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运动养生 > 太极拳养生 > 导航 > 太极拳养生

太极拳养生

2021-08-11

如何练好太极拳 掌握七要点效果翻倍

太极拳养生。

运动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药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运动。养生从历史上的玄虚传说,已经进入大众百姓视野,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注意养生,这种“恶”会报复我们的身体。就运动养生话题,您是如何看待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如何练好太极拳 掌握七要点效果翻倍”,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太极拳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提升,许多人也都加入到了太极拳健身的行列,那么如何才能收获更好的养生功效,获得更好的健身效果呢?如何练好太极拳呢?以下为大家介绍了练习太极拳要注重的七大要点,希望给大家带来关心。

第一、要害是找好老师:

一位优秀的太极拳老师有以下特点:

1、轻松柔和:架势平稳伸展,动作柔和。

2、连贯均匀:从起势到收势的整套动作都紧密衔接,没有明显停顿的地方,身体重心始终在一个平行线上前后左右移动。

3、圆活自然:在打太极拳过程中手臂的动作带有弧形。

4、协调完整:整套动作上(手)下(脚)相随,内(意念、呼吸)外(躯干、四肢)一体,以腰为轴,用腰部力量自然带动四肢。

5、刚柔相济:既轻灵又稳重、既柔和又有力。

第二、人到心到:

学习时要保证内心的宁静,找到与老师能互动的感觉。边谈天或者边看别人扭秧歌边打拳是毫无效果的。注重力不集中,自己内心不能宁静下来是学不好太极拳的。

第三、准备活动:

正规的老师有一套规范的准备活动,大约需要30分钟。它汲取现代运动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结合太极拳的项目特点又重点突出。首先从颈椎的小关节开始,严禁快速旋转颈部的活动。要慢慢进行,以防有颈动脉型颈椎病的发作(头晕甚至导致跌倒)。

肩部关节是我们身体内可以做动作方向最多的关节,但生活方式和老化使得许多方向的活动退化了,因此肩部动作都要拉开到位,并停留几秒钟。在做上肢肌肉活动时,心率开始跳得快一点,身上开始发热。然后腰部脊柱关节缓慢左右旋转,接着髋关节、膝关节都分别进行旋转牵拉。接下来是四肢和全身较大范围和力度的活动以及整理活动。做完后全身发热,肌肉韧带拉开,以保证习拳中不受伤。

第四、动作到位:

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每一个定势动作先做到位,然后搞清晰定势之间的过程走向。与做广播体操不大一样的是学习过程要长得多,前者可能只需要一周就能大致比划的做下来。后者例如最简单的太极拳简化24式至少需要2个月能比划到位就不错,真正掌握精髓还需要长期演练。

第五、马步适度:

许多人中年以后开始学习太极拳,总有一部分人因为膝关节疼痛而退出,一方面马步不宜过低,维持在100度以上,膝关节不要超过足尖的高位马步即可。还要注重足(脚尖)、膝、肘相对,意即膝关节与脚尖维持一致方向,以免膝关节扭曲受伤。

第六、锲而不舍:

习练太极拳至少保证每周3~4次,最好天天一次。坚持数年必有用果。锻炼虽不能返老还童,但到老年后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是人人想要达到的最基本的目标。

第七、重内轻外:

有一句精辟的话走内不走外。对于那些已经掌握基本武术动作的人,要体会身心松的感觉,不要把注重力集中在动作姿势上,看起来好看,不中用的花架子,无论对于防身还是健体作用不大。这也是针对现在大多数打拳的健身者的忠告。

ys630.coM延伸阅读

练好太极拳 不怕病来袭


导读: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让我们更加用心的投入工作和学习当中。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停太极的保健摄生学问,让你也能远离疾病的困扰。

多练太极拳 可防病来缠

作为传统的运动摄生方法,太极拳不仅赏心悦目,还拥有相当好的健身防病功效

莫笑太极像摸鱼,

松静深柔把病祛。

太极行功莫要快,

呼吸匀长除病害。

内外兼修练太极,

动静结合多受益。

老人要想活百年,

就要常练太极拳。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华网健康频道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大部分人认为太极通常是老年人的摄生运动,在一些大都邑里最火、最时尚的健身运动是瑜伽。如果要在太极和瑜伽里挑选一种来学习,30.1%的人会挑选瑜伽。其实,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运动摄生方式,有着深厚的文明底蕴,也有着相当好的健身功效,却被大多数人非常是年轻人忽视了。

