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运动加养生 > 导航 > 6月第二周饮食养生

煎中药第二遍加泠水还是加热水

运动加养生。

“养生乃长寿之伴侣,健康是长寿的朋友。”养生已经成为很多中老年人关注的话题,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需要掌握相关养生知识。如何避免走入有关中医养生方面的误区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煎中药第二遍加泠水还是加热水”,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二煎中药加冷水还是热水

1、煎中药第二遍最好加冷水

传统方法,都是把中药先用冷水浸没较长时间,然后用小火慢慢煎熬若干时刻。倒出头煎药汁后,再用冷水浸没4~5个小时,然后再用小火煎熬若干时刻后,倒出二煎药汁。

这样煎中药有四大好处:一可解决“千滚水”的难题;二可除掉残留农药和很多杂质;三是避免铅等重金属的危害,权威部门曾对铅超标的茶叶做过试验,发现冲泡的茶汁中没有铅,如浸泡超过1小时,铅被浸出,茶汁中会含有超过饮用水标准的铅,这对煎中药也有借鉴作用;四是不会使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损失,可起到趋利避害的作用。

2、煎中药一般用什么水

浸泡的水不宜直接用自来水,最好先煮开凉了再用,这是因为自来水中含有漂白粉,即有大量的氯元素,这样浸泡后熬制会对中药的药效造成影响。如果没有,那么放置一段时间的自来水或者纯净水也可以替代。当然,如果有天然或者水质较好的井水或者泉水是最好的。

3、煎中药一般放多少水

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熬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熬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

一般的中药通常加水量为浸泡后用手指轻按时,水面高出一横指左右,当然,加水量与熬煮时间长短成正比,如熬煮时间要求长的多加一点,熬煮时间要求短的少放一点。

治虚弱病证的补养药,水量可多些。头熬加水应漫过药面约1寸左右,二熬和三熬则应根据熬煮时间而定,一般漫过药面即可,如果熬中药时间超过25分钟,则可适当增加水量。

熬治感冒的解表药或通利大便的攻下药,水量不宜过多,头熬只要水漫过药面就可以,第二熬加水只需与药面相平即可。

熬中药的步骤

1、泡药

先将中药放入熬药的砂锅中,加入凉水浸泡一定的时间。

2、熬药

将已装药并浸泡好的砂锅置火上,火不宜太猛(感冒药多含挥发油,宜用大火,水开后不要超过15分钟,否则会因挥发油蒸发过多而降低药效),待水开后用中火慢熬,一般药熬煮时间为30分钟(治腰及关节痛的药即属此类),而滋补类中药宜慢熬,火头越小越好,时间应适当延长至40分钟~60分钟。

3、取药汁

将熬好的药液全部倒出,滤渣留药汁,药渣再加水熬煮,第二次熬时只需添加第一次一半的水即可,开锅后熬20分钟,滤渣留药汁,两次药液混合。

4、分两次服用

混合的药分两次服用,大约每次200毫升左右最好,常规都是早晚各一次,饭前饭后则需遵医嘱。

煎中药的注意事项

1、熬药用锅不宜有油,有些人还会用家里烹饪用的沙锅熬药,一定要刷洗干净,以放入清水后表面不出现油花为宜。因为油脂会影响中药药效。

2、熬药用什么锅

熬药容器以沙锅和陶罐为最好;玻璃容器、搪瓷容器(完好无损的)次之;铁锅、铜锅、铝锅和锡锅不能用来熬药。这是因为中药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由于铜铁铝等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易与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3、不宜加多或少水

熬中药时,加多少水是有讲究的,水量多少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如果加水过少,有效成分不容易完全熬出,加水过多,熬煮时间就会延长,部分有效成分就会被破坏,另外水量过多,也不便于服用。具体来说,用水量是根据药物性质和病情需要决定的。

4、中药服用时间

在拿到药后要向医生咨询清楚服药时间。一般中药在饭后服为宜,对胃肠有刺激的饭后服,解表药趁热服,安神药睡前服,驱虫、攻下药空腹服,一般药饭前服,或遵医嘱。

Ys630.com相关知识

煎中药第二次用什么水


煎中药第二次用什么水

1、煎中药第二次用什么水

刚烧开的水(包括温水)煎中药不好。这是因为用开水煎中药不利于水分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有碍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

我们知道,为了消毒杀菌达到饮用安全,自来水中一般都要加用漂白粉等,并使其含有一定量的余氯(大于0.3毫克/升)。而氯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同许多有机物可发生氧化反应。

那么,怎样去除生自来水中的余氯呢?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将水烧沸即可——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其中的余氯会随水汽逐渐蒸发掉。

