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夏季小暑大暑养生 > 导航 > 养身和养生有什么区别

小暑大暑和数伏天有什么区别?

夏季小暑大暑养生。

天下只有养生之道,没有长生之药。古今的人们对养生有很多相关的劝谕和诗句,健康离不开养生,积极的心理离不开养生。四季养生这方面的知识您掌握多少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小暑大暑和数伏天有什么区别?》,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小暑大暑和数伏天有什么区别

1、小暑大暑和数伏天有什么区别

常有意思的是,中国24节气里将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两个月,分别赋予两对相连的节气,且只是用大小进行区别。比如夏季小暑和大暑相连的两个节气,是一年里最热的一个月,人们常说的“暑伏天”基本与这两个节气重叠。而冬天最冷的两个节气是小寒和大寒。人类对自然界适应性是非常强的,但在最热和最冷的这两段时间,古人的应对方法也只能是潜伏起来,夏季三伏天的“伏”就有潜伏的意思,而冬天不仅人类要“猫冬”(躲在家里过冬,“猫”在东北方言是“躲藏”的意思),昆虫也要蛰伏起来。

中国按照24节气编制的历法不仅用4个节气表示这两个极端天气,同时,在这样的气候结束时,还又用2个节气分别表示这样的炎热或者寒冷气候要过去;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就表示暑热要结束,处暑的“处”字在这里有终结、终止的含义。春季第三个节气惊蛰则表示春雷震动,惊醒了在冬天蛰伏起来的昆虫。

2、什么是小暑

小暑(Lesser Heat),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公历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3、小暑的饮食建议

“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

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大暑的节气由来

太阳到达黄经120°之时为“大暑”节气。“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但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

数伏天的习俗

至后气温骤升,形成灼热的暑天。把最热的暑天称为”伏天“,是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张守节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古代伏天时跟其他节令一样,民间传承着很多食俗。老北京民间有句俗语:“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就说的是旧京数伏天家家信守的饮食民俗。

为什么有这个食俗和俗语呢?据说与节气和那时菜农生产技艺有关:农业落后,也没有暖棚设施,没有更多夏令青菜供应百姓,夏至数伏时正是蔬菜青黄不接断档之时,也因老北京伏天时特炎热,汗流浃背的人们都愿在此时弄些简单少油又清淡爽口的饭食,所以就衍生出伏天吃饺子、面条、烙饼的食俗。 饺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饺子最初称“馄饨”。据史载: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一书中就记述一种馄饨食品:“今云馄饨,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

扩展阅读

大暑小暑是什么意思


大暑小暑是什么意思

1、大暑什么意思

大暑是什么意思?大暑,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这时正值中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这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

2、小暑什么意思

小暑是什么意思?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3、小暑的习俗有哪些

吃小暑食品。旧时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吃饺子。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吃鸡蛋。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吃藕。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Vc钾和膳食纤维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吃黄鳝。俗语: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

小暑和大暑的区别

1、小暑和大暑分别意味着炎热天气的开始与高峰

小暑气候特征: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

大暑气候特征: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是我国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许多地区的气温达35度以上,俗称的“三大火炉”也最旺。在我国华南以北的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如苏、浙、赣等一带处于炎热少雨季节,滴雨似黄金。而在我国的华南西部地区虽然高温出现也最频繁,但雨水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

2、大暑小暑是炎热程度,而处暑是过渡节气

小暑、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所以,小暑和大暑分别意味着炎热天气的开始与高峰。

大暑小暑怎么降暑

1、夏天炎热,容易出汗,所以人们大多不想动,都想呆在空调房中。殊不知长时间吹空调对身体是有害处的。夏天可以适当参加一些室内运动,因为运动能使皮下毛细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加快,从而加速热量的散发,而且能增加身体抵抗力。

2、夏天人体水分流失很大,要及时补充水分。但要少喝饮料。饮料中含有很多糖精和其他添加剂,容易让人肥胖,还会影响食欲。最好是喝白开水,淡盐水和热茶,这样既能补充人体流失的水分和盐分。

