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保健 > 汗蒸养生常识 > 导航 > 养生退烧方法

养生退烧方法

2019-10-17

捂汗退烧正确吗

汗蒸养生常识。

“一笑烦恼跑,二笑怒气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乐逍遥。天天开口笑,寿比彭祖高。”社会不断发展,养生已经成为了社会性的话题,生活质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养生的人。关于养生保健,我们要掌握哪些知识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捂汗退烧正确吗》,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由于发烧这种症状非常常见,但是发烧对人体的危害是比较大的,所以发展到现代社会人们也发现了许多可以进行发烧的方式。例如使用冷水浸过的毛巾敷在人的额头上就可以退烧,而且一些推拿方法也能够起到非常不错的退烧效果。而不少老一辈的人都说发烧的时候捂一下就可以退烧,这真的有效果吗?

发烧能捂汗吗

发热时捂汗是不可取的。往往越捂越热,易引起捂热综合征,还容易诱发高热惊厥。因为捂汗是通过先使体温升高,被动的出汗,再降低体温。所以在,体温降低之前,会有一个体温升高的过程。如果体温升的过高,反而会引起脑水肿甚至昏迷,尤其是小孩和老年人。

捂汗退烧法的危害

一般来说,当成人体温超过38.5℃的时候,就会感觉到明显不适,此时盖上棉被捂汗,可能有两种结果:出汗或不出汗。如果不出汗,体温就会被“捂”得越来越高,体温的攀升会给心脏等器官造成极大负担,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不过,就算捂出了汗,大量汗液的蒸发会带走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导致体力虚弱,在补水不足的情况下,还有可能会出现虚脱。

比如对体质比较弱的人,最好不要采用出大汗的方式,来达到降温的目的,大汗淋漓带走过多的水分,这会让身体本身就很虚弱的人更加虚弱。

而对于幼儿来说,捂汗就更危险了。因为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健全,过高的体温可能造成其出现高热惊厥;捂得特别厉害可能会引起一种叫“捂热综合征”的病,这种孩子会出现抽风、昏迷,严重的还会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甚至导致死亡。孩子发烧时应该做的是首先把孩子的衣服扣子解开散热,然后进行头部冷湿敷、温水擦身等物理降温的方法。

发烧时怎么退烧才正确

1、体温38.5℃以下时:

发现发热后,除及时就医外,与“捂”相反的“散热”才是根本之道。当体温在38.5℃下时,在没有对流风的室内,可以用洗澡、温水擦浴等物理方式来降温,同时让患者少量多次地喝些热水,帮助身体散热。

2、体温超过38.5℃时:

当体温超过38.5℃时,往往肢体循环会变差,确实可能出现头部滚烫、手脚冰凉情况,但不能一味盖被子或加衣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患者的衣服略微解开,让其充分散热,手脚部位则要适当保暖。在补水和物理降温双管齐下的同时,遵医嘱适当使用退热药物,达到降温的目的。

小贴士

出一身汗,人体会感觉舒服很多,这是为什么呢?一般来说,发烧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与病魔的一场搏斗,当免疫大军将入侵物质消灭后,人体的各项机能恢复常态。这时候人体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会发出命令,让升高的体温逐渐降至正常。因而“发汗”现象就出现了,通过汗液的蒸发带走人体热量,使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也就是说,当人体战胜了病魔后,通过发汗的这种方式将体温恢复正常,而非百姓们心中所想的那样(捂汗能够治疗疾病)。

ys630.COm精选阅读

按摩退烧的正确方法


发烧是很多疾病都会出现的并发症,例如感冒以及身体内部的炎症等。而体温过高的话就要尽快退烧,否则发烧严重的话甚至还会影响人们大脑的正常发育。发烧之后除了可以使用退烧药以及用冰块冷敷之外,还可以通过按摩的方法来退烧。那么按摩退烧的正确方法是什么呢?

