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中药材 > 导航 > 茯苓的作用与功效

中药药材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中药材。

运动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药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运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好注重养生,养生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也更是我们生活中必须去实践的。您对中医养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药药材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茯苓可不是我们常吃的茯苓糕,茯苓是生活当中受到人们喜爱的一种中草药,茯苓在生活中可以制作成糕点食用,也可以制作成粥或是煲汤食用,茯苓的营养价值非常的广泛,而且对于身体的各种疾病起到防治和缓解作用,那么中药药材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利尿作用

茯苓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

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茯苓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

抗菌作用

茯苓的10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另对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降低,防止肝细胞坏死。

降低血糖

茯苓能降低血糖,对于高血糖人士来说,茯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茯苓能降低血糖,对于高血糖人士来说,茯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对心脏的作用

中医认为,茯苓可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实验也表明,酊剂、浸剂能抑制蟾蜍离体心脏,乙醚或乙醇提取物则能使心收缩加强。对洋地黄引起的鸽呕吐无镇吐作用。

以上的文章为大家介绍了中药药材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其实非常广泛作为,平时很多人喜爱使用,茯苓可以用来煲汤,对于水肿,小便不利和伤风感冒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还可以防范头晕头痛和上火身体乏力发生。

Ys630.com相关知识

茯苓中药的功效与作用


二、茯苓的吃法有哪些三、茯苓与土茯苓的区别

茯苓中药的功效与作用

1、茯苓中药有利尿的作用

茯苓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茯苓中药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另对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降低,防止肝细胞坏死。

3、茯苓中药对心脏的作用

中医认为,茯苓可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实验也表明,酊剂、浸剂能抑制蟾蜍离体心脏,乙醚或乙醇提取物则能使心收缩加强。对洋地黄引起的鸽呕吐无镇吐作用。

4、茯苓中药提高体液免疫功能

茯苓还有很多特有的成分,临床上曾经用小白鼠做过实验,将茯苓多糖、羟乙基茯苓多糖-3、羟乙基茯苓多糖-4、腹腔注射,结果发现可以明显增强小鼠腹膜渗出细胞(pEC)的细胞毒性作用,从而增加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而羟甲基茯苓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脾抗体分泌细胞数(pFC)以及特异的抗原结合细胞数(SRFC);茯苓多糖体能增强淋巴T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即增强细胞免疫反应,并因此而激活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督系统,这与其抗肿瘤的活性密切相关。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小白鼠的免疫力。

5、茯苓中药的其他作用

5.1、健脾良药,如果一个脾虚的人经常吃一些茯苓,症状就会改善,茯苓既能渗湿,又可用为补肺脾,是治气虚之辅最好的佐药。

5.2、缓解咳嗽,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

5.3、抗癌、抗肿瘤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茯苓的吃法有哪些

1、莲子茯苓糕。茯苓、莲子、麦冬各等份,共研为末,加入白糖、桂花适量拌匀,加水和面蒸糕食用。有宁心健脾之功。适宜于心阴不足、脾气虚弱引起的干渴、心悸、怔忡、食少、神疲者食用。

2、茯苓膏。茯苓500克,炼蜜1000克,将茯苓研成细末,加入蜜拌和均匀,用文火熬成膏状,晾凉后装入瓷罐备用。每次温开水冲服10克,1日2次。能健脾渗湿、减肥防癌。适用于老年性浮肿、肥胖症和癌症的预防。

3、茯苓薏米粥。茯苓15克,薏米60克。共研细粉,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熟即可食用。有清热、理脾湿功效。适用于咳嗽痰多、胸膈痞满或风湿性关节肿痛者食用。

4、茯苓酒。茯苓60克,白酒500克。将茯苓泡入酒中,7天后即可饮用。能利湿强筋、宁心安神。适用于四肢肌肉麻痹、心悸失眠等。

茯苓与土茯苓的区别

茯苓是利水渗湿药,还可健脾安神,性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茯苓是清热解毒药,可除湿利关节,性味甘淡平,归肝胃经。在功效上,土茯苓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痒,对于湿热所致的皮肤病如梅毒、湿疹有很好的疗效;而茯苓是健脾利湿的要,常常配伍在益气健脾的药方中,增强健脾利湿的作用。在口感上,土茯苓偏于味苦,茯苓味淡,因此在选择上不用混淆。

