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姜的养生 > 导航 > 乌梅的药用价值

炮姜的功效与作用_炮姜的药用价值

姜的养生。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养生的理念也在不断刷新,如果不需要我们的生活成悲剧,就必须注意养生。关于中医养生有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炮姜的功效与作用_炮姜的药用价值,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导读:中药炮姜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炮姜的功效与作用、炮姜图片、炮姜的药用价值、炮姜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炮姜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炮姜简介炮姜图片炮姜的功效与作用炮姜的药用价值炮姜的用法与用量炮姜的副作用炮姜医书记载炮姜的食用方法各种姜的区别

炮姜简介

炮姜,中药名,为干姜的炮制加工品。本品呈不规则膨胀的块状,具指状分枝。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质轻泡,断面边缘处显棕黑色,中心棕黄色,细颗粒性,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微辛、辣。

炮姜图片

炮姜的功效与作用

1、中药炮姜能止血

中药炮姜有出色的止血作用,可以用于人类脾胃虚寒和多种出血性疾病的治疗,像血痢和吐血以及便血都疾病都会在治疗时用到炮姜,不过单独使用炮姜治疗效果不明显,在治疗时应该加入人参、黄芪和附子等中药材,这样会让它的止血功效得到更好的发挥。

2、中药炮姜能止泻

止泻是中药炮姜的重要功效,它入药以后性质温和可以温暖脾胃,能温中止痛和止泻,对人们因脾胃虚弱出现的腹泻和腹痛有良好的治疗功效,在治疗时可以与厚朴和附子等中药材搭配使用,另外炮姜对女性产后血虚也有很好治疗效果,可以与当归和桃仁一起使用。

炮姜的药用价值

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吐衄崩漏,阳虚失血。

1、治气嗽:炮姜、桂心、款冬花各15克,炮附子30克,五味子、细辛、白术、炙甘草、木香各1克。共研为末,每服9克,加大枣2枚,水煎服,每日3次。

2、治夜卧不安:炮姜、木香各1.5克,白术、当归各6克,茯苓9克,半夏、砂仁、厚朴、陈皮各3克,炒薏苡仁24克,生、熟谷芽12克。先煎谷芽,再取汤煎余药服。

炮姜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炮姜的副作用

中药炮姜是一种性质温和的中药材,它是没有副作用存在的,不过它在入药与其他中药材搭配时,数量应该严格按中医药师的药方去执行,不能随意改变,另外把中药炮姜当保健性药品食用时,用量也不宜过大,不然容易出现上火和胃酸过多等不良症状,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炮姜医书记载

1、《医学入门》: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辟,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

2、《本草正》:阴盛格阳,火不归原,及阳虚不能摄血而为吐血、下血者,但宜炒熟留性用之,最为止血要药。

3、《得配本草》:炮姜守而不走,燥脾胃之寒湿,除脐腹之寒痞,暖心气,温肝经,能去恶生新,使阳生阴长,故吐衄下血有阴无阳者宜之。

炮姜的食用方法

炮姜粳米茶

原料:炮姜3克、粳米30克、茶叶15克、食盐3克。

用法:上药同炒焦黄,水煎饮服。

功效:治寒性水泻不止。

出处:《本草钢目》。

各种姜的区别

1、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姜的新鲜根茎,全国各地均产,秋末采挖,鲜用或埋入砂中备用。性微温,归肺、脾经,功效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2、干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姜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收,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烘干,生用。性辛,热,归脾、胃、心、肺经,功效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3、高良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高良姜的干燥根茎,夏末秋初采挖,晒干,生用。性辛,热,归脾、胃经,功效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4、煨姜:为生姜用纸包浸湿置为上煨熟入药。

5、沙姜(山奈):温中,消食,止痛。治心腹冷痛,停食不化,跌打损伤,牙痛。用于胸隔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以上就是一些炮姜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ys630.coM延伸阅读

炮姜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炮姜的功效作用大家有没有关注过呢?事实上炮姜可以起到很好的温中散寒,以及温经止血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改善消化不良,跌打损伤以及牙痛的问题。

