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人群 > 高血压老人养生 > 导航 > 高血压者养生常识

高血压者养生常识

2019-10-06

高血压者 当好血压侦察兵

【www.ys630.com - 高血压老人养生】

糖尿病与高血压存在密切的关联。有资料表明,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者患高血压的几率高54%。罹患高血压,必须非常重视。测量血压简单易行,患者可以自己掌握正确测量方法,并经常监测和做记录,学会如何判断血压的异常,这对疾病控制有极大益处。通过细心观察、严密监护,病友可以成为自己的保健医生,及早发现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

影响血压的因素很多,监测血压时要加以充分考虑。

1.年龄 随年龄增长,血压会有所升高;

2.时间 早晨低、傍晚高;

3.睡眠 睡眠不好会导致血压升高;

4.情绪 情绪不好会导致血压升高;

5.温度 气温低会使血压升高;

6.生活方式 吸烟、酗酒、吃盐多等等习惯会使血压升高。

7.运动 测量血压前,至少要平静10分钟,而不要在剧烈运动后立即测量。

运用不同的方法测量血压,对辨别糖尿病并发症有一定帮助。

测量卧立位血压

测量卧立位血压可以判断有无自主神经病变。

首先,让接受测量者以平躺的姿势测量上臂血压,然后站立起来再测一次。正常情况应该没有明显差异。如果立位血压比卧位的低,收缩压降低超过20mmHg,舒张压降低超过10mmHg,可以判断有自主神经病变的存在。

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一种,可导致直立性低血压,患者在猛然起身时会出现眩晕或昏厥,发生意外、受伤。

测量上下肢血压

测量上下肢血压可以判断外周血液供应情况。

通常都是测量上臂血压,在脚踝处测量可以得到下肢的血压值。正常情况下,下肢血压比较高,下肢与上肢血压值的比值,正常应该在1~1.4之间。

如果发现下肢血压比上肢低,说明下肢动脉缺血已经形成。如果下肢与上肢血压比值低于0.9,说明存在轻度的供血不足;如果比值低于0.5,则为明显缺血,可能出现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患肢不运动时发生疼痛);如果比值低于0.3,则极有可能发生组织坏死,出现糖尿病足溃疡。

同理,测量两上肢的血压;可以辨别有无上肢动脉缺血。正常人左右上肢的血压相差不超过2~4mmHg,如果两侧相差过大,则表明降低的一侧有动脉血管病变的可能。

通常,血压较平稳的病友可以每周测量1~2次,在血压波动时,至少要每天测量1~2次。最好在晨起7~8点和晚上7~8点测量血压。

扩展阅读

高血压怎么运动


1、高血压怎么运动:确定自己适合运动

并不是所有高血压朋友都可以随意运动,如果有以下情况,需要先咨询医生的意见:体重超重或肥胖;有心、肺疾病;平时走路时有胸部不舒服、头晕等症状;亲属中有人55岁之前患心脏病;正在服用其他药物;吸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确定。

2、高血压怎么运动:选好运动的时间

运动时间的话,应该尽量避开醒来后的头几个小时,即早晨的6点到9点,和下午的4点到6点。这两个时间段是血压高峰,尤其是早晨,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特别高,应该尽量避免运动。你不会拿这个当躲在被窝里睡懒觉的理由吧,只是让你别运动,没说不让你起床啊。

3、高血压怎么运动:控制好运动强度

运动的强度要适当,如果你刚开始运动,别一上来就每天跑个十公里,哑铃一来十公斤。先选择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然后维持1~2周后再逐渐增加运动强度。真个运动过程呼吸要自然轻松,尤其是重量训练不可以憋气,憋气会导致血压的迅速上升。

4、高血压怎么运动:运动前后监测血压

运动前先测一次血压,避免在血压过高的情况下贸然运动;运动后1小时再测一次血压,避免运动后血压过度升高。

5、高血压怎么运动:不舒服及时中止运动

如果运动中感觉胸痛或胸闷、头晕、胳膊或下颌痛、明显的气喘、心跳不齐、过度疲劳,都要及时中止运动,千万不要逞强,还要记得找医生看看。

适合高血压患者的运动

散步。高血压患者可以选择在吃完饭后,慢慢的跟朋友散步,舒张压可明显下降,而且血压也会随之下降。散步可在刚起床的时候,黄昏或临睡前,一般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了,每天一二次。这个方法需要长期的坚持,大家如果能够坚持半年的话,相信会有不错的收获。

慢跑或长跑。这种方式会比散步的运动量大得多,适用于轻症患者。高血压患者的话,不能跑太长的时间,而且还需要长期坚持锻炼,这样才能够让血压平稳下降,消化功能增强。跑步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不要快跑。

太极拳。这是我们中华传统武术的精髓,太极拳动作柔和,多为大幅度活动,能够帮助人思绪宁静,从而减轻高血压的症状。高血压患者练完太极拳后,会有明显的效果。

健身跑。在进行健身跑前,高血压患者一定要作心电图运动试验,帮助自己检测心脏功能,血压对运动的反应性。不要求一定的速度,在跑步的时候如果产生头昏、头痛和疲劳感等症状需要立即停止。

高血压的注意事项

1、合理膳食:高血压患者要注意调节自己的饮食习惯和作息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食物是不适合高血压患者食用的,而又有很多食物是对降压有很好的疗效的,因此,高血压患者要格外注意自己的饮食。首先要控制能量的摄入,提倡吃复合糖类、如淀粉、玉米、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这类糖属于单糖,易引起血脂升高。并且要注意 限制脂肪的摄入。适量摄入蛋白质,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限制盐的摄入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2、注意戒烟限酒:烟叶内含有尼古丁使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同时也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而高浓度的酒精也会导致动脉硬化,使血压升高。

3、心理平衡: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紧张、易怒、情绪不稳,这些又都是使血压升高的诱因。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向朋友、亲人倾吐或鼓励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将精神倾注于音乐或寄情于花卉之中,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

诊断高血压 血压计不算数?


