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食疗 > 导航 > 肛门养生疗法

肛门周围痈疽

养生食疗。

运动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药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运动。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接受养生的理念,养生在于平日一点一滴的积累,而非一蹴而就!如何分辩关于中医养生话题的对错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肛门周围痈疽”,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什么是肛门周围痈疽,可能我们不太清楚,其实肛门周围痈疽就是,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发生的化脓性感染所形成的脓肿。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20~40岁青壮年发病较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下面跟小编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肛门周围痈疽或称脏毒、悬痈、坐马痈、跨马痈、鹳口疽、盘肛痈等。相当于西医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具有发病急骤、肛周疼痛显著、脓肿穿溃后多形成肛瘘等特点。有关此病的论述最早见于《灵枢.痈疽》篇。此后《疮疡经验全书》、《外科正宗》、《医门补要》、《外科证治全书》等多有论述。病因多由湿热下注、经络阻隔、瘀血凝滞、热胜肉腐成脓而发痈疽。但其中有虚实之分:实证多由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厚味,湿热内生、热毒结聚所致,或由肛裂、内痔损伤后感染毒邪而发;虚证多因肺、脾、肾亏损,湿热乘虚下注而成。

此病的治疗,脓成前以内治外敷为主,脓成后以手术为主,并宜早期切开引流。

①内治法。实证:治宜凉血解毒、清热利湿,方选三妙丸、五味消毒饮、凉血地黄汤等加减。虚证:治宜养阴清热除湿,方选滋阴除湿汤合清骨散加减。

②外治法。初起实证用金黄膏或玉露膏,虚证用冲和膏外敷。脓未成者用千捶膏外贴。

③手术。主要有一次切开法和分次手术两种。一次切开法适用于浅部脓肿,切口呈放射状,长度应与脓肿相等,使引流通畅,同时寻找齿线处感染的肛隐窝或内口,将切口与内口之间的组织切开,并搔刮清除,以避免形成肛瘘。分次手术适用于深部脓肿,切口应选取波动明显、靠近肛门口部位,切口呈放射状。术后用八二丹药线或九一丹药线,保持切口引流通畅,待两三个月后形成肛瘘,再按肛瘘处理。

应注意保持大便畅通及肛门干燥清洁;积极防治其他肛门疾病,如内痔、肛裂、肛窦炎、肛乳头炎、直肠炎等;一旦发生肛门周围脓肿,应早期治疗,防止蔓延扩散。

肛门周围痈疽发病特征

1、不分男女老幼,均可发生本病。以20~50岁青壮年发病最多,男多于女。

2、发病前往往有内痔、肛裂,或肺结核、麻疹等病史。

3、肛门周围痈疽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疼痛肿胀,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脓肿不易消退,溃后每多成为肛瘘。

①肛门周围皮下脓肿:发生于肛门周围的皮下组织,局部红肿热痛,脓成则按之波动感,而全身症状不明显。

②坐骨直肠窝脓肿:位于肛门与坐骨结节之间。初期只感肛门部不适或微痛,逐渐伴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随后局部症状加重,肛门有灼痛或跳痛,在排便、咳嗽、行走时疼痛加剧,甚则坐卧不安。肛门指诊,患侧丰满,有明显压痛和波动感。

③骨盆直肠间隙脓肿:位于提肛肌以上,腹膜以下,位置深隐。局部症状不明显,有时仅有直肠下坠感,但全身症状明显。肛门指诊,可触到患侧直肠壁处有浸润变硬,压痛、隆起及皮动感。

④直肠后间隙脓肿:症状与骨盆间隙脓肿相同,直肠内有明显的坠胀感,骶尾部可产生钝痛,并可放射至下肢。在尾骨与肛门之间有明显深部压痛。肛门指诊,直肠后方肠壁处有触痛、隆起和波动感。

肛门周围痈疽总由湿热下注所致。锛病位有深浅,证候分虚实。一般位深者,全身症状重而局部症状较轻;位浅者,局部症状较明显而全身症状较轻。实证多因过食醇酒厚味,湿热不化而成;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成脓较快,溃后脓出黄浊稠厚臭秽。虚证多因肺、脾、肾三阴亏损,湿辨证论治毒乘虚下注所致;局部漫肿平塌,皮肤暗红或不红,疼痛较轻,成脓较慢,溃后脓出清淡不臭。治疗以清热化湿解毒为基本原则。

肛门周围痈疽的预防

(1)注意肛门部清洁卫生,防止便秘。

(2)积极治疗痢疾、肠炎、痔疮、肛裂、肛门湿疹等疾病,以防染毒形成痈疽。如肛门直肠有坠胀疼痛等不适,应即时检查,及早治疗。

(3)深部痈疽应保持引流通畅,纱条填塞不宜过紧,并常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以防止发生破伤风。

结语:此类病症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预防工作。保持肛门周围的清洁,防止便秘,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这类疾病的发生。

yS630.Com相关推荐

肛门周围痒怎么回事


肛门周围痒怎么回事

1、肛门周围痒可能是过敏反应

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香料、酒或特异性蛋白质食物,也有服用某些药物,如磺胺类抗生素等均可因过敏而引起肛门瘙痒。