但要注意,刚烧开的水(包括温水)煎中药也不好。这是因为用开水煎中药不利于水分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有碍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特别是含有淀粉的中药,如山药、芡实、薏苡仁等更易使淀粉凝结,导致有效成分无法煎出。

正确的做法是:先把开水放凉,再加入药物中,浸泡一阵子(约30分钟),然后置于火上煎煮,这样才能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煎出,从而使药物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当然,第二煎用开水或温水则无妨。

2、煎中药要放多少水

煮中药加水一定要适量,一般药物在头一次煎煮的时候加水应该在300ml~500ml之间;第二次煎药加水则应该在250ml~300ml之间。如果是属于滋补类的药物,那么加水的时候应该适量的增加一些,第一次应该在700ml~1000ml之间,第二次则应该在400ml~600ml之间。

煮中药放多少水,最好要根据药效来判断,这样才能够令中药发挥最大的价值。另外,在煎药的过程中,水质也是具有一定要求的。应该选择一些清澈没有杂质的水,例如泉水。

3、煎中药火候怎么掌握

在煎煮药物的时候,火候的掌握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开始的时候应该使用温火,水煮开之后变成小火。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煎药的过程中不能够频繁的揭开盖子,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气味走失减少药效的会发。一般情况下,药物煮开之后继续煎煮大约15分钟就可以了。

煎中药用什么锅好

一般来说,煎中药要用沙锅、瓦罐,这是因为它们性质稳定,不容易与药物起化学反应。另外,它们传热慢、受热均匀,不容易煳锅,价格也便宜。所以,选用陶瓷制的沙锅、瓦罐是最方便实用的。

沙锅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化学性质稳定,受热均匀,传热缓慢,煎药时水分不容易蒸发,是煎药的首选。需要注意的是,沙锅骤然受热或受冷会形成裂纹。因此,刚煎过药的沙锅不要立即用凉水清洗,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凉后再把药垢清洗干净;沙锅上的油污不能用洗洁精浸泡,以防污水渗入细孔中,可用喝剩的茶叶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热,再用刷子刷洗。

煎中药的时间以及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

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代煎中药怎么加热


生活中有一部分的人生病了之后喜欢喝中药进行治疗,都知道中药是可以从根本上治愈人们的疾病的,西药虽然见效快,但是副作用也是比较大的。喝中药的时候要记住不可以喝太凉的中药,否则的话,饮用凉的中药的时间久了之后很容易损伤自己的脾胃,从而造成脾胃虚弱的疾病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喝中药之前先加热一下。

1、代煎的中药需要加热吗

代煎的中药是需要加热的,因为寒凉药刺激脾胃,大量或长期服用可能造成胃寒,表现出腹痛怕冷喜暖、肠鸣腹泻等。

其次,药汤不够“暖口”也会伤及脾胃。如果药汤温度低于人体体温,药汤进入体内是一个吸热过程,胃肠道就可能产生不适。最好提前半小时把袋装中药从冰箱里拿出来,然后在一个稍大些的容器里加500毫升左右热水。如果一拿出冰箱就要加热,最好多换一次热水以保证药汤“热透”。此外,喝下冷热不均的药汤也会导致胃肠不适,因此,换热水时可以把药袋拿起来摇一摇,使之均匀受热。

最后,患者的体质因素也不容忽视。本来就脾胃虚寒的人,对药汤温度的要求更高些,更要把药汤“热透”。

知道了代煎中药要注意“暖口”,还有一种方法是,将药汤倒入不锈钢锅加热到六七十度以上,稍晾凉些至“暖口”再喝下。

2、代煎中药如何保存

目前代煎的中药汤剂最常见的包装是真空密封包装,其次也可用患者自己提供的器皿来盛放。

我们发现,各家医院和药店在密封真空包装袋上提示的药液保存时间不尽相同。温度越高药液变质越快,在气温较高的季节里,室温在25℃以上,一般汤剂保存不超过2天,如果冷藏,则一般保存7天不会有变质现象。另外,不同方剂即使在同一条件下,变质程度差异也较大,若药液内淀粉、蛋白质、糖类等成分含量较多,则变质更快。

为了保证药品使用安全,密封真空包装的中药汤剂保存的最佳温度为0~5℃,保存时间为7~14天,但最好不要超过7天。一方面是因为汤药煮好后,在拿回家冷藏前常有半天到一天的室温保存,这会“加速”药汤变质;另一方面,煎煮的药汤里若含有全蝎、蜈蚣等动物类中药或熟地、黄芪等糖分含量较高的中药,也会影响保存时间。若发现药液袋鼓起或药液变味,有气泡等异常现象则属变质,不可服用。

3、怎样正确服用代煎中药

3.1、温服

温服的中药是将熬好的中药放温之后在进行服用,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 30℃~37℃时再喝;丸、散类的中成药应该以温开水送服,这也是温服的一种。

