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 导航 > 养胃汤的功效与作用

大腹皮汤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开,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头,天天发愁,添病减寿。”生活中,不同年龄的人都开始关注如何养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需要掌握相关养生知识。中医养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大腹皮汤的功效与作用”,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患有一些疾病,因此在对药物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注意不能随意,对大腹皮汤这种中药方剂也是一样,需要先对它进行很好的了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处方】大腹皮5枚(细锉),枳壳(去瓤,麸炒)1两,赤芍药(锉)1两,秦艽(去苗土)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天门冬(去心,焙干)3分,生干地黄(焙)1两,甘草(炙)3分,郁李仁(去皮)半两(炒)。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热毒气结燥,大便不通,壅滞气闷疼痛,腰重胁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得利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处方】大腹皮3钱,槟榔3钱,三棱(煨)3钱,莪术3钱,枳壳2两,苍术2两,甘草2钱。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小儿疟疾,用药太早,退热变作浮肿,外肾肿大,饮食塞于脾胃。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皮、萝卜子、椒目同煎服。

【摘录】《袖珍小儿》卷下

【处方】大腹皮(锉)1两,槟榔(煨,锉)1两,前胡(去芦头)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防己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赤芍药1两,甘草(炙,锉)半两,桑根白皮(锉)2两,木通(锉)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身体浮肿,上气喘促,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处方】大腹皮(锉)1两,大黄(锉,醋炒)1两,朴消半两,木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白术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食毒,心腹胀满,时复呕吐,不下饮食,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食前温服。以利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处方】大腹皮1钱5分,桑白皮(蜜炒)1钱,生姜皮5分,茯苓皮1钱5分,广陈皮1钱,白术(土炒)1钱,条芩7分,车前子2钱(焙,研),木瓜7分,大枣2枚。

【功能主治】子肿。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古今医彻》卷五

【处方】大腹皮、五加皮、青皮、陈皮、姜皮。

【功能主治】胎前浮肿。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经验女科》

【处方】大腹皮1两,前胡(去芦)1两,槟榔(煨)1两,百部根1两,陈皮(去白)1两,枳实(麸炒)1两,桑皮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1两,当归1两,人参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产后上气,喘急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五

【处方】大腹皮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当归(切,焙)1两,紫苏茎叶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炒)1两,甘草(炙,锉)1两,木通(锉)1两,桑根白皮(锉)半两,木香半两,槟榔(锉)半两,大黄(锉,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肿满,因宿有抑郁,滞气留结不散,变为浮肿,烦闷咳逆,恶血不行。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处方】大腹皮(锉)1两,柴胡(去苗)1两,赤茯苓(去黑皮)3分,桑根白皮(微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汗后发喘,壮热不除。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处方】大腹皮(锉,炒)3分,柴胡(去苗)2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桂(去粗皮)1两,半夏(汤浸去滑,生姜汁同炒干)1两,青蒿(童便浸1日,晒干)1两,白术1两,桔梗(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山栀子(去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热劳,肌瘦盗汗,潮热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童便半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今天给大家讲解了一些关于大腹皮汤的食疗方法等,你是否有记住一些呢,其实如果生病的话不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还应该在饮食上多加注意,这样才会让身体更快的恢复健康。

ys630.COm精选阅读

大腹皮散的功效与作用


最近食用中药方剂的人开始越来越多,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大腹皮散,那么大腹皮散的功效作用呢?如果不清楚的话,就来看一看下面这篇文章吧。

【处方】大腹皮1两(锉),草豆蔻半两(去皮),人参半两(去芦头),白茯苓半两,白术1两半,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干姜半两(炮裂,锉),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白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和气,益脾胃。主伤寒后,胃气不和,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大腹皮1两(锉),木香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赤芍药半两,前胡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心膈痞满,喘息微促,腹胁妨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大腹皮1两(锉),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泽泻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气壅攻腰,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陈橘皮1两,青橘皮1分,大芎1分,五味子1分,芍药1分,香白芷1分,甘草1分,大腹皮半两,草豆蔻半两,木香4铢,槟榔4铢。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寒湿之胜,大腑反秘。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8分,和滓服,不拘时候。

