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的智慧 > 导航 > 养生知识解说

中医解说汗腥的原因

中医养生的智慧。

“不怕工资低,就怕命归西。不怕挣钱少,就怕死得早。”社会不断发展,养生已经成为了社会性的话题,要作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注意养生。如何避开有关中医养生的认识误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解说汗腥的原因”,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中医解说汗腥的原因

1、中医解说汗腥的原因

正常的汗没有明显的腥臭味,如果汗味腥臭,多与热证或湿热证有关,属肝热,这种情况可通过清淡饮食,或用中药菊花、茵陈等泡水饮用;若腥臭明显,应找大夫诊治。此外,若在夏季闷热的环境中,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胸闷、恶心、心慌、四肢无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体温升高的情况,一般属于中暑先兆,应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补充一些淡盐水,短时间内可恢复正常,症状不能恢复或严重者,要及时就医。

除上述情况,还有一些出汗表现,如汗液颜色的改变,有黄汗、红汗、黑汗等,这种情况需由医生综合判断后诊治。如果重病的病人突然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或大汗、呼吸急促等,则预示着病情的凶险。

知道了汗味腥臭可能与湿热证有关,总之,一旦异常出汗的情况严重或伴随其他严重表现,应及时就诊。

2、中医教你看汗液知疾病

白汗

色白属肺,白色的汗多为心肺阳虚,宗气不足所导致的。白汗有时也偶见于剧痛,如伴有胸痛、心慌气短,要警惕心绞痛。

黄汗

色黄属脾,黄色的汗是脾湿热的征兆。如果色黄而清稀,则为脾虚黄汗;色黄而黏稠则为湿热黄汗。如伴眼球黄、皮肤黄、尿黄,那就要去查肝功能,可能是肝炎或者胆部疾病。

黑汗

色黑属肾,出现黑色的汗多为肾虚的表现。如果是黑而清稀,则为心肾失调,当调补心肾以敛精气;如果是黑而黏稠,则为肾阴虚湿热之象,应当育阴清利湿热。

绿汗

色绿属胆,出现绿色的汗,提示胆精外泄,预示着可能有胆管疾病,要就医检查。糖尿病晚期也会出现绿汗,是酮中毒表现,一般预后不良。

3、汗液不同味道的原因

尿臭味

汗液散发出尿味,汗干后也会在皮肤上留下结晶物,常见于尿毒症病人。

腥臭味

汗液带有特殊的腥味,可能和热证或湿热证有关,一般属肝热,或多见于肝硬化,可以用菊花泡水喝来缓解症状。

香味

汗液飘出香味来,常是糖尿病人的体征。

这些出汗情况要注意

1、夜间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

2、多汗头晕——低血糖。早期的表现有多汗、颤抖、乏力、头晕和恶心。

3、黄汗——肝胆湿热。有些人出汗,衣衫上没有任何痕迹,但有一些人出汗,白色的汗衫或衬衣上留下黄色的印记。流黄汗的人往往肝胆湿热,肝火比较旺,容易发脾气。因为肝火旺会引起肝功能减退或胆汁瘀积堵塞、胆红素在血液中浓度增高,当其随汗液排出体外时,便可出现黄汗。甚至有些人还有上腹部闷胀疼痛、乏力倦怠、厌油腻、眼睛巩膜发黄、皮肤瘙痒、小便色黄等症状。

4、多汗消瘦——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会引起体重减轻、心跳很快或心率不齐、怕热、饿得快,吃得多等。当然,多汗也是它的一个表现,对于这样的情况就要注意情绪,避免过于激动和亢奋。

5、多汗疼痛——心脏病。胸部的疼痛或压迫感,会持续数分钟,疼痛有时也会放射到患者的肩膀、手臂或背部。此外,还会有呼吸困难和大量出汗的情况,出现了这样的症状,应该立即到医院就诊。

总之,一旦异常出汗的情况严重或伴随其他严重表现,应及时就诊。

正常的汗是什么样的

正常人24小时内不知不觉会蒸发约600-700毫升汗水。正常的汗水是没有颜色的,如出现黄色是因为微生物对汗水当中的一些微量原素发生化学反应所致。而且,某些身体有疾病的人,汗水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当出现不同于一般颜色的汗水时,就要考虑会不会是身体生病了。

中医认为,汗为津液的组成部分,汗的产生与脏腑均有一定关系,汗出过多,可耗血伤津;反之津亏血少,汗源不足,不宜发汗。

ys630.coM延伸阅读

中医解说 鼻炎与膀胱经的关系


导读:我们都知道鼻炎是很讨厌的一种慢性疾病,总会让你不知不觉的就流鼻涕。在冬季天气寒冷,最容易患上鼻炎的,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鼻炎受膀胱经的影响

膀胱经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简称。循行部位起于睛明穴,上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

本经脉分支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部。

直行本脉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分别下行到项部(天柱穴)。

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一寸五分),到达腰部(肾俞穴),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

