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食疗 > 导航 > 黄芩的作用与功效禁忌

黄芩

养生食疗。

“你有一万种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变人种,你没有健康,只能是空谈。”社会不断发展,养生已经成为了社会性的话题,养生关系着你、我、他的生活质量。怎么才能作好中医养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芩”,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药物名称: 黄芩


药物别名: 暂无


英文名称: huangyin


药物说明: 苦,寒。归心,肺,胃,胆,大肠经。


主要成分: 暂无


性状特征: 暂无


功能主治: 1,清热燥湿:用于湿热。 a.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里急后重。 b.湿热黄疸,身目黄染。常配伍茵陈。 c.外感湿温,发热胸闷,舌苔黄腻。 d.湿热下注,热淋涩痛。 2,泻火解毒:适于热毒证。 a.肺热咳嗽,痰黄粘稠,舌红咽痛。 b.实火内盛,咽肿疮疡。 3,止血:用于血热出血。 4,安胎:用于胎热不安。


用法用量: 3-10g 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酒炒用,止血多炒炭用。


不良反应: 暂无


注意事项: 本品苦寒败胃,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忌用。

Ys630.com相关知识

中草药黄芩


都知道中草药的黄芪是有解毒安胎的作用,所以许多正在备孕期以及怀孕期间的人,也需要通过用黄芪安胎,保持胎儿的健康,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用黄芪的,黄芪也不是万能的草药,在使用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症状,认识到黄芪的重要性,并且知道黄芪的主要作用,除了安胎止血,还有什么功效。

中药黄芩:黄芩这种药很苦,功效多得惊人!黄芩能治疗哪些疾病

黄芩片的主要成分是黄芩,其辅料为淀粉,硬脂酸镁。黄芩是为唇形科植物黄芩,以根入药。黄芩有凉血安胎,清热燥湿,解毒功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高血压、痢疾、咳血、温热病、胎动不安、湿热黄胆、肺热咳嗽、目赤、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比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中药黄芩:黄芩这种药很苦,功效多得惊人!黄芩能治疗哪些疾病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常被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等症状。

中药黄芩:黄芩这种药很苦,功效多得惊人!黄芩能治疗哪些疾病

一,具有抗氯化的作用

黄芩中的黄芩苷等成份对氯化铁一维生素C-ADp或NADpH(还原型辅酶Ⅱ脱氢酶)一ADp诱导肝组织生成过氧化脂质有显著抑制作用。所以它具有抗氯化的作用。

二,具有利尿的功效

黄芩煮水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尿分泌量增多时,则血压也随之下降,其中黄芩苷作用最强。所以针对这类人群可以适量食用黄芩来缓解。

三,改善糖尿病症状

黄芩苷具有明显抑制醛糖还原酶(AR)活性作用,并可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少尿蛋白,黄芩对糖尿病肾病及神经病变具有改善和延缓作用。

四,对子宫平滑肌的抑制作用

黄芩提取物对子宫的自发收缩及催产素引起的强直性收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炒黄芩的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强于生黄芩。所以对于女性朋是养生保健的不错选择。

五,解热、解毒和抗病原体的功效

黄芩可用于发热,或肺热咳嗽,及热毒疮疡等。 本品对实验性发热有显著的解热降温作用。所以针对病毒感冒等症状,医生都会此类药物。

六,抗肿瘤的作用

针对肿瘤患者,黄芩提取物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尤其是抗肿瘤转移作用,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黄芩汤组成


黄芩汤就由黄芩加上其它中药材组合而成的,黄芩汤有很多种,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功效。黄芩汤可以清热去火,对失眠、高血压等疾病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也可以用于孕妇安胎。但是黄芩汤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喝,不要在不了解自己体质的时候轻易喝黄芩汤,防止对身体有伤害。