3.2、热服

有些药物是需要热服的,这些中药一般都是治疗寒症所用的,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见于寒证用热药,宜热服,如发散风寒的中药,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热水,以助药力。

3.3、冷服

有些中药必须要等到放凉之后服用才会有疗效。就是将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一般是作为解毒、清热的药,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解暑就需要这样的中药,所以说“冷服”效果更好。

代煎中药需要加热吗


二、中药代煎和自煎哪个好三、喝中药时要注意什么

代煎中药需要加热吗

1、代煎的中药需要加热吗

代煎的中药是需要加热的,因为寒凉药刺激脾胃,大量或长期服用可能造成胃寒,表现出腹痛怕冷喜暖、肠鸣腹泻等。

其次,药汤不够“暖口”也会伤及脾胃。如果药汤温度低于人体体温,药汤进入体内是一个吸热过程,胃肠道就可能产生不适。最好提前半小时把袋装中药从冰箱里拿出来,然后在一个稍大些的容器里加500毫升左右热水。如果一拿出冰箱就要加热,最好多换一次热水以保证药汤“热透”。此外,喝下冷热不均的药汤也会导致胃肠不适,因此,换热水时可以把药袋拿起来摇一摇,使之均匀受热。

最后,患者的体质因素也不容忽视。本来就脾胃虚寒的人,对药汤温度的要求更高些,更要把药汤“热透”。

知道了代煎中药要注意“暖口”,还有一种方法是,将药汤倒入不锈钢锅加热到六七十度以上,稍晾凉些至“暖口”再喝下。

2、代煎中药如何保存

目前代煎的中药汤剂最常见的包装是真空密封包装,其次也可用患者自己提供的器皿来盛放。

我们发现,各家医院和药店在密封真空包装袋上提示的药液保存时间不尽相同。温度越高药液变质越快,在气温较高的季节里,室温在25℃以上,一般汤剂保存不超过2天,如果冷藏,则一般保存7天不会有变质现象。另外,不同方剂即使在同一条件下,变质程度差异也较大,若药液内淀粉、蛋白质、糖类等成分含量较多,则变质更快。

为了保证药品使用安全,密封真空包装的中药汤剂保存的最佳温度为0~5℃,保存时间为7~14天,但最好不要超过7天。一方面是因为汤药煮好后,在拿回家冷藏前常有半天到一天的室温保存,这会“加速”药汤变质;另一方面,煎煮的药汤里若含有全蝎、蜈蚣等动物类中药或熟地、黄芪等糖分含量较高的中药,也会影响保存时间。若发现药液袋鼓起或药液变味,有气泡等异常现象则属变质,不可服用。

3、怎样正确服用代煎中药

3.1、温服

温服的中药是将熬好的中药放温之后在进行服用,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 30℃~37℃时再喝;丸、散类的中成药应该以温开水送服,这也是温服的一种。

3.2、热服

有些药物是需要热服的,这些中药一般都是治疗寒症所用的,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见于寒证用热药,宜热服,如发散风寒的中药,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热水,以助药力。

3.3、冷服

有些中药必须要等到放凉之后服用才会有疗效。就是将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一般是作为解毒、清热的药,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解暑就需要这样的中药,所以说“冷服”效果更好。

中药代煎和自煎哪个好

代煎药,能保住挥发药之效。医院代煎使用的是自动煎药机,煎煮过程在密闭、高压环境下进行,设定好时间、压力等参数,煎好后经人工或自动挤压,将药液输送到自动包装机包装。我们常用的一些中药,如薄荷、姜黄、石菖蒲等,都含有挥发油成分,它们是药材的有效成分,煎药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散失,才能保证药效。而全密封的操作自动煎药机,能最大限度的防治挥发油成分的逸出。

相反,自己煎药,药液沸腾时,有效成分暴露在空气中,加之高温煎煮,一些成分被氧化所致,并不是更浓。

传统自煎,下药灵活。历代传统医家为了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煎煮方式。煎煮的特殊要求:有些方剂会要求,有些药要先煎(如龟板、代赭石),有些药要后下(如大黄、砂仁),有些还要另煎(如人参)。这样自煎就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下药时间,医院代煎则无法实现。

喝中药时要注意什么

1、禁忌影响药物发挥的食物

比如生冷食物、浓茶、辛辣油腻食物、萝卜、腥膻类食物。这些类型的食物,有的会化解药力减少疗效,有的会降低吸收,更有的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因此在服用中药时,一定要遵循医嘱,做好相关忌口工作。