本经脉一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委中穴。

另一分支从项分出下行,经肩钾内侧,从附分穴挟脊(三寸)下行至股部外侧的最上方,经大腿后侧至委中穴与前一支脉会合。

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阳肾经。

膀胱经可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病症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症。

例如:癫痫、头痛、目疾、鼻病、遗尿、小便不利及下肢后侧部位的疼痛等症。所以,有人患有久治不愈的鼻炎,不妨试试从膀胱经着手。

慢性鼻炎的症状与治疗

慢性鼻炎的症状表现有哪些?专家指出,慢性鼻炎主要是由于人们对初期的鼻炎不给予重视所致的。

慢性鼻炎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不同程度地影响。

因此,懂得判断慢性鼻炎的症状表现,有助于提高疾病识别意识,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慢性鼻炎的症状表现有哪些?其中具体的症状及表现如下:

第一、表现为多涕:

常为粘液性或粘脓性,偶呈脓性。脓性者多于继发性感染后出现。

第二、表现为交替性鼻塞:

侧卧时位于下侧的鼻腔常阻塞加重;转卧另一侧后,刚才位于上侧没有鼻塞或鼻塞较轻的鼻腔,转到下侧后出现鼻塞或鼻塞加重;而刚才位于下侧的鼻腔鼻塞减轻。

第三、表现为嗅觉:

嗅觉可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说话呈闭塞性鼻音。鼻涕向后可流入咽腔,出现咳嗽、多痰等症状。

冬季预防鼻炎从哪方面做起

冬季预防鼻炎从哪方面做起? 对于寒冷的冬天,要怎样才能有效的预防鼻炎?

冬天是鼻炎最高发的季节,很多患者在冬季都免不了遭受鼻炎侵袭的困扰,对于大家来说,远离鼻炎最好的方法就是积极进行预防。

专家介绍,鼻炎很多人都不怎么了解,长期的鼻塞、流涕让人很难以忍受,鼻炎患者常常反复发作,断断续续鼻塞、流涕。

长期反复使患者无从下手,那么这个时候的预防就是主要环节,但是很多人的预防措施很不科学,导致往往没有效果。

专家指出:想要预防鼻炎要从生活做起,预防鼻炎主要是要从生活的点滴做起,想要很好的预防却不知道怎样是科学的预防方法,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导致病情发作,一发不可收拾。

冬季预防鼻炎从哪方面做起?预防鼻炎的最好方法主要有:

1、注意环境卫生:家中应避免饲养宠物。

如:猫、狗、鸟、兔、鼠等。避免落尘和霉菌的滋生,打扫时应尽量带上口罩。每星期以热水清洗枕头、被褥。

2、注意身体保暖:注意睡觉房间的温度要适中,宁可偏热,不可太冷。

睡觉时可以将枕头稍稍垫高头肩部,要注意身体的保暖,特别是脚的保暖。

3、运动增强抵抗力:避免洗冷水澡、淋雨、早晨游泳、或冷天游泳。

请勿过度疲劳或熬夜,尽量睡眠充足,以保持旺盛之体力。

4、注意饮食: 应多吃新鲜的食物、或含蛋白质多的食物。

如鱼、牛乳、蛋、大豆、肉等与谷类食物。

中医解说 从食物的特性揭示养生秘密


导读:对于饮食,我们可能都不知道食物中也含有四气与无味哦。了解食物的特性之后就要合理的调节饮食了,因为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食物中的特性哦!

食物中的四气与五味

节饮食的重点在一个节字上。可能有人会问节是什么意思,是少吃点还是多吃点呢?其实饮食量的多少,只是节饮食的一个方面。

从中医上来说,节饮食其实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不要过饥过饱,过饥不好,过饱也不好;

另一方面还包括中医里的一个基本概念,叫四气五味。下面我们就从这两方面来阐述节饮食的原则。

四气五味是什么概念呢?中医把食物从属性上分成寒热温凉四气,还有就是食物本身具有的酸苦甘辛咸五味。

前面讲过人体五脏体系的一个模型图,在这个模型图里,我也讲过五味,而且是说五味入五脏。

那么,除了要节制自己的饮食,使自己不要过饥过饱外,还要注意四气五味的调养。

关于气与味的概念,我们在生活中也会有很多例子。

比如说,今年刚刚下来的龙井茶,主要是要它的气,就是要它芬芳的气味,但是如果把龙井茶用开水煮1个小时,茶还能喝吗,它芬芳的气味早已没有了。

如果中药没有经过煎煮,而是把中药直接放在蒸锅里去蒸,那么它的有效成分也一定出不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根据气与味的原则来注意一些事项。

比如说,中医对食疗方面非常讲究,它首先讲的就是气和味搭配的概念,然后讲的是食物之间搭配的合理性。

《黄帝内经》里有这样一句话,对我们的饮食给出了一个原则上的指导,即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什么是形不足?形不足就是指一个人的体质已经非常弱了,比如说久病在床、濒临死亡等。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比如说一个人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而这时候,给他煮一点参汤,用东北的野山参,这样补气非常有效,就可以延长他的生命。