高血压患者在我国已经有1.6亿之众,医学界在积极寻求更有效的防治“路径”。针对目前高血压定义的局限性,美国高血压学会提出要重新定义:把高血压从单纯的血压读数扩大到了包括总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将之视为病人心血管病总危险的一部分。这一新概念的提出,能否更好地认识和治疗高血压?目前成为医学争论热点。

支持:高血压就是血压升高

有专家认为,高血压就是血压升高,不必再进行更多繁冗的描述。

在美国,JNC7指南在诊断高血压时,首要考虑血压的升高,而不是将血压放在多重危险因素的情况下进行讨论。对于大多数患者,当血压达到140/90mmHg或更高时,即可下达高血压的“宣判”,并进行相关治疗,目的在将血压控制在这一水平以下。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林曙光说,尽管大家都意识到,高血压可能是一系列复杂情况的一部分,但美国这一诊断标准似乎重点关注其中的两点:

首先,既然血压对于心血管疾病预后及治疗的重要意义已被充分证实,当一旦出现血压升高的“苗头”便及时诊断,很少有患者会漏诊;

第二,由于美国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不尽如人意,JNC7强调从早期控制高血压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而不会被评估总体心血管危险因素而分散医生的注意力。

反对:重视全面控制心血管危险

然而,仅从血压高不高的角度考量高血压是否足够?反对方提出,高血压很少单独存在,在诊断高血压时不应单纯着眼于血压水平。

2005年,美国高血压学会(ASH)提出了高血压新定义,认为高血压是一个有许多病因引起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征,可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与结构的改变。新定义明确指出,不能仅靠血压读数诊断高血压,只有将血压读数与危险因素、疾病早期标记物和靶器官损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准确地表述高血压所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和其他器官的病理异常。新定义把高血压从单纯的血压读数扩大到了包括总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将血压看作病人心血管病总危险的一部分。

这样的方法,对相同血压但不同情况的病人,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例如,一个人的血压为130/80mmHg,伴随有心脏、肾脏或眼睛的高血压损害症状,那么此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较大;相反,如果另外一个人的血压值和他相同,但不伴随器官损害,那么此人发生心脏病或卒中的危险就小。

我国高血压患者1.6亿多

全球范围内,高血压的患病率均是个不断上升的数字。在我国,高血压呈现出“三高三低”的特点,即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高,而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

据2002年我国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居民27万人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每年新增300万人以上。而高血压的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仅为24.7%,而控制率更低,为6.1%,即便是服药者的控制率也仅为28.8%。

高血压具有多样性

林曙光表示,高血压表现出的多样性,也是目前对高血压定义重新思考的原因之一。

1.年龄与血压

同等的血压,作用在不同年龄层患者身上,有显著差异。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不仅仅是控制血压,更应直接处理与年龄相关的血管病理变化。

2.体重与血压

体重与血压的关系表现在,许多高血压患者往往体重超重或者肥胖。然而,瘦人高血压同样不乏其人。研究表明,肥胖患者高血压可能与容量相关;瘦体型的患者高血压可能与神经内分泌有关。

3.高血压家族史

高血压有家族倾向。高血压患者的后代,无论是儿童期还是青年期,与同龄的正常人相比有许多不同表现。

4.高血压综合征

高血压很少单独存在,通常并存着一系列代谢功能紊乱以及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异常。还有肾脏的改变,微量白蛋白尿也往往存在,它是内皮功能障碍的标志。

5.人种与高血压

还有一种常用的高血压分类方法:人种分类法。例如,非裔美国人比白人或其他人种更易患高血压,而且出现其他并发症的风险也较高。

高血压新定义旨在更好预防

高血压新定义的提出,目的在于突破以往高血压诊断的局限性。

“高血压是种全身综合征,不能把它单纯看成血压升高。”林曙光说,高血压不仅是血流动力学异常疾病,更是代谢紊乱疾病。超过80%的高血压病人合并有一种或几种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糖尿病、腹部(内脏)肥胖和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紊乱,即所谓的“代谢综合征”。林曙光认为,各国高血压指南都是根据本国的高血压流行特点及治疗现状制定,各有特色,但是对高血压的定义仍然存在局限性。

实际上,高血压患者在血压还未升高时,就已出现了隐匿性心血管损害。“其实,高血压是一个终生存在的进行性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最终影响整个循环系统。因此,对于高血压的诊断更应强调是否发现了血管病变而不是单纯的血压升高。”

林曙光说,简单将高血压定义为一个血压的问题,无法说明高血压对预后的影响。因此,在诊断高血压时不应单纯着眼于血压水平,而应将所有能改变的因素一起全盘考虑,才能制定准确而适用的高血压新定义。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高血压者 当好血压侦察兵》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高血压老人养生”专题。

高血压者 当好血压侦察兵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