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用黄芪养生的老人 > 导航 > 黄芪养生配方

黄芪养生配方

2019-10-15

慢性胃炎黄芪炙黄芪

【www.ys630.com - 用黄芪养生的老人】

慢性胃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病,也是一种对于患者而言,会带来极大的痛苦的疾病。由于是一种胃部疾病,而胃部是比较重要的消化器官,因此对于慢性胃炎患者而言,在饮食方面是要注意的。另外,慢性胃炎也是可以通过一定的食疗方法来缓解的。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慢性胃炎的食疗方法。

1、白胡椒猪肚汤

选白胡椒15克,稍打碎;鲜猪肚1个,洗净。将白胡椒放进洗净的猪肚内,加清水20毫升,然后用线将猪肚上下口扎紧。用文火煲1小时,调味后分次服食。

2、沙参玉竹汤

选用北沙参12克,玉竹9克,淮山门克,枸杞子10克,野水鸭肉150克,切件。将上述五物共放于沙锅内,煮汤,分次饮用。

3、石斛玉竹粥

选用大米100克,石斛12克,玉竹9克,大枣5个(去核)。先将石斛、玉竹放入沙锅内煮水600毫升,后去渣,加入大枣、大米以文火煮粥食用。

4、金橘猪肚汤

金橘根30克,洗净切碎;鲜猪肚1个,洗净切碎,二者同时放沙锅内,加清水1000毫升煲汤,煲至350毫升左右,调味,饮汤食猪肚。

5、参米粥

选用党参25克,洗净切碎。大米50克,洗净,在铁锅内炒至黄色。然后将二者与清水1000毫升一起放入沙锅内,煮至350毫升左右,分次食用。

6、豆花鱼汤

赤小豆500克,玫瑰花15克,鲜活鲤鱼1条(约500~600克)。先将鲤鱼剖杀去内脏,待用。然后,洗净赤小豆、玫瑰花,三物同放瓦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烂,去掉玫瑰花,调味,分次食用。

7、生姜羊肉粥

选新鲜瘦羊肉250克,切成薄小块;大米100克洗净;生姜15克,去皮,切成姜丝。先将羊肉加清水放入沙锅内煮烂,再放入大米,以中火煮成粥,待好时放入姜丝再煮片刻,即可分次食用。

扩展阅读

自配炙黄芪


黄芪是一味对人体有着很大好处的中药材,它的主要功效就是固本培元,补中益气,简而言之就是为人体提供充足的元气,保障身体的健康。黄芪对于气血虚弱的女性来说可谓是一剂滋补身体的良药,很多因为生病而患下病根的女性就会常常用黄芪来养身体。那么,自配炙黄芪该怎么做呢?

炙黄芪做法

(1)取生黄芪片。

(2)炼蜜。将蜂蜜置锅内,加热至徐徐沸腾后,改用文火保持微沸,捞去浮在表面的泡沫和蜡质,然后用或纱布滤去死蜂等杂质;对于浓稠的蜂蜜可酌加开水稀释,过滤后继续炼制。一般以起龟眼泡,手试之粘性较牛蜜略强,颜色稍微加深,温度105t,比重1.30即可。

(3)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淋人黄芪片中,拌匀,闷润4—6小时(令蜂蜜吸尽)。

(4)将黄芪片置炒锅中,用文火炒制,炒制时翻动要勤,炒至:①颜色深黄均匀,略带焦斑,有光泽;②饮片不粘手,炒动时手感由重滞转为轻松;③饮片起锅晾凉后,用手翻动有轻微沙沙声。结块疏松,轻轻搓动即散,饮片之间无粘连。

