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保健 > 冬季帮助消化的养生茶 > 导航 > 什么养生运动能够锻炼肝

什么养生运动能够锻炼肝

2019-10-11

御寒锻炼能够帮助人体适应低温的能力

冬季帮助消化的养生茶。

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随着社会的进步,养生不再是一个玄而又玄的学问,作好了养生我们的生活质量才更好。面对养生保健纷繁的话题,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御寒锻炼能够帮助人体适应低温的能力”,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导读:冬天户外温度低对于很多怕冷的人们来说每次出门都是一个挑战,在低温的情况下很多疾病就伴随出现了,但是出门是必须的,并且在这……

冬天户外温度低对于很多怕冷的人们来说每次出门都是一个挑战,在低温的情况下很多疾病就伴随出现了,但是出门是必须的,并且在这里告诉大家冬季的御寒锻炼也是帮助人体适应低温的重要法宝。希望下面的介绍能帮助您。

提高耐寒的能力

人体内有一套完整的体温调节系统,可以确保体温恒定在舒适温度37℃左右。在寒冷环境中,人体皮肤受到冷的刺激后,通过神经调节,血管会自动收缩,以减少热量的散发。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它在接受气温不断变化的刺激下来增强机体对体温下调功能,提高机体的耐寒抗病能力,进而为适应寒冬打下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长期恒温环境只能使人体对冷适应的能力下降。气温稍有改变就盲目添衣,会削弱体温调节中枢对体温的调节机能。没有得到锻炼的下丘脑,一旦与寒冷刺激接触就抵挡不住致病细菌的侵袭,人就容易得病。因此,人的耐寒抗冻能力要通过日常生活中对冷环境的逐渐适应加以提高。通过耐寒锻炼,可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有效地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

经常接触冷环境

户外活动可以锻炼心肺功能,加速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入冬后,室温不宜过高,保持在16℃至18℃为宜。最好每天到户外活动1小时左右,持之以恒,以增强机体御寒和抗病能力。

若身体条件允许,可自行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冷水浴锻炼。最常用的就是冷水洗脸。每天早晨用冷水洗脸。15天后可逐渐增加至每日早、中、晚各1次或更多次。洗脸后屏住呼吸,将面部浸入冷水中5至10秒。随后拭去水份,用手摩擦头和面部至热,每次1至2分钟。用冷水洗脸能增强气管的抗寒能力和个人体质,使用该方法贵在坚持。此外,也可以进行冷水擦身。先擦面、颈,再擦上肢、背、胸、腹部。然后穿上衣服,再擦下肢。常做耐寒锻炼,可增强御寒能力,强化呼吸系统对冷刺激的耐受能力。

按摩阳池能暖身

阳池,意味着囤聚太阳的热量。阳池穴在人的手背手腕上,位置正好在手背间骨的集合部位。寻找阳池穴的方法是,先将手背往上翘,在手腕上会出现几道皱褶,在靠近手背那一侧的皱褶上按压,在中心处会找到一个压痛点,这个点就是阳池穴。阳池穴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环及荷尔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只要刺激这一穴位,便可迅速畅通血液循环,温和身体。

刺激阳池穴,要慢慢地进行,时间要长,力度要缓。先以右手的中指按压左手的阳池穴,再换左手中指按压右手的阳池穴。手脚发冷的女性不妨在冬天坚持按阳池穴。另外,按揉涌泉穴、劳宫穴、气冲穴,拍打肾俞穴,都有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这些冬季人体适应低温的方法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冬季是各种疾病的高发期所以健康工作要做好,尤其是害冷的朋友们,希望对您的健康有所帮助。

yS630.Com相关推荐

小米、黄米和糯米就能帮助人体缓解气虚的症状


从中医的角度考虑,每个人的中医体质不同,身体可能出现的健康隐患也有不同。对于气虚体质人群来说,在日常生活中,会容易出现气虚、眩晕的情况,这个时候,你可以用三类谷米,来有效改善自己的体质。

谷物中除了粳米,还有三种米也是补气佳品,其中小米、黄米和糯米就能帮助人体缓解气虚的症状。

1、小米

小米味甘,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含有钙、铁、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小米一般煮粥、做饭或磨成粉做成各种食品。小米性偏凉,尤其适合心烦、发热、口舌生疮者食用,但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

2、黄米

黄米味甘,性温,能益气补中,还有除烦止渴、解毒的功效,有发热烦渴、咳嗽、胃痛等症状的人可多食。黄米除了含丰富的蛋白质之外,其维生素E含量在谷类比较突出。黄米可用于煮粥、做米饭和酿酒。与糯米类似,黄米性质黏腻,消化不良和糖尿病患者应少吃。

