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冬季腰椎养生 > 导航 > 秋季腰椎养生

腰椎滑脱怎样睡姿好,腰椎滑脱应该注意什么?

冬季腰椎养生。

天下只有养生之道,没有长生之药。养生,很多人只是听说但并未真正力行,作好了养生我们的生活质量才更好。中医养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腰椎滑脱怎样睡姿好,腰椎滑脱应该注意什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在生活中,尤其是长时间坐在办公室的人,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很多人都会有腰酸背痛的经历,那么腰椎滑脱的人正确睡姿是怎么样的?

腰椎滑脱患者正确睡姿:

床垫应该选用适当的硬度,这是因为,如果褥子或垫子太松软的话,仰卧时脊梁和腰椎就会往下沉,很容易给脊梁和腰椎带来负担,另外,人睡着的时候会无意识地多次翻身,如果垫子太松软,脚不好用力,就会不自然地扭动腰部,从而有可能引起腰痛。

睡觉的时候以臀部往下沉1.2厘米的硬度为适当硬度,并不是说只要垫子硬就好,有些人认为垫子硬就好,于是就在床板上放张席子就睡,这种以牺牲睡眠享受为代价的做法实在是不大可取的。正确的方法是床垫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松软。睡眠时姿势以侧卧位并保持膝关节屈曲位于腰部最有利。下肢伸直时,常使腰部呈现凸位,易使腰部疲劳。

腰椎滑脱患者注意事项:

减少腰部过度旋转、蹲起等活动,减少腰部过度负重这样可减少腰椎小关节的过度劳损、退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发生。

减轻体重,尤其是减少腹部脂肪堆积。体重过重增加了腰椎的负担及劳损,特别是腹部脂肪堆积,增加了腰椎在骸骨上向前滑脱的趋势。

加强腰背肌肉的功能锻炼恢复腰背肌肉的功能,可增加腰椎的稳定性,拮抗腰椎向前滑脱的趋势。

不要或少穿高跟鞋,穿高跟鞋可引起腰椎过度前屈,时间长造成腰肌、韧带收缩、紧张及痉挛,造成腰部疼痛或腰椎向前滑脱。

站立时腰部的生理前凸常加深,加重了腰椎关节的压力,久之会引起腰肌劳损,最好在站立位置能使双膝轮流保持轻度屈曲位。

Ys630.com相关知识

腰椎生理曲度过大是滑脱吗


很多人的腰椎总是会出现许多的问题,给个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大家在平时要注意,当出现腰椎生理曲度过大的时候,要考虑是长时间,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经常没有正确的坐姿,导致的腰肌劳损,是否会引起滑脱,需要经过检查才能诊断出来。

疾病病理

腰椎生理曲度变直多数是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姿势所导致。最初的表现只是姿势不正弯腰驼背,局部的过度受力,时间久了会造成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形成腰肌劳损等慢性腰痛,所以也称姿势性腰痛,而腰椎生理曲度变直则是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积累的结果。所以,矫正姿势是关键中的关键的,合理的姿势是康复运动的基础和前提。否则,病因的问题不解决,只能是反复发作,恶性循环,越来越重。

长期维持坐位或其它的姿势,会导致腰椎周围的韧带及肌肉等组织出现疲劳受损,使腰椎间的关节稳固性降低,极易诱发腰椎生理弯曲变直的发生。故长期固定姿势工作的人员应及时的更换体位、并加以锻炼就能有效的预防腰椎生理弯曲变直的发生。

腰部的肌肉是维持腰椎稳定性重要的辅助结构,故腰部肌肉的损伤会牵拉腰椎,使腰椎结构的稳定性丧失,从而诱发腰椎生理曲度变直的发生。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尽量避免外力对腰部肌肉造成的损伤。

腰椎及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后,腰椎椎间盘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减小,当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会导致腰椎的生理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使相应腰椎的椎间隙出现前窄后宽的病理改变,进而发生腰椎生理曲度变直。

治疗措施

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优先考虑方法

国内的微创治疗腰椎疾病的技术日益成熟,微创治疗技术有:"德国三氧髓核消融术,GRT射频靶点热凝术,臭氧疗法,微光疼痛治疗,无创松解疗法等",微创治疗的优点:免开放手术,减少疼痛,恢复快,治愈率高。

二、保守治疗

在临床接诊过程中,少数采用保守治疗的患者,如针灸、按摩、牵引、理疗等,属于无创伤治疗,安全,简单易行,花费较低,初次发病或症状较轻患者应以保守治疗为主,主要有卧床休息、药物治疗、推拿按摩、牵引、理疗、封闭等。保守治疗的最大缺点是显效慢,费时间,治愈率不高。

三、开放性手术

适用于经过保守治疗和微创治疗无效或病变范围较大、程度严重的患者。由于整个过程是在直视下操作,外科手术可以彻底解除神经压迫,松解粘连,手术后效果明显。缺点是创伤大,破坏了腰椎的稳定性,一般需要用金属材料内固定,因此费用高。手术本身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术后患者往往需卧床两个月以上,恢复时间较长。