1、炮姜,本品呈不规则膨胀的块状,具指状分枝。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质轻泡,断面边缘处显棕黑色,中心棕黄色,细颗粒性,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微辛、辣,且长于温中止痛、止泻和温经止血。分布于全国各地。冬季采挖。去净茎叶、须根及泥沙,晒干后经炮制而成。

2、炮姜的功效:炮姜为姜科植物姜干燥根茎的炮制品,炮姜由干姜炒至表面微黑、内呈棕黄色而成,炮姜有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的功效,炮姜有治疗中气虚寒的腹痛、腹泻和虚寒性出血的作用,炮姜用药禁忌是孕妇及阴虚有热者禁服。 炮姜的作用:炮姜守而不走,燥脾胃之寒湿,除脐腹之寒痞,暖心气,温肝经,能去恶生新,使阳生阴长,故吐衄下血有阴无阳者宜之。阴盛格阳,火不归原,及阳虚不能摄血而为吐血、下血者,但宜炒熟留性用之,最为止血要药。炮姜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辟,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

3、各种姜的区别: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姜的新鲜根茎,全国各地均产,秋末采挖,鲜用或埋入砂中备用。性微温,归肺、脾经,功效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干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姜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收,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烘干,生用。性辛,热,归脾、胃、心、肺经,功效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高良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高良姜的干燥根茎,夏末秋初采挖,晒干,生用。性辛,热,归脾、胃经,功效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煨姜,为生姜用纸包浸湿置为上煨熟入药。沙姜(山奈):温中,消食,止痛。治心腹冷痛,停食不化,跌打损伤,牙痛。用于胸隔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炮姜泡脚什么作用


炮姜泡脚什么作用

1、炮姜泡脚什么作用

炮姜的功效:炮姜为姜科植物姜干燥根茎的炮制品,炮姜由干姜炒至表面微黑、内呈棕黄色而成,炮姜有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的功效,炮姜有治疗中气虚寒的腹痛、腹泻和虚寒性出血的作用,炮姜用药禁忌是孕妇及阴虚有热者禁服。

炮姜的作用:炮姜守而不走,燥脾胃之寒湿,除脐腹之寒痞,暖心气,温肝经,能去恶生新,使阳生阴长,故吐衄下血有阴无阳者宜之。阴盛格阳,火不归原,及阳虚不能摄血而为吐血、下血者,但宜炒熟留性用之,最为止血要药。炮姜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辟,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

2、炮姜的药用价值

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吐衄崩漏,阳虚失血。

2.1、治气嗽:炮姜、桂心、款冬花各15克,炮附子30克,五味子、细辛、白术、炙甘草、木香各1克。共研为末,每服9克,加大枣2枚,水煎服,每日3次。

2.2、治夜卧不安:炮姜、木香各1.5克,白术、当归各6克,茯苓9克,半夏、砂仁、厚朴、陈皮各3克,炒薏苡仁24克,生、熟谷芽12克。先煎谷芽,再取汤煎余药服。

3、炮姜的正确吃法

3.1、不要去皮

有些人吃姜喜欢削皮,这样做不能发挥姜的整体功效。一般的鲜姜洗干净后就可以切丝切片。

3.2、某些疾病患者不适宜食用炮姜

凡属阴虚火旺、目赤内热者,或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者,都不宜长期食用炮姜。

3.3、谨慎食用炮姜红糖水

从治病的角度看,炮姜红糖水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有胃寒、发热的患者,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患者,但不能用于治疗中暑。服用鲜姜汁可治因受寒引起的呕吐,对其他类型的呕吐则不宜使用。

3.4、不要吃烂姜

腐烂的炮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它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从而诱发肝癌、食道癌等。那种”烂姜不烂味“的说法是错误的。

