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以油养生 > 导航 > 以油养生

以油养生

2019-10-20

白苏子油

【www.ys630.com - 以油养生】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生活中,不同年龄的人都开始关注如何养生,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没有注意平日的养生。如何避开有关中医养生的认识误区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白苏子油”,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拼音名】Bi Sū Zǐ Yu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子果实压榨出的脂肪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rilla frutescens(L.)Britt.

【原形态】白苏,一年生草本,高0.5-2m。茎直立,钝四棱形,具四槽,密被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3-5cm,背腹扁平,密被长柔毛;叶片阔卵形或阔楔形,边缘在基部以上有粗锯齿,两面绿色或紫色,上面被疏柔毛。轮伞花序2花,组成长1.5-15cm,密被长柔毛,贪薇一侧的顶生及腋生总状花序;苞片宽卵圆形或近圆形外被红褐色腺点,边缘膜质;花梗密被柔毛;花萼钟形,10脉,下部被长柔毛,夹有黄色腺点,内面喉部有疏柔毛环,结果实增大,萼桅二唇形,上唇宽大,3齿,中齿较小,下唇比上辰稍长,2齿,齿披针形;花冠通常白色,冠筒短,冠檐近二唇形,上唇微缺,下部3裂,中裂片较大;雄蕊4,前对稍长,离生,插生喉部,花药2室;花柱先端2浅裂;花盘前方呈指状膨大。小坚果近球形,具网纹。花期8-11月,果期8-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全国多有栽培,少有逸为野生。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至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润肠;乌发。主肠燥便秘;头发枯燥

【用法用量】内服:水煎,3-5g。外用:适量,涂抹。

【摘录】《中华本草》

Ys630.com相关知识

白苏子油的功效与作用


近期各大电视频道推出各种养生节目,饮食节目也推出特色养生食疗方法,在方方面面都显示出养生的观念逐渐在人们的认识中加深,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种养生的药材白苏子油。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子果实压榨出的脂肪油。

【原形态】白苏,一年生草本,高0.5-2m。茎直立,钝四棱形,具四槽,密被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3-5cm,背腹扁平,密被长柔毛;叶片阔卵形或阔楔形,边缘在基部以上有粗锯齿,两面绿色或紫色,上面被疏柔毛。轮伞花序2花,组成长1.5-15cm,密被长柔毛,贪薇一侧的顶生及腋生总状花序;苞片宽卵圆形或近圆形外被红褐色腺点,边缘膜质;花梗密被柔毛;花萼钟形,10脉,下部被长柔毛,夹有黄色腺点,内面喉部有疏柔毛环,结果实增大,萼桅二唇形,上唇宽大,3齿,中齿较小,下唇比上辰稍长,2齿,齿披针形;花冠通常白色,冠筒短,冠檐近二唇形,上唇微缺,下部3裂,中裂片较大;雄蕊4,前对稍长,离生,插生喉部,花药2室;花柱先端2浅裂;花盘前方呈指状膨大。小坚果近球形,具网纹。花期8-11月,果期8-12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全国多有栽培,少有逸为野生。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润肠;乌发。主肠燥便秘;头发枯燥

【用法用量】内服:水煎,3-5g。外用:适量,涂抹。

【摘录】《中华本草》

对于白苏子油的功效与作用大家应该知道了吧,白苏子油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很常见的中药药材,对我们的身体很有好处。

白苏子的功效与作用_白苏子的药用价值


导读:中药白苏子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白苏子的功效与作用、白苏子图片、白苏子的药用价值、白苏子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白苏子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白苏子简介白苏子图片白苏子的功效与作用白苏子的药用价值白苏子的用法与用量白苏子的副作用白苏子的配伍应用

白苏子简介

白苏子,药用部分为唇形科植物白苏的果实。干燥的果实,卵形或略呈三角形圆锥体状,长径2.5~3.5毫米,短径2~2.5毫米。表面灰白色至黄白色,有隆起的网纹。果皮质脆,易压碎。种仁黄白色,富油质。气微香,嚼之有油腻感。以粒大、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白苏子图片

