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冬季保持身才养生 > 导航 > 散步正确方法

散步正确方法

2019-10-12

散步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

冬季保持身才养生。

天下只有养生之道,没有长生之药。社会不断发展,养生已经成为了社会性的话题,养生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也更是我们生活中必须去实践的。面对中医养生纷繁的话题,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散步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饭后随意走走停停地溜达,不能算散步。原因在于运动量过小,达不到有氧代谢,也就起不到运动的效果,就如同做家务不能算作锻炼一样。健康的老年人,可按3、5、7原则散步,就是每天走3000米,30分钟内完成;一周走5次,心率控制在(170-年龄)次/分钟内。比如一位65岁的老人,用170减去65,那他散步的心率应保持在105次为宜,最高也不过在125次/分钟范围内。运动时出点汗,呼吸顺畅,就达到了锻炼效果。

很多老年人散步时常背着手,其实,背着手走路不能充分活动身体各部位,也不利于身体放松,因此不能达到最好的运动效果。如果遇上有石子,坑洼路面,背手走路不能迅速平衡身体,很容易摔倒。因此,散步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挺胸、抬头、摆臂,有利于全身运动和身体协调。

散步地点要选择好。人体在运动时,需氧量高。空气清新,草木茂盛的地方含氧量高,对全身有益。

不要在坡多的地方散步。老年人很容易出现老年骨性关节炎,这也与不当散步有关系。爬坡或爬楼梯会导致膝关节负荷过重,加重关节磨损。

Ys630.com相关知识

食欲不振的原因 怎样才能保持正常食欲?


食欲不佳是很多小孩子的一个主要的通病,很多患儿都会出现这种症状,进食困难而且不喜欢进食,食欲不好固然有疾病因素,更重要的是心理因素。造成食欲不佳的原因,最常见的是挑食、偏食、过多零食、冷饮不断等不良饮食习惯引起的。那么究竟应怎样才能保持正常食欲呢?

首先要养成有规律地进餐,一天三次正餐,1~2次点心。两顿饭的间隔时间应大于3小时,能使他产生空腹感。食欲与空腹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脑中的“摄食中枢”和“满腹中枢”是相互交替与相互抑制的,从而产生周期性的食欲。如果零食不断或频繁进餐,无疑会使满腹中枢一直处于兴奋状态,相反摄食中枢则一直处于抑制状态,自然会使食欲消失。

尽量做些可口的饭菜,应经常变换花样,荤素搭配,主副搭配,以激起孩子的食欲。每次进餐时间要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不宜太长。创造愉快的进餐气氛,进餐时要保持孩子的愉快情绪,会刺激摄食中枢而引起食欲,千万不能边吃边训,这样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小儿各方面的器官都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吃饭是保证一切正常发育的最主要前提,人是铁,饭是钢,在这方面家长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正确的走路姿势瘦小腿


如果小腿比较粗,这时候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来进行缓解,方法是比较多的,我们知道导致小腿粗壮的原因比较多,其中和平时走路姿势有一定的关系,如果用力不当,可能也会导致小腿变得比较粗壮,所以说平时要采用正确的走路的姿势,这也能够一定程度上达到瘦小腿的作用。

正确的走路姿势瘦小腿

1、以脚掌内侧为重心,两脚各走一直线:

事实上是正确使用臀部及脚部肌肉的走路方式,藉由内侧重心适当地在下半身(臀部)使力,这样的话不仅可以提臀,背部也能伸直,还能使大腿到脚踝变成漂亮的线条。

2、上半身不动,只动下半身:

走路时上半身保持静止不动,动下半身(臀部使力)。踏出脚步时,膝盖微弯踏出后伸直,前脚以脚跟先着地。膝盖微弯踏出,脚跟先着地,能缓衝着地力量,使身体顺势向前移动,便能走得轻松自然。

3、跨大步走:

跨大步是把整只脚抬起来,必须从腰部、臀部开始施力,才能连同大腿和臀部的肌群一起动作,应以每个人的身高来调整步伐间距,步伐的距离最好为1个半的脚掌长度为主。

4、正确的站姿

以内侧为重心正确站立时,腿部的肌肉会向内侧紧缩。

改正错误走姿

我们的腿型不是运动决定的,而是行为决定的,因为我们每天都在走路,小腿都在发力,所以走路姿势对小腿腿型的影响非常大。

错误的走姿:

1.蹬地走:靠后脚的脚后跟来蹬地,把身体过度到前面去,脚跟与地面的摩擦很大

2.踢腿走/正步走: 走路时把腿踢出去,会造成腿前侧的肌肉纹理非常明显,加大膝盖上方的肉。

注意事项

还在用脚根外侧走路的美美们,赶快改成用脚掌内侧走路方式,可矫正O型腿或X型腿喔!以内侧为重心的站立秘诀:上半身不使力;将力量放在臀部肌肉上;膝盖靠拢不使力;脚后跟要靠拢,将力量放在脚底内侧。