太极拳是一项关心的全身运动,对身体各方面都有好处,并适合年老、体弱和病情较轻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气管炎、肝炎、骨关节病乃至癌症患者练习,强弱均可,老少都宜。

健身祛病健脑好处多多

杨式太极拳 如何掌握掌形


太极拳众多流派中,杨式太极拳因其的柔,所著称,每一个流派都有其特殊点,所以才能自成一家,吸引不同的太极拳喜好者,今天小编就想跟大家探讨一下,关于杨式太极拳如何用掌的问题,一起看看吧。

杨式太极拳的掌与几乎所有非太极拳武术的掌都是不同的。几乎所有非太极拳武术的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都是不出现的,比如非太极拳武术最常见的侧立掌,四指并拢挺立、拇指屈曲紧贴隐藏于掌内,攻击人是用小指一边的掌侧。

杨式太极拳掌形:

杨式太极拳的掌却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常常出现的。例如日常生活里将自己的手平放在桌面上,一样都是手指自然伸开、四指略微分开、拇指与食指不是很分开、掌心没有与桌面相接触,也就是掌心是微凹的,而这样的掌形就是杨式太极拳的掌形。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杨澄甫先生等太极拳家所描述的手掌形状就是这样的。杨澄甫先生对于太极拳掌形的传授,郑曼青先生在《郑子太极拳十三篇》中是这样记载的:杨师澄甫之分释太极拳诸要点如下手指非并亦非直,要从开中求合、曲中求直方可,尤要者须气注乎掌心劳宫穴而后达乎指尖。杨澄甫先生的这些陈述应该认为就是关于太极拳手指形状规矩的经典说明。杨氏弟子们都是遵循这一经典规矩的。

如《李雅轩杨氏太极拳精论》记载李雅轩先生说:太极拳的出掌,掌心也是空的,五指略舒,不可挺立,掌意含虚,以有灵机性为宜。其意义是为了便于变动,此谓之自然掌。又说:如虎口撑得太圆了,就不免手上要用上劲;用上了劲,就又与太极拳要周身放松的道理不相合了。赵斌先生对此也有具体的说法。其著作《杨氏太极拳真传》中是这样说的:手掌不可硬直,亦不可弯曲,微成凹形即可,虎口不可太开,四指似离未离。李雅轩与赵斌先生的这些话明显都是对杨澄甫先生相关太极拳掌形传授的具体补充。

杨式太极拳掌形要求:

从上述这些说明中可以知道练太极拳时手指总的规矩应该是五指略舒,就是五指既要舒展,不能呈握铅球那样的弯曲,又不能呈直线那样的硬直。这样五条手指之间就必定会是有缝隙而指与指之间又不是完全张开的。这就是所谓的开中求合、四指似离未离与手指非并亦非直。正因为手指是这样略舒的,手掌心是不会与五个手指端在同一个平面(或者立面)上的,就是说整个手掌是略微呈凹形的。

也这就是所谓的掌心也是空的、掌意含虚与手掌微成凹形,这也是所谓的开中求合。五指中的拇指与其它四指应该怎样呢?从李雅轩先生所说的虎口不应该撑得太圆,反映虎口是应该有一点弧形的。或者说拇指应该有点往四指方向微微弯曲的;如果拇食两指呈圆形了或者是角度太大了,那就是虎口太开了。那么,这样的手掌形状与日常生活里将自己的手平放在桌面上手的形状往往就是相同的。

实际上,练太极拳四指分开的程度、拇指与食指张开的角度,各名家的表现是不一的。非常是拇指与食指张开的角度,有的名家拇指与食指的间距约可容纳一条拇指这样的大小;有的名家要大些,有的名家拇指与食指张开的角度甚至大到大致有70至80度,而且拇指背翘。有的老前辈就批判这样的名家没有得到这一方面的真传,说这样的拇指与食指大张是错误的。那么,拇指与食指这样的张开角度是属于虎口太开了吗?虎口太开了又有什么不好呢?对此,很多人不是怎么在意。