黄芩汤组成

【处方】黄芩6克、芍药6克、甘草6克、大枣12枚

【功能主治】清热止利,和中止痛。治伤寒,太阳与少阳合病,身热口苦,腹痛下利。

【用法用量】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日二服。

【备注】方中黄芩苦寒,清热止利;芍药味酸,敛阴和营止痛;甘草、大枣和中缓急。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止利,和中止痛之功。

黄芩汤的功效与作用

1、安胎。黄芩有止血及凉血的作用,通常与竹茹和白术等药材混合使用,用来达到孕妇保胎的疗效。

2、清火去热。黄芩性凉,常用于胸闷、燥热、痢疾、黄疸、口渴及食欲不良等病症。当然在应用在这些疾病的治疗上时,需要与其他药材搭配使用,所用的药材也是根据病症而定。

3、温热病的治疗。温热病的几大特点为变化快、病情急且容易转变为其他疾病。温热病的患者多表现为发热,黄芩对温热病患者的热势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4、降脂降压。黄芩中含有的总黄酮,对高血压及高血脂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同时对脑血流量的情况也能进行改善。

5、缓解失眠。黄芩能够提高人体记忆力,对神经元损伤有较好的修复作用,对中枢神经进行调节,从而提高睡眠质量,让失眠远离我们。

什么人不能喝黄芩汤

虽然黄芩汤的功效与作用有如此之多,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喝黄芩汤。那么什么人不能喝黄芩汤?空腹不宜喝黄芩汤,因其会对胃酸进行冲洗,对胃液分泌的抑制加强,从而影响肠胃消化功能;溃疡病人不宜喝黄芩汤,因其会对溃疡面产生刺激,同时黄芩汤对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有阻碍作用,对身体有负面影响;儿童不宜喝黄芩汤,黄芩汤对铁的吸收有所影响,所以儿童喝黄芩汤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

黄芩黄连黄柏介绍


黄芩、黄连、黄柏是我国中药中常见的药材之一,一般称为“三黄”。三者均是中医在临床上常用于清热解毒的药。三黄均性味苦寒,有着丰富的药用价值,通常情况下,三者相互搭配使用,以便提高解毒清热是效果。但是黄芩黄连黄柏仍有各自不同之处,鲜美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黄芩,主入上焦肺经,以清泻上焦肺火为主,并有清热安胎,泻火止血之功,对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咳嗽,咯吐黄痰,甚至咯血等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内热所致的胎动不安,先兆流产等也有较好效果。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黄酮类成分,主要为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等,有抗炎、抗病毒、降压作用。黄芩的各种成分对对喂饲高脂饮食所致的高脂血症、脂肪肝的动物有明显改善作用,黄芩中的黄酮对乙醇所致的动物血清和肝中甘油三酯上升有改善作用。对肝过氧化脂质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对给予过过氧化脂质抽致肝损害有治疗作用,且能使实验动物的胆汁分泌量增加。《医学启源》言“黄芩,治肺中湿热,疗上热目中肿赤,瘀血壅盛,必用之药”。m)yo$, 百拇医药

黄连,清心胃之火,并治肠胃湿热,是“三黄”中清热力量最强的药物适用于肠胃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呕吐,热病热盛所致的壮热烦躁,神识昏迷等。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小檗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等,有抗炎、抗病毒、健胃利胆作用,其抗炎作用以痢疾杆菌最为明显,因而对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所含的小薜碱能使胆汁分泌增加,分泌量随剂量的加大而增加,并有促进胆汁结合型胆红素排泄作用。小薜碱肌注、口服均可使血清胆固醇降低,其水浸液还能使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的血脂水平降低。《本草正义》言“黄连大苦大寒,苦燥湿,寒胜热,能泻降一切有余之湿火,而心、脾、肝、肾之热,胆、胃、大小肠之火,无不治之”。m)yo$, 百拇医药

