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中秋节后养生常识 > 导航 > 中秋节的饮食养生

台湾中秋节烤肉的由来

中秋节后养生常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养生也日渐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养生在于平日一点一滴的积累,而非一蹴而就!怎样才能实现科学的四季养生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台湾中秋节烤肉的由来,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导读:台湾中秋节烤肉的由来,你了解吗?台湾人过中秋节要烤肉,此种习俗比较独特,你知道台湾中秋节为什么要烤肉吗?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台湾中秋节烤肉的由来。

台湾中秋节烤肉的由来

台湾过中秋除了品尝文旦、月饼,最特别就是人们会把烤肉摊子支在室外庆贺,形成独具一格的烤肉特色。因此,在台湾过中秋节,你会发现:大街小巷、公园、河边甚至是公司门口都能看到一摊一摊的自助烤肉,这也绝对是台湾中秋节一道特有的风景线。

中秋烤肉为何成为台湾家家户户最主要的活动?中秋烤肉大约兴起于十七、八年前,有一种说法是,19991年台北市民张新论率先中秋烤肉,带动社区风潮,后来传至全台。台湾知名作家阎骅的一篇网络文章指出,中秋烤肉的兴起,原来是两家酱油厂商电视广告竞争的结果。

在十几、二十年前,万家香酱油推出了一支一家烤肉、万家香的电视广告,然后隔了几年,另一家金兰酱油也密集推出金兰烤肉酱的电视广告,后来两家厂商的烤肉酱广告不停的强力播送,加上在同一时间顶好、家乐福、万客隆之类的大型卖场陆续开幕,也顺便在中秋节前夕,办起了烤肉相关用品与食材的特卖会。

所以就在以上众多厂商的齐心合力之下,台湾人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把烤肉当成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

原来中秋烤肉只是一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小误会,不过台湾人本来就喜欢热热闹闹的活动,中秋烤肉可以让家人好友团聚,拉近彼此的距离,只要烤肉时吃得健康不过量、烤完后维护环境清洁,中秋烤肉的确是台湾独有有趣的习俗。

对爱热闹的台湾人来说,中秋烤肉也是串门子的好方法,那一天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会邀请一起烤肉;烤肉摆在路边,路过的人说不定还会被邀请一起加入,这种中秋街边烤肉流行到了一定程度,前几年全台好些小区倒是有志一同,在当天晚上,索性封了街来办烤肉大会。

当然这种习俗,反对的人也不少,这几年也有以节能减碳、减少空气污染及垃圾或饮食健康等理由反对烤肉的声浪,只是烤肉在台湾就是图个热闹开心嘛!所以这种趋势流行好像也没减退。

中秋烤肉健康吃

烤肉是中秋佳节不能少的活动之一,吃肉更是无法避免,不过,过量食用肉类对身体有害,体重也会因此上升;根据国民健康署的每日饮食指南建议,以体重60公斤成人为例,每天蛋白质摄取量为60公克,也就是每餐吃下的肉类建议量为2至3片,然而吃烤肉很容易就破表。

吃烤肉着重食材挑选,最好选择瘦肉、海鲜,并搭配蔬菜、水果一起食用,少吃甜不辣、黑轮、各式丸类等加工制品,尤其热狗、香肠等食材含有亚硝酸盐,多吃容易致癌。

吃烤肉较健康的方式,是将肉类卷入蔬菜、水果一起食用,如青椒、甜椒、玉米、杏鲍菇、丝瓜,以及番茄、凤梨、奇异果等,都非常适合搭配肉类,且能同时摄取多种维生素及膳食纤维,更增加饱足感。

烤肉时要避免直接将食材放在炭火上,最好放在铝箔盒中,或将食材包入铝箔纸,以免烟燻产生致癌物。

台湾的中秋,头等大事是烤肉,再就是吃柚子。至于吃柚子,也有一说是为了因烧烤容易上火而降火的水果,柚子有一种淡淡的香味儿,感觉十分清新又新奇,而柚字发音上又与佑谐音,有吉祥的寓意。

延伸阅读

中秋节博饼的由来


导读:厦门中秋节有一项有趣的习俗,那就是博饼,关于中秋节博饼的由来,传说与郑成功有关。到底中秋节博饼的由来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具体为您介绍。

