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病是什么病 > 导航 > 养生病是什么病

羊角风是什么病

养生病是什么病。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生活中,不同年龄的人都开始关注如何养生,我们不仅要知道养生,更要懂得养生。如何避开有关中医养生的认识误区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羊角风是什么病》,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羊角风是什么病

1、羊角风是什么病

癫痫俗称羊角风,为常见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意识丧失、肢体痉挛及抽搐为特点。癫痫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种。

2、羊角风的症状

精神感觉症状:如错觉,听觉异常时,别人对自己的谈话像是隔了一堵墙。视错觉感到看到的东西像蒙了一层纱。看见地面起伏不平,看到物体像被扭曲了。视物变大,视物变小。主要表现在身体刺痛、麻木、感觉缺失,闻声铃声、机器声,看见运动或静止的光点、光圈、火星、黑点,产生错觉、幻觉、看见了或感到了实际上不存在的东场景,焦虑、不安、压抑、惊慌等,还有眩晕、上腹部不适、头部疼痛等。

典型失神表现为突然发生,动作中止,凝视,叫之不应,可有眨眼,但基本不伴有或伴有轻微的运动症状,结束也突然。通常持续5-20秒,罕见超过1分钟者。主要见于儿童失神癫痫。发作时意识清楚,持续时间数秒至20余秒,很少超过1分钟。根据放电起源和累及的部位不同,单纯部分性发作可表现为运动性、感觉性、自主神经性和精神性。

3、癫痫的日常保健措施

癫痫发作开始时,应立即扶病人侧卧防止摔倒、碰伤。然后解开其领带、胸罩、衣扣、腰带,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使其头侧立,让唾液和呕吐物尽量流出口外。如有戴假牙者,取下假牙,以免误入呼吸道。将手帕卷成团或用一双筷子缠上布条塞入其上下牙之间,防止舌头咬伤。抽搐时,不要用力按压病人肢体,以免造成骨折或扭伤。发作过后昏睡不醒,尽可能减少搬动,让病人适当休息。

羊角风如何进行诊断

1、相关病史

发作史:癫痫患儿可无明显异常体征,详细而准确的发作史对诊断特别重要。癫痫发作应具有发作性和重复性这一基本特征。问清从先兆、发作起始到发作全过程,有无意识障碍,是局限性或是全面性发作,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有无任何诱因,以及与睡眠关系等。提示与脑损伤相关的个人与过去史:如围产期异常、运动及智力发育落后、颅脑疾病与外伤史等。癫痫、精神病及遗传代谢病家族史。

2、体格检查

尤其与脑部疾患相关的阳性体征,如头围、智力低下、瘫痪、锥体束征或各种神经皮肤综合征等。

3、脑电图检查

癫痫发作时的脑电活动,脑电图是诊断癫痫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不仅对癫痫的确认,而且对临床发作分型和转归分析均有重要价值。脑电图中出现棘波、尖波、棘—慢复合波等痫样发放波者,有利癫痫的诊断。

4、影像学检查

当临床表现或脑电图提示为局灶性发作或局灶—继发全面性发作的患儿,应作颅脑影像学包括CT、MRI、甚至功能影像学检查。

羊角风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1、多进酸食少食盐:酸性食物提供给人体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_6等,有利于神经递质的合成,从而弥补癫痫患者,特别是原发性癫痫患者的一些神经递质的缺乏,减少癫痫的发作。传统食物中酸性食物大致有:花生、核桃、猪肉、牛肉、鸡、鸭、鹅、鱼、虾、蛋类等等。另外有研究表明:癫痫的发作是由于神经过度放电所致,而当人体短时间内过量地摄入食盐后,高浓度的钠盐可致神经元过度放电,从而诱发癫痫,故人们常常津津乐道的“少盐多醋”的,对癫痫患者依然适用。