传统中医认为,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归肝、胃经,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等功效。西医认为,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是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土茯苓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白塞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与金雀根、山稔根、徐长卿、红藤等同用。土茯苓对免疫病之过敏性皮炎、天疱疮、湿疹等也有效。

中药材茯苓的功效有哪些


很多中药的典籍都对茯苓有较高的评价,既有滋补的作用,又可以去除疾病不损伤身体,是很适合人们用来养生保健的良药。而现代的人们,通常会患有因脾湿而消化不良、食欲差,身体水肿的现象。也因为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而导致心力交瘁、失眠的问题,都可以使用茯苓来祛除脾湿,健脾和胃,促进睡眠。使用方法也比较的简单,可以将其磨成粉后煎服,或是做成药膳食用。

1.渗湿利水:①用于水肿,如肾炎性水肿,开始眼睑、面部,四肢浮肿,并有尿急、尿痛或尿血等症状,病情较急,多用茯苓皮、姜皮、陈皮、桑白皮、大腹皮等同用;脾虚性水肿,病情发展缓慢,以面及下肢浮肿明显,多与赤茯苓、焦白术、猪苓、泽泻、桂枝等同用;肝性水肿,慢性肝炎同样出现浮肿、渐渐腹水严重,可在益气活血化瘀方中加用茯苓健脾渗湿。②通利小便,用于小便点滴而下或不通、尿浊而少、胸腹满闷、倦怠身重、嗜卧,属于湿阻中焦之脾虚小便不利,与白术、猪苓、泽泻、大腹皮、桑白皮、陈皮、木瓜、槟榔、苏梗、木香、砂仁等同用,如茯苓导水汤,也可用于妊娠羊水过多之水肿证。

2.健脾和胃: ①用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痰饮内停、大便溏泻、食少纳呆等,与党参、焦白术、山药、炮姜、桂枝、陈皮等同用。②用于痰饮咳逆、咳嗽痰多白稀黏、胸脘痞闷、恶心欲吐等,与半夏、陈皮、生姜、甘草配用,如二陈汤。

茯苓的药效很平和,大部分人服用过后是没有副作用的。但是也有一部分的人是不宜服用茯苓的,否则会加重病情。比如体质虚寒,有遗精和滑精现象的男性,以及因为身体虚弱有尿多症状的患者都不宜服用茯苓。若是要使用,也要在经验丰富的中医指导下服用。

中药茯苓药性与作用


茯苓是因为药物,大家不要以为茯苓难以入口,其实茯苓不仅仅通便利尿,而且还可以治疗眩晕,腰酸背痛,食欲不振和体力疲劳,茯苓这味药可以用来煲汤,可以用来做成糕点,平时我们吃的特产茯苓糕,就是用茯苓加入中成药制作而成的,那么中药茯苓药性是怎么样,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白茯苓是茯苓的一种(茯苓内部白色致密的部分称白茯苓),是中药,所有中药店都有售。药店所售者即可药用。

茯苓的各个部位都能治病,为了入药方便,人们为它都起了相应的名字:外表被覆的一层褐色外皮叫茯苓皮,断面靠外淡红色疏松的一层叫赤茯苓,内部白色致密的部分称白茯苓。还有些茯苓中间有一道松根穿过,靠近树根的部分称茯神,中间的树根则叫它茯神木。

白茯苓可健脾,对那些久病瘦弱、食欲不振或兼有体倦乏力、腹泻的气虚脾弱病人有扶脾益气的作用,而且药性平和,治疗上述症状可与人参、白术、甘草和用称四君子汤,主治脾胃气虚、运化不利,以疗效稳健著称,后世的许多补气益脾的方剂都依此方而来。

赤茯苓和茯苓皮能利尿消肿,可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眩晕心悸等证,多与白术、猪苓、泽泻、桂枝配伍,称五苓散,是中医治疗各种水肿的基本方剂。

茯神有扶脾、养心安神的作用,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导致失眠多梦、虚烦易惊、健忘等证的病人,可选用以茯神、人参、当归、龙眼肉等配制的归脾汤(丸)治疗。茯神木则能舒筋活络。