发烧按摩合谷穴助退烧

位置:合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背上,五指并拢之后,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肌肉的最高点处。左右手各有一个穴位。

手法:用另外一只手的大拇指指腹用力点按合谷穴即可。

功效: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烧发热、咳嗽哮喘、流鼻涕、鼻塞等不适症状。

发烧按摩大椎穴助退烧

位置:大椎穴位于颈后的正中位置,突起的较大骨头的下缘部位。

手法:用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对大椎穴进行用力按压即可。

功效:大椎穴能够帮助防止感冒,特别是对于感冒引起的身体发热或者是高热不退。

发烧按摩涌泉穴助退烧

位置:涌泉穴位于人体的足底,在足底前部凹陷处。用力弯曲脚趾,足底前部出现的凹陷处。

手法:用大拇指指腹对涌泉穴进行点按即可。力度以感到微微的酸胀为宜。

功效:能够帮助散热生气,对感冒引起的身体乏力、鼻塞、口干等症状有缓解效果。

另外还有一些次要的穴位可以帮助治愈感冒,从而帮助退烧。

发烧按摩十宣穴助退烧

位置:十宣穴位于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指寸),左右共十穴。

手法:用拇指的指甲用力反覆重掐,以有酸痛感为主,至十宣穴变红变热。刺激总时间每次以不超过3~5分钟为宜。

功效:十宣穴多用于急救,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按摩十宣穴具有缓解中暑、昏迷、休克、高血压、手指麻木等作用。

发烧按摩曲池穴助退烧

位置:位于胳膊肘横纹的尽头凹陷的地方。

手法:以指腹按压或敲打1~3分钟,次数不限。

功效: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主要具有散风止痒、清热消肿、疏通经络之功效。按摩曲池穴能治疗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高血压、蕁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等。

发烧按摩风池穴助退烧

位置:风池穴位于后颈部,与耳垂平行位置的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凹陷处。

手法:张开双手,用两手的大拇指指腹放在风池穴处,其余的手指紧贴枕后部,用力按揉使风池穴有明显的酸胀感为宜。

功效:风池穴能够帮助祛风,所谓的感冒也叫“伤风”,按揉风池穴对于感冒大有裨益。

发烧按摩迎香穴助退烧

位置:鼻翼外缘的中点处,微笑的时候鼻子与嘴唇的外侧自然形成的浅沟交点处。

手法:用食指的指腹对迎香穴进行按压2分钟左右即可,力度以稍微有酸胀感为宜。

功效:能够帮助清热散风,特别是对于感冒引起的鼻塞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如何正确使用退烧药


孩子发烧,家长已经在家中备好了退烧药,但对于当体温大于什么程度可以吃退烧药,退烧药的药性和药量等这一些都不是很清楚,家长首先要先学会如何正确使用退烧药。

发热是人体的自我防御机制之一,对人体是有帮助的。孩子一发烧了,不要马上给孩子用药,首先要用体温计判断是在什么温度,是否发烧了,是低烧呢,还是高烧呢,这些都要了解清楚。当温度低于38.5度的时候,不需要服用退烧药,可以试试多喝热水、多运动、多排汗、多呼吸新鲜空气,采用物理降温法来加快代谢,使体温降低。

如何定义孩子的发烧?一般在37.3度到38度之间是属于低烧,38度到39度属于中度发烧,39度到41度为高烧,还有超过41度以上的高烧,不过较为少见,一般大多数发烧在40度以内。

在选用退烧药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考虑到服用后的效应快还是慢,还要考虑到这退烧药是否会对孩子的身体有一定副作用,以免发生其它危害。在挑选退烧药,一般选用副作用比较小的退烧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这两个药物,它们的副作用相对于更小点。如果服用一种药物出现了呕吐或持续的高烧不退,就要考虑是否换另一种药物进行服用。

如果你的孩子服用的退烧药,也不能完全退烧,超过3天以上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

如何正确的使用退烧药


有些家长报告说,儿童使用退热药没有影响。这里为什么?事实上,许多父母对退烧药的了解不够,而且在使用中存在一些误解,觉得退热药似乎没有效果。

1、任意减少使用退热剂的剂量

“这是一种药三分毒”是很多家长经常谈论的话,尽量不要吃药确实是正确的,但很多人也犯了过错,比如已经体温已经超过39℃也认为孩子可以坚持,并且经常支持自己的观点,或者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减少药物的使用,是基于“海外也是如此”,原来的要求只有1毫升到0.5毫升。

2、服用退热药后不会立即发烧

孩子们发烧了,许多父母非常焦虑。他们希望服用解热药后立即发烧。但是,孩子在不立即使用药物退热的情况下,一般在30分钟后开始出汗发烧,家长要注意在服用孩子10分钟后多喝水,有助于发烧。服用退热药30分钟后,用温度计测量孩子的体温。

