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

2019-10-17

乙脑疫苗容易发烧

养生食疗。

运动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药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运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养生这种件越来越关注,养生除带给我们好的身体,更有心灵的健康。我们该怎么进行科学的养生保健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乙脑疫苗容易发烧”,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乙脑疫苗是一种抗生素对我们人体有些一定的作用,不过疫苗的种类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疫苗对我们身体的作用同样也是不同的,比如说乙脑疫苗这种东西,它是可以对宝宝起到一定作用的,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后遗症,有些宝宝就会出现发烧这种情况,那么乙脑疫苗容易发烧吗?

1、全身反应:首先表现为发烧.轻度为37—37.5℃,中度为37.6—38.5℃,39℃以上为重度发热.除此之外,部分宝宝可伴有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寒颤,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以上反应一般多在24小时之内消退,很少持续3天以上,如果重度发烧可服用退烧药,一般体温恢复到正常后,其他症状也就消退,如果高烧不退或有其他异常,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局部反应:一般在预防接种后24小时左右出现,接种部位可出现红,肿,热痛等现象.反应比较重的可引起附近的淋巴结,淋巴管发炎.注射部位肿大的硬结范围又分为轻,中,重。轻的直径小于2.5CM,中的在2.5—5CM,超过5CM为严重反映,这时反应可持续数小时。如果局部红肿较重,可以热敷。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钟左右。并要勤换内衣,避免破溃后感染,如局部感染可涂紫药水。

乙脑疫苗发烧:接种乙脑疫苗以后,宝宝很多都会出现发烧症状,妈妈可以多给宝宝喂点温开水。妈妈要细心观察宝宝的反应,不要让宝宝剧烈运动,如果宝宝有轻微发热、食欲不振的现象,这是正常的,一般一到两天会自动消失。但如果反应强烈且持续时间很长,就应该立刻带宝宝去医院请医生诊治。如超过39度应用药物降温但不可自行服用消化炎药物,否则易降低接种作用。

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知道孩子在接种乙脑减活疫苗之后出现发烧的情况属于正常的疫苗副作用发生。作为一名乙脑疫苗的接种者的家长一定要知道这是正常的反应,没有必要太过于着急和紧张,只需要积极采取物理降温就可以哦。

相关阅读

打乙脑疫苗会发烧吗?


乙脑是一种流行的疾病感染,对大脑的破坏力非常大,一旦患上这种疾病就会给身体带来非常大的伤害。因此,出现乙脑是非常不幸的,但是,这种疾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例如,乙脑疫苗就是现代生活中非常有必要的疫苗注射项目。但是,许多疫苗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下面就来看看打乙脑疫苗会发烧吗?

乙脑疫苗都是经过国家检验过证明对人体无害才能使用,但是因为一般疫苗都是通过刺激人体机能作出某些反应而进行自我保护的,因此在注射疫苗后,部分人因体质问题会产生某些副作用。但是很多这些注射疫苗后的副作用会过一段时间后自行消失,如果症状严重的建议马上到医院诊断治疗。

接种乙脑疫苗的副作用

1、首先表现为发烧,轻度为37-37.5℃,中度为37.6-38.5℃,39℃以上为重度发热。除此之外,部分宝宝可伴有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寒颤,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以上反应一般多在24小时之内消退,很少持续3天以上,如果重度发烧可服用退烧药,一般体温恢复到正常后,其他症状也就消退,如果高烧不退或有其他异常,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局部副作用一般在预防接种后24小时左右出现,接种部位可出现红,肿,热痛等现象。反应比较重的可引起附近的淋巴结,淋巴管发炎,注射部位肿大的硬结范围又分为轻,中,重。轻的直径小于2.5cm,中的在2.5-5cm,超过5cm为严重反映,这时反应可持续数小时。如果局部红肿较重,可以热敷(卡介苗接种后红肿严禁热敷)。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钟左右。并要勤换内衣,避免破溃后感染,如局部感染可涂紫药水。

麻风乙脑疫苗不良反应


现代疫苗水平非常高,人们能够制作出各种有利于健康防范的疫苗,给身体健康带来诸多的保障,例如,麻风乙脑是威胁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只有注射了疫苗之后才能够提高抵抗力,但是,有些疫苗注射后会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下面就来看看麻风乙脑疫苗不良反应有哪些呢?

