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外髁骨折

【www.ys630.com - 夏季脾胃养生外治】

【概述】

在儿童肘部骨折中较常见。实际是外髁骨骺分离。其发生率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并且是关节内骨折。根据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统计,1970~1980年儿童肘部损伤共9427例,其中肱骨外髁骨折629例占总数的6.7%。男女之比为3.3∶1,左侧多于右侧。最小发病年龄为1岁,最大发病年龄统计到14岁。好发年龄为4~8岁,占总数的54%。骨折块很大的部分由软骨组成。患者年龄越小,则软骨越多,在X线片显示仅为肱骨外髁的骨骺化骨中心与干骺端骨折片,而软骨则不显影,实际骨折块相当大,几乎等于肱骨下端骨骺的一半。故在临床上对骨折块的大小要给予充分的估计。对这种骨折处理不当,常发生各种畸形与并发症,造成肘关节功能障碍。

【治疗措施】

此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又是骨骺骨折,骨折线通过骺板。复位满意与否,直接影响到关节的完整性与骺板处骨桥形成的大小和发生畸形的程度。因此无论采取何种方法,要求达到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以免发生严重的后遗症。各型骨折的治疗方法如下。

1.骨折无移位型 屈肘90,前臂旋后位石膏固定4周。

2.侧方移位型 应进行闭合复位。肘伸直内翻位,使外侧间隙加大,前臂旋后、腕部伸直位,使伸肌群放松,用拇指将骨折块推移,如骨折块向外后方移位时,拇指将骨块向前内侧推移使之复位。X线检查证实已复位者,可用长臂后石膏托或夹板固定4~6周,固定时间依据复位后稳定情况,取伸肘或屈肘位及前臂旋后位。

此型骨折为不稳定骨折。如整复失败或复位后再移位不能复位时,应切开复位用2枚克氏针内固定。

3.旋转移位型、骨折脱位型 采用闭合复位。要结合X线片摸清骨折块的方位,使肘关节处于内翻、前臂旋后位。用手指先矫正旋转移位的骨折块,然后推入关节内使之复位。伴有侧方或后方肘关节脱位者,应同时复位。或先将骨折块推向肘后,再矫正旋转后推入关节内,使之复位,固定方法及时间,同侧方移位型。

闭合复位不成功者,均应切开复位,矫正骨折块的旋转移位。尺可能保留骨折块上附着的软组织,以免发生缺血坏死。用2枚克氏针固定,术后用石膏托固定4~6周,拔除钢针,除去外固定,开始活动肘关节。

4.陈旧骨折 一般都不主张手术。北京积水潭医院在3个月以内,骨折有明显移位不愈合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只要术中复位满意,内固定牢靠,术后积极主动功能锻炼,绝大多数患者,仍可获得较好的结果。即使术前肘关节已僵硬,手术后也能得到部分功能改善。

5.并发症

⑴肘外翻畸形 伤后肱骨远端桡侧骨骺软骨板损伤,可导致早期闭合。致使肱骨远端发育不均衡造成肘外翻,肱骨远端呈鱼尾状畸形。外翻明显者,可行截骨术矫正。

⑵尺神经炎或麻痹 由于肘外翻畸形的牵拉,或尺骨鹰嘴对尺神经的撞击,均可导致尺神经炎,发现后应及早将尺神经前移,以免发生麻痹。

【发病机理】

伤因基本上与肱骨髁上骨折相同。多由间接复合外力造成当儿童撞倒时手掌着地,前臂多处于旋前,肘关节稍屈曲位,大部分外力沿桡骨传至桡骨头,再撞击肱骨外髁骨折而发生骨折。同时多合并肘外翻应力,伸肌牵拉等因素而形成骨折,骨折线由外髁上部斜向下内达滑车桡侧部,骨块常包括桡侧干骺端骨片,肱骨小头骨骺和滑车桡侧部分,可因外力方向、前臂旋转及内收牵拉,而产生不同的类型。

一般分为3型。北京积水潭医院根据病理变化分为4型。

Ⅰ型:无移位骨折型。骨膜未撕裂,X线片可见到干骺端有骨折线。

Ⅱ型:侧方移位型。骨块向侧方、前方或后方移位。骨折端间隙增大轻度移位者,骨膜部分撕裂,重度移位者,完全撕裂,复位后骨块不稳定,在固定中可发生再移位。

Ⅲ型:旋转移位型。骨折块向侧方、前方或后方移位。并旋转移位。由于局部伸筋膜骨膜完全断裂,加之前臂伸肌的牵拉,故骨折块纵轴向外旋转移位可达90~180。在横轴上也可发生向前或向后的不同程度的旋转。肱尺关节无变化。