2、不宜为追求快速疗效而过量或长期服用中药

比如决明子有降血脂功效,但长期服用决明子可能引起腹泻。益脾补气且清热解毒的干草长期服用会引起血压升高。民间谚语“是药三分毒”,就是这个道理。

3、特殊体质人群应谨慎服用中药

比如脾胃虚寒者服用含有野菊花的中药后,有可能出现胃部不适以及肠鸣等症状。最好先从中医师那里或者自我测试,了解自己的体质情况。如果属于比较典型的某种体质,则应当在吃中药前了解对应的禁忌情况。

煎好的中药怎么加热


导读:煎好的中药怎么加热?喝中药很有讲究,只有正确的服用中药才能吸收到疗效。那么煎好的中药怎么加热?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煎好的中药怎么加热

一般情况下,代煎的中药都是包装在医用塑胶袋中,包装过程也在全封闭无菌状态下进行的。这种袋装药液抗挤压、不易破损,每包药液可在常温下,保存两个星期,无论居家还是外出携带都非常方便。病人在服药时,只需将药包放进热水内浸泡约10分钟,就可以饮用了。

另外,许多人也在考虑使用微波炉加热会不会影响药物的效果,回答是否定的。微波炉加热后的代煎中药同样可以放心服用。因为微波炉对食物的加热原理不是靠热传递,而是靠微波振荡产生的不断变化的磁场使药液中水分子振荡产生热量,达到对药液的加热。整个食物加热的过程中,没有化学反应的发生,所以药液有效成分基本处于稳定的状态,不会影响药效的发挥。

知道了中药的加热方法,那么煎好的中药能放多久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煎好的中药能放多久

首先,要了解代煎中药汤剂的包装形式。目前代煎的中药汤剂最常见的包装是真空密封包装,其次也可用患者自己提供的器皿来盛放。

各家医院和药店在密封真空包装袋上提示的药液保存时间不尽相同。为了保证药品使用安全,密封真空包装的中药汤剂保存的最佳温度为0~5℃,保存时间为7~14天,但最好不要超过7天。一方面是因为汤药煮好后,在拿回家冷藏前常有半天到一天的室温保存,这会加速药汤变质;另一方面,煎煮的药汤里若含有全蝎、蜈蚣等动物类中药或熟地、黄芪等糖分含量较高的中药,也会影响保存时间。若发现药液袋鼓起或药液变味,有气泡等异常现象则属变质,不可服用。

如果是用自己提供的器皿来盛放的中药汤剂,一般不建议隔夜服用,即使放置在冰箱冷藏室中,也不应超过3天,以免药液变质影响健康。

服用中药能否奏效,除了处方是否对症,还得讲究服药的时间。因为在不同的时间服药,药物疗效差异很大。服用中药的最佳时间,下面一起来看看。

服用中药的最佳时间

睡前:一般在临睡前15~30分钟,宜服用镇静安眠药、滋养阴血药。入夜是脏腑功能最低的时候,如在此时服用滋阴进补药,就如雪中送炭,效力倍增。

隔夜:宜服用驱虫药,如乌梅丸一般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1次,以利于药物的充分吸收,便于将虫体杀死排出体外。

饭前: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治疗病位在下(肠道、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药宜饭前服用,以使药性下达,因为在空腹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进入肠道,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饭后: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治疗病位在上(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疾病,药宜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健胃药及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用,这样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黏膜的损害; 毒性较大的药物,也宜在饭后服用,以免毒性药物吸收太快发生不良反应。

餐间: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

以上就是喝中药的一些基本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中医常识,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中药冼澡热水还是冷水


中药冼澡热水还是冷水

1、中药冼澡热水还是冷水

中药冼澡要用热水。药浴的水温多为36~43℃,一般不应超过45℃,最低不低于36℃,过高对身体无益,过低则起不到治疗目的,具体水温主要由个体差异来决定。

严重心衰、严重肺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冠心病、主动脉瘤、动脉硬化、高血压患者、有出血倾向者以及老年人、儿童慎用水温39℃以上的药浴,而应以接近体温之药液沐浴。

首次进行药浴者,水温要偏低,以免烫伤皮肤,逐渐加温,以适应为宜。为保证温度恒定,药浴时,应备一只水温计,随时测量水温,水温低时应随时添加热水。

2、中药泡澡的功效

药浴对人体的好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的方面:

《黄帝内经》中就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药浴作用机理为药物作用于全身肌表、局部、患处,并经吸收,循行经络血脉,内达脏腑,由表及里,因而产生效应。药浴洗浴,可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淤、驱风散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调整阴阳、协调脏腑、通行气血、濡养全身等功效。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清朝外治大家吴尚先在《外治医说》中将药浴细分为洗、沐、浴、浸、浇、喷等,认为内、外、妇、儿、五官科之疾,皆可用此法。