黄柏,专入下焦肾、膀胱经,擅长于清利下焦湿热,并可制约偏亢的相火(下焦之火)。黄柏不仅能治实火,而且还可以治虚火,适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急慢性肾炎、尿道炎、前列腺炎、子宫颈炎,以及虚热所致的骨蒸潮热,五心烦热,遗精频作,更年期综合征等。

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关于黄芩黄连黄柏的相关知识,对于中药材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以去网上寻找更加详细的资料。黄芩黄连黄柏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不建议大家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服用。同时在选购黄芩黄连黄柏的时候最好去正规的中药材铺,以免买到假货。

黄芩与黄芪的区别


黄芪和黄芩虽然只有一个之差,但是两者的区别却非常大,首先它们的别称不一样,黄芩又被叫做山茶根等,而黄芪被叫做棉芪;另外形态、功效等也有很大区别,黄芩有泻火解毒、安胎止血等功效,黄芪有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等,想要泡水喝的话一定要看清其功效。

一、黄芩和黄芪的别称不同

1、黄芩:黄芩别称山茶根、土金茶根等,产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

2、黄芪:黄芪别称棉芪、黄耆、独椹、蜀脂、百本、百药棉、黄参、血参、人衔等,产中国东北、华北及西北。

二、黄芩和黄芪的形态区别

1、黄芩: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色,花丝扁平,花柱细长,花盘环状,子房褐色,小坚果卵球形,花果期7~9月。

2、黄芪:黄芪为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长5-10厘米,叶柄长0.5-1厘米,总状花序稍密,有10-20朵花,总花梗与叶近等长或较长,至果期显著伸长,荚果薄膜质,稍膨胀,半椭圆形,长20-30毫米,宽8-12毫米,顶端具刺尖,种子3-8颗,花期6-8月,果期7-9月。

三、黄芩和黄芪的功效区别

1、黄芩:黄芩味苦、性寒,归心、肺、胆、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2、黄芪:黄芪味甘,性温,归肺经,有益卫固表、补气升阳、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的功效,主治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自汁盗汗、血虚萎黄、阴疽漫肿、气虚水肿、内热消渴等症。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对黄芩和黄芪的区别已经有所了解了,其实它们基本就是两种不同的中药,性味是相反的,临床应用上也基本相反,完全不同,大家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看仔细了,虽一字之差,却相去甚远。

黄芩的作用与功效


人们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是需要注意,尤其是对自身健康问题上,也是需要进行多方面保养,否则也是会引发疾病出现,常见的疾病种类比较多,例如感冒、发烧、上火都是很容易患有的疾病,而且这样疾病对人体健康,也是有着很大的损害,所以要及时治疗。黄芩的作用与功效都有什么呢?


对黄芩的作用与功效也是有着很多方面,而且它治疗生活常见疾病,也是有着很好帮助,例如止血、解毒都是有着一些帮助,但是它的选择,也不是随意的就可以进行。

黄芩的作用与功效:

【功能与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黄芩片: 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时,取出,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曝晒)。该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外表皮黄棕色至棕褐色,切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具放射状纹理。照上述[鉴别](1)、(2)项下试验,应显相同的结果;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黄芩苷(C21H18O11)不得少于8.0%。

酒黄芩:

取黄芩片,照酒炙法(附录Ⅱ D)炒干。该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外表皮棕褐色,切面黄棕色,呈放射状纹理,略带焦斑,中心部分有的呈棕色。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黄芩苷不得少于8.0%。

【临床应用】

1.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2. 用于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以及热毒疮疡等。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牡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此外,该品又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通过以上介绍,对黄芩的作用与功效也是有着很好的了解的,但是要注意的是,这样的药物在使用的时候,也是要注意一些方式方法,尤其是对它不了解的时候,都是不能随意的乱用,否则对自身健康的危害比较大,使得疾病不能治愈。

柴胡黄芩治小儿发热


天气变化比较快,孩子的抵抗力又比较低。很容易就感冒生病发烧了。那么治疗小儿发热,有什么方法比较好呢?这里小编介绍一个中医偏方柴胡黄芩给大家。柴胡黄芩的配方很复杂,但是用法很简单。有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下吧!