Ⅳ型:骨折脱位型。骨折块可侧方移位、旋转移位,同时肘关节可向桡侧、尺侧及后方脱位。关节囊及侧副韧带撕裂,肘部软组织损伤严重。

此型骨折并不少见。Hardacre报告46例移位型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者9例,约占20%。因肘部软组织损伤严重,治疗较其他三型困难,预后亦较其他三型差。故北京积水潭医院将此类骨折称为骨折脱位型,以引起重视。

【临床表现】

外侧肿胀,并逐渐扩散,可以整个关节。骨折脱位型肿胀最严重。肘外侧出现瘀斑,逐渐扩散可达腕部。伤后2~3天皮肤出现水泡。肘外侧明显压痛,甚至可发生肱骨下端周围压痛。移位型骨折,可能触到骨擦音及活动骨块。可发生肘外翻畸形,肘部增宽,肘后三点关系改变,肘关节活动丧失。被动活动时疼痛加重,旋转功能一般不受限。

X线照片显示肱骨小头的骨折线多超过化骨核的1/2,或不通过小头化骨核,而通过肱骨小头与滑车间沟的软骨在干骺端处有一骨折线。骨折块可向外侧移位。骨折脱位型X线片,正位片显示骨折块连同尺桡骨可向桡侧或尺侧移位,侧位片显示可向后侧移位,偶可见向前移位者。肱骨外髁骨折在X线片上表现为多种多样,在同一骨折类型中表现也常不一。

扩展阅读

肱骨内髁骨折


【概述】

肱骨内髁骨折,好发生于儿童,较少见。波及范围包括内上髁与滑车的大部分,其损伤机理、类型与治疗方法与肱骨外髁骨折极相似。故二者形成相互对称的影像损伤。

【治疗措施】

Ⅰ骨折:用长臂后石膏托固定4周即可。伤后1周应拍X线片复查。如有移位或骨块旋转者,应采取其他措施。除去固定后再练习关节活动。

Ⅱ骨折:移位不明显者,按Ⅰ骨折的治疗方法处理。移位大于3~4毫米时,应行闭合复位术。将骨块向外侧推挤复位后用石膏托固定。肘后部石膏托应适当加宽,在肘内侧仔细塑形。在侧方移位更大时,应做切开复位内固定。

Ⅲ骨折: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取肘内侧切口,将尺神经游离后保护之。骨折面多朝向前方。清除关节内积血后,将骨折块翻转复位后由内上髁部斜向外上交叉穿入2枚细钢针,将骨折块固定。或在内上髁下横穿1枚松质骨螺丝钉固定。钢针固定者,术后用石膏托制动4周。而且螺丝钉固定者,可不用外固定。1周后即可练习关节活动,功能恢复十分迅速。

【发病机理】

间接外力占多数。摔倒后手掌撑地,外力沿前臂传导到肘部,尺骨鹰嘴关节面与滑车相撞击可导致骨折。也有屈肘位着地并伴有使肱骨下端内翻的应力使尺骨鹰嘴与滑车相撞而骨折。此外肱骨内髁骨折可能就是撕脱骨折,而内上髁骨折相似。至于尺骨鹰嘴与滑车相撞的具体方式,还可能是由于尺骨的旋转,尺骨鹰嘴半月切迹在水平方向上将肱骨内侧撞下。损伤类型与肱骨外髁相似。将骨折分为三度。

Ⅰ骨折:骨折无移位,骨折线由内上髁上方斜向外下达滑车关节。

Ⅱ骨折:骨折线与Ⅰ相似。骨折块有侧方或伴有轻度向上移位,但无旋转。

Ⅲ骨折:骨块有明显的旋转移位。最常见的是在冠状面上的旋转。有时可达180度,致使骨折面完全对向内侧。也可在矢状面上旋转,导致骨折面向后,而滑车关节向前。有时尺骨可随骨折块向内移位而导致肘关节半脱位。

肱骨内上髁骨折


【概述】

肱骨内上髁骨折是肘部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多见于青少年,约占肘关节骨折的10%,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与肱骨外髁骨折,占肘部损伤的第三位。

【诊断】

X线照片,可明确诊断。

应注意有无合并其他损伤,如桡骨头、颈、尺骨鹰嘴骨折等。

【治疗措施】

对ⅠⅡ骨折,在屈肘、屈腕、前臂旋前位,用手指向后上方推挤内上髁即可复位。用长臂石膏托或夹板制动3周。Ⅲ骨折,应尽早复位。在伸肘背伸腕,伸直手指,前臂旋后位,使肘极度外翻,利用屈肌群的紧张,将骨块由肘关节拉出,按Ⅱ骨折处理。Ⅳ骨折,应使屈肌群保持紧张的情况下,整复肘关节脱位。避免脱位整复后,将内上髁嵌于关节内。内上髁拉出关节后,即可按Ⅱ骨折处理。