味又是什么呢?就是通过长时间的煎熬、煎煮,把食物里最精华的一些东西保留下来,这些东西是补精血的,按中医的说法也就是滋阴的。

比如说,我们吃的大餐里,像鲍鱼、海参等,像这类东西它本身就是药。而鲍鱼和海参一定要长时间地煎熬,而且要用高汤,如果没有好汤去调味儿,它的味道就出不来。这些食材都要长时间地熬才行。

食物的养生特性

有一本医书叫《温病条辨》,是清代的名医吴鞠通所写的,他就把海参、鲍鱼等作为一个滋补的材料写进去了,认为这些都是食疗非常好的材料。

《温病条辨》是中医的经典著作,这本书中作为药物来用的食物,为数不少,粗略统计有七八十种之多,其中包括谷类、果类、兽类、禽类、菜类等

按照中医温病(外感病)的说法,有外感初起,邪热伤津直至病后,饮食调养、运用也甚为巧妙。一味食物,因其干鲜不同,其效用也是有别的。

比如说,经常见到的荷叶、鲜荷叶与干荷叶的挥发性就不一样,因此,夏季暑热之时,以鲜荷叶熬粥取其芳香之性,才可透邪外出,而干品自然没有这样好的功效。

再比如说,经常服食的姜,关于姜的食用是比较早的。《论语》中就有孔子不撤姜食的记载。可知早在两千多年前,姜就已用于食物中。而且在很早以前,姜就被用于药用。

《温病条辨》中关于姜的药用就有六种形式之多,如生姜辛温,北方民间习俗用于受寒风、冷雨之后以姜、糖冲沸水以御寒,从而防止外感的发生;

而桂枝汤解肌表的作用,更是少不了生姜的辛温发散之性。

生姜还有中和之力,如民间食用螃蟹时要以姜、醋作为作料,这便是借用生姜的暖胃之性以中和蟹肉之寒性;

姜还可辅助阳气,如《温病条辨》中的露姜饮,即以人参之甘合于生姜之温,以辅助阳气。

顺便提一句,南方有些地方蒸螃蟹的时候要放些紫苏叶的,也是取紫苏辛温之性,解螃蟹寒性的。

果实入药也是比较久远的,其用法与食并无大异。

如山楂酸甘微温,具有消积化食的作用,并能化淤,单独服食可以治疗食积,与麦芽、神曲合用则效果更好。

习惯上我们将这三味统称为三仙,且在当今临床上极为常用,尤其是普遍用于小儿停食积滞,效果颇佳。其实这种用法在民间也广为传用。

合理地调节饮食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种情况,这也是在临床中经常能看到的。比如一个小孩拉肚子了,老拉稀,所以家长就带他去医院。

化验的结果是他的大便没事,没有任何特殊的细菌,不是肠炎也不是胃炎,但他表现的症状就是上吐下泻。

为什么会老拉稀呢?他可能本没有病,也许就是因为吃了一个热馒头以后,又马上吃了一根凉冰棍,结果导致他脾胃运化功能出现问题了。

中医管这种情况叫脾虚腹泻,这种腹泻其实本身不是病。比如说老年人吃多了,因为老年人的脾胃功能一定不如年轻人,所以他吃多了就消化不了,也有可能会产生腹泻。

遇到这种情况,只要合理地调节饮食,合理地调养脾胃,找到一个正确的方法进行控制,这种症状很快就会好转。

但事实恰恰相反。遇到这种情况,不明白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腹泻,去医院又查不出病因。

中医可以治疗小儿咳嗽吗 中医解说小儿咳嗽


养生导读:中医解说小儿咳嗽,咳嗽是小儿多发病症,尤其是秋冬季较为常见。那么中医可以治疗小儿咳嗽吗?下面一起来看看中医解说小儿咳嗽现象。

中医解说小儿咳嗽

中医认为,临床常见到小儿平素甘肥失度,中焦脾胃积热甚重,所谓饮食所伤,始传热中,当患外感咳嗽后,发热虽可退,但咳嗽可半月或一月不止,多下午咳重,虽用抗菌素而咳不稍减。土生金,中焦积热灼肺,所谓聚于胃,关于肺。必以清中焦之积热为主。

根据中医理论,肺主气,司呼吸,升清降浊,肺喜素降。小儿常易因各种因素使肺失其素降,以致气逆作喘。如胃热盖于肺或肺蕴痰热,均能导致气机不畅。不宜用于宣散、解表、发汗之药,以防伤及正气,而多以护肺降逆,清化痰热为主。对处在恢复期的患儿要照顾调理脾胃。

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小儿肠胃脆弱,加之父母溺爱,故伤食伤冷之证居多。患儿病后要多喝水,少食油腻食物,并忌食生冷。

秋冬季节要注意胸腹部保暖,辨证准确,选方用药恰当,可获较好疗效。

中药治疗小儿咳嗽应注意事项

1、药宜轻清

咳嗽与肺脏疾患有密切的关系。治疗病位在上的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应选用质地较轻的植物类中药,如桑叶、薄荷、菊花、杏仁、桔梗、贝母、牛子、枇杷叶等疏风宣肺,化痰止咳药以及桑菊饮等成方皆属于这一类。在具体应用时,还要注意这类药物的煎煮时间不要太长,服药时最好少量频服,这样可使药物更易被吸收,发挥作用快而持久。