中秋节博饼的由来

在古代,博是一种棋戏,后泛指赌博运动。当然,沿袭到现在,博饼不再有赌博的意味,而是成为厦门人中秋聚会的保留节目。厦门的博饼,也叫博中秋饼、博会饼。

相传,中秋博饼,是郑成功屯兵厦门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而发明的。于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了如今厦门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据说是三百多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以厦门为根据地,驱逐荷夷收复台湾。郑成功的士兵基本上来自福建、广东各地,到中秋节前后,士兵们思念亲人。郑成功的部将洪旭,为了抚慰士兵离乡背井、思亲想家之念,激励士兵先国后家,克敌制胜的斗志,便与兵部衙堂的属员,经过一番筹谋,巧设中秋会饼,通过掷骰子活动让士兵们赏月玩饼、品茗谈天。

这独特的游戏,后逐渐在民间流传和改进,成为一种有趣的民俗活动。早年,博状元饼,多为亲友或结拜兄弟姐妹间大家出钱,购买一二会月饼,共同博之,谁得状元,来年中秋节要赠送一会给大家博。其中有人生男孩的要送两会。这样,年年有增无减,会饼越来越多,只好再分开两独立组。一般家庭由长辈主持,每年买一二会,全家围成一圈博之。

中秋博饼,讲究的就是一个开心,是博一个好兆头,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博中状元的人,一年运气总是会特别好,这当然是因为博饼活动里倾注了人们的感情寄托。

在闽南地区,中秋赌饼也已成为一种商业活动和大众游戏。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福建风物志》记载:在厦门、泉州、漳州一带,中秋节有夺状元饼的习俗。在台湾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一些城乡以及台湾离岛金门县,至今还流行中秋博状元饼的习俗。在金门,金城镇吴厝社区发展协会每年庆祝中秋社区联欢晚会,都有博状元饼大赛。

中秋节博饼的规则

每会饼设状元1个,对堂2个,三红4个,四进8个,二举16个,一秀32个。全会有大小63块饼,含七九六十三之数,是个吉利数。国为九九八十一是帝王所用的数,八九七十二是千岁数,而郑成功封过延平王,所以用六十三之数。

大小63块饼,分别代表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把六颗骰子放在大瓷碗内投掷。博规主要有30款:一秀、二举、三红,分别以出现一颗红四、两颗红四、三颗红四为得饼。状元是以出现四颗红四点、两颗红一点为最高级,称状元插金花,可获状元和两个对堂共三个大饼。

获状元的以出现四颗四点红为起码级,其中又发四红带多少点比大;五子出现即压过四红,即五颗除五个红四以外的任何五颗一样算为五子,又以带多少点比大。五红就是出现五个红四点,压过五子,其中又以带多少点比大。称为对堂的榜眼、探花出现一至六点都有得饼。

此外,还有极少出现的六勃红,即六颗四点出现。六勃红得主,就可得全部会饼,但一般友好相处,得主只拿状元和对堂,其余就分送给大家吃。六勃黑是指出现除六颗红四点以外的任何六颗相同的。六勃黑出现,大家可熄灯抢饼,但现在一般不再采用。

具体玩法:大致是这样的:每个人每次要把六颗骰子一起投进大碗里(再强调一次哦,一定是要用瓷碗才能玩得起来),众人依次投骰子,看骰子的点数得饼。如果骰子掉出大碗,本轮就作废,到下轮继续参与。

中秋节博饼的由来你已经了解了,在中秋节到来时,可以试试这种有趣的活动。

中秋节舞火龙的由来


导读:舞火龙不仅是元宵节的习俗,在香港,中秋节也要舞火龙,那么中秋节舞火龙的由来,你了解吗?今天小编为您介绍中秋节舞火龙的由来,还带你看看哪些地方中秋节舞火龙!