3.5、吃炮姜并非多多益善

我们在天气炎热的时候,是会变得容易口干、烦渴、咽痛、汗多,我们炮姜是属于性辛温,属热性食物,而根据”热者寒之“的原则,我们是不适宜多吃的,所以我们在做菜或者是做汤的时候,我们放几片炮姜就是可以了。

炮姜和干姜的区别

1、应用不同

炮姜:味苦涩,性温,归胃脾肾经。守而不走。

1.1、温中散寒,尤善于散脾肾之虚寒,并可温补脾肾,对中下腹部之虚寒痛伍陈皮香附效果很好;

1.2、温补脾肾,伍熟地可益脾补肾,阴阳互助并生,还可减少熟地的副作用

1.3、温经止血,凡是各种虚寒性出血者伍熟地用效果极佳和干姜相比,干姜证所见出血多为出血点(处)紫黑瘀滞,其血多为淤血之色,用干姜是温散而止血,而炮姜用起来则相对安全,是温补而止血。

干姜:温散多于温补,散结力很强温补力较弱,善长疗脐部以上之寒并能够走散达表。炮姜:温补多于温散,温补力较强并且作用缓和持久,相对散寒结之力很弱。

2、用途不同

2.1、炮姜

炮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新鲜根茎。采挖后洗去杂质,用时切片。其性味辛,微温。入肺、脾、胃经,有散寒解表、温中止呕、化痰行水、引药归经、解毒等功效。入肺经能发散风寒,祛痰止咳;入脾胃能温中祛湿、化饮宽中,散逆气,止呕吐,不论风寒感冒或水湿停中、胃寒气逆、各种原因之腹痛呕恶,服之皆效。

2.2、干姜

干姜,又名老姜片等,系生姜的宿根挖出后洗净杂质切片晒干或微火烘干而成。性味辛,热。入心、肺、脾、胃经,善除里寒以温脾胃之阳,为温暖中焦之要药,由于干姜能守能走、性热而偏燥,故对中焦寒邪偏盛而兼湿者以及寒饮伏肺的喘咳颇为相宜,又因为力速而作用较强,用于回阳救逆,其效甚佳。

炮姜的选方

1、治肝胀、胁下满而痛引小腹

炮姜、木香各1.5克,青皮4.5克,柴胡、乌药、陈皮、延胡索各3克,蒺藜12克,郁金6克,花椒子24粒。水煎,去渣,取汁。每日1剂。

2、治血痢不止

炮姜适量。将炮姜研成细末,米汤送服。每日两次。

3、治虚寒性吐血、便血

炮姜、人参、黄芪、附子各适量。水煎,去渣,取汁,温服。

豆豉姜的功效与作用_豆豉姜的药用价值


导读:中药豆豉姜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豆豉姜的功效与作用、豆豉姜图片、豆豉姜的药用价值等,要想知道更多豆豉姜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豆豉姜简介豆豉姜图片豆豉姜的功效与作用豆豉姜的药用价值豆豉姜的药用附方豆豉姜的临床应用酱豆豉姜的方法

豆豉姜简介

豆豉姜是樟科植物山鸡椒的根及根茎,洗净、晒干后可以作为中药材。根圆锥形,表面棕色,有皱纹及颗粒状突起。质轻泡,易折断,断面灰褐色,横切面有小孔(导管)。气香,味辛辣。

豆豉姜图片

豆豉姜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理气止痛。治感冒,风湿痹痛,胃痛,脚气。

1、《分类草药性》:治周身筋骨疼痛,发表,散风寒疹子,去膨胀,理气。

2、《南宁市药物志》:行气止痛,祛风湿,理筋骨。治胃冷痛,孕妇水肿,跌打宽筋。

3、《广西中药志》:治感冒。

4、《广东中药》:祛风散寒,息肝风,消肿。治风湿痹痛,筋骨无力,产后脚软,痰湿脚气。

豆豉姜的药用价值

【药名】豆豉姜

【别名】木浆子根(《分类草药性》),满山香(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澄茄根、木姜子根(《四川中药志》),过山香、枪子蔃(《广东中药》)。