接种疫苗之后出现的免疫反应,只要发烧不超过38.5度,不用治疗,局部物理降温就可以了 ,一般2-3天左右就可以好了。

有个别的宝宝注射乙型脑炎疫苗后,会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多半1~2天内就会自行消退。也有少数宝宝会出现发热的情况,但一般都在38°C以下。另外,还有少数会觉得头晕、头痛、身体不适。

还有打疫苗后出现幼儿急疹可能是疫苗过敏发生的反应,但也有可能是巧合了急疹,风疹等疾病的,如果本身已经感染风疹病毒,注射疫苗容易诱发发病的,需要到当地医院儿科做血常规检查,和人工检查,如果是过敏性皮疹,可以用扑尔敏等药物治疗,如果是风疹或者是幼儿急疹,需要做抗病毒治疗的,严重的要住院治疗。

在注射部位出现短时间的烧灼感和刺疼的感觉,还有个别宝宝在接种后6 ~12天左右会出现一过性发烧或皮疹,但很快就会消失。出现轻微发热,精神不振,不想吃东西,哭闹等现象 ,一般持续时间也比较短,不需要特殊处理 。个别可能会高烧,应及时就医,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

异常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低,多数是过敏性反应。 异常反应发生的原因跟个人体质有很大关系,父母应该多加注意,在注射疫苗之前和医生说明宝宝健康情况,尽可能降到反应发生的机率。

打完疫苗三天后发烧


打疫苗是现代生活中最重要的疾病预防方式,因为疫苗是医学发展的成果,能够有效的提升抵抗力,增加疾病感染的难度。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坚持从小注射疫苗,但是,每个人的体质是不同的,有的人在注射疫苗后会产生较大的身体反应,例如,打完疫苗三天后发烧怎么回事呢?下面就来看看简单的讲解吧,希望大家能了解一下吧。

一般打完预防针会在24小时以内出现不适症状发烧,三天以后发烧,跟打的预防针没有关系的,需要到医院检查。

发热考虑与疫苗接种有关系,首先需要及时退烧治疗,口服退热药,物理降温,温水擦浴,建议同时口服清热解毒中药蒲地蓝口服液,蓝芩口服液等两到三天观察效果,仍然发热复查相关化验。

打完疫苗三天以后出现了发烧,是属于比较常见的疫苗反应,应该是免疫力低下,打败不了这种病毒引起。不超过38.5度的话,一般没有事,可以给的物理降温,超过38.5度,要求吃退烧药,如果反复,那就要上医院去医院抽血检测。洗温水浴的话就是将水温控制在32到34度,每次擦拭升至十分钟的样子,每天安排2到3次也可起到降温的作用。和其他的处理方式一样的,没有区别。建议给宝宝多喝水,吃点抗病毒的感冒药,不要给宝宝捂的太多太厚,晾晾有利于散热降温。疗程3-5天痊愈。

只需对症处理。疫苗以后的针次不要再打了,高热反应向接种门诊反映引起食药监局的重视。

以上就是对于打完疫苗三天后发烧怎么回事的讲解了,希望大家能够了解一下吧,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不高,而且大多数与打疫苗五官。

乙脑是什么病


其乙肝应该所有人都不会感到陌生,但是说起乙脑大多数人都感觉到比较模糊。而乙脑也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只不过它是一种脑膜炎,多发生于在儿童身上。特别是在蚊虫盛行的夏季,是儿童发生乙脑的高发季节,因为乙脑会根据蚊虫叮咬进行病毒传播。所以大家了解一些乙脑的相关知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乙脑是乙型脑炎的简称,是由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一般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好发于夏秋季节,十岁以下儿童为主,可通过注射乙脑疫苗来预防,病痊愈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很少有再次发病。大多数的乙脑患者为隐性感染,没有症状,但可传染,少数可发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大多数预后良好,不遗留后遗症,少数重症病例可遗留一定的后遗症,如瘫痪、癫痫等。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染途径

蚊类是主要传播媒介,库蚊、伊蚊和按蚊的某些种类都能传播本病,其中以三带喙库蚊最重要。蚊体内病毒能经卵传代越冬,可成为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

乙脑的早期表现是怎样的?