中秋节舞火龙的由来

舞火龙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代表地是香港。据说舞了火龙后可以趋吉避凶,风调雨顺。以前用稻杆扎成龙头、龙身的形状,插上燃着的香,由青壮小伙子赤膊上阵,挥舞舞动。

中秋节为什么要舞火龙呢?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汉族的一种习俗。那么哪些地区中秋节舞火龙呢?下面小编为您介绍最具代表性的三个地区。

1、香港大坑区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

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

虽然这个传说多少有点迷信的色彩,但是在中秋之夜,用龙这个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吉祥富贵的象征之物来祈求安康幸福,也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值得珍视的。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及指挥外,安全组等等。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

2、开平大梧村

作为开平中秋节最大的民俗活动,大梧火龙于农历八月十五、八月十六晚上如期起舞。大梧村是开平关族始祖荣公的故村,当地舞火龙的习俗是随着当年荣公南迁从中原带来的,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八月十六晚上,赤坎镇灵源村委会的大梧村、樟村、虾村都有舞火龙的习俗,其中以大梧村最盛,中秋节当晚舞龙预热之后,农历八月十六晚上舞龙更为热闹。

之所以叫做火龙,是因为舞龙时,龙身上要插满点燃的香烛,而且龙头、龙身、龙尾用灯作装饰,舞动的时候,整条龙遍体火光和灯光,甚为醒目和威武。火龙的龙头和龙尾是从别处定做的,而龙身是用稻草扎成的,舞龙之前扎好,舞过之后,又将龙身的稻草卸下,龙头和龙尾则收藏在祠堂里,等来年再用。

3、佛山上元村

舞火龙是上元村的传统习俗,在南庄镇上元、容洲、东村一带,舞火龙的习俗延续了100多年,每年八月十五、十六进行,舞动的火龙均上百米。上元村的老人说,当地的村民相信舞火龙可祈福、辟邪、求安康。而连续两天扎龙,舞火龙,讨好事成双的意头。

村中还世代流传这样一个传说:当时上元村流行瘟疫,村民死伤无数。忽有仙人下凡,托梦给村民,让他们扎制火龙,在农历8月15、16两晚挥舞火龙绕村巡游便可消灾。从此,上元村舞火龙的习俗便保留下来。

据介绍,在舞龙之前,全村的男女老少都会前来插一炷香到龙的身上,祈求全家平安健康。两条火龙舞动着一路往延伸的鞭炮线路争珠。所谓的珠是用LED灯球做成的电子球,电子球由一名长者掌控,围绕着鞭炮线路步行,两个龙头则高低舞动。

中秋节舞火龙的由来已经为您介绍,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在中秋节感受一下舞火龙的乐趣!

台湾中秋节的14大习俗


导读:台湾的中秋节习俗比较独特:吃芋饼、烤肉、偷菜、听香这些习俗你听说过吗?今天小编细数台湾的中秋节习俗,你不妨来看看这些习俗有什么特别。

台湾的中秋节习俗

在台湾,农历八月十五过中秋有着独特的风俗:吃芋饼、烤肉,祭月、拜月、偷菜、晚睡,一样都不能马虎。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台湾的中秋节习俗。

1、祭祖

在台北过中秋,是要祭祖的。普通台湾人的家中都供有祖先。中秋节的时候,会在摆有祖先牌位的桌子上,摆上三牲和三素。所谓的三牲是指鸡肉、猪肉和鱼肉,所谓的三素是指三种水果,至于什么水果倒没有特别的界定。

2、祭拜土地公

在台湾农民中,过中秋时,则要祭拜土地公。此习俗是要感谢土地公保佑其有丰富的秋收。除了祭祀土地公,农民还得在田间插设土地公拐杖,是以竹子夹上土地公金,插在田间。在台湾南部,森林茂密,农民们在中秋之日,还有祭拜树王公的习惯。

3、拜月娘

闽南话中,月亮被称为月娘或月娘妈。每逢中秋,台湾民众大多要拜月娘,在香案上摆上月饼、柚子、柿子,祈求阖家平安。祭月的活动男士可以参加,但拜月的活动男士就不能参加了。所以在台湾,拜月就成了妇女的专利。

4、吃鸭子

高雄县饲养水鸭的风气很盛。中秋节前后正是水鸭公初长最嫩的时候,美浓地区的客家人往往于中秋节宰食水鸭公加菜,成为当地中秋的特色。台南地区则有在中秋节吃麻薯的习俗。

5、烤肉

跟祭祖先一样,台湾人过中秋节也不能少了烤肉。每到中秋节的傍晚,家家户户就会拿出已经腌好的肉在自家的阳台或者庭院里开烤。中秋节当天,公园里到处都是来烧烤的人。台湾人认为烤肉活动的时间比较长,能大大促进亲友间的情感交流。

6、兔儿爷

每值中秋,台湾街市上都会卖一种用来供儿童祭月用的兔儿爷。兔儿爷源于明末,以泥土塑造成兔首人身,坐姿如人形。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转变成了中秋的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多样:有武士形,商贩形,还有剃头师和裁缝师形等,其多样化的造型丰富了儿童过中秋的情趣。