【来源】为樟科植物山鸡椒的根及根茎。9~10月间挖取,洗净、晒干。

【性味】辛,温。

【归经】肝;脾;胃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理气止痛。治感冒,风湿痹痛,胃痛,脚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鲜者0.5~2两);或研末。外用:煎水洗。

【备注】本品在四川地区与同属植物木姜子及清香木姜子的根,通称木姜子根,同等使用。

豆豉姜的药用附方

1、治感冒头痛,风湿骨痛:木姜子根、茎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2、治冷气痛,胸口痛:木姜子根、茴香虫(阴阳瓦上炕干),研末,泡酒服。(《四川中药志》)

豆豉姜的临床应用

用量10~15克,煎服。外用研末擦牙,或捣敷。用于感冒风寒、水肿脚气、风寒湿痹、产后腹痛、血瘀痛经、气滞寒之脘腹胀满。果单味煎服,治中暑;捣敷,治无名肿毒。根配茴香虫,治冷气痛、胸口痛。

另外,湖南省长沙、浏阳等地的有一种汉族传统酱腌菜制品也叫豆豉姜,距今约有上千年生产历史,马王堆汉墓随葬物品中就有豆豉姜。酱豆豉姜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酱豆豉姜的方法

1、选料:鲜姜要色泽鲜黄、肉质柔嫩多汁、味道辛辣。豆豉需选取味鲜、气香、色黑的优质豆豉。

2、切瓣:将姜枝的一端切成瓣,再按姜形大小切成3~4片。

3、爆晒:将上述姜片置于竹席上爆晒,每100千克晒干至60千克左右。

4、蒸豆豉:与晒姜同时,将豆豉放在木甑内蒸制灭菌,待甑盖边缘蒸上大汽即可。

5、蒸好的豆豉拌入晒好的姜片内,以一层姜、一层豆豉,装入坛内压缩。

6、配料、密封:上姜片经过10~15天后取出,筛去豆豉,并在姜片内放入酱油、白酒等辅料拌匀,装坛压紧,密封。经20~30天的腌渍,即为色黄褐、味鲜、辛辣、脆嫩的酱姜。

以上就是一些豆豉姜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炮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别称为盐附子、黑顺片、黑附子、淡附子、川附子的炮附子的功效和作用,一直都是大家所关注的重点内容。那么炮附子究竟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炮附子的回阳救逆、温经止痛、温里逐寒的作用,不过炮附子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功效和作用。

炮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1.附子具回阳救逆特效,亡阳证必用附子,且用作主药。

2.附子具补火助阳卓效,阳虚证一般均可用附子,也应当用附子。

3.当然,阳虚证有具体表现的不同和程度轻重的差异,喜用附子者往往均用附子,通过配伍与剂量的调整来调整附子偏性的大小与方向。但是畏用附子者,往往用其他补火助阳药来代替附子。

4.附子具有散寒卓效,寒邪入侵或寒从中生引起的证候一般均可用附子,也应当用附子。

这些证候,前者如中寒、寒气霍乱、寒气腹痛、寒气呕吐、外感寒邪泻、寒凝胃口而痛、寒痹,后者如寒积腹痛、积寒泄泻、胃寒呕吐。有关的病症未作详尽查考,以上病症均引自《症因脉治》一书,不过举例而已。当然,寒邪入侵与寒从中生有时也不易区分,两者的发生又往往基于患者的阳虚体质,特别是寒从中生与阳虚体质更有着明显的因果关系,因此笼统的可以称作“虚寒”。附子散寒、助阳均有卓效,因此对于“虚寒”是必选之品。

5.附子具有止痛功效,对于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起到对症治疗的目的。

6.附子祛风、祛风湿、利水、化饮、燥湿、除痰、祛风痰、行气化瘀功效的讨论。

7.附子用于中风。

8.附子有行气化瘀功效,似可从《本经》“破症坚,积聚,血瘕”中悟出。后世治症坚积聚的方剂用附子的很多。《博济方》卷二之顺元散(由乌头、附子、天南星组成)主治一切气。

