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民间流传错误的养生方法 > 导航 > 民间流传错误的养生方法

民间流传错误的养生方法

2022-02-28

民间流传有哪些养生方法

民间流传错误的养生方法。

身体是智能的载体,是事业的本钱。对自己晚年负责,就不应该对晚年的健康透支。养生已经成为一个热度越来越高的话题,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需要掌握相关养生知识。面对中医养生纷繁的话题,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民间流传有哪些养生方法”,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养生六法的具体内容及操练方法如下:

1.发宜常梳

方法 用梳子轻轻梳头100- 300下,或将两手十指插入发间,从前发际梳至后发际,反复数十遍,以头皮有温热感为宜。早晚各梳一次。脑力劳动者,当用脑疲劳时,亦可随时运用此法,以解除脑疲劳。

功效 梳发可刺激头皮的神经末梢,促进血液循环和头皮的新陈代谢,并可改善大脑和脑神经的血液供应,增强脑部的生理机能。因此,常梳发可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聪耳明目、乌发等作用。

2.面宜多擦

方法 站立或取坐位,两眼微闭,将两手掌相互搓热后,覆于两腮及下颌部,五指并拢,手小指贴于鼻侧,掌指上推,经眉间印堂,上推至额部发际,然后向两侧擦至两鬓(掌指部经眉头、眉腰、眉尾),再向下搓擦,经面颊(十指沿耳根进行)至腮部、下颌。如此反复,搓擦至面部有热感为止。早晚各搓擦面部一次。

功效 面部毛细血管丰富,常搓擦可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滋润皮肤,增加颜面的光泽和增强面部皮肤肌肉的弹性,有利于除皱消斑和延缓面容的衰老,并有提神明目和预防感冒、眼疾、耳疾等作用。

3.目宜常运

方法 取坐位,两眼微闭,缓缓转动眼球。先按左、上、右、下方向连续转动9圈,再向右、上、左、下反方向转动9圈。然后,将眼睛缓缓睁开。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或在用眼疲劳时进行。

功效 运动眼球可以锻炼眼外肌,增进睫状肌对晶状体凸度的调节能力,改善视力,消除视疲劳,推迟眼的老花。另外,运动眼球还能促进眼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视神经、动眼神经及眼肌的功能,对眼球能起到保护、滑润作用,而不易发生眼疾。

4.耳宜常弹

方法 取坐位,将两手掌相互搓热后,以手掌的掌心分别掩紧两耳,手指并拢贴于枕部,食指叠在中指上,然后让食指着力下滑弹击枕部,使耳能听到鼓鸣的声响。每次弹击20-40下,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

功效 耳常弹,可增强听神经的功能,可使退化的耳膜、耳咽管的功能得到恢复,促进耳部血液循环,起到提神醒脑,聪耳助听的作用,对耳鸣、眩晕、失眠、头痛、神经衰弱等病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5.齿宜常叩

方法取坐位或卧位,全身放松,闭目,静心凝神,口唇轻闭,然后上下牙齿有节奏地相互轻轻叩击。先叩臼齿36次,再叩门齿36次,要使每个牙齿都相互叩击到。可在晨起和睡前进行,亦可在半夜或早晨睡醒后取卧位进行。

功效 叩齿产生的冲击波不仅能促使牙根血管扩张,加速牙龈部的血液循环,而且还能改善牙齿、耳朵及脑部的血液循环,从而起到防治牙齿松动、耳鸣和健脑的作用。

6.舌宜舔腭

方法 经常用舌尖轻轻抵住上腭,或用舌尖轻轻地舔上腭。每次从左向右和从右向左各舔20- 30下,每天进行2-3次。

功效 舔腭能产生唾液,防止口舌干燥,增进食欲。此外,常舔腭还能起到宁心安神、防治神经衰弱的作用。

相关阅读

民间土方治冠心病方法有哪些


冠心病是心脑血管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主要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其致病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长期生活习惯不规律,高脂饮食所导致的,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冠心病人的发病率更是有很大的提高。我们国家传统中医有很多偏方土方是可以有效预防治疗冠心病的,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治疗冠心病土方有:

1.生的花生米洗净,桂花冲洗干净,用大罐醋把花生米和桂花放进去,每天早上空腹吃上几粒花生米,可以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2。大蒜剥皮洗净,梗米泡开洗净,放入锅里大火煮半个小时左右,再用小火煮十分钟左右,盛出来喝粥,每天喝两次,对于预防冠心病效果极佳。