【摘录】《史载之方》卷上

【处方】大腹皮(锉)半两,高良姜1两,芍药1两,吴茱萸(汤浸1宿,焙干,炒)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心中寒发痛甚。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不饮酒,生姜汤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处方】大腹皮3两,紫苏子(微炒)1两,槟榔1两,荆芥穗1两,乌药1两,橘红1两,紫苏叶1两,萝卜子(炒)半两,沉香(不见火)1两半,桑白皮(炙)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干宣木瓜(去瓤)2两半。

【功能主治】脚气肿满,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济生》卷三

【处方】大腹皮1两(锉),赤茯苓3分,枳实3分(麸炒微黄),柴胡3分(去苗),桑根白皮3分(锉),人参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病,肺壅气喘,膈中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青皮、陈皮、槟榔、川芎、羌活、大腹皮、防己。

【功能主治】风寒身肿。

【摘录】《症因脉治》卷三

【处方】大腹皮3分(锉),前胡3分(去芦头),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鸡苏茎叶3分,木香半两,枳实3分(麸炒微黄),白术3分,桑根白皮3分(锉),赤芍药半两,续断半两,茯神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4月伤寒,胃中有冷,心中欲呕,胸膈烦闷,不思饮食,时有虚热;或小便如淋,脐下急满;或头项强痛,有时胎上迫心,心中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大腹皮1两(锉),前胡3分(去芦头),桔梗半两(去芦头),赤茯苓3分,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两胁胀满,上冲心胸满闷,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分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

【处方】大腹皮1两(锉),槟榔1两,桑根白皮2两(锉),前胡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木通2两(锉),汉防己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赤芍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气水肿满,喘息,小便涩。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处方】大腹皮2两(锉),桑根白皮2两(锉),芎䓖1两,汉防己1两,羌活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槟榔1两,桂心1两,川大黄1两半(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水,身体浮肿,发歇不定,肢节疼痛,上气喘息。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处方】大腹皮(锉)半两,赤茯苓半两,木香半两,丁香半两,芎䓖半两,白术半两,沉香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草豆蔻(去皮)半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半两,桂心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心胸壅滞,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大腹皮1两(锉),赤茯苓3分,桔梗3分(去芦头),牡丹3分,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槟榔1两,桑根白皮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川大黄1两半(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痃癖气,腹胁胀满,喘息促急,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方中鳖甲、郁李仁、川大黄三味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大腹皮2两(生用),陈橘皮2两(去瓤),厚朴1两(用生姜汁涂,旋炙干,令香熟),吴白芷1两(生用),人参(去芦头后称)半两,肉桂(新者,去粗皮称)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丈夫或妇人虚滞,饱后冷气烦闷,大小肠不调,心腹胀。

【用法用量】每服1钱,用水2盏,加大枣2枚,生姜少许,同煎至8分以下,热服,1日2-3次,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油腻。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四引《广南四时摄生论》

【别名】大腹子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紫苏茎叶2两,木通1两(锉),桑根白皮1两(锉),羌活1两,赤芍药1两,荆芥1两,独活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木瓜1两(干者),枳壳2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风毒脚气,肢节烦疼,心神壅闷。

【用法用量】大腹子散(《云歧子保命集》卷下)。方中大腹皮,《云歧子保命集》作“大腹子”。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处方】大腹皮5枚,赤茯苓1两,前胡1两(去芦头),诃黎勒皮半两,汉防己半两,木香1两,槟榔半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息贲气,腹胁胀满,喘急咳嗽,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处方】大腹皮3分(锉),桔梗3分(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芍药半两,木通半两(锉),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鳖甲3分(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腹内痞结。壮热憎寒,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别名】大腹皮汤、大腹皮饮

【处方】枳壳(去瓤,麸炒)1钱,大腹皮1钱,甘草(炙)1钱,赤茯苓(去皮)3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妊娠大小便赤涩。妊妇8-9月,胎形肥硕,胎气逼塞,膀胱之气不行,小便短少,小腹胀,身重恶寒,起则晕眩欲倒。

