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红枣的营养价值 > 导航 > 红枣的营养价值

中医中红枣有什么价值?

红枣的营养价值。

“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养生已经成为一个热度越来越高的话题,只有作好了平日的养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实现中医养生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中医中红枣有什么价值?,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中药书籍记载,红枣味甘性温、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现代药理研究现,红枣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强、滋养全身细胞,是一种药效缓和的强壮剂。

在中药学里,红枣的应用:脾胃虚弱、腹泻、倦怠无力的人,每日吃红枣七颗,或与党参、白术共用,能补中益气、健脾胃,达到增加食欲、止泻的功效;红枣和生姜、半夏同用,可治疗饮食不慎所引起的胃炎如胃胀、呕吐等症状。

食用提醒:鲜枣有健润脾胃、养血、补气的功效,气血两虚、脾胃功能不好的人适宜多吃,一天吃8~10个即可。需要注意的是,痰多和大便秘结者要谨慎食用,因为枣偏热,会助火生热。另外,鲜枣表皮坚硬,比较难消化,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糖分较多,含糖量超过20%,因此,腹部胀气者、经期女性、胃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都不适宜多吃。

选购贴士:不要光挑个儿大的,而要挑形状规则,闻起来有清香味的。颜色也要注意,好枣枣身主要是绿色,上面有1/3的面积是红色。这样的枣糖分相对来说比较高。

相关阅读

什么是中医中的“正”和“邪”


中医学所论的正气内涵相当广泛而丰富,仅就发病机理而言,正气是指人体的形体结构、精微物质及其产生的机能活动、抗病能力、康复能力.以及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调控能力之总称。


中医的正和邪

正气又简称为正。中医发病学认为内脏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病邪难于侵入,疾病无从发生。即使邪气侵袭人体,正气即起来抗邪,若正气强盛。则病邪难于侵入,或侵入后即被正气及时消除,一般不易发病,即使发病也较轻浅易愈。自然界中经常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致病因素,但并不是所有接触的人都会发病,此即是正能胜邪的结果。当正气不足,或邪气的致病能力超过正气的抗病能力的限度时,邪正之间的力量对比表现为邪盛正衰,正气无力抗邪,感邪后又不能及时驱邪外出,更无力尽快修复病邪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及时调节紊乱的机能活动,于是发生疾病。

中医学十分重视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认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而发病,这就突出了正气的弛弱在发病中起着主导作用。致病邪气是无处不在的,只要人体的正气充足,纵然有邪气的存在,也是不能伤人发病的,只有在正气不足,防御能力下降,或者邪气致病能力超过正气的抗御能力时,外邪才会乘虚侵袭而发病。因此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邪气简称为邪,又称为虚邪、病邪等,是对一切致病因素的统称。中医学中的邪气,包括外感六淫、疫疠,内伤七情、饮食、劳逸,以及外伤、虫兽伤等。邪气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可能起主导作用。

祖国医学在治疗疾病时所应用的法则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八法,概括为扶正与祛邪两大法则。疾病的发生与正气的虚弱有着密切的关系,扶正不能忽视祛邪,因为祛邪能消除致病因素,故前人有正足邪自去,邪去正自安之说。

生活中中医养生法


中医养生保健是以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下,维持人体见看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举手之劳的动作对于调身养性、抵抗疾病、增进健康大有裨益。以下几种简便的方法,我们不妨一试:

按按耳门防耳鸣 耳门附近有耳门穴、听宫穴、听会穴,临床上可针刺、点压这3个穴位治疗耳鸣、耳聋。平时,我们可以将两手掌同时紧压左右耳门,以出现酸胀感为度,持续5~6分钟为宜。此方法具有清窍开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代谢,有利于预防耳鸣、耳聋。在按压耳门的同时用双手的中指和食指叩击后脑,起到醒脑开窍的作用,能防治头痛、头晕等。

