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穴位与养生 > 导航 > 头部养生

头部养生

2019-10-12

头部正反面的穴位

穴位与养生。

“不怕工资低,就怕命归西。不怕挣钱少,就怕死得早。”社会在发展,养生也逐渐成为很多人的关注焦点,不注意平日的养生,好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您对中医养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头部正反面的穴位,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头部的穴位按摩可以缓解头部的症状或者治疗头部病症,那么,头部的穴位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对于头部正反面穴位的叙述,以及与穴位的相关病症,希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学习下。

头部穴位正面:

头维穴

一般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势,此穴在头侧部发际里,位于发际点向上一指宽,嘴动时肌肉也会动之处(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主治病征:头维穴的主治病征为:指压头维可以治疗脸部痉挛、疼痛等面部疾病。

阳白穴

取穴时患者一般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的姿势,阳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

主治病征:阳白穴的主治病征为:对于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等病征的治疗都有显著的效果。

印堂穴

取穴时,可以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势,印堂穴位于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即是。

主治疾病:印堂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前头痛、失眠、高血压、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目眩、眼部疾病等。

攒竹穴

取穴时应要求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攒竹穴在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即是。

主治疾病:迎风流泪(俗称漏风眼)、眼睛充血、眼睛疲劳、眼部常见疾病、假性近视等。在学生的眼保健操中,其中有一节就是指压按摩此穴,可见其保健效果非同一般。

睛明穴

找寻此穴道时患者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睛明穴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疾病:睛明穴的主治疾病为:迎风流泪、偏头痛、结膜炎、睑缘炎、眼睛疲劳、眼部疾病、三叉神经痛、近视等。此穴同样是治疗眼部疾病常用的穴道之一,尤其对于经常用眼的人士来讲,更应该熟练准确的掌握此穴的取穴方法,只要简单的按摩一两分钟,就可以明显的缓解眼部疲劳,对于学生而言,更是不可多得的预防近视的穴道之一,此外,还有攒竹穴、四白穴、太阳穴、承泣穴、鱼腰穴等眼部重要穴道一起配合来做,效果会更佳。

瞳子髎

取穴时可以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瞳子髎穴位于面部,眼睛外侧一厘米处(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主治病征:瞳子髎穴的主治病征为:指压此穴,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治疗常见的眼部疾病,并可以去除眼角皱纹。

承泣穴

定位此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的姿势,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方,眼球与下眼眶边缘之间。参看:人体穴位图.

主治疾病:承泣穴的主治疾病为:近视、夜盲、眼颤动、眼睑痉挛、角膜炎、视神经萎缩、眼睛疲劳、迎风流泪、老花眼、白内障等常见的多种眼部疾病,当然需要采用其他相关穴道一同治疗才能取得显著效果。此穴是穴道疗法中治疗眼疾非常重要的穴道之一。

四白穴

取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势,四白穴位于面部,双眼平视时,瞳孔正中央下约二厘米处(或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病症:四白穴的主治病症为:指压该穴道,能提高眼睛机能,对于近视、色盲等眼部疾病很有疗效。

迎香穴

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迎香穴位于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主治疾病:迎香穴的主治疾病为: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尤其是当您上齿牙痛时,指压迎香穴,可以快速止痛

发际穴、鱼腰穴、外明穴、丝竹空、球后穴、人中穴、地仓穴、承浆穴。

补充:前顶、通天、上星、神庭、承光、当阳、五处、曲差、眉冲、素髎、兑端、龈交、上迎香。

头部穴位背面:

百会穴

位置:头顶正中,两耳尖直上与头正中线交叉点处。

主治:升阳固脱,振奋阳气,清热开窍,健脑通络。适用于健忘失眠、精神不振、头昏脑胀、目眩耳鸣、中气下陷、内脏垂脱、头痛、高血压、中风、久泄等病症,为人体阳气聚会之气。