2、肛门周围痒可能是肝、肾疾病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或胆道梗阻的患者,由于血液和皮肤胆盐含量增高,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瘙痒。肾病后期尿毒症也可发生肛门瘙痒。

3、肛门周围痒可能是肛门直肠疾病

如肛裂、肛瘘、痔疮、肛窦炎、肛乳头炎、直肠脱垂、肛门失禁等,使肛门口分泌物增多,潮湿刺激皮肤引起瘙痒。

4、肛门周围痒可能是肛门皮肤病

如肛门湿疹、神经性皮炎、癣、各种疣、性病、汗腺炎等,粪便附于肛门皱襞内,刺激皮肤而引起瘙痒。

5、肛门周围痒可能是内分泌性疾病

如糖尿病患者皮肤含糖量增高,刺激神经末梢所致瘙痒。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皮肤痒,可能与多汗、基础代谢率增高、情绪紧张等有关。

6、肛门周围痒的其他原因

肛门搔痒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指的是肛门周围区域发痒,使患者忍不住而去抓搔,最容易发生在夜间或排便后,带给患者很大的困扰。

引起肛周瘙痒的疾病很多,各种直肠肛门疾患、皮肤病、接触性皮炎、细菌、霉菌或寄生虫引起的感染,口服抗生素、糖尿病等都可能引发,而包括过分讲究卫生或卫生情况不良、屁股经常处于温暖潮湿的环境、饮食不耐受和精神心理等因素也有可能成为肛周瘙痒的诱因。

肛周瘙痒也可能是癌症标志

肛周瘙痒不可小觑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近年来发现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些肛管及肛门周围恶性肿瘤的最初症状之一就是肛周瘙痒。如果肛门周围皮肤或斑痕发硬,或形成溃疡,并伴有瘙痒,甚至有出血、疼痛、分泌物等,应警惕癌症的可能性。

“在确定肛周瘙痒的特定病因后,可给予适当的治疗。如是湿疹,应在便后用湿棉球清洗肛周,然后轻轻擦干,用不含药物的消毒滑石粉防潮,将一小棉球拆松散置于肛缘可保持清爽,病情较重的患者须使用皮质激素油膏;如是真菌引起的肛周瘙痒,则需采取脱落皮肤碎屑在显微镜下找真菌孢子,确诊后可采取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严重者或合并其他部位真菌感染者可同时静脉全身用药。”专家特别指出,如果有不洁性交史,就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就诊,因为性传播疾病如尖锐湿疣、艾滋病等也可引起肛周和外阴瘙痒,千万不能延误诊断和治疗。

肛门周围痒怎么办

1、药物治疗:

局限性肛门瘙痒病的药物治疗,应以局部外用治疗为主。

抗组胺药治疗:可选用苯海拉明、扑尔敏、息斯敏。

激素治疗:对女性及老年重症患者,可用性激素治疗。

抗生素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可根据病情,酌情选用抗生素。

药物外洗治疗:可具有局部降温消炎、干燥、止痒的药物,如炉甘石洗剂(水粉剂)。

药物外涂治疗:可酌情选用止痒、抗菌、激素类药膏。

2、物理疗法:

可用紫外线、红外线照射肛周患处。

3、注射疗法:

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的特点,方法是使用药物注射到皮下或皮内,破坏感觉神经,使局部感觉减退,症状消失。

亚甲蓝注射:具有可逆的阻滞神经的作用,使患者在1~2周内感觉不到瘙痒。

激素注射:采用长效糖皮质激素注射到皮下,有持久的抗炎、抗过敏及止痒作用。

肛门周围痒有小疙瘩


很多人会遇到肛门瘙痒有小疙瘩的现象,有些人因为尴尬往往就忍忍就过去了,面对这种情况不能小视,要看自己平常的生活习惯是不是影响到肛门的健康。一般肛门湿疹、长痔疮等会造成肛门瘙痒,有小疙瘩,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最好要去医院检查治疗。

随妊娠子宫的逐渐增大和肾上腺皮质于妊娠期间分泌糖皮质激素增多,该激素分解弹力纤维蛋白,使弹力纤维变性,加之孕妇腹壁皮肤张力加大,使皮肤的弹力纤维层断裂,呈多量紫色或淡红色不规律平行略凹的条纹,称为妊娠纹,见于初产妇。旧妊娠纹呈银色光亮,见于经产妇。妊娠纹有可能会搔痒,但如果有疙瘩的话,不除外合并其他疾病,建议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肛门周围长了小疙瘩,痛,痒,考虑 肛门湿疹 的可能性比较大应该忌搔抓,保持肛门处清洁、干净,每天都要用温水清洗肛门处,勤洗 内裤 ,勤换内裤,可以在医生的叮嘱下进行1:50000的 高锰酸钾 药物坐浴止痒效果更佳。不要满目用药。

这种情况一般属于肛周湿疹引起的,如伴有局部小丘疹,糜烂,脱屑,苔藓样改变等则可能性更大,需要检查一下局部脱屑物或分泌物镜检,血常规等明确病因,如确诊属于单纯肛周湿疹可以口服氯雷他定,酮替芬,外用皮炎平膏等,

