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春季养生五步养五脏 > 导航 > 春季养生五步养五脏

春季养生五步养五脏

2019-10-20

按摩五个经络养五脏 肝经主治脾虚泄泻

春季养生五步养五脏。

“活动有方,五脏自和。”社会在发展,养生也逐渐成为很多人的关注焦点,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需要掌握相关养生知识。就中医养生话题,您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按摩五个经络养五脏 肝经主治脾虚泄泻”,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保健逐渐融入到生活当中,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平常也会通过一些方法来预防疾病的发生,中医经络就是其中一种,中医经络养生历史悠久,到现在被人们传承使用,给人们提供了方便,通过对一些经络的按摩,可以帮助你我们防治各种疾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WWw.YS630.cOM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yS630.Com相关推荐

中医养生 教你推拿五个经络养五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保健逐渐融入到生活当中,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平常也会通过一些方法来预防疾病的发生,中医经络就是其中一种,中医经络养生历史悠久,到现在被人们传承使用,给人们提供了方便,通过对一些经络的按摩,可以帮助你我们防治各种疾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推拿五个经络养五脏,肝经主治脾虚泄泻,下面小编为你详细介绍。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早上喝汤养五脏


祖国医学认为,冬令进补可起到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现代医学也认为,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进补还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储存于体内,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

一些滋补中药材如人参、黄芪、当归、百合、冬虫夏草等,可激发人体内在的免疫机制,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一般滋补类的药物需与肉一起熬制,效果更好。河南中医学院张业副教授介绍,中医认为,中药材多为草木金石,五畜则是血肉有情之品,能滋养人体精血,具有滋补强壮、填精益髓的功效,与各类滋补药材一起烹饪,不仅能增强药物的滋补作用,且能使滋补药材的养分被人体充分吸收,从而补充人体五脏的物质亏损,增强机能活动,改善衰弱状态。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药务科主任何锦均主任中药师也认为,体弱的人以药材进补,最好加肉一起炖,可促进患者对滋补药材的吸收和消化,充分发挥事半功倍的药膳功效。

张业说,在选择和滋补中药一起炖的肉类时,必须根据药的种类和食用者的体质来决定,如以平素怕冷为主要表现的阳虚体质的人,可用人参、鹿茸、黄芪等补阳气类中药,配合羊肉等偏热性肉类食物;如以怕热,特别是手脚心发热,常感口干为主要表现的阴虚体质的人,可用麦冬、百合、沙参等补阴类中药,配合猪肉、鸭肉等偏寒性肉类食物。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肉不易消化,脾胃特别虚弱的人,进补时不宜采用药材和肉类同炖的方法,应以药粥的方法进补。

药膳补汤最好在上午9点至11点服用。因为此时阳气初升,有助药物大补元气的药效发挥。而且此时不饱也不饿,能使汤汁既不会因为空腹而在胃内的停留时间过短,也不会因饱餐后和胃肠道的接触面积减少而影响吸收。

怎么养五脏呢


现如今很多人经常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肝脏疾病,成为困扰我们很多人的一大问题,肝脏疾病的主要产生原因还是由于我们自身长期食用了一些不健康不卫生的食物导致的,我们日常尽量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帮助我们达到一个非常不错的调理效果,为大家普及一下怎么养五脏吧。

⑴韭菜粥 先将粳米加水大火煮沸,然后小火煮至米软,加入洗净切碎的韭菜50克,煮10分钟即可。

⑵红枣粥 用红枣、粳米,大火煮沸,小火熬软即可。

⑶洋葱韭菜炒虾 :洋葱切丝,韭菜切小段,虾去壳,起油锅,加虾、洋葱丝爆炒一下,再加入韭菜拌炒至熟,起锅前加入盐调味。(洋葱、韭菜、萝卜并称为蔬菜里的三大催情壮阳食物,这道菜不仅能增强机能,而且对损耗的体能有直接的补益功效。)

烈日灼身——养心(从立夏到小暑,5月7日—7月7日)

夏季是一年当中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季节,昼长夜短,天气炎热,出汗多,消耗大,食欲不佳,心脏负担较其他季节明显加重。外部环境越热,心情越要保持平静,要“常如冰雪在心”。这个季节的食物要能消暑解热,利尿消肿。

宜:甘酸清润,减食,少油,绿豆、西瓜、乌梅最佳

忌:鸡肉、羊肉、干辣椒

最好的养五脏的方法就是采用一些食疗方法,日常一定要多吃一些有营养价值的东西,可以多喝一些红枣枸杞粥,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达到一个非常不错的调理肠胃的效果,可大大降低自身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中医按摩 简单经络按摩法调节五脏健康


