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夏季注意养生 > 导航 > 改善情绪的食物

改善情绪的食物

2019-10-07

夏季注意焦虑情绪的调节

夏季注意养生。

“不怕工资低,就怕命归西。不怕挣钱少,就怕死得早。”养生已经成为一个热度越来越高的话题,养生除带给我们好的身体,更有心灵的健康。关于四季养生,我们要掌握哪些知识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夏季注意焦虑情绪的调节”,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人们的很多心理活动都是额外的心理负担,因为许多时候着急、担心根本于事无补,天气炎热的夏季更是如此。美国某个著名大学对2842名一周工作超过100小时的工作者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工作超时与工作焦虑之间其实没有什么必然关联。”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焦虑不安,更多的是因为不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和价值感,将工作当做沉重的包袱,背着这个包袱才让人感到焦虑、心累。此外,很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总是重复着单调的活动,缺少变化,如此一来,也必然会导致心理上的疲劳。夏季闷热难耐的天气,使得焦虑情绪更似火上浇油。

其实夏季想要消除心理上的焦虑,可以换个角度看世界。

人们之所以不能沉浸在某一特殊时刻所发生的事情中,关键在于过多的关注一些利益攸关的目的,而忽略了去发现和欣赏许多美好的东西。赶车上班,与其为那1个多小时的上班车程而忧心忡忡,倒不如把心思倾注于美丽清晨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发现美。一阵清脆的鸟鸣能让人心情愉快,刚刚盛开的花朵能使人倍感神清气爽,将一份好的心情带到工作单位。


延伸阅读

上班族夏季如何防中暑? 天热心烦气躁?预防情绪中暑注意心理调节


随着全国各地天气持续高温闷热,许多人出现了心烦气躁、郁闷、易怒等“情绪中暑”的隐性表现,间接导致了车祸、酒精中毒和打架斗殴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对此,提醒人们,连续高温闷热天气要注意自我心理调节,谨防出现情绪中暑症状。

谨防出现情绪中暑症状

在正常人群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发生“情绪中暑”,尤其是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情绪中暑的比例会急剧上升。“情绪中暑”表现为以下三个症状:一是情绪烦躁不安,不能静心思考问题,办事经常丢三落四,常因微不足道的小事与他人闹意见,自己还觉得内心烘热,头脑糊里糊涂;二是心境低落,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觉得生活过得没劲,对他人缺乏应有的热情,呈早晨、下午、晚上三个时间段由好到坏的变化;三是行为古怪,经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生活动作,如反复洗澡、洗脸、洗手和擦洗鼻子等。

持续闷热天气是“情绪中暑”高发的诱因,其直接“元凶”是由于高温天气影响了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许多人因天气炎热而食欲减退,加之出汗增多,人体电解质代谢出现障碍,就会影响到大脑神经活动,使人出现烦躁不安、动辄发火的症状,即使人们本身所处环境并不热,也因外界强光线产生烦躁情绪。此外,夏季昼长夜短,蚊虫干扰,气候炎热,影响安睡,使睡眠质量下降,容易引发疲劳,也是诱发“情绪”中暑的重要原因。

如何预防情绪中暑

适当运动:健身运动是上班族的时尚,但在炎热的夏季要减少运动量,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时间以半小时为宜。当运动锻炼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而当气温达到35℃以上,要停止运动,以静制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同时,应随身携带一些人丹、风油精、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物。

及时补充水分:夏季高温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可在饮食上加以调节,饮食宜清淡,多食青菜水果,少吃肥腻煎炒食品。经常食用冬瓜薏米粥、绿豆海带汤、绿豆粥,适量吃些瓜果,如西瓜、冬瓜、凉瓜等解暑食物,可以有效地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每天还要经常补充水分,最简单的是多饮开水或淡盐水,喝盐水时,要少量多次地喝,才能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也可饮水果汁、酸牛奶、茶水等。

空调温度别调得太低:如果在家中,感觉到热时要借助自然风和地上洒水或电风扇、空调来降温。电风扇最好不要对着自己吹,使用空调时一定要注意适时开窗通风。办公室也要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室内温度在26℃运行一段时间后,设置为27℃为最佳,千万不要把空调温度调得太低,空调温度应控制在与室外温差5℃~10℃之间,否则室内外温差太大,反而容易中暑、感冒。

合理睡眠:中暑的发生还与睡眠有关,人们最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才能精神饱满,增强身体抵抗力。

炎炎夏日,任谁都受不了烈日的烘烤,如果长期呆在室外,接受烈日的“烤”验,很容易就会发生中暑。那么,作为上班族的我们,在夏季该如何预防中暑呢?

夏季养生攻略:上班族夏季如何防中暑?