【白茯苓美容秘方】

白茯苓,味甘、淡,性平,能祛斑增白、润泽皮肤,还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扩张血管。《本草品汇精要》曰:“白茯苓为末,合蜜和,敷面上疗面疮及产妇黑疱如雀卵。”白茯苓既能去黑白面,又牢牙乌发,延年益寿。

1、茯苓蜂蜜面膜

材料:白茯苓粉15克白蜂蜜30克

做法:将蜂蜜与茯苓粉调成糊状即成。晚上睡前敷脸,翌晨用清水洗去即可。

功效:本面膜有营养肌肤,消除老年斑黄褐斑的功效。古医家认为茯苓能化解一切黑斑瘢痕,与蜂蜜搭配使用,既能营养肌肤又能淡化色素斑

2、三白面膜

材料:白芷粉1茶匙、白茯苓2茶匙、白芨1茶匙、芦荟鲜汁、蜂蜜或牛奶适量

做法:将以上三种粉混和,冬天加蜂蜜适量调和如果感觉粘就加几滴牛奶。夏天或是超油皮肤就只加牛奶适量调和。每次20到30分种。

功效:此款面膜具有柔嫩肌肤、美白润泽之功效。

对于上文为大家介绍的中药茯苓药性,想必大家有所了解了,中药茯苓可以对于老年斑,黄褐斑有着很好的去除功效,同时与蜂蜜搭配既能够营养肌肤又能够保持肌肤的水分q弹,在冬天的季节非常的适合使用。

中药茯苓的作用


其实茯苓就是一种中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保健功效,尤其是对治疗一些身体疾病可以带来很大的帮助,而作为一种中药成分,人们喜欢在烹饪的过程当中放入一些茯苓,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治疗脾虚,心悸失眠等问题,那么下面我们就详细的去了解一下中药茯苓的作用。

中药茯苓对于治疗身体的一些疾病有很大的保健功效,而且作为中药和西药相比它的副作用就很少,所以在生活当中我们可以多了解一下这些保健的药材,可以更加轻松的治疗身体疾病,

1、脾虚泄泻带下

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保健效果比较理想,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就是拉肚子的话, 带下,脾虚运化失常的症状,这些小毛病都是常见的, 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效果比较理想,常与党参(一种常见的中药 )、白术、山药等配伍,相互配合来使用。有可用为补肺脾,对肺脾进行补充,治气虚之辅佐药。

2、痰饮咳嗽

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利水渗湿效果好,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如果不能运化水湿的话,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治疗效果理想。可用半夏、陈皮同用,半夏陈皮一起使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渗入经络了,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上面就是关于中药茯苓的一个功效介绍,通过这些介绍我们发现,它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解决经常拉肚子,或者痰多咳嗽等问题,对于失眠的人来讲涪陵同样可以起到安心养神的作用,所以说是一个保健的药材。

中药材白芍的功效和作用


相信大家肯定都听说过白芍的大名吧,白芍是我们常见的一种中药材,白芍的药用效果非常的强大,我们可以采用白芍来对付多种疾病,所以大家有必要多了解一些关于白芍的知识,我们不但要掌握白芍的用法而且也应该知道一下白芍的用途,下文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中药材白芍的功效和作用。

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①《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②《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治)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③《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④《唐本草》:益女子血。

⑤《日华子本草》:治风补痨,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治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

⑥《医学启源》:安脾经,治腹痛,收胃气,止泻利,和血,固腠理,泻肝,补脾胃。

⑦王好古:理中气,治脾虚中满,心下痞,胁下痛,善噫,肺急胀逆喘咳,太阳鼽衄,目涩,肝血不足,阳维病苦寒热,带脉病苦腹痛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⑧《滇南本草》:泻脾热,止腹疼,止水泻,收肝气逆疼,调养心肝脾经血,舒经降气,止肝气疼痛。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什么是白芍,我们知道白芍的药效非常的明显,我们可以采用白芍来治疗很多种病症,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中药材白芍的功效和作用,相信大家都了解了吧。

茯苓[图]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的本质就是治标也治本,比起西药来中药的作用和功效要好很多。中药茯苓[图]也是同样如此的,下面就来介绍下中药茯苓[图]的功效与作用。

【英文名】pORIA

【别名】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赤茯苓、白茯苓

【来源】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 茯苓 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 菌核 。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皮”及“茯苓块”。