3、应尽量避免在日照最强烈的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外出,如果一定得出门要做好防晒措施,如:穿防晒衣,打遮阳伞。

4、用冷水冲凉,其实这样做是不正确的。在人体热量过多,需要散热时,满身毛细血管为了更快地散热都是张开的,这时如果用冷水冲凉的话,毛细血管会迅速闭合,这对于散热十分不利。所以,最好是用温水来冲澡。温水冲澡既舒服,也利于散热。

小暑大暑是什么意思


小暑大暑是什么意思

1、小暑大暑是什么意思

民间有俗语说,“大暑小暑,上蒸下煮”,这句话生动形象地体现出炎炎酷夏的暑热程度,的确,小暑节气到来就代表着天气开始炎热,而大暑更被视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小暑,斗指辛。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这一情况。此时,已是初伏前后。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大暑,斗指丙。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此时经常出现40摄氏度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

2、小暑和大暑哪个热

古人认为,小暑就是小热的意思,到了农历六月中旬的大暑节气,天气才会大热。不过,实际上的情况并非如此。

小暑大暑都是制造高温的高手,要说区别,小暑之热更具爆发力,大暑之热更擅持久战。关于小暑,有一句顺口溜特别契合天气——“小暑,小暑,小心中暑;天热,天热,天天都热。”所以说,小暑不是小热,是很热,而且天天都很热。

三伏天是一年中热度最高、湿度最大的日子,三伏天的“伏”的意思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

3、小暑吃什么食物好

玉米。玉米在夏季食用,对脾胃气虚、气血不足、心烦不宁皆有疗效。《本草推陈》认为玉米“为健胃剂,煎服亦有利尿之功”。玉米含有天然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能力,能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抵抗力,抑制及延缓皱纹的产生,延缓衰老。

绿豆。绿豆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夏天人体出汗多,体液损失较大,体内的电解质平衡遭到破坏,用绿豆煮汤来补充是最理想的方法。它既能够清暑益气、止渴利尿,不仅能补充水分,而且还能及时补充无机盐,对维持水液电解质平衡有着重要意义。绿豆粥也有类似功效。绿豆还有解毒的作用,经常食用还能补充营养,增强体力。

绿豆芽。小暑时应多吃炒绿豆芽,它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素炒豆皮,具有补虚止汗的功效;蚕豆炖牛肉,具有健脾利湿、补虚强体的功效;西瓜番茄汁,具有清热生津止渴的功效。还可常吃丝瓜、苦瓜、黄瓜、冬瓜以及淡水鱼、海带等,对身体都有益处。

大暑节气各地习俗

1、喝暑羊

山东不少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2、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文艺表演。

3、斗蟋蟀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4、吃凤梨

大暑期间,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5、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大暑节气养生注意事项

1、睡子午觉

大暑时节正值盛夏,是一年里白昼最长的季节,白天过长的工作时间可能会导致困乏和效率低下。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在午时之间小睡一刻钟至半小时,或闭目养神,能有效地缓解身心疲劳状态,改善下午工作效率。

2、别用冷饮降温

有的人运动后习惯吃冷饮。事实上,在身体温度很高的情况下吃冷饮会伤害肠胃。这是因为运动时大量血液涌向肌肉和体表,而消化系统则处于相对贫血状态,这时进食大量冷饮不仅会降低胃的温度,还会冲淡胃液,使胃的生理机能受损,轻者会引起消化不良、呕吐、腹泻、腹痛等急性胃肠炎,重者还可能为以后患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埋下祸根。

3、避免阳光直射

大暑天每天上午11时到下午4时是紫外线、红外线最强的时候。过强的紫外线可造成皮肤和眼睛的损伤,并可致皮肤癌。而长时间照射红外线,可使颅内温度上升,脑膜出现炎症,发生日射病。因此应尽量避免在阳光最强的时候在室外运动,更不可光着上身运动。

大暑热还是小暑热


大暑热还是小暑热

1、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

2、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公历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

