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夏季养生祛湿 > 导航 > 秋季养生祛湿

秋季养生祛湿

2019-10-15

秋季九款祛湿食疗

夏季养生祛湿。

“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明则灵,心灵则聪慧清醒。”社会的发展让更多人注意到了养生这个话题,药物不能替代养生,只有观念和行动结合的养生才是有效的。中医养生这方面的知识您掌握多少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秋季九款祛湿食疗”,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俗话说“秋雨绵绵”,既然多雨,就少不了湿气的侵扰,那么如何祛除体内的湿气呢?今天给大家介绍九款祛湿食疗方,让你不再受秋季湿热煎熬。

红豆+花生+大枣

做法:

1、红豆、花生仁洗净,用冷水浸泡回软。

2、红枣洗净,剔去枣核。

3、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4、锅中加入约1500毫升冷水,放入红豆、花生仁、粳米,旺火煮沸后,放入红枣,再改用小火慢熬至粥成,以白糖调味即可。

绿豆+薏米仁

做法:

1、将薏米仁浸泡一夜。

2、将浸泡过的薏仁与绿豆加水煮半个小时。

3、加入白糖即成。(也可以等粥冷却,加入蜂蜜)

为了增加粥的粘稠度,可以加入燕麦,口感更好。

鲤鱼+红豆

做法:

1、红豆100克、红枣4个、陈皮1/4个、鲤鱼1条(约500克)、生姜3片。将各配料洗净待用。

2、鲤鱼宰洗净,去脏杂,置油镬煎至微黄,洒入少许水,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此量可供3~4人用。

黄芪+母鸡

做法:

1、将鸡斩成小块,入开水灼去血沫,洗净。将鸡块、火腿丁、莲心放入陶锅,加料酒、葱姜和清水上大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煲2个小时。

2、准备四个陶器或瓷器、紫砂的汤罐,将洗净的药材四等分放入汤罐,每罐加红枣2粒,如有龙眼肉可放两到三粒,然后将事先煲好的汤料捞去葱姜,四等分装入(装不下可以留下以后用)汤罐,隔水蒸2-3个小时即可。

喝前根据个人口味自己加适量精制盐。

冬瓜+雄鸡

做法:

1、冬瓜去皮、核、洗净,切方块,并在每块冬瓜面上切一井字,便于入味。

2、冬菇浸软,用糖、生粉、油腌料拌匀。

3、鸡洗净沥水切,用盐、酒、油腌料腌10分钟。

4、起油锅爆香鸡及姜,下冬瓜,甘笋炒匀,加水一杯半烧滚,放入冬菇,慢火炖至鸡熟。

5、将水淀粉、麻油、胡椒粉、糖、盐作好芡汁,放入锅内,下葱兜匀上盘。

猪腰+杜仲+核桃仁

做法:

1、将猪腰里面的腰臊去掉,撒一些盐,撕去外膜。把杜仲放进锅里,加一点盐水用微火炒干,把炒好的杜仲倒入沙锅,加入一些清水。

2、把猪腰放进沙锅里和杜仲一起大火煨煮,加入少许的姜、葱,煮开后,撇去浮沫,再把核桃仁放进去,加一点盐,这时改用文火煨。

3、15分钟后,捞出猪腰,将猪腰改刀切片,切好之后和核桃仁一起装盘,再浇上一点香油、酱油,撒上香菜,杜仲核桃煲猪腰就做好。

鲤鱼+冬瓜

做法:

1、将鲤鱼洗净,去鳞、鳃及内脏,冬瓜削皮,加水与冬瓜煮汤。

2、熟时加生姜、蒜头,少许油、盐调味,即可服食。

冬瓜+红豆

做法:

1、红豆和大米按1:1的比例洗净,泡发一夜。

2、冬瓜去皮,切片,不要太薄。

3、加足够的水,烧开后,熬煮红豆和大米,至红豆开裂,加入冬瓜片同煮。

4、熬至冬瓜呈透明状即可,加盐或加糖均可。

玉米须+冬瓜皮+红豆

做法:

1、首先红豆放入锅内,在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水烧开。

2、煮到滚以后再加冬瓜皮,玉米须,转小火熬到红豆开花,冬瓜皮也就烂了。再加点老冰糖熬会即可。(最后可以连冬瓜皮起吃)

相关阅读

秋膘悠着贴 秋季养生祛湿健脾胃3款食疗


秋季养生很多人都把重点放到贴“秋膘”上,但是怎么贴秋膘才科学呢?秋季祛湿健脾胃吃什么好?

夏去秋来,脾胃的休息季节

一般说来农历七月初就立秋了,立秋之后便属秋季。但七月的天地变化有其独特性,继大暑之后,虽然立秋而暑气余威仍烈。正如杜甫《新秋》诗云:“火云犹未教奇峰。”

农谚说,立秋后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说明农历七月天气仍热。而且这段时间雨水特多,常常暴雨成灾,甚至在八月上旬还有洪水为患。正是由于这段时间天上有烈日,地上多水湿,两种邪气狼狈为奸,可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对脾胃的影响最大,所以初秋之时,很多人都会出现腹泻、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病症。因此,初秋想要不生病,还得从保养开始。可多吃点扁豆、豇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湿的食物,以帮助脾胃消化。