感觉:局部按压有微胀感。

风池穴

位置:颈项后枕骨下,与乳突下缘相平,项肌外侧凹陷处。

主治:祛风解表,清头明目,通脑活络。适用于颈项强痛,头痛眩晕、失眠健忘、高血压、风湿病等病症。

Ys630.com相关知识

风池-头部穴位


《针灸甲乙经》:在颞颥(脑空)后发际陷者中;《外台秘要》:夹项两边;《素问气府论》王冰注:在耳后陷者中,按之引于耳中;《医学入门》: 耳后一寸半,横侠风府;《针方六集》:侠风府两傍各开二寸;《循经考穴编》:平耳坠微上,大筋外

「足少阳胆经穴」

风池

位置:项部枕骨下,斜方肌上部外缘与胸锁乳突肌上端后缘之间凹陷处。当风府与翳风之间,或颞骨乳突尖(下端)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连线的中点。

《针灸甲乙经》:在颞颥(脑空)后发际陷者中;《外台秘要》:夹项两边;《素问气府论》王冰注:在耳后陷者中,按之引于耳中;《医学入门》: 耳后一寸半,横侠风府;《针方六集》:侠风府两傍各开二寸;《循经考穴编》:平耳坠微上,大筋外发际陷中,与翳风相齐。

功效:祛风,解表,清头目,利五官七窍。

主治:古代记述:头痛,眩晕,热病汗不出,疟,中风不语,瘿气,颈项强痛,目不明,目泣出,多眵{90},目赤痛,眼目生花,耳病,鼻鼽衄,筋挛不收。

近人报道:高血压,脑震荡,感冒,近视,电光性眼炎,视网膜动脉阻塞,青光眼,急性结膜炎,眼睑下垂,面肌痉挛,荨麻疹。

方例:目不明:风池、五处。

胬肉侵睛:风池、晴明、太阳、合谷。

感冒:风池、外关。

鼻塞:风池、上星、迎香、合谷。

高血压:风池、曲池、足三里、太冲。

偏正头痛:太阳、风池、合谷。

后头痛:风池、后溪、昆仑。

颊车-头部穴位


《针灸甲乙经》:在耳下曲颊端陷者中,开口有孔;《针灸资生经》引《千金要方》:在耳下八分,小近前。

「足阳阴胃经穴」

颊车

位置: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咬肌中,按压肘有凹陷处。

《针灸甲乙经》:在耳下曲颊端陷者中,开口有孔;《针灸资生经》引《千金要方》:在耳下八分,小近前。

功效:利牙关,祛口颊风邪。

主治:古代记述:口眼歪斜,口噤,失音不语,牙痛不可嚼物,含颊肿痛口急,颈项强痛不得回顾,恶风寒。

近人报道: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急性腮腺炎,牙髓炎,急性牙周炎,颞颌关节炎,咬肌痉挛。

方例:口眼歪斜:①颊车、地仓。②颊车、水仓、小沟、承浆、听会、合谷。

口噤不开:颊车、承浆、合谷。

火牙痛:颊车、合谷、二间、内庭、涌泉、行间。

牙髓炎及急性牙周炎(下牙):颊车、大迎、承浆、合谷。

急性腮腺炎:颊车、翳风、合谷。

刺灸法:直刺0.3~0.5寸,或沿皮向前(地仓)透刺1~2寸。

太阳-头部穴位


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偏正头痛,高血压头痛,血管性头痛,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眼底出血,青光眼,青少年近视眼,麦粒肿,中心性视网膜炎,眩晕,感冒、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目疾,牙痛。

「经外穴」

太阳

位置: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主治:偏正头痛,高血压头痛,血管性头痛,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眼底出血,青光眼,青少年近视眼,麦粒肿,中心性视网膜炎,眩晕,感冒、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目疾,牙痛。