很有可能是得了肛门湿疹,肛门湿疹是肛肠科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轻度的以外用药为主,中度可以配合口服药治疗并预防感染,可以使用湿疹膏、青黛散,炉甘石洗剂等。

肛门长疙瘩是痔疮的典型症状,需要根据疙瘩是从肛门内脱出还是肛门外长出来进行判断是内痔还是外痔,也有混合痔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一定要保持大便通畅柔软,养成定时大便习惯,有便意时一定要尽快上厕所.每天多吃蔬菜,香蕉,红薯.蜂蜜.戒酒和避免吃辛辣食物.就一定会改善.症状轻时可以先使用痔疮灵栓有一定作用.必要时候可以手术治疗.

肛门周围痛是怎么回事


肛门周围疼痛是怎么回事

1、肛裂和肛瘘会导致肛周疼痛

疼痛,多发于大便时或大便后,主要由粪便刺激,溃疡裂口扩张所致。其疼痛为阵发性灼痛或刀割样疼痛,可持续数分钟。除了疼痛,肛裂者常伴有出血、便秘等症状。瘘管通畅无炎症时常不感疼痛,只感觉局部发胀和不适。当瘘管感染或脓液排出不畅而肿胀发炎时,可引起疼痛。内瘘时常感到肛门部灼 热不适,排粪时感到疼痛。

2、痔疮也是导致肛周疼痛的主要原因

患了痔疮以后,许多人都会出现肛门周围刺痛的情况。这是因为患了痔疮以后,肛门周围老是会有分泌物出现,再加上粪便的刺激。就会导致患者老是感觉肛门周围有刺痛感。痔疮患者一定要及时治疗,避免痔疮越发展越严重。

3、身体有异物也会导致肛周疼痛

如果患者身体里边出现了鱼刺骨头片等等异物,也会出现肛门周边刺痛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不要自行处理,而是需要先让医生检查一下,然后再把异物取出来。然后肛门刺痛的症状就会消失了。肛门经常刺痛的朋友可以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去医院买一些药,然后在家进行熏洗,这样就能有效缓解症状。除此之外,患者要注意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肛门周围疼痛该怎么诊断

1、疼痛部位

肛裂疼痛多在肛管前后位;外痔血栓多在肛门两侧;阴部症候群多在肛门直肠部、前阴和骶尾部;晚期直肠癌侵犯肛门可有肛门直肠、前阴、骶尾部疼痛;神经性疼痛痛无定处。

2、疼痛时间

肛裂、肛窦炎、肛乳头炎多在排便时和排便后。肛周脓肿、内痔嵌顿、血栓外痔、炎性外痔、晚期肛管直肠癌、异物损伤、术后疼痛,呈持续性;肛裂为间歇性;神经疼痛无定时;瘢痕疼痛多与天气变化相关。

3、疼痛性质

肛裂便时有刺痛,便后为灼痛或刀割痛;肛周脓肿初期为灼痛,脓成有跳痛;肛管直肠癌晚期坠痛或抽掣样痛;直肠炎为坠痛。

4、疼痛程度

括约肌痉挛、异物损伤为剧烈疼痛,便时加重。

肛门周围疼痛的注意事项

1、建议平时不要食用辛辣刺激,油炸,烧烤,烟熏等食品,而是多吃些纤维素含量较高的清淡食物,如芹菜、绿油菜、玉米、麦片等,因为纤维素能促进肠道蠕动,可以有效的改善便秘的症状。

2、患者还可以多吃些水果蔬菜等之类的食物,如苹果、香蕉、梨等,都可以通便的,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以润肠通便,有效地预防便秘的发生。

3、坐浴疗法是可以缓解便秘的这书弄工作,因为热水或者其中的药物可以刺激肛门直肠的血流循环,减轻疼痛的症状。中医中一直都是采用这种方法来治疗的,患者也可以到医院配制一些药物在家里进行熏洗,具体的方法就是先将所要用到的药物用水熬半个小时左右,然后趁热倒入盆中,在盆上放一个带孔的木架 ,患者坐在木架上就可以进行熏洗,等到水温在 冷却到40度左右的时候,患者就可以进行坐浴了,就是让臀部浸入盆中每次15分钟 ,每日2次,坚持每天都做也可以预防便秘和痔疮等肛肠疾病。

肛门周围红肿潮湿刺痛,小心这些疾病!


