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人群 > 糖尿病饮食养生指南 > 导航 >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2019-10-06

老年糖尿病治疗

糖尿病饮食养生指南。

天天常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逢君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养生越来越看重,养生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也更是我们生活中必须去实践的。不同人群的养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下面的内容是养路上网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年糖尿病治疗,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人认为老年人的寿命又不长了,不需要治疗了,甚至于血糖很高也不采取积极措施。这是不对的。这样不但会使慢性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神经病变)加速发展,而且还可以引起严重的急性并发症(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招致死亡。


由于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糖尿病得以有效控制者可以长寿,有的可以活到85岁以上。而60岁进人老年期得病者也可以因控制较差而发生严重并发症早亡。因此,糖尿病的治疗不应受年龄限制,应与中青年一样积极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且使其长期保持下去。


但要注意,对老年糖尿病人进行有效的控制时常有低血糖反应。低血糖对老年人危害较大,因此对老年糖尿病的治疗既要做到较好的控制血糖,又要防止低血糖反应。我们的经验是采取宽松治疗方案,即将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2mmol/L以下为标准。对较长时间饮食疗法后,空腹血糖在8mmol/L以上,餐后2小时血糖未降至12mmol/L以下,且加强体育疗法亦未能达到治疗效果的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口服降糖药,具体治疗措施如下:


1.饮食疗法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老年糖尿病人中约有30%的患者只需要单纯的饮食疗法即可控制。饮食疗法的原则是:


(1)既要饮食控制,又要营养充足,以保持理想体重。老年糖尿病人每天总热量卡可按每公斤体重30卡左右估计。蛋白质每公斤体重1.0—1.5克,需要高蛋白者可高一些。碳水化合物每天200—300克(主食4-6两)。脂肪要适量控制含饱和脂肪酸的摄人。


(2)肥胖者每日总热量卡要低一些,以利于逐渐减少体重,达到理想体重后糖耐量往往会显著改善。降低总热卡逐渐减少体重可按下述公式:总热量卡—250卡+30分钟活动=逐渐降体重。

(3)老年人的饮食习惯难以改变,饮食治疗应按病情、生活习惯、体力消耗及经济条件个别制定。应使病人能充分理解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并能主动配合自己掌握。


(4)对伴有高脂血症者,根据血脂情况掌握,如胆固醇增高者应予低胆固醇饮食;对高甘油二脂者,应以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为主。


(5)对应用降糖药物者,饮食要适应于药物治疗,特别是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每天至少分成四餐吃,即睡前加餐一次。


2.运动疗法


运动可以降低血糖,能改善心血管状况,降低血压、血脂,又能改善心理状态。但运动疗法不能操之过急,应以轻度活动开始,根据耐受能力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不要超过心肺及关节的耐受能力。


3.口服药物疗法


目前口服降糖药有两类:


一类为磺脲类降糖药,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可增加肝糖原的储备和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而使血糖下降。第一代磺脲类代表药物为D860,此类药物几乎完全由肾脏排出,老年人不适用,特别是有肾功能不全的老人禁用;近年来第二代磺脲类药物已相继问世,如优降糖、达美康、美吡哒、克糖利、糖肾平等。此类药物的特点有:


①作用强,剂量小,副作用低。


②兼有降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有一定防止微血管病变等作用。


③糖肾平95%由胆道排出,应用于老年人特别是伴有肾功能不全者最适用。但优降糖50%由肾脏排出,且易引起低血糖反应,老年患者应用时应密切观察。


另一类为双胍类降糖药: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肠道回收葡萄糖和促进葡萄糖在组织中分解而起到降糖作用,常有消化道反应,其代表药物为降糖灵、降糖片、二甲双胍等。由于此类药物副作用明显,有些国家已不生产。但根据国内经验,合理地应用疗效还是不错的,副作用也可减少,尤其是降糖片的副作用弱于降糖灵,作用也比降糖灵弱。


4.胰岛素疗法


(1)应用胰岛素的指征:老年糖尿病95%以上为非胰岛素依赖性的Ⅱ型糖尿病,一般说来不需要胰岛素治疗,但是临床约有20%的老年糖尿病人饮食疗法及口服降糖药物不能控制,而需要用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人应用胰岛素指征如下:


①胰岛素依赖性的1型糖尿病人。


②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的糖尿病人。


③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的Ⅱ型糖尿病人。


④合并感染、创伤、大手术、脑血管意外、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应激情况时,即使原来口服降糖药有良好效果,也要暂时使用胰岛素治疗。


