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

2019-10-12

常吃菠菜可降低心脏病发病率

心脏病的健康养生知识。

天下只有养生之道,没有长生之药。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围绕养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传,很多人身体不好,和他们不注重养生有关系。面对养生保健纷繁的话题,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常吃菠菜可降低心脏病发病率”,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常吃菠菜不仅可以降低心脏病的发病率,而且,心脏病患者在病发时,成功挽救率还会提高。这是因为菠菜中含的亚硝酸盐能给心脏病突发者通气.

菠菜中含有丰富的亚硝酸盐,当患者心脏病发作时,亚硝酸盐就可以转化成一氧化氮气体,帮助拓宽或疏通动脉,进而让更多的氧气到达心脏,防止心脏缺氧而导致恶果。

亚硝酸盐?人们不禁要问,那个常用在罐头、火腿肠里的防腐剂不是致癌物吗?

就是这个防腐剂,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却发现,这种致癌物确实能治病,并有望做成药物,用来治疗镰状细胞血症、心脏病、脑动脉瘤等多种和血液流量有关的疾病!

美国科学家马克T格拉德温博士和心脏病专家理查德坎农博士进行了试验。他们给健康的志愿者注入微量亚硝酸盐,结果发现体内血液流量增加了两倍。

但也不是说,亚硝酸盐就因此被平反了,因为高剂量的亚硝酸盐还是会产生很大毒性的。误食了亚硝酸盐会导致亚硝酸盐类食物中毒,长期使用甚至会导致食道癌和胃癌。

所以,亚硝酸盐含量不多不少的菠菜,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一定注意不要吃放置时间较长的菠菜,或是腌制不到位的菠菜,因为那会让亚硝酸盐含量大幅增加,食用后有中毒的危险。

此外,菠菜还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和铁,也是维生素B6、叶酸和钾的极佳来源。吃菠菜时要用沸水烫上三分钟,再继续烹饪食用。如果每周能吃上几顿拌菠菜最好不过。

ys630.coM延伸阅读

牛油果可降低心脏病风险


【导读】研究发现,每天吃一颗牛油果(又称:鳄梨或油梨),可帮助肥胖人士降低胆固醇。牛油果的脂肪含量虽然相当高,但都是由单元不饱和脂肪组成,也就是所谓的好脂肪。牛油果可降低心脏病风险是医学证明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牛油果可降低心脏病风险吧。

牛油果可降低心脏病风险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称,美式饮食中胆固醇有34%来自脂肪、16%来源于蛋白质、而有一半的热量是来自于碳水化合物,导致很多人肥胖或者体重超标。

研究团队找来45位21-70岁的肥胖人士,他们都是美式饮食的受害者,每位参与者进行3种不同的饮食方式各五周。分别是不含牛油果的低脂肪饮食(套餐一)、不含牛油果的中度脂肪饮食(套餐二)以及含牛油果的中度脂肪饮食(套餐三)。

结果显示,套餐一跟套餐二饮食方式结束后,参与者每100毫升的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下降8.3毫升与7.4毫升;而套餐三的饮食方式过后,低密度脂蛋白每100毫升下降13.5毫升。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套餐三有助于降低引起心血管疾病的总体胆固醇、三酸甘油酯过高的问题,并能够增加好胆固醇的高密度蛋白胆固醇。

牛油果可降低心脏病风险

虽然研究结果证实牛油果有助于降低坏胆固醇,但实验室与现实生活的差距可能导致结果有所不同。但仍然建议多食用植物性油,减少食用牛油、猪油、全脂奶酪制品、零食的摄入,这样有利于血液中坏胆固醇饱和脂肪替换成健康的脂肪。

牛油果的营养价值:

牛油果的营养价值极高,各种保健、美容功效备受消费者亲睐。牛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A、C、E及B族系列维生素等)、多种矿质元素(钾、钙、铁、镁、磷、钠、锌、铜、锰、硒等)、食用植物纤维,丰富的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0%,为高能低糖水果,有降低胆固醇和血脂,保护心血管和肝脏系统等重要生理功能。