功能主治

主治小儿发热。

偏方组成

柴胡、黄芩、苏叶各5克,白芍、当归、白术、茯苓、山楂、六曲、麦芽各6克,甘草3克。

用法用量

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

用此方治疗小儿发热200例,服药1~3剂有效(体温恢复正常)194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97%。

小儿发热

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是小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正常小儿腋表体温为36℃~37℃(肛表测得的体温比口表高约0.3℃,口表测得的体温比腋表高约0.4℃),腋表如超过37.4℃可认为是发热。在多数情况下,发热是身体对抗入侵病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正在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体温的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但发热过高或长期发热可影响机体各种调节功能,从而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因此,对确认发热的孩子,应积极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小儿的正常体温可以因性别、年龄、昼夜及季节变化、饮食、哭闹、气温以及衣被的厚薄等因素影响有一定范围的波动。体温稍有升高,并不一定有病理意义。在小儿体温升高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神态和举止。体温在38℃,神情呆滞的孩子,和体温在40℃,但仍然顽皮的孩子相比,前者更值得关注。而机体抵抗力低的孩子,纵使患了严重的疾病,很可能也不会发热。

诊断

对小儿发热,尤其是长期发热的病儿,要详细了解病史,注意在发热的同时所伴随的其他症状,并根据患儿的年龄、发病季节、有无传染病接触史等情况进行分析,并认真进行体检。除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外,还要根据临床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关辅助检查。

并发症

1.脱水及酸碱平衡紊乱

高热容易造成脱水,也因服退热药大量出汗时体内丧失水分。脱水不仅使退热困难,还会影响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发生酸中毒等。同时血中钠浓度升高,血液高渗,患儿会发生口干口渴、烦躁不安甚至说胡话或抽搐,热度不仅不退且会更高,可能会发生低钠血症,多见于平时有营养不良的婴幼儿。

2.热性惊厥

有些患儿发热时可发生抽搐,多发生于高热骤起之时,一次发热一般发作一次,很少超过2次以上,只要抽搐时间不长,处理得当,对孩子健康影响不大。

3.脑水肿

当体温超过41℃时,体内蛋白质会发生分解,可引起脑水肿而致病孩死亡或留下脑病后遗症。因此,孩子出现40℃以上高热时必须紧急处理。

结语:能治疗小儿发热的偏方柴胡黄芩,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柴胡黄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以后再遇到孩子发烧的情况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哟,打人生病发烧的时候难受的心情我们都能体会,对孩子的感受我们应该都懂得。一旦发现,一定要尽快治疗好!

黄芩的副作用


黄芩除了叫这个名字以外,还有很多的名称,每个地区都有不一样的叫法,但其实都是一样的,黄芩在平时的使用价值,主要是可以止血,安胎,能祛除湿气,可以通便利尿,即便是孕妇在怀孕期间也可以用,只要能对症是没有副作用的。

【别名】腐肠、黄文、妒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子芩、宿芩、条芩、元芩、土金茶根、山茶根、黄金条根【药用部位】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成份】

黄芩根含黄酮类化合物:黄芩素,黄芩新素,黄芩甙(baicalin),汉黄芩素,汉黄芩甙,木蝴蝶素A,7-甲氧基黄芩素,黄芩黄酮,二氢木蝴蝶素,白杨素等有效成分。

【功能主治】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①《本经》:"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

②《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③陶弘景:"治奔豚,脐下热痛。"

④《药性论》:"能治热毒,骨蒸,寒热往来,肠胃不利,破壅气,治五淋,令人宣畅,去关节烦闷,解热渴,治热腹中疞痛,心腹坚胀。"

⑤《日华子本草》:"下气,主天行热疾,疔疮,排脓。治乳痈,发背。"

黄芩叶泡茶有什么功效?