⑤饮食疗法不能控制,又不宜应用口服降糖药的Ⅱ型糖尿病人。


(2)应用胰岛素的方法:正常人每日分泌24—48个单位胰岛素,故胰岛素的应用剂量要低于此标准为宜,因为糖尿病人的胰岛素分泌只是相对或绝对不足。在严格饮食控制的条件下,一般尿糖(+)加用胰岛素4单位,血糖每高于正常50mg/dL(2.98mmol/L)增加胰岛素2-3个单位。如饮食控制的不好或未控制饮食,则胰岛素剂量应根据情况增加,短效与长效胰岛素之比为2:1,每日三次剂量分配为: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当血糖尿糖接近正常时,胰岛素剂量应偏小(按上述标准减去1/2-1/3),这样会安全些。若餐后血糖高,选用短效胰岛素每日3次或中效胰岛素每日1-2次;若空腹血糖也高,可在早或晚加用长效胰岛素。注射时间一般在餐前15-30分钟,老年患者应注意夜间低血糖症。


(3)病情监测及控制标准:应用胰岛素时的病情监测项目主要有尿酮体、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尿病“三多”症状及低血糖症。


应用胰岛素时的病情控制标准,目前国内尚无统一规定。1994年亚太地区规定的标准是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及消除糖尿病症状。应当注意的是对老年糖尿病的控制标准松一些为宜,我们多年来临床经验认为老年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标准,以空腹血糖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mmol/L为宜。因为老年人不像年轻人那样能耐受低血糖。


(4)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


①饮食。当胰岛素B细胞功能极差时,即基本上已无胰岛素分泌,一旦饮食有了变化,血糖也随之明显变化。进食多,血糖就高;进食少,则发生低血糖。所以病人应做到定时、定量进餐。如发生饮食变化时,胰岛素(也包括口服降糖药)用量,用时应灵活掌握,既要做到控制高血糖,又要避免发生低血糖。


②活动。活动应定时、定量,根据胰岛素作用时间和进餐情况选择活动量和时间。如个别病人餐后1—2小时的血糖高,稍加胰岛素又在3—4小时发生低血糖。此时可在胰岛素不变的情况下,餐后1—2小时进行一定时间的活动,即可使血糖正常。


③老年糖尿病人绝大多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大多自身有一定的胰岛素分泌能力,此时如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剂量稍大,则易发生低血糖。另外,因为老年人常有肾功能减退,胰岛素从肾脏排出和分解减少,胰岛素作用增强易发生低血糖。


5.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治疗


血糖高于27.8mmol/L,常超过33.3mmol/L(600mg/dL),血浆渗透压≥320mosm/L,血钠145mmol/L,进行性意识障碍伴严重脱水,酮体阴性或弱阳性,即可诊断。


(1)迅速补液:当血钠145mmol/L,血浆渗透压≥320mosm/L(血浆渗透压估计公式:2(Na+K)+血糖mmol/L)时,输人生理盐水,补液量可先按体重10%—15%估汁,前4小时补人总量的1/2,其余在24小时输完,在总液体中应有400—800ml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亦可,有利于维持血压及防止脑水肿。


(2)小剂量胰岛素:短效胰岛素4—6u/h静点,当血糖降至14mmol/L时,可用葡萄糖或葡萄糖盐水(胰岛素与葡萄糖比例为1u:4g),在治疗过程中每2-4小时测血糖1次。如用大剂量胰岛素,使血糖及血浆渗透压下降过快,则可使水迅速向细胞内转移,而导致脑水肿、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低血糖等。


(3)当患者4—6小时少尿或无尿时,应考虑到发生了肾功能不全,可给速尿。


(4)积极治疗诱发疾病、伴发疾病及并发症,特别是感染以及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等。


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


(1)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关键。因为胰岛素不仅能增加葡萄糖利用,还能抑制游离脂肪的释放,抑制游离脂肪酸在肝内转变成酮体,所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应首选胰岛素治疗。关于胰岛素的应用方法,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小剂量普通短效胰岛素4—6u/h肌注或静脉点滴具有与大剂量同样的效果,而且可以减少低血糖、低血压、脑水肿、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如果胰岛素人液体治疗6小时,血糖水平仍不下降,则应考虑可能有胰岛素抵抗,可将每小时胰岛素剂量加倍,直到血糖降至13-14mmol/L,然后改用5%葡萄糖盐水或5%葡萄糖液加胰岛素治疗之。


(2)补充液体:由于高血糖、高酮体所引起的高渗透性利尿失水,及水摄人量少,加之呕吐、腹泻等所致的脱水,应静脉补给生理盐水、消化道补水,当血糖降至13—14mmol/L时,可用5%葡萄糖液静脉输人,至于补液多少及补液速度应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心脏情况及年龄而定。在补液同时应注意纠正电解质平衡。


(3)抗感染: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常在感染等应激情况下诱发,因此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

7.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治疗


此并发症比较少见,但当老年Ⅱ型糖尿病人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病、肾脏疾病或肺疾患者,由于心排血量降低、血压下降、组织缺氧状态下,出现呼吸深快、意识模糊、昏迷、血pH7.35,血乳酸5mmol/L、尿酮体阴性时,即可诊断。