抵压上腭促消化 吃完饭并用清水漱口后,保持坐位,用舌尖抵压上腭数次,使唾液分泌增加,然后将唾液缓慢咽下。这样既能促进消化功能,还能改善中风后遗症等引起的吞咽困难。

屏气呼吸助健康 傍晚时分,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目养神,然后用鼻子深吸一口气屏住,再慢慢吐出,休息2分钟后,再重复此动作5~6次。这是中医调气的方法,能调节人的身体功能,改善呼吸,对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很有帮助。

背部保暖抵风邪 背部是风寒病邪容易侵犯机体的常见部位之一,在天凉时候一定要注意背部保暖。当背部发僵、发紧,甚至有酸胀痛感觉,说明背部受凉。在添加衣物的同时,可以拔拔火罐,还可以将红花、千年健、桃仁、防风等药物用布包裹后放入水中蒸煮,待水温适宜时,将毛巾浸湿后敷在背部。

扩胸运动护心肺 心肺在胸中。两拳紧握,两侧上肢同时向外、向后伸开,连续做15次左右为一个过程,每天重复3~4次。还有一种方法,将手掌伸开,五指合拢,从两胁往胸口擦去,以擦拭部位感到发热为度,既能保护胸壁肌肉,还能增强心肺功能。

点按足底强整体 现代全息理论认为,足是人体的整体反映,通过足部刺激可增强人体功能。如点按足底涌泉穴(位于足掌心,当第二跖骨间隙中点凹陷处),可防治高血压、便秘、咽喉肿痛等;点掐阿氏穴(大脚趾甲旁外侧约3毫米处)可以预防颈椎病,这几个动作都是以酸胀痛为度。

脾在中医中的作用有哪些呢


   

   

    人体里的重要淋巴器官脾,可以有助于人体内的造血和滤血以及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功能。及在中医里也有记载着,脾和胃是人体里相当于储存粮食和供应粮食的作用。是后天之本。脾不好的人,体质较为虚弱,而且容易引起一些常见疾病的发生。那么脾在中医中的作用有哪几个方面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祥细了解下吧。

    脾位于中焦,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主运化,统血,主肌肉及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主遥化,是指脾有吸收、运化,输布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并有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两个方面:

    1、运化水谷精微。食物经过消化后,其中精微物质(营养成分),由脾吸收后将其上输到肺,由肺输布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及皮毛、筋肉等各个组织器官。脾的这种功能强健,习惯上称为“健运”,即消化吸收的功能旺盛。反之,称为“脾失健运”,消化功能失职,就会出现腹胀、腹泄、倦怠、消瘦,营养不良等症。

    2、造化水湿。主要指脾有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也就是说脾与体内组织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排泄有密切的关系,对人体水液的平衡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在运化水谷精微的同时,还把机体所需要的水液运送到周身各个组织中去,以发挥其滋养濡润的作用,再把代谢的水液下输给肾,经过肾的气化作用由膀胱排出体外,不致水湿停聚,从而维持着人体由水液代谢的平衡。如果遥化水湿的功能失常,就会引起水温停聚的各种病变。如水湿停聚则为痰为饮,溢于肌肤则为水肿;停留肠道则为泄泻;留于腹腔则为腹水等症。所以古人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论述。

    通过以上对于脾在中医中的作用祥细介绍。对于平时脾不好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要合理安排饮食,并且要保持好的生活规律,做到不熬夜,多吃一些有利于脾胃的食物。如果已经出现严重脾胃问题的人,也可通过中药来进行调理治疗。

红枣核药用价值是什么


很多人都知道红枣是一种非常好的保健食品,特别是补血养气的功效是非常好的,如果长时间的去食用的话可以让自己的脸部变得红润起来,而且还有的人直接将红枣当作主食来进行吃的,比如说做成红枣糕,但其实红枣核也是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的,这个红枣的药用价值有些相似,但是也有不同之处。

①《本经》:"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②《本草经集注》:"煞乌头毒。"

③《别录》:"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肠僻澼。"