7、吃柚子

吃柚子也是闽台地区人民的中秋特色习俗。柚子有佑子的谐音,蕴意吉祥。柚子皮剥成花瓣一样的形状,好给小朋友做帽子。戴柚子帽是台湾的中秋习俗。在台湾,柚子又称作文旦,小孩子喜欢以文旦作为装饰戴在头上。

8、吃芋

吃芋是中秋节闽台民众的传统习俗。人们对芋头有着特殊感情,并且拟人化地把芋头分为芋母、芋子、芋孙,作为一种亲情的象征。于是,家家户户购芋头,做芋饼、煮芋饭、蒸芋粿、烹芋汤、捣芋泥、炸芋枣简直可以拼成一桌芋头全席,近乎到了没有芋头不成节的地步。

9、吃月饼

在台湾过中秋节,除了吃烤肉,月饼也是一定要吃的,口味以咸甜的居多。最受欢迎的是蛋黄酥的,就是外皮是酥皮,里面是豆沙,豆沙里面包裹着蛋黄。宜兰地区中秋节除了吃月饼外,还吃一种叫菜饼的食物。菜饼以面粉为材料,中间抹上黑糖烘焙而成。

10、熬夜

台湾民间相传,中秋夜睡得越晚越长寿,尤其是少女在中秋夜晚睡,会使自己的母亲长寿。

11、偷菜

相传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园中的蔬菜和葱,就表示她将觅到一位如意郎君。有句民谣:偷到葱,嫁好人,偷到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项习俗。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中秋晚上,倘能到人家菜园里偷摘到一个瓜抱回家,来年就会生个胖娃娃。

12、听香

中秋夜深时,台湾妇女往往会在家中的神像前烧香,表达了欲问卜的事后,还要请示出门的方向,然后持香出门,一路上听到谈话和歌唱时,便掷杯问神,直到得到神明的认可答案为止。

13、博饼

博饼是台湾、闽南中秋节民俗游戏,有益有趣。每年中秋节前夕,商家就摆起供博饼用的会饼。开始时,亲友相邀一起,轮流用6个骰子掷数,谁掷到既定的吉祥之数就可分别得到该档次的月饼。

14、赏月

居住在台湾省山区的高山族同胞,每逢中秋明月高悬、清辉洒满大地的时候,穿着民族盛装,围坐在一起载歌载舞,饮酒赏月,共享天伦之乐。

台湾的中秋节习俗是不是很有趣?与你们家乡的习俗有什么不同?其实这些习俗都是表达对中秋节美好的愿望,人月两团圆!

中秋节为什么叫中秋节


导读:很多人只知道中秋节要吃月饼,而对于中秋节为什么叫中秋节,知之者少。中秋一词,最早于《周礼》,而关于中秋节的来历有三种说法。小编为您介绍中秋节为什么叫中秋节。

中秋节为什么叫中秋节?

中秋一词,最早于《周礼》:所谓中秋,是因为八月居孟仲季三秋之中,而十五夕恰为月中,所以八月十五被称为中秋,或称八月半。

从字意上说,阴历的春夏秋冬,也是以三个月为一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是秋季,七月叫孟秋,八月叫仲秋,九月叫季秋。八月正好是在秋季的当中间,八月十五又正好是仲秋的中间心里,所以叫中秋,又因为这天子的月亮是又亮、又圆、又满,有圆满的意思,所以又把中秋节叫团圆节。

原本,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礼记》上说: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在酷热的夏天过后,天朗气清,万里无云的秋夜天空,正足突显出月皎洁的光华。因此,每到秋天,天子总要到国都西郊的月坛去祭月。上古祭月的礼仪,很可能就是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正式成为岁时节日,应起于唐朝,唐书太宗纪,以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以后就成为年中节日,至宋代更为普遍,常在中秋举行欢宴的活动,到了元末明初更具有创新的意义。

中秋有二种算法,一是依据四季算,因四季之中,七、八、九为秋,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称中秋;另一种算法则依据节气,按照二十四节气,一季共六个节气,秋季的六节气分别是立秋、处暑、百露、秋分、寒露、霜降,而秋分则是秋季之中;而秋天正是人人辛苦耕耘之后的五谷丰收、团聚庆祝的季节,因此,家家拜祀土地神,答谢神的保佑,于是出现一系列仪式和风尚活动,此外加上我国古代即有拜月习俗,因此由祭月、拜月逐步演化出赏月之风。

