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寒露节气养生常识 > 导航 > 养生五大平衡

寒露节气的五大习俗

寒露节气养生常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围绕养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传,生活中睿智的人,一般都是对养生颇有心得的人。如何进行四季养生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寒露节气的五大习俗,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导读:10月8日我们将迎来寒露节气,天气将从凉爽转向寒冷。对于寒露节气习俗,你了解多少?寒露节气习俗主要有5种,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寒露节气习俗

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是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是深秋的节令,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那么寒露节气习俗有哪些呢?

1、登高

众所周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高寿。古时登高源于避祸。

登高不仅可以怀古、陶冶情操,而且通过登高,人们可以借此抛开工作烦恼,通过与自然的接触,缓解压力,放松自己,所以在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季节,登高远眺,高喊几声呼出胸中浊气,对抑制悲伤的情绪大有好处。

2、吃芝麻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在北京,与芝麻有关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热门货,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

芝麻分为白芝麻和黑芝麻。食用以白芝麻为好,药用以黑芝麻为好。白芝麻通常称为二芝麻,而黑芝麻的黑字是不能省略的,也不是多余的。谚语说:嚼把黑芝麻,活到百岁无白发。意思是说黑色芝麻养黑发。

3、吃花糕

由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4、饮菊花酒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在寒露这天,古人还要取井中的水用来浸造滋补五脏的丸药或药酒。古书记载:九月九日,采菊花与伏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重阳时节插茱萸饮菊花酒,可使身体免受初寒所致的风邪。

5、农事习俗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寒露节气养生

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从现在起,夏天的凉鞋可以收了,地上的寒凉之气越来越重,脚部必须注意保暖。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同时要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

在饮食上还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类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水柿、提子等水果。此外还应重视涂擦护肤霜等以保护皮肤,防止干裂。

这一时节的精神调养也不容忽视,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相关推荐

寒露节气的习俗


二、寒露钓鱼天气的选择三、关于寒露节气的农事谚语

寒露节气的习俗

1、寒露节气的习俗

1.1、吃花糕

由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1.2、饮菊花酒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1.3、登高

众所周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高寿”。古时登高源于“避祸”。

2、寒露节气吃什么水果好

2.1、葡萄

葡萄它不但营养丰富、用途广泛:色美、气香,味可口,是果中佳品,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各种产品。除含水分外,还含有约15%~30%糖类(主要是葡萄糖、果糖和戊糖),各种有机酸(苹果酸、酒石酸以及少量的柠檬酸、琥珀酸、没食子酸、草酸、水杨酸等)和矿物质。

2.2、梨

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最适宜于秋冬季节发热和有内热的病人食用。尤其对肺热咳嗽、小儿风热、咽干喉痛、大便燥结症较为适宜。

2.3、苹果

苹果有“智慧果”、“记忆果”的美称。人们早就发现,多吃苹果有增进记忆、提高智能的效果。苹果不仅含有丰富的糖、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大脑必需的营养素,而且更重要的是富含锌元素。

2.4、柑橘

柑橘是秋季上市量最大,也是人们最喜爱的水果之一。它不但酸甜可口,更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柑橘的果实、果皮、果核以及根等都有不同的药理作用。未成秋天最好是要讲究清肺润喉,去火止燥。

3、寒露时节饮食禁忌

3.1、不喝冷饮。雪糕、冰砖、冰棒等冷饮易诱发哮喘。

3.2、尽量少吃或不吃含盐量较高的食物,如咸菜、酱菜、咸笋干、咸肉等咸食。

3.3、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

3.4、不宜多喝含气饮料,包括汽水、啤酒等。

3.5、禁吸、喝酒。吸烟可诱发疾病,饮酒能助火生痰,对机体不利。

寒露钓鱼天气的选择

1、温度:鱼类属变温性动物,温度随水温的变化而改变,鱼的体温与水温相差1℃左右,温水鱼类的适合生存水温为4℃~35℃,低于5℃,高于35℃时,就会感到不适应,甚至难以生存。适宜生活水温15℃~25℃,这也是最适合钓鱼的水温。不同的鱼种适温情况有差异,不能一概而论,鲫鱼低温4℃~10℃、高温30℃左右都可以钓到,鲫鱼能忍耐0℃的低温,全年都可垂钓。