【性状】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鉴别】(1) 本品粉末灰白色。不规则颗粒状团块及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渐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细长,稍弯曲,有分枝,直径3~8μm,少数至16μm。

【炮制】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切取皮和块或切厚片,晒干。

【性味】甘、淡,平。

【归经】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用法用量】9~15g。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

【备注】(1)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朮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朮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朮等同用。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朮、山药等配伍。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朮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摘录】《中国药典》

【出处】《本经》

通过上面文章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茯苓[图]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药材,但它的药性和作用还有很多,因此希望大家在与自身情况结合的基础上再食用。

白茯苓的作用与功效


也许你见过白茯苓,亦或许你只是听说过白茯苓但却未曾见识到白茯苓。但是,现如今药材店里的白茯苓作为一种养生佳品,显然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保持了密切的联系,成为了健康生活的新宠。饮一盅茯苓酒,品一口茯苓汤,确实会让生活在健康的同时惬意不少。

白茯苓作为一种灌木生植物,其养生功效见诸书端。既然,白茯苓可以堪称为养生佳品,那么,其作用与功效可见一斑。白茯苓究竟具有哪些神奇的功效,想必也正是大家最想知道的!

1)利尿作用。

2)抗菌作用。

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白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而且可使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降低,防止肝细胞坏死。

4)抗肿瘤作用:白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白茯苓聚糖,含量很高。

5)白茯苓多糖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各种白茯苓多糖体在体内均能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6)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含水溶性小分子多糖的茯苓水提液能使离体健康人红细胞2,3一DpG水平上升约25%,并能有效地延缓温育过程中2,3一DpG的耗竭。

7)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白茯苓有镇静作用。

8)白茯苓可健脾,对那些久病瘦弱、食欲不振或兼有体倦乏力、腹泻、气虚脾弱病人有扶脾益气的作用,而且药性平和。

综上,为了健康生活,人们可以将白茯苓贯彻到日常的饮食生活中。比如,你可以用白茯苓泡酒,也可以用白茯苓煲汤。但是,任何事和物过犹不及,所以,你要遵循医生的嘱咐适当服用。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白茯苓。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是一个治疗疾病很好之选,它在治疗疾病上,也是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所以是一个放心之选,但是对土茯苓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它具体都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这也是需要进行了解的,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也是有着很多,选择它的时候,都是需要注意,不能随意的乱用。


那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具体都有什么呢,常见就是治疗湿热疮毒疾病,对这样疾病治疗,也是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所以这样的药,是治疗一些不常见疾病最佳之选。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善治湿热疮毒。阴痒是妇女常见的多发病,症见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者,亦称“阴门瘙痒”。因肝肾阴虚,精血亏损,外阴失养而致阴痒,属虚证;因肝经湿热下注,带下浸渍阴部,或湿热生虫,虫蚀阴中以致阴痒,为实证。临床上以后者多见。余常用燥湿止痒汤治之,多获立竿见影之效。

方用:土茯苓30克、槟榔10克,苦参、忍冬藤、车前草、地肤子、当归、白芍、黄柏、苍术、白鲜皮、土槿皮、川椒、百部各15克,甘草10克。每日1剂,外洗阴部,或坐浴,早晚各1次,每次15~30分钟,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一般连用5剂,阴痒即可消除。

方中重用土茯苓,因其解毒利湿,善治疮毒也;用忍冬藤、车前草、地肤子、白芍清热利湿,用当归、苦参、黄柏、苍术清热燥湿,用槟榔、白鲜皮、土槿皮、川椒、百部杀虫止痒,故收效颇速。

土茯苓有清热止带之功。治疗妇人下焦湿热,阴道有豆腐渣样分泌物,兼有黄带,散发腥臭味,余自拟一方,名曰土茯苓易黄汤,方用:土茯苓、黄芪各30克,金银花、连翘、当归、败酱草、冬瓜皮、薏苡仁、黄柏、红藤、苍术、椿根皮、白术各15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经多年临床验证,确有可靠疗效。

通过以上介绍,对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也是有着一些认识,那对这样的药物选择,也都是可以很放心选择,它对治疗男性常见疾病有着很好帮助作用,同时对它的使用方法,以上也是有着一些介绍,早晚选择它,是治疗疾病最佳之选。