 1、及时补充水分

专家指导,夏季高温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可在饮食上加以调节,饮食宜清淡,多食青菜水果,少吃肥腻煎炒食品。经常食用冬瓜薏米粥、绿豆海带汤、绿豆粥,适量吃些瓜果,如西瓜、冬瓜、凉瓜等解暑食物,可以有效地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

每天还要经常补充水分,最简单的是多饮开水或淡盐水,喝盐水时,要少量多次地喝,才能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也可饮水果汁、酸牛奶、茶水等。

2、适当运动

专家表示,健身运动是上班族的时尚,但在炎热的夏季要减少运动量,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时间以半小时为宜。

当运动锻炼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而当气温达到35℃以上,要停止运动,以静制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同时,应随身携带一些人丹、风油精、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物。

3、合理睡眠

专家称,中暑的发生还与睡眠有关,人们最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才能精神饱满,增强身体抵抗力。

 4、空调温度别调得太低

专家表示,如果在家中,感觉到热时要借助自然风和地上洒水或电风扇、空调来降温。电风扇最好不要对着自己吹,使用空调时一定要注意适时开窗通风。办公室也要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室内温度在26℃运行一段时间后,设置为27℃为最佳,千万不要把空调温度调得太低,空调温度应控制在与室外温差5℃~10℃之间,否则室内外温差太大,反而容易中暑、感冒。

如何应对夏季情绪病


夏季高温,热浪一般的空气容易让人产生不适。身体和情绪都会有所反应。而情绪表现出来的,就是焦躁、暴躁、易怒,不安的感觉时刻困扰着。这种感觉很多人都觉得糟糕透了,因为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很多时候,也只能自己憋着,说也没法说,形容也没法形容。如果会自我调节还好,但若不会自我调控,放任这种情绪状态发展下去,引起更加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身体的健康,那就得不偿失了。


那么,本篇就来说一说,炎热的夏季,如何应对焦虑症和情绪病。首先,夏季情绪病的表现特征有哪些?

慢性焦虑爱忐忑

如果你经常忐忑不安、难以集中注意力,坐卧不宁、紧张性头痛,身体出现心动过速、上腹不适、头晕、口干等症状,就得提高警惕了。

急性焦虑爱假装

急性焦虑症发作时易被误认为是“心脏病”,伴有‘‘濒死感”,患者会突然感到心慌、呼吸困难,心好像要跳出来了。

这其实是急性焦虑发作时植物神经亢进所导致的,患者会突然非常恐惧或忧虑,心跳加快、气短、窒息、出汗、全身发抖等症状。有些患者害怕再次发作,就不敢出门,不敢乘公交,导致无法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试着与焦虑“和解”

出现焦虑情绪,首先要想办法和它们“和解”,看书、听音乐、慢跑,调试自己的心理状态。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尽早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以免引起抑郁症、强迫症等更严重的情况。


过度焦虑怎么办

不要有病耻感,不要担心自己得病了别人会怎么看;到专业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要正确对待药物治疗,而不要过度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接受正规的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等;适当地放松和休息。

懂得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不好的焦躁感也是夏季养生保健的重要方式。不要太宅,也不要太自闭。没事多多参加户外运动,让坏情绪全部化成汗水挥发掉。那种感觉会很爽,整个人都会感觉很通透。情绪不好,再加上夏季气温太高,容易让自己身体上火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如果试过了所有自我调节的方法还是没用,那么最好及时就医,让专业的医生帮助你。

夏季要舒缓情绪预防疾病


夏季的时候我们养生要注意的情况是比较多的,在夏季的时候是一个比较炎热的季节,在这时候我们人体就很容易会产生身体不适情况,特别要小心产生各种的疾病,对我们健康影响是非常大的,那么我们具体在平时如何养生比较好,一起看看吧。

适当的舒缓情绪

夏季的时候我们首先就应该注意适当的舒缓情绪,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健康度暑,因为夏季天气的原因,人们往往会变得心烦意乱,脾气暴躁,这时候难免会有不好的心情存在,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小心了,在这种情况下会加速血液上涌,使得脑部血管难以承受,从而诱发脑血管疾病,对我们血管健康是非常有影响的。因此我们在夏季吃一些可以清心的食物,经常做一做减压运动,这样便可以帮助我们很好舒缓情绪,保护身体的健康,减少脑血管疾病出现的几率,夏季的时候必须要保持好的心情才行。

注意预防疾病

同时我们在夏季生活中还需要注意,在夏季的时候我们容易产生各种的疾病,夏季的时候会有一些时期,是属于致命疾病的高发期,如果没有注意,甚至有可能会丢了性命。早上的时候我们就要小心,在这一阶段中是心脏病、卒中、哮喘等病症的高发的阶段,因为小暑天气的问题,疾病发作的几率会大大增加。所以夏季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身体有任何不适都要注意,只有这样才可以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安全才行。