有些患者发现肛门周围红肿潮湿刺痛时,总以为是上火引起的,吃一些消炎药就可以了。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要谨防感染流脓、瘘口、瘘管、癌变等不良疾病。

一、肛周脓肿形成的原因

1、感染性因素:现代医学认为,感染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

2、医源性因素:临床上属医源性引起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也不少见。

3、手术后因素:临床上亦可见到肛门直肠手术引起感染,而形成的直肠周围脓肿,以及尿道术后感染、会阴部术后感染、产后会阴破裂缝合后感染、尾骶骨骨髓炎术后感染等引起的脓肿。患者朋友应该选择正规肛肠专科医院治疗,上海中佑肛肠医院就不错。

4、其它:直肠内异物损伤后感染,放线菌病,直肠憩室炎感染,肛管直肠癌破溃或波及深部的感染,及身体虚弱,抵抗力低下,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或营养不良,都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发病原因。

二、 肛周脓肿警惕发展成肛瘘

1、感染流脓:肛瘘一旦形成,自愈的机会极少,并带来一系列的危害。首先肛瘘感染发炎后,肛门疼痛剧烈,溃破后脓水污染内裤,脓汁刺激局部皮肤,肛门瘙痒剧烈。久而久之可使身体虚弱消瘦,精神不振,抗病能力下降,发作亦越频繁,形成互为因果。

2、瘘口、瘘管增加:肛瘘的多次反复发作,脓液可穿破管壁顺括约肌间隙蔓延而成多发性、复杂性肛瘘,不但给治疗带来困难,而且也影响到肛门的生理功能。

3、癌变危险:肛瘘的多发性,可形成直肠阴道瘘、直肠尿道瘘和直肠膀胱瘘,危及周围脏器,并且多年未治或误治的老肛瘘有癌变的可能。

4、肛门失禁:任由脓肿发展,可对括约肌造成严重损伤,甚至可能造成肛门失禁等并发症。

肛门周围长肉瘤,与四种疾病有关


在肛门周围长出肉瘤,往往会让人在平时出现极度的不适感,一般情况下,在肛门部位出现肉瘤的情况,多是与以下四种疾病有关的。

①痔疮。

内痔脱垂、环状混合痔、外痔血栓等在用力排便时,肛门外常出现肿块。

②直肠脱垂。

是指肛管、直肠黏膜或直肠、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俗称脱肛。此病的治疗主要是改善气血虚弱,祛除腹泻、便秘、长期咳嗽等诱因。

③直肠息肉。

是直肠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单发或多发,多数息肉是带蒂的圆形或卵圆形的肿物,好发于直肠下端,大便时可脱出于肛门外,大便后回缩。腺瘤样息肉为癌前期病变,若延误治疗可变成直肠癌。

④直肠平滑肌肉瘤。

直肠平滑肌瘤由异形的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多位于直肠下段。其生长方式常向直肠腔内凸出,若不及时手术治疗,可由平滑肌瘤变成平滑肌肉瘤,即由良性变成恶性,致使直肠变窄引起便秘、肛门坠胀、便血。

如何治疗痈疽


如何治疗痈疽

1、如何治疗痈疽

体质好的人,该病完全可以自愈,使用药物治疗可以促进自愈。比如在高热、疼痛的时候用新鲜的蒲公英、菊花、败酱草捣烂外敷;可以加快疾病康复,但是痈如果生长在体内,就比较危险了,轻则器官腐烂,重则脓毒入血扰心,所以痈疽治疗必须及时、妥当。比起西医的手术,中医治疗似乎更佳恰当有效。中医是治疗皮肤病最佳的方法。

2、痈疽临床表现

因发病部位不同而分为内痈、外痈两类。

内痈疽生于脏腑(如胃脘痈、心痈、小肠痈等),虽同属痈证,但在辨证论治上与外痈多有不同。

外痈疽系指发于体表的痈疽。初起无头,局部红肿热痛,界限分明,易肿、易脓、易溃、易敛。重者可有身热、口渴、脉数等。

3、痈疽辨证施治

本病证治法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

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外用如意金黄散;成脓期则内服透脓散,外治切开引流,继用二宝丹提脓去腐;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肌散。

疮面深而恶者为疽。是气血为毒邪所阻滞,发于肌肉筋骨间的疮肿。现分为有头疽和无头疽两类。

有头疽系发于体表、软组织之间的阳性疮疡。因其初起患部即有单个或多个白色粟米样的疮头而得名。临证有虚实之分。实证治宜清热疏风,解毒活血。可内服仙方活命饮,外用金黄膏贴敷;虚证又有阴虚和气血两虚之不同,前者内服竹叶黄芪汤;后者内服托里消毒散;外治法同实证。

无头疽为发于筋骨之间或肌肉深部的阴性疮疡。包括附骨疽、流痰、肩疽等。多因毒邪深陷,寒凝气滞而成。证见患部漫肿无头,皮色晦暗,病程缠绵,甚至伤筋烂骨,难溃难敛。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内服阳和汤,外用阳和解凝膏。

痈疽治疗原则

疮疡内治法的总则为消、托、补

初期尚未成脓时,用消法使之消散,并针对病因、病情运用清热解毒、和营行瘀、行气、解表、温通、通里、理湿等法则,其中清热解毒为疮疡最常用的治法。

中期脓成不溃或脓出不畅,用托法以托毒外出,托法又分透托法和补托法。

后期正气虚弱者,用补法恢复正气,使疮口早日愈合,通常有益气、养血、滋阴、助阳等法则。具体施治时应根据全身和局部情况,按病情的变化和发展,抓住主要矛盾,立法用药。

疮疡外治法应根据疮疡初、中、后期分别辨证用药

初期宜箍围消肿,阳证者可选用金黄散、玉露散、金黄膏,可加掺红灵丹、阳毒内消散,或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新鲜草药捣烂外敷;阴证可选用回阳玉龙散、回阳玉龙膏、阳和解凝膏,加掺黑退消、桂麝散、丁桂散;半阴半阳证选用冲和散、冲和膏。