五、腓骨长短肌腱滑脱


现代社会网络资源丰富,有很多人对身体都不重视,喜欢长时间上网游戏,不注重身体的锻炼,使得身体的机能下降,也导致了一些病症的发生。那么你知道腓骨长短肌腱滑脱吗?如何治疗腓骨长短肌腱滑脱呢?通过下文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腓骨长短肌腱滑脱

腓骨长、短肌位于小腿外侧,两肌皆起于腓骨体的外侧面,腓骨长肌起端较高,并掩盖腓骨短肌。两肌的肌腱经外踝后面转向前,在跟骨外侧面分开,短肌腱向前止于第5跖骨基底的背侧,长肌腱转绕骰骨至足底,然后斜向内前方,止于第1楔骨及第1跖骨基底的外侧面。在踝关节的外侧,有上、下两支持带悬架于外踝与跟骨之间,以防止肌腱向前滑脱。该肌由腓浅神经支配,收缩时使足外翻。

腓骨长短肌腱滑脱的病因

腓骨长短肌位于外踝后侧管沟中,当足踝部过度跖屈内翻或过度背伸外翻的扭转下,引起该肌腱拉伤,或悬架于外踝与跟骨之间的支持带断裂,肌腱因失去约束而从外踝后方面前滑脱。也可因外踝发育不全,沟管变浅,支持带松弛或缺如,在肌腱紧张时,易向前滑脱。

腓骨长短肌腱滑脱的表现

急性者,伤后病人常有外踝部肌腱滑脱感,局部肿胀,皮下瘀血、青紫、疼痛。足背伸外翻时疼痛更为明显。沿腓骨长短肌腱有压痛,该肌腱紧张、痉挛,足踝部不能做内翻活动。

慢性者,腓骨长、短肌腱常移位于外踝之上,行走时出现弹响,故有弹响踝之称,一般不影响踝关节的负重与行走功能。

腓骨长短肌腱滑脱的治疗

1.原则:舒筋通络,活血祛瘀,整复移位。

2.施术部位:足踝部。

3.取穴:承山、阳陵泉、绝骨、太溪。

4.施术手法:摩、按、推、动、擦。

5.时间与刺激量:视伤情而定。

6.手法操作(分以下三个步骤)

(1)抚摩足踝活血法:病人仰卧位。术者取坐位,一手固定足部,另手大鱼际着力抚摩外侧足踝部数十次。慢性者,可加推揉手法。

(2)按压俞穴镇痛法:病人仰卧位。术者用拇、中指对按承山、条口穴半分钟,拇指按压阳陵泉、绝骨、太溪穴,各零点五到一分钟。

(3)动踝推按复位法:病人仰卧位,术者一手拇指按压外踝后缘(腓骨长、短肌腱处),余四指放于内踝,以施固定。另手握拿足趾部,将足极度跖屈内翻,再迅速外翻背伸,手下有肌腱位移感为佳。继之,拇指顺该肌腱推理、按压数遍即可。

慢性者,可用鱼际沿处踝处腓骨长、短肌腱方向施擦法2分钟。

注意事项

1.急性滑脱,手法治疗后,踝部软固定,限制活动3到5日,以防止再滑脱。

2.注意局部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3.可配合局部热疗。

(附)外伤性滑囊血肿

外伤性滑囊血肿,均由急性损伤所致。常发生于上肢的肘关节后部、腕关节背面桡侧和下肢的髌上区等部位。

结语:上文主要给大家介绍了关于腓骨长短肌腱滑脱的相关知识,通过手法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这种病症起到改善的作用,当然在生活中大家要注意患部的保暖,这样才能更好的治疗这种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睡姿要注意什么


腰椎间盘突出,给很多患者带来了比较大的影响和伤害,对工作对生活都是不利的,同时患者在休息睡觉的时候,也需要注意姿势,仰卧和侧卧位比较合适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1、站姿:

正确的站立姿势应该是两眼平视,下颌稍内收,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小腿微收,两腿直立,两足距离约与骨盆宽度相同。这样整个骨盆就会向前倾,使全身重力均匀地从脊柱、骨盆传向下肢,再由下肢传至足,此时,人体的重力线正好通过腰椎椎体或椎间盘后部,可有效地防止髓核突出,站立不应太久,要适当进行活动,尤其是腰背部活动,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劳。

2、坐姿:

正确的坐姿是上身挺直,收腹,下颌微收,下肢并拢。如有可能,最好在双脚下垫一踏脚或脚凳,使膝关节略高出髋部。如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则应在上述姿势的基础上尽量将腰背紧贴椅背,这样腰骶部的肌肉不会太疲劳。

3、睡姿:

较好的睡眠体位应该是仰卧和侧卧位。仰卧时在双下肢下面垫一软枕,以便双髋及双膝微屈,全身肌肉放松,椎间盘压力降低,减小椎间盘后突的倾向。这样的睡姿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最佳体位。

​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正确睡姿?