【用法用量】大腹皮汤(《准绳·女科》卷四)、大腹皮饮(《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

【摘录】《济生》引《校正时贤胎前十八论治》(见《医方类聚》卷二二四)

【别名】大腹皮汤

【处方】大腹皮半两(锉),槟榔半两,诃黎勒3分(煨,用皮),桑根白皮半两(锉),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冷热气不和,胸膈气滞,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大腹皮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大腹皮3分(锉),汉防己半两,桑根白皮3分(锉),木通3分(锉),赤茯苓1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甜葶苈1两半(隔纸炒令黄或紫色),泽漆3分,桂心半两,百合2分,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气壅滞,关膈不通,四肢浮肿,喘息促急,坐卧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大腹皮半两(锉碎),枳壳1分(麸炒令微黄,去瓤),赤茯苓3分,赤芍药3分,桑根白皮3分(锉),百合1两,牵牛子1两(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锉),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6-7日,大肠壅结不通,腹胁胀满,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得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大腹皮1两(锉),天蓼木半两(锉),白薇半两,猪苓1两(去黑皮),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槟榔半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桑根白皮1两(锉),紫苏叶半两,麻黄半两(去根节),细辛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风虚气滞,头面四肢浮肿,喘息促,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大腹皮1两(锉),桂心1两,槟榔半两,赤芍药1两,泽泻1两,木通3分(锉),木香半两,川朴消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肝肾风虚,毒气壅滞,大小肠秘涩,气攻腰脚,疼痛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十四

【处方】大腹皮1两(锉),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白术1两,旋覆花1两,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桔梗1两(去芦头),甘草3分(炙微赤,锉),木香3分,桂心1两,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膈气。胸中痰结,食不消化,腹中胀满雷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大腹皮3分(锉),槟榔3分,木香半两,赤茯苓1两,桂心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青橘皮2分(汤浸,去白瓤,焙),沉香半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芎䓖半两,前胡1两(去芦头),白芷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上焦虚寒气壅,攻注头痛,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大腹皮1两(锉),前胡1两(去芦头),木通1两(锉),赤茯苓1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桑根白皮3分(锉),汉防己3分,羌活3分,桂心半两,紫苏茎叶1两,酸枣仁3分(微炒),郁李仁1两半(汤浸去皮,微炒),赤芍药3分,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槟榔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脚气肿满疼痛,皮肤不仁,大小便滞涩,心胸壅闷喘促,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大腹皮1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木香半两,桂心半两,白术3分,川芒消1两,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食毒伤寒,心腹胀满,时复呕吐,憎寒,不下饮食,大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普济方》卷一三六引本方无生姜,名“大腹汤”。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大腹皮2两(锉),柴胡2(1)两(去苗),诃黎勒皮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羚羊角屑3分,川朴消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肠实热,肠胀不通,热气上冲,口内生疮。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大腹皮汤”。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大腹皮(锉)半两,赤茯苓半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半两,桔梗(去芦头)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半两,半夏(汤浸7遍去滑)半两,川大黄(锉碎,微炒)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半两,诃黎勒皮半两,桂心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气喘急,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大腹皮1两,前胡1两(去芦头),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旋覆花半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1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川升麻3分,川芒消1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心胸痰结,头目昏闷,大小肠壅滞不通,四肢烦疼,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处方】大腹皮3分(锉),桂心1分,赤茯苓半两,赤芍药半两,木香1分,泽泻2分,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腰疼痛,腹胁胀闷。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大腹皮汤”。

【摘录】《圣惠》卷四十四

【处方】大腹皮1两(锉),麻黄1两半(去根节),紫苏茎叶1两半,陈橘皮1两半(汤浸去白瓤,焙),杏仁2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赤茯苓1两,柴胡1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久咳嗽上气,坐卧不得,咽喉不利,胸中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处方】大腹皮3分(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百合半两,紫苑3分(去苗土),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赤茯苓1两,桔梗3分(去芦头),桑根白皮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咳嗽上气,肺胀喘急,胸中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处方】大腹皮1两(锉),木香半两,诃勒黎皮3分,羚羊角屑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独活半两,前胡3分(去芦头),赤茯苓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疏风利气;春夏防发风毒脚气。主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大腹皮1两(锉),槟榔1两,木香半两,木通2两(锉),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桑根白皮2两(锉),牵牛子2两(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脚气肿满腹胀,大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葱白2-7寸,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利为度。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四