3、中药泡澡需遵循处方

药浴用药与内服药一样,亦需遵循处方原则,辨病辨证选药,根据各自的体质、时间、地点、病情等因素,选用不同的方药。

煎药和洗浴的具体方法也有讲究:将药物粉碎后用纱布包好(或直接把药物放在锅内加水煎取液亦可),加适量清水,浸泡20分钟,然后再煮30分钟,将药液倒进盆内,待温度适宜即可洗浴。有先熏后浴之熏洗法,也有边擦边浴之擦浴法。

常用的中药泡澡方剂

1、白芷木香药浴方

组成:白芷、木香各、桃皮等分。

功能:香体、祛风行气、通经活络。

用法:煎洗洗浴。

适应症:各种皮肤病均可适用。

2、五枝药浴汤

组成:槐枝、桃枝、柳枝、桑枝各一把,麻叶250克。

功能:调养血脉,疏导风气。

用法:煎汤洗浴。

适应症:皮肤瘙痒、皮疹等,夏季使用效果最好。

3、菊花浴头方

组成:菊花、独活、防风、细辛、川椒、皂荚、桂枝各25克。

功能:祛风除热、去头皮屑。

用法:每次用药共50克煎汤洗头。

适应症:各种原因造成的头皮屑过多。

中药泡澡的最佳时间

1、端午节

我们很多人知道的端午节就是端午节,但是在一些少数民族端午节还是百草结,人们会在这一天采取百草来泡药浴这样具有驱邪避灾的作用,还能让人们全年无灾无病,拥有健康的身体,因此泡药浴端午节最好。

2、夏季

为什么说夏季泡药浴最好呢?夏季天气好,气温也比较高,这样可以把身体深处的韩毒祛除体外,而且不有一种说法叫做冬病夏治吗,也是这个道理。夏季是最养阳气的时间,泡药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还能缓解日照的对皮肤的伤害,具有美容瘦身的作用。

3、饭后2小时

泡药浴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药物以及热效应起到促进各项循环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泡药浴会消耗人体大量的热量,如果空腹会造成热量不足,饱腹会造成大脑不适,因此最合适的时间就是饭后两个小时。

中药间隔多久喝第二次


喝中药汤剂治疗疾病时,需要的时间是很长,有的人甚至长年喝中药,但对于很多疾病来说也确实是一种副作用小而且改善比较明显的方法。不过,喝中药也并不是每天连续喝,一般中医生会选择让病人在中间停一段时间,那么中药间隔多久喝第二次呢?这要看喝的中药是哪一种,还要看每个人的体质。

一、喝中药的时间间隔

中医专家提醒,许多老人喜欢服用中药治病,不过想要发挥药效,需要注意用药时间,不同类型的药物服药时间也不尽相同,如想达到最佳中药的效果,也要细细区分。

1、空腹服

空腹服的中药多用于实证疾病,特别是积滞、瘀血、水湿等病证。从部位上说,它适宜于治疗人体心腹以下的疾病(如胃、肝、肾等)。而具体的服药时间包括:天未明时服(如鸡鸣散);平旦(清晨天刚明)时服(如十枣汤);饭前服(如三大承气汤)等。一般,饭前空腹服药,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

2、饭后服

适用于人体胸膈以上的疾病,饭后服药能使药性上行。传统认为:上部的疾病,如耳、目、口、鼻等五官疾病都宜采取先食后服药。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此外,健胃药及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如甘露消毒丹等),宜饭后服用,这样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物,也宜在饭后服用,以避免毒性药物吸收太快而发生不良反应。

3、顿服

所谓“顿服”是“指一次较快地将药物服完”。通常指病情较急者,煎好后立即服下,取急病急治之意。像治急症吐衄的泻心汤、治肠痈的大黄牡丹皮汤等属于此类。一般的高热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小儿急症等亦采用顿服法。

4、睡前服

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可在此时服用,睡前服药能使药效及时发挥作用。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入夜是脏腑功能最低的时候,如在此时服用滋阴进补药,就如雪中送炭,效力倍增。什么时候喝中药效果最好,上面的文章为大家做出了介绍,不同的药服用时间不同,大家要注意区分。

免煎中药能加红糖吗


二、喝免煎中药不能吃什么食物三、喝免煎中药有什么禁忌

免煎中药能加红糖吗

1、免煎中药可以加红糖吗

服中药时为了降低苦味不要加红糖。

在每个方剂中,组成的药物药味皆有“酸、苦、甘、辛、咸”的不同,药性也有“寒、热、温、凉”的差异。而糖类也具有一定的药性及疗效,糖能润肺和中、补脾缓肝,可用来治疗肺燥咳嗽、口干舌燥、中焦虚、胃痛等病证,因此中医也把糖类作为一味中药,不宜随便使用。此外,它在临床使用中也有所禁忌。