白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1、下气消痰,白苏子味辛走窜,且为果实而质重,入肺经,故可降咳逆,祛痰浊。《饮片新参》曰:平肺气,止逆。临床对于咳逆,痰喘之证用之有效。

2、润肺宽肠,白苏子,辛散温痛,其质重且富油质,故有通降质润之性。入肺经,肺与大肠相表里,可润肺,通降肺气,而利大肠。对于肺气失宣。清肃失司,津液不能下达,而致大便困难,或大便秘结,腑气不通,而致肺气失降的胸满,喘咳等症,用本品即可调肺降气,又可宽肠通便,使肺气降,而腑气通,大便自利。

3、鉴别应用:白苏子与白苏叶,同出自唇形科植物自苏,一为子,一为叶,其性味相似。白苏子善于下气消痰而宽肠,白苏叶则偏于解表散寒,理气消食。功效各异,用当有别,有一轻一重,一散一降之不同。

白苏子的药用价值

下气,消痰,润肺,宽肠。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

1、《别录》:主咳逆,下气,温中补体。

2、《食疗本草》:生食,止渴润肺。

3、《滇南本草》:开胃健脾。同陈皮化痰疏风。

4、《饮片新参》:平肺气,止逆。治咳喘,通肠府。

白苏子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研末。外用:捣敷。

白苏子的副作用

久虚,脾虚便滑者不宜。

白苏子的配伍应用

1、配陈皮

化痰疏风,白苏子味辛,入肺经,功善下气消痰。陈皮味辛,能燥湿化痰。二者配伍,其辛散之力,化痰之力增强。辛散入肺,故可疏风化痰。对于咳嗽痰多,又感风邪之症,用之有效。

2、配杏仁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白苏子、杏仁均有下气止咳喘、润肠燥之功,而杏仁又有疏散肺经风寒痰湿之能,故二者相合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对予外邪侵袭,痰浊内蕴,以致肺气失降,而为痰多咳喘之证及肠燥便秘之证,用之最效。

以上就是一些白苏子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白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不知道大家有没听说过白苏子。白苏子对调理我们的身体有着很大的好处,在一些疾病上也可发挥不错的作用,今天让我们来看下白苏子的相关知识。

【别名】荏子(《别录》),玉苏子(《中药志》)。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 白苏 的 果实 。

【原形态】白苏(《本草图经》),又名:荏(《别录》),南苏(《滇南本草》),白紫苏、假紫苏(《生草药性备要》),家苏(《植物名实图考》),山紫苏、臭苏、犬屎薄、犬屎苏。

【生境分布】野生于路旁,亦有栽培者。自河北至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均有分布。产江苏、河北、山东、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干燥的果实,卵形或略呈三角形圆锥体状,长径2.5~3.5毫米,短径2~2.5毫米。表面灰白色至黄白色,有隆起的网纹。果皮质脆,易压碎。种仁黄白色,富油质。气微香,嚼之有油腻感。以粒大、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份】种子含脂肪油,主为亚麻脂和甘油三棕榈酸酯。全草含挥发油,袖中含l-紫苏醛、白苏烯酮、松茸醇和l-芳樟醇。

【性味】①《别录》:"味辛,温,无毒。"

【功能主治】下气,消痰,润肺,宽肠。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

【备注】本品在四川、贵州等地与紫苏子同等使用,参见"紫苏子"条。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1.《饮片新参》。

通过上文的描述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白苏子,白苏子有着怎样的功效。白苏子的药用价值很高,有利于免疫系统的改善,是我们一个值得的选择。