④《药对》:"杀附子、天雄毒。"

⑤孟诜:"主补津液,洗心腹邪气,和百药毒,通九窍,补不足气,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小儿患秋痢,与虫枣食,良。"

⑥《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止嗽。补五脏,治虚劳损,除肠胃癣气。"

⑦《珍珠囊》:"温胃。"

⑧李杲:"温以补脾经不足,甘以缓阴血,和阴阳,调营卫,生津液。"

⑨《药品化义》:"养血补肝。"

⑩《本草再新》:"补中益气,滋肾暖胃,治阴虚。"

⑾《中国药植图鉴》:"治过敏性紫斑病、贫血及高血压。"

读了这篇文章以后相信大家对于红枣核的药用价值已经有了一个了解,那么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吃红枣的话不用将红枣核直接丢掉的,可以用来泡水喝,不过在中医方面常常会将红枣核磨成粉末状用来使用的。

中医讲解红枣有哪些药用功效呢?


导读:中医讲解红枣有哪些药用功效呢? 除了黑枣外,大枣、小枣、南枣、北枣都是红枣。红枣又名大枣、大红枣,它的品种甚多,如无核枣、相枣、大糖枣、金丝枣、圆红枣、扁枣、布袋枣、脆枣等,均较有名。

红枣的营养保健作用,毋庸置疑。中医的方子和日常膳食中,常常见到它的踪影。它能健脾益胃、补气养血、养血安神以及缓和药性,是很好的营养品。

健脾益胃 脾胃虚弱、腹泻、倦怠无力的人,红枣与党参、白术共用,能补中益气、健脾胃,达到增加食欲、止泻的功效;红枣和生姜、半夏同用,可治疗饮食不慎引起的胃炎,减缓胃胀、呕吐等症状。

补气养血 食疗药膳中常加入红枣,以补养身体、滋润气血。平时多吃红枣、黄芪、枸杞,能提升身体元气,增强免疫力。

养血安神 女性患躁郁症、心神不宁等,用红枣和甘草、小麦同用,可起到养血安神、疏肝解郁的功效。

导读:中医讲解红枣有哪些药用功效呢? 除了黑枣外,大枣、小枣、南枣、北枣都是红枣。红枣又名大枣、大红枣,它的品种甚多,如无核枣、相枣、大糖枣、金丝枣、圆红枣、扁枣、布袋枣、脆枣等,均较有名。

缓和药性 红枣常用于药性剧烈的药方中,以减少烈性药的不良反应,并保护正气。

吃红枣因人而异

红枣的食用方法很多,蒸、炖、煨、煮均可。

最常用的方法是煎水服用。将10.30克红枣洗净,用小刀在其表皮划出直纹以助养分溢出,然后加适量的水煮1小时左右即可。也可以在粥里加入红枣,做成枣粥。

另外。将红枣加工制作成红枣莲子汤、红枣花生汤等,也是比较常见的方法。很多人在煲汤时,喜欢放儿粒红枣当佐料,蒸鸡、炖羊肉或兔肉也喜欢加入红枣。

民间有天天吃红枣,一生不显老之说。不过,红枣怎么吃,也是有讲究的。

比如,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及神经衰弱者,用红枣煮汤代茶饮,能安心守神,增进食欲;失眠者饱受辗转不眠之苦,若每晚以红枣煎汤,有助安眠;春秋季节,乍寒乍暖,在红枣中加几片桑叶煎汤代茶饮,可预防伤风感冒;夏令炎热.红枣与荷叶同煮,可利气消暑;冬日严寒,红枣汤加生姜红糖,可祛寒暖胃。

导读:中医讲解红枣有哪些药用功效呢? 除了黑枣外,大枣、小枣、南枣、北枣都是红枣。红枣又名大枣、大红枣,它的品种甚多,如无核枣、相枣、大糖枣、金丝枣、圆红枣、扁枣、布袋枣、脆枣等,均较有名。