现在都市中很多白领阶层进入中老年时期之后都很容易患上腰椎间盘突出,正是因为每天工作时间比较长,而且长期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这样对腰部伤害是很大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到底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正确的睡姿呢?

一般保持侧睡或者正谁,再就是谁硬板床, 康复治疗制动疗法:急性期适合制动疗法,患者睡硬板床2-3周,尽量减少病变部位的活动,以减轻局部炎性反应,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患者侧卧位,医者于局部采用揉、滚、推、拔、穴位点按、掌压、下肢牵拉与拔伸、侧扳等手法治疗疾病,手法应先轻而缓,后重而快,用轻手法结束。每次约15-20分钟,每日1次,20日为一个疗程。

脊柱柔韧性训练:患者采取坐位,保持骨盆不动,放松腰背肌肉,做腰部屈、伸、左右侧弯及左右旋转运动。运动速度应该平稳缓慢,幅度可以逐渐增大。

患者采取仰卧位,双腿屈曲,抬起臀部,同时挺起胸部和腰部,保持5-10秒钟,重复10次,每日1-2次,开始时重复次数少,以后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需要长期坚持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的矫正的很有帮助的。

上面给大家介绍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们的一些矫正方法,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地进行调整,并且注意配合医生来进行矫正工作,这样自身可以得到一个有效的缓解给自己减轻了痛苦,明显是一举两得的美事儿。

怎样锻炼腰椎呢


可能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中常常在运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腰扭伤的情况,主要是原因还是在于我们自身的腰部骨骼太脆弱,腰锥太脆弱,我们可以适当的采用一些锻炼腰椎的方式方法来帮助我们增强自身的腰部力量,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怎样锻炼腰椎吧。

(1)前俯腰:主要用来练习腰部向前运动的能力和柔韧性具体方法:并步站立两腿挺膝夹紧两手十指交叉两臀伸直上举手心向上。然后上体亢腰前俯两手心尽量向下贴紧地面两膝挺直,髋关节屈紧,腰背部充分伸展。两手松引用双手从脚两侧屈肘抱紧脚后跟,使胸部贴紧双腿,充分伸展腰背部。持续一定时间后再放松起立。还可以在双手触地时向左右侧转腰,用两手心触及两脚外侧的地面,增大腰部伸展时左右转动的柔韧性。

动作要点:两腿挺膝直立,挺胸塌腰,充分伸展腰背部,胸部与双腿贴紧。

(2)后甩腰:主要用来练习腰部向后运动的柔韧性。具体方法:并步站立,练习时一腿支撑,另一腿向后上直腿

摆动,同时,两臂伸直,随l体向后屈做向后的摆振动作,使腰背部被充分压紧,腰椎前面充分伸展:

动作要点:后摆腿和上体后屈振摆同时进行;支撑腿,膝伸直.头部和双臂体后屈做协调性后摆助力动作,

以上介绍的锻炼腰椎的方法都是一些专家学者总结出来的相当不错的方法,大家都可以去尝试一下,同时在以后的生活中也尽量多吃一些肉蛋奶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促进骨骼的生长,可以大大增强我们自身腰椎的硬度。

创伤性枢椎前滑脱


【概述】

枢椎的骨折、脱位是于1866年由Haughton在一名被处绞刑的罪犯身上第一次发现并描述、1931年,Wood-Jones注意到在绞刑中将绞索的绳线结置于颏下总是造成同一种致命的枢椎骨折、脱位(双侧椎弓根骨折)。1965年,Schneider等人于汽车事故或其他突然减速的事故(如跳水时额部触及池底)中发现了同样的损伤,而第一次提出术语Hangman骨折并作为这种损伤的称谓,逐渐被众多作者所采用。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如Nijima认为这个术语不准确,因为hang-man的定义是一个吊起另一个人的人(即绞刑执行者),按照Garfin和Rothman的观点,这种损伤(Hangman骨折)是每位绞刑执行者力争达到的一种情况,因而建议将其更名为hanged-man骨折。实际上,这种损伤常表现为枢椎前脱位,因此更为适合的名称应是创伤性枢椎前滑脱(Traumatic spondy-lolisthesis of the axis),因为创伤的结果是枢椎的后结构发生骨折,其定义为:枢椎双侧椎弓根骨折,伴或不伴前滑脱。近来,有些作者以不典型的Hangman骨折为题,报道了一些骨折线涉及椎体的枢椎骨折、脱位。严格地说,这是枢椎椎体骨折,而非Hangman骨折。

