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出冷汗怎么处理

女性更年期出虚汗怎样养生。

朱德说“锻炼身体要经常,要坚持,人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不能生锈。”自有人类文明以来,长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标,养生已经不再是养身,同时也是养心。养生达人是如何进行中医养生的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中暑出冷汗怎么处理”,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中暑出冷汗怎么处理

1、中暑出冷汗怎么处理

中暑出冷汗需要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2、如何预防中暑

2.1、衣着

外出时穿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切忌为了显露身材穿着过于紧身、不透风的衣裤,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2.2、饮食

夏天可进食含水量较高的蔬菜和新鲜水果,如生菜、丝瓜、冬瓜、黄瓜、西红柿、桃子、西瓜、杨梅、梨等,用来补充机体丢失的水分。另外,饮用乳制品、果汁等亦是较好的选择,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营养之需。切忌为图口爽而贪凉饮冷。

2.3、休息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增大,容易感到疲劳。保持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3、中暑的原因有哪些

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在公共场所、家族中,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

防中暑偏方

1、五味子用酒浸泡3天,每次食5粒,每日2~3次。本方用于预防中暑。

2、生姜汁、韭菜汁各25毫升,大蒜汁15毫升,灌服。本方用于中暑神昏者。

3、藿香叶、香薷叶各10克,薄荷叶5克,苍术10克,姜半夏10克,白芷10克。水煎,日一剂。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本方具有清热解暑、健脾醒脑之功效。

4、滑石30克,甘草10克,冰片1克,木香、降香、厚朴(姜制)各15克。将上药共研细末,混匀。每日3次,每次6克。开水送服。本方用于中暑发热、胸闷不适者。

5、干姜15克,陈皮10克,甘草 6 克、皂荚0.5克。水煎去渣,加入冰片0.5克溶化后,徐徐灌服。本方适用于中暑昏倒患者。

6、绿豆60克,乌梅、五味子各50克,白糖适量。水煎去渣代茶饮。本方具有清凉解暑、生津止渴之功。

中暑症状有哪些

1、先兆中暑:高温环境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不超过38℃。

2、轻度中暑:上述症状加重,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症状及体征。

3、重度中暑

3.1、中暑高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散热困难,体内积热过多所致。开始有先兆中暑症状,以后出现头痛、不安、嗜睡、甚至昏迷。

3.2、中暑衰竭:由于大量出汗发生水及盐类丢失引起血容量不足。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降低,呼吸快而浅,神志不清,腋温低,肛温在38.5℃左右。

3.3、中暑痉挛:大量出汗后只饮入大量的水,而未补充食盐,血钠及氯降低,血钾亦可降低。患者口渴,尿少。肌肉痉挛及疼痛,体温正常。

yS630.Com相关推荐

出冷汗怎么预防


出冷汗怎么预防

1、出冷汗怎么预防

1.1、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必要的体育锻炼,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

1.2、在饮食方面,要摸索出与自己病证有利或有弊的饮食宜忌规律,进行最适合自己食疗调养。如属阴虚、血热及阴虚火旺的病人,应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切勿饮酒,并多食一些育阴清热的新鲜蔬菜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机体健康的基础上得到恢复。

1.3、患者的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凉晒,以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2、出冷汗的原因有哪些

2.1、因紧张、害怕等导致汗出而自觉有冷感。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

2.2、突然受到惊吓时,手掌、足底、腋窝部以及面部都可出汗,这叫精神性出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出冷汗”。

2.3、有时人吃了葱、蒜、辣椒、杨梅、酸杏等酸辣食物时,面和颈部常出现汗珠甚至大汗淋漓,这叫作味觉出汗。

3、冷汗和虚汗有哪些区别

3.1、冷汗

指因紧张、惊惧或疾病等导致汗出而自觉有冷感。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3.2、虚汗