突然高烧39度左右,早期精神比较差,有呼吸道的症状,如:咳嗽,表情淡漠,精神不好,抽风,惊厥。乙脑的病情还是很严重的,有各种病的体征,同时孩子吐的比较明显,有些呈喷射样,嗜睡。如果发现孩子有这些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如果孩子比较小,前囟门没有闭合的话,如果前囟比较高,比较饱满,都是乙脑的表现。

怎样知道小儿是患了乙脑

在蚊子孳生的季节(七至九月),遇突然有高热、头痛、呕吐、精神差、嗜睡、昏迷、抽风、脖子发硬以及肢体瘫痪等症状,年龄在十岁以下,尤其是三至六岁的小儿,就应该警惕。需经脑脊液检查证实,如蛋白稍高,糖及氯化物正常,就可诊断乙型脑炎。

“乙脑”和“流脑”不是一个病。“乙脑”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脑炎,是经蚊子传染的、夏秋季流行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源是乙型脑炎病毒。

流脑是冬春季常见的急性传染病,由脑膜炎双球菌所引起的,多见于儿童。病菌经呼吸道进入体后,部分进入血液形成败血症,最终局限于脑部形成脑膜炎。

因为致病原因不同,表现症状及治疗方法也不同。

乙脑的主要传染源


乙脑属于一种疾病,这种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所以患有乙脑的患者应该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并进行隔离。乙脑其实是一种发炎的现象,所以会导致人们发烧。因此,在感染乙脑病毒之前应该先注射乙脑疫苗,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病毒感染。那么乙脑的主要传染源是什么呢?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体。呈球状,核酸为单链RNA,外层具包膜,包膜表面有血凝素。低温条件下,能自下而上较长时间,在动物、鸡胚及组织培养细胞中均能增殖。幼猪是乙脑病毒的主要传染源和中间宿主,蚊子是乙脑病毒的传播媒介。当人受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乙脑病毒进入人体,在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结、肝、脾等吞噬细胞内增殖,并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而引起炎症。

简称乙脑病毒,属于虫媒病毒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主要症状为高热、头痛、呕吐、昏睡、痉挛等。重症者可周身高烧、抽痉不止、脑水肿、呼吸或循环衰竭而死亡,部分患者留有后遗症。消灭蚊子孳生地,并扑灭越冬蚊和新生成蚊是预防乙脑的关键。猪是乙脑病毒的主要中间宿主和传染源,在乙脑流行季节前,应对猪进行预防注射,可有效地降低乙脑发病率。人体接种疫苗可提高对乙脑病毒感染的抵抗力,对预防乙脑也有良好效果。乙脑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早期住院、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

免疫性

人受乙脑病毒感染后,大多数为隐性感染及部分顿挫感染,仅少数发生脑炎(0.01%),这与病毒的毒力,侵入机体内数量及感染者的免疫力有关。流行区成人大多数都有一定免疫力,多为隐性感染,10岁以下儿童及非流行区成人缺乏免疫力,感染后容易发病。

本病病后4~5天可出现血凝抑制抗体,2~4周达高峰,可维持一年左右。补体给合抗体在发病2~3周后方可检出,约存在半年。中和抗体约在病后1周出现,于5年内维持高水平,甚至维持终生。流行区人群每年不断受到带病毒的蚊叮咬,逐渐增强免疫力,抗体阳性率常随年龄而增高。

打完麻腮风疫苗后发烧怎么回事呢?


现代医学当中对于疫苗是非常推崇的,因为疫苗能够给身体带来非常强大的好处,那就是能够提升身体对某一疾病的抵抗力,是身体对疾病免疫。但是,疫苗并不是万能的,有些疫苗会给身体带来一些副作用,例如,打完麻腮风疫苗后发烧怎么回事呢?下面就来看看讲解吧。

麻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是极易在青少年中传播流行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麻疹和腮腺炎后易并发肺炎、喉炎、心肌炎、脑炎和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病症。麻腮二联疫苗主要是用来给幼儿使用的,如果出现地方性的流行病,18岁以下的青少年可以使用,但不是必须的。

首先,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低烧。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体温变化,和接种部位的情况。一般来说,体温不超过38.5℃的低烧,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硬结等一般性的反应,无处理,切记不可自行随意采取措施。其次,如果出现高烧、接种部位出现较大的硬结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并向接种医生报告。不同疫苗引起的反应处理不完全相同。比如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引起的硬结可以热敷,但是接种卡介苗后的硬结严禁热敷。所以发现异常情况切记不要自行随意处置。

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接种疫苗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预防传染病,当然,有些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引起孩子低热、出现皮疹、受到惊吓而哭闹等不良反应,但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不良反应是正常的,一过性的,家长们万万不可因噎废食,因此而耽误正常的疫苗接种程序。

国家的免疫规划程序是根据疫苗特性、儿童发育状况以及针对疾病的流行规律制定,只要孩子没有相应疫苗的禁忌症最好及时接种相应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

夏天打疫苗好吗?


