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什么是养生 > 导航 > 服食地黄养生方法

什么是地黄饮子

什么是养生。

“不怕工资低,就怕命归西。不怕挣钱少,就怕死得早。”社会在发展,养生也逐渐成为很多人的关注焦点,只有进行科学的养生,我们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关于中医养生,我们要掌握哪些知识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什么是地黄饮子”,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一、什么是地黄饮子

地黄饮子,中医方剂名,别名地黄饮。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的《宣明论方》,由熟干地黄(焙)12g,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炒)、石斛(去根)、肉苁蓉(酒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五味子(炒)、官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麦门冬(去心,焙)、菖蒲、远志(去心)各15g,生姜3片,大枣5枚组成。

本方主治喑痱证。喑痱是由于下元虚衰,阴阳两亏,虚阳上浮,痰浊随之上泛,堵塞窍道所致。喑是指舌强不能言语,痱是指足废不能行走。肾藏精主骨,下元虚衰,包括肾之阴阳两虚,致使筋骨失养,故见筋骨痿软无力,甚则足废不能用;足少阴肾脉夹舌本,肾虚则精气不能上承,痰浊随虚阳上泛堵塞窍道,故舌强而不能言;阴虚内热,故口干不欲饮,虚阳上浮,故面赤;肾阳亏虚,不能温煦于下,故足冷;脉沉细数是阴阳两虚之象。此类病证常见年老及重病之后,治宜补养下元为主,摄纳浮阳,佐以开窍化痰。

方用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阴,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四味共为君药。配伍附子、肉桂之辛热,以助温养下元,摄纳浮阳,引火归原;石斛、麦冬、五味子滋养肺肾,金水相生,壮水以济火,均为臣药。石菖蒲与远志、茯苓合用,是开窍化痰,交通心肾的常用组合,是为佐药。姜、枣和中调药,功兼佐使。

方中以干地黄为主,用清水微煎为饮服,取其轻清之气,易为升降,迅达经络,流走四肢百骸,以交阴阳,故名地黄饮子。

二、地黄饮子的用法

服用方法上为细末,每服三钱(9~15g),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擘破,同煎七分,去滓,食前温服。现代用法,加姜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偏阴虚,去附、桂,加鳖甲、旱莲草、竹沥、胆星。脊髓空洞症,加人参、黄芪、女贞子、山药;脑挫伤后遗症,加龙骨、生铁落;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加紫河车、菟丝子、木瓜、鸡血藤、千年健;脑萎缩,痴呆症,加紫河车、淫洋藿、益智仁、红参、鹿角胶。

三、地黄饮子的禁忌

1、本方所指之中风纯属肾之阴阳气虚(以阻虚偏重)者,绝不是肝阳亢极导致的类中风、脑溢血,更不是有六经形证的真中风。

2、气火上升,阴虚肝阳偏亢之突然舌强足废者,本方均不可用。

3、有心血管、肺、肝、血液等系统疾病者用本方时宜慎用。

四、地黄饮子临床运用

地黄饮子主要用于治疗内科疾病,但近年来,其临床应用除涉及内科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的疾病外,已广泛涉及皮肤科、儿科、男科、妇科等。

1、治神经系统疾病

本病是由精神过度紧张引起,以易疲劳、易激惹、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随着人们竞争意识的加强,工作强度的加剧,近年患病人数逐年上升。据报道有人以地黄饮子加减治疗本病有良好效果。

本方调和阴阳、心肾兼顾,具有抗疲劳,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功效。尤对头昏眼花、头重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疲乏无力、全身酸痛、畏光易烦、心悸胸闷、食欲不振、手足发冷、早泄阳萎、月经不调等病症,经随证加减,耐心调理取效良好。