白苏叶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

【拼音名】Bi Sū Y

【英文名】Leaf of Common perilla

【别名】荏叶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rpilla frutescens (L.) Britt.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置通风处阴干。或连嫩茎采收,切成小段,晾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0.5-2m。茎直立,钝四棱形,具四槽,密被长柔毛。叶对生;地柄长3-5cm,背腹扁平,密端短尖或突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在基部以上有粗锯齿,两面绿色,或紫色,上面被疏柔毛。轮伞花序2花,组成长1.5-15cm,密被长柔毛,偏向一侧的顶生及腋生总状花序;苞片宽卵圆形或近圆形,外被红褐色腺点,边缘膜质;花梗密被柔毛;花萼钟形,10脉,下部被长柔毛,夹有黄色腺点,内面喉部有疏柔毛环,结果实增大,萼桅二唇形,上唇宽大,3齿,中齿较小,下唇比上唇稍长,2齿,齿皮针形;花冠通常白色,冠筒短,冠檐近二唇形,上唇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雄蕊4,前对稍长,离生,插生喉部,花药2室;花柱先端2浅裂;花盘前方呈指状膨大。小坚果近球形,具网纹。花期8-11月,果期8-12月。

【化学成份】含紫苏醛(perillaldhyde),紫苏酮(perillake-tone),香需酮(elsholtziaketone),左旋柠檬烯(limonene),蒎烯(pinene),肉豆蔻醚(myristicin),莳萝油脑(dillapiol)[1,2,豆甾醇(stigmasterol)。

【药理作用】

1.对神经系统作用 小鼠灌服白苏叶甲醇提取物2g/kg,可使腹腔注射环已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延长84%。挥发油主要有效成分系紫苏醛和豆甾醇[1。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紫苏醛,左旋柠檬烯,紫苏酮,香薷酮,肉豆蔻醚和莳萝油脑化学类型化合物,各以要当于提取物2g/kg的量给小鼠口服,也有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作用,其中含莳罗油脑和肉豆蔻醚型化合物的叶提取物作用最强[2。

2.轻泻作用 含紫苏酮型物质(pK)的叶提取物1g/kg口服,可能性显着促进小鼠小肠内容物推进,0.25g/kg剂量即有此作用。将pK类物质继续分离得到的紫苏酮19mg/kg促进小肠内容物推进率可达138%,在3.8-15mg/kg剂量依赖性试验中,口服15mg/kg时作用达峰值,口服的ED50为11.0mg/kg。将pK15mg/kg、60mg/kg注入十二指肠,也可使小肠内容物推进增国中。在体外空肠纵行肌孵育液中加入10-6g/kg、10-5g/ml、和10-4g-ml的pK,有剂量依赖性松弛作用。而10-5g/kg的pK剂,它可刺激环形肌蠕动,松弛纵行肌[3。

3.对逸疫系统的影响 白苏叶汁给小鼠腹腔注射,可使腹腔渗出液中中性粒细胞聚积。叶汁还可使造模而升的高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下降。白苏叶的抗过敏物质在体外有直接抑制巨噬细胞产生TNF的能力。白苏提取物还能抑制IgE产生[4。

4.抑菌作用 白苏叶中得到的白苏油对接种和自然泻染的细菌(变形杆菌)、真菌(酵母菌、黑曲霉菌和青霉)均有抑制醛、蒎烯、柠檬烯成分的提取液口服可延长感染绿脓杆菌的小鼠存活率[6。

5.其他作用 从白苏中得到的化合物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可治疗痛风[7。白苏子全草热水提取物100g/ml对牛心磷酸二酯酶的抑制活性平均为36.2%,其中的三氯甲烷(CHCI3)可溶性组分抑制活性为62.6%,不溶于CHCI3组分几乎无抑制活性[8。