疫苗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药剂,通过疫苗预防疾病感染是切断病毒源头的最有效方法。而疫苗注射的时机是有相当讲究的,例如,在年龄方面需要尽早注射,因为身体发育早期抵抗力比较低。而季节因素也是影响因素吗?下面就来看看夏天打疫苗好吗?希望大家能够了解一下吧。

夏季打疫苗是不会有任何影响的。

在家长的眼中,往往认为一类疫苗就是最重要的疫苗。其实,这种说法不科学。因为在很多国家,一些二类疫苗也列入一类疫苗范围,它们同样非常重要。比如接种率比较低的二类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就非常值得接种。因此爸妈们别以疫苗的级别来判断其重要与否,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说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那么二类疫苗可以考虑接种。

1、满月接种疫苗

小宝宝刚出生的时候打一次疫苗这是国家规定的项目,婴儿满月后,身体迅速成长,原来体内的疫苗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要去接种乙肝疫苗。接种疫苗以前,父母最好先给宝宝去进行满月体检。新生儿在满月以前一般都会出现黄疸状况,黄疸消失的时间也是因人而异。如果宝宝,有湿疹或者黄疸的情况。是不能打疫苗的。

2、重视留观时间

宝宝每次接种疫苗以后,医生都会提醒家长要在卫生所留观30分钟。极少数的宝宝在接种疫苗30分钟内,可能不会出现不良的反应。疫苗中含有蛋白和其它成分,婴幼儿很容易对某些成分形成过敏现象。一般会在30分钟左右显现出来。如果在留观时间,出现过敏现象的话,宝宝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

3、如何处理针口

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不要给宝宝洗澡。给宝宝洗澡的时候,注意有针口的那只手臂,大人这时候动作要轻柔,千万不要碰到婴儿伤口,否则会致使婴儿大哭不止。发现针口有溃烂的情况后,要去看医生,咨询消毒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在针口上涂抹医生建议的药物,或者采取其他可行的方法。

轮状疫苗是什么


轮齿疫苗是一种预防人体轮状病毒肠炎的常用疫苗,主要需要接种儿童或者是2个月的新生儿,在医学上轮状病毒是一种十分危害身体的疾病,会容易导致儿童或者是新生儿出现腹泻的情况,同时会容易导致出现病毒感染,甚至导致婴幼儿死亡的现象,需要接种轮状疫苗。

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肠炎的疫苗,主要接种对象为2月龄至3岁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是婴幼儿急诊和死亡(除呼吸道感染之外)的第二位病因。我国每年大约有1000万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占婴幼儿总人数的1/4。因此,轮状病毒成为全世界科学家们研究的焦点。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接种的意义

轮状病毒肠炎多见于6月龄至3岁的婴幼儿,是危害孩子健康的一种严重疾病。主要发生在秋末冬初,传染性很强。患者和隐性带菌者为传染源,通过消化道、密切接触和呼吸道传播,可以引起散发或暴发流行。轮状病毒感染从无症状、轻微发病到严重发病,严重时发生致命性胃肠炎、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轮状病毒肠炎的症状包括发烧、呕吐、腹痛以及无血色水样腹泻,大便水样或蛋花汤样大便,无臭味,每日5~10次或10次以上。症状可持续3~9天。也可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可以发生病毒性心肌炎、肺炎、脑炎、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一般预后良好,但是严重者可出现脱水酸中毒,甚至导致死亡。发病后没有特效药物,只能对症治疗。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肠炎最有效、最经济的医学手段。目前我国使用的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其保护率能够达到73.72%,对重症腹泻的保护率达90%以上,保护时间为1年。

接种对象

主要接种对象为2月龄至3岁儿童。该疫苗口服免疫后,可刺激机体产生对A群轮状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

接种时间及用法

轮状病毒疫苗是减毒重组的活疫苗,是一种口服制剂,主要用于2个月至3岁以下婴幼儿,用量为每人一次口服3mL,用手开启瓶盖,用吸管吸取本疫苗,直接喂于婴幼儿,切勿用热水送服。每年应服一次。

禁忌证

身体不适,发热时腋下温度达37.5℃以上者、急性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者、有免疫缺陷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有消化道疾病、胃肠功能紊乱者、严重营养不良、过敏体质者、先天性心血管系统畸型患者,血液系统、肾功能不全疾患者不宜接种。