药膳:祛湿健脾绿茶鲫鱼

做法:取鲫鱼一条,绿茶20克。将鲫鱼剖开,去除内脏,保留鱼鳞,冲洗干净;将茶叶装入鱼腹内,将腹口抹平,不让茶叶掉出来;找一张干净的纸,包裹住鱼后放人盘中;将盘入蒸锅中蒸至熟透即成。

功效:鲫鱼入脾、胃、大肠经,具有健脾利湿、和中开胃、温中下气、利尿消肿、活血通脉、催乳下奶等多种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水肿、腹泻、便血、溃疡、糖尿病等病症的辅助治疗。而茶素有“万病之药”之称,绿茶则能清热去火、生津止渴、消食除烦、抗菌消炎。两者合用,共成清热利湿、补脾和胃之功。

Tips日常调理来按摩曲池穴

曲池穴对于化解体内湿热邪气有比较好的作用,经常按摩它,不仅能去湿清热,还能疏风解表、疏经通络。曲池穴位于大肠经上,不仅能转化脾土之热,还能燥化大肠经湿热。先把肘部弯曲,找到肘部最突出的那根骨头,然后再找到弯曲合上的这个点,突出的那个骨头和这个点之间的中间点就是曲池穴了。按压的时候,可以用拇指或中指的指端来操作,从轻到重,每次按压1-2分钟,每日1-2次,长期坚持能起到辅助调理的作用。

遭遇“秋老虎”,体弱须防中“阴暑”

初秋踏来,天气虽有了凉意,但由于还有一个伏天——末伏还没有过去,所以形成了一种立秋时节独特的气候现象即白天天气炎热,而早晚两头却比较凉爽,“早晨立了秋,晚上凉嗖嗖”,“立秋一日,水冷三分”都是这种气候特征的写照。在这种忽冷忽热的时节,有一种疾病非常常见,就是中暑。

中暑在中医上也称“伤暑”,有阴、阳之分,“阳暑”是由酷热所造成。由于暑热伤人,耗气伤阴,暑又多夹湿,所以阳暑的主要症状有发烧,浑身困重,出虚汗,腹泻头昏甚至昏厥,抽搐等等。而“阴暑”,祖国医学是这样论述的:“静而得之”,“避暑乘凉得之”,意思是过于避热贪凉引起的。

因为暑热湿盛的时候,人们的毛孔是开张的,腠理是疏松的,此时如果突然受凉,风寒湿邪等便会长驱直入,从而引发中暑症状。这种中暑的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全身酸痛,恶心,发高烧等。通常在睡眠、午休和纳凉之时,或者是过于避热趋凉而得病,比如夜间露宿室外,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睡眠时被电扇强风对吹而引发。

秋天阴暑频发的原因,主要因为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加大,皮肤腠理开合频繁,此时如果贪图寒凉,一热一凉之间让虚邪贼风有机可乘,就加大了“伤阴暑”的可能。

药膳:藿香粥“抗”暑

做法:取鲜藿香30克,粳米30克。先将砂锅的水煮开,加入洗净的粳米;当粳米快煮熟时,加人鲜藿香,搅拌均匀,煮片刻即可食用。

功效:《医余录》中记载:“藿香粥散暑气,辟恶气”,《老老恒言》也记载,藿香粥“兼治脾胃吐逆、霍乱、心腹痛,开胃进食”。藿香能祛病主要原因与其散发着浓郁的清香之味有关,这种味道具有化湿和中、解暑辟秽的功效。

Tips:外敷缓解阴暑

先将葱白125克切成块,加约30毫升的开水,捣烂成汁。然后把125克黄酒炖开,放入6克薄荷叶,过1-2分钟后,过滤掉薄荷叶倒出黄酒。最后将葱汁与黄酒调匀,用毛巾蘸汁,涂抹于太阳穴、肘窝、手心、窝、脚底及前后胸肋骨间,轻轻搓擦,直至皮肤微红为止。老人、小孩、有皮肤病者忌用此方法。

立秋胃口开,秋膘悠着贴

经历了炎炎一夏的“煎熬”,这时人们也该“胃口大开”了,所以才有了“贴秋瞟”一说。

但是“贴秋膘”,并不是说一味地吃肉便能将您身上的肉补回来,凡事都得讲求一个度,肥腻的肉补过了头,很容易导致我们的脾胃出现问题,引发腹泻。

另外,由于夏季湿热较重,所以经过一个夏天的“煎熬”之后,我们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加之本来油腻的食物就不好被脾胃运化吸收,您如果过多地吃,就更不好吸收了,所以人体只好把这些还没有吸收的食物排出体外,就出现了腹泻的现象,这还不算坏呢,没有排出体外又没能吸收的成分,还能变成痰,附着在体内各处,成为引发疾病的导火索,非常危险。另外,立秋后,天气开始干燥,人们常常出现口干唇焦、大便秘结等秋燥症状,像牛羊肉之类都是热性食物,您再多吃这样的食物,无异于火上浇油了。所以啊,这秋膘您还得悠着贴。

大家可参照中医“四季五补”原则来实施,所谓四季五补指的是舂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由于立秋之际盛夏余温还在,属于四季中长夏,因此要以淡补为主。也就是多吃一些健脾利湿的茄子、鲜藕、黄瓜、冬瓜等甘味和淡味食物。

药膳:芡实山药糊健康贴秋膘

做法:芡实500克,山药500克,糯米粉500克,白糖500克。将芡实、山药一同晒干后,放入碾槽内碾为细粉;将糯米粉及白糖与碾成的细粉一起拌和均匀;取混合粉50-100克,加人冷水调成稀糊状,然后加热烧熟即成,每日早晚空腹温热食用即可。

