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惊蛰养生 > 导航 > 惊蛰养生特点

惊蛰养生特点

2019-10-12

惊蛰的特点

惊蛰养生。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心静才是养生之本。人类的发展历史中,养生观念不断更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需要掌握相关养生知识。如何分辩关于四季养生话题的对错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惊蛰的特点”,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二、惊蛰时节前后气候特点三、惊蛰的唐诗

惊蛰的特点

1、惊蛰的特点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家无闲。可谓左河水“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之云。这时,我国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2、 惊蛰养生注意的问题

《黄帝内经》指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意思是说,在人体正气强盛的情况下,邪气不易侵入机体,也就不会发生疾病。所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春季注意调理起居饮食可起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第一,生活上不要过分劳累,造成体质下降,容易使疾病乘虚而入;第二,要保持精神愉快、心平气和的良好心态,切忌妄动肝火,否则肝气太盛,易患头晕、目眩、中风和精神疾患。第三,饮食上以具有保阴潜阳、清肝降火旺的食品为主。

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鸭血性平,营养丰富,养肝血、治贫血,是保肝的最佳食品之一;菠菜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的作用。鸭血菠菜汤可养护肝脏、疏理肝气。新鲜水果蔬菜中,苦瓜、芦荟、水萝卜、芹菜、木耳菜、油菜等,可以清热泻火;莲子、山药、银耳等,可以滋阴补肾、扶正祛邪、健脾和胃。

3、惊蛰的习俗

3.1、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3.2、“打小人”驱赶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3.3、抒发内心不忿

很多人都将“打小人”神化,其实此纯粹是民间习俗而已,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透过拍打代表对头人的纸公仔,驱赶身边的小人瘟神,宣泄内心的不满,大部分人去打小人,一般目的是求新一年事事如意,冇小人搞搞震,而被“打”的对象,主要是二奶以及工作上的“金手指”。打小人的目的,就是要希望他们知难而退及抒发个人内心的不忿。

惊蛰时节前后气候特点

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蛰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 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

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惊蛰的唐诗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扩展阅读

惊蛰的气候特点


惊蛰的气候特点

1、惊蛰的气候特点

惊蛰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

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势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 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 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

2、惊蛰时的养生

惊蛰时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差异进行精神、饮食、起居的调养。《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志生。”这是说,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对于北方气温较低、早晚温差大的地区要注意保暖。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

3、惊蛰时的饮食

现代流行病学调查,春天属肝病高发季节,应注意养肝、保肝,防止春季传染病的流行。 饮食调养要根据节气变化和每个人的体质情况而定。主要以“春夏养阳”为原则,可适当多吃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荠菜等。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故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锅巴、山药等甜食以养脾,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

惊蛰的习俗由来

祭雷神。惊蛰的节气神乃雷神。雷神作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各地客家均有俗谚云:“天上雷公,地下舅公。”此语一方面指出了舅父在家族中突出地位,另一方面也暗示雷公是天庭中继天公之后的重要神祗。在台湾,惊蛰的节气神是“雷公”。

祭白虎。化解是非。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 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

“打小人”。驱赶霉运。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 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惊蛰的养生饮食

惊蛰的饮食原则是保阴潜阳,可以适当选用一些补品,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一般应选服具有调血补气、健脾补肾、养肺补脑的补品。

猪心枣仁汤。猪心1个,酸枣仁15克,茯苓15克,远志5克,味精、精盐各适量。先将猪心剖开,洗干净;茯苓、酸枣仁、远志用细纱布袋装好,扎紧口与猪心同入砂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打去浮沫,后改文火慢炖,至猪心熟透后,加入少许精盐、味精调味即成。此汤有补血养心、益肝宁神之功效。适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心悸不宁,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以及阵发性心动过速、风湿性心脏病、神经衰弱、癔病等。

炖龙眼党参鸽肉汤。龙眼肉30克,党参30克,白鸽肉150克。先将鸽肉洗干净,切成小块,与龙眼肉、党参同入砂锅,加水适量炖汤,鸽肉熟后饮汤,食肉和龙眼。此汤有滋肝肾、益脾气之功效。适用于肝肾阴血亏虚、脾气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心悸不宁、失眠健忘、气短食少等。

惊蛰气候特点 惊蛰天气会有哪些变化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间就到了春暖花开的三月,大家已经明显感受到了气温的回升和浓浓的春意。因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就要到来了,今年的惊蛰节气是3月5号。很多人对惊蛰不甚了解,你知道惊蛰时节的气候特征吗?你知道惊蛰前后应该如何养生吗?今天小编给大家一一讲解清楚。

一、惊蛰的气候特点

每年的三月初就到了惊蛰节气,惊蛰节气的到来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在惊蛰节气之前,气候还是比较寒冷的,动物躲在土中冬眠,不吃不喝,称为蛰。到了三月初,天上的春雷惊醒了蛰伏的动物,称为惊。所以说,每逢惊蛰时节,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春雷滚滚,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播种的季节。

老话说得好,春雷响,万物生。惊蛰时节明显的气候特征就是,气温回升迅速,雨水明显增多,农忙时节真正开始了。在惊蛰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在13℃左右,跟雨水节气相比,升高了3℃以上。