多食糖会助热,如果病人有腹胀中满、舌苔厚腻等湿热内停的症候时,一般严禁加糖,以避免不良反应,有痰者也不宜服用。

红糖含有较多的铁、钙等元素,中药中的蛋白质和鞣质等成分可与之结合,发生化学反应,使药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变性,继而产生浑浊、沉淀,不仅影响药效,而且危害健康。

2、喝免煎中药怎样降低苦味

2.1、掌握药液温度

中药的服用讲究“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但苦味中药的服用可不拘泥此道。有关专家研究证实,舌头对37℃以上的温度更为敏感,因此,苦味中药汤液的温度应控制在15℃至37℃,这样既可以防止烫嘴,又可以纠正苦味艰涩之偏。

2.2、掌握含、咽部位

研究表明,人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头的前半部,以舌尖最为突出。因此,药液入口后,最好迅速含贮于舌根部,自然咽下,也可用汤匙直接将药液送至舌根顺势咽下。

2.3、掌握服药速度

药液在口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觉味道越苦,因此,苦味中药的服用力求干净利落,转瞬即逝。

2.4、服药后喝适量温开水

这样既有利于胃肠道对药液吸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药液的苦味。

3、什么时间喝免煎中药好

一般来讲,上午9时和下午3时左右,是机体吸收药物的“最佳时间”,所以此时服用中药最佳。

但是不同药性的中药,讲究不同的服药时机。一般而言,治疗虚症和肠胃病,应在饭前30~60分钟服用。而治疗心肺病和其他一般疾病,则通常在饭后30分钟服用为佳,以避免药物对肠胃产生刺激,减少副作用的产生。助消化或对肠胃有刺激的中药,也应饭后服用。而补益药和泻下通便的药物则宜饭前空腹服用。

喝免煎中药不能吃什么食物

别吃凉寒性水果:梨、山渣、菱角、柑子、百合、香蕉、甘蔗、柿子等。

不能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 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 减低疗效。

服用中药时不宜吃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 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等滋补类中药时, 吃萝卜会降低补药的效果使其失去补益的作用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患有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肠炎患者服用健脾、温胃和胃药时, 禁服大蒜,大蒜中含有蒜素能刺激胃肠粘膜,使粘膜充血, 所服的中药就不能有效的发挥其治疗作用。

服中药时不能吃辣椒,特别是热性病症,服清热凉血或滋阴降炎药时更不宜吃辣椒, 辣椒能使药效降低,使治疗无效或疗效减弱。

喝免煎中药有什么禁忌

1、生冷类食物

此类食物性多寒凉,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渴,故适合热证疾病。但却易影响胃肠功能,因此虚寒体质者及胃肠病患者,当禁忌。如白萝卜性寒,具有消食、化痰、理气之功效,若体质虚寒及胃肠病患者食之,岂不寒上加寒,胃肠功能更差。另外,在同时服用人参和其它滋补药时,由于药性相恶,可降低或消除补药之效力,故萝卜与人参不宜同服。

2、发物类食物

“发”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有促进疾病恶化之意。此类食物均为动风生痰助火之品,由于疾病对食物选择程度的大小不同,其“发”

亦有异。此类食物有蘑菇、香蕈、笋、芥菜、南瓜、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等。如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患者当禁吃公鸡肉、猪头肉;疔、疖、疮、痈等皮肤疾患者,当禁吃香蕈、蘑菇、笋、鸡肉、猪头肉、母猪肉,否则会加速红肿、生脓;有肠胃病者禁吃南瓜,因南瓜含有糖分,多吃会产生较多的酸,对胃肠有刺激。

3、鱼腥类食物

此类食物多为咸寒而腥之品,且含有异性蛋白,易引起过敏反应,多食易伤脾胃并诱发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尤其是过敏体质者更不可食之。此类食物有黄鱼、鲤鱼、带鱼、蚌肉、虾、螃蟹等,而鲤鱼、沙丁鱼、鲇鱼、黄鱼、螃蟹、黄泥螺最易引起过敏。鱼腥类食物亦属发物。

煎中药用什么水呢?


现在大多数生病都会选择用中药来治疗,都觉得中药治疗的效果好,而且不会有副作用。中药汤剂是主要是以水为溶媒,加水量的多少,主要是以药物的性能,体积,吸水量和药量而定不可过多,也不能太少了。中药用的水分是相当的重要。那么,煎中药的时候该如何把握加水的多少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煎中药要加多少水?