【诊断】

在整个颈椎骨折脱位中,创伤性枢椎前滑况占4%~7%,如缺乏准确的外伤史或对该损伤特点认识不足,会造成漏诊。有时损伤较为复杂,伴有多发伤,尤其是存在明显的致命性非颈部伤时,更会引开医师的注意力,而造成颈椎伤被忽视。再次强调颈椎常规片对外伤后颈部疼痛患者的重要性。对怀疑诊断的患者,不要放过,反复检查直到肯定或排除诊断。通过详尽的病史了解和体格检查,掌握暴力的作用点及方向,结合影像学检查,判断其损伤机制,并可引导治疗方案的选择。诊断需包括:(1)骨折的分类;(2)有无神经损伤;(3)有无伴随伤;(4)是否为多发伤。

影像学检查

普通X线检查包括颈椎常规片和断层片。创伤性枢椎前滑脱的诊断主要依靠侧位片。侧位片可清楚地显示骨折线及移位的成角的情况。据此可作出骨折类型的影像学诊断。在医师陪同保护指导下,谨慎地作颈椎伸、屈位拍片,可进一步提供骨折稳定情况的信息。有时尚需作断层检查才能清楚显示骨折线。X线的典型表现是双侧枢椎椎弓根骨折,骨折线呈垂直或斜形,枢椎椎体可有不同程度的移位和成角畸形。另需注意寰椎、下颈椎有无伴随骨折,对婴幼儿还需注意枢椎椎弓根先天性缺损或软骨连结的可能。

检查其他损伤部位可了解有无多发伤的情况。

CT检查可清楚显示骨折线,移位情况及与椎管的关系。CT三维重建有肋于对骨折形态的全面了解。MRI检查可了解脊髓及周围软组织的情况,对整个损伤可有全面的评估,并为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依据。

【治疗措施】

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骨折的稳度程度,大多数创伤性枢椎前滑脱患者采用密切关注的非手术治疗可以获得仅有最小畸形的坚固的骨性愈合,不融合的发生率很低。

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包括头颈胸石膏、石膏颈托,Halo支架和牵引。

对稳定的骨折(Levine-Edwards Ⅰ型)可直接采用石膏固定12周,拍片复查获得骨性融合后改用颈托固定6周。对不稳定的骨折(Levine-EdwardsⅡ型)可行牵引复位,入院后行床边拍片,观察搬运途中有无移位,可从小重量开始牵引,起始2kg,渐加重到4~5kg,根据损伤机制、移位和成角情况选择牵引方向及颈部位置,密切的X线复查了解牵引效果,如发现牵引后移位加重或过牵,须立即调整,减重量或改变牵引方向,观察到复位后,改中立位牵引2kg维持3~6周,以制动和维持复位,然后带Halo支架下地活动,注意在骨折初期,Halo石膏并不能取得和维持复位,过早带Halo支架下地可能造成再移位,待伤后3个月期满后,骨折常能愈合,尽管带有一个最初的间隙,C23常自发融合。

对Levine-EdwardsⅡA型骨折的识别是重要的,此型骨折患者行牵引治疗后会造成C23分离和移位加重,推荐的治疗是Halo支架制动并在影像学监测下施行轻度的加压,以取得和维持解剖复位。在X线片显示已获得解剖复位后继续Halo支架制动12周,观察到骨折愈合后,改用塑料颈托维持6周。

一些医师强烈地反对牵引,尤其在影像学检查提示C23的纤维环和韧带已有断裂的情况下,牵引可能产生较大的过牵。但也有原始X线片显示较大的C23分离而采用牵引获得接触解剖复位的报告。显然,小心的,轻重量的牵引可以在外固定前或手术前被采用,以改进复位,解除肌肉痉挛和获得软组织的修复,但必须在密切观察之下,一旦发现过牵,需立即停止。

手术治疗

显然,Levine-EdwardsⅢ型骨折是唯一需要手术治疗的Hangman骨折,因后方的小关节突骨折和脱位若不予复位,可引起待续的颈部疼痛。可行后路手术复位及字钢丝固定植骨融合术,然后Halo支架制动,以获得植骨的融合和骨折的愈合。C23前方韧带和椎间盘的断裂,可造成该节段的极度不稳,有时牵引难以持续复位,需行手术固定,术式有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C23开槽植骨融合术,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术后给予有效的外固定制动作为保护,直到有骨性融合的X线表现。手术的目的是减压、复位及提供稳定。Matsumoto等报道1例涉及枢椎椎体的枢椎椎弓根骨折患者,MRI提供脊髓压迫来自后方枕骨大孔和寰椎后弓,开始行颅骨牵引治疗,几天后拍片复查见未复位,而神经症状加重,行枕骨大孔减压,寰椎后弓切除减压、枕颈融合术,并予Halo支架制动,术后几天内神经症状改善,术后12周X线显示牢固的融合,此后改用颈托保护。此时复查MRI,提示高位颈脊髓已获减压,膜下间隙正常。