使用减热药物是有技巧和原则的。如何使用,平时应该有正确的概念,不然会导致发烧失控。退烧药包括水,锭剂,栓剂和注射剂。一般来说,水是相对温和的。最常用的是含扑热息痛的糖浆,如儿科美林药水,儿科和丁丙诺啡。不同的退热药物最好不要随意使用,因为剂量不好控制,单独使用更安全。

必须记住“药物是毒药”,任何药物(包括退烧药)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如果你吃得太多,它会有毒。许多父母渴望爱孩子,并且过量使用退烧药物给儿童,但并没有减少发烧,而是烧得更厉害,因为退烧药的毒性反应之一就是增加体温。发烧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疾病的症状。退热药物用于降低体温升高。避免体温过高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并且不能治愈疾病。因此,在给孩子发热的同时,除了注意饮用大量的水和持续的身体冷却之外,还应该找到孩子发烧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秋季易感冒,孩子发烧是冷敷好还是捂汗好?


发烧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避免不了可能会遇到的一种状况,发烧其实也是属于感冒的一种,一般来说发烧来的快去得也快,但是长时间的发烧会对身体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所以如果出现了发烧的状况就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立刻把烧降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其实东方和西方对于发烧的处理方法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那么到底哪一个方法是最正确的呢?

通常对于中国人来说,认为最有用的降低体温的方法就是用被子捂着自己,使身体发汗,这样就能够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的确这样对于降低体温有着一定的作用,因为在发汗的时候,身体流出体外的汗液就会蒸发,而蒸发则会吸走热量,这样对于降低体温是有是很不错的效果的。

但通常这种方法只适合于发高烧的人群,因为只有发高烧的体表的温度才会较高,这样身体在被子捂着之后才会发汗。如果只是体内的低烧,这样是不会起到一个流汗的效果的,所以即使是发生了也需要选择正确的退烧方法。

但是对于大部分西方国家的人群来说,他们通常会选择用冷敷的方法。其实像这样的方法目前来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争议的,有很多的人都认为冰敷弊大于利。首先看它有利的方面,冰敷的确能够起到降低体温的效果,通过外界的寒冷,从而达到一个物理降温的方法,但是如果是对于一些皮肤比较稚嫩的小宝宝们来说,用冰敷很容易使宝宝皮肤的毛细血管发生收缩的状况,这样就会影响散热,很容易使体温变得更高。

所以其实不管是中方还是西方,当发烧严重到了一定的情况下,还是需要进行一定的药物治疗的。况且像发烧这样的状况一定不能久拖,因为发烧烧久了很容易对脑部的神经系统以及脑膜产生一定的危害,严重的还可能会引发脑膜炎。

一旦变成了脑膜炎,后果就会显得比较严重,甚至可能会对整个神经系统都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如果是小时候患上了这种疾病,还有可能会影响孩子健康和智商的发育。

不过不管是对大人还是对小孩,都不要经常性的吃药,如果只是轻微的发烧,能采用物理降温就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只有在实在不行的时候才需要到医院进行专业的药物治疗。

推拿可以退烧吗


推拿非常考验推拿技师的手法,因为推拿主要是对人体各个穴位进行按压,从而起到缓解身体疲劳感以及相关疾病的作用。在推拿的过程中力度要保持住不轻不重,这样才能够让推拿对人体发挥出最好的效果。家长在查询给小儿退烧的相关事宜的时候,其中推拿可以退烧是不少家长都比较了解的。但是推拿对人体真的可以起到退烧效果吗?

小儿推拿能快速退烧的方法

1、开天门100次

位置:天门穴,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手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推50~100次。

2、推坎宫100次

位置:坎宫穴,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

手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50~100次。

3、运太阳100次

位置:太阳穴,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

手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称运法。此法以顺时针运为补,逆时针运为泻。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运50~100次。

4、清肺经200次

位置:肺经穴,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此处选用清肺经,推100~300次。

小儿推拿的好处

1 、增强皮肤抵抗力

按摩能加强皮脂腺及汗腺的分泌,清楚衰亡脱落的上皮细胞,改变皮肤新陈代谢。摩法、揉法、擦法、拍打法等手法都很容易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皮肤温度升高,增强皮肤的防御功能。

2 、促进消化

通过对婴幼儿进行抚摸与按摩能刺激身体产生更对的激素,促进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的分泌,可以提高婴幼儿进食量;促进胃酸分泌,加强胃窦收缩和消化道功能,促进食物消化和排泄。

