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夏季养生清热解毒汤水 > 导航 > 夏季养生清热解毒汤水

清热解毒中成药合用西药有禁忌

【www.ys630.com - 夏季养生清热解毒汤水】

一、含牛黄、石膏的清热解毒中成药忌与四环素类、新霉素合用:这类中成药有牛黄解毒丸、防风通圣散、紫雪丹、牛黄消炎丸、牛黄上清丸。此类中成药含钙、镁、铁等金属离子。当与四环素类合用,由于四环素中所含酰胺基及多个酚羟基,易与牛黄、石膏中的金属离子结,合形成难落难吸收的络合物,从而降低了中西药制菌消炎的作用。当牛黄解毒丸与新霉素合用,则因牛黄解毒丸的雄黄所含成分硫化砷,与新霉素的硫酸盐在胃肠道中产生毒性的硫酸氢化物等,对健康不利。

二、含雄黄的消炎解毒中成药忌与硫酸亚铁、乳酶生、多酶片合用:这类中成药有牛黄消炎丸、牛黄解毒丸、牛黄至宝丹、牛黄清胃丸、牛黄上清丸、三黄片、小儿牛黄散等。这些中成药所含的硫磺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当与硫酸亚铁合用时,硫酸亚铁在体内产生的还原性亚铁盐就会与硫化砷作用,产生难溶难吸收的硫化砷酸盐,使这两类药同时失去疗效。与多酶片合用,则由于雄黄中所含的硫化砷与多酶片中的胃蛋白酶等结合成难溶解的沉淀物,使多酶片失去助消化功能;当牛黄解毒丸与乳酶生合用,由于牛黄解毒丸中的大黄、黄连、银花等,能抑制乳酶生中的乳酸杆菌,而使乳酶生失效。

三、含蟾酥的清热解毒中成药忌与洋地黄类合用:这类清热解毒中成药包括六神丸、牛黄消炎丸、麝香丸、喉炎丸、牙痛一粒丸、梅花点舌丹等。将强心剂洋地黄类与这类清热解毒中成药合用(这类中成药的主要成分蟾酥毒是一种强心甙与洋地黄类作用相似),则加强了药物的心肌收缩和减慢心率的作用,可引起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室性早搏、室性纤颤等。

相关阅读

清热解毒的几种中成药


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什么是中成药吧,中成药的作用非常的强大,我们不但可以采用中成药来起到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采用中成药来起到保健等功效,所以中成药深受人们的喜爱。中成药的类型有很多种,那么哪些中成药能够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呢?下文我们介绍一下清热解毒的几种中成药。

凡是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于内热、火毒、湿热、瘟疫等多种里热证的中成药,统称为清热类中成药。

白云山星群夏桑菊是家庭常备的清热类中成药,它源自于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的经典名方“桑菊饮”,味道甘甜,气味芳香,可以清热解毒,还具有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解疮毒的功效。可用于风热感冒,目赤头痛,高血压,头晕耳鸣,咽喉肿痛,疔疮肿毒等症。

清热解毒的中药比较多,中成药有黄连解毒片,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片,牛黄消炎丸等,都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另外如中草药,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等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作用。适用于火热偏盛于三焦、脏腑、五官,症见目赤肿痛,口舌生疮,耳鸣耳聋,牙痛,牙龈红肿,咽喉肿痛,疮疡初期红肿热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等。

此类中成药品种繁多,按作用不同分为以下几种:清上焦头目实火者,代表中成药有上清丸;清三焦火者,代表中成药有牛黄解毒片等;清肝胆火者,代表中成药有龙胆泻肝丸等;清胃火者,代表中成药有清胃黄连丸等;清心火者,代表中成药有导赤丸等;清肺火者,代表中成药有清肺抑火丸等。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什么是中成药,我们知道中成药的功效非常的全面,我们可以采用中成药来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清热解毒的几种中成药。

儿童清热解毒的中成药有哪些?


每年到了夏天的时候,因为天气非常炎热,所以身体内很容易出现热气,然后就会出现一些上火症状,比如口干舌燥,嘴巴长水泡等等,尤其人的情绪会因此变得烦躁,完全不能静下心来学习和工作,这时候就需要清热解毒了,除了吃一些清热解毒的食物之外,还可以吃一些中成药帮助清热解毒。

儿童清热解毒的中成药:

1、儿童清热解毒药物有哪些

1.1、牛黄解毒片

〔组成〕牛黄、大黄、石膏、桔梗、甘草、黄苓、冰片、雄黄。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肺胃热毒上炎所致咽喉肿痛、口鼻生疮、牙痛、耳痛、目赤肿痛、大便秘结等症。

1.2、消炎解毒丸

〔组成〕人工牛黄、雄黄、蟾酥、冰片等。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喉风喉痛,单双乳蛾,小儿热疖,痈疡疔疮,乳痈发背,无名肿毒,口舌生疮。

1.3、黄连解毒丸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大黄、栀子、金银花、升麻、防风、牛蒡子、赤芍、当归、甘草。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三焦火盛所致疮疡初起红肿疼痛、痘疹肿毒、大便秘结、口舌糜烂、目赤肿痛、烦燥发热等症。

1.4、牛黄清心丸

〔组成〕牛黄、栀子、黄连、黄芩、郁金、朱砂。

〔功能〕清心镇惊,泻火解毒,化痰开窍。

〔主治〕痰热壅盛,热入心包所致谵语烦躁、高热昏迷、头晕目眩、惊痫抽搐、喉呜痰涌、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儿童清热解毒的中药有哪些