【病理改变】

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

枢椎作为整个枕颈部复合体与下位颈椎的连接部,在脊柱的生物力学上有很重要的意义。其前柱的上部是齿状突,与寰椎前的弓和横韧带及其他附属结构构成寰枢关节;下方藉椎间盘和前、后纵韧带与C3椎体连结;其后柱的椎板和棘突均较为宽厚与坚实,棘突较长且尾部分叉,与其他颈椎棘突有明显的形态上的区别,在颈椎后路手术中,可作为定位的解剖标志;其中柱则较为薄弱,上关节突靠前,下关节突靠后,两关节突之间为一狭窄的骨质连结,通常称为峡部,其间又有一椎动脉孔穿越,在解剖上属于一个脆弱部位。

从生物力学观点考虑,一个轴向的压力从上到下呈漏斗状到枢椎平面合为一条力线,通过峡部。一个伸展力量作用于齿状突产生一个集中点,迫使它在矢状面上绕X轴旋转,这个力依靠两个力平衡:一边是张力,作用于前纵韧带、椎间盘和后纵韧带;另一边是压力,作用于C2~3的小关节突关节。这两个相等和相对的力产生了一个平衡点,位于枢椎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图2),恰好也是解剖上的薄弱处,当应力超出其极限时,将导致骨折。

损伤机制

几个主要的损伤机制:(1)如上所述的超伸展外力是枢椎峡部断裂的一个主要的损伤机制;(2)如同绞刑中使用颏下绳结的机制。已有大量的研究确定这种损伤,称为Hang-man骨折,有折发生在侧块最前面的部分,或进入椎弓根,并有前纵韧带、椎间盘和后纵韧带的断裂。其损伤机制是过伸加上突然和猛烈的牵张暴力,造成颅颈分离,即枢椎椎体和颅寰结构作为一个整体向上分离,后方的枢椎后结构与C3的连结仍是完整的。(图3),常造成脊髓横断并立即死亡。但也有承受了这种损伤的一些报道,既使存在有短暂的神经症状,这个区别被解释为载荷方向和重量,以及施加时间不同所致。作为绞型犯,他必须被颈部悬吊一直到死,随着时间的延长,关键的软组织达到衰竭负荷,引起颅颈分离和死亡;(3)在车祸或跳水事故中,损伤机制为过伸加轴向压缩暴力。伸展是由于身体前冲,前额撞击在倾斜的车窗玻璃或游泳池底所致,也涉及了轴向的压力,可能还有旋转的成分。Rogers注意到相当多的附属于枢椎骨折的颈3椎体压缩性骨折,还有其他不能用一种简单的伸展机制来解释的损伤,他的患者中有1例伴有C7~T1关节突骨折,这强烈提示轴压力相反,汽车事故或其他减速事故中是过伸伴轴向压缩暴力作用于枢椎;(4)在少数情况下,屈曲损伤是Hangman骨折的原因。

实际上,有一大群枢椎弓根骨折的病例,其损伤的组合依据涉及的具体暴力矢量而定,包括暴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及作用时间。总的来说,暴力到达时脊柱各结构的位置,特殊患者其脊柱结构的独特的力学特征都决定了特别的损伤、破坏的结构成分和移位的程度。当医师观察到一个创伤性枢椎前滑脱时,X轴的弯曲是致伤暴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最可能涉及的机制是过伸。

【临床表现】

分类

一直到1981年,才出现Hangman骨折分类的标准。首先是Francis等按照骨折移位、成角和韧带的不稳定情况将Hangman骨折分为5个等级。移位的测量是在侧位片上C2、C3椎体后下缘分别画垂线、测量垂线距离;成角是C2、C3椎体后缘分别画线,测量两线交角的度数。

Ⅰ级骨折被认为是稳定的,Ⅱ~Ⅳ级骨折是不稳定的,Ⅴ级骨折意味着移位超过C3椎体矢状直径的一半或成角畸形已造成至少一侧C2~3间隙大于正常颈椎间盘的高度。

同年,Effendi等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将其分为三型:Ⅰ型是稳定的骨折,骨折线可以涉及椎弓的任何部位,C23椎体间结构是正常的;Ⅱ型骨折是不稳定的骨折,枢椎椎体显示屈曲或伸展的成角或明显的向前滑脱,C23椎体间结构已有损伤。Ⅲ型骨折是移位的骨折,枢椎椎体向前移位并有屈曲,C23小关节突关节发生脱位或交锁。