地黄饮子在临床上还可以治疗男科、妇科、小儿科等疾病,下面继续为大家介绍,一起来看看。

2、治男科疾病

地黄饮子在男科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如专家以地黄饮子加减治疗阳痿40例,有效率为90%。用地黄饮子加味合针刺独取阳明,治痿证患者11例,结果9次愈者3例,22次愈者4例,35~60次愈者4例。选择63例高血压患者,在服用原抗高血压药物基础上,加服地黄饮子煎剂,经性功能评价,治疗8周后,总体均有改善,总有效率90.48%。

3、治儿科疾病

专家辩证治疗小儿吐弄舌18例,其中气阴两虚型3例,方用地黄饮子加减,18例中痊愈15例,好转2例,无效1例。专家曾治疗多例小儿地图舌患者,方用地黄饮子加味效佳。

4、治不孕症

引起不孕的原因很多,中医认为与女子的天癸、中任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与肝郁、血虚、痰湿、肾虚、胞寒、血瘀等原因有关。而地黄饮子对上述原因引起的不孕症皆有所益。地黄饮子兼涉阴阳气血两端,既可温补肾阳,又可滋补肾阴,调血益精,暖宫祛寒,助孕安胎。专家常用本方加淫羊藿、仙茅,每曰l剂,1月1疗程,如果能对症,多数人3个疗程即见效。

此外还有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用地黄饮子配合其他疗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精神分裂症、正常颅压脑积水、膝骨关节病、鼻咽癌及百合病等取得较好疗效。

以上就是地黄饮子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中医方剂,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yS630.Com相关推荐

地黄饮子的功效


这个地黄饮子在中医中的应用是比较多的。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个地黄饮子中药方剂,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个地黄饮子的用法和主治是什么?看看这个地黄饮子的功效呢?我们要怎样预防?

方剂名

地黄饮子,出自《圣济总录》。

组成

熟干地黄焙、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炒、肉苁蓉酒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石斛去根、五味子炒、官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各30g) 。麦门冬去心、焙远志去心、菖蒲各半两(各15g)。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9~15g),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擘破,同煎七分,去滓,食前温服。现代用法:加姜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

滋肾阴,补肾阳,化痰开窍。

主治

喑痱。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方解

本方证是由下元虚衰,阴阳两亏,虚阳上浮,痰浊随之上泛,堵塞窍道所致。喑是指舌强不能言语,痱是指足废不能行走。肾藏精主骨,下元虚衰,筋骨失养,故见筋骨痿软无力,甚则足废不能用;足少阴肾脉夹舌本,肾虚则精气不能上承,痰浊随虚阳上泛堵塞窍道,故舌强而不能言;阴虚内热,虚阳上浮,故口干不欲饮,面赤;阳虚失于温煦,故足冷;脉沉细弱是阴阳两虚之象。此类病证常见年老及重病之后,治宜补养下元为主,摄纳浮阳.佐以开窍化痰。方中熟地黄、山茱萸补肾填精;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四药合用以治下元虚衰之本,共为君药。附子、肉桂助阳益火,温养下元,摄纳浮阳,引火归原;石斛、麦冬滋阴益胃,补后天以充先天;五味子酸涩收敛,合山茱萸可固肾涩精,伍肉桂能接纳浮阳。五药合用,助君药滋阴温阳补肾,共为臣药。石菖蒲、远志、茯苓开窍化痰,以治痰浊阻窍之标,又可交通心肾,是为佐药。生姜、大枣和中调药,功兼佐使之用。诸药合用,标本兼顾,阴阳并补,上下同治,而以治本治下为主,下元得以补养,虚阳得以摄纳,水火相济,痰化窍开则喑痱可愈。本方原名地黄饮,《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在原方基础上加少许薄荷,名地黄饮子,薄荷疏郁而轻清上行,清利咽喉窍道,对痰阻窍道更为适合。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用治肾虚喑痱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舌喑不语,足废不用,足冷面赤,脉沉细弱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晚期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老年性痴呆、脊髓炎等疾病属阴阳两虚者。

使用注意

喑痱而兼气火上升,肝阳偏亢而阳热之象明显者,禁用。

方歌

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中药方剂的相关介绍,相信每一个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治疗喑痱的中药方剂应该是有了一个比较全新的认识和了解了吧!这个喑痱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哦!最后祝早日康复哦!