甲肝疫苗管多久


甲肝疫苗在我们出生的时候就会注射了,主要是预防甲肝乙肝等疾病,这些疫苗可以保持20年以上,而且甲肝这种疾病主要是通过先天性传染而来的,现在很多人不注意肝脏的调养是很容易会出现甲肝的疾病。对于甲肝疫苗,我们应该要选择质量比较好的,而且需要进行灭菌之后在注射到人体中。

接种甲肝疫苗的有效期

目前,甲肝疫苗有甲肝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活疫苗包括水针剂和冻干剂)两种类型。灭活疫苗的成分是灭活后纯化的全病毒颗粒,而减毒活疫苗的成分以减毒的活病毒为主。减毒活疫苗水针剂具有价格低廉的特点,甲肝疫苗有效期可达5年以上,但其存在疫苗稳定性差的弱点。克服了这一弱点的冻干减毒活疫苗近年已经问世。灭活疫苗抗体滴度高,甲肝疫苗有效期可持续20年以上,由于病毒被充分灭活,不存在毒力恢复的危险,安全性有充分保障,国外均使用灭活疫苗。

接种甲肝疫苗的最佳时间

甲肝灭活疫苗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疫苗之一,年龄在1周岁的儿童对病毒的抵抗力较弱,最好注射甲肝疫苗。接种甲肝疫苗后8周左右便可生产很高的抗体,获得良好的免疫力。因此,甲肝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甲肝疫苗接种时间具体为:

1、初免时间:为一周岁以上的甲肝易感者;

2、初免六个月后可加强免疫;

3、过去已接种过甲肝活疫苗者,不论间隔时间长短,均可加强免疫接。有效期近年来,人群接种观察证明如果甲肝减毒活疫苗用“二针法”进行免疫,间隔1个月、3个月、6个月或12个月,抗-HAV阳性率可达100%,抗HAV滴度可达1000MIU/ml以上。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提倡接种二次,可获终生免疫。

hpv疫苗适合人群


相信每个人都曾走过一段打疫苗的坎坷经历,那时候并不懂打疫苗的好处,只知道打针很疼,每次听说要打针就哭着喊着不愿意。长大后才明白打疫苗的重要性,比如宫颈癌疫苗,这个疫苗在九几年的时候还没有引入国内,后来才有的,我们都知道宫颈癌可怕之处,所以如果适合接种宫颈癌疫苗的话还是乖乖打就好。

全球每年宫颈癌新发病例52.8万,死亡26.6万,大于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2015年我国年宫颈癌新发病例估计9.89万,死亡人数3.05万。宫颈癌成为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且发病年龄日益年轻化。约70%的宫颈癌是由于感染16型和18型人乳头状病毒(英文简称HpV-16和HpV-18)所致。目前有两种预防性疫苗,已在全世界许多国家上市,分别为两价HpV疫苗(针对HpV-16,18两种基因型)和四价HpV疫苗(针对6,11,16,18四种基因型)。

宫颈癌HpV疫苗接种适合人群如下:

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推荐9-26岁的女性可接种疫苗,尤其是没有性生活的女性; 对于15岁以下女孩,按照步骤2接种的情况下,有两种情况需要说明:

(1)如果接种第一针小于15岁,间隔6个月接种第二针时已大于15岁,同样按照2针程序完成接种即可。

(2)如果第一针与第二针间隔小于5个月,则在接种第一针后间隔6个月应接种第三针,也就是与第一针间隔小于5个月的第二针疫苗视为无效。

2、超过26岁且已有性生活的女性也可接种疫苗,但接种之前应进行宫颈HpV检测,如HpV感染为阴性,可以接种疫苗;HpV疫苗用于尚未感染HpV病毒的人群最有效,因此,主要接种人群为发生首次性行为前的女孩,年龄范围为9-13岁,次要接种人群为较大的女性青少年和年轻妇女。

3、男性也可接种HpV疫苗,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肛管癌、口腔癌的发生;

4、哺乳期妇女可以接种HpV疫苗,对胎儿无明显影响。

1.接种HpV疫苗不能替代宫颈癌筛查,因为30%的宫颈癌由HpV-16和HpV-18之外的其他基因型所致;

2.接种HpV疫苗前不需要进行HpV检测;

3.孕妇应避免接种HpV疫苗;