方例:高血压头痛:太阳、印堂;前额痛加攒竹,额顶胀痛加百会、四神聪,项强加风池,眩晕欲仆加头维。

血管性头痛:太阳(患侧)、太冲(患侧)、合谷(健侧);配穴:风池、率谷。

急性结膜炎:太阳、风池、合谷、睛明。

电光性眼炎:太阳、攒竹、内迎香。

青少年近视眼:太阳、四白、攒行、手三里;风池、合谷、百会、承泣、球后、睛明。

麦粒肿:瞳子髎(双)、太阳(双)、印堂(双)、合谷(健侧)。

眼底出血:太阳、承泣、鱼腰、风池;肝气郁结加太冲、肝俞;肝肾阴虚加肝俞、肾俞、太溪;脾胃虚弱加足三里、三阴交;外伤络破加膈俞、合谷、太冲。

青光眼:太阳、风池、印堂、鱼腰;肝火盛加内关,肾虚加肾俞。中心性视网膜炎:风池、太阳、鱼腰、球后、睛明、四白、合谷。

拔牙针麻:太阳;上牙加四白,下牙加承浆,上下磨牙加颊车。

刺灸法:斜刺或横刺1~2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禁灸。

其它:奇穴

头部穴位有哪些作用?头部穴位取穴窍门


头部穴位在哪?头部穴位取穴窍门

穴道疗法最难的,就是穴道的找法。没有什么比穴道疗法更适宜为家庭疗法的,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寻找穴道的诀窍,自然因找穴道困难,而不被广泛使用,真是可惜。

1、印堂穴

位置: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健脑醒神,安神定志,明目开窍。适用于前头痛、目眩、眼疾、感冒、精神疲乏、失眠、鼻炎、高血压等病症。

感觉:按压有酸胀感。

2、迎香穴

位置:鼻翼外旁开5分,鼻唇沟内。

主治:清热散风,宣通鼻窍,预防感冒。适用于感冒、鼻炎、鼻塞、嗅觉不灵、口眼歪斜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胀感。鼻子不闻香臭,经按压有“通气”感。

3、水沟穴(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点处。

主治:常用于小儿惊风、中暑、中风、面神经麻痹、急性腰扭伤的治疗与急救。

4、睛明穴

位置:目内眦旁上方0.1寸处。

主治:常用于目疾病的治疗与保健。

5、攒竹穴

位置:在眉头,当眶上切迹处。

主治:常用于头痛、目眩、眉骨痛、目赤肿痛、视物不清、流泪、口眼歪斜等病症的治疗与保健。

头部穴位取穴窍门

若找到人体穴位图解中所提及的穴道,先压压、捏捏皮肤看看。若出现痛、硬结、感觉敏感、色素沉淀、温度变化等反应,即可判断有穴道在。

“一指宽”是指大拇指最粗部分的宽度;“两指宽”是指食指与中指并列,第二关节(指尖算起的第二关节)部分所量的宽度。手指的大小、宽度、依年龄、体格、性别有极大的不同。

头部什么穴位不能灸


头部什么穴位不能灸

1、头部什么穴位不能灸

现代中医临床认为,所谓禁灸穴只有3个:即睛明穴、素髂穴、人迎穴。不过妇女妊娠期小腹部、腰骶部、乳头、阴部等均不宜施灸。其中,晴明穴与素髂穴位于人体头部,所以,头部不能灸的穴位有晴明穴和素髂穴。

2、施灸的禁忌

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3、头部穴位及作用

3.1、神庭穴: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等疾病,具有除湿化湿的功效。

3.2、百会穴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目眩失眠等,具有升阳举陷,益气固脱的功效。

3.3、上星穴: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鼻出血,痫证,具有降浊升清的功效。

3.4、囟会穴:头痛,目眩,面赤暴肿,鼻渊,鼻痔,癫疾,嗜睡,小儿惊风,具有补益肺气,传导水湿的功效。

3.5、完骨穴:主治头痛,颈项强痛,颊肿,喉痹,龋齿,癫痫,疟疾。具有疏导水液的功效。

头痛按摩哪些穴位

1、天柱穴

以拇、食两指,在颈后部斜方肌上方的天柱穴作拿捏动作,来回拿动各5~10遍,每日早、晚各一次。本法对高血压引起的头痛、颈椎病引起的头痛,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2、合谷穴

合谷位于拇指和食指之间肌肉丰厚处。手法以拿捏、点按此穴,有明显酸胀感为度,每次10~15遍,每日2~3次。本法俗称“拿虎口”。如能经常拿捏、点按此穴,具有清利头目、缓解各型头痛。

3、印堂穴

将两手食指屈曲,拇指按在太阳穴上,以食指内侧屈曲面,由正中印堂穴沿眉毛两侧分抹,双目自然闭合。手法以轻中有重为宜,每次做30遍以上,每日2次为度,本法古代称“分阴阳”洁,抹后感觉头清目爽,具有消除头晕目眩、减轻头痛之功效。