以上虽以较多篇幅讨论了附子祛风、祛风湿、利水、化饮、燥湿、除痰、祛风痰、行气化瘀等功效,但其实讨论功效并非主要目的,真正要紧的是提供给我们用来概括功效的主治。

附子的主治,是实实在在的,是临床上最实际的东西。而我们之所以试图概括功效,是为了便于把握纲领。

良姜的药用价值_良姜的副作用


良姜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良姜别名:良姜、高凉姜、小良姜、蛮姜、海良姜(中药材,本品为姜科植物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基原物料的生态:多年生草本。根茎圆柱形,其性温、味辛;具有芳香气,有节,节处有环形膜质鳞片,节上生根。良姜喜生于山坡草地或灌木丛中。其性喜高温高湿的 环境,喜明亮的光照。但也耐半阴。生长适温为15—30℃,越冬温度为5℃左右。在疏松、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中生长较好。

良姜主治: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胃寒冷痛。本品辛散温通,能散寒止痛,为治胃寒脘腹冷痛之常用药,每与炮姜相须为用,如二姜丸(《和剂局方》);治胃寒肝郁,脘腹胀痛,多与香附合用,以疏肝解郁,散寒止痛,如良附丸(《良方集腋》);治卒心腹 绞痛如剧,两胁支满,烦闷不可忍者,可与厚朴、当归、桂心等同用,如高良姜汤(《千金方》)。良姜分布于我国云南、广东、广西及台湾等地区。良姜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我国云南、广东、广西及台湾等地区均有栽种。适宜地区:我国华南及东南地区。

2、用法用量

2.1、良姜能辛散温通,散寒止痛,为治疗胃寒脘腹冷痛之常用药,每与炮姜相须为用,胃寒呕吐。

2.2、良姜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经。

2.3、功能主治:良姜可以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良姜的副作用

良姜一般没有特殊副作用。

良姜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治膝关节痛:土良姜(鲜)捣烂,敷患处。(《云南中草药》)。

2、《昆明药植调查报告》:治气痛,胃痛,腹痛。

3、《云南中草药》:温胃,散寒,燥湿。治胃寒痛,消化不良,疟疾。

4、《本草汇言》:高良姜,祛寒湿、温脾胃之药也。若老人脾肾虚寒,泄泻自利, 妇人心胃暴痛,因气怒、因寒痰者,此药辛热纯阳,除一切沉寒痼冷,功与桂、附同等。苟非客寒犯胃,胃冷呕逆,及伤生冷饮食,致成霍乱吐泻者,不可轻用。

5、《名医别录》: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

山姜的药用价值_山姜的副作用


山姜的药用价值

山姜,多年生草本,高35-70cm。根茎横生,分枝。叶片通常2-5片;近无柄至具长达2cm的叶柄;叶舌2裂,长约2mm,被短柔毛;叶片披针形或狭长椭圆形,长25-40cm,宽4-7cm,两端渐尖,先端具小尖头,两面,特别是叶下面被短柔毛。总状花序顶生,长15-30cm,花序轴密生绒毛;总苞片披针形,长约9cm,开花时脱落;小苞片极小,早落;花通常2朵聚生,在2朵花之间常有退化的小花残迹可见;小花梗长约2mm;花萼棒状,长1-1.2cm,被短柔毛,先端3齿裂;花冠管长约1cm,被疏柔毛,花冠裂片长圆形,长约1cm,外被绒毛,后方的1枚兜状;侧生退化雄蕊线形,长约5mm;唇瓣卵形,宽约6mm,白色而具红色脉纹,先端2裂,边缘具不整齐缺刻;雄蕊长1.2-1.4cm;子房密被绒毛。果球形或椭圆形,直径1-1.5cm,被短柔毛,熟时检红色,先端具宿存的萼筒;种子多角形,长约5mm,径约3mm,有樟脑味。花期4-8月,果期7-12月。