防暑知识

1、白色的衣服穿起来最凉快?红色更好

浅色衣物,例如白色,虽然可以反射部分紫外线,但是吸收紫外线的能力不好。换句话说,紫外线就会透过衣物晒到皮肤,更有可能会晒伤皮肤。

因此,如果长期在阳光下,穿白色衣服并没有穿红色衣服感到凉快。因为红色衣服吸收的热量可以成为衣服内形成对流的动力,衣服内的空气对流,可将皮肤表面的汗液和部分热量带走,人体自然就会感觉凉爽。

2、快干的衣服穿起来最凉快?汗液易粘在皮肤上

到了夏天,不少人都喜欢穿有快干功能的衣服,因为这样的衣服很轻薄,湿了之后还可以迅速变干。

在重庆这地方,如果你穿带有快干功能的衣服,则有可能会越穿越热。原因是这样的衣服虽然快干,可是吸湿性能很差,人出汗后,汗液容易粘在皮肤上,让人觉得不适。

3、夏天喜欢打“赤膊”降温?反而更热

到了夏天,不少男同胞都喜欢赤膊,可你知道吗?当气温接近或超过人的体温(36.8℃左右)时,赤膊不仅不凉爽,反而更热。

因为赤膊只有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能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夏季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

4、热毛巾擦身

夏天,人的脸面和躯干难免多汗,及时擦汗可促使皮肤透气,但必须用热毛巾,才能适应人体降温节律。

5、洗热水澡

夏天洗冷水澡会使皮肤收缩,洗后反觉更热,而热水洗澡虽会多出汗,但能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夏天该出汗时出汗,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体节律的方式。

6、热水洗脚

脚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上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区和五脏六腑的反射点。

古人云:“睡前洗脚,胜似补药。”夏季也不例外。当时虽然感觉有点热,但事后反而会带来凉意和舒适。

小暑节气后养生食谱

1、粉蒸莲藕

安神助眠清热除烦

暑热天气人体消耗大,所谓“无病三分虚”,会有精神疲惫、口苦苔腻、胸腹胀闷等征象,所以中医养生此时强调解热防暑,补充体力。

民间有小暑吃藕习惯,藕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及淀粉含量也很丰富,有明显的补益气血、增强人体免疫力作用,适合夏天食用。粉蒸莲藕不但口感较好,而且蒸法有助于更多地保留藕的营养物质,有安神助眠之功效。

2、水煮鳝片

补中益气除风湿

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小暑前后一个月产的鳝鱼最为滋补味美。暑天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

同时,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胆固醇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

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各代表什么


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各代表什么

1、小暑节气代表什么

小暑是相对大暑而言,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

小暑是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和八日,为小暑天。“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淤极点,故名也”。太阳黄经为105度。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这时与夏至相比,白天已经开始变短了,但是气温却一直在升高。

因为,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虽然己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但仍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收支情况仍是收大于支。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北半球的温度还会继续上升,而不会随日照时间的缩短而马上改变。由此可以推出,虽然从天文学上说,小暑时北半球的光照时间己经缩短,但是真正炎热的夏天还没有到,于是就被称为小暑,并且民谚也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2、大暑节气代表什么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大概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是黄经120。大暑节气也正是属于中伏阶段,也就是每年的最热的一个阶段。

古文记载“六月中,解见小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因此,好多的古文中对大暑节气都有过讲述。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因此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就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相信大家都知道“热在三伏”。大暑一般是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个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不是有句谚语:“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大暑对于小暑来说,天气更加的炎热。在《1971~200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中,从30年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统计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省区7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出现在7月下旬,绝大部分省区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都是出现在8月上旬,正好都出现在7月下8月上的大暑时期。

3、立秋节气代表什么

立秋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8月7、8或9日。我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

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但与黄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较大。

4、处暑节气代表什么

处暑,“处”是躲避之意,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的到来,意味着我国许多地区将陆续开始了夏季向秋季的转换。忍受了多日酷暑煎熬的人们,期盼着秋天的到来。许多地区,特别是南方地区,秋天总是让人感到姗姗来迟,还会经常有遭受“秋老虎”困扰。