入门太极拳如何练 太极拳练习推荐


开始学太极拳时,不要追求太多招式跟着比划完了事,要前了解太极拳的每个动作的精髓,解开初步动作的入步门坎,一个起势动作也要做到全身布满足气,也就是全身用意不用力的状态。

太极拳的每个动作姿势是好记的,动作记住后,主假如太极拳的状态要有,比如很一样的“站立”,也要前松静,不要有压力感,心情保持愉悦的状态,必定要要把整个身体调整好。

每个“站立”的姿势,也就是立品中立,放松而不停垮,因为受地球引力的影响,我们的身体会自然停垮的,踮腔熊熔松开的时候,就像一把伞一样的把自己撑开,全身的每一个关节都好像很自然地摆放平稳的,一点也不用力撅掏浑锌。用心体会“起势”这个动作。

竖立时身体的要求,腰以上的脊椎要向上垂直拉,腰以停的脊椎要向停垂直拉,这样使身体形成一个上停对称平稳的状态,开始摆不好这个姿势,适当地用点力也是可以的,为以后能随意动作打好基础。

竖立停蹲时头部不要乱动,“顶头悬”也就是让轶葜钥汜自己感觉始终顶着一个东西的,腰部以停的脊椎柱全度让它成一条直线,全度做的垂直地面。脊柱拉直,肩膀全度停沉,锁骨往两边拉。这个动作就叫“翻胯”芟坳葩津,初学不好调整,多练习。

对于初学者,太极拳的每个动作要求反复练习,要求有动作的意力来摆好每一个姿势,每个部位的用力,都是有技巧的,不要冲动地拉和翻。初学者有可能不太习性,也许会有疼痛的感觉,只要不伤着就是可以的。

太极拳


依稀记得,从张三丰那部电视里,我们知道了太极。从此的一发不可收拾。太极拳,我们深知它看似柔和无比,但是其中蕴含的借力打力等等武术却是不容置疑的。那么什么是太极拳,太极拳又有哪些特点呢?练习打太极拳的要领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太极拳位列其中。

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

太极拳的特点

太极拳含蓄内敛、连绵不断、以柔克刚、急缓相间、行云流水的拳术风格使习练者的意、气、形、神逐渐 趋于圆融一体的至高境界,而其对于武德修养的要求也使得习练者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提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洽与和谐。同时,太极拳也不排斥对身体素质的训练,讲究刚柔并济,而非只柔无刚的表演、健身操。

太极拳基本内容包括太极阴阳养生理论、太极拳拳术套路、太极拳器械套路、太极推手以及太极拳辅助训练法。其拳术套路有大架一路、二路、小架一路、二路。器械套路有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单锏、双锏、枪、大杆和青龙偃(yan一声)月刀等。

太极拳这中华武术瑰宝已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普遍推崇。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级政府及广大民众对太极拳这一古老文化体系的保护意识日益强化,各级政府相继制定保护措施,以太极文化为主的各个地方先后举办了11届国际性太极拳交流大会。传承人、民间传承组织也加大深入推广的力度。2006年5月,太极拳被中国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太极拳逐渐成为连接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国家的文化纽 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传播重要载体之际,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太极拳文化,武当山钟云龙、陈师行等道长相继开办武当武术传统训练班,21世纪开始,吸引诸多海外人士,来武当山学习武当武术,太极文化。又着手新建太极馆,对来武当山寻求太极文化的人士,提供一个完善的,核心的场所。

太极拳的总体特点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极拳技击法皆遵循阴阳之理,以引化合发为主要技击过程。技击中,由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掉,再借力发力。

太极拳的八种劲:掤(用于化解或合力发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挤(对下盘的外掤劲),按(对上盘的外掤劲,或作反关节拿法),采(顺力合住对方来力,或作拿法),挒(以侧掤之劲破坏对方平衡),肘(以肘尖击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劲击人).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其特点: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全面性