2、慎用辛温

小儿生机蓬勃,感邪后最易化热,特别是冬季取暖室内温度增高,大大缩短了由寒化热的时间。所以,应慎用辛温发汗的药物,必须使用时也应适可而止。咳嗽初期,如确属感受风寒之邪,可以在疏风宣肺法的基础上酌用少量的麻黄、苏叶、荆芥、淡豆豉、生姜、葱白。当舌苔变干或转为薄黄,痰由稀变稠、由白变黄后,应立即改方换药。

3、缓用寒凉

小儿脏腑娇嫩,不耐寒热,咳嗽初起,痰少、色白清稀时,苦寒清热的药物不宜应用太早,以免肺气郁闭,邪不外达。只有当出现化热症状如流浊涕,吐黄痰,大便干时,方可使用黄芩、黄连、大青叶、板蓝根、知母、石膏、大黄等寒凉药物。

4、忌用收涩

咳嗽是人体自我保护的措施之一。小儿感受外邪后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如痰),可以通过咳嗽排出体外。所以,外感咳嗽初期应禁用收敛镇咳的柯子、米壳、五味子等药,少食酸味食品,以免敛邪留患延长病程。

5、饮食调护

小儿恣食不节是咳嗽痰多的诱因。患病后,应注意饮食起居的调护。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少食鱼肉黏腻碍胃的食物,多饮温开水;室内要保持空气清新及合适的温湿度。梨、荸荠具有清肺、润燥、化痰的功效,可以适当食用。

秋冬季是小儿咳嗽的多发季节,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宝宝的健康哦。

中医解说 解除郁闷的催化剂


导读:在中医中也会有解除心理郁闷的方法,快乐是解除郁闷心情的催化剂,那么你想知道当你郁闷了怎么办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医是如何解说的吧!

心情郁闷,按摩心包经穴位

心包经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简称,它是十二经脉之一。

该经起于胸中,出来归属于心包,贯穿横膈,联络上、中、下三焦。

其分支从胸中出肋部,在腋下三寸的部位向上至腋窝下。

沿上臂内侧,走手太阴肺经和手少阴心经之间,进入肘中下行前臂两筋之间,进入掌中,沿中指出其末端(中冲);

另一支脉从掌中分出,出无名指尺侧端。该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手心热、肘臂痉挛、心痛、心烦、面赤、目黄、喜怒无常等。

在心包经的穴位进行按摩,可治心情郁闷,胸中有闷气无法发泄,这种方法有宁心神、开胸除闷、降气平胃等作用。

此外,对呼吸系统及神经衰弱具特殊效果。

实施此法时,可用大拇指指腹以上下方向稍用力揉压,每次约五秒,休息三秒,共约五回,可自己体会斟酌加减时间或次数。

莫让孤独缠上你

孤独是长寿的大敌,它的害处有很多,中医认为,孤独的害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导致人格的不健全

每一个人的健全发展依赖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能够互相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价值。

而由于不愿与人交往,感情无处宣泄,个人的价值也无从体现,思想认识能力也受到限制,人格力量的魅力逐日减弱,导致人格发展的畸形。

2.使人丧失生活勇气

孤独的人长期得不到理解、安慰和排遣,久而久之,就容易悲观失望,心灰意冷,继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勇气。伤了,不爱了;

痛了,明白了;哭了,心碎了;醒了,忘记了;烦了,累了,结束了。精神萎靡不振,身体素质下降,有的还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

据有关资料证明,全世界每年有50万人自杀身亡,平均每天1千多人,即每隔一分钟就有一个自杀绝命的。

而中国每年也有数万人死于自杀。其中因孤独而致死的人数占相当一部分。这个惨痛的教训是值得深思的,这也说明,孤独是长寿的天敌。

3.形成知识面的狭窄

俗话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互相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沟通感情,会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丰富头脑。

而孤独的人由于没有朋友,没有交往,极少吸收来自别人有益的东西,知识面难免狭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谁的朋友多,谁的智慧就高;谁的精神财富就多,是有道理的。

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有度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有勇气去改变可能改变的事,有智慧去区别上述两类事。

同时学会人生运算: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

这样,你的知识视野就会豁然开阔,多一份体验,少一份孤独,为自己的长寿多加一个筹码。

幽默健康快乐的催化剂

幽默不仅能改变气氛,还可以启发想像力,它可以帮助人们脱离思维的死角,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引发新的创意。

所以,无论何时何地,具备幽默感的人总是比别人多一样武器。

幽默能使人放松,缓解人的紧张感,从某种程度而言,幽默和诙谐是开启人的内心世界、说服别人的有效手段。

擅长幽默或诙谐的人,在掌握他人内心方面具有超人的能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出色的幽默或诙谐多为出其不意,妙语连珠。

这会使对方迅速集中注意力进入对话状态,也会增强你的说服力。在猫扑情感故事中也是有这样幽默的帖子能助你解除烦恼哦!