6.毒副反应 紫苏酮小鼠口服的LD50为78.9mg/kg,腹腔注射的LD50为13.6kmg-kg。另有报道紫苏酮给小鼠腹腔注射,雄性小鼠LD50为6mg-kg,雌性小鼠为2.5mg/kg。给母牛静脉注射约30mg的紫苏酮10h后可引起呼吸系统症状,3d后死亡。19mg/kg剂量给绵绵羊静注,也会有呼吸系统不良反应,但5d后有所恢复[9。紫苏酮给绵羊灌服40mg/kg,仍可存活。小鼠腹腔注射10mg/kg,24h内死亡,并可见广泛肺水肿和腹腔渗出物[10。15mg/kg、20km/kg、25mg/kg的紫苏酮给在体羊肺血液灌流,可增加肺微血管渗透作用,使肺血管外分泌物增多,出现严重肺水肿[11。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疏风宣肺;理气消食,解鱼蟹毒。主感冒风寒;咳嗽气喘;脘腹胀闷;食积不化;吐泻;冷痢;中鱼蟹毒;男子阴肿;肢气肿毒;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研末。外用:适量,和醋捣敷。

【各家论述】

1.《别录》:主调中,去臭气。

2.《本草拾遗》:捣敷虫咬。

3.《日华子本草》:调气,润心肺,长肌肤,益颜色,消宿食,止上气咳嗽,去狐臭,敷蛇咬。

4.《滇南本草》:治伤寒发热、无汗、头疼,一切风寒痰涌而结,霍乱转筋,咳嗽吐痰,小儿风症。定痛,止喘。

5.《生草药性备要》:下气,除风湿。

6.《福建民间草药》:消冷气,止冷痢,祛风解热,驱虫解毒。

【摘录】《中华本草》

白苏的药用价值_白苏的副作用


白苏的药用价值

白苏主治: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

白苏的作用:白苏性味辛温,具有下气消痰、润肺、宽肠的功效。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气虚、阴虚久咳、脾虚便溏者忌食。

1、白苏用于胸闷、呕恶等症:紫苏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不论有无表症,均可应用,都是取其行气宽中的作用,临床常与藿香配伍应用。

2、白苏用于感冒风寒:紫苏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

3、白苏用于食鱼蟹后引起的吐泻腹痛:紫苏辛温,能解鱼蟹毒,中鱼蟹毒后可用单味紫苏煎服,或配合生姜同用。

4、抑菌作用:白苏叶在试管内能抑制葡萄球菌生长。白苏叶浸膏对6种真菌琼脂培养物最低抑菌浓度(MIC)为200-1600mg/ml;浸膏中的白苏醛起主要抑菌作用。

5、升血糖作用:白苏油0.35ml/kg给予家兔口服;可使血糖上升;油中的主要成分白苏醛制成肟(Oxime)后,升血糖作用较白苏油更强。

6、对血凝的作用:白苏水提液对家兔耳表静脉注射,可缩短血凝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和凝血活酶时间,说明白苏内源性凝血系统有促进作用,而对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影响并不明显。

7、促进肠蠕动:从白苏叶中分离出的perilla ketone,对大鼠有促进肠蠕动作用,使肠内物质运动加速,这是由于perill ketone对肠扩约肌有刺激作用。

8、镇静作用:从白苏叶中分离出的白苏醛、Stigmasterol、Dill apiole均有镇静作用,可延长苯巴比妥减少的大鼠的睡眠时间,其中 Dill apiole 的半数有效量=1.57mg/kg。白苏水煎剂1:2O浓度,对病毒ECHO11株有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5-9克,不宜久煎。

白苏的副作用

温病及气弱表虚者忌服病属阴虚,因发寒热或恶寒及头痛者,慎毋投之,以病宜敛宜补故也。火升作呕者亦不宜。久服泄人真气。

白苏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本草拾遗》:捣敷虫咬。

《日华子本草》:调气,润心肺,长肌肤,益颜色,消宿食,止上气咳嗽,去狐臭,敷蛇咬。

《滇南本草》:治伤寒发热、无汗、头疼,一切风寒痰涌而结,霍乱转筋,咳嗽吐痰,小儿风症。定痛,止喘。

《生草药性备要》:下气,除风湿。

《福建民间草药》:消冷气,止冷痢,祛风解热,驱虫解毒。

白苏的功效与作用


白苏是一种普通的中药材,具有极大的保健作用,对于一些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生活中很多人对于白苏不了解,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白苏。