夏季的时候我们养生需要注意的情况是比较多的,在这时候我们首先就应该注意,首先应该保持好的心情,特别需要避免产生一些不好的情绪,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同时夏季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注意去做好预防疾病的工作,这也是很重要的。


秋季养生15个小常识 调节情绪调理脾胃


秋季是个养生的好时节,天气凉爽,不过也是疾病的高发期,我们在秋季之中,一定要注意好自身的养生。秋季本就是个对饮食起居等多方面很有讲究的季节,所以在秋季我们一定要注意好身边的养生常识。那么,秋季之中又有哪些养生常识需要注意的呢?下面小编来和大家说说这个问题。

秋季养生注意要点

调护运动

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故要多呼吸新鲜空气,在清凉的晨风中散步、跑步,这不但是在进行“空气浴”,还接受了耐寒训练,使身体能适应寒冷的刺激,为度过即将到来的寒冬作充分的准备。 此外,郊游登山是一项适宜秋季的锻炼项目,不仅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也使得人的肺活量及心脏的收缩力增大。

调节湿度

秋季的空气都很干燥,秋分瑟瑟,吹走了空气中的水分,所以在这个季节中,我们有时会感觉口干舌燥的症状,而且皮肤还很容易干裂。所以我们在居住的地方一定要保持室内的湿度,并且多喝一些水,保持体内水分充足。

中药调护

根据秋季的特点,可适当服用一些维生素类制剂。另外,还可服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进行保健,如西洋参、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胖大海等。平素为阴虚体质的人,可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如果出现皮肤与口角干燥、口舌生疮、咳嗽、毛发脱落等,即“秋燥”现象,可适当选服些滋阴润肺的补品或药粥。如沙参、百合、银耳、芝麻加粳米、冰糖适量煮粥,早晚服食,能起到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作用。

调节情绪

秋季是万物沉寂的季节,所以在这个季节中,我们走在大自然之中,看到万物开始沉寂,难免不会有悲秋的情怀。所以这时候我们很容易就会产生伤感,忧郁的感觉。而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培养自己的乐观情绪,让自己开心起来,多出去走走,享受秋季给我们带来的凉爽。

调养起居

秋季昼热夜凉温差较大,应随时增减衣服,以防止秋凉感冒。为了提高人体在冬天的御寒能力,呼吸道抵抗力较弱而易患气管炎的人们,应特别进行秋季锻炼,保证机体顺利地从夏热与秋凉“接轨”,以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抗寒能力。另外,秋季早睡早起有利于收敛神气,使肺不受秋燥的损害,保持充沛的活力。

调节饮食

遵循季节变换的规律,科学进食,由内而外地调养,这就是食疗的功效。夏季过后,暑气消退,人们的食欲普遍增强,此时千万记得要管住自己的嘴,以免伤及肠胃。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另外还应“少辛增酸”,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多吃广柑、山楂、新鲜蔬菜、酸味食品;多补充水分,多吃水果与绿叶蔬菜;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粥以益胃生津。

慎食瓜果

夏令大量食瓜果虽然不至于造成脾胃疫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后再大量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 此,入秋之后应少食瓜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早起早睡

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舒达阳气。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多躺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

加强锻炼

秋天气候渐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过多,有意让机体冻一冻,经受一些寒凉之气的锻炼,这也是增强机体对冬季寒冷气候 的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尤其应重视耐寒锻炼,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调理脾胃

立秋之后应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夏秋之交,调理脾胃应侧重于清热、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温软开胃,易消化食物。少吃 辛辣刺激油腻类食物,秋季调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健康饮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还应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这对护肝益肺是大有好处的。

注意养阴

秋季天气干燥,秋季养生要注意养阴。秋天养阴:第一,要多喝水,以补充夏季丢失的水分。第二,多接地气,秋季我们要多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漫步田野、公园,这都有助于养阴。第三,避免大汗淋漓。汗出过多会损人体之“阴”,因此,秋季锻炼要适度。

适时进补

常言道:“秋季进补,冬令打虎”,但进补时要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 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提倡食补。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 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这些食物与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预防秋燥

秋天雨水较少,天气干爽,人体容易虚火上延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 易伤肺,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肺气太强,容易导致身体的津液不足,出现诸如津亏液少的“干燥症”,比如皮肤干燥,多有咳嗽。防秋燥,重在饮食调理,适当 的选食一些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比如梨、甘蔗、荸荠、百合、银耳等。

预防秋乏

俗语说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 性反应,常表现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办法就是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但要注意循序渐进;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

冬季注意身体保暖的同时要注意情绪保暖


一、天气寒冷要注意身体保暖:

寒冬,每当气温骤降时,许多器质性疾病患者会大大增加,诸如流行感冒的迅速传播;慢性气管炎和肺心病患者的症状加重;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患者病情加重;肝硬化所致的食道静脉出血的发生;高血压病人因血压升高,诱发心肌梗塞和中风,甚至发生“猝死”等。