4.如果两种疫苗均可选择,最好使用同一种疫苗完成接种程序。

接种疫苗:远离疾病


我们小时候都注射过很多疫苗,长大后依然受益。注射最新疫苗依然是预防衰老的最简单方法,尽管很多人都做不到。

你也许不想注射疫苗,只是因为害怕它的副作用,但通常这种副作用很小。疫苗过敏反应是有的,但不常见。目前所知道的最常见的过敏反应是蛋白过敏和某些抗生素过敏。你也许会抱怨没有时间,所以不去接种,但接种只要花10分钟左右。你也可能因为费用问题而不更新疫苗,但一般来讲疫苗并不贵,而且注射疫苗花的一点钱可能比你得了感冒或肺炎时看一次医生花的钱还要少。所以不要再犹豫,把接种疫苗看成你长寿方案的一部分吧。

当然,疫苗并不能完全保证你不生病。另外,一个人的年龄越大,他的疾病抵抗力就越弱。还有,如果有其他药物情况存在,疫苗的效果也会削弱。但说到长寿,更新疫苗是最快捷的方法。

以下是常见的疫苗:

流感

我们应该每年接受一次流感疫苗注射吗?回答是需要。根据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的观点,65岁以上老人每年都应接受一次流感疫苗注射。它还建议那些和公众接触的人,尤其是医护工作人员都该接受流感疫苗注射,因为他们既有感染又有传播流感的风险。如果你有高血压、动脉疾病、冠心病、肺病、免疫系统失调或其他一些如糖尿病、肾病等代谢病,或是和有此类病患者有密切接触,那么你也应该接受此疫苗注射。

最后,如果和65岁以上老人有接触,你可能也应接受注射。换句话说,几乎所有人都应该注射流感疫苗。

接受流感疫苗还有一个好处:你患心脏病的风险会降低,因为这种疫苗能缓解动脉炎症。所以实际上可以改善动脉,这意味着减少了你患阳痿、中风的可能性,减少了皮肤皱纹。

每年都会出现新的流感病毒,所以每年都会有新的疫苗被研制出来。打电话给医生或是当地的公共卫生部门,询问什么时候能注射新疫苗。

在65岁以下人群中,流感疫苗的有效率约是70%,65岁以上的人中效果则要差一些。注射了流感疫苗,即使真的患了感冒,症状也会减轻许多。有研究表明接受疫苗前天和当天夜晚各睡满8小时,服用维生素C,进行锻炼来改善你的免疫系统,可以提高疫苗的整体效果。

肺炎

死于肺部感染的人主要是肺炎和血液感染。这些疾病很危险:患有肺部感染的人中有15%到20%会死亡,患有最常见的肺炎的人中有5%到20%会死亡。即使不谈死亡率,肺炎本身也很让人讨厌。

肺炎双球菌是一种很难对付的病菌,因为它总是不停地改变外部形状。疫苗只能针对一些特定的外部结构,当这些病菌改变形状时,疫苗就失效了。目前已发现的肺炎双球菌有80多种,而最常见的肺炎疫苗只能对付其中的23种,80%到90%的肺部感染都是由这23种病菌引起。65岁以下的人群中,肺炎疫苗的有效率是70%到80%。65岁以上的人群中有效率则会降低。

哪些人应该注射肺炎疫苗?65岁以上的人,还有高危人群,包括免疫系统受损的人,有慢性冠心病、心血管病、糖尿病或脾受损的人都需要。如果你携带艾滋病病毒或是患有白血病,要和医生商量注射这种疫苗的利弊后再决定。每隔6年,这种疫苗就必须更新,因为6年是体内产生抗体的有效期。还有,服用维生素E和多运动能增强身体对疫苗的接受能力。

乙肝

急性乙肝感染通常都让人非常痛苦,需要住院并可能致死。而长期乙肝感染则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事实上,乙肝不经意间正迅速成为流行病。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染,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性行为。总的说来,乙肝的传染方式和艾滋病很相似,但前者比后者的传染能力强250多倍,还能通过唾液传染。

所以,预防乙肝,避孕套的作用没有它在预防艾滋病时那么大。即使和乙肝病人最细微的接触也可能导致感染。

如果你从未接受过乙肝疫苗注射,那么一次要接受三针注射(A型肝炎的注射也是如此)。询间医生或是公众健康部门哪里可以接受免费或是降价的疫苗注射,也了解一下这种疫苗多少年应该更新。