中期脓熟时宜切开排脓,尤其应注意切开时机、切口位置、切口方向的选择。如手部疮疡、附骨疽应及早切开;手指部疮应从手指侧面切开,有头疽切口应够大,以保证充分引流等。

后期宜提脓去腐,生肌收口,阳证用八二丹、九一丹提脓去腐,阴证用七三丹、五五丹提脓去腐;若疮口太小或成痿时,宜用白降丹、千金药线腐蚀;疮口胬肉高突时用平胬丹;脓腐干净用生肌散、八宝丹,并根据具体情况配合使用垫棉法或扩创法,加速疮口愈合。

痈疽疔疖如何鉴别

痈疽疔疖这四种疾病的致病原因是不一样的。痈是由于热毒熏蒸、气血淤滞引起的。疽是由于寒邪郁结、气血凝滞引起的。疔是由于邪毒侵袭、气血凝滞引起的。而疖由于邪毒侵袭、湿热蕴结引起的。

痈疽疔疖这四种疾病的临床症状也是不一样的。痈发病迅速,易脓,易溃,易敛。它是一种高肿而硬的结块,触摸有热感。疽发病初期的症状如栗,不发热胀痛。这种疾病容易向四周扩大,溃烂之后会出现蜂窝状。疔是病情较重的疾病。疔初起的时候出现栗米样小泡。这种小泡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增大,患者会出现剧烈的疼痛。而疖主要发生在皮肤浅表,发病较慢。这种疾病刚开始会出现局部肌肤红肿,随后会出现一定的灼热疼痛。

痈疽疮疡酒


车螯灯芯酒——原名“车螯酒”
[药物组成] 车螯壳(泥固济火煅过为细末)一二个 灯芯三十茎 蜜一大匙 栝蒌一个
[功能主治] 治发背痈疽。
[用法用量] 适量饮服,勿令醉。
[制备方法] 上药切碎,剥栝蒌,用酒一升,煎后三味微熟,调车螯末二大钱。
[资料来源] 明·《普济方》 车螯酒
[药物组成] 车螯(紫色光厚者以黄泥固济煅赤,候冷为末),三钱匕 腻粉一钱匕 甘草末二钱匕 栝蒌实(判)一枚
[功能主治] 发背伴寒热。
[用法用量] 适量饮服,勿令碎。
[制备方法] 以上四味,先将前三味和匀,次将栝蒌用酒二盏,煎至一盏,去滓调下前药三钱匕。 金星酒方
[药物组成] 金星草(和根洗净,慢火燉干)四两 甘草一钱
[功能主治] 治五毒发背。
[用法用量] 随时饮服。
[制备方法] 上二味,捣细为末,分作四帖,每帖用酒一升,煎三两沸后,再以冷酒二升相和,人瓶器中封却。
[资料来源] 宋·《圣济总录》 按:金星草又名风尾草,为水龙骨科植物大果假密网蕨的全草,味苦性寒,清热凉血解毒,能治痈疡,肿毒,瘰疬,恶疮;甘草和中解毒,合用可加强清热解毒作用。 神效托里酒——原名“神效托里散”
[药物组成] 黄芪(盐水炙) 忍冬叶 当归各五钱 粉苹二钱
[功能主治] 一切痈疽发背、肠痈。
[用法用量] 适量服酒,药渣敷患处
[制备方法] 上药酒煎。
[资料来源] 明·《赤水玄珠》 按:黄芪补气养脾,托疮生肌,当归养血和血,二药用于气血不足,疮痈内陷,脓成不溃,或溃后久不收口。忍冬叶、甘草清热解毒,全方可局限病灶,防止深陷,使脓出毒泄,肿痛消退。 阳和解凝酒
[药物组成] 川乌 草乌 肉桂 干姜 马钱子 木鳖子 白芥子 五灵脂 穿山 南星 牙皂各30g 生狼毒120g 大戟 甘麻黄各15g
[功能主治] 解毒、祛寒、除湿、涤痰,通络,适用于因寒湿、痰凝、阴毒所致的疽证。
[用法用量] 治未溃阴疽,将此酒调其他药敷患处;治已溃阴疽,将此酒浸消毒纱布条人疮口内。
[制备方法] 上药置于白酒中,浸泡一月而成。
[资料来源]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6):30 金银花酒
[药物组成] 金银花五两 ·甘草一两
[功能主治] 一切痈疽恶疮,不论发生在何处,或肺痈、肠痈,初起便服奇效。
[用法用量] 初起者,一昼夜内分三次服尽,病重者一日二剂,服至大小肠通利,则药力到,外以生药捣烂,酒调敷疮毒四周。
[制备方法] 水二碗、煎一碗,再倒人酒一碗略煎。
[资料来源] 清·《医方集解》 忍冬酒
[药物组成] 忍冬藤 大甘草节
[功能主治] 治痈疽发背,不问发在何处,发眉发颐,或头或项,或背或腰,或胁或乳,或手足,皆有奇效。
[用法用量] 一日一夜吃尽,病势重者,一日二剂。服至大小肠通利,则药力到。
[制备方法] 忍冬藤生取一把(如无生者,只用干者,然力终不及生者),以叶人砂盆研烂,人生饼子酒少许,稀稠得所,涂于四周,中留一口泄气。其藤只用五两,木槌槌损,不可犯铁,大甘草节生用一两,同人沙瓶内,以水二碗,文武火慢煎至一碗,人无灰好酒一大碗,再煎十数沸,去滓分为三服。
[资料来源] 明·《本草纲目》 藤花酒
[药物组成] 鹭鸶藤(茎叶花附) 黄芪 甘草(生)各半两 栝楼根半两
[功能主治] 补虚托毒,理气活血,治痈疽疮毒,内附筋骨。
[用法用量] 温服,一日三次。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酒二盏,煎至一盏,纱绢拗捌,去滓即成。
[资料来源] 明·《普济方》 按:本方鹭鸶藤即忍冬藤,栝楼根又名天花粉,故名藤花酒。二药有清热排脓消肿的功能,加之黄芪,甘草补中托毒,故宜用于痈疽虚证。 藤黄煮酒
[药物组成] 鹭鸶藤(茎叶干用,花尤妙)二两 生地黄(干者)
[功能主治] 治痈、疽、恶疮、深附骨在腹,虽肿皮肤不热,颜面危恶,或瘘或疳,妇人乳疽,一切血气不和;留畜疙疽挛皮于筋骨,不能行步。
[用法用量] 每次一盏,每日四次。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酒四升,共人大瓶内,油纸竹叶牢封瓶口,悬釜内煮二三百沸,香熟后令冷,就瓶纱滤出酒。 
[资料来源] 明·《普济方》