2、多进食豆类、谷类食物。有研究表明,豆类食物和谷类食物(如黄豆、扁豆、小麦等)富含微量元素锰,多食可补充癫痫患者锰的摄取不足。另据研究表明:正常大脑细胞存在一定量的磷酸酶物质,但癫痫患者的大脑中严重缺乏这种酶,而豆芽中富含硝基磷酸酶物质,故进食豆芽能补充磷酸酶不足而缓解病情。

3、控制饮水。有学者认为:“间脑是人体体液调节中枢,大量液体进入体内,会增加间脑的负担,从而诱发癫痫。”而且有些癫痫患者往往在憋尿的过程中,突然发病,大概也因为过量饮水后造成膀胱过度充盈,从而产生较强的电冲动,诱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

ys630.coM延伸阅读

治疗羊角风的偏方


治疗羊角风的偏方

1、雄黄,白矾,蝉衣,蜈蚣。将上药共研细末,成人每次2克,日服2次,开水送服。儿童每次1克,或酌情加减。服药后如有大便稀,或吐痰涎,为正常情况,不需停药。

2、鳖,植物油、精盐各适量。鳖煮熟去壳,加植物油、精盐煮烂,未发作时汤肉1次吃完,连用7日。

3、蓖麻(红茎红叶)根,鸡蛋2个,黑醋适量。将鸡蛋破壳煎煮,再入黑醋、蓖麻根共煎。每日1剂分服,连服数日。

4、橄榄,郁金,明矾。橄榄捣烂,同郁金加水适量煮成浓汁,去渣后再微火浓煎2次,过滤后加明矾,收成膏。每次1匙,温水送服,每日2或3次。用治小儿癫痫。

5、竹沥,麦冬、梗米。麦冬煎水取汁。粳米加水煮粥,临熟前加竹沥和麦冬汁煮沸。1次吃完。主治癫痫大发作。

羊角风的食疗食谱

1、芝麻肉丝

材料:猪瘦肉400克,熟芝麻50克,葱、姜、花椒、大茴香、白糖、酱油、辣椒油、盐、料酒、味精、花生油、香油各适量。

做法:猪肉洗净切丝,用姜片、葱段、精盐、料酒拌匀略腌。用花生油烧锅至五成热,倒入肉丝炒至金黄色,拣去葱、姜,加盐、白糖、大茴香、花椒、酱油、清汤,烧至汁干,放味精、香油,起锅装盘,淋辣椒油,撒上芝麻即可。

用法:佐餐常食。

功效:补肾填精,健脑强身。

2、山药枸杞面

材料:山药粉50克,枸杞子20克,白面100克,鸡蛋1枚,黑豆粉30克,生姜、盐、猪油各适量。

做法:枸杞子捣如泥状,与山药粉、面料、豆粉共放入盆中,打入鸡蛋,加水及盐少许,揉成面团,擀成面片,切成面条备用。锅内放入清水适量,烧沸一下面条煮沸,放入盐、猪油等调料即成。

用法:每日1~2次。

功效:补脾胃,养阴血。

3、灵芝猪心

材料:灵芝片15克,猪心100克,葱段、姜片、花椒、盐、白糖、卤汁、味精、香油各适量。

做法:将猪心纵向剖开,洗去血水,放入锅内,注入适量水,放入灵芝片,加入葱、姜、花椒,用武火烧开,改用文火炖至猪心六成熟时,捞出猪心,拣出灵芝,洗去浮沫,留用。另起锅,注入卤汁,放入煮至六成熟的猪心,用文火煮至猪心熟烂,捞出后晾凉,横向切成薄片,按切片的顺序整齐地摆人盘中,将灵芝片摆在四周。取适量卤汁,加入盐、白糖、味精,加热收成浓汁后浇在盘中,淋入香油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每周1一2次。

功效:养心安神。

羊角风可以吃什么

1、患者应该多吃些符合叶酸的食物,主要包括新鲜的水果、绿叶蔬菜、动物食品或者是豆制品,如青菜、菠菜、西红柿、小白菜、小萝卜、猕猴桃、鱼、牛肉、黄豆、草莓、鸡肉等等,对于患者来说都是比较有好处的,对羊角风的治疗有帮助。