功效:既可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遗症”;又能调理脾胃功能。

结语:秋季养生,不妨多用食疗的方法,古语云:“药膳同源”,秋季祛湿健脾胃食疗大家做做看吧~(文章原载于《都市健康人》,作者:向霜,刊期:2012.09,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养生堂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祛湿健脾的食疗


祛湿健脾的食疗

1、祛湿健脾的食疗之茯苓粥

取粳米100克,淘净;粳米100克、茯苓粉20克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调至武火将水烧沸,水开后转用文火熬至糜烂,然后加入盐、生姜粒若干,搅匀即成。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根据口味可加入红糖。长期食用可起到利水渗温、健脾祛湿的功效,对于慢性肝炎也有一定的疗效。

2、祛湿健脾的食疗之参芪粥

黄芪15克,党参15克,炒薏米60克,炒扁豆15克,红枣2个,大米100克。先将薏米、扁豆炒至微黄,红枣去核,用清水洗净黄芪、党参并放入砂锅内,加水煎汁。药汁熬好后,去除药渣,将炒薏米、炒扁豆、红枣肉、大米一同放进药汁中煮沸,后用文火煮成粥。功效:黄芪、党参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薏米、扁豆能够祛湿,做成能够养胃的粥,可补中益气,健脾祛湿,缓解湿盛带来的身体不适。

3、祛湿健脾的食疗之淮山扁豆煲鸡脚

功效:健脾祛湿、舒筋活络。

材料:淮山15克,扁豆15克,芡实15克,苡仁15克,鲜鸡脚200克(约10只),生姜丝少许。

做法:先将鸡脚去衣清洗,切掉脚趾甲。将淮山、扁豆、芡实、薏苡仁、鸡脚和姜片一起放瓦煲内,加水2500ml(约10碗水),武火煲滚后文火煮2小时。煮好后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4、祛湿健脾的食疗之白术陈皮猪肚汤

功效:健脾燥湿开胃。

材料:陈皮10克,白术30克,鲜猪肚半个至1个,砂仁6克,生姜5片。

制法: 先将猪肚洗净飞水。将全部用料放入汤煲内,加水约2500ml,煲滚后改用文火煲约1个半小时。 3、取出猪肚切件,放回锅内,再煲30分钟,调味即可。

注意事项:本汤性温,阴虚内热者不宜。

需健脾祛湿的人群

1、肥胖人群

肥胖的人往往脾虚、肾亏。这是由于脾气虚弱则运化转输无力,水湿留滞体内,肾气亏虚,肾阳衰微,致血行迟缓,水湿内停而成肥胖。肥胖者体内湿气瘀积,如果受到外部湿热环境的影响,则雪上加霜,严重影响脾的运化,使脾虚肾亏加重,因而会出现四肢无力、眼涩、腹泻、腹胀、胃痛等不适症状。

2、脾虚患者

脾虚的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舌苔厚腻,脉细弱,大便不成形,四肢沉重,人困倦乏力。脾虚者忌湿,而在梅雨天气里,由于湿邪的侵袭,会出现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呕吐、恶心、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胃肠功能不好的人群

有慢性胃炎、胃食道反流、胃溃疡、胆囊炎、消化功能不良者,在梅雨天要特别注意饮食的摄入,这个季节往往容易加重脾胃失调,导致病情恶化。

健脾祛湿茶

1、五花祛湿茶

五花茶顾名思义就是由五种花一起熬制成的茶饮,它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便的作用,具体的做法是金银花、菊花、槐花、木棉花、鸡蛋花各10g,熬水喝即可。

2、薏仁茶

炒薏仁10克、鲜荷叶5克、山楂5克。有健脾利湿、涩肠止泻的作用。主治脾虚泻,如大便时溏时泻,稍进油腻之食加重,甚则完谷不化,伴有饮食不馨、脘腹胀闷、面色萎黄、神倦乏力、舌淡苔等。

3、香兰凉茶

藿香9克、佩兰9克、茶叶6克制作方法藿香9克、佩兰9克洗净,和茶叶6克一起放茶壶中,用500毫升开水冲溶,上盖闷5分钟,加入冰块冷却待饮。解热祛风,清暑化湿,开胃止呕。

4、荷叶凉茶

荷叶凉茶可以防暑降温,健脾祛湿。具体的做法是将荷叶撕成小块,与中药滑石、白术各10克,甘草6克,放入水中,共煮20分钟左右,去渣取汁,放入少量白糖搅匀,冷却后饮用。

健脾祛湿的食疗


健脾祛湿的食疗

1、健脾祛湿喝丝瓜咸蛋麦片粥

丝瓜咸蛋麦片粥具有滋阴清肺、益肝健脾、生津止渴的作用。体内湿气重的朋友,在选择去湿气的食物时,不妨考虑丝瓜咸蛋麦片粥,味道不错,去湿气的效果也不错!