功效主治:温中;散寒;祛风;活血。主治脘腹冷痛;肺寒咳嗽;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劳伤吐血。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牙痛,胃痛。

内服:煎汤,3-6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捣烂调酒搽;或煎水洗。

陶弘景:腹中冷痛,煮服甚效。

《本草拾遗》:去恶气,温中。治中恶霍乱,心腹冷痛,功用如姜。

《草木便方》:解大毒,行血消瘀,透筋骨。治风湿四肢麻木,煎服;中风顽痹,煎汤洗。

《峨帽药植》:治无名肿毒。

《贵阳民间药草》:根茎和叶:温肺,散寒,止咳。

《四川中药志》:根茎:治劳伤吐血,跌损瘀血停滞,月经不调。

山姜的副作用

无毒。

山姜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治劳伤吐血:九姜连(童便泡七日,取出阴干用)三钱,一口血三钱,山高梁三钱。泡酒半斤,每服一两。

2、治虚弱咳嗽:㈠九姜连三钱,大鹅儿肠三钱。炖肉吃。㈡九姜连粉末一两,核桃仁一两。加蜂糖二两,混匀蒸热,制成龙眼大的丸子,含化吞服。

3、治久咳:九姜连根(石灰水泡一天,用淘米水和清水洗净,蒸热,晒干)二钱,白芷二钱,追风伞二钱。泡酒一斤,每服一两。(选方出《贵阳民间药草》)

毛姜的药用价值_毛姜的副作用


毛姜的药用价值

主治:肾虚腰痛;足膝痿弱;耳聋;牙痛;久泄;遗尿;跌打骨折及斑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或入丸、散。外用: 适量,捣烂敷或晒干研末敷;也可浸酒搽。

毛姜的副作用

阴虚内热及无瘀血者慎服。不宜与风燥药同用。如血虚风燥,血虚有火,血虚挛痹者,俱禁用之。毛姜忌羊肉、羊血、芸薹菜。

毛姜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毛姜治腰脚疼痛不止:骨碎补一两,桂心一两半,牛膝三分(去苗),槟榔二两,补骨脂三两(微炒),安息香二两(入胡桃仁捣熟)。捣罗为末,炼蜜入安息香,和捣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酒下二十丸。(《圣惠方》)

2、毛姜治斑秃:鲜槲蕨五钱,斑蝥五只,烧酒三两,浸十二天后,过滤擦患处,日二至三次。(《福建中草药》)。

3、毛姜治肾虚久泻:骨碎补适量,研为细末,每次6克,入猪肾内煨熟,食之。

4、毛姜治耳鸣,亦能止诸杂痛:骨碎补去毛细切后,用生蜜拌,蒸,从巳至亥,暴干,捣末,用炮猪肾空心吃。(《雷公炮炙论》)

5、毛姜治关节脱位,骨折:在关节复位或正骨手术后,取槲蕨(去毛)和榔榆皮捣烂,加面粉适量,捣成糊状,敷伤处,二至三日换药一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6、毛姜治跌打损伤,腰背、关节酸痛:槲蕨(去毛)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7、毛姜治金疮,伤筋断骨,疼痛不可忍:骨碎补(去毛,麸炒微黄)、自然铜(细研)、虎胫骨(涂酥炙黄)、败龟(涂酥炙微黄)各半两,没药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一钱,以胡桃仁半个,一处嚼烂,用温酒一中盏下之,日三、四服。(《圣惠方》骨碎补散)

8、毛姜治挫闪:骨碎补二两,杵烂,同生姜母、菜油、茹粉少许,炒敷患处。(《闽东本草》)

9、毛姜治打扑伤损:胡狲姜不以多少,生姜半之。上同捣烂,以罨损处,用片帛包,干即易之。(《百一选方》)

10、毛姜接骨续筋:骨碎补四两,浸酒一厅,分十次内服,每日二次;另晒干研末外敷。(《泉州本草》)