2、患者还应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也是比较好的。维生素K可以促进血液凝固,让患者及时的补充物质防止出血。海藻、菠菜、油菜和绿叶蔬菜等都含有较高的维生素,鱼、豌豆、牛肝、也含有。抗羊角风的药物使用,也很容易却反维生素D,素养患者应该多吃些富含这样的食物,包括蛋黄、牛奶、肝脏等等。

3、多吃些富含钙的食物也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应该及时的补充钙,以便更好的控制羊角风的发作。含钙的食物,主要有蔬菜水果、豆制品、,还要就是油菜、黑木耳、菠菜、苹果、柠檬、黄豆、豆腐、白萝卜、肌肉等等,我们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些食物给癫痫病带来的益处。

肠风下血是什么病?


我们现在治疗疾病首先想到就是去看西医,因为这么多年以来,西医一直都是以见效快著称。但是古人留下的中药材,同样也可以帮助人们治疗很多疾病,而且副作用很低,只不过见效相对来说是比较缓慢的。那么问题来了,在中医当中,所谓的肠风下血到底是指什么样的疾病呢?

肠风下血:中医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肠风为便血的一种,指外风从肠胃经络而入害,或内风因肝木过旺而下乘,故曰肠风。其证便前出血如注,颜色鲜红,肛门不肿痛,或见腹痛、肠鸣。临床所见多为实证,常用凉血泻热,息风宁血法治疗。方如槐花散、阿胶丸方、玉壶丸方、玉屑丸方、木香丸方、加减四物汤等。

肠风下血丸

处方来源 《医学正传》卷五。

药物组成

干柿饼(烧存性)2两,乌梅(烧存性)2两,油瓶箬(已酒过1年者,或2-3年者尤良,烧存性)2两,槐花5钱(炒焦黑),百药煎1两(如无,以五倍子炙焦黄代之),枳壳5钱(麸炒黄色)(或加槟榔5钱)。

主治 肠风下血。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70-80丸,以醋汤送下。

疾病诊断

(1)指大肠久积风冷所致的便血。《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大肠中久积风冷,中焦有虚热,……风冷热毒,搏于大肠,大肠既虚,时时下血,故名肠风也。

(2)指因风邪而便纯血鲜红的病症。《证治汇补》:“或外风从肠胃经络而入害,或内风因肝木过旺而下乘,故曰肠风。”其证便前出血如注,颜色鲜红,肛门不肿痛,或见腹痛、肠鸣。

(3)指以湿热为主因的下血。《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肠风者,肠胃间湿热郁积,甚至胀满而下血也。

羚羊角胶囊主治什么病?


羚羊角胶囊不管是从哪方面看,给人的身体带来的都是充分的价值,现在很多人经常会因为身体的气血不足或是上火,导致一些不良反应,羚羊角胶囊的主治功效就是缓解高热惊厥,神志不清醒,紫癫和癫痫的发作,对治疗头晕头痛,温毒发斑和痛风疾病有着很明显的作用,不过要特别注意,很多人通过药物说明的症状判断,根据症状表现服用药物,这种情况是不正确的,因为目前还有很多人的体质比较特殊,所以在平时是不可以轻易服药的,尽量要做好个人的注意事项,乱用药只会导致病情加重,给身体带来不适感,对症下药才是更好的。

其他名称

羚羊角胶囊羚羊角胶囊拼音名:LingyangjiaoJiaonang英文名: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585本品为羚羊角经加工制成的胶囊。

制法

取羚羊角150g,锉成最细粉,混匀,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或500粒,即得。

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粉末;气微腥,味淡。

鉴别

取本品内容物0.9g,加石油醚(60~90℃)20ml,加热回流1.5小时,滤过,弃去滤液,药渣挥去石油醚后,再加70%乙醇20ml,加热回流2.5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70%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羚羊角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3: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应符合胶囊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L)。