地黄饮子中药方剂


这个地黄饮子中药方剂在中医中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那么,这个地黄饮子中药方剂是非常好的治疗病症的手段。那么,地黄饮子中药方剂处方和地黄饮子中药方剂制法是什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赶紧来看看吧!

【方剂名】

地黄饮子。

【组成】

熟干地黄焙、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炒、肉苁蓉酒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石斛去根、五味子炒、官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各30g) 。麦门冬去心、焙远志去心、菖蒲各半两(各15g)。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9~15g),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擘破,同煎七分,去滓,食前温服。现代用法,加姜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

滋肾阴,补肾阳,化痰开窍。

【主治】

喑痱。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气血不足。

【出自】

《圣济总录》。

气血不足症状

气虚

面色恍白,气短懒言,头晕,目眩,小腹空坠、畏寒肢冷、自汗、头晕耳鸣、精神萎靡、疲倦无力、心悸气短、发育迟缓。气虚即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差。

气滞

胸闷,小腹涨痛连及两肋,痛无定处等 。

血虚

面色无华萎黄、皮肤干燥不润、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色淡、视物昏花、手足麻木、疲乏无力、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

血淤

小腹疼痛,按之更痛,皮肤干燥,口干又不想喝水等,都属于血气不足。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在那个相关介绍之后,相信绝大多数的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地黄饮子中药方剂一定是有了一个比较全新的认识和了解了吧!如果要是有足冷面赤的情况出现,还是请及时有效的就医哦!

中药方剂——地黄饮子


导读:地黄饮子。地黄饮子,中医方剂名,具有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之功效。那么地黄饮子由哪些药物组成?下面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地黄饮子吧。

【方剂名】地黄饮子

【别名】生地黄饮子(《世医得效方》卷七)

【出处】《圣济总录》

【组成】熟干地黄焙、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炒、肉苁蓉酒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石斛去根、五味子炒、官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各30g)。麦门冬去心、焙远志去心、菖蒲各半两(各15g)。

【方歌】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三钱(9~15g),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擘破,同煎七分,去滓,食前温服。现代用法:加姜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滋肾阴,补肾阳,化痰开窍。

【主治】喑痱。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方解】本方证是由下元虚衰,阴阳两亏,虚阳上浮,痰浊随之上泛,堵塞窍道所致。喑是指舌强不能言语,痱是指足废不能行走。肾藏精主骨,下元虚衰,筋骨失养,故见筋骨痿软无力,甚则足废不能用;足少阴肾脉夹舌本,肾虚则精气不能上承,痰浊随虚阳上泛堵塞窍道,故舌强而不能言;阴虚内热,虚阳上浮,故口干不欲饮,面赤;阳虚失于温煦,故足冷;脉沉细弱是阴阳两虚之象。此类病证常见年老及重病之后,治宜补养下元为主,摄纳浮阳。佐以开窍化痰。方中熟地黄、山茱萸补肾填精;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四药合用以治下元虚衰之本,共为君药。附子、肉桂助阳益火,温养下元,摄纳浮阳,引火归原;石斛、麦冬滋阴益胃,补后天以充先天;五味子酸涩收敛,合山茱萸可固肾涩精,伍肉桂能接纳浮阳。五药合用,助君药滋阴温阳补肾,共为臣药。石菖蒲、远志、茯苓开窍化痰,以治痰浊阻窍之标,又可交通心肾,是为佐药。生姜、大枣和中调药,功兼佐使之用。诸药合用,标本兼顾,阴阳并补,上下同治,而以治本治下为主,下元得以补养,虚阳得以摄纳,水火相济,痰化窍开则喑痱可愈。本方原名地黄饮,《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在原方基础上加少许薄荷,名地黄饮子,薄荷疏郁而轻清上行,清利咽喉窍道,对痰阻窍道更为适合。