黄芪是一种中药材,大部分朋友都对它比较了解,但是很多人认为黄芪叶子是没有什么用处的,所以一般都会扔掉。这是在有些可惜,倘若将黄芪叶用来泡水喝的话,还是会起到很多养生功效的。黄芩叶泡茶可以帮助我们身体消肿,治疗气血等,下面就来看看黄芪叶泡茶的神奇功效。

1、黄芪叶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叶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黄芪叶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但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叶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黄芪叶具而补而不腻的特点,若与人参,党参等补药配伍则效果更好。黄芪叶可单味使用,也可与其它药物配伍应用,与芍药、甘草、桂枝、良姜、饴糖等药配伍可以治疗脾胃虚寒、慢性肠炎、胃炎、腹泻等症;与升麻、甘草、当归、人参、柴胡等药物配伍可治疗内脏下垂、脱肛、子宫下垂等症;与茯苓、菟丝子、白术、当归等配伍是治疗妇科良药;与防风、麻黄根、浮小麦配伍是治疗年老体弱者所患表虚感冒的良药。由于黄芪叶而补气利尿、消肿等功效,与茯苓、薏苡仁、防己等药配伍时又是治疗急慢性胃炎的良药。

又因黄芪叶具而托毒、生肌的功能,在治疗疔疮及慢性阑尾炎等疾病时也常常选用黄芪叶治疗。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叶内含而多种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还能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无论从中医治疗,还是现代医学观察,黄芪叶均是一味好药。所以,民间自古就有“冬令取黄芪叶配成滋补强身之食品”的习惯。

2、黄芪叶是豆科植物,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什么是“益气”呢?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叶。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是“气虚”的一种表现。贫血,则常属“气血不足”。而脱肛、子宫下坠这些病状也常被认为是“中气下陷”。有上述症状的人,冬令吃些黄芪叶有益处。当然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大家知道了黄芪叶子到底有什么功效之后,那么大家在利用的时候还会将黄芪的叶子给扔掉吗?黄芪用完了之后所剩下的叶子用处可大了,这个黄芪叶子还可以用来一起泡茶,泡酒,晒干之后当成茶叶来泡水喝的话,对身体来说有滋补的效果,还有更多养生的效果,大家不妨试试。

黄芩饮的功效与作用


由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变化,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带来的影响非常不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家的免疫力抵抗疾病呢?其实除了防治各种病外,还可以通过饮食进行调理,中医给大家推荐了一款食疗方剂黄芩饮,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黄芩(去黑心)1两,甘草(炙令黄赤,锉)1两,桑上寄生(炙)1两,防风(去叉)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赤芍药(锉,炒)1两,黄耆(锉,炒)1两,木通(锉)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乳痈。初觉赤肿,有异于常。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3枚(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入乳糖1分,再煎令消,温服,每日3次,早晨、午时、至夜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八

【别名】黄芩散

【处方】黄芩(去黑心)半两,寒水石1两1分,升麻1分,甘草(炙,锉)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赤眼。

【用法用量】黄芩散(《普济方》卷三六三)。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一

【处方】黄芩1两,栀子仁2-7枚,干姜2两,芒消半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服乳石觉大热,不得通泄。

【用法用量】以水3大升,煮取1大升,绞去滓,下芒消调之,分温2服。快利即愈。

【摘录】《普济方》卷二六○

【处方】黄芩(去黑心)1两半,黄柏(去粗皮)1两半,黄连(去须)1两半,槲叶(炙)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大肠风热,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入地黄汁半合,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处方】黄芩(去黑心)3分,桑根白皮(锉)3分,葛根(锉)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汗后烦热,燥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黄芩饮的食用方法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大家平时不妨试试,相信对于改善疾病的情况肯定是有帮助的。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剂功效