中医认为,幽默有利于缓和人的心情或周围的气氛,出其不意的笑料会使固执的对方放松内心的防线,乐于聆听你的建议。

做到这一步,大功已告成一半了。

中医认为,在一切对人体的因素中,最容易使人短命夭亡的,是不佳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

如不及时调整,长期压抑可以患上各种疾病。

因此,保持精神卫生,维持良好的情绪和心境,是祛病延年的重要自我保健手段,学会幽默就是促进和保持精神卫生的一种催化剂。

温馨提示:因此,从心理学以及中医解说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些情感故事是可以帮助我们解除郁闷的心情的哦,它是快乐心情的催化剂!

中医解说肝与肾之间的关系


本文导读:肝肾同源,我们通常将肝肾放在一起治疗,那么,肝肾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解说肝与肾之间的关系。


肝肾同源 ,肝与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看看下面文章的介绍。

肝藏血,肾藏精;肝主疏泄,肾主闭藏。肝肾之间的关系称之为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因肝肾之间,阴液互相滋养,精血相生,故称。

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与血之间相互滋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1、精血互生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互滋生。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肝血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依赖肝血的不断补充,肝血与肾精相互资生相互转化。精与血都化源于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故称 精血同源 。

2、阴液互养

肝在五行属木,肾在五行属水,水能生木。肝主疏泄和藏血,体阴用阳。肾阴能涵养肝阴,使肝阳不致上亢,肝阴又可资助肾阴的再生。在肝阴和肾阴之间,肾阴是主要的,只有肾阴充足,才能维持肝阴与肝阳之间的动态平衡。就五行学说而言,水为母,木为子,这种母子相生关系,称为水能涵木。

3、藏泄互用

肝主疏泄,肾主闭藏,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相互调节的关系。肝之疏泄与肾之闭藏是相反相成的。肝气疏泄可使肾气闭藏而开合有度,肾气闭藏又可制约肝之疏泄太过,也可助其疏泄不及。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女子月经生理和男子排精功能方面。

4、同具相火

相火是与心之君火相对而言的。一般认为,相火源于命门,寄于肝、肾、胆和三焦等。故曰: 相火寄于肝肾两部,肝属木而肾属水也。但胆为肝之府,膀胱者肾之府。心包者肾之配,三焦以焦言,而下焦司肝肾之分,皆阴而下者也 (《格致余论 相火论》)。由于肝肾同具相火,所以称 肝肾同源 。


总之,因为肝肾的阴液、精血之间相互资生,其生理功能皆以精血为物质基础,而精血又同源于水谷精微,且又同具相火,所以肝肾之间的关系称为肝肾同源、精血同源。又因脏腑配合天干,以甲乙属木,属肝,壬癸属水,属肾,所以肝肾同源又称 乙癸同源 。

因此,肝与肾之间的病理影响,主要体现于阴阳失调、精血失调和藏泄失司等方面。临床上,肝或肾不足,或相火过旺,常常肝肾同治,或用滋水涵木,或补肝养肾,或泻肝肾之火的方法,就是以肝肾同源理论为依据的。此外,肝肾同源又与肝肾之虚实补泻有关。故有 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 (《医宗必读 乙癸同源论》)之说。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肝、肾之间的关系,现在大家知道肝肾的关联了吧。

中医解说拔罐治病的机理有哪些?


导读:中医解说拔罐治病的机理有哪些?中医拔罐,历来已久。拔罐不仅治愈了众多人,同时也攻克了我国少数疑难杂症的治病之法。那么关于中医拔罐疗法的治病机理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中医认为拔罐可以开泄腠理、扶正祛邪。

疾病是由致病因素引起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人体气机升降失常,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所致。当人体受到风、寒、暑、湿、燥、火、毒、外伤的侵袭或内伤情志后,即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病理产物,如淤血、气郁、痰涎、宿食、水浊、邪火等,这些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通过经络和腧穴走窜机体,逆乱气机,滞留脏腑;淤阻经脉,最终导致种种病症。 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有一种较强的 吸拔之力,其吸拔力作用在经络穴位上,可将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使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吸出体外,从而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使脏腑功能得以调整,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拔罐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

经络有行气血,营阴阳,儒筋骨,利关节的生理功能,如经络不通则经气不畅,经血滞行,可出现皮、肉、筋、脉及关节失养而萎缩、不利,或血脉不荣、六腑不运等。 通过拔罐对皮肤、毛孔、经络、穴位的吸拔作用,可以引导营卫之气始行输布,鼓动经脉气血,儒养脏腑组织器官,温煦皮毛,同时使虚衰的脏腑机能得以振奋,畅通经络,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使气血得以调整,从而达到健身祛病疗疾的目的。