对手法复位失败,有尺神经症状,或同时合并其他骨折者,以及陈旧损伤,应作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用两枚克氏针交叉固定,较为适宜。对尺神经有明显的扭曲、辗挫时,应同时将尺神经前移。

【发病机理】

当肘关节伸直位摔倒时手部撑地,上肢处于外展位,外翻应力使肘关节外翻,同时前臂屈肌群猛然收缩,将内上髁撕脱,内上髁是一个闭合比较晚的骨骺,在未闭合以前骺线本身就是潜在的弱点。故可使发生骨骺分离,牵拉向下向前,并旋转移位。同时肘关节内侧间隙暂时被拉开,或发生肘关节后外侧脱位,撕脱的内上髁(骨骺),被夹在关节内,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可分为4度。

Ⅰ损伤:仅有骨折或骨骺分离,移位甚微。

Ⅱ损伤:骨块向下有移位,并向前旋转移位,可达关节水平。

Ⅲ损伤:骨折块嵌夹在关节内,并有肘关节半脱位。

Ⅳ损伤:肘关节后脱位或后外侧脱位,骨块夹在关节内。

【临床表现】

疼痛,特别是肘内侧局部肿胀、压痛、正常内上髁的轮廓消失。肘关节活动受限,前臂旋前、屈腕、屈指无力。合并肘关节脱位者,肘关节外形明显改变,功能障碍也更为明显,常合并有尺神经损伤症状。

【鉴别诊断】

肱骨内上髁骨骺,约在6~10岁时出现,18岁左右闭合,但有时可能有不闭合者,应注意与骨折鉴别。

杨氏钩针治肱骨外上髁炎


钩针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人体腧穴或特定的部位上通过钩针的操作,并运用特殊手法,用于防病治病的一种方法。

诊断标准

一、肘外侧疼痛,疼痛呈持续渐进性进展。作拧衣服、扫地、端壶倒水等动作时疼痛加重,常因疼痛而致前臂无力,休息时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二、肘外侧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压痛明显,前臀伸肌群紧张试验阳性,伸肌群抗阻试验阳性。

适应证

肘关节外侧区域胀痛或掣痛,但以肱骨外上髁为中心。触之有锐痛或钝痛剧烈,拒按,前臂内外旋转均困难,持物乏力(疼痛),影响患臂功能。脉象多弦或弦紧,舌苔薄白或舌边有瘀点或紫暗色。

禁忌证

同时患有局部骨结核、骨肿瘤局部手术未愈者。

操作方法

一、器械准备

钩针,自制。

二、操作步骤

1.患者取仰卧位,患臂90屈曲,暴露患处,手掌贴靠胸前部。

2.术者靠近患臂一侧取坐位,确定痛点部位,局部常规消毒,左手拇指或食指作指切压手,右手持已消毒的钩针,呈执笔式,针尖朝下,用速刺法将针进入皮下组织后,进行提插法,得气后,不出针而改行一穴多向刺,进行钩拉、弹拔等手法操作。

钩拉的操作方法:钩针的针尖由上而下、由内至外作钩掩动作,但针不提出体外。

弹拨的操作方法:施术者运用腕力的抖动,着力于针尖部,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进行弹抖拨动,随即作震颤手法10次。

震颤的操作方法:将钩针送入一定的深度后,持针之手利用腕力,在手指的配合下,进行上下小幅度的提插,使针体呈连续颤动,从而使其周围肌肉也随之抖动,同时针感得到放散,逐渐扩大波及范围,然后再运用针头的光圆部分,对骨膜作轻柔的按摩手法。

按摩的操作方法:钩针进入肌层后,利用针头与针体连接处的圆滑突出部位(专为深部按摩而设),在病灶处作局部或向四周作顺时针方向按摩,可呈圆圈状,亦可偏向一侧呈直线状,视病情的需要做轻重不同的按摩动作。若患处出现有组织粘连,结缔组织增生等现象时,可重用弹拨、推刮手法。

推刮的操作方法:操作时利用针头的侧面,即针头朝向左侧,使针头处于横位,将针头一侧之棱角面与骨膜或病灶面紧贴,持针的右手着力于头部,并向前推或向下刮。根据病况可反复进行,并视治疗上的需要,可侧重在推法或刮法上。一般可推刮5~9次,操作手法较重,出针摇大其孔,以泻其实。操作完毕时,按进针方向倒退出针,然后用创可贴覆盖固定。每次操作总时间约8分钟,每隔2天治疗1次,每2次间隔2~3天。6次为1个疗程。

三、治疗时间及疗程

每次操作约8分钟,每隔2天治疗1次,每2次间隔2~3天。6次为1个疗程。以2个疗程为限,为疗效观察阶段。

四、关键技术环节

要做到钩针刺法得心应手,在锻炼了指力和掌握了手法的基础上,还需掌握钩针的操作要领:定位准确、进针轻捷、双手协作、操作熟练。

五、注意事项

1.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

2.熟练操作,避免疼痛。

3.注意慎刺、禁刺的部位。如严重感染,溃疡和创伤的局部就暂不适用钩针冶疗;尚未愈合的手术部位,瘢痕、恶性肿瘤部位,严重静脉曲张、血友病患者,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小儿囟门未闭合者,均禁用钩针治疗。对重要脏器、较大血管部位、妊娠期妇女当慎刺。

不良反应

在针灸临床上有时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如晕针、皮下血肿、局部感染等,如出现上述情况,应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及时予以处理。

治肱骨外上髁炎的偏方


这个肱骨外上髁炎俗称叫做网球肘。那么,这种病症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偏方又有什么?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个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吧!