中医按摩讲究的是通过按摩的手法来帮助我们治疗一些疾病,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其实中医按摩治病讲的就是按摩身体的不同部位获得不一样的效果。下面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按摩的好处有哪些?经络按摩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中医按摩不仅能帮助我们治疗疾病,还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调节五脏六腑的健康,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坚持按摩一定会有效果,所以我们可以尝试一下。

中医按摩

1、腰部保健按摩

双手握拳,用拇指指掌关节在腰部作旋转用力按揉,再以手掌部用力上下擦动,至腰部发热为止。并可做些弯腰、旋转腰部的动作,以锻炼腰部肌肉。腰部不怕发胖,每天腰部减肥按摩方法,变身小腰精。

2、腹部按摩 加强肠胃功能

摩腹:将双手掌心搓热后,一手掌心贴在肚脐上,以肚脐为圆心,以顺时针方向作柔和的摩腹动作,持续约2-5分钟。

擦腹:双手从肋骨下缘擦至小腹部,以腹部发热为宜。

3、耳部按摩

耳朵的穴道跟我们人体的五脏六腑有密切的关系,按摩耳朵除了可加强脏腑的功能外,还可预防听力的减退及耳鸣。

搓揉耳朵,双手拇指及食指弯屈后,作上下搓耳动作,至耳朵红热为宜。

4、眼面部按摩

对于长时间做近距离工作的人,可以消除或减轻眼部疲劳,并可预防眼睛视力的减退及眼袋的产生。

眼眶部按摩:双手食指或中指分推眉毛,由眉头部的攒竹穴推至眉尾部的丝竹空穴。再由双手拇指及食指、中指按揉眼眶内的睛明穴后,循着上、下眼眶推至尾部的瞳子骨穴,上下重覆进行数次,至整个眼眶都有酸胀感止。

按揉太阳穴及鼻旁的迎香穴,再将双手掌心搓热后,掌心贴着前额,用点力向下擦到下颏处,若有鼻病、感冒、流鼻涕或鼻塞者,可顺便以中指由迎香穴向上擦至鼻根处,反覆连续约10次,舌头顶住上颚部,下牙往上作叩齿动作连续20次。

面部不仅有很多的穴位经常按摩能帮助我们治疗常见的疾病,不仅如此还能帮助我们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能帮助我们抗衰老,好处可不是一般的多。

5、头部按摩

具有醒脑开窍的功能,可治疗头痛,预防老人痴呆症及增加脑细胞的活动。以双手拇指及其他四指的指腹,从前发际处以按压方式推至枕部的风池穴,平时也可以用梳子做同方向的梳头数次。

五谷养五脏 养五脏也要根据四季规律


本文导读:五谷主要是指小麦、高粱、小米、大米和大豆,五谷能够养五脏,另外,养五脏也要根据季节的变化,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介绍。


五谷杂粮我们每天都再吃,古代民间就有 一谷补一脏 的说法,就是说五谷可以养五脏,比如小麦养心、高粱养肝、小米养脾,另外养五脏也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来协调,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的介绍。

五谷养五脏

1、小麦重养心

小麦被称为 五谷之贵 。中医认为它能养心安神、除烦去燥。对消除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自汗盗汗以及烦躁情绪有食疗作用。

做法:取带皮的全小麦熬粥,或去中药店买一些浮小麦熬水,每天早中晚服用。

2、高粱重养肝

高粱和大豆都属于杂粮,但却是五谷里不可缺的配角,高粱具有养肝益胃、收敛止泻的功效,尤其是患有慢性腹泻的人,持续吃一段时间后,会有良好的功效。

做法:把高粱米加工成面粉后炒熟,用开水调成稀糊每天早晚饭前服用。

3、小米重养脾

小米是五谷之首,常食能补脾益胃。小米对脾虚体弱的人而言,可谓是进补的上品,可补中益气、延年益寿。

做法:熬一锅小米粥,用汤匙撇出小米粥上层的精华 米油,空腹喝下,有很好的养脾胃的疗效,每天早晚均可服用。

4、大米重润肺

大米涵盖稻米、紫米等,在出现肺热、咳嗽等症状时,具有很好的滋阴润肺的作用。

做法:用小火熬制大米粥,直至米汤浓稠,只喝米汤不吃米粒,随时可服用。

5、大豆重养肾

大豆中的黑豆被称为 肾之谷 ,中医认为它具有补肾强身、解毒、润肤的功效,对肾虚、浮肿有较好的食疗作用。

做法:泡发后打制成豆浆,或煮黑豆粥,每天早晚各一次。

五脏六腑遵循四季盛衰才能协调运作

《黄帝内经 素问 经脉别论》中提到: 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如果不遵循五脏的 自然规律 ,身体就很可能 疲劳驾驶 ,引发一系列问题。