(5)取出,放凉。每100此黄芪,用炼蜜25kg。

传统黄芪炮制以蜜炙为主,是将生黄芪切片,加蜂蜜炒制而成,炮制较为粗糙,劳动强度大。有文献认为,CY—电动炒药机蜜炙黄芪可降低劳动强度。也有文献认为,电烘烤蜜炙黄芪尤佳,并对三种不同炙法(烘炙法、炒炙法、先闷润后炒炙法)所得成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烘炙法制的黄芪质量好,色泽鲜艳,贮藏不易吸潮,可延长保存期,不生虫,不霉变;炒炙品摊放20小时就吸潮回润,粘手,久放易酸败;先闷润后炒炙所得制品,品质次于烘炙品。因此认为,三法中以烘法为优l真。关于炮制时间及温度的问题,有人研究认为,70V或80C烘制2小时,与传统蜜炙黄芪的药理作用无显著差异I引:另有文献认为,用蜜量为30%、温度10012、烘制时间30分钟,所得成品黄芪甲苷的含量为生黄芪的三倍,因而作者提出,此为最佳炮制条件。

黄芪和炙黄芪的区别有哪些


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黄芪的养生功效是受到大家肯定的。经常的服用黄芪泡的水,可以有效的预防感冒,保证身体的健康。黄芪分生黄芪、炙黄芪,它们两者之间是有很多不同的。那么,黄芪和炙黄芪的区别有哪些呢?下面便一起来看一下这篇文章的相关介绍吧,希望能帮到您。

生黄芪与炙黄芪,相比之下,炙黄芪的补气升阳效果更好。使用黄芪进补,一般要由少逐渐增加,边服边观察有无上火的表现或身上原有疾病有无加重,一旦有则应停用或配药才能继续服用。如果乏力、多汗或气喘等症状减轻,精神和体力改善而又无上述副作用,可增加用量。一般来说,每次用5克~10克煮水即可。

黄芪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为补气要药。

临床应用时习惯分为生用、蜜炙、麸皮拌炒3种,其药效各有不同,生黄芪多用于固表、托疮、利水等;蜜炙黄芪多用于补中益气;炒黄芪多用于益气健脾。

黄芪味甘,可补气补血。普通人将其煮水来饮用,的确能达到增强免疫力、补脾肺之气、增强体质的养生效果。不过,中医强调,黄芪是可以泡水喝的,但一定要刚烧的开水,那样才能够泡出药味。但即使这样,最多也只能析出十分之三四的药效,有点浪费药材,建议黄芪以煎煮为主效果更佳。

注意事项:

1、热性体质、肺结核等人群不适宜饮用;

2、感冒、发热、上火时不适宜饮用;

3、经期也可以喝也可以不喝,如果有异常情况就停,如果没有什么异常情况也可以继续喝。

4、饮用期间,最好不要吃太油腻、太寒的食物。萝卜也最好少吃,会减弱黄芪补气的功效。 5、10g黄芪的用量,再加上红枣自身的甜味,煎出来的药汁基本没有药味,不要乱加糖。

以上便是关于黄芪和炙黄芪的区别的介绍。生活中应该多了解一些黄芪和炙黄芪的不同,才能够更好的利用它们来帮助养生,从而维持身体的健康。黄芪作为一种药材,它的食用方法是有很多的,正确的进行食用,对我们而言是非常有益的。

黄芪与炙黄芪区别是什么


黄芪几乎人人都知道这种药材,但是炙黄芪却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它也属于一种药材,只是把黄芪经过大火炒熟了的药材,对于人们来说,都是比较珍贵的药材,那么黄芪与炙黄芪区别是什么?这个问题有些复杂,但是只要认真的去了解的话,依然能够得到答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黄芪与炙黄芪区别是什么呢?

黄芪和炙黄芪的区别

区别一:黄芪是为晒干还生的药材,而炙黄芪为炒熟药材,炙黄芪就是用生黄芪加密蜜炙熟。

区别二:一般来说如果想要补气升阳就要选用炙黄芪,其他方面适宜用黄芪。

区别三:黄芪的具体功效是利水消肿,去毒生肌,治自汗、盗汗人、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而炙黄芪功效就是补中益气,治内伤和劳倦,脱肛,崩带,以及所有的气衰血虚症状。

区别四:炙黄芪善长于益气补中、气虚乏力,食少便溏,黄芪就更适宜用在固表托疮、糖尿病,内热消渴,久溃不敛!