原料:丝瓜100克,咸蛋1个,麦片50克,粳米100克,麻油适量,葱末、酒、盐、味精少许。

制法:丝瓜洗净刨皮切丁:咸蛋1煮热,剥壳切成小粒;粳米漂洗浸泡待用。在开水锅中放人粳米,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烧至米开花,放人麦片、丝瓜丁和咸蛋粒,熬制成粥后,加盐、酒、味精,撒人葱末,滴淋麻油。

2、健脾祛湿喝金针炒肉丝

原料:材料金针菜(干)30克,肉丝70克,油1小匙,姜丝1大匙。

金针炒肉丝的做法:金针菜用水泡软,打结。起油锅爆香姜片,加入肉丝拌炒,再加入金针菜,炒熟即可。

药用功效:清热凉血、止血、利尿消肿、安神、明目。主治心悸、情志不舒、失眠、水肿黄疸、痔疮出血、衄血、吐血、缺乳、耳鸣。

3、健脾祛湿喝芡实薏仁茶

薏苡仁、赤小豆、芡实各5克,淡竹叶、马齿笕、槐米、绿茶各1克。将薏米仁、赤小豆、芡实冷水浸泡半小时后,放入锅中熬煮,大火烧开后改用文火慢炖,煲1小时,加入剩余材料,继续煲半小时,即可。熬煮较费时,为节约时间,还可选择制成茶包的芡实薏仁茶,喝的时候,直接取一小包,开水冲泡后即可饮用,简单方便。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

4、健脾祛湿喝薏米莲子百合粥

薏仁在《神农本草经》里有记载,中医认为,薏仁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解毒之功,对平衡血压和血脂也有好处。

薏米50克,莲子(去心)30克,百合20克,先煮烂,再与粳米50克同煮粥,用适量红糖(或蜂蜜)调味食用。有健脾祛湿、润肺止泻、健肤美容作用,适用于大便溏烂,下肢湿疹,面部座疮等症。

健脾祛湿的食物

1、洋葱。洋葱具有化湿祛痰、解毒杀虫等功效,这些大家都是知道的,它适用于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一些症状。

2、水芹。有清热利水的功效,适用于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带下等病证。

3、玉米。具有调中开胃、降浊利尿等功效,适用于尿路结石或慢性肾炎水肿、高血压、食欲不振等症。

4、冬瓜。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等功效,适用于暑热烦渴、水肿、小便不利、消渴引饮以及水气浮肿喘满等病症。

5、扁豆。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等功效,对于一些脾虚呕吐、食少便溏、泄泻水肿、赤白带下等病症很有成效。

6、鲫鱼。有健脾利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食少、虚弱乏力、消渴引饮、浮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脾虚的症状有哪些

1、舌苔有变化

舌头的变化是脾的外在表现。健康的舌头表面应为红色,看上去很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轻薄且非常干净。如果舌头边缘已经出现明显的齿痕,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2、食欲下降

因为在中医理论中,当湿气进入体内后最容易伤脾。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吃到体内的各种食物和液体,把这些物质转化为能够被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新的能量。

大多数人在湿热的环境中,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响,有较强的饥饿感,可是吃了东西后却有饱胀的感觉,这也是胃强脾弱的表现。

九穴位祛湿健脾保安康


根据中医理论,从立秋到秋分即为长夏,这时余暑未消,又因降雨频繁而湿气重,故有秋老虎发威一说。湿重可能导致脾脏受损,所以长夏养生,一定要健脾。通过穴位疗法,帮助我们降服秋老虎。

健脾要穴 照顾好脾胃

长夏主湿,而脾喜燥恶湿,所以就要健脾防湿。长夏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出现食欲不振、口淡无味等病症。而脾胃是人体消化系统中重要的脏腑,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出都是在脾胃的作用下协同其他脏腑完成的。说到健脾养胃,有两个穴位不得不提,它们就是足三里和阴陵泉。阴陵泉是健脾的主要穴位,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的凹陷处。而足三里归属于胃经,刺激它可以调节经络气血运行,激发胃部功能。

长夏不保健,秋必宣泄。比如说你这段时间暴饮暴食,凉啤酒喝多了,伤了脾胃,可能你现在没什么急性的问题,但到秋天的时候邪气就要宣泄出来了。所以长夏要尽量少饮冷酒,因为酒亦主湿,而且冷啤容易导致胃肠道疾病。

过了长夏,就算是秋了。秋主肺,肺与脾相反,它喜润恶燥。秋天风干物燥,秋燥之气最容易伤肺,容易产生呼吸系统疾病,故应该慎防秋燥。秋天养生就要多吃点梨,吃点滋润的东西。养肺要先增强脾胃功能,五行中肺属金,脾胃属土,土生金也。中医里有个重要养生原则虚则补其母,所以要解决肺部的问题就先补好它的母亲脾胃。补肺气润肺阴的主要穴位有肺俞、膻中、天突、中脘、足三里和气海。所以秋季穴位养生既要照顾好脾胃,又要保养好肺部。

护肺要穴 祛燥润肺

秋季的保健养生要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秋天的主要邪气是燥,但有温燥和凉燥之分,在由夏季转为秋季的时候,湿气虽然退了,但气温并没有降下来,我们都知道有秋老虎之说,民间都说秋后还有一伏。这时如果不注意的话,肺特别容易受伤,人就容易出现鼻腔血块、咳痰带血丝,埋下呼吸系统的重大隐患。

所以,在秋季的前半期我们要像春天那样养生,不同的是不用把重点放在平肝上面。穴位主要选择肺经上的鱼际和大肠经的曲池、迎香。

两侧鱼际每天不拘时地掐揉3分钟。曲池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有很好的清热作用。每天阳气最盛的时候即中午1~3点时按揉两侧穴位2分钟即可,最重要的是要坚持每天做。