3、糯米

糯米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止汗止渴等作用,适用于气虚引起的汗虚、气短无力等症状,适合阳气虚弱、脾胃虚寒者食用。糯米一般煮成粥更容易消化吸收。但糯米黏腻,咳嗽痰多、舌苔厚腻、消化不良者少吃为宜,其餐后血糖反应较高,糖尿病患者也不宜多吃。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三类谷米,我们在市场中都可以经常买到。吃这三类谷米,对于改善你气虚体质来说,还是有不错效果的。不同种类的健康食材,其养生保健的效果也有区别。根据你的体质,挑选健康食物,你也会更健康。

能帮助人快速入眠的小方法


相信没有一个人是不期盼拥有一个良好的睡眠,但是现在很多人却遭受失眠的困扰,比如人们受到家庭、工作的压力,长时间属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这就会造成极难入睡,时间一久导致失眠发生。现在改善失眠的方式有很多种,跟随小编来具体详细了解,哪些方法能帮助人们更快的进入梦乡吧。


No、1 呼吸减慢法

进行有节奏规律的呼吸,先快后慢,类似于催眠作用。逐渐的放慢呼吸频率可以让身体全身心的放松,一杯做7分钟左右就可以进入到深度睡眠的状态,让人们远离失眠所带来的困扰。

No、2 回想法

躺在床上努力回想自己的一天,尽量不要放过任何细节。这种回想的过程中让你高度集中,从而更好的调节脑部审计,从而更好的进入到睡眠的状态,这样能让人们轻松的进入到睡眠当中。

No、3 挤压放松法

平躺在床上用鼻子做深呼吸,同时并拢脚趾进行弯曲挤压动作,到达忍受顶点之后再慢慢放松,如此反复。可以利用这个方法让身体得到放松,帮助你进入到睡眠。这种方法之所以能帮助人们进入到睡眠当中,是由于蜷曲脚趾的运动可进一步牵动你大腿、腹部乃至上肢的肌肉,直到你感觉疲倦而迅速入眠。

No、4 习惯培养法

由于个体差异,人们都会有自己不同的助眠方法,你所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可快速入睡的方法,比如有的人在运动后会有睡意。一旦发现自己有睡意适合,就停止做这件事情,尽快的休息也能帮助人们进入到睡眠状态。

以上这些方法都能很好的改善人们睡眠质量差的问题,这些方法都能让人们更快的进入睡眠中。同时,人们出现失眠时,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很关键,若是失眠一两天没什么关系,若是长时间出现失眠就需要引起重视,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科学治疗,更好帮助人们远离疾病所带来的困扰。


人体低温是多少度


人体处于不同的地方,身体不同的部位,时间等体温都是会存在差异的,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是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之内,但是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体的体温是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的,一旦身体的体温过高或者是过低都会影响身体健康,体温过高或者是过低一定要及时就医。

人体低温是多少度?

正常人口腔温度(又称口温)为36.3℃~37.2℃,腋窝温度较口腔温度低0.3℃~0.6℃,直肠温度(也称肛温)较口腔温度高0.3℃~0.5℃。一天之中,清晨2~5时体温最低,下午5~7时最高,但一天之内温差应小于1℃。另外,女子体温一般较男子高0.3℃左右。女子体温在经期亦有些许变化。低烧是指36.9度-37.5度.

正常体温范围:

人体温度相对恒定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如体温高于41摄氏度或低于25摄氏度时将严重影响各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甚至危害生命。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神经中枢调节的,很多疾病都可使体温正常调节机能发生障碍而使体温发生变化。

临床上对病人检查体温,观察其变化对诊断疾病或判断某些疾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临床上所指的体温是指平均深部温度。一般以口腔、直肠和腋窝的体温为代表,其中直肠体温最接近深部体温。

1、口腔舌下温度:为37℃(范围36.3~37.2℃。

2、直肠温度:为37.5℃(比口腔温度高(0.3~0.5℃)。

3、腋下温度:为36.5℃(范围36.0℃~37.0℃)。

正常平均体温37摄氏度,来自1868年乌德利希对2500名成年人腋下温度平均值。美国马里兰州医学院麦克维克检测148人的口腔温度平均值为36.8摄氏度,测定结果表明:个体之间正常体温变动范围可达2.7摄氏度,每个人一天内不同时间体温可相差0.6摄氏度,正常人早晨6时体温最低,下午4时最高。体温38摄氏度以下一般认为是低热,38摄氏度以上认为是高热。

测量体温的方法:

1、口测法

先用75%酒精消毒体温表,放在舌下,紧闭口唇,放置5分钟后拿出来读数,正常值为36.3~37.2℃。

2、腋测法

此法不易发生交叉感染,是测量体温最常用的方法。擦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表的水银端放于腑窝顶部,用上臂半体温表夹紧,嘱病人不能乱动,10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37℃。

3、肛测法

多用于昏迷病人或小儿。病人仰卧位,将肛表头部用油类润滑后,慢慢插入肛门,深达肛表的1/2为止,放置3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5~37.7℃。

影响体温的因素:

体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随性别、年龄、昼夜、运动和情绪的变化等因素而有所波动,但这种改变经常在正常范围内。

1、性别因素

一般女性较男性稍高,女性在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轻度升高,排卵期较低,这种波动主要与孕激素分泌周期有关, 女性的体内脂肪较男性为高这也应该是一个原因。

2、年龄因素

新生儿体温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为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皮肤汗腺发育又不完全,从而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容易波动。儿童代谢率高,体温可略高于成人。老年人由于代谢率低,故体温偏低。

3、昼夜因素

一般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4-8时体温最高,其变动范围约在0.5-1℃之间。这种昼夜有规律的波动,是由于人们长期的生活方式如活动、代谢、血液循环等相应的周期性变化所形成的。而长期从事夜间工作者,周期性波动则出现夜间体温升高,日间体温下降的情况。

低温对人体健康与发育的影响


低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能是多方面的,人们常将环境低温同某些常见病联系起来。首先是颇具特征的营养缺乏症。环境低温限制当地食物供应来源,特别是食品生产加工和贮存运输条件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低温地区经常出现蔬菜、水果不足,所以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或缺乏比较常见。这种现象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特別是冬季并不少见。

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寒冷地区,居民蔬菜摄取量低,膳食中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钙、铁等量低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温暖地区,也反映出寒冷地区的人的营养水平低下和营养缺乏病发病率较高。

此外,寒带居民血钙水平低,不仅与食物来源有关,如奶制品较少、蔬菜不足,而且与日光照射不充分,维生素D营养水平欠佳有关。因而影响儿童发育,化骨迟缓,佝偻病患病率高发,骨折病人不易恢复。寒地居民甲状腺肿多发。其原因一是机体热能消耗增加,甲状腺机能亢进;二是寒冷地区之为地入内陆或边远地区,食物中碘含量不足。

喝酒+低温=致命 你还敢喝酒御寒吗


导读:冬季喝酒御寒,是少人选择的取暖方式,但喝酒御寒也暗藏着健康隐患。专家指出,天气变冷的时候喝酒,虽然感觉好像比较暖和,事实……

冬季喝酒御寒,是少人选择的取暖方式,但喝酒御寒也暗藏着健康隐患。专家指出,天气变冷的时候喝酒,虽然感觉好像比较暖和,事实上身体散热更快,一不注意,身体反而会受到伤害,寒流、冷气团报到时喝酒,更要留意一些健康危机。

酒精让人温暖,都是假象!

酒精可让人感觉好像很温暖、很暖和,喝酒后,脸颊微红,全身散发柔和的温暖光芒,而这一切都是骗人的假象。在喝酒的时候,皮肤附近的末梢血管会扩张,这代表更多血流、更多热能会流向这些血管,此时体内重要器官的血流、热能就会跑到末梢血管。喝酒之所以感觉温暖,就是因为皮肤温度较高、皮肤很温暖,体内重要器官就不如所想像那么温暖。

喝酒后,身体热能都集中到外围组织,若外面很冷,又在这时候走到户外、接触冷空气,热能就更容易散失,且散失速度会更快,如此就可能产生危险。

喝酒+低温=致命组合

如果大量喝酒,接著马上接触寒冷空气,在体内温度调节系统暂时异常的情况下,加上自以为不怕冷、胆子变大,很容易就会出问题。

喝太多酒,会让人做出错误判断、错误决定,如果有人在这时候决定自己冒著寒风、低温走回家,而不搭计程车,就等于让自己身陷险境。这时身体可能很快就会失温,严重者甚至会致死。

急诊患者当中,很多急救事故与喝酒有关,特别是气温很低的时候,特别容易出事情。有些人喝太多而错过最后一班公车,结果就倒在外面,最后因失温失去性命。还有人是喝醉而跌倒、滑倒,因而受伤。酒精与低温,可说是一项致命组合。

温馨提醒:若要确保平安,喝酒前就要事先规划如何回家,最好有朋友结伴而行、避免落单。专家提醒,喝酒后出去室外,更要多注意保暖,记得多穿衣服,年长者、心血管疾病患者更需要留意相关风险。

御寒锻炼能够帮助人体适应低温的能力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