11、毛姜治阑尾炎:鲜槲蕨(去毛)八两,切碎,加大血藤五钱,红枣四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12、毛姜治肾虚耳鸣耳聋,并齿牙浮动,疼痛难忍:骨碎补四两,怀熟地、山茱萸、茯苓各二两,牡丹皮一两五钱(俱酒炒),泽泻八钱(盐水炒)。共为末,炼蜜丸。每服五钱,食前白汤送下。(《本草汇言》)

13、毛姜治牙痛:鲜槲蕨一至二两(去毛)。打碎,加水蒸服。勿用铁器打煮。(《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炮穿山甲的功效与作用


炮穿山甲这种药材其实功效和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也是很多样化的,这算是现在比较传统的中药材,很多人们在疾病发作期间的时候都是可以采用这种药物来进行治疗的,这样的话效果会比较好的,不过这种药物会有些发苦的,这样就可以加入其它的药物,从而就可以相对改善这种情况的。

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主血瘀经闭;症瘕;风湿痹痛;乳汁不下;痈肿;瘰疬。

炮,在中医是一种药材加工方法,基本就是炒,一般用沙炒或者用盐炒。炮山甲就是是炒穿山甲的鳞片。

穿山甲的鳞甲长久以来一直是 传统中药的重要成分,其药性:穿山甲味咸,性微寒入肝、胃二经。中医的穿山甲鳞片分为山甲片、炙山甲、炮山甲。功效:消肿化脓、散淤通络、通经、下乳、活血镇痛。主治:痈疽疮肿、 风寒湿痹、经闭、 乳汁不通、止血、症痂积聚。

穿山甲有用矾水浸泡的, 味道发涩。还有用盐水浸泡的,味道咸,表面

同样有盐霜析出,还有用一种不知名的化学试剂浸泡的,可以增重却无色无味,也没有结晶析出,唯一的区别就是比正常的重,要有一定经验的人才能分辨得出,当然看断面也可以看出来,掰断时声音感觉不是很清脆,断面比较湿润,好像刚刚沾过水的样子。

炮山甲在中医上讲是穿山甲的鳞片。

鲮鲤,身体背面、四肢外侧和尾部披覆瓦状角鳞片,头细,吻尖,眼小,舌长,无齿,趾 (指)爪强健有力。全身的鳞片间杂有数根刚毛,颜面从下颌开始,过胸腹直尾基以及四肢内侧无鳞而着生稀毛。两颊、眼、耳周亦被毛。四肢精短,前肢比后肢长;前足爪长于后足爪,中间趾爪特别粗长,是为挖掘的强劲工具。

鳞甲颜色有黑褐色和棕褐色两种类型,以前者为多见。老兽的鳞片边缘,呈橙褐色或灰褐色,每一鳞片自基部始有纵纹,年龄越大纹数越短少。初生兽则鳞软色白,1月龄后渐次角化并变为褐色。鳞片形状大体有3种:背鳞呈阔棱形,较扁平;腹侧,前4肢近腹内侧和后肢鳞呈盾状,鳞片中央有龙骨状突起,该突起亦随年龄而减少,老年个体几乎沙失;尾侧鳞呈折合状。

干姜和炮姜的区别是什么?


干姜和人们平时吃的生姜有所不同,干姜一般是当成中药来使用,除此之外,炮姜也是一种用途很广泛的中药,举个例子,有些人会出现肾阳虚的情况,还会出现脾胃虚寒,这会导致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这时候就可以使用炮姜帮助治疗,大部分人都会把干姜和炮姜搞混淆,下面介绍这两种姜的不同。

干姜和炮姜的区别:

菜做的好和很多因素有关系,比如使用的配料多,就容易加深菜的味道,无论配料怎么变化,都喜欢在收油的时候,放上一些生姜,提升菜的味道,但是如果是单独让吃生姜的话,想很多人都咽不下去,中药材干姜就是使用生姜炮制的,那么究竟干姜炮姜的区别是什么呢?针对这一问题,接下来就一起来具体的看看文章的介绍吧。