中医诊断

伤筋,辨证为瘀血阻滞型。

投以桃红四物汤加减

当归、白芍、熟地、桃仁、元胡、羌活、白芷各12克,川芎8克,甘草、红花各5克。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并外敷止痛膏,口服5剂而愈。

体会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或称肘外侧疼痛综合征,属中医伤筋、筋痹的范畴。目前发病机制与原因尚不清楚。

好发于30~45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右肱骨外上髁炎较左肱骨外上髁炎多见。发病缓慢,疼痛性质不十分剧烈,但迁延往返,日久难愈。患肢直立提物无碍,屈肘持物时无力,严重者持筷困难,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按本病例由于外伤后撞及肘部,未及时治疗,迁延日久,瘀血阻滞经脉,不通则痛、痛则不通,加之长时间的肘关节屈伸,旋前运动,更致使筋膜损伤。

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说:跌打损伤之症,专从血论或有瘀血停积,或为亡血过多。皮下破而内损者,多有瘀血,每致失血过多。因此,辨证为瘀血内停,阻滞经脉。

故而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元胡、羌活、白芷。方中用四物汤有活血养血作用,加桃仁、红花并入血分而逐瘀行血,元胡活血而止痛,羌活引药上行。全方共用,则瘀血消散,气血得以流通而愈。

预防

1.纠正直臂击球的动作,让大臂和小臂无论在后摆还是前挥时都保持一个固定且具弹性的角度。

2.用支撑力较强的护腕和护肘把腕、肘部保护起来。限制腕、肘部的翻转和伸直。

3.打球时于前臂肌腹处缠绕弹性绷带,可以减少疼痛发生,但松紧需适中。

4.一旦被确诊为网球肘,则最好能够中止练习,待完全康复并对错误动作进行纠正之后再继续进行练习。

结语:以上介绍的几种能够有效帮助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偏方以及其预防方法,效果都还是蛮不错的,如果你也想通过偏方来帮助自己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话!以上推荐的几种偏方就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哦!赶紧按照以上的偏方试一试吧!

肱骨外上髁炎主要体征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肱骨外上髁炎是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肩部疾病,而引起肱骨外上髁炎的原因也有很多种,一般情况下这是由于长期打球,或者是长期劳动就会容易导致的一种疾病,而患有肱骨外上髁炎主要体征表现为关节疼痛,还会容易影响到骨膜的健康,容易导致一些并发症。

肱骨外上髁炎主要体征是什么?

肱骨外上髁炎,又名肘外侧疼痛综合症,俗称网球肘。以肘关节外侧疼痛,用力握拳及前臂作旋前伸肘动作(如绞毛巾、扫地等)时可加重,局部有多处压痛,而外观无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 肱骨外上髁炎属中医学中伤筋、肘痛等范畴。

局部无红肿,关节功能不受限。肱骨外上髁有局限性压痛。仔细检查可发现敏感的压痛点。

伸肌腱牵拉试验:肘伸直,握拳、屈腕。然后将前臂旋前,能诱发肘外侧剧痛者为阳性。肱骨外伤髁炎由于有肌筋膜炎,做该试验时疼痛明显。 X射线检查:X射线摄片一般无异常表现。病程长者可见骨膜反应,在肱骨外上髁附近有钙化沉积。

受伤机制:

瞬间高强度的用力特别是该肌肉执行离心收缩时容易导致该肌肉的拉伤,例如:打网球时打反手拍的动作。长期低强度、重复性使用产生肌肉疲劳,例如:重复性的握拳动作 ( 像是搬物品、提东西、用力握笔写字、洗衣及拧干衣物 ) 或伸指动作 ( 像是打字、使用滑鼠 ) 。当肌肉过度使用则会导致肱桡关节产生些微的错位。

病症:

疼痛点:肱骨外上髁处、伸腕肌(伸腕长肌与伸腕短肌)肌腹、伸指肌。

桡侧伸腕长肌与短肌

伸指肌

疼痛机制:握拳时手肘外侧 ( 前臂上端 ) 会有疼痛、无力感 ( 握拳困难) 。

肱骨外髁骨折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