迎香也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从它的名字我们可以看出它的功能是使人闻香逐臭的,可以治疗各种难愈的鼻炎、鼻塞。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可以湿润鼻腔,两鼻腔湿润了,就可以加大阻止病邪的力量,尤其是在燥邪盛行的秋季。

秋季的后半期凉燥横行,每天坚持按揉鱼际、迎香、合谷,可以将肺炎等秋季易发病统统挡在身外。

人体自带去火穴位 按按能解秋燥

入秋后,早晚温差大,天干气燥,人们很容易上火。专家指出,上火的病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肺热,有的是胃热。有三个穴位,每天经常按摩,可以起到除燥下火的作用。

祛湿汤 春季喝8款祛湿汤不再“湿漉漉”


你知道春天该怎么祛湿气吗?祛湿气该吃什么吗?湿热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有时候常会因为这个问题而导致自己周身不舒服,干什么事情都没劲,有病就需要及早解决,否则长期病痛存于体内容易发展到不可收拾。


1、薏米红小豆粥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

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

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

2、健脾祛湿汤(2~3人分量)

材料

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黄草10克,猪胰(猪横月利)300克,清水适量。

做法

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月利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适合脾胃差者饮用。

3、和中化湿汤(3~4人分量)

材料

木棉花30克,鸡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

做法

木棉花、鸡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适合湿热脾虚者饮用。

4、清热去湿汤(2~3人分量)

材料

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

做法

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

适合去骨火,去湿,清热毒。

5、鹌鹑去湿汤(2~3人分量)

材料

鹌鹑4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

鹌鹑、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煲1个半小时即可。

适合清热去湿,润肺化痰。

6、横月利去湿汤(2~3人分量)

材料

猪横月利250克,夏枯草、棉茵陈各10克,生姜2片。

做法

把猪横月利先飞水去腥备用;将夏枯草、棉茵陈及生姜和猪横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煲1个半小时即可食用。

该汤不但清热去湿,去肝热,对糖尿病人还有食疗功效。

7、草龟去湿汤(3~5人分量)

材料

草龟500克,猪肉200克,新鲜土伏苓250克,红枣6个。

做法

把草龟、猪肉、土伏苓红枣一起放到砂煲内熬3至4个小时即可。

有清热去湿及解毒功能。

8、黄瓜去湿汤

材料

老黄瓜800克(去核囊)陈皮25克,粳米25克,鸭肾2个,清水适量。

做法

老黄瓜去核囊、切大块,陈皮略浸泡、刮囊、洗净,鸭肾洗净、飞水、切片,粳米淘洗干净。砂锅加清水,放入老黄瓜、陈皮、粳米、鸭肾,先猛火煲开,然后转小火煲2小时即可调味饮用。

有清热解之效,适应烦热,咽喉痛,小便赤热等症。

祛湿的食物有哪些

1、玉米

玉米性味甘平,健脾开胃,利水通淋。适合患有水肿及淋症的人士。建议读者用玉米煎汤代茶,最好加入玉米须同煮;亦可配冬瓜皮、赤小豆等同用。此汤具有调中开胃、降浊利尿等功效,适用于尿路结石或慢性肾炎水肿、高血压、食欲不振等症。

2、薏米

生薏米性味甘淡,能健脾祛湿。适用于脾虚泄泻、水肿及风湿人士。建议读者可用生薏米煲粥食用,亦可加入淮山(打碎)同煮。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适用于小便短赤、水肿脚气、风湿痹痛、脾虚泄泻、扁平疣等病症。

3、芡实

又名鸡头子,是一种水生植物的果实。芡实性平和,药味甘涩,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蛋白质。芡实有补中益气、健脾祛湿、滋养强壮的作用,它与莲子有些相似,但其收敛镇静的作用比莲子强,适用于慢性泄泻和小便频数、梦遗滑精、妇女带多腰酸等。此外,芡实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人脸色红润、白皙。

4、赤小豆

赤小豆性味甘、酸、平,能健脾利水,解毒消肿。适用于有肥胖性水肿、脚气、腹胀腹泻等症人士。建议读者可用赤小豆、桑白皮,水煎煮约20分钟,饮汤食豆或煲汤时加入赤小豆。可以利水除湿,通乳,解毒排脓。宜于湿热泄泻。

5、马齿苋

具有清热祛湿、散血消肿等功效,适用于急性肠炎、痢疾、尿血、小便热淋、黄疸、牙龈炎等病症。

结语:一到春天我们身体中的湿气就非常重,那么祛湿的食物有哪些呢?上面的文章就是有关去湿气的问题。这时就该喝点祛湿降火的汤药来祛湿降火。许多慢性病都是倚仗湿气而存活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祛湿。

九大穴位祛湿健脾保安康


长夏不保健,秋必宣泄

过了长夏,就算是秋了。秋主肺,肺与脾相反,它喜润恶燥。秋天风干物燥,秋燥之气最容易伤肺,容易产生呼吸系统疾病,故应该慎防秋燥。秋天养生就要多吃点梨,吃点滋润的东西。养肺要先增强脾胃功能,五行中肺属金,脾胃属土,土生金也。中医里有个重要养生原则虚则补其母,所以要解决肺部的问题就先补好它的母亲脾胃。

秋季的保健养生要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秋天的主要邪气是燥,但有温燥和凉燥之分,在由夏季转为秋季的时候,湿气虽然退了,但气温并没有降下来,我们都知道有秋老虎之说,民间都说秋后还有一伏。这时如果不注意的话,肺特别容易受伤,人就容易出现鼻腔血块、咳痰带血丝,埋下呼吸系统的重大隐患。

人体自带去火穴位按按能解秋燥

入秋后,早晚温差大,天干气燥,人们很容易上火。专家指出,上火的病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肺热,有的是胃热。有三个穴位,每天经常按摩,可以起到除燥下火的作用。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

内庭穴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

具体做法:内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即可。

合谷穴

秋季清热祛湿汤都有哪些?