中秋节原分为三部份:八月十四日为迎接,八月十五日为正节,八月十六日则叫余节。今天,大家在八月十五日正节吃月饼、过中秋。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有三种说法,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1、嫦娥奔月的传说

嫦娥奔月后,后羿日夜思念,便让侍女在月光下摆上供桌,上面放着嫦娥最爱吃的各种水果。邻里乡亲也在自家院内摆上供桌和水果,祝福美丽善良的嫦娥。

从此以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每到八月十五这一天,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到月下供奉嫦娥。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中秋节。

2、起源于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动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里,春播、夏收、秋获、冬藏是主要的劳作活动。土地收成的情况,对于以此为生的人们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人们对于土地还有深深的敬畏之情。每到春天播种之时,都会祭祀土地神,祈求土地神赐予五谷丰登,这种活动被称为春祈。

到了秋季,正是收获的季节,也要祭祀土地神,拜谢神的庇护,称为秋报。八月十五是秋季收获的季节,各家都要拜土地神。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3、与古代的祭月风俗有关

春分祭日,秋分则祭月,自古以来,秋分就是传统的祭月节。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现在的中秋节就是由传统的祭月节演化而来。

有确切的史料表明,最初的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调至每年的八月十五,这就有了中秋节。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中秋节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如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了解更多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习俗


二、中秋节有什么送礼习俗三、中秋节的由来是什么

中秋节习俗

1、中秋节习俗有哪些

1.1、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1.2、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1.3、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1.4、玩花灯

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2、什么是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3、中秋节有什么饮食习俗

3.1、月饼

中秋赏月吃月饼也是不可缺少,特别是吃月饼。中秋吃月饼,最先见于苏东坡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之句,唐和五代时赏月的食品只见有“玩月羹”等。

3.2、秋宴

最早在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里,以宫廷最为精雅。到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

3.3、桂花鸭

因全国各地的饮食习俗不同,中秋除了吃月饼还有其它美食,如江南一带的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

3.4、菜饼

台湾高雄县饲养水鸭的风气很盛。中秋节前后正是水鸭公初长最嫩的时候,美浓地区的客家人往往于中秋节宰食水鸭公加菜,成为当地中秋的特色。

中秋节有什么送礼习俗

秋收之际的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增进感情的好时机,是一年当中仅次于年节的馈赠大节。中秋节日馈赠,称为”贺节“、”送节“、”追节“,也称”送节礼“,陕西醴泉称”送秋节“。往往在节前数日甚至月初就开始赶办节礼,相互馈送,路上行人往来如梭。直到今天,中秋节前送节礼的习俗依然盛行,几乎等同于年前送礼贺节。一般送礼要赶在节前,但也有在节后送的,如在甘肃洮州,中秋节后第二天以饼果馈送亲戚。

中秋礼数颇多,如在江苏地区,必要送礼的有学徒向师父送礼,分家的儿子给父母送礼,女婿要给岳家送礼,书塾学生要给教书先生送过节钱。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亲戚之间互赠节礼。

在中秋节,母家给女儿家送礼较为普遍。在河南新安,母家携枣糕(用面叠作数层,下大上小,内夹枣)、月饼、梨、柿、石榴等看视女儿,称为”送糕“。在山东泰安也有八月十五看闺女的习俗,节前家家户户买上月饼、鲤鱼之类的礼物,挑担、骑驴、坐车,去看望自家已出嫁的闺女。

中秋节的由来是什么

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的活动。但作为一个节日,中秋节盛行于唐朝,至明清时开始与元旦齐名,成为主要节日之一。明代以来,有关中秋赏月吃月饼的记述已经很多。《宛署杂记》说,每到中秋,百姓们都制作面饼互相赠送,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场店铺里卖的月饼,多用果类做馅子,巧名异状,有的月饼一个要值数百钱。《熙朝乐事》里也说,八月十五日称为中秋,民间以月饼作为礼品互相赠送,取团圆之义。

还有一种说法是,中秋送礼之所以成俗,与古代科举考试有关。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每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农历八月里举行。此时月圆桂香,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

台湾中秋节烤肉的由来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