3.梗米泡开洗净,豆浆和冰糖入锅煮粥,盛出来喝粥,每天喝两次,坚持半个月就会有效果。

4.银耳、黑木耳,加入冰糖熬粥,每天喝两次,冠心病保教效果极佳。

除了冠心病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调节之外,患者不要经常生气,注意保暖和注意不要让自己太热。冠心病是慢性心脏病,这种特性使很多患者一步步在病痛中煎熬,不仅每天要吃大把大把的药物来控制病情,还要对自己的疾病格外上心,小心护理。此外,冠心病人可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对于控制病情,也很有帮助。

上面为大家介绍的这几种冠心病治疗偏方是我们在众多中医古典药籍中查阅的,治疗效果都非常的不错,不过需要大家有持之以恒的坚持,这样才能对于控制病情达到最好的效果。不过偏方的选择需要因人而异,像一些胃酸的病人,就不要选择用醋泡花生的办法了,会加重胃酸的情况。

民间有有哪些补血偏方


血是人体最宝贵的物质之一,它内养脏腑,外濡皮毛筋骨,维持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机能活动,使目能视、脚能步、掌能握、指能捏、神志清晰、精力充沛,这些都是血的功能。若血虚,不能营养人体,则面色无华、视力减弱、模糊、眼球干涩、关节活动不灵、四肢麻木、皮肤干燥、发痒、神志异常、头痛眩晕、惊悸、失眠多梦等,因此,必须重视补血。

方一

牛乳25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煮至半熟时,再加牛乳,煮至粥成,调以白糖进食。

本方有大补阴血功效。适用于虚弱劳损,形体羸瘦。

本方出自《调疾饮食辨》、《本草纲目》等,原方用于大补阴血,老人甚宜,为滋补虚损常用方。若日久失于调摄,或久病失于调治,脏腑亏损,阴血亏虚,则见虚损,法宜大补阴血。方中以牛乳血肉有情之品为主,大能补阴血,益虚损以粳米为辅佐,补牌以助牛乳之力,合用而成大补阴血之方。本方滋补之力较强,尤宜于虚损重症。

本品滋润补益,对脾胃虚寒泄泻及痰湿水饮者不宜食用。

方二

鲜乌贼鱼肉250克,桃仁15克,黄酒、酱油、白糖各适量。乌贼鱼肉冲洗干净,切条备用。桃仁洗净,去皮备用。乌贼鱼肉放入锅中,加桃仁、清水,旺火烧沸后加黄酒、酱油、白糖,再用小火煮至熟烂即成。

本方有养血调经功效。适用于血虚经闭。

本方出自《陆川本草》,原方用于妇人经闭,为治疗血虚经闭的代表方,血虚冲任失养,血海空虚,则见经闭。方中以乌贼鱼肉为主,血肉有情之品,大能养血调经以桃仁为辅佐,活血调经。两者合用,一养血以调经,一活血以调经,而以养血为主,故适用于血虚兼有血滞之经闭及血虚经闭。

《唐瑶经验方》以本方去乌贼鱼,加莲藕煮食,则活血调经之力增强,原方用于产后血闭。

本方孕妇忌食。

方三

鲜桑椹1000克,糯米500克。鲜桑椹洗净捣汁(或以干品300克煎汁去渣),再将药汁,与糯米共同烧煮,做成糯米干饭,待冷,加酒曲适量,拌匀,发酵成为酒酿。

每日随量佐餐食用。适用于肝肾阴亏消渴、便秘、耳鸣、目暗、瘰疬、关节不利等症。桑椹滋阴补血力强,辅以糯米补中益气,提高疗效。

方四

羊乳250克,羊脂60克。羊乳、羊脂放入锅中,煮作羹食。

本方有补虚劳,益精血功效。适用于虚劳羸瘦。

本方出自《食疗本草》,原方用于补肾虚,亦主中风,为补虚劳,益精血方。久病体虚,脏腑耗损,精血亏虚,则见虚劳羸瘦,法宜补虚劳,益精血。方中以羊乳为主,补虚劳,益精血以羊脂为辅佐,补虚润燥以助羊乳滋补,合用而成补虚劳,益精血之方。本晶补虚滋润之力较强,对于虚劳羸瘦,肌肤枯憔者尤为适宜。

本方温润补虚,对于外感未清及痰火内盛者不宜食用。

方五

猪里脊、粳米各50克,花椒、食盐、茴香、香油皆适量。将里脊肉洗净,剁成肉末,入食盐、花椒、茴香、香油调拌,待用粳米煮粥,粥将成时放入上述原料,再煮至肉熟米烂 每日2次。