传统加水法

将中药置于砂锅内,用手将药摊平,然后加入高出药面3-4厘米的水。此方法最为简单方便,使用最多,但是准确度稍差。若药中花(如旋复花、袋袋花等)、叶(如桑叶、枇杷叶等)类较多时,还可适量多加些水。

量器加水法

即采用量杯或量筒加水,按不同的药物及其头煎、二煎加不同量的水。一般而言,调理、滋补类药,头煎

700-900毫升,二煎400-450毫升;解表药,头煎400-600毫升,二煎280-300毫升;其他头煎500-700毫升,二煎300-350毫升。此法比传统加水法准确,但是,若遇到药物量多时,加水量则显得少些。

重量加水法

即按药物的总重量,确定加水量。将配好的中药(1剂)称一下重量,然后根据1克中药加10毫升水的原则,把总加水量的65%加到第一煎中,余下的35%留给二煎用。例如,滋补调理药人参养荣汤,药物总重量为150克,加水量应为1500毫升,头煎应加65%即为975毫升,二煎加水35%为525毫升。该方法加水准确,特别是药物种类多、药量大的中成药方剂更为适宜。此法虽然比以上两种方法麻烦,但较准确。

煎中药加多少水,大家看明白了吗?在煎中药的时候,一定不能加热水,因为热水加入生药的时候,生药的外层组织会因为高温的冲击,马上凝固,会阻碍水分的渗入,会大大的影响有效成分的溶出率,从而会影响中药的药效,所以建议大家是选择用冷水煎中药。

煎中药:头煎二煎药液量多少为宜?


喝中药有讲究,同样煎中药也有讲究。我们知道,煎中药最好用砂锅、砂壶或搪瓷锅,忌用铁锅。砂锅受热均匀,不会使中药的有效成分起化学变化而降低药效。那么,在头煎和二煎中药方面,两次煎中药的药液量应该多少为宜呢?

煎中药的基本常识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煎中药的几个基本常识。一剂中药是由多味药物配起来的,每味药的性能各不相同,凡注明:

1.先煎者要先煎15分钟,再加入其他药。

2.后下者要在药煎好以前5~10分钟放入。

3.包煎者要用布袋包好再放入锅内同煎。

4.溶化者则置于煎好的药液中稍加文火使其溶解。

5.冲服的药是用煎好的药液送服。

头煎和二煎,药液量以一茶杯为宜

煎头煎药时,加冷水超过药面1~2横指,浸泡半小时,其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用大火煎沸后,再用小火煎20~30分钟,滤渣备用。煎二煎药时水量要少些,沸后再煎15~20分钟。

不同的药材煎煮的时间也有差别。药品质地坚实者要多煎5~10分钟;滋补药可煎煮40~60分钟;清热解表药应少煎5~10分钟。

头煎和二煎的药液量,以共计一茶杯左右为宜,混合后分两次服用。

月经过后第二天流黄水


阴道炎(vaginitis)即阴道炎症,是导致外阴阴道症状如瘙痒、灼痛、刺激和异常流液的一组病症。正常健康妇女阴道由于解剖组织的特点对病原体的侵入有自然防御功能。如阴道口的闭合,阴道前后壁紧贴,阴道上皮细胞在雌激素的影响下的增生和表层细胞角化,阴道酸碱度保持平衡,使适应碱性的病原体的繁殖受到抑制,而颈管黏液呈碱性,当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受到破坏时,病原体易于侵入,导致阴道炎症。正常情况下有需氧菌及厌氧菌寄居在阴道内,形成正常的阴道菌群。任何原因将阴道与菌群之间的生态平衡打破,也可形成条件致病菌。临床上常见有:细菌性阴道病(占有症状女性22%~50%)、念珠菌性阴道炎(17%~39%)、滴虫性阴道炎(4%~35%)、老年性阴道炎、幼女性阴道炎。一般阴道炎的药物治疗以外用为主。合并盆腔炎或者复发性阴道炎可以联合口服用药,必要时夫妻同治,注意常期口服抗生素可能抑制正常菌群,继发霉菌感染。

1.细菌性阴道病

治疗原则为选用抗厌氧菌药物,主要有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霉素。注意:口服和局部使用甲硝唑时,都可能发生双硫仑样反应。(1)口服药物:首选甲硝唑。(2)局部药物治疗。(3)性伴侣不需常规治疗。

2.念珠菌性阴道炎

(1)消除诱因:若有糖尿病应给予积极治疗,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雌素及皮质醇。勤换内裤,用过的内裤、盆、毛巾均应用开水烫洗。(2)局部用药:咪康唑栓剂、克霉唑栓剂、制霉菌素栓剂。(3)全身用药(反复发作或不能阴道给药的患者):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氟康唑具有更低的肝毒性风险,应当替代酮康唑使用。(4)性伴侣应进行念珠菌的检查及治疗。(5)妊娠合并假丝酵母菌阴道炎局部治疗为主,禁用口服唑类药物。