跑步脚尖着地的姿势正确吗


 跑步是一项种极为简单并且人人都能进行的运动项目,它不受场地限制,随时都可以进行,能有效地增大肺活量,使心肺功能变强,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各部位肌肉强度,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很受减肥人士和运动达人的喜欢,但是,跑步也是有讲究的,姿势非常重要,跑步时脚尖着地的姿势对吗?我们来了解一下跑步的正确姿势吧。

 1、应前后摆臂,不要左右晃臂。跑步时肢体要自由舒展,要沿着身体中线前后摆臂,不要左右晃动,否则既影响胸部扩张,影响供氧,又不利于身体向前运动形成的合力,影响速度。

 2、跑步时,脚的落地尤为重要,应用脚后跟和脚中部落地,然后快速向前滚动脚掌,然后前脚掌蹬地离开地面。脚落地时声音不能太大,要轻而有弹性。很多人在跑步时习惯全脚掌着地,其实这种落地方法并不科学,由于落地时没有缓冲,对身体带来很大的冲击,在柏油马路等硬地上跑步就更是如此;切忌内外八字,跑步时脚落地是“内八字”或“外八字”,那么膝盖和脚尖就不能保持在同一个方向上,就会加重膝关节的负担,长期下来容易造成膝关节等部位的损伤。

 3、应挺胸收腹,不要弯腰驼背。很多人跑步弯腰驼背。黄光民说,跑步应该自然的挺胸收腹。这不仅仅关乎姿势优美,可以保持脊柱的自然生理曲线,还有利于呼吸。

 4、应“三吸一呼”,不要大口喘气。很多人跑不了几步就大口喘气,对此,黄光民说,在跑步时应深呼吸,具体原则是“三吸一呼”,即随着摆臂节奏,吸三口气后,呼出一口气,这样可以增加运动过程中的氧气供给,还可以延长运动时间。  

 以上是关于跑步时脚尖朝地是否正确的解答,是不是有很多朋友开始恍然大悟,原来跑步这么久,姿势竟然不对,难怪有时候跑完步之后会身体不适,没关系,及时调整正确的姿势,坚持长期运动,运动完后及时进行拉伸运动,就对你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每天散步一小时好处


有些人甚至年龄还没来,身体就已经跟不上了,爬个楼梯都气喘吁吁的,而没有时间锻炼是最常见的借口,而健身房支出又昂贵,那么怎样锻炼是最好的呢?其实坚持徒步是最经济,最简单的健身方式就是每天坚持散步,那么每天散步一小时对身体有什么好处?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下……

1.步行能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慢而有力。

2.步行能增强血管弹性,减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

3.步行能增强肌肉力量,强健腿足、筋骨,并能使关节灵活,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4.步行可以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进胃肠有规律的蠕动,增加食欲,对于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等症都有良好的作用。

5.在户外新鲜空气中步行,大脑思维活动变得清晰、灵活,可有效消除脑力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据有关专家测试,每周步行三次,每次一小时,连续坚持4个月者与不喜欢运动的人相比,前者反映敏锐,视觉与记忆力均占优势。

6.步行是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健身方式,可以缓解神经肌肉紧张。据专家测定,当烦躁、焦虑的情绪涌向心头时,以轻快的步伐散步15分钟左右,即可缓解紧张,稳定情绪。

7.定时坚持步行,会消除心脏缺血性症状或降低血压。使人体消除疲劳,精神愉快,缓解心慌心悸。

8.步行可减少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聚积,也能减少血糖转化成甘油三脂的机会。

9.步行能减少人体腹部脂肪的积聚,保持人体的形体美。

10.步行能减少血凝块的形成,减少心肌梗塞的可能性。

11.步行能减少激素的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的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会引起动脉血管疾病。

12.步行可以保护环境,消除废气污染,对强健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延年益寿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实每天散步一小时的好处真的很多,每人都应该坚持每天散步一小时,千万不要说没有时间或者是支出昂贵了,因为每天散步一小时是不需要花钱也不需要怎么花时间的运动,如果能坚持每天散步,相信自己的身体一定会越来越好。

动感单车正确姿势避免三大误区


动感单车正确姿势是怎么样的呢?现在的人对健康越来越重视,越来越注重养生保健,经常会花大量的钱买保健品、去健身房。其中,骑车越来越受欢迎,它是一件很好的健身运动,对于减肥、塑形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工作工作繁忙的人就会选择骑动感单车。但是骑这种单车也是有讲究的,不正确的骑法是没有办法达不到健身效果的,要避免三个误区。