3 、调节神经系统

皮肤是人体接收外界刺激的最大感觉器官,是神经系统的外在感受器,通过对皮肤等组织的按摩,可给予脑细胞和神经系统以适宜的刺激,促进婴幼儿生长及智能发育。

小儿推拿能快速退烧吗?本文详细为我们介绍了用推拿来退烧的手法。推拿的精髄在于找准穴位,力度适中,我们需要推拿时一定要找正规的并有相关资质的店和推拿师,特别是小儿推拿,由于正在生长发育阶段,对推拿师要求更高,否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退烧针消炎吗


人们的生活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疾病,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就是发烧了,对于这种疾病很多的人都是会选择打一针退烧针来缓解自身的病症,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退烧针在帮助治疗发烧症状的时候是否有着消炎的效果。那么,退烧针消炎吗?

第一,退烧针消炎吗?退热药退热的原理是:西药ABC,实际是发汗.抗生素,实际是消炎.因为病因,病机,病位的不同,中药退热还要复杂.中药(麻黄,桂枝.柴胡)退热,实际是发汗(解表).主要可以治疗感冒等.中药(知母,龟板,鳖甲)退热,实际是养阴.主要可以治疗阴虚低热.中药(蒲公英,黄芩,黄连)退热,实际是清热燥湿.主要可以治疗湿热.中药(银花,连翘)退热,实际是清热解毒.主要可以治疗阳毒发热.还有气虚发热,小孩子受惊吓发热,用的药和治疗方法都不同.太多了,说得清楚吗???发热是医学的称法,即平常叫发烧的。

第二,退烧针退热原理主要是经肌注的给药途径使退烧针有效成分进入人体后通过抑制下丘脑pG合成酶(环氧酶),减少中枢pG的合成而发挥解热作用的。氨基比林是1893年合成的一种解热镇痛药,1897年开始在欧洲上市,约1909年进入美国市场。1922年以后,德国,英国,丹麦,瑞士,比利时和美国等国家逐渐出现,许多服用过此药的病人出现口腔炎,发热咽痛等症状,临床检验结果为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调查证明二者有因果关系。最终证实,氨基比林可导致粒细胞缺乏。从1931年到1934年,仅美国一个国家死于氨基比林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就有1981人,欧洲死亡200余人。1938年,美国决定把氨基比林从合法药品目录中取消,1940年以后,该国这种病人迅速减少,在丹麦,从30年代就完全禁用该药,在1951-1957年间调查时,没有在发生由氨基比林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1982年卫生部以(82)卫药字21号文公布淘汰氨基比林针剂,氨基比林片剂及复方氨基比林(乌拉坦)针剂和复方氨基比林片剂(凡拉蒙)。

退烧针消炎吗?在注射赖安比林后,可能会出现惊厥、呕吐等症状,甚至会昏迷,严重时可能直接导致死亡。这种严重的不良反应被称为瑞士综合征,直接表现为癫痫发作,而 12 岁以下的孩子是患病比例最高。瑞士综合征虽然少见,但有生命危险,临床上在未排除流感、水痘等病毒性感染之前,不宜盲目用赖氨匹林类药物退热,以免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目前该药在国内儿科已趋于淘汰。地塞米松,破坏孩子免疫系统地塞米松是一种激素,它通过降低体温调节中枢的敏感性来起到快速退热的效果。也正因为神经中枢的敏感性下降,使得孩子自身的免疫系统难以发挥作用,很容易引发进一步的感染,引起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发烧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而非疾病。在治疗时,退烧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结果

“春捂”也要“捂”得恰到好处?


导读: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调理方法,很多的人平时不注意春天的保护,过了冬天之后很多的人及时的脱衣服很容易造成感冒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调理方法,很多的人平时不注意春天的保护,过了冬天之后很多的人及时的脱衣服很容易造成感冒,倒春寒出现之后,会导致人体的功能受到影响,如何有效的预防倒春寒?大家应该做到春捂秋冻。

雨水节气后出现倒春寒

雨水节气够厚,是最容易出现倒春寒的节气,因为这个时期的降雨会引起气温的骤然下降,尤其对抵抗力低下的人身体健康威胁较大容易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和发烧。

此外,医生还提醒,一些年轻上班族姑娘由于爱美,往往在早春就穿起了裙子和靴子,这样对身体不利。一般来说,妇女膝关节对冷空气的袭击较为敏感,易发生局部麻木、酸痛等症状,久之会引起风湿性关节炎。

如何预防倒春寒?