猪里脊即猪脊背上的瘦肉,结缔组织较少,质地细嫩柔软,无腥臊异味,入馔效佳。含蛋白质20%左右,并富含B族维生素和铁等,脂肪约为8%。

据中医古书记载,猪肉味甘咸性平,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本草备要》谓 猪肉其味隽永,食之润肠胃,生津液,丰肌体,泽皮肤。《随息居饮食谱》称 补肾液,充胃汁,滋肝肾,润肌肤。

配方中猪里脊滋阴血,润肌肤 粳米健脾益气花椒、茴香既可调味,又可温中补虚。全方滋养阴血,补中益气,常服可收肌肤滑润光泽之效。

痰湿内蕴者不宜服用。

方六

鲜牡蛎250克。将其洗净,用黄酒、食盐、葱姜腌泡半小时后,取出,人火上烤熟,即可。佐餐食用。

牡蛎的保健作用古已载之。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一书就记载牡蛎气味甘温无毒。煮食,治虚损,调中炙食甚美,令人细肌肤,美颜色。日本古书也记载牡蛎甘温,无毒,去脾胃内热,消汗,止渴,解酒,补阴养血,久食皮肤娇嫩。牡蛎的美容作用源于它所含的蛋白质、糖类、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锌、铜、碘、硒等营养物质,它们既能滋补强壮身体,又对皮肤起保健作用。

尽管牡蛎营养丰富,但远离海边的人们是很难吃到牡蛎的。为了使更多的人受益,中国和日本科学家联合研制成牡蛎精。牡蛎精是通过先进的工艺处理,提取牡蛎中的有效成分制成的,它保留了牡蛎的营养,并使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民间治病土方有哪些


很多人治病的时候多不会选择输液打针,因为感觉这样的治病方式方法对身体的副作用很大,很有可能会导致身体的负面影响出现,这样的现象出现之后人们的身体会出现异常的变化,所以说很多人治病都会选择偏方来治疗,现在民间的土方治病的效果很好,也不低于一些西医治疗,而土方治病有的非常的灵验,那么民间治病的土方有哪些呢?

1、赤小豆外用治血肿及扭伤

我儿10岁那年,一次从高约3米多的树上摔下,当即头部右侧起一鸡蛋大小血肿(未破)。一农村老中医告我一法:适量赤小豆磨成粉,用凉水调成糊,于当日涂敷受伤部位,厚约0.5厘米,外用纱布包扎,24小时后解除。涂一次后血肿缩小至小枣大,按上法又涂一次,肿胀消除,疼痛消失。十几年来,我用此法给亲朋好友治疗闭合性血肿及小关节扭伤多次,效果颇佳。一般受伤后速敷者效高,隔天涂敷者血肿范围小于5X7厘米一次治愈,当天涂敷两次治愈。

王文英)

2、小磨香油治磕碰伤

孩子小的时候跌跤、磕磕碰碰是难免的,常会看到某个小孩子的头上或脸上有肿块或青斑。现介绍个小偏方:当小孩摔倒或因其它原因,身体某部位被磕碰时,马上用小磨香油涂抹患处,并轻轻揉一揉,患处既不会起肿块,也不会出现青斑(此法对大人同样适用)。这个偏方我已试用多年,很有效。(刘烽)

3、发油消肿

前几天,小孙子在玩耍中头部被磕,起一大包,哭声不止。奶奶说:“可涂些发油(梳头油)消肿。”当即,给孩子抹上发油,轻轻揉动。不一会儿,大包就消了,孙子哭声也止了。(张国英)

4、韭菜捣烂可治瘀血

我年过半百常被磕碰或跌伤,有时大片或小块红肿、黑紫,一个月才能痊愈。后得知一偏方:用韭菜2至3两,洗净捣碎,用纱布包好搽抹伤痛部位,即有消肿感,黑紫变浅,每天搽2至3次;一星期即可痊愈。(车光)

5、口吮可治小伤

本人皮肤不好,拉个小口,极易发炎红肿,且久不愈合。受一老者指点:及时用口舔吮伤口,便可消除此患,后经试用,果然大有功效。继而本人又试着扩大到用于热油溅烫的疼痛之处,发现不仅能马上止痛,还不起泡。