【处方】大腹皮1两(锉),防风半两(去芦头),羌活半两,桑根白皮1两(锉),赤茯苓1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羚羊角屑3分,木通3分(锉),槟榔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木香半两,紫苏茎叶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脚气风毒,头面脚膝浮肿,心腹壅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每于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大腹皮1两(锉),紫苏子1两(微炒),前胡1两(去芦头),诃黎勒皮1两半,五味子1两,赤茯苓1两,槟榔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上气,肺壅胀,胸中满闷,喘急不利。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大腹散”。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大腹皮1两(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3分,白术1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反胃呕哕,全不任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大腹皮1两(锉),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桑根白皮1两(锉),桔梗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桂心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上焦壅滞,上气,腹胀满。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大腹散”。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以上就是对中药方剂大腹皮散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实生病不怕,怕的就是有些人明知生病了却不肯去看病更不肯医治,这种心态是不能有的,如若不然的话,会使自己的健康受损。

大腹皮丸的功效与作用


方剂就是治病的药方。中药方剂涵盖了人体各个系统的调理,并对其有显著地疗效。大腹皮丸就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剂,你了解它的功效吗?

【处方】大腹皮2两(锉),桔梗3分(去芦头),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白术半两,当归1两(锉,微炒),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桂心半两,木香半两,芎䓖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腹内诸气胀满,上攻肩背,烦闷,四肢疼痛,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三

【处方】大腹子1两(锉),木香1两,诃黎勒皮1两,桂心半两,川大黄1两半(锉碎,微炒),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前胡1两(去芦头),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芎䓖3分,干木瓜1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胸膈气噎塞,烦闷不下饮食,腹胁妨胀,秘涩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煎生姜、木通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连皮大腹1两半,防己1两,泽泻1两,木香1两,蓬莪术(煨,锉)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槟榔(煨,锉)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牵牛子(微炒)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水分,肿满不消,经水断绝。

【用法用量】每服30丸至40丸,空心、日午、夜卧生姜汤送下。如减,即少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上文介绍了大腹皮丸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大腹皮丸可以保护人体,还有自己的适宜人群,所以在食用的是侯一定要注意。


大腹皮[图]的功效与作用


疾病产生需要药的改善,不同的疾病药物选择也是不同的,想要能够很好的治疗自身疾病,就需要对症下药,中药大腹皮[图]对治疗某些疾病也是有着很好的帮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种药材。

【英文名】pERICARpIUM ARECAE

【来源】本品为棕榈科植物 槟榔 Areca catechu L.的干燥 果皮 。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实,煮后干燥,纵剖两瓣,剥取果皮,习称“大腹皮”;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煮后干燥,剥取果皮,打松,晒干,习称“大腹毛”。

【性状】大腹皮:略呈椭圆形或长卵形瓢状,长4~7cm,宽2~3.5cm,厚0.2~0.5cm。外果皮深棕色至近黑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及隆起的横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有果梗及残存萼片。内果皮凹陷,褐色或深棕色、光滑呈硬壳状。体轻,质硬,纵向撕裂后可见中果皮纤维。气微,味微涩。

【鉴别】本品粉末黄白色或黄棕色。中果皮纤维成束,细长,直径8~15μm,微木化,纹孔明显,周围细胞中含有圆簇状硅质块,直径约8μm。内果皮细胞呈不规则多角形、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48~88μm,纹孔明显。

【炮制】大腹皮: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性味】辛,微温。

【归经】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下气宽中,行水消肿。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4.5~9g。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出处】侯宁极《药谱》

大腹皮[图]的功效作用等已经在上文中有了比较详细的描述,相信大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大腹皮[图]是否还有其它的疗效这个问题还需要大家进一步的去研究。