预防倒春寒首先想到春捂。中医养生保健学中讲究春捂秋冻,春捂就是说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棉衣,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早春时常有寒冷气候的反复,穿着宜偏暖些。

春捂也要捂得恰到好处?

专家介绍,春捂主要的意思是,初春时节气温如果升幅不大就尽量少脱衣。比如日最高气温超过22℃的时候,不要急着只穿单衣,但也不能被厚厚的棉衣一直捂着,以防捂过头使人上火、血压升高。春捂要恰当,否则反而不利健康,因此应根据以下几点,恰当春捂。

1、急脱急穿

春捂,要怎么捂?掌握四个字急脱急穿。经常在户外活动的年轻人和孩子,从阳光下走进室内,感觉有点凉了,马上穿上衣服;另外,春天风大,出汗后毛孔张开,吹风容易着凉,所以要注意避风。

2、春捂也要看气温

气温15摄氏度是春捂临界值,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增减衣物时,最好看看天气预报,注意早晚温差,温差有七八度的日子,增减衣物要及时。得知冷空气即将到来,就提前一两天先增添衣物捂起来。

3、三个春捂的重点部位

具体的春捂原则是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此外,老百姓们有句保健俗语叫寒从脚下起,脚下神经末梢丰富、敏感,春捂要使足部保暖才能使身体真正地暖和起来。

温馨提示,平时大家需要注意合理的进行调节身体,而且要注意保健事项平时不要过早的脱衣服,很容易造成感冒平时大家需要注意保暖的方法,全面的进行调理,而且要注意保健,有效进行饮食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注意天气的变化。

乍暖还严寒 春捂如何捂?


“春捂”是传统的。冬去春来,寒气始退,阳气升发,春捂是硬道理。此时人们的机体调节功能远远跟不上天气的变化,稍不注意,伤风感冒就会乘虚而入。“春捂”的原则是过犹不及,不“捂”不行,“捂”过头也不成,掌握好“春捂”的尺度非常重要。一年之计在于春,只有掌握春季养生法,才能为新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础。

乍暖还寒宜“捂”两头

天气刚刚转暖,有些人便早早地脱掉冬装,换上轻便漂亮的春装。一些爱美女性更是迫不及待地穿上超短裙、丝袜,露出美丽的双腿。专家认为,民间的传统习惯“春捂”有一定道理,春天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春捂”不能忽视。

春天适当捂一捂,可以减少疾病。冬去春来,人体皮肤逐渐苏醒,汗毛孔闭锁程度相应降低,因而春风较大的时候,尽管不是很冷,却能长驱直入肌体内部,人就可能感冒或并发其它疾病。再加上春天的天气不稳定,过早脱掉棉衣或穿得太少,也很容易着凉感冒。

对于“春捂”,医生的建议是注意“捂”两头,即重点照顾好“首足”两头。由于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湿气较大,早晚低温,细菌病毒活跃,人容易生病,重点“捂”头颈与双脚,可以避免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

寒多自下而起,传统养生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因为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女性如果过早换裙装,会导致关节炎和多种妇科病。春天还是流脑、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这些疾病的发生虽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但感染后发病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个人的体质和起居调养。

保暖适当莫“捂”过头

生怕孩子着凉生病,年轻爸妈们更是用小棉被把婴幼儿“捂”得严严实实。医生提醒父母,“春捂”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捂”过了头,同样对健康不利。

“春捂”并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脱衣要“递减”,即衣物增减既要视天气的变化情况而定,也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素质。春季气温日差较大,早晚较冷,此时可适当“捂”一会儿。而晴日的中午时刻,气温一般都在10℃以上,此时可适当减衣服。一般来说,春季可以让居室温度适当高一点,被子也要适当厚一点。

春季空气湿度较大,如果“捂”过了头,还容易诱发中暑。因此在增减衣物时,最好先听听天气预报。天气转热后,有些人还穿着很多衣服,甚至“捂”出了汗,冷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

由于孩子好动易出汗,更不要“捂”得太紧,出汗后骤减衣服很容易受凉感冒,要让孩子增加户外活动,以增强适应能力。而婴幼儿需要逐渐适应外界寒暖的变化,如果暖被厚衣“捂”得太多,宝宝需要调节体温就要出汗,而体液过多消耗,就更不能适应寒冷刺激。

捂汗退烧正确吗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