导读:中医解说拔罐治病的机理有哪些?中医拔罐,历来已久。拔罐不仅治愈了众多人,同时也攻克了我国少数疑难杂症的治病之法。那么关于中医拔罐疗法的治病机理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治疗时罐内形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裂,红细胞破裂,表皮淤血,出现自家溶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动,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负压的刺激,能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改变局部组织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及白细胞吞噬活动,增强机体体能及人体免疫能力。

温馨提示:拔罐内压对局部部位的吸拔,能加速血液及淋巴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促进。加快肌肉和脏器对代谢产物的消除排泄。

中医解说:宝宝进行药浴需要注意的事项


导读: 中医解说:宝宝进行药浴需要注意的事项 药浴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根据不同症状配置不同的中草药浴液,为宝宝熏洗,通过洗浴及药物熏蒸就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行药浴需要注意的事项 药浴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根据不同症状配置不同的中草药浴液,为宝宝熏洗,通过洗浴及药物熏蒸就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感冒

取白芷、防风、荆芥、生姜各15克,加水煮20分钟,后加入葱须5根,薄荷9克,煮3分钟,取药汤洗浴。有祛风解表作用,适用于风寒感冒。

取银花、柴胡、青蒿、黄芩、竹叶、桑叶各30克,煎汤20分钟,洗浴。有清热解表作用,适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发热。

导读: 中医解说:宝宝进行药浴需要注意的事项 药浴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根据不同症状配置不同的中草药浴液,为宝宝熏洗,通过洗浴及药物熏蒸就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腹泻

取车前子30克,苍术15克,藿香15克,茯苓30克,黄连15克,煎水20分钟,泡足及洗浴。有利湿清热健脾作用,适用于婴幼儿腹泻。

咳嗽

取枇杷叶、杏仁、前胡、紫苏叶各30克,水煎2次,混合,取药液擦浴患儿全身。有止咳化痰作用,适用于小儿气管炎。

荨麻疹

取蛇床子、白鲜皮、苦参、丹皮各15克,防风、蝉蜕各9克,煎水洗浴。有活血凉血止痒作用,适用于小儿荨麻疹及各种皮肤瘙痒症。

痱子

取苦参、黄芩、白芷、防风各30克,红花20克。用纱布包好,多加些水煮沸10分钟,加薄荷15克再煮3分钟,待凉至温度适宜后给小儿洗浴。有清热燥湿、芳香化浊、活血止痒的功用,适用小儿痱子。

导读: 中医解说:宝宝进行药浴需要注意的事项 药浴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根据不同症状配置不同的中草药浴液,为宝宝熏洗,通过洗浴及药物熏蒸就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儿童药浴注意事项

药液的温度要掌握好,太热易烫伤,太冷易感冒,最好在45℃左右。

药浴室温应调节至24~26℃。先将患儿上身用毛毯裹好,然后将病变部位浸入药液中,家长一手托住患儿躯干,一手在药液中轻轻揉捏患儿患部。先行环形揉捏,由轻到重,待局部皮肤及皮下脂肪松软后,再作上下推揉。每次10~15分钟,一天1次。

温馨提示: 药浴按摩后,迅速擦干患儿,并包裹好,穿好衣服,注意保暖。对于较严重的病例,中药温浴可增至一日2次,每次15分钟。

中医解说 防病治病有三点


导读:中医防病主要讲三点,分别是心肺、脾肺以及肝肾。因为这三点是我们人体的主导,这三点也分为上、中、下。想了解这中医是如何防病的,那么我们就需要先了解都防什么样的病!

心肺防病

首先来说说心肺的疾病,中医把这类疾病统称为温病,按照现代医学理论也就是呼吸系统疾病。

因为心肺是一条线,所以呼吸系统疾病跟心肺都很有关系。

可能有人会问我了,说这个心脏不属于呼吸系统啊。你说的没错,但是在临床上,中医理论中的心和现代医学中讲的心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比如说,心在中医里,它有一个术语解释叫心主神明,许多神志不清的病症就跟心有关。比如有一篇中学课文叫《范进中举》,说范进这个人参加科举考试考了很多年,一直都没有考中,结果突然有一年来了消息说他考中举人了,当下他特别高兴,结果因为过于突然,范进一下子痰迷心窍了,他高兴得疯了,周围的人费了好大劲儿才把他治过来。

二月河的长篇小说《乾隆皇帝》里也有类似的例子,这些例子虽然是文学演绎,但都不是乱写的,而是有其中医的理论根据。所谓痰迷心窍,指的就是中医理论里的心,这和现代医学说的冠心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清代,有一位著名的医生叫吴鞠通,他是一位温病大家。他对温病有一个很精要的论述,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什么叫温邪上受?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发烧、感冒、肺炎、扁桃体发炎等,这都属于是呼吸系统的疾病。

首先犯肺,这比较好理解,就是说首先导致呼吸系统出现了问题。逆传心包,也就是说这些疾病如果你不及时去治疗,及时去控制,发展下去,如果逆转就会导致人昏迷,我们叫心智出现问题。