虚汗(abnormal sweating due to general debility),由于体虚或患有某种疾病而引起的不正常的出汗现象,轻者动则汗出,重者大汗淋漓,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昏厥,亡阳等,结核病常常出现盗汗。盗汗、自汗当属虚汗范畴,前者多属于阴虚,后者多见气虚,二者均为体质虚弱所致,但往往由于身体无太大的不适而被忽视。

出冷汗吃什么食物好

1、大枣生姜汤

原料:大枣、生姜、红糖。

做法:大枣10个、生姜5片、红糖适量,煎汤代茶饮,每日1次,坚持服用。

常常喝一些大枣生姜汤是可以改善手脚发凉。这主要因为大枣是性味甘温,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而生姜性味辛温。

具有温中止呕、解表散寒的作用,二者合用,可充分发挥姜辛温而行,枣甘温而补之意,共同促进气血的流通,全身的血液循环也就得到了相应的改善,手脚自然也就随之温暖起来。

2、四红补血粥

原料:红豆、花生、紫米、红枣。

做法:将所有原材料洗干净,红豆和紫米提前3~4小时浸泡;锅中加水,放入全体原料,水开后转中小火煮50分钟。

小贴士:花生要带红衣的,红豆如果没有提前泡,加水放在微波炉中高火转几分钟后再扔进锅里一起煮即可。

出冷汗的鉴别判断方法有哪些

1、储存在人体内的“精气”不足,体质下降时,就会出现冷汗淋漓的症状。

2、潮热颧红、心烦盗汗、失眠、乏力等症状。

3、面临工作、家庭较大的压力,容易出现体力、精力透支明显,极有可能导致人体植物神经紊乱,造成出冷汗的现象。

4、全身性多汗者皮肤表面常是湿润的,而且有阵发性的出汗。

5、手足皮肤湿冷、青紫或苍白、易生冻疮等。足部多汗由于汗液蒸发不畅,致足底表皮浸渍发白,常伴足臭。腋窝部及阴部多汗时,由于该部皮肤薄嫩,经常潮湿摩擦,易发生擦烂红斑,伴发毛囊炎、疖等。

脚底出冷汗怎么缓解?


在生活中我想大家都懂得讲究卫生的习惯,如果有脚臭出汗症状的朋友更应讲究卫生,其实是每天清洗仍然不能很好的去缓解脚出汗的现象。那么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来介绍一下有关脚出汗的一些病症的治疗,以及缓解的方法赶快来了解一下吧!

汗脚症, 冬季更严重, 弄不好会冻脚. 在烫脚水中加入白矾10-15克, 待白矾溶化水中后, 在水温适宜的情况下烫脚15-20分钟, 每晚坚持一次, 连续烫脚5-6天为一疗程能治好汗脚症。  护理“汗脚”要点  在冬季,“汗脚”失去热量的速度比“旱脚”快25倍,容易遭受冻伤。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人体会自动关闭浅层皮肤的循环系统,造成对足部的供血不足。供血不足则意味着足部周围的皮肤组织发生坏死,从而造成足部开裂。为此,

人们应对足部做以下保护: 

1.脚出汗了,应把脚擦干,换上干袜子和干鞋具。

2.有“汗脚”的人,每天至少换一次袜子,同时不要穿着袜子睡觉。

3.“汗脚”应穿丙烯酸类的化纤袜子,而不穿纯棉的,这样可以吸走汗水。

4.所穿的鞋袜不要太紧,以免妨碍足部的血液流通。

5.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在足部抹上一些防汗油。  在烫脚步水中加入白矾10一15克,待白矾溶化水中后,在水温适宜的情况下烫脚15一20分钟,每晚坚持一次,连续烫脚5一6天为一疗程,很快,汗脚症就好了。

还要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青壮年有汗脚可以采用上法,疗效确切。  如果是正值发育期,汗腺分泌旺盛很正常,不宜长期、多次使用白矾。可以改用枯矾(白矾火煅后失去结晶水的产物,药店里可以买到)研成细粉,在清洁后用少许撒在脚趾部,即可起到立竿见影的疗效,通常作用可以保持8— 12小时,且停药后对机体不会有任何影响。此法也可用于发育期的腋臭、体臭等症后的缓解。 