牛油果在西餐、日本料理中被大量使用,可做冷盘、沙拉或一些西式热菜。

发病率最高的妇科病


发病率最高的妇科病

1、发病率最高的妇科病

1.1、阴道炎

如患阴道炎,就会有白带增多、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且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灼热或疼痛感,急性期还会发烧。不同类型的阴道炎白带的性状不同,可作为鉴别的依据:滴虫性阴道炎白带色灰黄,污浊,带泡沫,有臭味,有时为乳白色或黄白色稀薄液体,有时为黄绿色脓性泡沫白带。

1.2、子宫肌瘤

如果有宫颈或子宫疾病的话,像子宫肌瘤、宫颈糜烂,常常会有月经增多、绝经后出血或接触性出血等,所以,除正常月经以外的出血,都要究其原因,及时检查清楚,以便应对治疗。

1.3、卵巢囊肿

检查有无患上卵巢囊肿,可在早上醒来时,空腹并排空大小便,在床上仰卧,屈膝,腹部放松,用指尖压下腹各部,尤其是两侧,仔细触摸有无包块,若有就需当心了,最好到医院检查。此外,女性若持续腰围增粗或腹胀,切莫认为是在“发福”,应及时到医院做妇科B超检查。

1.4、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最常见于已婚女性,宫颈糜烂发生后,常会出现白带增多、黏稠,偶尔也可能出现脓性、血性白带,腰酸、腹痛及下腹部重坠感等。宫颈糜烂如不及时治疗,伴发恶性肿瘤的几率会增高。

2、妇科疾病的早期症状

妇科病一般来说并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所以一般都会被女性所忽视,不易发觉。但是如果比较细心的女性还是会发现自己身体产生的变化,典型的表现就是白带异常,这是最为常见的,也最为明显的标志。

3、妇科病症状自测

3.1、自测尿道炎

尿道炎是常见的妇科病之一,尿道炎的典型症状分为淋菌性尿道炎和非淋菌性尿道炎。淋菌性尿道炎常发生尿频、尿急、尿痛、阴道分泌物异常或增多、外阴刺痒及烧灼感,偶有下腹及腰痛、月经不规则。

3.2、自测阴道炎

阴道炎的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滴虫性阴道炎是由感染阴道毛滴虫所致,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等。老年性阴道炎是由于缺乏雌激素,引起病原体感染所致。

妇科病的预防

1、首先我们要注意合理的饮食,规律的生活。女性不宜食用寒气过重的食物,在月经前几天就要开始忌口,不能吃生冷的食物,直到月经结束为止。不要过度劳累,久坐以后注意起来进行活动一下,因为久坐以后,女性的生殖系统就不能很好的透气,细菌很容易繁殖,其次就是因为就坐的时候,盆腔容易充血,不利于健康。

2、注意锻炼身体。经常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样就可以增加女性的身体抵抗力,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而被感染等。

3、注意卫生。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卫生清洁,勤换洗内裤,清洁外阴。性生活中要保证性交前后都要清洁,洗澡并清洗外阴;不能因为一时的疏忽,或是懒怠而使得妇科病有缠身的可能。

4、要有规律的生活,拒绝不良的生活习惯。在生活中洁身自好,不能有滥交的行为,滥交产生妇科病的概率非常大,同时女性不要有抽烟喝酒的习惯,这些习惯都会使得发生妇科病的概率比普通人高上几倍。

妇科病不能吃什么

1、甜腻食物:甜腻食物会增加白带的分泌量,使体内的异物无法完全排出,这将为病菌的滋生提供温床,所以像果糖,巧克力,奶油蛋糕,雪糕等甜腻食物都不宜多吃。

2、发物:发物不利于妇科炎症的治疗,会加重炎症病情。在中医上,鸡蛋、牛肉、甲鱼、鲫鱼、菇类、椒、蒜、韭等都属于发物。

3、海产品:海产品中含有各种微量原素,这些元素有可能加重敏感体质者炎症区域的瘙痒感,常见的海产品有对虾、螃蟹、海带、贝类等。

4、腌制食品:腌制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二甲基亚硝酸盐,它会在人体内发生反应并生成二甲基亚硝酸胺。这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它会加重炎症或使炎症反复。所以,像咸鱼,酸菜,泡菜等腌制食物都不宜多吃。

女性常吃浆果能减少心脏病发的风险


浆果鲜亮美味,这些甜美的超级水果对健康的好处数不清、道不完。这些有颜色的水果富含抗氧化物和多酚,有助对抗慢性病和癌症。这些健康益处也让它们变得更美味,上最近一项关于女性的研究发现,酸奶中洒些蓝莓或早餐果汁中混些草莓,这样吃就能减少心脏病发的风险。下面一起来跟小编看看!