在每一个季节,都会有一些时令的美食。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多吃一些时令美食,不仅以给身体补充一定的营养,同时还会发挥出防治疾病的作用。就拿秋天来说,很多人认为这个季节进补是比较不错的,那么问题来了,秋季能够发挥出清热祛湿的汤,具体都有哪些种类呢?

1、赤小豆苡仁冬瓜煲生鱼汤

材料:赤小豆30克、苡仁20克、冬瓜600克、蜜枣3个、生鱼1条、猪瘦肉150克、生姜4片

做法:各物分别洗净,冬瓜切块,赤小豆、苡仁浸泡;蜜枣去核;生鱼宰洗净,煎至微黄,溅入少许清水。将各汤料放进瓦煲,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为文火煲约一个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功效:清热消暑利尿又不寒冷;滋阴润燥补益又不燥热,为盛夏秋暑时家庭养生靓汤,且男女老少皆宜。

2、薏米百合鹌鹑汤

材料:薏米1两、鲜百合两包、鹌鹑6只、瘦肉250克、姜。

做法:薏米百合清水洗干净,鹌鹑去皮洗净,瘦肉洗净切块,煲里放上适量的清水,将材料倒入,开始用大火,水烧开后,转慢火煲大约两小时即可。

功效:薏米百合鹌鹑汤,有祛湿之功效,滋阴健肺,止咳补气,适宜久咳虚喘者食用。

3、桑叶茅根健胃汤

材料:桑叶15克、茅根15克、黄豆100克、猪瘦肉500克、生姜片、盐、鸡精各适量。

做法:桑叶、茅根洗净。黄豆浸泡片刻,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锅内烧水,水开后放入猪瘦肉,焯去血水。各种药材及生姜片、黄豆一起放入汤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煲约2.5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桑叶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除头痛、止风、止泻。茅根消暑解渴。黄豆能健脾宽中。此汤能清热祛湿、健脾益胃。

春季湿气很猖獗 两款食疗帮你有效祛湿


春天的气温往往起伏不定,这让很多人在选择衣服时不知如何是好,穿多了热,穿少了冷,在气温的折磨下,很多人都因外寒侵入体内造成湿气过重。

“湿气”是中医的一种说法,很多人会觉得陌生,在中医看来它是致人生病的一大原因,可听上去这么虚空的一个概念,如何能准确地判断出自己是否存在湿气过重的问题呢?

首先,身体湿气过重时,人的外形会发生变化,身体会变得水中,尤其是下肢,常常出现浮肿的问题;再者,人的舌苔也会因此加重加深,出现发黄黏腻的情况;排便时,排泄物也会变得黏腻不堪,出现粘附在马桶壁上的情况;此外,当体湿过重后,人的精神也会变得萎靡不振、昏昏沉沉,尤其是在起床后尤为明显。

那么,当湿气过重的问题出现后,应该如何有效地调理呢?下面为大家推荐一些有效地方式。

首先,外寒是这个季节湿气过重的重要原因,常言道:“外寒化湿”,因此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暖,不给外寒侵入体内以任何机会。

再者,饮食是造成湿气过重的另一大原因,如果食用了生凉、油腻、高糖等类型的食物,会造成体湿过重的问题,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调整上述这些食物不能过量食用,除此之外,有哪些食物是需要多吃的呢?

首先,苋菜、扁豆、冬瓜、绿豆、薏米、芡实等利尿排湿的食物要多吃,此外,下面这两款食疗也是极佳地调理方式。

芡实莲子粥

首先准备适量的芡实、莲子、大米;洗净淘干之后留有备用;在锅中加入适量清水之后,将食材全部倒入锅中,开小火慢煮,直至食材变得软烂,粥变得粘稠后关火;出锅前加入适量的白糖调味后,即可食用。

薏米红豆粥

首先将洗净的薏米、红豆早凉水中浸泡3小时左右,然后将食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先用大火将水煮沸,然后该小火慢煮半小时,直至粥变粘稠之后,即可盛出食用。

这两种食疗,既美味,功效又十分显著,是不可多得的祛湿佳品,除了在饮食上调整外,每天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多开窗通风,让室内潮湿的空气能及时排出室外,贴身的被褥和衣物要常常拿到阳光下晾晒;这些调理方式都能很好地祛除湿气。

盛夏酷暑季节,人们的食欲一般都较差,有些体质本来就比较虚弱的人,很想吃些既美味可口又有滋补治疗作用的菜肴。下面是适合夏季食用的三款药膳,您不妨一试:

清润瓜丝

用料:新鲜西瓜皮300克,天冬、麦冬各50克,薄荷5克,菜油、麻油、糖、精盐各适量。

制法:天冬、麦冬用水浸泡发胖后,剖开,除去内芯,再切成细丝。将薄荷用纱布袋包好,与天冬丝、麦冬丝一起,加水煎煮,熟后取出薄荷,倒去药汁,再将其沥干,备用。西瓜皮削去青皮,切成细丝,用盐少许拌匀,约1-2小时后,沥去水分。起油锅,将天冬、麦冬、西瓜皮三丝一起倒入锅内,用旺火急炒片刻,然后加入麻油、白糖,拌匀盛盘即可。