误区一:姿势

错误的骑车姿势不仅影响锻炼效果,而且很容易对身体造成损伤。比如双腿向外撇、点头哈腰等都是不正确的姿势。正确的姿势是:身体稍前倾,两臂伸直,腹部收紧,采用腹式呼吸方法,两腿和车的横梁平行,膝、髋关节保持协调,注意把握骑行节奏。

误区二:动作

一般人认为,所谓的蹬踏就是脚往下踩,车轮转起来就行。其实,正确的蹬踏应该包括:踩、拉、提、推4个连贯的动作。脚掌先向下踩,小腿再向后收缩回拉,再向上提,最后往前推,这样正好完成一圈蹬踏。如此有节奏地蹬踏,不仅节省力气还能够提高速度。

误区三:速度

许多年轻人贪图骑得快,例如没有骑过长途的一下子骑了50公里,而且在锻炼中只追求速度、力量。这样其实对身体的伤害很大,严重时膝盖会出现积水。运动量、频率和强度是运动的三大原则。建议初学者找到合适自己的频率后再增强运动量,普通人每分钟的蹬踏频率在60至80次左右。每次骑行至少要有20分钟高频率低速度(即多圈少用力)的热身,使身体微微出汗即可。

此外还需要注意七个禁忌:

禁忌之一 :在脚踏车上使用负重器材,在车上举重是无效而且不安全的。运动肌群在稳定状态下进行重量训练才是最有效的。

禁忌之二:单手或放开双手骑车,在站姿或是跳跃的情况下可能让你严重受伤;在坐姿爬坡时,会造成腰部受力不均。

禁忌之三:骑车时脚趾朝下,它会造成骨结节发炎和脚部麻木。踩踏时双脚应与地面平行,脚掌在脚踏板的正中。

禁忌之四:完全不加阻力,无阻力的踩动是对运动时间的浪费,而且,在高转速的情形下不加阻力踩动也会造成运动伤害。

禁忌之五:向后踩这个动作会使脚踏松动,当脚踏掉下来的时候就可能致伤。研究证明,向后踩与向前踩使用的是同样肌群,消耗等量的热量,因此向后踩没有任何优势。

禁忌之六:在坐姿的时候使用握姿,可能造成髋关节以及脊椎的过度弯曲,从而产生腰部疼痛。当需要往上看时,这种握姿易造成颈部的拉伤。

禁忌之七:把脚放在车把上进行伸展,也许一般人都没有足够的柔韧度将脚放到车把上进行伸展。

动感单车正确姿势有哪些?动感单车的出现,给那些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健身的年轻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动感单车可以消耗大量的能量,是减肥塑形的神器,还可以听音乐。但是骑动感单车也是有讲究的,我们一定要注意上述的三个误区以及七个禁忌,免得到时候费力不讨好。做了大量的运动却没有达到效果。

老人补钙时要先补肾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无机元素之一,约占人体重的2%。钙对维持人体的骨骼、血液、循环、呼吸、神经、消化、内分泌、肌肉、泌尿、免疫等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当人体缺钙时,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亢进,在机体表现为骨钙吸收入血,结果为骨钙减少,骨质疏松、骨质丢失,软组织和动脉血管钙含量增高,细胞膜内钙离子浓度下降,最终导致多种疾病现象,如各种感染、糖尿病、恶性肿瘤、骨质疏松症、高血压、动脉硬化、结石、痴呆等。

目前,缺钙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国人普遍缺钙,尤其老年人群更为明显。虽然市面上各种补钙制剂层出不穷,但效果不甚理想。人的任何生理过程都是在脏腑协调下完成的,钙的摄取、吸收、利用也不例外,补钙剂只有在脏腑功能活动正常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

中医学认为,五脏之中,肾为先天之本,肾气充足对其他四脏有重要作用,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非此不能发。肾又主骨生髓、主藏精、主水,肾气足则齿更发长,筋骨坚,身体盛壮,耳聪目明,发乌齿固,肾精不足,骨和骨髓营养不足则出现骨骼病变;肾气虚时,五脏六腑受影响,气血津液生成不足,骨病尤其是骨质疏松即可发生。

中医学认为,肾气的生长盛衰是随着人体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年高之人,肾气必虚。现代研究也证实,肾虚、衰老、缺钙三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临床老人补钙,首先在于补肾。

补肾的方法有药物补肾、运动补肾、食物补肾等。这些方法可同时进行,能起到相辅相成、互补互进的作用。补肾方剂中,以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最为知名,前者适于肾阳不足之体,后者用于肾阴亏虚之质。