葛根黄芩黄连汤我们听名字可能会觉得一头雾水根本猜不透,其实大家是因为不能够经常的接触到所以就会觉得很是陌生,其实葛根黄芩黄连汤还可以作为一种中药材使用的,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葛根黄芩黄连汤有哪些的功效与作用吧,希望以下介绍的内容大家感兴趣。

【名称】葛根黄芩黄连汤。

【分类】和解剂-表里双解。

组成

葛根半斤(15g) 甘草二两炙(6g) 黄芩三两(9g) 黄连三两(9g)

用法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功效

解表清里。

方解

外感表证初起,邪在太阳,理应解表。但表证未解,误用攻下,虚其里气,以致表热内陷阳明而下利不止,故称协热下利。此时表证未解,里热已炽,故见身热,胸脘烦热,口中作渴;里热上蒸于肺则作喘,外蒸肌表则汗出。治宜外解肌表之邪,内清肠胃之热。

方中重用葛根甘辛而平,既能解表退热,又能升发睥胃清阳之气而止下利,为君药。臣以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利。使以甘草甘缓和中,协调诸药。四药合用,共成解表清里之剂。原方先煮葛根,后纳诸药,则解肌之力优而清里之力锐,使表解里和,身热下利自愈。

方歌

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 邪陷阳明成热利,清里解表保安康。

用药禁忌

忌猪肉、冷水、海藻、菘菜。

下利而不发热,脉沉迟或微弱,病属虚寒者,不宜用。

结语:通过以上的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葛根黄芩黄连汤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葛根黄芩黄连汤虽然不常见,但是它的用处还是很多的,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性的使用以上介绍的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弄清楚使用的方法,不能盲目的乱用哦。

葛根黄芩黄连汤功效如何?


葛根黄芩黄连汤,简称为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对治疗腹泻很有作用,是家庭常备的治疗药品,有清热止泻的功效。那么具体葛根黄芩黄连汤功效如何?他有什么营养价值呢?下面大家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学习一下吧!

葛根黄芩黄连汤主治外感表证未解,热邪入里,身热,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心下痞,胸脘烦热,喘而汗出,口干而渴,苔黄,脉数。葛根黄芩黄连汤功效如何?临床应用显示:1.痢疾:应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40例,其中发病1日内者23例(占57.5%)。粪培养痢疾杆菌阳性者26例(其中福氏18例,施氏5例,宋内氏3例);阴性者14例。采用本方水煎剂治疗后,平均退热时间为27.76小时;腹痛消失平均4.57日,里急后重消失平均3.47日,食欲恢复正常平均2.5日,便次恢复正常平均2.83日,粪检转阴平均4日,大便培养转阴平均3日,阴转率69.3%。总有效率达72.5%。2.小儿夏季腹泻:使用葛根芩连汤和五苓散合方(葛根6g、川连3g、黄芩6g、甘草2g、茯苓6g、桂枝2g、白术6g、泽泻6g、猪苓6g)治疗小儿夏季腹泻60例。结果痊愈48例,好转11例,无效1例。3.小儿麻痹症:按温病小儿中风例,采取清热解毒,熄风通络等法,用加味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生石膏、银花、白芍、全蝎、蜈蚣)随症加减,治疗小儿麻痹症129例。结果:患肢呈深度完全麻痹,失去自主运动功能的重型患者52例中痊愈17例,好转35例;尚能自主活动,但不能走路,不能站立的中型患者67例,痊愈33例,好转34例;能自主活动,能站立行走,但肢体软弱无力的轻型患者10例全部治愈。一般中型及轻型病例,多在1个月左右痊愈,最快的1例仅1周而愈。

葛根黄芩黄连汤功效如何?葛根黄芩黄连汤早期服用有良好的效果,如果是长时间腹泻的话就不适用了。在服药期间,患者应该多喝糖盐水,以防脱水,另外要坚持饮食清淡,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减轻肠胃负担,注意休息,不熬夜。祝您早日康复!

黄芩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