因此,中医里把心肺归在一起的,统称为人体的上线。

脾胃防病

那么中线我们主要需要预防什么呢?就是要防脾胃疾患。

脾胃疾患主要体现为这样一些疾病,比如胃炎、潜表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还包括一些急慢性肠炎,但这些都是现代医学名词,而不是中医里的叫法。

按中医讲,我们都管它们叫胃脘痛、痞满之类的,比如说胃十二指肠溃疡,中医里叫胃脘痛,急慢性肠炎中医里也管它叫胃脘痛。

所以中西医在这上面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中医学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它们是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周身的津液、营养都必须依靠脾胃来供给。

所以有脾为后天之本、脾胃者,五脏之宗也、脾胃虚则百病生的说法。

《景岳全书》中也提到:盖人自有生以来,唯赖脾胃以为立命之本,胃强则强,胃弱则衰,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在各种衰老的原因之中,脾胃虚损是最重要的因素。

如果平时饮食不注意,偏食、吃饭不规律、经常过量饮酒等,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脾胃虚弱、生化之源不足,脏腑也会失去充分的营养,因而很容易发生衰老。

脾胃虚弱,精血不足,肌肉、颜面、须发、五官亦失于濡养,就会出现面焦、发坠、肌肉松弛等衰老形态。

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水湿不化,停聚为水饮、痰浊。这些病理产物会引起和加重各种疾病,如咳喘、胸痹心痛、痰饮、水肿、眩晕等,从而影响健康,加速衰老。

尤其是人到了老年,胃的功能减弱,腺体分泌开始减少,衰老退化,脾胃功能日渐衰减,对外界有害因素的抵抗能力较差,所以平时就注意保养脾胃,确实是健身防病的关键。

肝肾防病

传统医学认为在我们的人体中,肾主精、肝主血,肝肾的虚损,自然会导致精血有形之质的不足,从中医的学名上我们管它叫肝肾阴虚。

肝肾阴虚会导致什么疾病呢?肝肾阴虚首先会导致失眠、头晕、中风等症状。

可能有人会问,这个脑病跟肝肾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是大有关系的。许多脑病的症状主要体现在脑,也就是我们的头部,但其实它发病的根源是在我们的肝肾。

比如说像高血压、脑中风等,这些都是肝肾阴虚所导致的。

因此,我认为养生的原则还是先要抓住需要预防什么病,这样才能懂得如何预防。这里我讲一个笑话,是我亲眼所见。

有两位老年人出来遛弯儿,一位从这边过来,另一位从那边过来,两人一碰面,就按照老北京习惯的问候语问话。

一位说:您吃了吗?

中医解说:身体七个部位的正确刮痧方法


七个部位的正确刮痧方法

1.头部

头部有头发覆盖,须在头发上面用面利法刮拭,不必涂刮痧润滑剂。为增强刮痧效果可使用刮板薄面边缘或刮板角部刮拭,每个部位刮30次左右,刮至头皮有发热感为宜。

太阳穴:太阳穴用刮板角部从前向后或从上向下刮拭。

头部两侧:刮板竖放在头维穴至下鬓角处,沿耳上发际向后下方刮至后发际处。

头顶部:头顶部以百会穴为界,向前额发际处或从前额发际处向百会穴处,由左至右依次刮拭。

后头部:后头部从百会穴向下刮至后颈部发际处,从左至右依次刮拭。风池穴处可用刮板角部刮拭。

头部也可采取以百会穴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刮拭。

2.面部

面部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面部出于美观影响,因此手法需轻柔,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眼睛、口腔、耳、鼻病的治疗须经本人同意,才可刮出痧。刮拭的按力、方向、角度、次数均以刮拭方便和病患局部能耐受为准则。

3.后项部

人体后项部有六条阳经通过,经常刮拭后项部,可以滋阴潜阳,补益人体之正气,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4.背部

背部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穴。肩部应从颈部分别向两侧肩峰处刮拭。用全息刮痧法时,先对穴区内督脉及两侧膀胱经附近的敏感压痛点采用局部按揉法,再从上向下刮拭穴区内的经脉。

5.胸部

胸部正中线任脉天突穴到膻中穴,用刮板角部自上向下刮拭。胸部两侧以身体前正中线任脉为界,分别向左右(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注意隔过乳头部位。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

6.腹部

腹部由上向下刮拭。可用刮板的整个边缘或三分之一边缘,自左侧依次向右侧刮。有内脏下垂者,应由下向上刮拭。

7.四肢

四肢由近端向远端刮拭,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浮肿病人,应从肢体末端向近端刮拭,关节骨骼凸起部位应顺势减轻力度。

中医解说:人体七个部位的刮痧保健方法


导读:中医解说:人体七个部位的刮痧保健方法女性经常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中医认为这主要和机体阳气不足,或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1、刮手脚,行气通络

女性经常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中医认为这主要和机体阳气不足,或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建议,先用刮痧板的面刮拭手掌,手掌发热后用刮痧板上的凹槽刮拭手指的四面,从根部到指尖,每个方向刮5至10次,能行气通络。同理可运用于刮拭双脚。