【别名】野苏麻、白苏子、玉苏子、苏梗

【来源】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 白苏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以 叶 、 嫩枝 、 主茎 (苏梗)和 果实 (白苏子或玉苏子)入药。夏季采叶或嫩枝,7~8月间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或果穗,打落果实,除去杂质,晒干即成白苏子。主茎(苏梗)切片晒干。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散寒解表,理气宽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

【用法用量】1~3钱。

【备注】(1)同紫苏但功效稍次。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以上的内容就是对于中药白苏的介绍,希望能够给大家一定的帮助。生活中还存在着很多的类似白苏的药材。我们在食用白苏等中药的时候需要遵从医生的嘱咐,不可盲目的食用。

白苏梗的功效与作用


西方医学的发展给传统中医带来了一些危机。但中医还是有许多神奇的地方,下面就来说说中药白苏梗的功效与作用。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 白苏 的 茎 。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老茎,除去果实及枝叶,晒干。

【生境分布】产江苏、安徽、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干燥的茎,叶片大多脱落,常带有果穗。茎圆角四方形,四边有槽,表面黄绿色,易折断;断面木质部黄白色,中心有白色疏松的髓。残留的叶片,皱缩、卷曲或破碎不整,黑绿色,背面较淡,两面均具白色毛。气香,味微苦辛。以茎老、干燥、无根叶杂质、气味芳香者为佳。

【性味】《滇南本草》:"味辛,性温,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肺、脾二经。"

【功能主治】顺气,消食,止痛,安胎。治气郁,食滞,胸膈痞闷,脘腹疼痛,胎气不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

【备注】本品在江苏、四川等地与紫苏梗同等使用,并通称为苏梗。参见"紫苏梗"条。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

本文介绍了药材白苏梗的一些基本常识,白苏梗在治疗人体的一些相关疾病的时候效果都非常好。而且白苏梗对身体还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平时可以适量食用。

苏子的药用价值_苏子的副作用


苏子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苏子别名:名荏、紫苏、苏、白苏、荏子、赤苏、红苏、香苏、黑苏、白紫苏、青苏、野苏、唐紫苏、皱叶苏、鸡苏、臭苏、大紫苏、假紫苏,是唇形科紫苏属下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高30-200cm,茎直立,叶对生,被长节毛,叶下面有细油腺点,多分枝,紫色、绿紫色或绿色,钝四棱形,花萼钟状,花冠唇形,果萼较小。有紫苏和白苏之分,紫苏多为药用,白苏既可食用也可榨油,目前以白苏种植为多。主产于东南亚、台湾、中国江西、湖南等中南部地区、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及喜马拉雅地区,日本、缅甸、朝鲜半岛、印度、尼泊尔也引进此种,而北美洲也有生长。

2、用法用量

2.1、药用部位: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等的果实。植物形态详“紫苏叶”条。

2.2、功能主治:下气,清痰,润肺,宽肠。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

2.3、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捣汁饮或入丸、散。

苏子的副作用

《本草逢原》:性主疏泄,气虚久嗽、阴虚喘逆、脾虚便滑者皆不可用。

苏子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治小儿久咳嗽,喉内痰声如拉锯,老人咳嗽吼喘:苏子一钱,八达杏仁一两(去皮、尖),年老人加白蜜二钱。共为末,大人每服三钱,小儿服一钱,白滚水送下。(《滇南本草》苏子散)。

2、治气喘咳嗽,食痞兼痰: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吸用,不宜煎熬太过。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三片。(《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3、顺气、滑大便:紫苏子、麻子仁。上二味不拘多少,研烂,水滤取汁,煮粥食之。(《济生方》紫苏麻仁粥)。

4、治脚气及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脚踵不可践地:紫苏子二两,杵碎,水二升,研取汁,以苏子汁煮粳米二合作粥,和葱、豉、椒、姜食之。(《圣惠方》)。