其实生活中是有很多治病偏方的,人们之所以会选择偏方来治病,是因为偏方治病对身体没有什么坏处,也不会出现什么副作用,选择土方来治病的话也不用花费太多的经济,对很多节约的人来说,选择土方来治病是最好的选择,不过治病也要看情况,如果疾病严重的话该吃药打针是必须要执行的。

古法流传:夏季该如何养生


夏季的三个月,谓之蕃秀,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人们应该在夜晚睡眠,早早起身,不要厌 恶长日,情志应保持愉快,切勿发怒,要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使气机宣畅, 通泄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是适应夏季的气候 , 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 如果违逆了夏长之气 , 就会损伤心脏,使提供给秋收之主的条件不足,到秋天容易发生疟疾,冬天再次发生疾病。

夏三月,此谓蕃秀:蕃是万物茂盛的样子,秀是指谷物抽穗。就是指夏天到了,自然界到处都是如同麦穗抽穗的现象。

天地气交:指夏至,阴阳之气开始交会,夏至就像一天当中的正午时分,阴阳气开始交接。

万物华实:华是花的意思,万物开花结果。

夜卧早起:晚睡早起。

无厌于日:夏季属火,是散发的季节,不要怕热,不要怕日晒,该出汗时要出汗,适当的出点汗也是养生的需要。

使志无怒:在志向,神明,情志上不要过分压抑自己。

使华英成秀:华英指花朵,美丽的花朵才能够抽穗,结果。

使气得泄:让人体的气得以疏泄。如果淤滞在身体里的气不出去,什么都补不进来。夏天散出身体的淤滞气,秋天才能收敛进东西来,冬天才能进补。如果经脉不通,吃什么东西都补不进来,只能形成垃圾。

若所爱在外:就是一种心里面的阳热之气在向外面的流露。就是自己心中那种温暖善意,忍不住流露出来,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夏天是养长的时候,要遵守自然界和人身的生长之道。看天地万物,植物拔节一定是在夜里,也就是寅时,肺气开始输布全身气血的时候。此时一定要靠深度睡眠来完成,再熬夜也不要熬到三点。一定要晚上10点30分前睡觉,这是养生的基本准则。

逆之则伤心:如果违背了夏天的自然之道,就会伤心。心主火,火为散。人的五脏之中,心与夏季相通。也就是说夏季的气候特点有益于心的生理功能,并能保持其正常发挥。

秋为疾疟:到了秋天,就会咳疟,或感冒,或痢疾。

奉收者少:夏天没养好,奉献给秋天的东西就很少。夏天没有充分宣泄,拔节。

冬至重病:冬天没有好东西可藏,就得重病了。这个冬也指老年,如果青壮年时期没养好,老年无物可收,容易衰老。

夏季属火,暑邪当令,天气炎热,暑气迫人,人体阳热偏盛,腠理开泄,汗出过多,耗气伤津。暑为阳邪,其性升散,体弱者易为暑邪所伤而致中 暑。人体脾胃此时也趋于减弱,食欲降低,若饮食不节,贪凉饮冷,容易损伤脾阳,出现腹痛、腹泻等脾胃病征。古人还认为长夏属土,其气湿,通于脾,湿邪当 令。湿属于阴邪,易损伤人体阳气。每当梅雨季节,湿邪充斥,人体脾胃最易受湿邪所伤。归纳起来,湿热之夏,养生须防损伤阳气。

蛤蚧壮阳的方法,民间有妙招


我们都知道蛤蚧对于男性朋友们来说可以起到很好的补肾壮阳的作用。所以一直深受男性朋友们的喜欢,蛤蚧除了壮阳之外,还具有治疗咳嗽,益气安神等等功效。

泡法:

1.根据临床观察,蛤蚧表皮下富含激素,的确能强壮心身,对神经衰弱、小便频繁、哮喘、小儿疳积等,确有良效。南方民间常将鲜蛤蚧与猪肉或其他肉类一道煮吃,或以干蛤蚧浸制药酒,服后可滋阴补肺。民间有蛤蚧药效全在尾部,尾巴一断便会大大降低功效的说法。据有关部门对蛤蚧的断尾进行鉴定,未发现蛤蚧的尾巴有什么特殊的物质,因此,尾巴一断便会失去药效的说法无科学依据。

2.民间泡蛤蚧酒的方法很多,一种是生泡,即把蛤蚧破肚去内脏、眼珠、脑髓后,把血拭净,不用水洗便放到酒里去泡;一种是干浸,即将破肚去脏的蛤蚧用竹片把肢体撑开,文火拷干,然后泡酒,这样蛤蚧不会变质。以蛤蚧为主料已生产的成药有蛤蚧精、蛤蚧酒、蛤蚧补肾丸、蛤蚧三七酒等。