太极拳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具有汉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与人体本身有关的问题,包括古典文学﹑物理学﹑养生学﹑医学﹑武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体现东方文学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人生观﹑竞技观。

适应性

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并不难学,而且架势的高或低﹑运动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能适应不同年龄﹑体质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专利。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亲身实践,无论是提高技艺功夫,还是益寿养生,无论是个人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参与太极拳,并从中获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极拳松沉柔顺﹑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的运动特点,既可消除练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劲,又可避免肌肉﹑关节﹑韧带等器官的损伤性。既可改变人的用力习惯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当和呼吸不当引起的胸闷紧张﹑气血受阻的可能性。

打太极拳的要领

虚领顶劲:头颈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劲正直了,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持稳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势,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指打拳时必须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随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没有声音。

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时软绵绵的,打完一套拳身体不发热,不出汗,心率没有什么变化,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正确理解应该是用意念引出肢体动作来,随意用力,劲虽使得很大,外表却看不出来,即随着意而暗用劲的意思。

意气相合,气沉丹田:就是用意与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与动作一开一合相配。

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即肢体动而脑子静,思想要集中于打拳,所谓形动于外,心静于内。

式式均匀,连绵不断:指每一招一式的动作快慢均匀,而各式之间又是连绵不断,全身各部位肌肉舒松协调而紧密衔接。

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这样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太极拳近百年来所以在国内外逐渐得到推广,就是因为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用,对神经衰弱、 心脏病、 高血压、肺结核、气管炎、溃疡病等多种慢性病都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病情严重的患者,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锻炼。

活协调,动作一致,随心所欲。只有周身轻灵,才能进而掌握行气运动的本领。第二阶段是练内形,也称内劲。先以意识作为指导,练成意、气、拳架三者合一,由外形至内形。身法是组织内形,产生内劲的关键环节。所以,平日行功走架,一举一动必须由内及外,达到内外相合统一。此即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道理。身、手、步法一定要做到相互协调配合,达到以内形支配外形的目的。

总结: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大家都了解了太极拳的特点以及打太极拳的要领。太极拳是我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着广泛的传播性。太极拳的养生功效也是我们值得关注的。希望小编的介绍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极养生秘诀 怎样才可以练好太极拳


太极拳也是我们常见的一种锤炼运动,打太极拳可以延年益寿、增强体质。但是,太极拳要练得好才能发扬出最大的健身成效。那么,怎样才可以练好太极拳呢?下面,小编为你简单分析。

太极拳寓太极理论于拳术之中,故名为太极拳。欲练好太极拳,于理则须明无极的指导太极的含义;于拳则又需在理的指导下运动手足,经过长时间的锤炼,方能成功。太极拳是一种性命双修的内功拳术。通过练习这种拳术既可以防身自卫又可以祛病延年。练拳先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

第一,要练好太极拳必须明白太极拳是怎样一种拳术?它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和性质?概括为一句话:太极拳是一种性命双修的内功拳术。性命双求也可称为心肾双求,心主性,肾主命;心象火,肾象水。性命双修就是要通过练习太极拳达到身体内部水火既济,阴阳调和从而健康长寿的目的。

太极理论,可以说是东方哲学中的一种极具代表性的理论。在我国,从它显现到现在的二十多个世纪中,吸引了很多学者对之进行探索,使这个理论日趋完善而严密。太极拳的制造者,也正是引用了前人的探索成果,加以延伸和推广,使它和武术运动相结合;使练武者通过练习这种拳术既可以防身自卫又可以祛病延年。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无极之义,空空泛洞,混混沌沌,无一物而包万物。由无极而现有极,遂太极生焉,阴阳具焉。所形象喻,太极为一大皮囊,内中阴阳旋转,互相调济以生万物。古之学者形诸于图,即太极图的由来。古代的求道之士,又以无极太极之理而象诸于人身,则人体亦为一太极;既为太极必有阴阳,而阴阳的代表即为心、肾。心属阳,阳中有阴,肾属阴,阴中有阳,上为阳,下为阴,阴阳相济,太极为真,人始得以长寿。