防治脚汗四招:

1.每天晚上用热水洗脚,水温以50~60摄氏度为宜,把脚掌放进热水中烫10~15次,每次约10~20分钟。长期坚持,渐可见效。

2.配制10%福尔马林溶液,用此溶液擦拭脚掌,注意不要涉及脚背的皮肤,每日2次,此法在短期内常有所收效。 

3.将乌洛托品研成细粉末,少量放入袜内,起床后穿上这种袜子行走,对预防脚汗、脚臭有一定的作用。 

4.应用中药验方龙牡枯矾散涂抹脚底患处,效果尚可。

其处方组成为:

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枯矾30克,将上药研成粉末,过细筛后备用。每次洗完脚往脚底抹上一层,每晚1次,长期坚持,自会有益。  药物治疗:  药名:乌洛脱品(西药,很便宜)  

方法:先将(视自己的情况大约15片)药片碾成粉末(用啤酒瓶等即可);  晚上睡觉前用热水洗脚擦干后趁着脚还潮湿将药粉扑到脚底(若有剩余药粉的话均匀撒入干净袜子的底部),再将袜子穿到脚上就可睡觉了。

疗程:连续2—3次(次数太多可能造成脚部过分干燥容易开裂,可以过几天看效果不明显再做2—3次)。

看了上面的介绍,大家现在应该清楚了那么脚出汗这也属于一种病症是脚汗症。在生活中要想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也要通过一些好的方法,用些药物以及以及一些生活中的妙方去,治疗和缓解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大家不妨去按照上面的方法尝试一下吧!

出冷汗吃什么好


出冷汗吃什么好

1、出冷汗吃什么好

1.1、荤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使体质从纤弱逐渐变得健壮。

1.2、如伴有红细胞计数过低,血红蛋白不足的贫血症,宜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 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诸如猪肝、蛋黄、瘦肉、牛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纠正贫血,有利于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脑的供血量,提高血压和消除血压偏低引起的不良症状。

1.3、莲子、桂圆、大枣、桑椹等果品,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脑之力,可常食用。

1.4、伴有食少纳差者,宜适当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调味品,如姜、葱、醋、酱、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1.5、与高血压病相反,本病宜选择适当的高钠、高胆固醇饮食。氯化钠(即食盐)每日需摄足12-15克。含胆固醇多的脑、肝、蛋、奶油、鱼卵、猪骨等食品,适量常吃,有利于提高血胆固醇浓度,增加动脉紧张度,使血压上升。

2、出冷汗食疗方

2.1、红枣籼米粥

大红枣7枚、籼米50克,共同于清水中以文火久炖至熟烂,加入红糖10克,热食。

2.2、肚丝汤

牛肚或猪肚洗净后,用清水煮沸3分钟后捞起,倒去原汤,再加入干净清水文火炖煮至七成熟,加入适量盐、料酒、花椒、小茴香再煮,待熟透后再捞起,晾至不烫手,切丝100克,盛入大碗中,加入鲜姜三片、味精适量,将第二次煮肚的汤倒入肚丝碗中没满肚丝,上笼蒸45分钟即可,热食。

2.3、茴香菜包子

茴香菜100克、剁碎,去骨去皮鸡肉50克、剁碎,两者搅拌均匀,加入适量鲜姜汁、花椒粉、味精、盐、香油,拌匀作馅;以和好的小麦粉发面擀皮,置馅于皮中,捏成包子,于笼上旺火蒸20分钟即好,热食。

3、虚汗型冷汗吃什么水果好

3.1、猕猴桃是一种非常好吃且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它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A叶酸,被称为“维生素之王”,除此之外,还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多种氨基酸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它还是一种滋补强身的佳品,它当中所含的多种营养物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晚上睡觉容易出汗的朋友们多吃一些猕猴桃,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3.2、大枣味甘性温,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健脾益胃等功能,其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大枣可以有养血补血的作用,对于身体虚弱来说是不错的,调理食材,出虚汗,可以经常吃点大枣,对补气血有好处。