1.黑莓

这些美味的浆果富含多酚,有助预防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它们所含的纤维量比其他类型的水果要高:一杯黑莓大约含7g纤维。(推荐纤维日摄入量是25~35g.)另外,它们还富含维生素C和微量的铁、钙以及维生素A.吃黑莓的方法有很多,烤派的时候可以加一些,或者在全谷物土司上洒一些,还可以抓一把直接吃。

2.蓝莓

吃蓝莓有助记忆力,它们含有丰富的化学物质有助扩张动脉,这有助血液流畅。富含抗氧化物的蓝莓低脂、不含饱和脂肪酸,是纤维和维生素C的很好来源。难怪研究发现,多吃蓝莓能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3.草莓

草莓的维生素含量很高,是一种有益心脏健康的浆果。它们还是叶酸的很好来源,叶酸是一种被认为可以保护心脏的营养素(虽然这种说法尚未被研究证实)。同蓝莓一样,它们含有的化学物质能扩张动脉,防止血小板凝结。

4.覆盆子

这些甜美的浆果富含有益心脏的纤维,只需半杯就能收获4g纤维。同时还能补充维生素C每日推荐摄入量的25%,还能补充锰。覆盆子含脂量低,且含有高水平的多酚,这有助于减少患心脏病的风险。试试在膳食中加入这些美味吧。

5.巴西紫莓

说到抗氧化物的含量,巴西水果可就要击败黑莓、草莓,以及蓝莓了。这些浆果都是纤维的很好来源,但它们都太酸。把它们加入冰沙、燕麦,以及酸奶中,都可以很好地调和味道。

6.小红莓

这些小酸梅在暑期很流行,但是它们能为健康带来很多益处(尤其对女性),所以最好一整年都吃。除了其他上述浆果的好处,小红莓还能增加HDL(好胆固醇),且有助预防尿路感染,所以是一种双赢的水果。

大笑可降低心脏生病率


我们中国人常说,“笑一笑十年少”,国外的最新医学研究成果也表明,经常开怀大笑,可能有助于人体预防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生。

与此相反,情绪低落,特别是压抑和紧张将让人体更容易生病或者不易康复。比如,长期郁郁寡欢或者遭受了突如其来打击的人都很容易引起心脏病。 医学研究已经证实,人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随着血管正常扩张度的下降,引起血液无法正常通过而不断增加。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大脑往往刺激体内分泌出影响健康的荷尔蒙,结果造成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和血管收缩。人在开怀大笑后,体内是否产生了促进健康的其他荷尔蒙,现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为了发现不同外界刺激对人体内血液流动情况的影响,科研人员选择了20名健康男女开展试验。

首先,调查者安排这些人观看惊险刺激的动作大片和喜剧电影,然后再请医护人员测量上述参加者在观看电影前后的血管扩充程度。 结果发现,紧张刺激的电影能让人体减少35%的血流量,而观看了喜剧后的开怀大笑则刺激血流量增加22%,这相当于人参加15-30分钟的运动后的结果。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每天锻炼30分钟非常有益身体健康。其实,天天坚持哈哈大笑15到20分钟同样将让你收益颇多。

当然,仅仅是在工作或者“迎来送往”的过程中被动展现“礼节性”的脸部微笑是不足以产生类似有益健康效果的。

美国科学家曾对一些受到重大人生打击并看急诊的病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这些病人多数出现了胸痛、憋气等症状,这与心脏病发作时的症状相似,但与其他心脏病患者不同的是,上述自称“心碎”的人在卧床休息和接受少量治疗后,就能很快康复出院了。