含量测定

取本品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约0.2g,精密称定,照氮测定法(附录ⅨL第一法)测定,即得。本品每粒含氮量小粒不得少于14.0mg,大粒不得少于28.0mg。

功能与主治

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用于高热惊痫,神昏痉厥,子痫抽搐,癫痛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障,温毒发斑,痈肿疮毒。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0.3~0.6g,一日1次。

规格

每粒装(1)0.15g(小粒)(2)0.3g(大粒) 贮藏,密封。

宝宝有风是什么症状


孩子经常容易发生各种疾病问题。有时候宝宝会经常哭闹,就是因为肚子疼痛,或者是没有吃饱。有的时候宝宝也会出现一种肚子鼓鼓的情况,老人们的说法就是肚子有风。随着医学的发达,医生可以明确这种也是属于疾病的问题。但是通常不太清楚这种疾病的具体症状,所以宝宝有风是什么症状呢?

这是中医的一种说法,四川和重庆一带很流行这样说的。其实四川那边说有风,就是说宝宝的肚子老是有点胀气,拍肚子的时候会跟打鼓似的崩崩响,多数是太小了出去吹风回来引起的,常见不良症状就是拉绿色的泡沫。

孩子睡不安稳最常见的原因有:第一是吃不饱,第二个原因是肚子不舒服,第三个原因是缺钙,第四个原因是睡觉时保暖过度导致太热了,第五个原因是没有安全感,第六个原因是受到过惊吓,第七个原因是睡前玩得太兴奋,第八个原因是有异常出生史,神经兴奋性过高,第九个原因是长湿疹痒得睡不好,第十个原因是有鼻塞……

对于一个多月的孩子来说,以神经兴奋性过度、没有安全感、肚子不舒服多见。

孩子偶尔翻白眼不一定是有问题的,因为孩子在将睡未睡时,是会出现眼球转动的。

如果孩子有腹胀、吐奶、大便稀烂或便秘等情况,应考虑是肚子不舒服所致,而最常见的原因是消化不好,可给孩子用食母生、乳酶生、胃蛋白酶溶液等促进消化。

如果是没有安全感所致,那就用薄的毛巾被叠起来,放到孩子的胸口上压一压,或让孩子趴着睡,或是让孩子趴在妈妈的胸部睡觉,睡着后再放到床上,或者用被子弄个鸟窝一样的“窝”,让孩子睡在中间,会让孩子有安全感。

如果是神经兴奋性过高,可请当地儿科医生检查清楚有没有肌张力高的情况,必要时可做头颅CT及脑电图协诊。特别是孩子有异常出生史,如有窒息、脐带绕颈、羊水三度混浊、早产等情况,更应考虑这种可能。并给孩子做按摩或抚触以缓解孩子的紧张。

中医“风病”知多少


风病是中医学特有的病名。囊括了现代医学中多种疾病。如脑血管意外,中医学称之为中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游走不定的关节疼痛,中医学称之为风痹;由高热引起的惊厥、抽搐,中医学称之为惊风等等。

中医学风病由来

词典对风有如下解释:风是自然界一种无形的流动的气体。正是依据了风的特征――无形、流动,中医学通过长期的详尽观察,发现临床上有诸多疾病具有来去无踪、变化瞬息的特征,与风的特性接近,因而引用了风的概念,将具有风的特性的疾病称之为风病。

中医学风病的概念有两大类,一类是外风(病),一类为内风(病)。外风(病)是指因感受了自然界中的虚邪贼风而患的病,如面神经麻痹等;内风(病)指因脏腑功能失调,阴阳不合,气血运行逆乱引起的诸症,如肝阳化风所见的头晕头昏、面目(或肢体)麻木;阴虚生风所见的腰酸膝软、头目昏花;血虚生风所见的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抽搐等。

风邪致病有共性

不独立行动 风邪致病不是单独致病,而是非常容易夹杂寒、湿、燥、热等其他病邪共同致病。如风寒、风热、风湿、风燥等。再者风邪具有向上、向外、浮越的特点,临床致病最容易侵犯人体的体表和头面部,使皮毛腠理开泄,病人多有出汗、恶风等症状。