区别五:虽然两者都有补气之功效,但是炙黄芪会比黄芪的补气作用更强。

生黄芪又称膜荚黄芪或黄耆。豆科。多年生草本。主根长,圆柱形,稍带木质,外质土黄色或棕红色。 临床应用时习惯分为生用、蜜炙、麸皮拌炒3种,其药效各有不同,生黄芪多用于固表、托疮、利水等。炙黄芪,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片,直径0.8~3.5cm,厚0.1~0.4cm。外表皮浅棕黄或棕褐色,略有光泽,可见纵皱纹或纵沟。切面皮部浅黄色,木质部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有的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具蜜香气,味甜,略带黏性,嚼之微有豆腥味。

传统黄芪炮制以蜜炙为主,是将生黄芪切片,加蜂蜜炒制而成,炮制较为粗糙,劳动强度大。有文献报道认为,CY—电动炒药机蜜炙黄芪可降低劳动强度。也有文献认为,电烘烤蜜炙黄芪尤佳,并对三种不同炙法(烘炙法、炒炙法、先闷润后炒炙法)所得成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烘炙法制的黄芪质量好,色泽鲜艳,贮藏不易吸潮,可延长保存期,不生虫,不霉变;炒炙品摊放20小时就吸潮回润,粘手,久放易酸败;先闷润后炒炙所得制品,品质次于烘炙品。因此认为,三法中以烘法为优l真。关于炮制时间及温度的问题,有人研究认为,70V或80C烘制2小时,与传统蜜炙黄芪的药理作用无显著差异I引:另有文献认为,用蜜量为30%、温度10012、烘制时间30分钟,所得成品黄芪甲苷的含量为生黄芪的三倍,因而作者提出,此为最佳炮制条件。

黄芪与炙黄芪区别还是比较明显,因此我们在生活中需要哪种药材一定要搞清楚,不要因为自己的马虎而选择了不正确的药材,这样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好的,而且我们也都知道吃错药是非常恐怖的,我们要承担很多的损失和后果。

炙黄芪的副作用


炙黄芪这种药材的药用价值是比较高的,可以治疗体虚乏力以及腹部不适,对于腹泻的症状也是有很大的治疗价值,但是炙黄芪也有一些副作用的,我们应该要注意炙黄芪的服用方法,减少炙黄芪的副作用影响。对于炙黄芪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可能引起的副作用,我们可以参考下文的内容。

炙黄芪的作用与功效

炙黄芪经过炒制之后的生黄芪,和生黄芪相比,炙黄芪的作用与功效增加了补益的方面。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炙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1、体虚乏力的人可以服用炙黄芪,尤其是体弱的老年人。

2、腹部不适者,肠胃不适者,如吃不下饭,有腹泻症状的人,都可以使用炙黄芪,有止泻和调理肠胃的作用。

3、炙黄芪对畏寒、体寒的人具有补火助阳的功效;尤其对于因寒生痛症状,如宫寒、宫冷、痛经、闭经等,有散寒止痛、活血通络的功效。

4、炙黄芪对男性性功能障碍(如阳痿)能起到治疗的意义。

炙黄芪的副作用

虽然中药的副作用相对于西药来说很小,但其副作用也是存在的,炙黄芪也是如此,这就要求在使用炙黄芪的过程中要遵循用药说明,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小编下面就介绍一下炙黄芪的副作用以及引起这些副作用的原因。

1、由于炙黄芪是温补的,所以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补过头了,常见的症状是睡眠不好甚至失眠、心烦脸红、咽痛、高血压等。

2、一般引起这些副作用的原因有:

1)患者本身阴虚,而且单独使用了黄芪这一味药材,建议患者不要自己开药,最好找中医进行诊疗,和其他药材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2)患者一次性使用量过大,任何药物都要遵循由少到多的过程,如果第一次使用就大量进补,身体肯定吃不消。