破伤风、白喉

破伤风和白喉疫苗通常是和小儿麻痹症、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疫苗混合在一起给儿童注射。和我们儿童时期注射的其他一些疫苗不同的是,我们对破伤风和白喉的免疫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弱,所以很多成年人缺少抵抗这两种疾病的抗毒素血清。

一些大型的调查显示,39岁以上的人中有50%需注射这种混合疫苗,而在70岁以上人中则是70%。现在的确不用太担心破伤风和白喉了,但这些都是很严重的细菌疾病,1/4的破伤风病人会死亡。为了安全,每隔10年就应该更新一次破伤风、白喉疫苗。

通常情况下,我们这些都是很严重的细菌疾病,1/4的破伤风病人会死亡。为了安全,每隔10年就应该更新一次破伤风、白喉疫苗。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有在伤口要缝针被推进急诊室时才会注射这些加强疫苗,所以如果你没遇到这种情况,也许应该自己主动去注射。对那些关注身体状况的人,谨慎一些的做法是防止快速衰老最便捷的方法。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如果你出生不确定自己是否注射了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疫苗,那么就应该立即去注射。去和医生核对一遍。即使你已经注射过一次,如果你在人群(尤其是年轻人)集中的地方工作,如学校之类,就要考虑再注射一次。这三种疾病的疫苗是最安全、最有效的疫苗之一,有效率超过90%。

减毒疫苗有哪些?


孩子出生之后,需要到医院注射好几种疫苗,对于父母们来说,一定要了解孩子注射疫苗的相关知识,要在合适的时间去注射疫苗,注射疫苗前后要注意相关事项,另外成年人也经常要注射一些疫苗,比如被猫狗抓伤后要注射狂犬疫苗,还有很多人注射过减毒疫苗,那么目前的减毒疫苗有哪些呢?

减毒疫苗有哪些的优缺点:

优点

1.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免疫反应,有的制品:通过自然感染途径接种,还可以诱导出黏膜免疫,使机体获得较广泛的免疫保护。

2.使用的是活的微生物,可在机体内长时间起作用、而诱导较强的免疫反应。

3.活的微生物有再增殖的特性,理论上只需接种一次,即可以达到满意的免疫效果。

4.可能引起水平传播,扩大免疫效果,增强群体免疫屏障;

5.无需添加佐剂;

6.生产工艺一般不需要浓缩纯化;

7.价格低廉。

缺点

1.一般减毒活疫苗均保留一定残余毒力,对一些个体(如免疫缺陷者)可能诱发严重疾病。

2.由于种种原因(如基因修饰等),减毒活疫苗有可能出现"毒力返祖"现象。

3.是活微生物制剂,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而引发交叉感染等。

4.缺损颗粒可能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

5.产品的分析评估较为困难。

6.保存、运输等条件要求较高,如需冷链等。

接种禁忌

1.一般禁忌

●最近4周内曾使用丙种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或其他被动免疫制剂者,应推迟活疫苗的预防接种[1]。

●急性传染病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及恢复期。有某种传染病既往病史者,考虑其已获得病后免疫,可不必接种相应疫苗。

●对发热者(特别是高热者)、急性疾患者、严重营养不良者,应暂缓接种疫苗。

●对有过敏性体质者、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食物过敏史者不能接种含有该过敏原的疫苗。

●对有活动性肺结核、心脏代偿功能不全、急慢性肾脏病变、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血液系统疾患、重症慢性疾患、活动性风湿病、严重化脓性皮肤病等病人,应暂缓接种疫苗。

2.特殊禁忌

●凡患有免疫缺陷病、白血病、淋巴瘤、恶性肿瘤以及应用皮质类固醇、烷化剂、抗代谢药物或放射治疗、脾切除而使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者,均不能使用活疫苗。

●孕妇,特别是妊娠期,不能使用活疫苗。

●患有癫痫、癔病、脑炎后遗症、抽搐等神经系统疾患和精神病或有既往病史者,禁止接种乙型脑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和流脑多糖疫苗。

●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出现强烈反应如虚脱或休克、持续尖叫、体温超过40℃、惊厥或抽搐、严重的意识改变、全身或局部神经症状、过敏反应、血小板减少或溶血性贫血等严重异常反应,应停止接种后续针次。

●患有湿疹、化脓性中耳炎或其他严重皮肤病者、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不宜接种卡介苗。