2、气压:气压高低直接影响鱼类的活动与食欲。气压高时水体含氧量多,鱼儿舒适活跃,四处游弋,摄食积极;气压低会造成水体缺氧,鱼儿食欲降低,因此在高温季节湿闷的低压天气里,鱼儿会感到憋闷难受,没有食欲。

3、刮风:金秋天高气爽,鱼儿膘肥体壮,食欲旺盛,正是喜获丰收的绝好时光。这一季节多刮西风、西北风,秋风习习,水波荡漾,水面的漂浮物质、软体动物和昆虫,被水浪拍击纷纷入水中,给鱼儿送去了天然饵料,加之鱼儿感到寒冬将至,须为越冬储存养料,故特别贪吃,很爱咬钩,此时垂钓,易获丰收。

关于寒露节气的农事谚语

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

小麦播种尚红火,晚稻收割抢时间。

留种地瓜怕冻害,大豆收割寒露天。

黄烟花生也该收,晴朗天气忙摘棉。

贪青晚熟棉花地,药剂催熟莫怠慢。

大棚黄瓜搞嫁接,保温保湿是关键。

紫红山楂摘下来,鲜红石榴酸又甜。

果品卸完就管树,施肥喷药把地翻。

采集树种好时机,乡土种源是重点。

畜禽喂养讲技术,怀孕母畜细心管。

越冬鱼种须育肥,起捕成鱼采藕芡。

寒露不摘烟,霜打甭怨天。

寒露不刨葱,必定心里空。

寒露节气的习俗有那些 寒露节气食谱推荐


寒露以后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秋天,在此时要进行一定的食补。寒露节气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应多吃些莲子、山药、红枣、鸭、鱼、肉等食品。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冬瓜、胡萝卜、藕、银耳等及豆类、海带、菌类、紫菜等。

寒露,是秋刀鱼最肥美的时候,在寒露时节推荐蒸豆豉秋刀鱼。秋刀鱼不仅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多种矿物质,还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EpA和DHA等不饱和脂肪酸,它们有抑制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作用。锅内放少量油,将葱、姜、蒜、辣椒、豆豉入锅爆香后淋在鱼上,再放上胡椒粉、酱油、料酒、盐,蒸约6分钟至熟即可。

寒露后可适当进行温补,多吃些羊、牛、鸡肉,但更要讲究滋阴润燥,豆浆、酸梅汤、蜂蜜、银耳、西洋参都是很好的养阴食材。需要谨记,寒露后的秋季温补要适量,不可过分,否则会出现上火、烦躁、便秘、失眠、便血、流鼻血等症状,得不偿失。

秋季要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之物,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体质较弱、肝肾亏虚和肠胃不强者可多享受“粥”到服务。

从古到今,寒露对于辛苦了一年的农民来说都是一个喜悦、丰收的节气。因此在这个节气民间有许多习俗。

寒露重阳节的“赏菊”、喝菊花酒的习俗由来已久。在万物凋零时节,菊花却正值盛开,争奇斗艳,自成秋日里的一道亮丽景观。而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酒古称“长寿酒”,陶渊明有诗曰“菊花酿酒可延年,两鬓丝丝绕鹤发”。这种长寿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其味清凉甜美。

寒露节后天高云淡,湛蓝澄澈,正是登高望远的好时节。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邀约亲朋,登高望远。景山公园、香山、八大处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吸引众多的游人。

在我国南方,这个时节告别炎热,阳光和煦,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可赏花,流行吃螃蟹、钓鱼。寒露时节,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所以有“秋钓边”之说。

寒露节时,也正是秋风送爽、菊黄蟹肥秋意浓之时。此时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所以,寒露节后,南京有寒露节气蒸螃蟹的习惯。