研究人员解释说,人受到重大人生打击后会产生激素分泌失调现象,这可能导致心血管收缩,引发与心脏病发作时类似的症状。

科学家指出,人们早就知道重大人生打击会引发心脏病,造成猝死,但“心碎”综合征则不同,它仅仅引发类似心脏病的症状,不会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

这一新发现有助于医生作出正确诊断,避免“心碎”综合征患者接受不必要的心脏病治疗。 另外一项研究成功也发现,保持口腔健康同样能减少心脏病和中风发病率。许多口腔疾病都能造成心脑血管丧失正常的扩充能力,从而诱发心脏病或者脑血栓。

有专家因此建议,坚持传统的“每天刷牙两次以及细心呵护口腔健康”对促进人体心脑血管健康非常有好处。同时,其他医学专家认为,睡眠多少也影响着人们患心脏病的几率。

研究发现,同那些每晚睡足8小时的人相比,平均只睡5小时或者更少的人患心脏病的可能性要高出39%,而每晚睡超过9小时的人患心脏病的比率同样要增加37%。这样看来,简单变化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就能通过最简单的方法促进健康。

多吃巧克力可降低患心脏病风险


据英国《每日邮报》8月29日报道,《英国医学杂志》刊登剑桥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多吃巧克力(尤其是黑巧克力)可以使心脏病危险降低至少三分之一。

早期研究认为,吃少量的黑巧克力对身体有益,因为黑巧克力中的可可成分具有抗氧化和抗炎功效。剑桥大学科学家完成的一项大规模新研究发现,大量吃巧克力同样有益健康,可以使心脏病危险降低三分之一。新研究负责人奥斯卡弗朗科博士综合分析了7项有关吃巧克力对心脏病和中风影响的研究资料。这些研究涉及参试者超过10万人,包括心脏病患者和健康人群。弗朗科博士对每项研究中涉及的吃巧克力最多的人群与吃巧克力最少的人群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具体对比。结果发现,5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多吃巧克力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与吃巧克力最少的参试者相比,吃巧克力最多的参试者的心血管疾病和中风危险分别降低37%和29%。但是两组参试者的心衰发病率都没有下降。这些研究都没有区分黑巧克力和白巧克力,都包含巧克力棒、巧克力饮料、巧克力饼干和巧克力甜点。但是从巧克力有效成分分析看,黑巧克力的护心作用明显更好。不过,弗朗科博士告诫说,尽管这项研究表明吃巧克力有益心脏健康,但是由于每100克巧克力含热量大约500卡路里,过量食用必然会导致肥胖,进而增加糖尿病和心脏病危险。

研究发现每晚睡6到9小时可降低抑郁发病率


据国外媒体6月14日报道,美国联合专业睡眠学会(ApSS)第25届年会“睡眠2011”上宣布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每晚保证6—9个小时睡眠可以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抑郁发病率。

新研究中,美国克利夫兰诊所睡眠紊乱症研究中心神经病学专家查尔斯·巴伊博士及其同事分析了10654名患者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间的病历,参试患者平均年龄大约52岁。研究人员采用EuroQol五维调查问卷表(EQ-5D)对参试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了评价。利用由9个项目组成的病人健康调查问卷(pHQ)测试了患者的抑郁程度。新研究还考虑了患者年龄、性别、种族和婚姻状况等因素。每晚睡眠时间低于6小时为睡眠过少,超过9小时为睡眠过多。

研究结果发现,睡眠过少和睡眠过多在降低生活质量和增加抑郁症状方面结果基本一致。与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或多于9小时的参试者相比,睡眠时间在6—9小时的参试者自我评断生活质量得分更高,抑郁程度更低。在多项比较中,这些差异具有重要的统计学意义。在自我报告完全健康的人群中,睡眠正常者和更少抑郁者所占比率更高。巴伊博士表示,这项新研究为“保持充足睡眠意义重大”的理念提供了更多的证据信息。人们可能意识到睡眠不足会降低生活质量,而没有意识到觉睡多了同样会带来负面影响。

常吃菠菜可降低心脏病发病率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