大暑和处暑哪个更热

作为热的代名词“暑”,根据程度不同,在我国古代被分成小暑、大暑、处暑。其中,小暑比刚立夏时温度要高,随着日期推进,也会偶有极端高温天气出现;大暑在小暑基础上更进一层,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时期,同时这一时期由于降雨、蒸发缘故,空气中湿度较大,形成“桑拿天”现象,是一年中最酷热难熬的时期;处暑中的“处”字,有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暑天即将结束;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所以大暑是比处暑热的,大暑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大暑小暑热死老鼠 大暑养生事项


养生导读:俗话说,大暑小暑,热死老鼠,顾名思义,大暑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那么大暑节气,人们应该如何养生?在饮食上又有哪些禁忌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大暑饮食宜清淡

在饮食上,最好以清淡营养为主,要保持蛋白量充足,多吃鸡肉、鸭肉、豆腐、鸽子肉等,这类食物益气健脾、开胃、利于消化;多吃冬瓜、芥菜、西瓜皮、叶子菜等;适当吃些消暑水果,如雪梨、山竹、西瓜等,但不能过量。

同时适宜多喝补气、消暑、开胃的汤,如马蹄、薏米、花旗参炖瘦肉或鸽子汤,加少量陈皮或生姜;多喝绿豆、红豆糖水,糖水中绿豆、红豆各半,加陈皮、生姜少许,冰糖适量。温补的东西则不宜多吃,如狗肉、羊肉、红参、鹿茸等,这些东西等到秋冬以后再吃更适宜,以免引发一些病症。

在大暑季节,人们的饮食存在一些误区,喜欢吃太凉的食物。其实,天气虽然炎热,但人的阳气普遍偏弱,因为消耗比较严重,所以最好吃甘凉清暑的食物,而不宜吃苦寒、大寒的食物。

大暑节气饮食禁忌

1、忌大量饮水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2、忌单纯进补

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3、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4、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大暑养生注意事项

一、注意避暑。尽量避免在中午从事室外活动,从事室外活动最好选择早晚较凉时分。如果不得不在中午从事室外活动,则要多喝凉水,但不宜多喝冰水;还应多喝解暑降温的凉茶、绿豆汤等。

二、注意饮食卫生,不宜吃太热气的东西,冰冷的东西也应尽量少吃,尤其是冷饮。时下这种天气,人体内较热,一旦吃入过凉的食物,寒热相激,肠胃本身比较薄弱的人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

三、注意休息。时下暑性炎热,容易耗气,正常人都会觉得乏力,所以最好能够早休息,尽量不要熬夜。

防暑降温食疗方法

1、荷叶冬瓜汤

做法:鲜荷叶1张,鲜冬瓜500克;油、盐适量。将荷叶洗净、剪碎;冬瓜连皮、切块,然后同放入煲内,加清水适量煲汤,熟后加油、盐调味,喝汤食冬瓜。

2、素炒西瓜皮

做法:西瓜皮200克,冬瓜200克,将西瓜皮洗净后祛除表皮翠衣及表面的红瓤部分,切条,将冬瓜洗净去皮、切条,加入适量油,放入锅中煸炒片刻,放入适量盐、味精出锅即可。

3、双花茶

做法:取菊花、金银花、荷叶20克,加入1000毫升开水,冷却后待茶饮即可。

4、雪梨银耳枸杞汤

做法:将梨洗净,去核切小块。山楂洗净去核。准备枸杞子。干银耳用水泡发,洗净撕成小朵。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3-4碗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煮约20分钟,中途加入冰糖即可。

5、清暑祛湿茶

做法:鲜扁豆花、鲜荷叶、鲜玫瑰花各30克。先将荷叶切成细丝,与扁豆花、玫瑰花置入容器内,加水500毫升,煎成浓汁,加适量冰糖。

大暑天气炎热,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哦。

小暑大暑和数伏天有什么区别?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