夏季心气最旺,是身体的主宰。《黄帝内经》认为 心主神明 ,心气旺则神清气爽,因此,这个季节出生的人往往性格外向、活泼好动、交际广泛。当然,如果心火太过,则火热之邪容易导致皮肤疮疡等疾病;而过度使用,心气不支时则可能导致心气衰竭,带来心脏病等危险。

春季肝气最旺,主导着整个人体。这个季节出生的人,由于肝气疏达,性格也往往最平和、理性。如果这个时间不护好肝,或者其他季节让它 过劳 ,就可能导致肝气克伐太过,导致肝气无力升发而郁滞,进一步引起脾胃功能受损或情绪郁结等症。

长夏时节应于脾气,以农历六月左右为主导。脾一方面主持着水谷的运化,另一方面控制着人体的肌肉四肢。如果脾被过度使用,很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而倦怠、乏力等症状,也多由脾气被湿热所困所致。


秋季为肺所主,到了秋季,肺脏最累也最容易受外邪所伤。肺主呼吸之气,这个时候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往往大量增加,需要格外注意呵护。

冬三月,人体处在肾的功能影响之下。肾在人体代表着生命之气,凡生殖、发育均由肾所主。如果此时不注意给五脏 减负 ,让它们跟着自然界 冬眠 ,就很容易使阳气郁闭不通,引起气血阻滞,导致手足发冷、四肢疼痛,甚至心脑血管病。

怒气最伤肝 神志安宁养五脏


导读:中医有说法怒伤肝、思伤脾胃、恐伤肾。人在遇到一些事情使自己的情绪发生很大的变化的时候,有可能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如何避免这样的伤害呢?

怒气最伤肝 神志安宁养五脏

宠辱不惊 肝木自宁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高兴的事与不高兴的事,被人赞扬的事或被人批评的事;用百姓的话说,就是好听的话与不好听的话。被人宠着的时候,不要太兴奋,否则会忘乎所以;被人贬低的时候,不要太丧气,否则会没有了志气。特别是不可怒发冲冠,人的七情之中,只有怒最厉害。怒气伤肝,怒会耗散肝血,助发肝阳上亢。肝阳上亢就会出现头晕、目眩、失眠等,甚至中风恶疾。如果能宠辱不惊,肝气就会舒条有序,神志就可安宁无恙。

动静以敬 心火自定

动以养形,静以养心。但养形与养心是互惠的,只有形体康健,心情才能舒畅;而心情舒畅,亦有利于形体的健美。喜静则静,喜动则动,动中思静,静中思动。动静结合,身心才能自如。如果动静失于常态,或者形体劳累,就会伤及心血;而劳心过度,血脉不能通畅,形体也会感到疲乏。所以说,血脉的流通,要有动以养形;精神的安定,要有静以养心。动静有序,才能使心神、心血、心脉三者正常有序地工作。

饮食有节 脾土安和

《黄帝内经》上说道,食饮有节是非常重要的长寿因素。胃主纳谷,脾主运化,饮食有节,饥饱适宜,五谷才能化为气血充养五脏六腑;反之,饮食无有节制,太饱则伤肺,太饥则伤气,太酸则伤筋,太咸则伤骨,太甜则伤血。特别是暴饮暴食,烟酒无度,就必然伤及脾胃,脾胃伤了,气血津液自然会减少许多,何谈健康!所以要使脾胃(包括肝胆大小肠)安康,节制饮食是第一要素。

调息寡言 肺金自券

肺如钟,撞则鸣,风寒入,外撞鸣,虚劳损,内撞鸣。这是清代中医名家陈修园对肺系疾病因素的总结。调息不当,外卫不固,风寒湿热经常侵犯皮毛,肺的呼吸功能受到阻碍,就会发生气管炎、哮喘等疾患。要使肺金得清,先要调和气息,气息调和好了,肺金自然安宁。中医学认为,肺为发声之腑,说话过多,会伤及肺气与肺阴,出现喑哑、咽痛、语怯等病痛。所以说,保护肺腑,寡言少语与调息适度一样重要,两者均不可偏废。

恬淡少欲 肾水自足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藏于肾。肾主精气,主生殖与人的发育。人的性欲,不可过纵,亦不可闭欲,而应当是有情少欲。特别是中年以后,房事生活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人的精气神,精是物质基础,肾精充足了,才能有元气,元气充沛了,才能有神。如果整天沉醉于色情之中,肾精的过度外泄,必然会使脏腑功能衰竭,免疫能力低下,物质基础的精枯竭了,生命也就终止了。所以说恬淡少欲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

养生先养神

不患失 每个人由于分工的不同,能力的大小,以及社会的需要,人事的变迁,人的一生境遇,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作为社会一分子,对于个人的地位的高低,荣誉的大小,报酬的多寡,享受的厚薄,如能泰然处之,怡然自得,则对养神十分有益。