(1)除去诱发因素:立即停用双胍类降糖药纠正器官功能,改善缺氧,积极抗感染。


(2)纠正酸中毒:输人5%碳酸氢钠250-500ml,输人量视血pH情况而定。同时应补充生理盐水纠正脱水。


(3)胰岛素治疗:血糖17mmol/L,每2—4小时静点4-6u胰岛素;血糖11mmol/L,在静脉滴人胰岛素同时输人5%葡萄糖液,防止低血糖。


(4)纠正电解质紊乱:特别在应用胰岛素情况下,注意补钾。


(5)血压下降时,给升压药,宜用多巴胺、阿拉明等对微循环和肾血流量影响小的药物。

yS630.Com相关推荐

老年糖尿病更怕血糖低


老年糖尿病更怕血糖低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但在其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反应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低血糖反应的发生常与用药量过大或服用降糖药后未能及时进餐,以及突然加大运动量或减少进食量有关。

另外,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时易造成药物蓄积,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抓住典型症状

低血糖反应时,患者大多会出现交感神经异常兴奋的一系列症状,如焦虑烦躁、行为怪异、饥饿感、心慌、面色苍白、大汗等。当出现这些症状时一般会引起患者重视,通过进餐,食用甜食、甜饮料或甜水果,以及静脉输注葡萄糖等,可使低血糖反应很快纠正,症状迅速消失。

然而,部分老年患者由于受到生理机能减退、并发症多、内分泌调节差和植物神经病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低血糖的反应性差,造成低血糖早期症状不明显或整个低血糖期的症状不够典型,从而易被忽略或被误诊。

一旦血糖低于2.5~2.8mmol/L时,就有可能引起低血糖昏迷。据统计,在低血糖昏迷病例中,65岁以上老年人达65%以上,反映老年患者是低血糖昏迷的主要防治对象,对此应给予足够重视。

遵守注意事项

糖尿病低血糖的早期表现多为意识混乱、行为异常、视力障碍及体温下降等,而后可转为木僵,昏睡或昏迷状态,意味着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

一般来说,低血糖昏迷初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是可逆的,治愈后无后遗症。但若拖延下去则会发展成为不可逆损害,引起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有关资料表明,如果低血糖反应持续时间超过6~12个小时,或昏迷时间超过3~6个小时,就有可能引起脑细胞的不可逆损害。

由此可见,老年糖尿病患者务必警惕低血糖昏迷,积极防治低血糖反应,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①加强血糖的自我监测,一般每日测血糖1~2次,但当血糖不稳定时,最好于清晨起床后、三餐之前和睡前各测1次血糖。

②适当放宽老年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如糖化血红蛋白可由6.5%放宽至7.0%以内,空腹血糖在7mmol/L以内,餐后1小时血糖在9mmol/L以内。

③避免使用作用过强、过快的格列齐特,慎用长效的格列美脲及格列吡嗪,尽量使用作用温和、中效的格列喹酮等。最好是与二甲双胍合用,以发挥协同作用,降低低血糖的发生几率。如果用胰岛素注射,最好选用长效制剂。

④做到生活规律,按时进餐,服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后一定要及时进餐。

⑤运动量应比较恒定,切莫随意增大运动量,并在外出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以作备用。

⑥严格遵医嘱用药,切莫自行增加用药剂量。每次用药前要核对剂量,以防用药量过大。

⑦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应立即饮用果汁、含糖饮料,再吃上1~2片面包或饼干。如果症状仍不缓解或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不可延搁,以防发生严重低血糖昏迷。
.

糖尿病治疗省钱方法


胰岛素早强化,省大钱

对很多事业上正较劲的年轻人来说,没有什么比体检发现血糖升高更让人沮丧的了。5年前,29岁的王先生就在单位体检化验单上看到了“空腹血糖20毫摩尔/升”几个字,医生告诉他,这么高的血糖几乎是正常人的3倍了,“赶紧治吧。”垂头丧气的小王于是走进了解放军306医院副院长、全军糖尿病诊治中心主任许樟荣教授的诊室。

许樟荣教授认真询问了小王的病史,做了体格检查,最后告诉他:“得了糖尿病别怕,听我的,先用一段时间胰岛素再说。”小王一下子懵了,“打胰岛素?这不是糖尿病最后实在没辙了才用的办法吗?”不过,面对许教授自信的目光,慕名而来的小王还是乖乖地住进了病房,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了治疗。许樟荣教授开出的治疗方案是每天三针诺和锐,餐前打,严密监测血糖变化,没给任何口服药。一开始每天总共要打三四十个单位的胰岛素,渐渐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都降下来了,胰岛素也减量了。一个月后,小王出院了,带着药回家自己注射,并且在医生的嘱咐下减少饭量、加强运动。2个月过去,血糖逐渐正常了,小王恢复了工作。