3)即使使用炙黄芪一段时间后,没有什么异常和副作用,也不能擅自加量,否则会增加诱发高血压的概率。

4)阴虚、肾虚患者一定要搭配滋阴养阴药,如熟地、玄参等;湿热患者要搭配清利湿热药,如黄岑、黄连等;身上有热毒的患者要搭配清热解毒的中药,比如黄连、败酱草等。

3、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在使用炙黄芪的时候要格外小心,必需谨遵医嘱。

慢性胃炎炙什么穴位


慢性胃炎灸什么穴位

艾灸治疗慢性胃炎以疏肝理气,活血暖胃,养阴止痛为主。

1、慢性胃炎灸中脘穴

标准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主治疾病: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2、慢性胃炎灸足三里

标准定位: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主治疾病:足三里穴能治疗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3、慢性胃炎灸胃俞穴

标准定位: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溃疡,胃扩张,胃下垂,胃痉挛,肝炎,腮腺炎,肠炎,痢疾;

4、慢性胃炎灸脾俞穴

标准定位: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胃炎,胃下垂,胃痉挛,胃扩张,胃出血,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肠炎,痢疾,肝炎;

5、慢性胃炎灸膈腧穴

标准定位: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病症:1.消化系统疾病:神经性呕吐,胃炎,胃溃疡,肝炎,肠炎,肠出血;

灸法:用艾条或配合单孔、双孔灸盒灸,每穴每次15-20分钟,7日一个疗程,中间间隔2-3天。一个月之后就会觉得胃痛胃胀远离你,效果真的出乎你意料。

6、慢性胃炎灸内关穴

内关穴位置: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处,掌长肌腱与桡侧腕肌腱之间。

功效:艾灸该穴位可健胃止痛,主治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或慢性胃黏膜变化,上腹不适,胀痛或烧灼感,以及食欲缺乏,恶心,呕吐,泛酸等症。

7、慢性胃炎灸神厥穴

神厥穴位置:位于肚脐中央,为任脉之要穴。

功效:艾灸该穴位有温阳益气,健运脾胃之功效。煮至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等症。

慢性胃炎发作的症状

1、胃痛

有时饭前痛,有时饭后痛,有的人在半夜三更痛。胃痛的感觉可能不剧烈,而是钝痛、压痛或闷痛,胃痛的部位在心脏部位以下至肚之间。

2、胃胀

感到胃部发胀,食物不消化,或者胀气,胃口堵,食物下不去。

3、反酸

胃酸过多,经常反酸,有胃酸从胃里泛起或满上来的感觉。

4、恶心呕吐

慢性胃炎患者往往有恶心等症状,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恶心呕吐表现更为突出。

5、烧心

胃黏膜充血、胃酸过多,均会造成烧心的感觉,主要是胃部灼热、发烧的感觉。

6、胃寒

许多胃病患者不敢吃冷、凉的食物,或天气一变冷、气温下降,胃就疼痛、拉肚子。

慢性胃炎保健方法

晚饭后半小时,可到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方,自由自在地散步;散步时,整个内脏器官都处于微微地颤动状态,再配合有节奏的呼吸,可使腹部肌肉有规律地前后收缩,横膈肌上下运动,可以对胃肠起到按摩作用。

站位、坐位、仰卧位均可;用右手手掌在腹部上下左右按摩,由轻到重,由慢到快;每日按摩2~3分钟,以空腹时按摩效果最好。在按摩过程中,应有揉的动作,酸痛感强,止痛效果好,不可因为害怕有酸痛感而不用力。此法对急性发作的胃痛效果较好。慢性胃病发作时,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坐位,五指并拢,用右手手掌从右胸直搓至左大腿沟,后用左手手掌从左上胸直搓至右大腿沟;按摩100次左右为宜。

坐位;右手握拳(拇指在外);用拇指的指关节敲击同侧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在胫骨和腓骨之间),叩击一百次,再换另一只手操作;或者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待有酸麻胀感后持续3~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慢性胃炎黄芪炙黄芪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