干姜炮姜的区别是什么

本品呈不规则膨胀的块状,具指状分枝。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质轻泡,断面边缘处显棕黑色,中心棕黄色,细颗粒性,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微辛、辣。

炮姜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四川、贵州等地。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根茎。炮制方法:取干姜,照烫法(指药物与热砂同炒的一种炮制方法,称为砂烫,亦叫烫法)烫至鼓起,表面棕褐色。性味:辛,热。归经:归脾、胃、肾经。功效:温经止血,温中止痛。主治:用于阳虚失血,吐衄崩漏,脾胃虚寒,腹痛吐泻。相关配伍:蜘蛛咬人:炮姜切片贴之,良。(《千金方》)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根茎。性味:味辛,性热。归经:归脾、胃、肾、心、肺经。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主治: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用于治脾胃虚寒,腹痛下利,以及胃中寒饮,喜唾涎沫:人参、干姜、白术、甘草。如理中汤。(《伤寒论》)用于治中寒水泻:干姜(炮)研末,饮服二钱。(《千金方》)用于治寒痢青色:干姜切豆大,海米饮服六、七枚,日三夜一。(《补缺肘后方》)用于治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各一两,半夏二两。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如人参半夏丸。(《金匮要略》)

干姜炮制方法:干姜: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姜炭:取干姜块,照炒炭法炒至表面黑色、内部棕褐色。

干姜: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长3~175px,厚1~50px。表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和明显的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黄色油点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干姜片:本品呈不规则纵切片或斜切片,具指状分枝,长1~150px,宽1~50px,厚0.2~10px。外皮灰黄色或浅黄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切面灰黄色或灰白色,略显粉性,可见较多的纵向纤维,有的呈毛状。质坚实,断面纤维性。气香特,异味辛辣。

炮附子中药的功效


炮附子,是中药材的一种,中药治疗疾病的功效特别的好,很多人身体有点小小的不舒服的话就会选择利用中药材来治疗疾病,炮附子治疗疾病的类型有很多种,如身体火气太重了,肾阳虚,肾阴虚了,那么就可以利用这个炮附子来治疗疾病,还有很多人吃了食物不舒服,老是呕吐的话也可以用炮附子来治疗,那么这个炮附子中药功效到底有哪些?

功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主治:用于阴盛克阳,大汗亡阳,吐泻厥逆,肢冷脉微,心腹冷痛,冷痢,脚气水肿,风寒湿痹,宫冷,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阴疽疮疡以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用法用量

3~15g 。回阳救逆可用18~30g。亦有大剂量用至30g以上者。

经方四逆汤:生附子一枚 干姜一两半 炙甘草二两

破格救心汤:附子30~100~200克,干姜60克,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骨牡蛎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3-0.5克。

附子粥:制附子10克,炮姜15克,粳米100克。二药研为细末,每次用5克,与粳米加水煮粥食。 亦可将二药减半,煎水取汁,入粳米煮粥。

源于《圣惠方》。本方以附子温里散寒、止痛,炮姜温中散寒、止泻。用于里寒腹痛、腹泻,大便表稀。

附片薏苡粥:制附片10克,薏苡仁30克,粳米100克。附片煎取汁,入薏苡仁、粳米,加水煮至粥熟。分2次食。

本方以附片散寒止痛,用薏苡仁除湿舒筋。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四肢拘挛。

附子做法指导:

1. 取本品温壮心肾阳气之功,常与人参同用,益气回阳。

2. 用于肾阳不足,或阳虚水泛、尿少水肿。常与肉桂等同用。

3. 可治疗风寒湿痹、关节冷痛,常与麻黄、细辛、桂枝、白术、甘草、人参黄芪等配伍。

4. 内服宜制用,外用多生用。服药时不宜饮酒,不宜以白酒为引。

炮附子就有如此多的功效和作用,大家在利用它价值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选择和处理,如果自己的身体没有这样状况,那么吃这样就没有多大的效果了,必须要将这个炮附子用到最合理的地方,这样才是最好的。

炮姜的功效与作用_炮姜的药用价值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