【配伍特】本方配伍特点有三:一是上下兼治,标本并图,尤以治下治本为主;二是补中有敛,开中有合,而成补通开合之剂;三是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乃成平补肾阴肾阳之方。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用治肾虚喑痱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舌喑不语,足废不用,足冷面赤,脉沉细弱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晚期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老年性痴呆、脊髓炎等疾病属阴阳两虚者。

【加减化裁】若属痱而无喑者,减去石菖蒲、远志等宣通开窍之品;喑痱以阴虚为主,痰火偏盛者,去附、桂,酌加川贝母、竹沥、胆南星、天竺黄等以清化痰热;兼有气虚者,酌加黄芪、人参以益气。

【禁忌】本方偏于温补,故对气火上升,肝阳偏亢而阳热之象明显者,不宜应用。

以上就是地黄饮子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中医方剂,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地黄饮子的功效与作用


地黄饮子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方剂,对很多疾病都有不错的效果,地黄饮子可以说是医者喜用,患者乐意接受的一味方剂,但运用不当,服食方法不对,疗效会减弱。下面来谈谈地黄饮子的主要功效与服用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

【处方】生地黄汁30毫升 芦根15克 生麦门冬25克(去心)人参15克 白蜜15毫升 橘皮10克 生姜15克

【功能主治】主心胃虚热,呕吐不能进食,食则烦闷。

【用法用量】用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下地黄汁,分三次温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芜荑、面、炙肉、荞麦面、猪肉、大蒜、粘食及生冷食物。

【摘录】《外台秘要》卷六引《广济方》

【别名】生地黄饮子(《世医得效方》卷七)。

【处方】人参(去芦)生干地黄(洗)熟干地黄(洗)黄耆(蜜炙)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枳壳(去瓤,麸炒)石斛(去根,炒)枇杷叶(去毛,炒)泽泻 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消渴。口燥咽干,面红心烦,小便频数。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00毫升,煎取120毫升,去滓,临卧温服。

【摘录】《简易方》引《家宝方》(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二五)

【处方】生地黄2钱,赤芍药2钱,羌活(去芦)1钱,当归(去芦)1钱,甘草1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生下,满身面目皆黄,状如金色;或面赤身热,眼闭不开,大便不通,小便如栀子汁,满身生疮。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丸散膏丹集成》引作“地黄饮”。

【注意】忌酒、面、五辛之物。

【摘录】《准绳·幼科》卷一

【别名】生地黄饮子、生津地黄饮子、地黄饮

【处方】人参(去芦)、生干地黄(洗)、熟干地黄(洗)、黄耆(蜜炙)、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枳壳(去瓤,麸炒)、石斛(去根,炒)、枇杷叶(去毛,炒)、泽泻、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滋补气血。主消渴咽干,面赤烦躁,阴虚火炎,阳明苑热。

【用法用量】生地黄饮子(《得效》卷七)、生津地黄饮子(《证治宝鉴》卷四)、地黄饮(《医林篡要》卷四)。

【各家论述】1.《简易方》引《家宝方》(见《医方类聚》):此方乃全用二黄丸、甘露饮料生精补血润燥止渴;佐以泽泻、枳壳疏导二腑,使心火下行,则小腑清利;肺经润泽,则大腑流畅,宿热既消,其渴自止。

【摘录】《简易方》引《家宝方》(见《医方类聚》卷一二五)

【处方】地黄汁1碗,藕汁1碗,生姜汁1盏。

【功能主治】小产后,其恶露被热蒸断不行;亦治死胎不下。

【用法用量】令和暖,分3-4次温服。微有寒,煎20沸服之。

【摘录】《伤寒总病论》卷六

【处方】生地黄汁3合,生姜汁3合,诃黎勒4分(末),白蜜1匙。

【制法】上相和调匀。

【功能主治】小儿心腹满,吃食不下。

【用法用量】分温服之。微利尤良。

【摘录】《外台》卷三十五引《广济方》

【处方】生地黄汁6合,芦根1握,生麦门冬1升(去心),人参8分,白蜜3合,橘皮6分,生姜8分(一方云生姜汁1合)。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虚热,呕逆不下食,食则烦闷。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心方》引作“地黄饮”。