寻寄托 《寿亲养老新书》说:凡人平生为性,各有所嗜之事,见即喜之。龚廷贤《寿世保元》中亦说:诗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提出发展兴趣爱好是消除孤僻郁闷的好办法。有好琴棋者,有好书画者,有好古玩者,有好花木者,各经嗜好寻求,自得其乐。充实的业余生活,精神有了寄托,能乐以忘忧,修身养性,全神延寿。闲暇之时,到大自然中去欣赏那飞瀑流泉、奇峰怪石、绿树修竹、芳草异香、虫吟鸟鸣使人顿感心爽神怡。良好的心理影响生理,机体各种生命节律与自然相和谐,无形中提高了生命质量、生命的活力,对养神增寿颇为有益。

重养性 古代医家及养生家都强调养生莫若养性。养性,是指加强道德修养。晋代养生家葛洪云:若德行不修,介长年累月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唐代药王孙思邈也指出:若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人们只要重视道德修养,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助人为乐,光明磊落,慈悲为怀,不生妒心。与人为善,心理自然处于愉悦平衡状态,身体机能必然和谐,即可内外不为邪所伤而无病。《内经》也提倡恬淡虚无、清心寡欲。是说要排除一切杂念,使心地清纯如镜。要求人们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事理通达,心平气和,勿让杂念利欲劳心费神。只有做到清心寡欲,没有过多的贪求,才能减少妄求,不为身外之物扰动心神,以此而康泰延年。

中和者寿

中和是中国哲学思想中的精髓,儒、释、道三家都极为推崇。古人说:心平,所以得中和也。心平,就是要心境平和、宁静。只有心境平和、宁静,才能达到中和的状态。中,指居中,不偏不倚;和,即和谐、协调、调和。《中庸天命》中认为,心里有喜、怒、哀、乐而不表现出来,就是中;虽然表现出来,却能够有所节制,就是和。所以古人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古人将中和提升到天地万物根本之法的高度,并且以此为修身延寿的法则。古代养生家认为,在感情上经常保持中和的状态,生活中就能不受情欲之弊的制约,不患得患失,这样,人的精、气、神就能保持从容和缓,人就会长寿。

春季养生 五色食物养五脏


本文导读:春季是一个养生的季节,那么春季养生吃什么呢?养生的重点是哪些呢?春季养生饮食重点在五脏,那吃哪些食物好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春季饮食 五色食物养五脏

养心对应食物颜色:红色

红色食物包括胡萝卜、番茄、红薯等。按照中医五行学说,红色为火,故红色食物进入人体后可入心、入血,具有益气补血和促进血液、淋巴液生成的作 用。此外,红色食物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性,富含番茄红素、丹宁酸等,可以保护细胞,还能为人体提供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增强心脏和气血功能。

养脾对应食物颜色:黄色

五行中黄色为土,因此,黄色食物摄入后,营养物质主要集中在脾胃区域。如南瓜、玉米等,常食可对脾胃大有裨益。黄色食物中维生素A、D的含量均比较丰富。维生素A能保护肠道、呼吸道黏膜,减少胃炎等疾患发生。维生素D有促进钙、磷元素吸收的作用,能壮骨强筋。

养肝对应食物颜色:绿色

绿色入肝,多食绿色食品具有舒肝强肝的功能,是人体 排毒剂 ,能起到调节脾胃消化吸收的作用。绿色蔬菜含有丰富的叶酸,而叶酸是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可有效消除血液中过多的同型半胱氨酸,保护心脏健康。

养肺对应食物颜色:白色


白色在五行中属金,入肺,利于益气。大多数白色食物,如牛奶、大米和鸡鱼类等,蛋白质成分都较丰富,经常食用能消除身体疲劳。此外,白色食物还是一种安全性相对较高的营养食物。因其脂肪含量比红色食物肉类低得多,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食用白色食物会更好。

养肾对应食物颜色:黑色

黑色食物是指颜色呈黑色或紫色、深褐色的各种天然动植物。五行中黑色主水,入肾,因此,常食黑色食物可补肾。

中医养生常识 按摩这些穴位养好五脏


人体的五脏都有相应的穴位,通过按摩穴位能达到养生护五脏的目的。具体什么穴位对应哪个五脏呢?下面小编教你按对穴位巧养生,一起来看看吧。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治疗便秘的穴位与指压法

先卧在床上,放松全身肌肉,在第4、5腰椎中间向左右二指幅处强压到稍有疼痛感。由于此处能刺激大肠,使大肠机能活泼,因此能治好任何便秘。指压时先深吸一口气,一面强压一面吐气,6秒钟后将离开,恢复自然呼吸,如此重复5-10次(请人代劳时,采用同样的呼吸法)。

按摩五个经络养五脏 肝经主治脾虚泄泻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