红枣药膳推荐

当归红枣粥 当归15克、红枣50克、白糖20克、粳米50克。先将当归用温水浸泡片刻,加水200毫升,煎浓汁100毫升,去渣取汁,与粳米、红枣和白糖一同加水适量,煮至粥成。

此粥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气血不足、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血虚头痛、眩晕及便秘等证。

首乌红枣粥 何首乌粉25克、红枣50克、冰糖15克、粳米50克。先将粳米、红枣一同入锅,熬煮成粥。待粥半熟时加入何首乌粉,边煮边搅匀.至粥黏稠即成,再加入冰糖调味。此粥有补肝肾、益精血、通便、解毒等功效.适用于肝肾两虚、精血不足所致的头昏眼花、失眠健忘、梦遗滑精等证,老年性高血压、血管硬化病人久服可强身健体。

红枣参杞膏 红枣30个、元参30克、乌梅6个、枸杞子15克,加水4碗煮沸20分钟后,加入适量冰糖(也可用红糖),煎至微稠,待稍凉后用容器装之备用。此膏可补中益气、养血补血,更适于体虚、脾胃弱或手术之后的调养。

旱莲草红枣汤 鲜旱莲草50克、红枣20个。先将旱莲草和红枣洗净,一同放人锅中,加水适量,煨汤,熟后去渣,饮汤吃枣。此汤具有滋补肝肾、养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失血性贫血等。

温馨提示:红枣虽好,但吃多了会胀气,因此应注意控制食量。湿热重、舌苔黄的人不宜食用。红枣中含糖量太高,糖尿病病人最好少食。

抓药在中医中的由来


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去中药店买药要叫做抓药,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抓药这个词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叫?其实这是有来源的。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抓药这个词的来源?还有什么样的传说吧?

词目:抓药。

拼音:zhuāyo.

基本解释

1. 购买中药 [fill a prescrip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例句:给婆婆抓药。

2. 中药店照方称量分包药材。

例句:刚到药店帮工的时候,他对抓药一窍不通。

1.详细解释

1. 中药店店员按照药方配药。如:他的工作是在药店里抓药。

2. 拿着药方到中药店买药。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六回:大凡到药铺里抓药,药铺里总在药方上盖个戳子,打个码子的。 李季 《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妈妈的死》诗:指导员抓药回来了,没进家就听见 端阳 的哭声。

2.抓药溯源

年长一些的人到中药房去配药,称之为抓药。这中药明明是一剂一剂配的,怎么叫抓呢?抓药一词说来话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与唐代孙思邈有关。

人称药王的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药学家。他自幼聪颖好学,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长大后,精通医术,著有传世之作《千金方》等。

据传,药王孙思邈经常外出行医。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好的药材,他都不畏艰难困苦地去采药,或进入深山老林,或攀登悬崖绝壁,或穿越河川峡谷。因为药王每次采的药材颇多,各种药材不能混放串味,否则会影响药材功效。于是,孙思邈想了个办法,在衣服和裤子上缝了很多小口袋,凡采到一种药材,就装到一只小口袋里,以便采药途中行医时方便用药。孙思邈采药走到哪里,行医治病就到哪里。每次诊病后,都是从小袋里一小撮一小撮地抓出药来,所以人们把它叫做抓药。

药店出现后,为了使众多草药不混杂,也便于分类抓取,店主仿照药王的办法,在药柜里做了一个个抽屉,抽屉里再隔成几个方格,放置各种药材。以后,又逐渐发展成百子柜,即药店的壁柜里有上百个抽屉,每个抽屉又分隔成四格,老药工们就在百子柜里按药方快而准地抓药。现在,很多中药房里已不见百子柜,通常把较为名贵的药材放在玻璃瓶内,一般药材仍放在柜子里,传统的百子柜可谓名不符实了,现在药工抓药的准星也欠火候了。