大腹皮饮的功效与作用


大腹皮饮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方剂,但是不经常服用这种药的人对于大腹皮饮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大腹皮饮是怎样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处方】大腹皮、防己、木通、厚朴(姜制)、栝楼、黄耆、枳壳(麸炒)、桑白皮(炙)、大黄(蒸)、陈皮、青皮、五味子各等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妇人血癖,单单腹肿。

【用法用量】方中主治“血癖”,原作“血瘿”,据《准绳·女科》改。

【摘录】《三因》卷十八

【处方】大腹皮、当归尾、何首乌、麻黄、川芎、北细辛。

【功能主治】头疼眼胀,及偏正头风。

【摘录】《慈幼新书》卷二

【处方】大腹皮(锉)3分,人参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当归(切、焙)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柴胡(去苗)1两半,白术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妊娠,心腹疼痛,及两胁肋内妨闷,呕逆恶心不止,饮食不下,体倦,四肢少力;或时发气胀,喘息粗大,胎不安稳。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擘),煎至7分,去滓温服,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通过文章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对大腹皮饮的作用应该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了,这会让我们在生活中得到很大的帮助,更好的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沉香大腹皮散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治疗疾病,很多人会选择中医来调理,事实也证明中医调理时间虽然长了些,但效果是很不错的,今天就为大家推荐一种疗效非常好的中药方剂沉香大腹皮散,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连皮大腹子如克 沉香(锉)槟榔(锉)桑白皮(锉,微炒)乌药(锉)荆芥穗 陈皮(洗,去瓤,焙干)茴香(炒)白茯苓(去皮)木通(锉)紫苏子(微炒)紫苏叶 甘草(炒)各30克 干木瓜75克(去瓤)枳壳(麸炒,去瓤)45克

【制法】上药十五味,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湿气郁滞经络,脚气肿满,沉重疼痛,经脉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5片,萝卜5大片,同煎至105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一日二次。十日之后,每日服一次,病愈即止。

【摘录】《御药院方》卷三

看完了本文对沉香大腹皮散的介绍之后,大家是不是在碰到类似的症状时学会去应用了呢,其实中药相比西药来说更加的治本,这也是很多时候人们往往都会选择中医的缘由。

大腹皮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对于大腹皮好多人都不是很熟悉,其实它也就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槟郎的一层表皮,在一些热带地区生产,其对治疗水肿、浮肿有不错的效果,下面就来介绍一下。

1、大腹皮治三焦气逆,解大便秘滞,下胸胁胀满:大腹皮、紫苏、独活、沉香、木瓜、川芎各3g,白术、木香、甘草、槟榔各1g,陈橘皮0.6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方中大腹皮行气导滞,为君药。(《传家秘宝方》大三脘散)

2、大腹皮治脚气冲心,胸膈烦闷,得效:大腹皮3g,紫苏、干木瓜、甘草、木香、羌活各0.3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方中大腹皮行气导滞,为君药。(《传家秘宝方》木瓜散)

3、大腹皮治胃肠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本品辛能行散,主入脾胃经,能行气导滞,为宽中利气之捷药。治食积气滞之脘腹痞胀,嗳气吞酸、大便秘结或泻而不爽,可与山楂、麦芽、枳实等同用;若治湿阻气滞之脘腹胀满,可与藿香、陈皮、厚朴等同用。

4、大腹皮治病喘手足皆肿,脾病横泻四肢:大腹皮60g,蓬莪术、三棱各30g,槟榔0.3g,木香15g。上为末,炒麦捣碎,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30丸,生姜汤下。方中大腹皮行气导滞,利水消肿,为君药。(《苏沈良方》无碍丸)

5、大腹皮,丹溪常用之以治肺气喘促,及水肿药中又多用之,盖亦取其泄肺,以杀水之源也。《药性类明》

6、大腹皮治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本品味辛,能开宣肺气而行水消肿。治疗水湿外溢,皮肤水肿,小便不利,可与茯苓皮、五加皮等同用,如五皮饮(《麻科活人全书》);若治脚气肿痛,二便不通,可与桑白皮、木通、牵牛子等同用。