【注意】忌芜荑、生冷面、炙肉、荞麦、猪肉、蒜、粘食。

【摘录】《外台》卷六引《广济方》

【处方】生地、丹皮、天门冬、黄芩、地骨皮、白芍。

【功能主治】肝肾精竭,血燥劳瘵,及血分有火之鼻衄。

【用法用量】

【摘录】《伤寒大白》卷二

【处方】生地、熟地、枸杞子、地骨皮、黄芩、天门冬、芍药、黄耆、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血热所致吐血、衄血、下血、溺血。

【用法用量】每服7钱,水2钟,煎8分,去滓,空腹服。

【摘录】《简明医彀》卷三

上面已经详细为大家推荐了地黄饮子,大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熬制不同的养生方剂,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更应该照顾老人和小孩的身体需要。

地黄饮子的中药方剂


这个地黄饮子在中医中的应用是比较多的。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个地黄饮子的中药方剂,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个地黄饮子的用法和主治是什么?看看这个暗痱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我们要怎样预防?

【方剂名】

地黄饮子,出自《圣济总录》。

【组成】熟干地黄焙、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炒、肉苁蓉酒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石斛去根、五味子炒、官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各30g) 。麦门冬去心、焙远志去心、菖蒲各半两(各15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三钱(9~15g),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擘破,同煎七分,去滓,食前温服。现代用法:加姜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滋肾阴,补肾阳,化痰开窍。

【主治】喑痱。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方解】

本方证是由下元虚衰,阴阳两亏,虚阳上浮,痰浊随之上泛,堵塞窍道所致。喑是指舌强不能言语,痱是指足废不能行走。

肾藏精主骨,下元虚衰,筋骨失养,故见筋骨痿软无力,甚则足废不能用;足少阴肾脉夹舌本,肾虚则精气不能上承,痰浊随虚阳上泛堵塞窍道,故舌强而不能言;阴虚内热,虚阳上浮,故口干不欲饮,面赤;阳虚失于温煦,故足冷;脉沉细弱是阴阳两虚之象。

此类病证常见年老及重病之后,治宜补养下元为主,摄纳浮阳.佐以开窍化痰。方中熟地黄、山茱萸补肾填精;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四药合用以治下元虚衰之本,共为君药。

附子、肉桂助阳益火,温养下元,摄纳浮阳,引火归原;石斛、麦冬滋阴益胃,补后天以充先天;五味子酸涩收敛,合山茱萸可固肾涩精,伍肉桂能接纳浮阳。

五药合用,助君药滋阴温阳补肾,共为臣药。石菖蒲、远志、茯苓开窍化痰,以治痰浊阻窍之标,又可交通心肾,是为佐药。生姜、大枣和中调药,功兼佐使之用。

诸药合用,标本兼顾,阴阳并补,上下同治,而以治本治下为主,下元得以补养,虚阳得以摄纳,水火相济,痰化窍开则喑痱可愈。

本方原名地黄饮,《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在原方基础上加少许薄荷,名地黄饮子,薄荷疏郁而轻清上行,清利咽喉窍道,对痰阻窍道更为适合。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

本方是用治肾虚喑痱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舌喑不语,足废不用,足冷面赤,脉沉细弱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治疗晚期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老年性痴呆、脊髓炎等疾病属阴阳两虚者。

使用注意

喑痱而兼气火上升,肝阳偏亢而阳热之象明显者,禁用。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中药方剂的相关介绍,相信每一个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治疗喑痱的中药方剂应该是有了一个比较全新的认识和了解了吧!这个喑痱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哦!最后祝早日康复哦!

什么是地黄饮子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