茯苓粥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广大的朋友们来说,通过偏方来养生可以说是非常好的一种方法,偏方可以对身体内部进行有效的滋养,这是一个内部调养的过程,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偏方茯苓粥。

茯苓粥

【来源】民间方

【原料】茯苓粉30克 粳米100克 红枣20枚

【制法】先将红枣文火煮烂,连汤放入粳米粥内,加茯苓粉再煮粉沸即成。

【用法】每日服2次,可酌加红糖。

【功效】健脾补中,利水渗湿,安神养心。适用于慢性肝炎脾胃虚弱、腹泻、烦躁失眠等症。

通过上文的对于茯苓粥这款食疗偏方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它对人体都有哪些具体的功效和作用。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那些饮食习惯不规律的人群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啊。多食用一些偏方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缓解这种糟糕状况的。

茯苓散的功效与作用


您听说过中药方剂茯苓散吗?中药方剂是一种中医的治疗方法,对很多症状有着非常好的改善效果,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别名】赤茯苓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处方】赤茯苓30克 半夏15克(汤洗七遍去滑)陈橘皮30克(汤洗,去白、瓤,焙)芎藭15克 白术15克 人参30克(去芦头)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伤寒后呕哕,心下痞满,胸膈间宿有停水,头眩心悸。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一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3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饮水过多,心闷着热,小便不通,男子小便中有余沥,漏精,梦泄。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冷水调下。如男子小便中有余沥、漏精、梦泄,用温酒调下,空心服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五

【处方】赤茯苓3两,白术1两,葵子1合,赤芍药1两,木通2两(锉),榆皮3两(锉),白茅根1握(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气淋。小腹胀闷,脐下时时切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葱白3茎,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处方】赤茯苓1两,陈皮3分,桔梗(去芦)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调中养胃。主伤寒数日,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6分,加生姜2片,煎至4分,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七

【处方】白茯苓1两,桔梗(去芦头)1两,生干地黄1两,人参(去芦头)1两,桂心1两,当归(锉,微炒)1两,钩藤1两,独活1两,桑寄生1两,赤芍药(炙微赤,锉)1两,石膏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惊胎。妊娠因用力执作,觉胎动,心腹急痛,面青,汗水,头仰,气喘欲绝。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七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郁李仁(去皮)1两半,赤芍药1两半,大腹2个(并子),百合柴胡(去苗)1两,桑根白皮(锉)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知母(锉,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气攻头面浮肿,烦渴,心中躁闷,肚腹胀满,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书文瑞楼本作“茯苓饮”。

【摘录】《圣济总录》(人卫本)卷一三六

【处方】白茯苓1两,栀子仁1两,黄芩1两,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心脏实热,惊悸喜笑,神识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中盏,加青竹茹1分,煎至8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贯众1两,缩砂仁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喉中生谷贼,结肿疼痛,饮食妨闷。

【用法用量】每用1钱匕,掺喉中,以水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三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3两,桂(去粗皮)1两,麻黄(去节)1两,甘草(炙,锉)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疟病但热不寒,遍身发黄,小便涩滞。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新汲水调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3两,葶苈(纸上炒)半两,人参1两,防风(去叉)1两,泽泻1两,甘草(炙,锉)1两,桂(去粗皮)1两,白术1两,狼毒(锉,醋炒)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1两,干姜(炮)1两,赤小豆(炒)1两,大戟半两,肉苁蓉(酒浸,切,焙)3分,猪苓(去黑皮)3分,女萎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脚气肿满。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温酒调下,日2次,夜1次。小便利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处方】坚白茯苓。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大补益,缩小便。主肾气不能摄精,心不能摄念,或梦而泄者,或不梦而泄者。

【用法用量】每服5钱,空心、食前、临卧温水调下,日4-5次。

【摘录】《苏沈良方》卷六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茯神(去木)1两,人参半两,远志(去心)半两,海金沙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上焦风热壅盛,头目眩运,烦躁饮水,小肠结涩。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后、临卧煎瞿麦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二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3分,远志(去心)半两,人参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白僵蚕(炒)半两,羚羊角(镑)半两,菊花半两,甘草(炙,锉)1分,牛黄(研)1分,铁粉(研)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心虚惊悸。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后煮竹沥汤调下,或薄荷熟水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处方】茯苓、钟乳(研)、云母粉、石斛、菖蒲、柏子仁、菟丝子、续断、杜仲、天门冬(去心)、牛膝、五味子、泽泻、远志(去心)、甘菊花、蛇床子、薯蓣、山茱萸、天雄(炮)、石韦(去毛)、干地黄、苁蓉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长生延年,老而更壮。主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以酒下,日2次。20日知,30日病悉愈,100日以上体气康强。