飘忽无定位 风邪致病大多游走不定或来去迅速,如游走性的关节(或肌肉)疼痛,皮肤疹块的时隐时现,以及中风病人的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都具有风的这一特性。两千多年前的医学巨著《素问风论》就曾描述过:风者,善行而数变。

易动不拘泥 风邪还有易动的特点。也就是说风邪致病,临床上多表现出动摇不定的特征。如常见的眩晕、震颤、四肢抽搐等,就是风动的缘故。中医学将风易动称为风胜则动。

风病皮肤篇

夏秋季节,人们容易罹患皮炎、荨麻疹、风疹、湿疹等属于中医学风病范畴的皮肤疾病。这类皮肤病通常表现为身体的局部或全身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或粗糙、肥厚、脱屑,伴瘙痒且灼热难忍,易于反复发作。

中医学认为其病因多与风有关,主要是风、湿、热三邪郁结于肌肤所致。多因血热而感受外风,或因血虚生风而发病。

■ 情绪 患者应保持心态平稳,不气郁化火。

■ 药物 在医生指点下选用清热泻火或清热凉血以祛风止痒的药品。不可搔抓患处,更不赞成用热水或其他刺激性洗涤用品烫洗。

■ 饮食 清淡为主,不食用辛辣、油炸、烧烤或其他易过敏、刺激性大的食品,以防病情加重或诱发疾病。选用一些适合自己的药膳。像荸荠、薄荷都是甘寒清凉之品。

药膳一 荸荠200克,鲜薄荷叶10克,白糖10克。荸荠洗净去皮切碎搅汁,鲜薄荷叶加白糖捣烂,放荸荠汁中加水至200毫升,频饮。具有凉血祛风止痒功效,可用于荨麻疹属血热生风者,见皮疹红色,灼热瘙痒,口干心烦,发热,舌红苔薄,称之为荸荠清凉散。

药膳二 马齿苋30克(鲜品可用100克),乌梅、绿豆衣、地骨皮各15克,干地龙9克。将马齿苋洗净切碎,与乌梅、绿豆衣、地骨皮、地龙一起入砂锅内,加水适量,共煎30分钟,弃渣取汁300毫升,分两次饮用。功效清热熄风,可治疗具有口干口苦、舌苔黄腻的胃肠湿热生风的急性荨麻疹,谓之马齿苋地龙饮。

风病中风篇

天热出汗较多的时节,也是脑血管病的发病之时。因为一旦水液补充不足,对于素来血黏度偏高的脑血管病患者而言,有可能引发脑血管意外。

■ 起居 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血黏度。适时补充水液,防止脱水,可有效减少中风的几率。

■ 药物 中医学强调采取镇肝熄风,或滋阴熄风的方法,随证配以清热、养血以及化痰之品。

药膳一 葛根粉250克制成面条,荆芥穗50克、淡豆豉150克,水煮至沸,去渣取汁,再将葛粉面条放入淡豆豉汁中煮熟,谓之葛粉羹。具有滋肝、祛风、开窍功效。适用于中风、言语謇涩、神志昏聩、手足不遂患者,或是脑血管硬化者。对预防中风有帮助。

药膳二 鸡肉90克,田七10克,红参10克,黄芪30克,生姜3片。将田七打碎,加鸡肉、生姜3片过油,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两小时,调味即可,随饭饮用。可益气、活血、通窍。适用于气虚血瘀的中风后遗症,见半身不遂,患肢肿胀,疼痛,语言不利,记忆力减退,头晕,心悸,舌淡暗或有瘀斑,脉弱者。

风病关节篇

夏秋之际虽然气候炎热,但也容易感受风寒。空调、电风扇的使用不当可使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旧病复发,每每关节疼痛,游走不定。中医学认为这类病人机体素来正气不足,风、寒、湿诸邪多乘虚而入,致使血脉痹阻不通,而见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等症。

羊角风是什么病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