如何预防出冷汗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沐浴和使用抗菌肥皂可以帮助个人减少与冷汗有关的气味。确保皮肤干燥可以保护皮肤,有助于保持细菌在海湾,并减少冷汗的粘滞不适。

备用鞋:在不同的日子穿不同的鞋可以帮助出汗脚的人保持脚干燥并减少异味。

穿吸收性鞋类:用于运动的羊毛袜子和袜子倾向于吸收更多的水分,对有冷汗的人有帮助。

寻找放松的方法:练习瑜伽,冥想和生物反馈可以帮助个人减少一些压力,这些压力是冷汗的根源。

调整饮食:一些食物和饮料,如咖啡因,可以使人们出汗,所以减少这些食物和饮料可以减少冷汗的频率。

中医如何治疗出冷汗

1、表虚不固

以自汗为主,伴有盗汗,病儿神倦无力,面色少华,手、足欠温,舌质淡舌苔薄白。治疗时,应选用具有益气固表作用的药如:“玉屏风散”,它是由黄芪30克、防风30克、白术60克,共研成细粉,和匀后备用。玉屏风散中的黄芪能补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资气血之源。两药全用气旺表实则汗止。方中的防风能走表祛风,而且还能协助黄芪益气御风,所以玉屏风散,治疗因表虚不固引起盗汗、自汗有很好的疗效。

2、阴虚弱

以盗汗为主,也伴有自汗,汗出较多,病儿消瘦、口干、精神萎靡不振、哭声无力,手足心热,睡觉不实,舌质淡舌苔少。治疗时应选用具有益气养阴作用的药,如“生脉散”或“生脉饮”。它是由人参、麦冬、五味子所组成。其中人参补肺益气以生津止渴,麦冬能养阴生津,清虚热而除烦躁,五味子具有酸收肺阴止汗而生津,并可安神宁心,所以治疗因气阴虚弱所致盗汗的理想药。

手脚出冷汗怎么回事


二、手脚出冷汗的食疗三、手脚出冷汗的穴位按摩

手脚出冷汗怎么回事

1、手脚出冷汗怎么回事

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一般认为是肾虚所致,而且特别偏重于肾阳虚。中医认为肾藏精,肾精生化肾阴和肾阳,对五脏六腑起到滋养和温煦的作用。“肾为五脏之母”,肾气虚弱,五脏气化及脾胃运化功能则下降,其温煦、推动、蒸腾、气化功能减退,导致气虚、血虚,从而导致血液不循环,血量不足,造成手脚冰凉的症状。而有时手心渗汗,是因为还有肾虚后所致脾胃虚寒的问题,所以治疗上应该补气养血,温补脾胃。

中医认为,手脚多汗是因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可分以下虚,实两种类型,脾胃虚弱者--伴有口干舌燥,心烦不安,舌红少苔等症状,属于津液不足的虚热症。脾胃实症者--多因饮酒过多及过食辛辣肥甘所致,伴有口臭口苦,大便不畅,小便黄浊,舌苔厚腻等症状。

2、手脚出冷汗的危害

多汗有全身性及限局性多汗两种。全身性多汗者皮肤表面常是湿润的,而且有阵发性的出汗。局部多汗常见于手掌、足跖、腋下、其次为鼻尖、前额、阴部等,多在青少年时发病,患者常伴有末梢血液循环功能障碍,如手足皮肤湿冷、青紫或苍白、易生冻疮等。足部多汗由于汗液蒸发不畅,致足底表皮浸渍发白,常伴足臭。腋窝部及阴部多汗时,由于该部皮肤薄嫩,经常潮湿摩擦,易发生擦烂红斑,伴发毛囊炎、疖等。在冬季,‘汗脚’失去热量的速度比‘旱脚’快25倍,容易遭受冻伤。手脚汗太多可能严重影响到学习、社交、工作而造成莫大的困扰。