1985年,Levine和Edwards根据骨折的形态和稳定程度结合损伤机制将其52例创伤性枢椎滑脱的患者分为四型;Ⅰ型骨折有轻微的移位,韧带损伤轻微,是稳定的骨折,占28.8%;损伤机制是过伸加轴向载荷造成枢椎中弓在伸展位上断裂。Ⅱ型骨折有超过2mm的前移和显著的成角,是不稳定骨折,占55.8%;损伤机制是过伸和轴向载荷引起中弓近乎垂直的骨折,随后突然的屈曲导致椎间盘的后部纤维伸展和椎体的前移和成角,C23椎间盘可因这种损伤机制中涉及的突然屈曲成分而断裂。ⅡA型骨折是Ⅱ型骨折的一种变型,C23间显示严重的成角和轻度的前移,骨折线通常不是垂直,而是从后上到前下斜形通过枢椎椎弓,占5.8%。损伤机制是屈曲占主要成分并伴有牵引成分的暴力。Ⅲ型骨折是双侧弓根骨折伴后侧小关节突的损伤,通常伴有中弓骨折的严重移位和成角,及一侧或两侧的小关节突脱位,占9.6%。损伤机制是屈曲暴力加轴向压缩。

笔者认为,Levine和Edwards的分类方法结合了骨折形态和损伤机制,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尽管从解剖角度看创伤性枢椎前滑脱是十分危险的损伤,但神经损害的发生率相对较低,甚至有时令人难以置信。如Levine的52例中仅有4例伴颈脊髓损伤,而不相关的神经损伤如闭合性颅脑伤有11例。Brashear的29例此类骨折患者,初期症状1例左上肢瘫痪,6小时后恢复;1例全身暂时性麻木;1例脊髓中央管综合征;5周后仅残留左上肢无力;另有1例四肢瘫,25天后全身完全恢复。也有神经损害发生率相对较高的报道,Tan报道的一组31例患者中20例无症状,7例不完全四肢瘫(3例中央管综合征),2例不完全的截瘫,2例Brown-Sequard综合征;2例完全的膀胱功能障碍。Marar的15例中11例并发不同程度的神经损害,其中6例24小时后即告恢复,5例时间稍长,但在3天~3个月内也全获得恢复。此类损伤的神经损害发生率和损害程度较低可能是由于前方骨折块向前移位产生中弓缺损并造成实际上椎管的扩大,脊髓也随之前移,而免受了寰椎后弓的压迫。但当骨折线涉及枢椎椎体时,枢椎椎体后下方骨质仍留在原位,则出现了脊髓受压的危险。

最常见的主诉是颈部疼痛和僵硬,其次是麻木和无力,外伤史是明确的,常是车祸或坠落。另一临床特点是合并有头和颌面部的损伤,位于前额或下颏,多为皮肤挫伤。有时可有其他椎体和长有骨的骨折。如Tan的31例中有18例伴额部软组织的损伤,15例有其他椎体(5例)和长骨(10例)骨折。Levine的52例中也有13例其他部位骨折。此外,Okuchi报道1例合并右侧椎动静脉瘘。

【预防】

关于创伤性枢椎前滑脱的预防,在汽车事故中安全带的使用可以大大减少这种损伤,当然,对交通法规的遵守是最有益处的。

​老人腰椎骨折注意什么?


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很多的老年人不慎摔跤就会有腰椎骨折的现象,这样的腰椎骨折的症状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怎样去缓解和治疗呢?大家只有懂得这些方面的知识,才能帮助老人更好的恢复健康。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讲一讲,老年人有了腰椎骨折的症状该注意些什么?为了老年朋友的身体健康,大家快来了解一下吧!

腰椎骨折对于医院西医来说,那就是在家睡床静养,静养并不叫治疗,只能说在浪费时间,年轻人靠静养尚且难以在短时间内养好,更何况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骨折了。这个部位早期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时间长都会留下后遗症。

中医治疗靠的不是静养,而是治疗,用药物来促进断处快速生长大量骨痂在最短时间愈合。骨折早期如能选用野生药材外敷治疗,60岁以上老人腰椎骨折,一般用药20天后可下地适当站立,大约治疗在50至60天左右可基本康复(年轻人40天)。

没有治疗前,还是多以休息为主。

饮食注意:

早期骨断筋伤,气滞血瘀,淤血内停,肿胀疼痛,体温偏高,此时不可急于服用营养品,应食蔬菜、水果、牛奶、米粥、面食等,忌食酸辣、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待病情稳定,二便通畅、舌苔脉象正常后,在适当给予补养之品。

中期骨细胞占据血肿位置,形成骨痂,这时应给予持续接骨,调和营养的食物,如鸡蛋、排骨汤、鱼类、动物肝肾、胡萝卜、瘦肉、豆制品等,同时加服中药,从而壮骨益髓,促进骨折愈合。

后期久病必虚,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原则,病人应适当多吃点胡萝卜、芹菜等粗纤维蔬菜及禽、蛋、瘦肉、水果之类以滋养肝肾、补益气血,忌食辛、辣之品。

看了上面的介绍,大家现在应该清楚了当老年朋友不慎有了腰椎骨折的症状,一定要好好休息,注意保养身体有效地恢复健康,时尚也要注意调节多吸收营养才能够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腰椎手术后要注意