5、治消渴变水,服此令水从小便出:紫苏子(炒)三两,萝卜子(炒)三两。为末,每服二钱,桑根白皮煎汤服,日二次。(《圣济总录》)。

6、治食蟹中毒:紫苏子捣汁饮之。(《金匮要略》)。

白苏叶的功效与作用


白苏叶是一种对大家来说还算比较熟悉的中药,对我们身体的有很多的好处,我们想要在生活中正确的食用它,需要对白苏叶有一些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吧。

【别名】荏叶(《别录》)。

【来源】唇形科植物 白苏 的 叶片 ,夏、秋采叶,置通风处阴干。或连嫩茎采取,切成小段,晒干。

【化学成份】叶含挥发油,主为紫苏酮。

【性味】辛,温。

【归经】《本草汇言》:"入手、足太阴经。"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理气,消食。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食积,吐泻,冷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研末。外用:捣敷。

【附方】①治冷痢:白苏茎叶三至五钱,红糖少许,酌加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

上文为大家介绍了白苏叶的作用,希望对大家在生活中有所帮助。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胡乱的和其他食物搭配,应该咨询专业人士后再决定。

苏子降气汤的功效


导读:苏子降气汤的功效。苏子降气汤,中医方剂名。苏子降气汤的功效有哪些?下面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下苏子降气汤吧。

【方剂名】

苏子降气汤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紫苏子、半夏(汤洗七次)各75g,甘草(炙)60g,前胡(去芦)、厚朴(去粗皮,姜汁拌炒)各30g,川当归(去芦)、肉桂(去皮)各45g,陈皮(去白)45g。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二大钱(6g),水一盏半,人生姜二片,大枣一枚,苏叶五片,同煎至八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方中药物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加生姜,枣子1个,苏叶2g,水煎服。

【方歌】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杏仁桑,苏子黄芩同甘草,肺寒膈热哮喘尝。

【方解】

本方证由痰涎壅肺,肾阳不足所致。其病机特点是上实下虚。上实,是指痰涎上壅于肺,使肺气不得宣畅,而见胸膈满闷、喘咳痰多;下虚,是指肾阳虚衰于下,一见腰疼脚弱,二见肾不纳气、呼多吸少、喘逆短气,三见水不化气而致水泛为痰、外溢为肿等。本方证虽属上实下虚,但以上实为主。治以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为重,兼顾下元。方中紫苏子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为君药。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厚朴下气宽胸除满,前胡下气祛痰止咳,三药助紫苏子降气祛痰平喘之功,共为臣药。君臣相配,以治上实。肉桂温补下元,纳气平喘,以治下虚;当归既治咳逆上气,又养血补肝润燥,同肉桂以增温补下虚之效;略加生姜、苏叶以散寒宣肺,共为佐药。甘草、大枣和中调药,是为使药。本方原书注一方有陈皮去白一两半,则理气燥湿祛痰之力增强。《医方集解》载:一方无桂,有沉香,则温肾之力减,纳气平喘之效增。

【功效与作用】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

上实下虚之痰喘证。咳喘短气,痰涎壅盛,痰质稀色白,胸膈满闷,或腰痛脚弱,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

【配伍特点】

诸药合用,标本兼顾,上下并治,而以治上为主,使气降痰消,则喘咳自平。

【临床运用】

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属痰热蕴肺者。

【加减化裁】

若痰涎壅盛,喘咳气逆难卧者,可酌加沉香以加强其降气平喘之功;兼表证者,可酌加麻黄、杏仁以宣肺平喘,疏散外邪;兼气虚者,可酌加人参等益气。

【使用注意】

本方药性偏温燥,以降气祛痰为主,对于肺肾阴虚的喘咳以及肺热痰喘之证,均不宜使用。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3:治男女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膈壅痰多,咽喉不利,咳嗽,虚烦引饮,头目昏眩,腰痛脚弱,肢体倦怠,腹肚疗刺,冷热气泻,大便风秘,涩滞不通,肢体浮肿,有妨饮食。