【注意】忌酢物、羊肉、饧、鲤鱼、猪肉、芜荑。

【摘录】《外台》卷十七引《素女经》

【处方】赤苓1两,桂心1两,甘草半两(炙)。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伤寒太阳汗出不渴者,凡发汗太过,故令大小便难。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神巧万全方》

【处方】茯苓(一方使茯神)12分,生地黄12分,远志10分,白薇10分,龙齿10分,防风8分,人参8分,独活8分(同为末)。

【功能主治】产后狂语,志意不定,精神昏乱,心气虚,风邪所致。

【用法用量】上以银1大斤,水1斗5升,煎取7升,下诸药,煎取3升,分3次温服。

【注意】忌菘菜、猪肉、生冷。

【摘录】《妇人良方》卷十九

【处方】藿香、甘草、人参、半夏、白茯苓、丁香、陈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胃寒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1钱,藿香叶3寸,葱白1寸,同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四

【处方】茯苓8分,麦门冬8分,通草8分,升麻8分,紫菀1钱,知母1钱,桂心4分,赤石脂、淡竹叶10片,大枣2个。

【功能主治】心经实热,口干烦渴,眠卧不安。

【用法用量】水2盏,煎8分,温服。

【摘录】《医统》卷二十

【处方】茯苓6分,人参6分,当归6分,甘草6分,生姜4分,陈皮4分,厚朴8分。

【功能主治】产后腹痛气胀,胁下闷,不食兼微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2升,煎取8合,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一

【处方】茯苓、干姜、黄连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下痢三十年者。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茯苓丸”。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二

【处方】京三棱半两,蓬莪术(煨)半两,缩砂仁半两,赤茯苓半两,青皮2钱半,陈皮2钱半,滑石2钱半,甘草(微炙)2钱半。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尿如白米泔状,由乳哺失节,有伤于脾,致使清浊不分而色白也,久则成疳,亦心膈伏热兼而得之。

【用法用量】每服1钱,麦门冬、灯心煎汤调下。

【摘录】《直指小儿》卷四

【处方】白茯苓1两,人参1两(去芦头),白芍药1两半,甘草1两(炙微赤,锉),羚羊角屑1两,防风1两(去芦头),黄耆1两(锉),桂心半两,芎藭1两,麦门冬1两(去心),地骨皮3分,磁石1两半(捣碎,水淘,去赤汁),当归1两,牛膝1两(去苗),五味子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肾劳。虚损羸乏,咳逆短气,四肢烦疼,耳鸣,骨间热,小便赤色,腰脊疼痛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空腹及晚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别名】锁阳丹

【处方】茯苓、猪苓、木馒头(去皮子)各等分(一方不用猪苓)。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泄精,膀胱疾。

【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米饮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三

【处方】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木香半两,木通3分(锉),大黄2两(锉碎,微炒),诃黎勒皮1两,槟榔1两,桔梗3分(去芦头),茎叶1两,鳖甲2两(涂醋,炙令微黄,去裙襕),桂心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脚气。心腹胀满,两胁妨闷,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茯苓、远志、人参、麦门冬、桂心、生地黄、当归、龙齿、白芍药、羚羊角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脏虚,心中惊悸,志意不定,言语错乱,不自觉知。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三

【别名】赤茯苓汤

【处方】赤茯苓1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芎藭半两,白术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呕哕,心下痞满,胸膈间宿有停水,头眩心悸。

【用法用量】赤茯苓汤(《活人书》卷十八)。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白茯苓2两,黄耆2两(锉),牛膝1两(去苗),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人参1两(去芦头),白芍药1两,白术1两,石斛1两(去根),当归1两,沉香1两,桂心1两,芎藭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肉极。坐卧不安,寒气所加,体重怠堕,四肢不举,关节疼痛,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处方】酸枣仁(微炒)3两,白茯苓3两,麦门冬(去心,焙)3两,白芍药3两,紫苏茎叶3两,黄耆(锉)3两,人参(去芦头)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3分,甘草(炙微赤,锉)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烦热,四肢疼痛,不得睡卧。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二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三三