痈疽疔疖怎么预防


痈疽疔疖怎么预防

1、痈疽疔疖怎么预防

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对油性皮肤要经常用肥皂和温水清洗;对干性皮肤则应少用肥皂。在寒冷季节,要经常用润肤剂涂抹皮肤,保持皮肤的弹性和柔软,减少皮肤裂。即使是皮肤有细小的破损,也要及时处理;对已有感染的皮肤要在注意清洁的基础上注意保护,适当进行隔离,防止接触感染;对瘙痒性皮肤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要防止因抓挠引起继发感染;暑天,痱子是皮肤感染的预兆,因此,放痱、治痱至关重要。

头发有保护头皮免受外界刺激的作用,应注意经常修剪,定期洗头,保持头皮的清洁。指甲要经常修剪,并清除甲前端下的污物。

消除与饮食有关的因素,对某些皮肤如湿疹、银屑病、荨麻疹、酒渣鼻、脂溢性皮炎等,应注意限制食用鱼、虾、蟹等海鲜物和辛辣性食物。

同时,增强体质,保持精神愉快,注意锻炼,合理营养,提高肌体免疫力,改善健康状况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2、痈疽疔疖治疗方法

本病证治法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

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外用如意金黄散;成脓期则内服透脓散,外治切开引流,继用二宝丹提脓去腐;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肌散。

疮面深而恶者为疽。是气血为毒邪所阻滞,发于肌肉筋骨间的疮肿。现分为有头疽和无头疽两类。

有头疽系发于体表、软组织之间的阳性疮疡。因其初起患部即有单个或多个白色粟米样的疮头而得名。临证有虚实之分。①实证治宜清热疏风,解毒活血。可内服仙方活命饮,外用金黄膏贴敷;②虚证又有阴虚和气血两虚之不同,前者内服竹叶黄芪汤;后者内服托里消毒散;外治法同实证。

无头疽为发于筋骨之间或肌肉深部的阴性疮疡。包括附骨疽、流痰、肩疽等。多因毒邪深陷,寒凝气滞而成。证见患部漫肿无头,皮色晦暗,病程缠绵,甚至伤筋烂骨,难溃难敛。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内服阳和汤,外用阳和解凝膏。

3、痈疽疔疖诊断要点

一般来说,痈为阳证,患部多红肿热痛,根脚高,寒热交作,来势凶猛。而疽则为阴证,患部多木痛,约2-3天即能收口。痈生于皮肉,疽生于筋骨。痈易消、易溃、易敛;疽难消、难溃、难敛。

疖和疔虽然同是一种类型的疾病,但有区别,不可不辨。

在这里还应指出,须知疖与痈不同,痈不发生于头面,数目单纯,局部顶高色赤,表皮紧张有光,起初无脓头白点,漫肿范围较大,这些应与疖有所区别。

痈疽疔疖的不同之处

痈疽疔疖这四种疾病的致病原因是不一样的。痈是由于热毒熏蒸、气血淤滞引起的。疽是由于寒邪郁结、气血凝滞引起的。疔是由于邪毒侵袭、气血凝滞引起的。而疖由于邪毒侵袭、湿热蕴结引起的。