就这样,胰岛素打了1年,小王的血糖控制得非常好。再去许樟荣教授的门诊,许教授说:“胰岛素可以停了。”那一刻,小王高兴得几乎跳起来。

如今,尽管病历上写着“发现糖尿病5年”,来复查的小王看上去神采奕奕,他告诉记者,最新的化验结果是空腹血糖6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4%,真是“要多正常,有多正常”。小王特别强调:“1年胰岛素治疗,帮我省了4年的药钱。这4年里,我除了控制饮食,坚持运动,没吃一片药。”

小王这几年到底省了多少钱呢?许樟荣教授算了笔账:在胰岛素治疗期间,就算平均每天30个单位的诺和锐,还不到10元,1年也就3600元;而如果使用口服降糖药,联合使用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两类药,每天的药费不会低于10元。“如果一开始选择的是口服降糖药,这5年需要一直吃,而效果还未必好。”许樟荣教授告诉记者,这种所谓的“胰岛素强化治疗”,让很多糖尿病患者受益匪浅,有的人甚至仅仅用了1个月的胰岛素,就能让血糖数月、数年保持正常,真是花小钱省了大钱。

如此的糖尿病治疗听上去颇有些神奇,许樟荣教授解释说,当年小王血糖急剧升高,说明胰岛功能严重受损,“在这种情况下,给他补充外源性的胰岛素,就能让他自身的胰岛细胞得到充分休息。”而所有口服降糖药的特点是,都需要在胰岛功能尚存的前提下发挥作用,因此如果在病人胰岛细胞功能丧失的情况下给药,特别是使用刺激胰岛细胞分泌的药物,那简直就是“鞭打病马”,结果肯定适得其反。

“不过,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适用上述疗法。”许樟荣教授告诉记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需满足三个条件:1.刚刚发病的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现时都有并发症了,说明病史已经多年,胰岛素就不建议停用了。2.严重高血糖,一般空腹血糖超过20毫摩尔/升。如果血糖仅轻度升高,如空腹血糖低于10毫摩尔/升,说明胰岛功能尚好,只要控制饮食、运动和少量服药就可以了。3.患者必须配合。使用胰岛素必须严密监测血糖,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因此年纪太大或文化程度低以至于不能配合的患者就不适合了。此外,许樟荣教授强调,病人停用胰岛素以后,必须坚持饮食控制、规律运动和定期复查,那种认为“糖尿病已经治愈”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早诊断,早省钱

糖尿病患者残废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并发症,并发症也是患者医疗负担的主要来源。因此,及早发现和科学合理治疗,就能在益寿延年的同时节省钱财。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往往不明显,很多患者一发现患病,就查出了并发症,说明病程已经多年了,可见早期诊断的重要。

如何能及早诊断糖尿病呢?糖耐量试验是最标准、最科学、最敏感的诊断方法。这是因为,如果仅仅查空腹血糖,会漏诊相当一部分空腹血糖不高而餐后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另外,糖耐量受损是指餐后2小时血糖处于7.8—11.0毫摩尔/升的糖尿病前期状态,这些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预防2型糖尿病就要从干预糖尿病受损开始。

我们建议,有下列高危因素的人群应监测空腹和餐后血糖,如果能进行糖耐量试验则更好。这些人包括:年龄超过45岁,尤其是脑力劳动者;体重大于正常体重的115%或体质指数≥25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以往有糖耐量异常者;有血脂异常、高血压、大血管病变者;在妊娠妇女中,年龄超过30岁,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分娩大婴儿(出生时体重≥4公斤)者,有不能解释的滞产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药者,也要查。

运动、饮食调节帮你省药钱

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对所用人来说都是保持健康的举措,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更是基础的治疗。任何有效的药物,包括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都应该在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的基础上使用。部分患者有可能仅仅通过控制饮食和适量运动就能控制好高血糖,有的糖尿病患者甚至一辈子不用降糖药。

对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而言,饮食和运动治疗往往还不足以长期稳定地控制好血糖。随着病程的延长和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逐渐衰竭,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药物治疗。国外的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被确诊时,胰岛β细胞功能平均已经下降了50%。病史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一半以上需要加用或换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但是,不论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都不能忽略饮食控制和运动。

饮食不节制的后果非常严重,往往导致药用得越来越多,加快胰岛β细胞的衰竭,最后需要大剂量的胰岛素来控制高血糖。而定时定量运动的患者,往往需要更少的口服降糖药和更小剂量的胰岛素就能控制好血糖。所以,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是基础的治疗手段,又是减少医疗费用的有效措施。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老年糖尿病治疗》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糖尿病饮食养生指南”专题。

老年糖尿病治疗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