正常人的腰椎一般都有五个,而由于腰椎作为人体中一个很大的关节骨头,所以它的使用频率是非常频繁的,导致了腰椎很容易就发生一些腰椎病问题。而腰椎病由于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非常大并且时常产生疼痛,所以一些人会去选择做腰椎病手术。那么做完腰椎病手术之后的人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

术后患者需选择硬板床卧床休息,第1周要绝对卧床,并在可以忍耐的限度内做被动直腿抬高训练,以保障神经根不受粘连。患者在拆线后的2-4周仍应可能地卧床休息,但可以下地吃饭和大小便,时间不宜超过3小时,且忌弯腰和坐着(患者的卧床时间也需根据其年龄、体质及切除组织范围确定)。

2、

术后1周内,患者翻身应由护理人员协助,不宜自行强力翻转,以保证腰部筋膜、肌肉、韧带愈合良好。卧床1个月后,患者可在腰围保护下下地做轻度活动,如果术中有植骨者则应用石膏背心固定3~4个月,待植骨完全愈合后再下地活动。

3、

术后康复期间,患者要逐渐加强腰背部肌肉力量的锻炼并注意纠正不良姿势,注意腰背活动的自我保护以防止疾病复发。

4、

手术后,脑力劳动者2~3个月后即可逐渐恢复工作,体力劳动者则可在3~4个月后才能开始工作,而真正恢复体力劳动需要半年。工作应由轻到重,工作时间由短到长,并避免做强烈的弯腰负重活动。

手术后能进食,首先以蔬菜水果为主,多喝新鲜的果汁。注意蛋白质的补充,最好选用牛奶、蛋黄、酸奶等。少喝茶和咖啡。如果术中失血过多,腰椎间盘突出的饮食中适当加一点动物肝脏、血制品及豆腐等。少食多餐。

腰椎牵引好还是针灸好


腰椎在我们骨骼架构来说可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说是处于平衡阶段的。在我们的人群中,特别是中老年人腰椎出现问题的可以说很多很多,有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腰椎疼痛等等,同样治疗的效果可以说微乎其微,那么为了我们的身体脱离疼痛,腰椎到底该怎么治疗呢?是做牵引好还是针就好呢?今天就做个对比吧。

1.针灸好还是牵引好

腰椎牵引的目的在于缓解肌肉的痉挛,改善椎间盘对周围组织的卡压;针灸治疗是通过针刺相关穴位改善神经的兴奋状态,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临床上对于腰椎牵引和针灸治疗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病情轻重而定。一般来说,如病情处于缓解期,有明显椎间盘突出且神经卡压症状较重,应采用腰椎牵引进行治疗;如病情处于急性期,应采用针灸治疗,以缓解疼痛,禁止采用腰椎牵引,以免引起腰部肌肉痉挛。

2.牵引的原理与作用

腰椎牵引是沿脊柱轴向施一水平作用力,拉长腰椎,使椎间隙增宽,行隐窝变大。椎间隙的增宽 有利于椎间盘的回纳,侧隐窝变大,神经通道变宽,使神经根避开突出物的挤压。通过以上两方 面的作用,再配合手法复位及松解粘连,从而减轻或消除神经根受压引起的一系列刺激性感觉异常,如疼痛、麻木、沉困、酸胀等,进而达到治疗目的。

3.牵引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副作用也不可忽视。从解剖结构来说, 脊柱的两侧是骶棘肌,棘突间有棘间韧带,纵贯棘突有棘上韧带。从作用原理来说,椎间隙在拉 力的作用下明显增宽,据报道椎间隙能拉开大约平均3cm,与此同时,韧带各肌肉也要拉长 3cm 左右,韧带长期受到牵引,必然造成松弛无力,使腰椎稳定性受到影响,病人有腰椎脱节感觉, 不胜负重;肌肉受到牵拉时肌梭变长,可造成肌肉疲劳,病人有腰椎两侧酸困、隐痛、易疲劳等 感觉,长时间不能消失;还有少数因牵引致腰椎滑脱的现象发生。

小针刀治腰椎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腰椎疼痛对于患者来说非常的麻烦,患上此病的人几乎站立都成了比较困难的事情,而且疼痛难忍,稍有不慎就可能疼痛跌倒,造成二次伤害,为了解决患者腰疼难忍的情况,小针刀治腰椎的方法应运而生,效果虽好,但是要注意的事项也不少,下面就来看看小针刀治腰椎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吧。

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的.小针刀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等不同开工的刺激,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

腰椎间盘突出的日常保养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尽量避免用力弯腰的动作注意劳动姿势,不可以长时间弯腰与过度负重,以免加速椎间盘的病变造成腰间盘突出。

2、在进行日常锻炼时弯腰、压腿等动作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则会得不偿失,还会造成腰间盘突出。

3、可以睡硬床。

4、腰椎间盘突出的日常注意事项还要保持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腰间保暖不要受寒。

护理中,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坐在椅子上,腰间盘突出患者时而进行腰腿部及脚底穴位的按摩,或做一下体操以缓解腰部肌肉的紧张。小针刀止痛效果还是可以得,但是腰间盘这个病症比较顽固,最好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外敷中药是一种使用简单,效果也比较理想的方法。

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正确睡姿!