【处方】赤茯苓1两,麦门冬1两(去心),生干地黄1两,人参1两(去芦头),前胡2两(去芦头),枳实1两(麸炒微黄),赤芍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射干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每唾稠粘,咽喉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处方】赤茯苓1两,半夏3分(洗7遍去滑),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前胡1两(去芦头),羚羊角屑3分,人参3分(去芦头),槟榔1两,木香半两,桂心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脚气。心胸痰壅,呕逆,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木香1两,杜仲(切,炒)1两,菖蒲1两,熟干地黄(焙)1两,柏子仁(研)1两,秦艽(去苗土)1两,菟丝子(酒浸,别捣,焙干)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诃黎勒皮(炮)1两,赤石脂1两,当归(切,焙)1两,五加皮(锉)1两,牛角(角思)(烧灰)1两,乌贼鱼骨(去甲)1两,艾叶灰(烧存性)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血海不调,因虚冷成积,月水不绝,及赤白带下,面色萎黄。腰脚沉重,胎气多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糯米饮调下,温酒亦得,空心、食前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人参8分,甘草8分,芍药8分,当归8分,生姜8分,远志10分,茯苓10分,桂心6分,麦门冬12分,大枣12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心虚,松悸不定,乱语错误,精神恍惚不主。产后健忘少睡,或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分3次温服。

【摘录】方出《妇人良方》卷十九,名见《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九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黄耆(薄切)1两,酸石榴皮(切,炒)1两,陈橘皮(去白,炒)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妊娠胎月未足,气血未充,辄堕胎者,其血伤动,下而不止,虚烦困倦。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热酒调,温服,米饮亦得,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处方】人参1钱(去芦),甘草(炙)1钱,山药1钱,当归1钱(炒),白茯苓8分,桂心5分,麦冬1钱,远志2钱(去心),大枣2枚,生姜5钱。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产后心虚,忪忡不定,恍惚多惊。

【用法用量】水2盏,煎1盏服。

【摘录】《明医指掌》卷九

【处方】赤茯苓1两,槟榔3钱,桂心5钱,大腹皮5钱,川茴香(炮,炒)5钱,良姜5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伤寒汗下后,脐下有动气者。

【用法用量】每服5钱,沸汤点服。

【摘录】《云岐子保命集》卷下

【处方】茯苓1两,当归5钱,川芎5钱,桂心5钱,白芍5钱,黄耆5钱,人参5钱,熟地5钱。

【功能主治】产后蓐劳。生产日浅,运动用力,四肢寒痛,寒热如疟。

【用法用量】水2钟,加猪肾1双,去脂膜细研,加生姜3片,大枣2个,同煎1钟,去肾、生姜、大枣,加没药5分,煮取7分,去滓,食前分2次温服。

【摘录】《冯氏锦囊秘录》卷十八

【处方】白茯苓1两(去皮),细辛(去苗)1两,香白芷1两,寒水石(生用,研)4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牙齿疼及牙龈肿痛。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擦牙痛处,含口良久,吐去津,然后用温水潄之,不拘时候。

【摘录】《御药院方》卷九

【处方】茯苓1两,人参1两,芍药1两,山栀子1两,甘草1两,紫苏1两,麦门冬1两,瞿麦1两,连翘2两。

【功能主治】老人赤眼不退。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服。

【摘录】《急救仙方》卷三

【处方】茯苓半两,牙消半两,雄黄半两,朱砂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惊风偏搐。

【用法用量】金银薄荷汤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七四引《傅氏活婴方》

【处方】五味子半两,阿胶半两,茯苓半两,黄耆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血淋。血淋不可进凉药者。

【用法用量】《普济方》引《十便良方》本方用法:每服二钱。

【摘录】《鸡峰》卷十八

【处方】茯苓(去皮)7钱半,茯神7钱半,人参(去芦头)7钱半,远志(去心)7钱半,甘草7钱半,龙骨半两,防风半两,麦门冬(去心)1两,生地黄1两,犀角1两(末)。