4、风池穴

位置:位于颈部,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按揉方法:双手食、中两指伸直并拢,以指腹按揉左右穴位,每次左右穴同时揉按1至3分钟,以患者头痛有明显减轻为度。

艾灸的作用有哪些

1、温经通络,行气活血

传统中医认为,气血通畅,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气血有“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的特点,艾灸疗法可以使高温透彻身体肌骨经脉,使寒冷的气血温暖起来,流动更加畅快。

2、驱寒逐湿,消淤散结

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能够迅速打开气结,消散淤血。正阳气进入体内,能够清除湿浊之气,散寒回阳。

3、温中补气,保健强身

艾灸疗法历来就被医家公认为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更多的人体正气,能提高体内各组织器官的抗病能力,具有良好的补益强身的养生功效。艾灸有着如此多的作用,但是在运用艾灸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的就是像脸部不能直接灸,防止对脸部有所伤害。对于像女性的乳头,阴部以及男性的睾丸处也不能灸,关节部位也不要直接用艾灸,像有传染病,或是有发热,昏迷等现象的时候也不要进行艾灸。

​什么是头部穴位图?


大多数人看到穴位时就会想到中医,中医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分支也是博大精深,深远而悠长的。那么今天我们将来了解一下关于头部穴位,头部穴位是什么?有利于我们治疗哪些病状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头部穴位。

神庭穴定位在头正中线上,入前发际0.5寸处。主治:主要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失眠、神经衰弱、鼻渊、癫狂等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上星穴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面赤肿,鼻渊,鼻衄,鼻痔,鼻痈,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疟疾,热病。

囟会穴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主治头痛,目眩,面赤暴肿,鼻渊,鼻衄,鼻痔,鼻痈,癫疾,嗜睡,小儿惊风。前顶穴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主治癫痫,头晕,目眩,头顶痛,鼻渊,目赤肿痛,小儿惊风。百会穴定位头顶正中,两耳尖直上与头正中线交叉点处。主治升阳固脱,振奋阳气,清热开窍,健脑通络。适用于健忘失眠、精神不振、头昏脑胀、目眩耳鸣、中气下陷、内脏垂脱、头痛、高血压、中风、久泄等病症,为人体阳气聚会之气。

风府穴定位位于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主治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衄。按摩此穴道对于治疗多种颈部疾病、头部疾病都很有疗效,是人体督脉上重要的穴道之一。

看完以上的解说大家大概的了解了一下头部穴位,那么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理论来判断自己平常时一些小的病痛、喉咙痛、目痛等各种病状。但是归根结底我们也要去寻医,要接受正确的治疗方法,科学的得到治愈的方法。

中医头部穴位按摩方法


中医的理论和中医的学问博大精深,在中医看来长时间的按摩自己的身上穴位,不仅仅有效的可以起到缓解的作用,还可以对于各种疾病产生很好的效果,比如头晕头痛,感冒发烧,身体乏力,身体无力等等都是有着很好的功效与作用,那么关于中医头部穴位按摩的方法是怎样的,我们又该如何按摩自己的穴位呢!

教你按摩头部穴位保健康助长寿。头部由颅和面部组成,包含着众多穴位。中医专家指出,常按摩头部的穴位,不仅提神醒脑、聪耳明目,还对全身健康大有好处,可疗疾助长寿。

教你按摩头部穴位保健康助长寿

教你按摩头部穴位保健康助长寿

掐睛明穴

动作要领:用拇指、中指掐在睛明穴上,同时食指点按两眉间的印堂穴,可谓“一手点三穴”。点掐时闭气不息,点至自觉气满时为止。点时一松一紧,点压1~2分钟。

取穴方法:正坐闭目,目内眦角上方1分处。

作用:疏风清热、通络明目。可治疗眼疾、神经性头痛,也可治打嗝。

中医博大精深,中医在医学界可谓是对于各种疾病和白种疾病根除达到治愈的目的,特别是很多老年人年纪大了以后出现的头晕头痛,身体乏力,身体护理都可以用来学习这一套中医头部穴位按摩法。

头部正反面的穴位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