2、刮腹部,能通便

长期便秘不但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还会使机体吸收毒素。可用刮痧板的面在腹部自上而下,从左向右依次刮拭。需要注意的是,如有内脏下垂,应由下向上刮拭。

导读:中医解说:人体七个部位的刮痧保健方法女性经常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中医认为这主要和机体阳气不足,或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3、刮眼周,能明目

相信大家都做过眼保健操,对其中的几个穴位也非常熟悉。而以刮痧代替手指的按揉,能对穴位形成更有效的刺激。先用刮痧梳点按睛明穴,然后以睛明穴为起点,外眼角为终点,分别从上眼眶和下眼眶两个方向刮拭。能改善眼睛周围的经络气血运行,缓解视疲劳、干涩。

4、刮颈部,活血舒筋

颈肩不适是伏案工作者的职业病,刮痧可以活血舒筋,改善局部气血淤滞的状态。主要选择三条路线,即后发际中点向大椎穴,以及后发际两个外角上缘分别向左右肩部方向刮拭。另外,感冒时刮拭这个部位还具有祛风解肌的效果。

5、刮胸骨,宽胸理气

很多人在心情不好或劳累后,会有胸闷气短的感觉,可用刮痧梳的单角自上而下缓慢刮拭下半段胸骨。这个位置上有八会穴中的气会膻中穴,刺激这个穴位有宽胸理气的作用。此外,爱打嗝的人也可以经常刮拭这个部位。

导读:中医解说:人体七个部位的刮痧保健方法女性经常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中医认为这主要和机体阳气不足,或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6、刮胁肋,疏肝解郁

焦虑、抑郁、烦躁,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整个身体机能的紊乱。中医认为,正常的情志活动依赖于气机的调畅,而肝脏能疏通气机,因此能调节情志。由于人体两侧的胁肋主要有肝经分布,刮拭这个区域能疏肝解郁,其中,重点是乳头直线和第六肋间交点的期门穴。刮拭时,动作要慢,寻找并刮拭疼痛或结节的部位。

7、刮脚底,缓解失眠

失眠症患者可以在晚上临睡前刮拭脚底,有助于促进睡眠,缓解头痛。方法是先从脚掌到脚后跟方向全脚底刮拭,刮热后再用刮痧板单角刮拭脚心中央的涌泉穴。

温馨提示:头部是全身阳经汇聚的地方。清晨起床后,用刮痧梳刮拭头部,能振奋阳气使人神清气爽。方法是以头顶的百会穴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刮拭,至头皮有热感。如果有疼痛点,可在此点上反复刮拭5至10次。

中医解说:如何看舌头准确辨别体虚症


导读:中医解说:如何看舌头准确辨别体虚症,体虚症、概括起来不外体虚、阳虚、血虚、阴虚四种类型,根据虚症的不同类型应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补虚药。中医认为观察舌头变化,就可了解你的体质,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中医如何从舌头辩别各种体虚症呢?

常见病症一:气虚湿毒

据专家介绍,气虚湿毒是广东人比较常见的身体问题。

人体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称为气虚,它与现代人承受的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过大及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再加上广东地区由于气候高温高湿,尤其是到了夏季,天气比较炎热,体内热过度十分容易产生湿毒。

导读:中医解说:如何看舌头准确辨别体虚症,体虚症、概括起来不外体虚、阳虚、血虚、阴虚四种类型,根据虚症的不同类型应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补虚药。中医认为观察舌头变化,就可了解你的体质,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中医如何从舌头辩别各种体虚症呢?

舌象表现:

舌头肿大,软弱无力,舌边有牙齿压出来的齿印,整个舌头的舌质淡白欠缺红润,舌苔腻白,严重一些的还会变黄,苔质厚实,附着在整个舌面。

调理方法:

一、五指毛桃煲鸡。味道鲜美、气味芳香、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二、薏仁粉泡牛奶。薏苡仁可防癌、滋润皮肤,可将它略炒磨成粉泡牛奶喝。

三、山药薏仁茶。以淮山药、薏苡仁各三钱熬水喝。这样可以恢复和补充中气、提神、还能改善脸色。

导读:中医解说:如何看舌头准确辨别体虚症,体虚症、概括起来不外体虚、阳虚、血虚、阴虚四种类型,根据虚症的不同类型应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补虚药。中医认为观察舌头变化,就可了解你的体质,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中医如何从舌头辩别各种体虚症呢?

常见病症二:阴虚

阴虚,是指机体的精、血、津液等的阴液不足。因精血和津液都属阴,所以称阴虚,多见于劳损久病或者热病之后而致阴液内耗的患者。由于阴虚不能制火,火炽则灼伤阴液而更虚,两者常互相影响。

专家提醒:舌色较红,舌质嫩,舌面光滑缺少津液,也没有舌苔或者少苔,看上去比较干燥。不论何种疾病,凡见到这种舌象,都表明机体内有阴液消亡的征象,津液严重损耗。舌光而色红绛为热盛伤阴,舌光而色淡为气阴两伤。

中医解说汗腥的原因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