此菜清脆香甜,爽口不腻。天冬、麦冬都有润肺养阴、养胃生津的功能。菜中配用少许薄荷,能增强解暑清热的效果,并能使人感到清凉爽口。

百花炒素

用料:金针菜、黑木耳各少许,油豆腐10只、豆腐干3块、青椒2只、鲜百合100克、款冬花10克、北沙参20克、桔梗20克,菜油、麻油、精盐、糖、葱花、味精各适量。

制法:鲜百合剥开,撕去外皮,洗净,用水氽一下,如无鲜百合,也可用百合干浸泡后代替。款冬花、北沙参、桔梗分别用水浸泡,煎煮,沥去药汁,共2-3次,以嚼尝无苦味为准,沥干备用。金针菜、黑木耳用水浸发、洗净,同时把油豆腐、豆腐干、青椒切丝,将上述已加工的药和菜一起倒入锅内炒拌,加入盐、糖、味精、葱花,起锅时淋入麻油即可。

此菜营养丰富,滋味独特。百合和款冬花为润肺止渴的良药,再配以润肺养阴的北沙参、宣肺止渴的桔梗,润养肺阴和止渴的作用良好。

参金冬瓜汤

用料:冬瓜400克,咸肉或火腿100克,太子参30克,金银花10克,味精、葱花适量。

制法:咸肉或火腿切片,冬瓜洗净切成薄片。太子参、金银花放在一起,用水煎煮至太子参软烂,金银花取出弃去,药汁澄清备用,咸肉或火腿、冬瓜加水煮熟,放入太子参、味精和葱,并兑入少量澄清的药汁,烧滚即成。

此汤以夏季家常菜咸肉冬瓜汤为基础,口味清鲜,有扶助正气、清热解毒及预防热疖、痱子等作用,是暑夏不可缺少的鲜汤美食。

枸杞的色泽鲜红诱人、口感甘甜,在我国古代,枸杞被视为“神药”一般的存在,有诸多养生功效,是一味名副其实的食药两用的食材,《本草纲目》有言:“枸杞子,甘平而润,性滋补,能补肾、润肺、生精、益气”,在中医中,它被广泛运用,下面就为大家详细分析一番枸杞的功效。

强身壮阳

枸杞是滋补强壮的佳品,能显著提升身体中血浆睾酮素含量,起到强身壮阳的作用,对于肾虚、肾亏等问题也能有效地缓解。

明目

在中医中,枸杞常被用于明目,因为它含有枸杞多糖,β胡萝卜素,玉米黄质等营养物质,能抑制视网膜上皮细胞损伤,对视神经细胞有调节作用。

护肝

科学研究表现,枸杞中所含的枸杞多糖,能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 ,促进肝损伤的修复,有养肝护肝的作用。

美容养颜

常吃枸杞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因为食用枸杞后,身体皮肤吸收养分的能力会极大地提升,有助于皮肤美白。

提高免疫力

免疫力是人体抵抗疾病侵袭的一道防御系统,研究表明,枸杞稳定身体造血功能,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已达到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这些否是枸杞所具有的养生功效,坊间还流传着晚上食用枸杞效果更加显著的说法,这究竟是否科学呢?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一番。

在中医看来,晚上酉时、子时、丑时,肝经、肾经最旺,而枸杞恰恰归肝、肾经,此时食用,可以被更好地吸收;可见这一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可你知道吗?枸杞虽好,下面这些食用禁忌一样不容忽视。

慎食人群

枸杞虽好,但并非人人适用,因为枸杞性热,因此体虚火旺的人,不宜食用;再者,当出现感冒、发烧、或出现各类炎症时,应避免食用。此外,枸杞中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也应慎食。

不宜过量

枸杞是滋补的佳品,但不能过量食用。因为它是温补之物,大量的食用后,会导致内火旺盛,造成双目红胀,流鼻血等多种不适症状。最合适的做法是,每天将枸杞食用量控制在20克左右。

知道了这些食用禁忌后,相信大家在食用枸杞时一定能更加合理,此外,想让枸杞的功效更好的发挥出来,在食用方式的选择上可选择泡水饮用,或者生嚼的方式。

春夏湿气重 推荐5款薏米祛湿食疗方


本文导读:春夏湿气重,薏米的功效与作用中不能忽视的就是祛湿的效果。虽然薏米的吃法有很多种,但是想要祛湿就要讲究吃法。推荐5款薏米祛湿食疗方。


5款薏米祛湿的食疗方

薏苡仁粥

材料:薏苡仁15克,粳米50克,二者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

功效: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腹泻、脾虚水肿、关节疼痛以及夏季保健。

薏苡仁冬瓜猪肉汤

材料:薏苡仁10克,扁豆10克,陈皮5克,冬瓜(连皮)500克,猪肉400克,生姜适量。猪肉洗净切块、焯去血水备用。薏苡仁、扁豆、陈皮洗净,冬瓜(连皮)洗净切块,生姜切片。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小时,调入精盐即成。

功效: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适用于夏季暑湿的保健。

薏苡仁八宝粥

材料:薏苡仁10克,红枣5枚,白扁豆10克,莲子肉10克,核桃仁10克,桂圆肉10克,糯米100克,红糖适量。上述用料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调入红糖即成。