天气寒冷导致以上情况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由于气温的降低和气压的升高,可导致交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调,反馈性地引起毛细血管的舒缩反射,毛细血管的阻力加大。这对于循环系统的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等都是极为不利的。

气候寒冷可使血液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血沉加快、血凝时间缩短、血液粘性增大等等。这些都是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帮患主肌梗塞和冠心动脉硬化者的死亡率在冬季较高。

寒冷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毛细血管也可能发生硬化,甚至造成小动脉持续痉挛,这与脑溢血和中风的发作等关系甚大。

严寒所致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和内分泌机能失调,可引起免疫反应的异常,如免疫球蛋白A减少,自体免疫反应增强等,常诱发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患。

寒冷的刺激可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这与溃疡病的发病有重要关系;胃的迷走神经反射可使胃酸分泌过多,同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胃及十考指肠粘膜血管痉挛,使其抗酸能力大大减弱,促使胃及十二指肠粘膜受酸性消化液的浸蚀而形成溃疡。

天寒使得随皮肤出汗排出的代谢废少,因而加重了肾脏的负担,尿毒症等泌尿系统疾患发生死亡者多出现于冬季。

因此,体质较弱和患有上述疾病的人应重视冬季,以利平安过冬。要注意保暖,加强锻炼,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妥善治疗有关疾病,注重心理保健,科学安排衣食住行,亦可在医生指导下提前服用一些补药。

二、天气寒冷要注意情绪保暖;

医学专家研究发现,气候对人类心理、生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日前,从北京市各大医院心理科传来消息,入秋后,各医院抑郁症的门诊量显著增加。心理学家认为,这与气温不定、花木凋零、草枯叶落,使一些人心中产生凄凉、苦闷、垂暮之感有关。

抑郁症好发于秋冬季

时下正是抑郁症的高发期,这个时期高发的抑郁症在临床上称为“冬季抑郁症”。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许天红说,冬季抑郁症是指有一些人一到冬季,情绪就变得易怒、忧郁、易疲劳,精力衰退,注意力分散等。

造成冬季抑郁症的原因是冬季阳光照射少,人体的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因而出现了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据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人大脑里腺体松果体对阳光十分敏感,当太阳光强烈时,松果体受到阳光的抑制,分泌出的激素少。反之,当阳光强度降低时,松果体兴奋,分泌出的激素就多。而这种激素有调节人体内其他激素含量的“本领”。当它分泌多时,人体内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在血中的浓度降低,这两种能唤起细胞兴奋的激素减少,使得细胞兴奋性降低,变得不活跃,人就会处于抑制状态,情绪低沉,总感觉疲惫。

依据冬季的气候特点,比如:天亮得晚黑得早、风大、人们的表情比其他三个季节都严肃等都是导致抑郁的暗示。因此,一到冬天,抑郁症患者就呈现季节性增长趋势。

坐班族易患冬季抑郁症

常年在室内工作的人,尤其是体质较弱或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以及平素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比一般人更易产生冬季抑郁症,许天红讲。医学研究也发现,冬季抑郁症通常起病于成年期,平均起病年龄是23岁,女性是男性的4倍。

许天红告诉记者,仅他一个人一个月就接待了上百名冬季抑郁症患者,最多一天就看过二十多人。患者以青年为主,主要集中在20岁至30岁之间的人群。

他发现,在这些患者中,有些人仅仅是轻微的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轻度心情不佳、忧伤到悲观、绝望,认为生活没有意思,高兴不起来。出现焦虑症状,导致食欲、睡眠等生活能力下降。同时还会出现精力缺乏、自我评价低、精神运动迟滞。但是,轻微的情绪障碍如果不能及时宣泄或加以疏导的话,就会积郁成疾,很可能导致患者有自杀倾向。

防治冬季抑郁症有办法

对付冬季抑郁症,许天红建议采用以下方法。首先,加强日照和光照,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每天照射一定量的太阳光或明亮的人工光线,可以减少冬季抑郁症病人的自杀念头。当阴雨天或早晚无阳光时,尽量打开家中或办公室中的全部照明装置,使屋内光明敞亮。人在这种光线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活动,可调动情绪,增强兴奋性、减轻或消除抑郁感。

其次,当冬季出现阴天、雪天之时,人们应增加糖类摄入,以提高血糖水平、增加活力、减轻忧郁,但糖尿病患者除外。

再有,此时人们可以适当服用复合维生素B类、谷维素等可调节精神情绪。此外,咖啡、浓茶等有一定的提神作用,能减轻或消除忧郁现象。

最后,在工作之余,到室外空气清新、场地宽敞的地方散步、跑步、练太极拳、跳健身舞等,都能调动情绪、缓解抑郁状态。

夏季注意焦虑情绪的调节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