痈疽疔疖这四种疾病的临床症状也是不一样的。痈发病迅速,易脓,易溃,易敛。它是一种高肿而硬的结块,触摸有热感。疽发病初期的症状如栗,不发热胀痛。这种疾病容易向四周扩大,溃烂之后会出现蜂窝状。疔是病情较重的疾病。疔初起的时候出现栗米样小泡。这种小泡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增大,患者会出现剧烈的疼痛。而疖主要发生在皮肤浅表,发病较慢。这种疾病刚开始会出现局部肌肤红肿,随后会出现一定的灼热疼痛。

由于痈疽疔疖的致病原因不同,因此它们的治疗方法也是完全不一样的。痈需要使用清热的药物进行治疗。疽需要采用温中散寒的药物进行医治。疔疖这两种由邪毒引起的疾病需要使用清热解毒的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痈疽疔疖的治疗中药方

1、疔疮二虫散治疗疮

苍耳虫100条,青蒿虫100条,百草霜6克,梅片1克。

将前2虫捣烂,和人百草霜,放在石灰甏中,吸去水分,使之干燥后研细,再加入梅片研匀。置膏药中

贴患处,或敷患处用纱布覆盖;橡皮膏固定。

止痛消散,拔毒提脓。用治疗疮初起,肿痛较剧,或疔毒走黄,肿势散漫者。

2、金银紫花汤治疔疮

金银花、野菊花各12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6克。

煎15-30分钟,取汁约200毫升。日服3次,黄酒为引,每日1剂。

治疔毒、痈疮。

痈疽发病的病因


痈疽发病的病因

1、痈疽发病的病因

痈疽,发生于体表、四肢、内脏的急性化脓性疾患,是一种毒疮。痈发于肌肉,红肿高大,多属于阳症,疽发于骨之上,平塌色暗,多属于阴症。痈疽证见局部肿胀、焮热、疼痛及成脓等。现代医学解释其为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成群受细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炎,病原菌为葡萄球菌。

本病多由外感六淫,过食膏粱厚味,外伤感染等致营卫不和,邪热壅聚,化腐成脓所致。

2、痈疽的临床表现

因发病部位不同而分为内痈、外痈两类。

2.1、内痈疽生于脏腑(如胃脘痈、心痈、小肠痈等),虽同属痈证,但在辨证论治上与外痈多有不同。

2.2、外痈疽系指发于体表的痈疽。初起无头,局部红肿热痛,界限分明,易肿、易脓、易溃、易敛。重者可有身热、口渴、脉数等。

3、治疗痈疽的药物

3.1、拔毒散:处方成分主要为乳香,没药,川山甲(炮),当归,木鳖子,瓜蒌仁,甘草(炙),忍冬藤,牙皂角(炒),生大黄,熟大黄,连翘,贝母。主要功效和作用是攻毒止痛化脓,可用于治疗一切痈疽肿毒。用药时要注意:如果有脓或已溃者,可去掉其中的大黄。如同时有脓虽溃,但表现为脉仍洪数,或沉实喜冷的患者,又所宜用。

3.2、百草霜膏:处方成分主要为百草霜、生蛴螬等两种药物各等分。把以上两种药物同时同研如膏备用。可用于治疗发背痈疽,一切疮,热痛不可忍。药膏在患病部位外贴,感觉到患处如冰,痛即止。

3.3、败毒良方:处方成分主要为黄芩,当归,广胶,怀生地黄,枳壳,连翘,怀牛膝,穿山甲(酒炒)。主要用于治疗一切大毒,疔毒,鱼口,对嘴,痈疽,发背,无名肿毒。使用方法是把药物放入锅内,加水3碗,煎1碗服之,吃药后同时可以随量饮酒,轻者2-3服,重者5-7服。病情早期的患者,服之即消。病已久的患者,服之易脓易愈。此方不适合孕妇服用。

痈疽吃什么好

1、绿豆

性凉,味甘。《本草用法研究》中记载:“毒邪内炽,凡脏腑经络皮肤脾胃,无一不受毒扰,凡一切痈肿等症,无不用此奏效。”绿豆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清热解毒食品,《本草汇言》说它“清暑热,静烦热,润燥热,解毒热。”所以,痈疖疔毒患者,宜用绿豆煨汤频饮,颇为有效。

2、黄瓜

性凉,味甘,能清热、生津、利水、解毒。《滇南本草》说它“解疮癣热毒,消烦渴”。北方人还讲究冬天吃黄瓜,是取其能去除睡热炕、烤炉火而产生的燥热,有解火毒之功。

3、冬瓜

性凉,味甘淡,在我国民间,常用冬瓜熬汤喝,认为有消暑、清凉、解毒的作用,尤其适宜火热之邪的痈疖疔毒之人。古代《日华子本草》有载:冬瓜“除烦,治胸膈热,消热毒痈肿。”

4、苦瓜

性寒,有清暑、泻热、解毒作用。《滇南本草》有载:“苦瓜治丹火毒气,疗恶疮结毒,或遍身已成芝麻疗疮疼难忍。能泻六经实火。”所以,凡痈疖疔毒患者,宜用苦瓜煨汤服。

中医治疗痈疽秘方

1、加味三星汤

【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

【组成】元参15克,焦山栀9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15克,生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