正月十二的五大习俗


导读:说到正月十二习俗有哪些,相信很多人都不了解。其实正月十二习俗多多,今天小编为您介绍正月十二的五大习俗,如搭灯棚、烤火节、过老鼠节等。

正月十二习俗

1、搭灯棚

民间俗称十二搭灯棚。意思是元宵节将近,村庄中的管事人从这一天开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准备花灯,做元宵赏灯的各种准备工作。

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2、烤火节

在石家庄南部一些地区,至今还保留沿承着正月十二[有的为正月初十]烤柏火的风俗习惯。黄昏时分,人们在自家门前,点燃柏枝,烟雾中弥漫着一股清香,一家老幼围坐火边,谓曰:烤柏火。

烤柏火寓意为败祸,可以避瘟驱邪,人们将不用的旧家什,统统烧掉,用烧后剩余的柏枝雕成柏锁,系上绳子,挂在婴儿脖子上,以求长命百岁。谐音烤百火烤百龄火,孩子们走街串巷奔走各家,烤百家火,不生百病,一年无灾无恙。

3、过老鼠节

传说,正月十二是老鼠娶媳妇的日子,也有的说这一天是老鼠的生日,于是人们围绕着老鼠创造出各种各样节目,不但表达了老百姓对老鼠的憎恨,还驱赶了父老乡亲们一年的辛苦劳累。这一天的汉族民俗活动有藏剪刀,收旧鞋,捏老鼠嘴等。

老鼠节这一天不能使剪刀,只要听不到剪刀的咔嚓声,家里一年就听不到咔嚓咔嚓老鼠嗑东西的声音。当天上午,各家各户的孩子们背着筐头挨家挨户收旧鞋,村中的老百姓也乐意把邪(鞋)送出去。

4、包饺子

正月十二这天,家家户户要包饺子。包饺子时要捏紧,俗称捏老鼠嘴,意思是让它光高兴,少祸害东西。人们会把饺子捏成老鼠的模样,有嘴、有耳朵、有尾巴,还用绿豆当作眼睛,人们说,包饺子就是捏老鼠嘴,把老鼠嘴捏死,老鼠就不能咬东西了,家中一年都不会有老鼠。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喝小米面或玉米面粥,意思是迷老鼠眼让老鼠看不清东西。晚饭后,人们还要炒花生,意思是炒(吵)聋老鼠的耳朵。

5、点丁日

在客家民俗中,元宵节要结灯挂彩喜庆团圆,而在正月十二,各村就要召集能工巧匠搭棚点灯了。由于客家话中,灯与丁同音,所以正月十二又是点丁日。

点丁的习俗除了恭喜祝贺的寓意之外,还表示本宗族对新出生男丁的认同。凡是男丁都要被点一次丁,可以在出生当年点丁,也可以大几岁才点丁。按照习俗,醒狮来祝贺,主人家会燃放两条鞭炮迎接,并拿出喜糖、柑橘和利是答谢醒狮队。

正月十二习俗还有哪些呢?在这期间,北京的习俗有抖空竹(和谐之声)、摇风车(欢乐之声)、敲锣鼓(太平之声)等游乐活动,人们还可以走亲访友、结伴出游、制作灯笼、排练花会

寒露节气 观红叶成习俗


每到寒露节气,去赏红叶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一种习惯,更是成为了一种寒露习俗。但是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赏红叶的注意事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观红叶究竟要注意什么吧。

寒露习俗之观红叶

秋风飒飒,黄护叶红。每到寒露,观红叶就成了重头戏,金秋的山峰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

红叶,学名黄梢。是观赏树木,主要看叶。为历代文人青睐。A早见于司马相如(上林赋》,全国各地都有。事实上,人们在观赏红叶的时候,不仅仅是黄护,还有乌柏、丹枫、火炬、红叶李等树种。漫步在通幽曲径上望

山坡。便会看到一簇簇、一片片红叶。色彩斑斓的美景。

满山遍野的红叶是秋天为壮丽的自然景观。在中国诗歌中有两首诗是写红叶的杰作,一首就是唐代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料,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的妙处在干不仅写出了一片火红的枫林,还写出了“霜”。红叶是‘霜”打成的,这是完全符合道理的。这里写的是东北地区的红叶,北方下霜比南方早,一般寒露的时候就开始了,所以诗中写的是“霜叶红干二月花”。