3.抓药的传说

有了药方,就要到药店去抓药。在药店里,你可以看到司药人员把处方放在柜台上,手里拿着戥子,到身后的药柜上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小抽屉里去抓药。如果是位老药工,他一看是几克,在小格里用手一撮,用戥子一量,准是几克。人常说熟能生巧,这种过硬本领是靠成年累月的抓药实践练出来的。新药工抓药,就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了。

提起抓药,还有一段动听的传说。唐代药王孙思邈经常外出行医采药,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好的药材,他就不畏艰难困苦地去采药,或进入深山老林,或攀登悬崖绝壁,或穿越河川峡谷。因为采的药材很多,它们的性味功用又不相同,所以不能混杂放在一起。为了便于分类放置和使用,他就特意做了一个围身,在围身上缝制了许多小口袋,凡采到一种药材,就装到一个小口袋里,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

一次,孙思邈行医采药来到一个村庄。忽然间一阵狗叫,只见有一妇女躺在地上,嘴里不断发出唉呀唉呀的痛苦喊声。原来这位妇女的小腿被狗咬伤了,鲜血直流。他急忙从围身口袋里拿出一种药来,给这位妇女敷上,不大一会,这位妇女小腿上的血止住了,疼痛也减轻了许多。她的丈夫赶来,见此情景,十分感激,忙拜谢药王的救治之恩。

药王就是这样采药走到哪里,行医治病到哪里。他给病人诊治后,就从口袋里拿出药来,因为药物配伍不需要很多,总是从小袋里一小撮一小撮地抓出来,所以人们就把它叫抓药。

后来,人们开药店,为了使众多药物不易混杂,更便于分类取药,店主也仿照药王的办法,将药柜内做成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小抽屉,小抽屉里再隔成三个或四个方格,来贮藏放置各种药材。小抽屉的外边写上中药名称,以便记取,免于混淆。直至今天,病人到药店买药时,有的地方仍叫抓药。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的介绍我们是不是对抓药这个词的溯源有了一定的了解,原来很多时候我们要叫的抓药还有这么大的来头,我们不知道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它的叫法,其实它的来源很深。

解谈中医中的“药引”


药引用玉佩,奇玉为引,弥足珍贵。然玉石也确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古代医药名著中都有记载:玉石咸寒,有除中热,解烦懑,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等疗效,马皇后积滞必生内热,用之为引,正合病机。

药引在方剂汤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气血通过全身经络,通达表里、脏腑,营养四肢百骸、筋骨皮毛。经络使人体内外表里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药引犹如向导,它将诸药引向某经络脏腑及身体部位进行针对性治疗。也就是说药引的特殊作用,是引导药力直达病所,有向导之妙用。

药引的种类繁多,但以单味药为多。例如桔梗开宣肺气,引药上行,上焦病变多用;牛膝补肾强筋,引药下行,下焦病证可投;治太阳经病用羌活、防风;阳明经病用升麻、葛根;少阳经病用柴胡;喉咽病用桔梗;上肢病用桑枝;下肢病用牛膝等等,临证验之,多有裨益。

再如生姜有发汗解表、温中、温肺止咳之效,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时,常用生姜2~3片为引。葱白能散寒通阳、解毒散结,治疗感冒风寒、小便闭塞不通时,常用葱白5~7根为引。而在辛温解表药中,同时加入生姜、葱白,则更增强发汗解表作用。大枣能益气补中、养血安神、调和药性,使用甘遂、芫花、大戟等峻烈药时,常取大枣缓和药性,以防中毒。治疗肾阴亏虚的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宜用温淡盐开水送服,取其咸能入肾之功。食醋能散瘀止痛、收敛固涩,治疗妇女带下、血热崩漏、蛔虫腹痛病症时,常取食醋一汤匙作药引。红糖能补血、祛瘀,治疗产妇恶露不畅、小腹冷痛等症时,常取红糖为引。

医生在处方用药时,若能正确应用药引,往往有事半功倍、药到病除之效。

中医中红枣有什么价值?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