3.由于其功效卓著,货源较缺,价格较高,因此时有不法之人采用壁虎等来假冒蛤蚧出售,使人上当受骗。真品蛤蚧的特征是:呈扁片状,头颈部及躯干部长9~18厘米,头颈部约占1/3,腹背部宽6~11厘米,尾长6~12厘米。头略呈扁三角状,两眼多凹陷成窟窿。两颁缘密生细齿,无大牙。吻部半圆形,吻鳞不切鼻孔,与鼻鳞相连,上鼻鳞左右各一片,中间被额鳞隔开,上唇鳞12对,下唇鳞(包括颏鳞)21片。腹背部呈椭圆形,腹薄。背部呈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散在或密集成不显的斑纹,脊椎骨及两侧肋骨突起。四足均具趾;趾间仅具蹼迹,足趾底有吸盘。尾细而坚实,微现骨节,与背部颜色相同,有7个明显的银灰色环带。全身密被圆形或多角形微有光泽的细鳞。气腥,味微咸。

选方:

①治虚劳咳嗽及肺壅上气:蛤蚧一对(头尾全者,涂酥炙令黄),贝母一两(煨微黄),紫菀一两(去苗、土),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鳖甲二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皂荚仁一两(炒令焦黄)。桑根白皮一两(锉)。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枣汤下二十丸,日三、四服。忌苋菜。(《圣惠方》蛤蚧丸)

②治肺劳咳嗽:蛤蚧一对(用醋少许涂,炙令亦色),白羊肺一两(分为三分),麦门冬半两(去心,焙),款冬花一分,胡黄连一分。上药除羊肺外,捣细罗为散,先将羊肺一分,于沙盆内细研如膏,以无灰酒一中盏,暖令鱼眼沸,下羊肺,后入药末三钱,搅令匀,令患者卧,去枕,用衣簟腰,仰面徐徐而咽,勿太急。(《圣惠方》蛤蚧散)

③治肺嗽,面浮,四肢浮:蛤蚧一对(雌雄头尾全者,净洗,用法酒和蜜涂炙熟),人参一株(紫团参)。上二味,捣罗为末,熔蜡四两,滤去滓,和药末,作六饼子。每服,空心,用糯米作薄粥一盏,投药一饼,趁热,细细呷之。(《圣济总录》独圣饼)

④蛤蚧一对连尾,涂以蜜、酒,放火上烤脆,研细末,加东北红参等量,共研匀,蜂蜜炼为丸如小豆大,每服3克,一日两次,治咳嗽面浮,老人肺虚咳喘。

⑤蛤蚧焙干10克,党参、山药、麦冬、百合各30克,共研末蜜丸,每服3克,一日两次,温开水送服,治久咳肺痨。

⑥人参蛤蚧酒:蛤蚧一对连尾,放火上烤熟,人参(或红参)10-20克,同浸于2000克?酒中,七日后开始饮用,每日酌量饮20-50毫升。有补肾壮阳,益气安神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失眠健忘,阳痿早泄,肺虚咳喘,夜多小便等症。

菊花有哪些养生方法


菊花枕:将阴干的菊花瓣收入枕中,可辅助治疗高血压、头晕、失眠、眼睛红血丝。

菊花羹:将菊花与银耳(或莲子)煮或蒸熟后,加入少许冰糖,可去烦热,利五脏,治头晕目眩等症。

菊花酒:也叫长寿酒,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味道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菊花糕:把菊花拌在米浆里,蒸制成糕,或用绿豆粉与菊花制糕,有清凉去火的食疗效果。

菊花粥:将菊花与粳米同煮制粥,能清心、除烦、悦目、去燥。

菊花膏:以鲜菊花加水煎熬,过滤后取药汁并兑入炼好的蜂蜜,制成膏剂,具有疏风、清热、明目的作用。

菊花护膝:将菊花、陈年艾叶捣成粗碎末,装入纱布袋中,做成护膝,可祛风除湿、消肿止痛,辅助治疗各类关节炎。

菊花菜肴:用菊花与猪肉、牛肉合炒,或与鱼肉、鸡肉合煮而成的菊花肉片,荤中有素,补而不腻,清心爽口,可用于辅助治疗头晕目眩、热伤风等病症。

民间流传有哪些养生方法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