宇宙中阴阳相生以至生生不息。阴阳互调又生三才,三才者:天、地、人也。上天下地人居其间,行之于人体则有三身,三身的含义即为精、气、神。精气神之舍为三丹田,上为天门(百会穴),下为地户(会阴穴),中为气海(丹田穴)。天门主神,地户藏精,气海蕴气。精气神充足,即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

明白了这些含义,练太极拳时必先求无极。拳诀云:练拳先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学者练拳之先必站无极势,使自己心定神安,空泛无物,以至绝象觉明,复有一点灵犀生于气海之中,则太极生焉。随则两仪、四象、八卦、三才、五行皆在于其中。动则为阳,静则为阴,一动一静,一开一合之间拳术已具。开始练习时,尤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达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虚至虚灵的成效。精气神为人身至室,习练得法功必大进,实为练拳之最紧要处!

其次,练好太极拳还必须明白拳术的法则。过去有句话叫宁传十手,不传一口。由此可见拳术理法的重要。练拳者千千万,大成者实寥寥无几,其不成者多为不明理法之故。孟子说:大匠海人,必以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拳虽小道,亦本乎正理。学者练拳务不可自专自用,以一己之念而致固塞不通,每以十年苦功而不见进步,甚或成病,颇为可惜!概练太极拳若专求力必凝滞不灵;专求繁重必失之园活;若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虚必神意涣散,轻浮无根。此皆为太极拳之大病,学者切记!要而言之,练拳时须身体和顺,舒展园活,而尤须神气圆满无亏。心神为君,气为统领,在心意的指导下做到以心行气,以气贯身,以至于节节贯穿,不疾不徐,不刚不柔,不轻不重;于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中,择其中和之道而行之,无形中感而遂通,则功力、灵气与日俱增。练至功形圆满,凝神于地户则繁重如山,凌神于天门则身轻如羽,注神于气海测得其中和之道,可应万物。

怎样练好太极拳基本功 练习太极拳注意事项


自然太极拳:

以京城吴式太极拳松柔大师杨禹廷的八十三式为基础,汲取了大江南北各派吴式太极拳之精华编著而成,根,仍旧植在吴式太极拳上。早年吴式太极拳是八十一式,被杨禹廷大师增加了二式,成为八十三式。八十三式第一段有两个拿手上势,两个白鹤亮翅。 传统太极拳的拳理源于老庄哲学。老子《道德经》云:虚极,守静;复归于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太极拳要虚极守静,太极拳修炼到神亮境地是返璞归真,道法自然,自然是修太极拳大道。吴图南大师说,太极拳要顺前天自然。杨禹廷大师说,练太极拳不要拿劲,要自然,越自然越好。

心意太极拳: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内涵深奥,拳种众多,心意太极拳是其中上乘的攀法之一。心意太极武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武术中的一朵奇葩,深受宽广当局群众的喜欢。心意太极攀的理论源于道家、儒家、医家、兵家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陈令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说:“拳以太极名.古人必有以深亮太极之理者……古之神圣创造太极之理者,莫如包羲氏。”所以,心意太极拳文化中包含有阴阳太极、四象八卦等的“天人合一”的式样。

陈式太极拳:

原有五路拳、五路捶、一路一百单八势长拳、一路小四套以及散手、短打、亦是短打,共十五个套路(具体参见《杨禄禅太极拳谱》)。杨禄禅复视师承,但不拘泥于师承。他回到故里永年,在教拳实践过程中与当地习性相结合,依据拳的特点,将陈式太极拳原有的套路改为太极拳大架、太极拳中架、太极拳小架、太极拳拿腿架、太极拳快架、太极四路炮捶、太极四隅捶、极十三路炮捶、太极撩挎八卦掌、太极散手、太极一时短打。其中太极拳中架有四个套路,太极拳拿腿架有两个套路,共计十五个套路。杨禄禅经过多年的演练,依据自己的心得体会,使拥有特殊风格的杨式太极拳得以形成。杨式太极拳十五个套路的拳谱如停。

如何练好太极拳 掌握七要点效果翻倍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