7、大腹皮下一切气,止霍乱,通大小肠,健脾开胃,调中。《日华子本草》

8、槟榔性沉重,泄有形之积滞;腹皮性轻浮,散无形之滞气。故痞满膨胀,水气浮肿,脚气壅逆者宜之。惟虚胀禁用,以其能泄真气也。《本经逢原》

9、大腹皮治虚肿者,用大补气之味,而少入腹皮。又见有治痰火者,常以此味少少入健脾之剂,或皆取其能导壅顺气而不甚酷烈乎?用者审之。《本草述》

10、大腹皮治小儿腹内痞结;二便不利。(《太平圣惠方》大腹皮散)大腹子散:《赤水玄珠》:风毒脚气。癫狂梦醒汤《医林改错》:癫狂;疏凿饮子《世医得效方》:大小便不利。

​中药大腹皮功效


中药在治疗疾病上有很好效果,使用中药治疗疾病都是可以放心进行,不过中药的种类较多,在对中药选择上,需要对药物进行了解,这样使用的时候,对身体才不会有任何影响,中药大腹皮是很多人不熟悉的,中药大腹皮功效都有什么呢,下面就详细介绍下,使得对它有一些认识。

中药大腹皮:

功 效:行气宽中,行水消肿。

主 治: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相关配伍:

1、用于治乌癞风疮:大腹子,生者或干者,连全皮勿伤动,以酒一升浸之,慢火熬干为末,腊猪脂和敷。(《圣济总录》)

2、用于治疗小儿风痰壅闭,语音不出,气促喘闷,手足动摇:诃子(半生半炮,去核)、大腹皮等分,水煎服,名二圣散。(《全幼心鉴》)

用法用量:5~l0g。

禁 忌:气虚体弱者慎用。

炮制方法:

1、大腹皮: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2、大腹毛: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生理特性:

1、大腹皮:略呈椭圆形或长卵形瓢状,长4~175px,宽2~3. 125px,厚0.2~12.5px。外果皮深棕色至近黑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及隆起的横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有果梗及残存萼片。内果皮凹陷,褐色或深棕色,光滑呈硬壳状。体轻,质硬,纵向撕裂后可见中果皮纤维。气微,味微涩。

2、大腹毛:略呈椭圆形或瓢状。外果皮多已脱落或残存。中果皮棕毛状,黄白色或淡棕色,疏松质柔。内果皮硬壳状,黄棕色或棕色,内表面光滑,有时纵向破裂。气微,味淡。

在对中药大腹皮认识后,在使用中药大腹皮的时候,一定要适量进行,而且对这样药物使用的时候,如果感觉到身体不适,需要立即停止选择,同时对中药大腹皮使用,需要根据根据自身疾病需求,这点也是要注意的。

腰痛汤的功效与作用


偏方的种类很多,功效也各不相同,我们会根据不同的季节,采取不同的制作方法,让这些偏方可以充分的发挥它们的作用,起到养生的功效。今天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偏方腰痛汤的用法和做法等。

腰痛汤

【来源】民间

【原料】丹参20g,当归15g,乳香6g,没药6g,牛膝10g,木瓜20g,杜仲159,地龙10g,延胡索10g,狗脊15g,白芍10g,制马钱子1.5g, 川续断159,获苓10g,甘草6g,党参15g,巴朝天10g,白术20g

【制法】

【用法】

【功效】理血剂。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止痛,壮腰健肾。主治病证:①外伤瘀血,气滞瘀阻腰腿痛实证。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症见:腰腿剧烈酸胀疼痛,腰部活动及行走不便,脉弦滑数,舌质淡红,苔黄稍腻,②风寒湿痹、腰腿痛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创伤性骨关节炎,症见:腰腿痛反复发作,遇寒痛增,得温痛减,脉濡缓,舌质淡白,苔白厚。服用方法:水煎内服,日服1剂,分2次服, 10天1疗程。一般服药1~2个疗程。加减运用:风寒湿痹证加川萆解20g,羌活10g,薏苡仁15g,防风10g,汉防己15g,稀莶草20g;减乳香、没药、制马钱子、延胡索、巴戟天,外伤腰腿痛者可配合手法治疗。方义分析:本方是在先贤张锡纯"活络效灵丹"方基础上加味组成。腰腿痛病机主要是外伤瘀血。气滞瘀阻;或外感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故以腰痛汤治之。丹参。当归。牛膝。乳香。没药活血化瘀;制马钱子、延胡索、地龙、木瓜、白芍、甘草舒筋、通络、止痛,辅以党参、白术、巴朝天、杜仲、川续断、狗脊、获苓壮腰健肾。随症加入萆解、薏苡仁、羌活、防风、汉防己、稀莶草疏风祛湿。