【制法】上为末,分作3服。

【功能主治】骨蒸热劳,多嗽端。

【用法用量】水1升半,煎至1升,3次服。

【摘录】《永乐大典》卷八○二○引《普济经验加减方》

【处方】赤茯苓(先用水煮30沸,晒干)4两,菊花2两,钟乳(取如鹅管、蝉翼光明者,先入银器中放在5-6斗釜中,乃添水于釜内9分,釜底燃火令如鱼目沸3复时,每1复时,换水净洗刷后添水,慢火煎令鱼目沸,日足取出,入乳钵内,研极细,入水少许,更研如稀糊,乃取澄晒干,更研如粉)1两,云母(取黄白光明者,簇于大方砖上,以炭火7斤,煅通赤,从旦至暮取出,去灰,为末,入绢袋于大盆中摆之按揉,令水内澄取出晒干,更研如粉)1两,菖蒲(九节者,米泔浸3复时,逐日换泔,日足,切,晒干)半两,栝楼根半两,赤石脂(研如粉,水飞过,晒干,更研)半两,山茱萸(微炒)半两、防风(去叉)半两,牛膝半两,菟丝子(酒浸3日,控干捣末)半两,熟干地黄(焙)半两,续断半两,杜仲(去粗皮,炙)半两,山芋半两,蛇床子(微炒)半两,柏子仁半两,天雄(炮裂,去皮脐)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肉苁蓉(酒浸,去皴皮,切,焙)半两,牡丹皮半两,人参半两,天门冬(去心,焙)半两,石斛(去根节)半两,白术半两,石长生(去根节,微炙)半两,牡蒙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苦参半两,玄参(水洗,麸炒焦)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牡荆子半两、狗脊(去毛)半两,紫菀(水洗,去土,晒干)半两,干姜(炮裂)半两,黄耆(炙,锉)半两,泽泻半两,甘草(水蘸,炙)半两,芍药半两,巴戟天(去心)半两,沙参半两,远志(去心,焙)半两,石南叶(暖水流控干,炙)半两,牡蛎(捣末,水和作团,转飞取晒干)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还精补脑,长生驻颜,却老延年。主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温酒调下,日3次,空心、日午、近晚各1次。20日见效,45日诸疾并愈,1年可还童。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八

【处方】白茯苓(去皮)2两,缩砂仁1两。

【制法】上为细末,入盐2钱,用精羊肉批作大片,掺药在上,炙熟。

【功能主治】梦中虚滑遗精。

【用法用量】空心食之,然后饮酒1-2盏。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九

【别名】槟榔散

【处方】芫花(醋拌,炒)3钱半,泽泻3钱半,郁李仁3钱半,甜葶苈3钱半,汉防己3钱半,藁本3钱半,陈皮(去白)半两,白茯苓半两,白槟榔半两,瞿麦半两,滑石7钱半,大戟7钱半。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诸般气肿。

【用法用量】槟榔散(《普济方》卷一九二引《医方集成》)。方中茯苓原脱,据《袖珍》补。

【注意】忌盐食百日。

【摘录】《宣明论》卷八

【处方】郁李仁(去皮尖,微炒)4钱,槟榔2个,赤茯苓(去皮)1钱,白术1钱,甘遂(切片,炒)1钱,橘皮1钱半(去白)。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肿满,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钱,姜、枣汤调下。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郁李仁气味辛平而润,入手、足太阴、阳明;槟榔气味苦辛温,入足太阴、太阳,能消积气;赤茯苓气味甘平,淡渗,入阳明;白术气味甘温微苦,入足太阴;甘遂气味苦寒,入足太阳,泄水之圣药;橘皮气味苦辛微温,入手太阴。此因湿邪肿满,小溲不利,故用分消群剂,使水气下泄,惟恐土衰,水不能去,以术培土,姜、枣和营卫,则溺得通利,岂有不奏绩耶。

【摘录】《本事》卷四

【处方】白附子5钱,玄参5钱,白茯苓7钱5分,川续断、白僵蚕。

【功能主治】小眦赤。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钟半,煎至半钟,去滓温服。

【摘录】《眼科龙木论》卷七

有关茯苓散的功效的问题就讲解到这里,希望对您有帮助。虽然茯苓散的价值非常高,但是我们在食用的时候也要注意用量,一定要谨慎服用。

中药药材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