3、如何预防手脚出冷汗

保持手足清洁干燥。用5%的明矾液每日浸洗局部,以及用松树、桉树叶煎水浸洗。中药熏洗的方法:用苍术、苦参、黄柏、地肤子、白鲜皮、石膏、川母、白芷、艾叶、甘草等中药熬成药汁,先用热气熏蒸双脚10分钟左右,再泡洗20分钟左右,有清热凉血的功效,可预防大量出汗。穿透气性较好的宽松鞋袜,有助汗液的蒸发,避免引起脚气、皮炎等皮肤问题。

手脚出冷汗的食疗

1、羊肉稷米粥,方中羊肉味甘性温,入脾胃肾心经,可补血益气,温中暖肾;稷米味甘性凉,入脾胃经,能健脾益气,可治虚劳寒冷,两者相配共奏补中益气,温肾祛寒之功效。将羊肉洗净,切丁,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煮至八成熟,再放入稷米、葱食盐即可。

2、温拌淡菜,方中淡菜味咸性温,入肝肾经,有益精壮阳、补益肝肾之功。葱、姜、胡椒、花椒味辛性温,以助温热之气。诸味合用而成补虚、温肾之良方。先将淡菜放入冷水内泡发,洗净,放入锅中,加水、葱、姜、胡椒、花椒等,煮熟,起锅后装入盘中,以酱油、香油、醋调味即可。

3、芝麻茶,芝麻30g,红茶10g,食盐适量。方中芝麻味甘性平,入肝肾肺脾经,可补血明目,祛风润肠。先将芝麻炒香、打碎放入碗中,加食盐少许,拌匀;将红茶煎煮20分钟。

手脚出冷汗的穴位按摩

1、合谷穴:位于大拇指和食指根部的中间凹陷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虎口”,按揉合谷穴对止手汗效果明显。现代研究表明,按揉合谷可达到使汗腺收缩的效果。操作时用一手的大拇指来用力按揉对侧手的合谷穴即可,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2、复溜穴:位于小腿内踝和跟腱之间向上2指宽处。宜用大拇指腹轻轻揉按,以略有酸胀感为宜。按揉复溜穴的止汗功效在于刺激它能使水分代谢正常。合谷穴和复溜穴是止汗的“最佳搭档”。合谷穴要重点揉,复溜穴要轻揉。

3、足三里:位于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按摩它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手心出冷汗怎么办?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的朋友经常会有手心出冷汗的症状,大家可能都非常担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身体的一些病态的表现吗?我们只有了解具体这方面的健康知识才能更好的让身体健康起来,所以大家看看小编的介绍吧!

手汗症是一种由外分泌腺引起多汗的疾病,原因不明,虽对身体健康并无大碍,但由于手掌、足底及腋下多汗,有时头颈、躯干、腹股沟或会阴也易多汗。汗浸往往淋漓不止,会给生活和工作或社交带来难堪与妨碍。

正常人当紧张、兴奋、压力或夏天高温时,交感神经机能亢进会造成排汗增加。然而手汗症的多是由于本身的汗腺或顶泌腺过于发达,和调节汗水分泌的交感神经过于敏感所造成。手出汗与身体其他部分出汗不同。 其他部分出汗,是因为热,越热汗就越多。

手心出汗,与身体素质、内分泌等等都有关系的。身体健康的人,即使全身大汗,手心也应该是干的。而手常出汗的人,往往是身上没有汗,手心却满是冷汗,感觉冰凉的。有的人越到冬天手越出汗。手心出汗是体质虚寒的表现,如果你同时很怕冷,并且冬天手脚冰凉的话,应该就没错了吧。

多吃些温补的食物调理身体,还要加强锻炼,目的是加速血液循环和促进新陈代谢,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您可以试试,六位地黄丸进行调理

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现在对于手心出冷汗的一些原因以及化解方法都了解清楚了,如果在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现象大家不要着急用这些好的方法去缓解身体还是可以健康起来的。

中暑出冷汗怎么处理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