2、方论选录张璐《千金方衍义》卷7:脚气患在浊气上攻。故以苏子、橘皮、前胡、厚朴辛温降气;半夏、生姜涤除痰湿;桂心、当归温散滞血;甘草、大枣调和中气。全以降泄逆气为主,故《局方》更名苏子降气汤。后世取治虚阳上攻,痰涎壅盛,肺气喘满,服之气降即安。可见用方但取合宜,不必拘执何病主治也。

以上就是苏子降气汤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中医方剂,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苏子的简介

苏子又名荏、紫苏、苏、白苏、桂荏(《尔雅》)、荏子、赤苏、红苏、香苏、黑苏、白紫苏、青苏、野苏、苏麻、苏草、唐紫苏、皱叶苏、鸡苏、臭苏、大紫苏、假紫苏、水升麻、野藿麻、聋耳麻、孜珠、兴帕夏噶(藏语)等,是唇形科紫苏属下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高30-200cm,茎直立,叶对生,被长节毛,叶下面有细油腺点,多分枝,紫色、绿紫色或绿色,钝四棱形,花萼钟状,花冠唇形,果萼较小。有紫苏和白苏之分,紫苏多为药用,白苏既可食用也可榨油,目前以白苏种植为多。主产于东南亚、台湾、中国江西、湖南等中南部地区。

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1、富含物质

紫苏油可由苏子榨取,苏子含有35-45%的紫苏油。紫苏油富含奥米加三必需脂肪酸α-亚麻酸。由于紫苏油是一种干性油,其可用于制作涂料、清漆、油毡、墨水、漆器以及布料的防水涂层,也可以用作燃料。紫苏葶(紫苏醛肟)在日本被用作甜味剂,因为其甜度是蔗糖的2000倍。

2、功效作用

2.1、下气,清痰,润肺,宽肠。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内服:煎汤,1、5~3钱;捣汁饮或入丸、散。

2.2、《别录》:主下气,除寒中。

2.3、《药性论》:主上气咳逆。治冷气及腰脚中湿风结气。

2.4、《日华子本草》:主调中,益五脏,下气,止霍乱、呕吐、反胃,补虚劳,肥健人,利大小便,破症结,消五膈,止咳,润心肺,消痰气。

2.5、《本草衍义》:治肺气喘急。

2.6、《纲目》:治风顺气,利膈宽肠,解鱼蟹毒。

2.7、《本草通玄》:治蛇犬伤。

3、临床应用

3.1、苏子治气喘咳嗽,食痞兼痰: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吸用,不宜煎熬太过。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三片。(《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3.2、苏子治小儿久咳嗽,喉内痰声如拉锯,老人咳嗽吼喘:苏子一钱,八达杏仁一两(去皮、尖),年老人加白蜜二钱。共为末,大人每服三钱,小儿服一钱,白滚水送下。(《滇南本草》苏子散) 3.3、苏子治食蟹中毒:紫苏子捣汁饮之。(《金匮要略》) 3.4、顺气、滑大便:紫苏子、麻子仁。上二味不拘多少,研烂,水滤取汁,煮粥食之。(《济生方》紫苏麻仁粥) 。

4、科学研究

取该品粉末2g,加乙醚20ml,温浸0.5h后滤过。取乙醚提取液2ml,置玻璃皿上,室温挥翅乙醚,将残潭与无水硫酸钠1-2粒直接加热,产生气泡并有刺激性特臭的白色气体(丙烯醛)。(检查油脂类化合物)。

苏子的市场信息

1、苏子的价格

苏子的价格10-12元/千克。

2、苏子的选购方法

高30-200cm,茎直立,叶对生,被长节毛,叶下面有细油腺点,多分枝,紫色、绿紫色或绿色,钝四棱形,花萼钟状,花冠唇形,果萼较小。有紫苏和白苏之分,紫苏多为药用,白苏既可食用也可榨油。

