三伏是阳气隆盛的最好时令,利用这个时令进行穴位敷贴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中医《内经》明确指出春夏养阳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三礼义宗》亦记载:夏至的至有三义:一以明阳气之至极,二以助阴气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谓三至。

大暑节气的养生之道 “冬病夏治”


大暑,是一年中热的节气。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

大暑时节即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快的时期,也是乡村田野蟋蟀多的季节,我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大暑也是雷阵雨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晴天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夏季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且暑气逼人,心气易于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将养,而导致疰夏、中暑等病。如果当你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时,多为中暑先兆。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休息,给病人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夏季预防中暑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睡眠要充足;讲究饮食卫生。有条件的人,进入夏季后,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方,如鲜藿香叶、佩兰叶各10克,飞滑石、炒麦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也可在暑热之季服用一些仁丹、十滴水等。

大暑是全年温度高,阳气盛的时节,在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是佳的治疗时机。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冬病夏治都有哪些是需要我们知道的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