3.滴虫性阴道炎

(1)阴道局部用药: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或0.75%甲硝唑凝胶,1%乳酸或0.5%醋酸液冲洗可减轻症状。(2)全身用药:初次治疗可选甲硝唑,一旦发现副作用应停药。甲硝唑用药期间及停药24小时内,替硝唑用药期间及停药72小时内禁止饮酒,甲硝唑与替硝唑治疗的疗效、副作用相似,包括可能的双硫仑样反应。哺乳期用药不宜哺乳。(3)性伴侣应同时进行治疗,治愈前应避免无保护性交。

4.老年性阴道炎

治疗原则为补充雌激素,增强阴道免疫力,抑制细菌生长。

5.幼女性阴道炎

治疗原则为保持外阴清洁、对症处理、针对病原体选择抗生素。

煎中药要放多少水好呢?


家中的老人常常说,在熬中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把水熬得太少了,否则中药就会变成毒药。这时候在熬药的时候,添加多少水合适就非常关键了,如果添得水太少,就可能会把药熬少,如果添加的水太多,药汤太多,人们往往喝不完,这样就会影响到药效。那么,在煎中药的时候,放多少水比较合适呢?

在熬煮中药之前,最好能够将药物用清水清洗干净之后进行浸泡,并且加水量应该能够将药材浸没,最好能够高出大约三厘米是最好的。实践证明,在煎煮中药之前,浸泡药材的水温最好能够在四十摄氏度到五十摄氏度之间,这样能够令水分缓慢的深入药材组织之中,这样药材的结构就会变得疏松膨胀起来,能够更好的溶解,药材之中的有效成分也能够更好的煎出。

煮中药加水一定要适量,一般药物在头一次煎煮的时候加水应该在300ml~500ml之间;第二次煎药加水则应该在250ml~300ml之间。如果是属于滋补类的药物,那么加水的时候应该适量的增加一些,第一次应该在700ml~1000ml之间,第二次则应该在400ml~600ml之间。不过总而言之,无论是哪一种的药物进行煎药,每次都应该将水煎煮到大约150ml的时候就可以了。

煮中药放多少水,最好要根据药效来判断,这样才能够令中药发挥最大的价值。另外,在煎药的过程中,水质也是具有一定要求的。应该选择一些清澈没有杂质的水,例如泉水。井水以及自来水都是不错的选择。在煎药的过程中,时间的长短。煎药的水分多少等等都会影响药效,所以一定要特别的注意。

如果你正准备熬中药,那么,不妨仔细的阅读小编推荐的文章,明白自己在熬药的时候,应该放入多少水,这样熬出来的药才会不多不少,药效刚刚好。如果不小心把药熬糊了,那么就不要再吃了,直接倒掉,重新熬药比较好。

不加热,中药,影响


我们熬制中药后,往往会对病人说趁热喝,那么中药不加热喝有效果吗?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需要加热后来喝,只要不是太凉都是可以喝的,药效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总得来说,中药的服用也是有讲究的,比如治疗阳病相关的中药最好是热服,而阴病相关的就可以凉着服用了。

中药不是全部要趁热喝

中药服用是有讲究的,并不是所有的中药都要趁热服用,有些中药趁热喝功效不大,需要等温度冷却后才能服用,我国中医有句古语,叫做“阳病热服,阴病凉服”,也就是服用中药时要根据药物的具体情况,治疗热病的药要选择凉服,而治疗寒证要选择热服。

服用中药可以分为热服、温服和凉服三种

①热服:就是指的是煎完中药后趁热喝,热服主要用于治疗大寒证,此外,具有发散风寒的中药也需要热服,比如防风、柽柳、葱白、辛夷、苍耳子、藁本,在服网后还可以通过进食热稀饭、热水,更好地发挥这类药物的功效。

②温服:就是指中药煎完以后不趁热喝,而是把药渣过滤后,等药液冷却到30℃~37℃后,才进行服用。一般中药汤剂有要用温服,特别是那些对肠胃刺激性比较大的中药,通过温服能减轻这类药物对肠胃的刺激。此外,温服还食用适用于服用丸、散类的中成药。

③冷服:就是指中药煎完以后等到冷却后才能服用,通常具有解毒、清热的中药需要冷服,特别是在南方地区夏天服用的“凉茶”,就是具有清凉解暑作用的中药需要更冷却后才服用,更能发挥其功效,此外,患有呕吐或中毒病人也需要冷服中药。

温馨提醒:中药要选择热服、温服和凉服中哪种服用方式要看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我们要学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掌握服药的温度,不能一概要求所有中药要趁热喝或者放凉后喝。如果我们实在分不清该选择哪种方式进行服用,最好咨询相关的中医师,切记不能自己擅自服用,以免影响了中药的功效。

煎中药第二遍加泠水还是加热水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