3、苏子的保存方法

苏子可搁置在阴凉通风处,置干燥处。

紫苏子怎么吃


紫苏子顾名思义就是紫苏的果实。紫苏子在我们国家很多省份都有种植,紫苏子比较喜欢生长在那些温暖而且非常湿润的气候里面。紫苏子不但可以供给我们食用,而且紫苏子还有很好的药性,所以我们生活中可以多选择吃紫苏子,那么紫苏子怎么吃才好。

紫苏子对于我们身体的养生有很好的作用,而且我们知道紫苏子有很好的药用效果,紫苏子的功能在于可以消痰,而且如果我们出现咳嗽和喘气也可以吃紫苏子,紫苏子还有润肠的好处呢。

紫苏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种子在地温5℃以上时即可萌发,适宜的发芽温度18~23℃。苗期可耐1~2℃的低温。植株在较低的温度下生长缓慢,夏季生长旺盛。开花期适宜温度是22~28℃,相对湿度75%~80%。较耐湿,耐涝性较强,不耐干旱,尤其是在产品器官形成期,如空气过于干燥,茎叶粗硬、纤维多、品质差。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在较阴的地方也能生长。

紫苏的营养与食用

紫苏全株均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具有低糖、高纤维、高胡萝小时素、高矿质元素等。在嫩叶中每100克含还原糖0.68~1.26克,蛋白质3.84克,纤维素3.49~6.96克,脂肪1.3克,胡萝卜素7.94~9.09毫克,维生素B10.02毫克,维生素B20.35毫克,尼克酸1.3毫克,维生素C55~68毫克,钾522毫克,钠4.24毫克,钙217毫克,镁70.4毫克,磷65.6毫克,铜0.34毫克,铁20.7毫克,锌1.21毫克,锰1.25毫克,锶1.50毫克,硒3.24

~4.23微克,挥发油中含紫苏醛、紫苏醇、薄荷酮、薄荷醇、丁香油酚、白苏烯酮等。抗衰老素SOD在每毫克苏叶中含量高达106.2微克。

紫苏含有挥发性的紫苏醛等芳香物质,民间常用其去腥、增鲜、提味。《调鼎集》载:“平时将薄荷、胡椒、紫苏、葱、香橡皮、桔皮、菊花及叶同晒干,捶碎收贮。剖鱼入水,取以洗擦,不但解腥,其味尤美。”,汉代《七发》赋中的“鲤鱼片缀紫苏”有可能鱼片是生食的(周代已有鱼脍,即鱼生;东汉广陵太守陈登便嗜食“生鱼脍”),而紫苏则用来增香去腥。由于紫苏汁液是紫红色的,许多食品加工厂还将紫苏作为梅酱、腐乳等食品的染色剂。将紫苏洗净、晒干、切碎,拌入醋蘸头、五味姜、糖醋大蒜头、酸梅等,则风味别具。

紫苏还是一种高效的植物“防腐剂”。有人曾做过试验:用鲜紫苏叶包鱼、肉等易腐之食物,将其置于室内通风处,常温下这些东西可保存4一5天。此外,干紫苏还可以用来加工酱菜,现民间晒酱时仍加点紫苏用以去腥防腐。用泡菜坛泡菜时,放点紫苏叶,也可使泡菜别有风味。

紫苏作菜,一般用嫩叶凉拌或作羹、汤,或挂糊炸食。将紫苏叶、嫩梗洗净,晾干水分后切成小段,再佐以其它调辅料,吃起来别有风味。紫苏叶、紫苏子还可用来煮粥、做汤圆,或做紫苏饮。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紫苏子,紫苏子是紫苏的果实,我们可以直接将紫苏子拿来食用,也可以将紫苏子做菜,弄成多种养生的菜肴,上文介绍给我们紫苏子怎么吃,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来处理紫苏子。

白苏子油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