补肾药物有栗子、莲子、猪肾、鸡、泥鳅、桑椹、黑木耳、芝麻、黑豆、牛奶、羊奶、猪蹄、鸽肉、海参、蜂蜜、龟肉、鳖肉、羊肉、狗肉、虾、麻雀肉、胡桃肉、猪脊髓等。

针灸治疗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针灸治疗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也要注意一些问题,有些特殊的患者要给予特别关注,比如皮肤之感染过度劳累、饥饿、精神紧张的患者、体质虚弱的患者,就需要掌握适度,另外还要注意避开血管针刺,以防出血。

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项部腧穴一般不宜用针刺,皮肤之感染、溃疡、瘢痕部位,不宜针刺。

1、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项部腧穴一般不宜用针刺。此外,因小儿不能合作,针刺时宜采用速针法,不宜留针。

2、孕妇3个月以内者,小腹及腰骶部穴位禁针;3个月以上者,上腹部及某些针感强烈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也应禁针。有习惯性流产史者慎用针刺。月经期间如不是为了调经,也不宜用针。

3、皮肤之感染、溃疡、瘢痕部位,不宜针刺。

4、进针时有触电感,疼痛明显或针尖触及坚硬组织时,应退针而不宜继续进针。

5、过度劳累、饥饿、精神紧张的患者,不宜立即针刺,需待其恢复后再治疗。

6、体质虚弱的患者,刺激不宜过强,并尽量采用卧位。

7、避开血管针刺,以防出血。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因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8、眼区、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等部位穴位,应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睡眠的姿势


睡眠的姿势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非常重视人的各种姿势,俗话说:“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这就是说,不论在什么时候,人都应保持一个优良的姿势。但不少人却不大讲究睡眠的姿势,有人直挺挺地仰面朝天而卧,也有人喜欢趴在枕头上俯卧而睡,有的蜷着身子测卧,像“虾米”一样,有的伸臂撂腿,有的两手放在胸脑……这些都不够正确。那么,什么样的睡姿好呢?

孔子在《论语》里说:“寝不尸”,“睡不厌屈,觉不厌伸”,意指睡眠以侧曲为好。《于金要方·造林养性》说:“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也是主张以侧卧为宜。气功家还有“侧龙卧虎仰瘫尸”之说,即以侧位为主,多取右侧卧位,少配左侧卧位,身体自然屈曲,适当配合仰卧位。我国舟山群岛普陀山的大乘庵内有一座巨大的卧佛,便是取右侧卧,如弓形的舒展卧位。该庵建于唐大中十二年。距今已1100多年,卧佛姿势的造型体现了当时人们对最佳睡眠姿势的认识。右侧卧位,肢体自然屈曲,使全身肌肉筋骨放松,又能使体内脏腑保持自然位置,利于消除疲劳和保持气道,血络通畅。

若是左侧卧,心脏易受压,影响心脏的血液循环,尤其对脾胃虚弱者来说,饭后左侧卧,感到不舒服,影响消化功能。

若是仰睡和俯睡时,身体与两腿都只能固定在伸直位置,一则难以变动,二则屈肌群被紧拉着,肌肉就不可能完全放松,这样就达不到充分休息的目的。同时,仰睡时两手会不自觉地放到胸部上面,既易压迫心、肺影响其功能,又易出现恶梦或梦魔。此外,由于脸孔朝上,一旦熟睡后,容易因舌根下坠或口水流入气管而造成打呼或呛咳。俯睡时,胸腹部受压更甚,口鼻也易被枕头捂住,为了避免捂住,势必长时间把头转向一边,这样又会引起颈肌扭伤。对婴儿来说,俯睡更不可取,这是由于其自制能力差,一般不会主动翻身,小孩头面部骨骼发育还不完善,俯卧时间时长,会造成头面部和口腔的骨骼变化,有的还可以成为畸形。

当然,睡眠的姿势不可能一成不变,有人观察,一夜之间,总得翻身20~45次,以求得舒适的体位,只是总以侧卧的习惯为好,如仰卧,手不要放在胸上,也不要抱头枕肘,下肢不要交叉,以使全身肌肉放松。较短时间的左侧卧位也是可以的,但对心脏功能欠佳者,左侧卧易使心脏受压,影响心脏的血液循环。对脾属虚弱者,饭后左侧卧,会感觉不舒眼,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对于正常胎位的孕妇,不可经常仰卧位,因为胀大的子宫常常右旋并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大脑的血液和氧供应也会随之减少,从而可出现一些症候,如胸闷、头晕、虚汗、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医学上称为“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

此外,对于-些疾病患者,睡姿也要灵活掌握,如严重的心脏病伴有心力衰竭,或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只能采取半卧位或半坐位。对急性肝炎发作期患者,病人常感肝区隐隐作痛,这时若再右侧卧位,反而增加病人的痛苦,宜左侧卧为好。

散步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