患有腰间盘突出的人该怎么睡觉?睡觉姿势不仅会睡眠的质量,还会影响到患者的疾病和健康。腰间盘突出最应保持好腰部,不仅要选择好的睡姿,睡柔软一点的床也是很有帮助的!那么腰间盘突出患者怎么睡最好呢?

腰间盘突出患者仰卧体位可以使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全身肌肉放松,并使腰椎间隙压力明显降低,减轻椎间盘后突,降低髂腰部肌肉及坐骨神经的张力,这种卧姿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或伴有坐骨神经痛症状的其他下腰部疼痛的人最为适合。若侧卧位时应将双髋双膝关节屈曲起来,古人说“卧如弓”就是这种睡姿,它可以消除腰部的后伸,避免或减轻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日常保健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睡硬板床。睡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睡眠时,采取侧卧、屈膝姿势会感到更加舒适。

②注意腰间保暖,尽量不要受寒。避免着凉和贪食生冷之物,不要长时间在空调下,这样对腰部不太好!加强腰背部的保护。

③白天腰部戴一个腰围(护腰带),有利于腰椎的恢复。

④每天定时站立,缓慢弓背数次。

⑤无论何时,当感到背部劳累时,都应躺下或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休息。

⑥如果驼背,在坐位时,应保持膝关节高于髋关节,这样有利于支撑后背,同时足底应能充分接触到地面,否则应在脚下放一小木凳或降低座椅高度。

⑦不论是处于站立位、坐位或其他任何姿势,都要注意随时支撑后背,特别是长时间坐汽车或飞机时。

⑧搬重物时,不要弯腰,而应屈膝,避免身体的过度扭转和猛然用力。

腰椎间盘突出重视家庭护理

卧床休息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发病后应绝对卧床休息1周左右,一般以硬板床为宜,呈仰卧位,这样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腰腿部疼痛。1周后可逐渐下床做一些轻微的活动,2周后可根据病情做适当的体力活动,3-4周后可恢复正常活动,但是不能干重活或剧烈运动。

适当运动

患者可在绝对休息1周后可下床,以双手扶住门框,两脚似着地而非着地,身体自然下垂、放松,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5-10分钟;患者也可躺在床上,双手握床头,脚尖尽量朝床尾处移动,每天1-2次,每次10-20分钟。坚持2周以上,可使疼痛缓解。

锻炼腰肌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急性期宜在床上开展五点支撑法锻炼:取仰卧位,以头、两肘、两足为支撑点,向上抬高身体,每次2-5分钟,每日2次;一个月后可做三点支撑锻炼:取仰卧位,以头和双足为支撑点向上抬高身体,每次4-6分钟,每日2次。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于卧床休息时,可在腰下垫一个软垫以维持腰椎自然的生理曲度。

艾灸治疗腰椎怎么注意


腰椎疾病是我们临床骨关节疾病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这种疾病多是由于腰间盘突出或者是外部机械损伤所造成的,针对于这种情况在治疗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尤为注意。艾灸作为一种治疗骨关节病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不过在治疗的期间,应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艾灸的方法,这样治疗效果最为明显。

最常见的发病原因是半蹲的姿势抬东西时突然闪腰,造成急性腰痛,年轻人和老年人均可发生。椎间盘问题、后方小关节的亚脱臼、滑液膜的嵌顿、脱出棘突的韧带损伤、肌肉损伤、筋膜损伤、脂肪组织损伤、神经炎等因素,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老年性变形性脊椎症或长时间处于不正确的姿势是老年人发生腰痛的主要原因。老年性变形性脊椎症的特征是开始运动时或晚上疲劳时发生腰痛。尤其是老年人在更年期过后,激素或其他代谢的不均衡导致骨钙减少,伴有骨质疏松而引发腰痛。

在艾灸治疗腰椎的过程当中选取穴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并且要求操作人员一定要有比较专业的技术知识。而且操作手法一定要熟练。避免因为操作不当而对于病人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而如果是处在月经期间的患者我们借以暂时停止艾灸,待经期过后再进行继续治疗。

关于腰椎病人的治疗,我们一定要特别关注养护的工作,因为腰椎一旦受伤,就很难复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避免腰椎过于劳累已经成了一个养护腰椎疾病的重要手段,艾灸作为一种服务治疗手段,可以长期的进行,通过艾灸将热量咋全身经络中传递,还可以调补体内的阴阳情况,对于中和气血效果也十分的明显。

腰椎滑脱怎样睡姿好,腰椎滑脱应该注意什么?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