【方解】发疽,以阳实证居多,方中以金银花、蒲公英、生甘草清热解毒;配以元参、焦山栀泻火清热,以增清热解毒之功,且无寒冷郁遏之弊。全方药专效宏,奏效颇佳。

【主治】发疽(脑疽),证见初起红肿焮痛,根盘坚硬高突,形寒身热,或高热不解,脉弦或洪数,苔白腻或黄腻。

【加减】便秘热结,加生首乌9克,以清热解毒而通利大便;局部坚肿殊甚,加炙山甲、皂角刺以消肿透脓;湿重者,加藿香、川朴、茯苓、滑石等以化湿渗湿。

【疗效】临床多年使用,效果颇著。

痈疽怎么治疗


痈疽怎么治疗

1、痈的中医辨证施治

本病证治法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外用如意金黄散;成脓期则内服透脓散,外治切开引流,继用二宝丹提脓去腐;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肌散。

2、疽的中医辨证施治

疮面深而恶者为疽。是气血为毒邪所阻滞,发于肌肉筋骨间的疮肿。现分为有头疽和无头疽两类。

有头疽系发于体表、软组织之间的阳性疮疡。因其初起患部即有单个或多个白色粟米样的疮头而得名。临证有虚实之分。实证治宜清热疏风,解毒活血。可内服仙方活命饮,外用金黄膏贴敷;虚证又有阴虚和气血两虚之不同,前者内服竹叶黄芪汤;后者内服托里消毒散;外治法同实证。

无头疽为发于筋骨之间或肌肉深部的阴性疮疡。包括附骨疽、流痰、肩疽等。多因毒邪深陷,寒凝气滞而成。证见患部漫肿无头,皮色晦暗,病程缠绵,甚至伤筋烂骨,难溃难敛。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内服阳和汤,外用阳和解凝膏。

3、痈疽中医方剂

3.1、透脓汤

生黄芪12克,当归身、白芍、皂角刺各9克,忍冬藤12克,炙甲片4克,甘草节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托毒透脓。

3.2、疏气消肿汤

炒柴胡、川芎、赤芍各4克,当归、青皮、炒枳壳各6克,忍冬藤12克,制香附9克,全蝎1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理气和络,活血散结。

若局部皮肤微热,或舌苔燥腻,脉见弦劲,为郁久化火之兆,势将酿脓,此时宜加丹皮6克,焦山栀9克,龙胆草2克,茯苓12克以清泻郁火,力求内消。

3.3、和营托毒汤

生西芪9克,川桂枝4克,炒当归9克,赤白芍9克,炙甘草6克,忍冬藤12克,陈皮6克,白茯苓9克,炙僵蚕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益气和营,托里消肿。

痈疽民间偏方

鲜杨桃叶,捣烂敷患处,治跌打肿痛,痈疽肿毒,能止血止痛,却热拔毒。

用油菜煮汁食,或捣烂绞汁温服一小杯(约三十毫升),一日三次,疗程三天;并用鲜油菜叶捣烂敷患处,一日更换三次,治痈疽,丹毒,乳痈,无名肿毒等症。

章鱼捣烂,调少量冰片敷患处,治痈疽肿毒。

鹿角尖,水磨取其浓汁,每次3克,黄酒调服,治痈疽恶疮,骨疽,瘘管。

远志100克、米酒1000毫升。用法:远志用米泔水浸洗,捶去心,为末,每取100克,入米酒1000毫升浸1~2日,取上清液,每温饮1盏。急用可每取药末10克,温酒1盏调,澄少顷,饮其清液,以渣敷患处。主治:痈疽发背疮毒。

红藤30克、紫花地丁30克、酒适量。用法:午前将红藤以水酒2碗煎至1碗服,卧之,午后用地丁如前法服,以服后痈渐止为效。主治:痈疮。

痈疽症状表现

痈和疽症状大不相同,应予区别。一般来说,痈为阳证,患部多红肿热痛,根脚高,寒热交作,来势凶猛。而疽则为阴证,患部多木痛,约2-3天即能收口。痈生于皮肉,疽生于筋骨。痈易消、易溃、易敛;疽难消、难溃、难敛。

痈好治,疽难疗,《外科全生集》以阴阳分之。人身所有者,气与血耳。一但气血失调,便产生疾病,痈疽也不例外。痈疽的产生,是病邪侵袭机体后,使气血运行不畅,气血滞留凝聚,则生壅肿;日久不散,则血肉腐败而成脓。痈与疽虽都是由气血凝滞所生,但二者是有区别的。痈属阳性,局部具有红肿热痛,是易脓、易溃、易敛的急性疮疡。疽为阴性,分有头疽与无头疽两种。有头疽:发于肌肉,初起即有粟粒状脓头,以后腐烂,形如蜂窠。无头疽:发于筋骨之间,初起无头,漫肿色白,根脚散漫,酸多痛少。疽是难消、难溃、难敛的疮疡。

肛门周围痈疽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