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人群 > 老年人应该如何养生 > 导航 > 老年人心理养生

如何应对:老年人心理落差?

老年人应该如何养生。

“不怕工资低,就怕命归西。不怕挣钱少,就怕死得早。”社会的发展让更多人注意到了养生这个话题,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需要掌握相关养生知识。如何避免走入有关不同人群的养生方面的误区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如何应对:老年人心理落差?”,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为什么退休老人会出现这些反常情况呢?记者采访了老年问题研究专家李培阳老师。李老师说,退休老人如果能在退休前就做好心理准备,就会更容易接受社会角色的变化,也就不会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也不会有反常的行为发生。从事文字工作的郑老退休后,不但没有失落感,反而更能专心致志地写东西了,一年内竟写出四百多首歌词。他原先就是单位里的文娱骨干,现在他经常教别人唱歌,根本就感觉不到自己退休了。

对退休老人的几点建议:

第一,对退休要有一个正确的看法。不管职位高下,人总有退休的一天,这是生命历程中一个必然经历的过程。

第二,让心理与行为提前到位。在退休之前,适当地少管事,多找退休人员谈谈。做领导的,少坐些公车,少一些应酬。

第三,退休老人应该多观察社会现象,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发挥自己的余热和特长。

第四,退休老人要善于学习,要抱着老有所用、老有所学的态度,不可产生学了没用的观点,不求上进。

第五,要丰富老年生活,扩大自己的社会圈子、朋友圈子,重新形成新的生活范围,了解不同的生活,充实生活。

第六,如果经济允许,还可以结伴旅游或参加钓鱼、爬山等活动。另外,家人的体谅和帮助很重要。老伴的作用是巨大的,应该帮助他或她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比如可以互相商量退休后去干什么,是去旅游,还是搞点副业,使其在心理上彻底放松,应对自如。此外,退休老人的子女也要在语言上放轻松,多安慰老人,与老人经常聊聊天。如果老人喜欢运动就给他们买一些运动器材和杂志,鼓励他们发展业余爱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退休后的新生活。

扩展阅读

了解老年人心理期待


一般来说,老年人的心理期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一、成就型。有些老年人在是中青年时曾经在工作中做出过一些成绩,甚至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因而离退休之后有一种完成任务的感觉,对自己的成就感到满意和自豪,他们喜爱同年轻人谈自己辉煌的过去,更希望年轻人尊重自己。此外,这部分老年人往往壮心不已,积极进取,希望有机会发挥余热。

二、安乐型。有些老人离退休之后对自己的成就感到满意,同时认为既然从岗位上退下来了就应该安于清闲的生活,知足常乐,平时可以在家养个宠物或者锻炼身体,或者是认为自己年轻时把时间用在了工作上,没有时间顾及家庭,这时有时间了就要在家里多做家务和老伴、子女更多时间地相处等。总之,这一类老年人最让照顾他们的年轻人省心,家里人也应该用心营造氛围,让老人更好地享受天伦之乐。

三、不服型。有些老年人平时身体好,加上有某个方面比较过硬的技术,因而可能会出现不服老的现象,他们认为自己身体还好,就要多做出些贡献,甚至很多事情一定比年轻人干得更好。另外,也有一种情况是对某种看法不服气产生的,如同事在某个方面曾经超过自己,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而不服,即使退下来了还要用事实再次证明自己的能力等。

四、求助型。这部分老年人或是因为经济条件差,或是因为健康状况不佳,或是因为配偶离去,倍感孤单,因而特别需求帮助,尤其是需要子女对自己的照顾,这部分老年人如果情绪不好,常常会产生失望的感觉。照料好这样的老人不仅仅是儿女们的事情,所有的人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爱心,让老人感到温暖。

五、衰弱型。身体的衰老必定会影响生活,这类老年人常常感到没有生活乐趣,感到苦闷,甚至是忧虑烦恼,日久可能会对生活失去兴趣,产生恐惧心理。家人应该多给老人关心,用心安排老人的生活,让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同时减少他们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快活起来。

关注老年人心理问题


上海等大城市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都在加强,但是我觉得,这些关爱往往还比较集中在物质层面。一位独居老人说过,她家的新被子有近十条,比过去新娘子还要多,柜子快要放不下了,精制油必定要吃到变质,这些都是方方面面“关爱”来的,而她自己感到最缺少的还是能够有人经常和她说说话的机会。上海某部和驻地街道建立了“双拥”结对关系,一些战士和驻地的老人关系非常密切,老人们把这些战士当成了亲人。什么原因?战士说,帮老人干活只是一方面,主要就是经常和老人“唠唠家常”,就是这点老人最开心。

有统计数据显示,本市老年人患各类心理疾病的人数逐年增加,其中尤以患神经官能性恐惧症、忧郁症和综合焦虑症居多。不少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回家后,无所事事,闲得无聊,特别缺少交流,一旦遇到一些不如意的生活小事后,心理疾病便“一触即发”。在这样的状况下,有部分老年人喜欢没病找病,“对号入座”,结果使本已比较脆弱的心理更加脆弱,甚至导致忧郁症的出现。

老年人各类心理疾病的上升,一方面反映了目前老年人心理疾病亟需加大医治力度,但另一方面也给我们的家庭、社会敲响了警钟,那就是如何来预防、疏导老年人的心理障碍。这首先需要我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也是大事,同样要有人关心、重视。这恐怕比送被子送油还重要得多。

给老年人送上心理的关爱,需要家庭、街道、居委、社工、义工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形成合力,只有全社会都来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送“温暖”送到心里,心灵被温暖了,老人才会真正拥有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的美好生活。

专家谈老年人心理问题如何调适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不过“宝贝”有时也会出问题,不是毫无原因就闹情绪、发脾气,就是自怜自艾,觉得家人都不关心他(她)而伤心忧郁。对此心理专家表示,老年人受多种因素影响,心理健康容易出现问题,需要家人及时加以调适。

精神空虚让老年人心理不再健康

心理专家表示,老年人由于社会及家庭环境的改变,社会交往日趋减少,身体状况日趋下降等因素,很容易产生孤独感,从而影响心理健康,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老年人心理问题调节对策

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难得糊涂,并且要加强与外界的接触,多出去走走,不要把自己禁锢在家里。与同龄人多交流、多沟通,有助于适应老年人群体生活。

丰富自身精神内涵。老年人应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绘画、编织等,既不浪费过多体力又能陶冶情操,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益处。

子女加强精神关爱。平时应该多和父母沟通,从中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不要以工作忙为由冷落了父母。对老人的行为和想法要多包容,多理解,鼓励老人对生活的信心。

人到老年时,随着机体的衰老,各功能的退化和慢性疾病的增加,很容易将一个原本心理健康的老人折磨到心理出现问题。对此老年人自身和家人要多加关注,及时疏导,以防心理问题逐渐堆积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疾病,如老年抑郁症、老年疑病症、老年焦虑症等。如果您对老年人心理问题还有更多关注,请连线我们的在线医生进行咨询。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如何应对:老年人心理落差?》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老年人应该如何养生”专题。

如何应对:老年人心理落差?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