功效:具有健脾开胃、益气养血的功效。适用于脾虚体质或脾胃虚弱、食纳不香、心烦失眠的人群食用。

薏苡仁赤豆鲫鱼汤

材料:薏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陈皮5克,生姜3片,鲫鱼1条(约400克)。鲫鱼去鳞及肠肚,洗净,入油锅煎熟备用。薏苡仁、赤小豆、陈皮、生姜洗净,与鲫鱼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1.5小时,加入适量料酒,煮沸片刻后即可食用。

功效:具有健脾、祛湿、消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水肿、脚气浮肿的人群食用。

薏苡仁车前草饮

材料:薏苡仁10克,车前草15克(鲜品30克)。东西洗净,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20分钟,去渣留汁,当茶饮用。

功效:适用于夏季湿热腹泻、泌尿系感染等人群食用。

那么,要如何挑选薏米呢?


看:在购买的时候,应挑选质硬有光泽,颗粒饱满的,这样的薏米成熟得比较好,营养也最高、在购买的时候,应挑选好颜色呈白色或黄白色较,色泽均匀,带点粉性,且味甘淡或微甜者则为上品。

闻:在购买的时候薏米的时候,一定要闻一闻,因为现在有人将放置时间较长、较陈旧的薏米,经过漂白加工后,再重新流入市场。经过漂白的薏米,颜色返白,但是其味道却很难改变,不仅会有一股霉变的味道。而且薏米的甘味会大大的减少。另外还可以将其敲开,看一下里面是否为白色,如果发灰有霉味的建议不要购买。

回南天吃什么 推荐五款祛湿食疗方


本文导读:回南天预防湿气,可以多吃些祛湿的食物和食疗方,那么,回南天吃什么祛湿?下面为大家推荐五款祛湿食疗方。


回南天的时候到处湿漉漉的,人们起床的时候也总感觉黏腻,觉得全身无力、困乏的很,回南天的时候我们注意防湿,不仅物品要防湿,身体也要防湿祛湿,下面我们来看看几款祛湿食疗方。

一、冬瓜薏米排骨汤

原料:排骨250克,冬瓜500克,薏米适量,食盐适量

做法:

1、将排骨、薏米洗净,冬瓜洗净后不去皮切成块状;

2、将排骨与薏米一同放入锅中,小火炖90分钟左右后加入冬瓜,再炖10分钟左右;

3、加入适量食盐调味即可食用。

薏米性凉,味甘淡,入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胃、清肺热、止泄泻等作用。冬瓜性寒味甘,可清热生津利尿消肿。将冬瓜与薏米进行搭配,能够了良好达到清热祛湿、利水排尿的效果,对于水肿、尿路疾病患者来说具有辅助性治疗作用。

二、山药胡萝卜排骨汤

原料:新鲜山药(又名淮山)80克、玉米40克、胡萝卜40克、猪排骨100克、水(使用鼎湖山泉水效果更佳)800毫升(约3碗)

1、山药洗干净削皮切块,立即放入盐水中防止氧化,在盐水中抓洗几遍以清除表面粘液,最后以清水洗净;

2、胡萝卜洗干净削皮切块,玉米洗净切小段;

3、猪排骨洗净,斩段,飞水;

4、将所有材料放进瓦锅,加入水800ml,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煮约1.5小时,汤快煮好后武火煮沸,把汤表面的浮油撇掉,然后加盐调味即可。

如果喜欢用高压锅煮汤,则将所有材料放进高压锅(使用煤气加热),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煮20分钟左右即可。食用前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有长期煲汤经验的人会认为,瓦锅煲汤口感比高压锅更好,但两者功效并无区别。而此款养生汤味道甘香可口,所采用材料皆为性平味甘的食物,具有健脾祛湿、疏肝开胃、降压降血糖、抗衰老的功效。特别适合胃口不佳、食欲不振者,健康人群食用则有健脾开胃之功效,非常适合全家人一起吃!

三、玉米排骨汤

原料:玉米三支 小排骨一斤

调料:盐,姜片、酒

做法:

1、玉米洗净,切小块待用;小排骨清洗干净,放沸水里去汆烫一会儿,取出,用温水冲洗干净沥干;

2、小排骨重新入锅,加水(排骨的二或三倍)烧开,待泡沫涌起,小心地撇净浮沫,加酒、姜片,大火煮开转小火焖约一小时,加入玉米,再焖一小时,加适量盐即成。

四、参芪粥

原料:黄芪15克,党参15克,炒薏米60克,炒扁豆15克,红枣2个,大米100克。

做法:先将薏米、扁豆炒至微黄,红枣去核,用清水洗净黄芪、党参并放入砂锅内,加水煎汁。药汁熬好后,去除药渣,将炒薏米、炒扁豆、红枣肉、大米一同放进药汁中煮沸,后用文火煮成粥。

功效:黄芪、党参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薏米、扁豆能够祛湿,做成能够养胃的粥,可补中益气,健脾祛湿,缓解湿盛带来的身体不适。

五、茯苓茅根煲猪瘦肉

原料:鲜土茯苓适量、白茅根80克、红枣10个、猪瘦肉400克、生姜3片。


做法:各物分别洗净。土茯苓切块;茅根切段;红枣去核。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功效:祛湿除困、清热解毒。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防湿祛湿的几款食疗方,回南天要多吃祛湿的时候,这个时候容易导致上火的食物要少吃,避免出现湿热症状。

秋季九款祛湿食疗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