●肾炎恢复期或慢性肾炎患者禁用白喉类毒素及其混合制剂。

艾滋病疫苗


艾滋病是一种比较可怕的传染病,且在目前的临床医学中,并没有很好的、很有效的治疗艾滋病的方法。但是,艾滋病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预防的,比如说注射艾滋病毒疫苗,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可以预防艾滋病的方式。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艾滋病庙貌的几种类型。

一、HIV灭活疫苗和HIV减毒活疫苗

在很多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都采用了针对病原体的灭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来实现预防疾病感染的目的,因为此类疫苗能够模仿具有生物活性的病毒,将整个病毒颗粒呈递给免疫系统,能引起广泛的免疫影响。科学家们曾试图用同样的方法来预防HIV感染。一些试验结果亦证明:这种疫苗注入体内,可使病人血清HIV抗原转阴,减慢疾病进展速度。

但有人对这种疫苗的安全性表示怀疑,担心这种疫苗引起感染,造成不良后果。有研究表明: 用一株自然减毒的猴免疫缺陷病毒(SHIV)活毒株接种猕猴可以阻止毒性SIV毒株在成年和新生猕猴中致病,但不能预防病毒感染。至今难以证实HIV灭活疫苗能否有效的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许多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删除对HIV的复制必不可少的基因来制备其变异缺陷株,使其在引起强烈免疫反应的同时又不会使人患上艾滋病,但还没有取得有效的研究成果。

二、亚单位疫苗

亚单位疫苗即重组的病毒膜蛋白单体或多肽。由一种或一种以上HIV蛋白的非传染性颗粒构成,有包装的逆转录病毒核酸序列,故安全性良好。美国Vax Gen公司研制的重组gp120蛋白疫苗是唯一已进入人体Ⅲ期临床试验的HIV-1疫苗。但该疫苗由于是单体重组蛋白,刺激产生的中和抗体谱较窄,抗 HIV-1野生株的攻击力有限。因此,为了提高该类疫苗的保护能力,需要继续研制接近天然HIV-1的重组糖蛋白以及近一步了解膜蛋白结构及免疫侵入机制。

三、活载体病毒蛋白疫苗

将编码病毒蛋白的基因插入其他活病毒或细胞基因组中并用之感染动物或人体,使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表达,可产生对基因产物及载体的免疫应答。活病毒载体包括痘苗病毒、杆状病毒和腺病毒等。研究较多的是痘病毒疫苗。痘病毒疫苗在感染宿主细胞胞浆中复制,无致癌性,此类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且疫苗易于生产和保存。但对其安全性问题仍应加以关注。HIV感染导致机体免疫抑制,若载体在体内变异,威胁患者本身的生命。已报道进入Ⅱ期临床试验的金丝雀痘病毒载体疫苗被证明可产生持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因鸟类痘病毒在人的细胞中没有完整的复制周期,所以其安全性相对较好。

四、DNA疫苗

DNA疫苗被称为继完整病原体疫苗和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疫苗之后的第3代疫苗,即将插入并表达目的抗原基因之质粒DNA经各种转移途径转入机体细胞,借用宿主细胞的表达加工合成抗原分子。1992年,Tang 等首先经鼠皮肤直接接种编码外源蛋白的质粒DNA,发现这种免疫方式也能使机体产生抗体应答,证实"裸"DNA可以通过抗原表达作为免疫原。裸露的质粒 DNA注入机体后,可以进入细胞并持续表达外源蛋白,从而有效地激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它们在猕猴试验上的有效性已经得到证实,通常可以阻止SIV引起的AIDS。通过这种直接体内注射的方法,免疫用蛋白质的抗原表位以一种能被宿主受体自然识别的方式产生出来,抗原肽的呈递与自然感染相似,这一特性对于构象型抗原表位引起的保护性免疫尤为重要。

这种疫苗兼有减毒活疫苗的有效性及亚单位疫苗的安全性,既像接种了活的病毒体一样可以不断表达抗原蛋白,又可方便的精选所需基因片段,激发理想的免疫应答。这种疫苗由于可以在机体细胞内表达抗原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诱导体液免疫应答和较强的细胞毒反应,同时它又可以制成多价疫苗,易于改造以适应于流行毒株,并且易于制备和保存,特别适合于发展中国家。基于以上种种优点,DNA疫苗是如今艾滋病疫苗研制的热点,且已有HIV 的DNA疫苗进入人体试验阶段。

乙脑疫苗容易发烧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