上述介绍的这种食疗偏方腰痛汤不仅对一些慢性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同时还是保健养生的好食谱哦。

茧丝汤的功效与作用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或者食用过中药的某些方剂,方剂的种类多种多样,功效也五花八门,今天就为大家推荐茧丝汤这款方剂。

【别名】蚕茧汤、原蚕茧汤、缲丝汤、缫丝汤、茧丝饮

【处方】茧搔丝。

【功能主治】消渴。血淋,三消症及妇人血崩。

【用法用量】蚕茧汤(《朱氏集验方》卷二)、原蚕茧汤(《医学正传》卷五)、缲丝汤(《本草纲目》卷三十九)、缫丝汤(《回春》卷五)、茧丝饮(《卫生鸿宝》卷一)。

【各家论述】《医学正传》:盖此物属火,有阴之用,大能泻膀胱中相火,引阴水上潮于口而不渴也。

【临床应用】消渴:有一人苦渴疾,日饮斗水,诸药不效,遂服煮蚕茧搔丝汤1盏,其渴顿除,恐不及时,如无,但以乱绵煎汤服。

【摘录】《直指》卷十七

现在大家知道了吧,茧丝汤的对疾病的疗效有很多,对我们恢复健康很有帮助。

化石汤的功效与作用


最近食用中药方剂的人开始越来越多,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化石汤,那么化石汤的功效作用呢?如果不清楚的话,就来看一看下面这篇文章吧。

【处方】熟地60克 茯苓30克 苡仁15克 山茱萸30克 泽泻15克 麦冬15克 玄参30克

【功能主治】治溺中有沙石,疼痛欲死,用尽气力始得溺出而后快。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九

【处方】熟地2两,茯苓1两,苡仁5钱,山茱萸1两,泽泻5钱,麦冬5钱,玄参1两。

【功能主治】肾火煎熬而成砂石淋。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此方不去治淋,反去补肾,以茯苓、苡仁淡渗之药解其咸味;以麦冬、玄参微寒之品散其火气;以地黄、山萸甘酸之珍滋其阴水,又取其甘能化石,酸能消石也;又虑其性滞而不行,留而不走,益之泽泻之咸,咸以入咸,且善走攻坚,领群药趋于肾中,又能出于肾外,迅逐于膀胱之里,而破其块也。倘不补肾而惟治膀胱,则气不能出,乌能化水哉!

【摘录】《辨证录》卷八

通过本文的详细介绍,你是不是已经了解了化石汤的做法了呢?养生从生活小事做起,希望本文对你有一些帮助!

复元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对于大家来说应该不算陌生,很多人也知道它的好处,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复元汤。

【处方】热附 黄连 甘草 人参 五味子 麦门冬 知母 芍药 童便

【功能主治】治伤寒汗下太过,下元虚弱,无根虚火泛上,身微热,无头痛,无恶寒,面赤微渴,目无精光,语无伦次,脉数无力,名戴阳症。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煎,临服入葱白2茎,捣汁调之,温服。

【摘录】《鲁府禁方》卷一

【处方】荆芥穗 藿香叶 臭椿皮各等分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治产后子宫不收。

【用法用量】煎汤熏洗。子宫即入。

【摘录】《济阴纲目》卷十四

上面就是关于复元汤的一个功效介绍,从这些介绍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复元汤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疾病的困扰,但是要注意绝对不能够盲目服用。

大腹皮汤的功效与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