惊蛰这个节气不仅是全年气温回升快的节气,同时日照的时长也有明显的增加,大家都会感叹这是好春光。不过惊蛰节气前后,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是特别稳定,气温波动还是比较大的。大家千万不要急于脱去厚重的衣物,还是再捂几天的。

所谓的惊蛰也就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开始有了春雷。此时,万物复苏,小麦孕穗,油菜花开,春暖花开的季节就要到来了。

惊蛰将至,江南大部分地区已经是垂柳鹅黄、芳草泛绿,赏花时节到了,大家可以踏青郊游去了。不过,惊蛰前后,春寒乍暖,我们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谨防出现低温阴雨的天气。对于农民朋友来说,这样的天气影响播种和育秧。对于普通市民来说,这样的天气容易让人感到身体不适,甚至是生病。

在我国的西北和华北地区,惊蛰前后还特别容易出现沙尘天气,西北地区还会出现沙尘暴。所以说,大家在出门前一定要做好防尘的工作,记得戴口罩和帽子,同时也要做好肌肤的补水工作。

惊蛰的含义 惊蛰的由来及意义


惊蛰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它预示着春耕时节的来临,勤劳的农民伯伯又要出来耕种了。但是对于现代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惊蛰的意思,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惊蛰的含义有哪些吧。

惊蛰的含义是什么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时间在公历3月5-6日之间这是正确的。以前有人说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这是不对的,农历与公历日期是较大的出入。

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节气别称

该节气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

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同时,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汉初以前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

汉景帝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进入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日本与中国一样,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此后,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启蛰的名称在日本的使用始于贞享改历的时候。

气候特点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开始晚的地区。

惊蛰的风俗


二、惊蛰节气该如何养生三、惊蛰节气吃什么好

惊蛰的风俗

1、惊蛰的风俗之祭白虎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

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2、惊蛰的风俗之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

3、惊蛰的风俗之打小人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惊蛰节气该如何养生

惊蛰时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差异进行精神、饮食、起居的调养。《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志生。”这是说,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对于北方气温较低、早晚温差大的地区要注意保暖。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

现代流行病学调查,春天属肝病高发季节,应注意养肝、保肝,防止春季传染病的流行。 饮食调养要根据节气变化和每个人的体质情况而定。主要以“春夏养阳”为原则,可适当多吃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荠菜等。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故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锅巴、山药等甜食以养脾,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

惊蛰节气吃什么好

1、菠菜:惊蛰节气应该吃一些清淡的食物,而菠菜就是最佳的选择。菠菜含有β胡萝卜素还有各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能够改善贫血,美白肌肤最重要的是延缓衰老。

2、荠菜:荠菜是初春就出现的一种高纤维蔬菜。常吃能够养肝护肝还能保护眼睛。吃荠菜对脾气暴躁、血压增高的高血压患者有好处;有凉血止血的作用。

3、吃梨:很多地方的惊蛰节气都有吃梨的习惯。相传古代时生物类别比较多,有些传染病也没有100%的特效药,而惊蛰这一天正是万虫苏醒的时候,吃梨是提醒大家小心并预防。

4、空心菜:惊蛰节气吃空心菜,不但脆嫩多汁、味道鲜美,更是解毒的最好蔬菜。

5、猕猴桃:猕猴桃的果肉营养丰富,不但能够降压,还能瘦大腿,减少脂肪的堆积。

6、枸杞:惊蛰节气吃枸杞最养生了。惊蛰的时候,正是春季旺的时候,万物复发,所以,人也要在这个时节选择进补,因此吃枸杞这种热性补食物较好。

惊蛰的含义


二、关于惊蛰的诗句三、关于惊蛰的古诗

惊蛰的含义

1、惊蛰的含义

惊蛰(jīng zhé),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 惊蛰图示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我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2、惊蛰的由来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3、惊蛰的习俗

3.1、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3.2、“打小人”驱赶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惊蛰民间习俗“打小人”

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关于惊蛰的诗句

1、一雷惊蛰始唐韦应物 只查询韦应物的结果 《观田家》

2、轻雷隐隐初惊蛰宋范成大 只查询范成大的结果 《秦楼月/忆秦娥》

3、初惊蛰宋范成大 只查询范成大的结果 《秦楼月/忆秦娥》

4、杏花惊蛰寒宋萧汉杰 只查询萧汉杰的结果 《菩萨蛮·春愁一段来无影》

5、春雷惊蛰余唐贾岛 只查询贾岛的结果 《义雀行和朱评事》

6、雷动风行惊蛰户宋陆游 只查询陆游的结果 《春晴泛舟》

7、春雷惊蛰户宋陆游 只查询陆游的结果 《市饮》

8、何得龙蛇已惊蛰宋黄庭坚 只查询黄庭坚的结果 《李君贶借示其祖西台学士草圣并书帖一编二轴》

9、早雷惊蛰户南北朝庾信 只查询庾信的结果 《奉和法筵应诏诗》

10、恰似春雷未惊蛰明唐寅 只查询唐寅的结果 《清溪松阴图》

关于惊蛰的古诗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惊蛰的特点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