第二首写红叶的诗是宋代杨万里的《秋山》。

乌柏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程红。

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

这首诗以十分轻盈的笔调和一点调侃的手法,把装扮秋天山色之美的两种树乌柏树和枫树写了出来。写得很浪漫;而“小枫一夜偷天酒”则把自己的“醉容”留给了人间。

南京立秋的五大习俗


导读:你了解南京立秋习俗吗?南京立秋吃什么呢?南京人立秋这天除了要吃西瓜啃秋,还有秋后十八盆、贴秋膘、秋忙会等习俗,你听说过吗?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南京立秋习俗。

南京立秋习俗

立秋时节,在南京民间,有秋后十八盆啃秋、贴秋膘等习俗。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1、吃西瓜啃秋

在老南京立秋节气上,有着啃秋的习俗,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老南京有一种民俗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啃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

在南京吃西瓜啃秋的习俗在古时就有了。传说明代时有一年,南京城里许多人长了癞痢疮,有人便效仿庐州府崔相公之女食瓜让癞痢落疤自愈的故事多吃西瓜,结果瘌痢疮果真好了。因此人们就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每年立秋这天,家家户户都会买上足够的西瓜,一家人围着桌子啃个够。过去立秋之后西瓜就下市了,不像现在一年四季都能买到西瓜。所以,如果立秋这一天不啃够的话,就将再等上1年了。现在,不少南京人仍保留着立秋啃秋的习俗。

2、秋后十八盆

秋后十八盆,是老南京(特别是老城南人)的一句俗语,其意何解?说的是,从立秋这日算起,因为天气仍然颇热,每日依然还得冲澡,要洗完了十八天,天气才转凉。

也就是洗完了十八盆的洗澡水才会从处暑渐渐到白露、秋分节气,这时才谈得上天气真正转凉快,正如南京老话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的意思一样,立秋后洗完十八盆洗澡水,那才真的是转凉爽的日子。

3、立秋有公秋和母秋之分

在老南京立秋节气上,关于立秋还有公秋和母秋之分,更有公秋凉爽母秋热的说法。这一观点甚至为学界所接受,《现代汉语方言大辞典》就收有公秋、母秋词条。

但何为公,何为母,百姓深为关心,说法多种多样,曾有某民俗专家说双日为公秋单日为母秋,刊于某报,也载于某书(《金陵十记》)。

4、贴秋膘

南京有句农谚说:入伏下雨伏里旱,立秋下雨吃好饭,在老南京民间还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立秋时的体重与立夏时的体重对比。因为人到夏天天气热,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这种减轻叫苦夏。

瘦了当然需要补,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而这个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吃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以肉贴膘。

5、秋忙会

老南京还有一个立秋盛会秋忙会,不过现在已经基本消失了。啥叫秋忙会?秋忙会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在以前其他地方也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

在一年一度的秋忙会上,南京人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交流出去,把自己想要的物品交流进来。在以前规模很大,和夏忙会一样,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南京立秋后还需防暑降温

在南京,立秋日其实离凉爽还远得很。立秋通常处于三伏之中,晴热是理所当然,另外俗语立秋处暑,上蒸下煮,也说明立秋之热。在南京历史上,在立秋日这天出现高温的几率高达40%至50%。南京的秋天真正到来,要送走立秋、处暑两个节气,大概到白露节气后期。

秋后久晴无雨时,暑气更加逼人,民间素有秋老虎之说。因此,立秋后仍然要注意防暑。

只要注意饮食和正常的起居习惯,秋老虎是完全可以降伏的。首先要注意防晒,尽量在阴凉处工作;注意饮食,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就从餐桌上撤除,要常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但也不能过于清淡,要注意营养均衡;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少饮酒;多饮水;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要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

在秋老虎发威的天气里,不要放松对寒凉的警惕性,不要忘记秋天昼夜凉的特点,早晚要注意加衣,防止受寒;要注意保护室内空气流通,空调房室内外温差不要大于7℃,吹空调时间要适当缩短。

寒露节气的五大习俗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