1、金银花

它的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能够给矮子带去一定的清热解毒功效。并且对于一些外感风热或温热病,都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效果。

2、地骨皮

其性寒,味甘、淡,功能凉血,退蒸,清泻肺热,适用于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痈肿恶疮以及肺结核和高血压症等。

3、知母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适用于肺热咳喘或阴虚咳嗽,烦热消渴,骨蒸劳热,小便不利,大便燥结等症。

4、夏枯草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辛,功能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适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目珠疼痛,羞明流泪、头痛、眩晕等;用于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疠,瘿瘤等。

3、儿童怎样服用清热解毒药物

3.1、服退烧药三天是观察期

“如果小儿发烧在38℃左右,可以选用一些中药退烧药,例如小儿热速清、羚羊角口服液等。相对西药的退烧药,这些药物的副作用较小。如果超过38.5℃,则可以选择西药退烧药,如泰诺林、百服宁等。”

服用退烧药往往只能使孩子在短期内退烧,等到药效周期一过,又会出现病情的反复,这是正常现象,因为化学退烧药只是针对发烧症状起作用,并不能消除引起孩子发烧的感染因素。

3.2、退烧后以清热解毒为主

如果病毒性感冒没有出现发烧的症状,则可以选择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如小儿咽扁颗粒、蒲地蓝等。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咳嗽,在药物的选择上应选择儿童专用的止咳、平喘药,这些药物以清热利咽、化痰止咳为主,只是侧重点不同,有的清热止咳,有的清热化痰。

3.3、感冒3-5天是合并细菌感染高峰期

如果出现了细菌感染的症状,如浓痰、浓鼻涕,血象化验之后也发现了白细胞增高的趋势,则可少量使用抗生素,但能口服尽量不静脉注射。

清热解毒的中成药有哪些呢


上火是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遇到过的,上火的人往往都会出现喉咙痛,大便干燥等症状。一般来说,选择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便可以解决问题,想要清热解毒,那么大家怎样选择药物呢,清热解毒的中成药有哪些呢,哪一些可以在日常饮用呢,下面的文字就为大家详细地介绍。

1.上清丸由大黄(酒炒)、黄芩(酒炒)、连翘、菊花、白芷、黄柏(酒炒)、栀子、荆芥、防风、薄荷、川芎、桔梗组成。功能清热散风,解毒,通便。主治头晕耳鸣,目赤,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秘结;鼻窦炎。孕妇忌服;虚火上炎、脾胃虚寒、儿童及年老体弱者慎用。

2.黄连上清丸由黄连、栀子(姜制)、连翘、蔓荆子(炒)、防风、荆芥穗、白芷、黄芩、菊花、荡荷、大黄(酒炒)、黄柏(酒炒)、桔梗、川芎、石膏、旋覆花、甘草组成。功能散风清热,泻火止痛。主治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头晕,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牛疮,咽喉肿痛,真聋耳呜,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孕妇及脾胃虚寒者禁用。

3.栀子金花丸由金银花、桅子、知母、黄柏、天花粉、黄芩、黄连、大黄组成。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主治肺胃热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目赤眩晕,咽喉肿病,吐血衄血,大便秘结。孕妇慎用。

4.板蓝很颗粒由板蓝根组成。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腮部肿胀;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5.双黄连口服液由金银花、黄芩、连翘组成。功能硫风解表,清热解毒。主治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咽痛。本品苦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慎服。

6.清开灵胶囊(软胶囊、颗粒、滴丸、片、泡膀片)由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芩苷、珍珠母粉、桅子、水牛角粉、板蓝根、金银花提取物组成。功能清热解毒,镇静安神。主治外感热病、热毒堑盛证,症见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红降苔黄,脉数;或病毒性肝炎、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久病体虚便溏者慎用。

看了上文的介绍,大家是不是了解了清热解毒的中成药有哪些呢。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板蓝根,上清丸、栀子金花丸、清开灵胶囊、双黄连口服液等也是对清热解毒有效的中成药呢,知道了这些药物的性质之后,解决上火等问题便很简单。

中成药和西药的区别


中成药和西药有着明显的区别,中成药主要是根据中医的理论来进行制作的一种成品的药物,而西医的药物主要是根据西方医学发展而来的一种药物,虽然西药没有中医的一些久远,但是西药是根据一些实践理论和现代科技紧密相关的一种药物的制作,两种药物不能说谁好谁不好,可以说各有优势和缺点。

中成药和西药的区别

中成药:

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列如冰硼散、川贝合剂、六味地黄丸等都是属于中成药。

中药:

中药是指单一的一味药物,如桔梗、黄芩、黄连等等只是属于中药,但不是草药,草药是没有经过加工的一些植物,植物中含有的一些成分可以达到治病的目的。草药只有一些乡村的经常在野外生活的一些老人或医生对次了解的多一些。

西药

是从西方医学发展而来的,西药的发展没有中国的医学久远,但是西药的成分比较的科学,是由根据的,是经过科学的理论证实和实践的药物。西药如阿司匹林、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等等

西药见效快,效果神速。对于急性的疾病,如急性的头疼,肚子疼,身体发热,感冒,急性的跌扭伤,各种急性感染等,西药输液立马见效,比中药快的多。但对于慢性疾症,以及疑难病比如被称为“慢性癌症”的间质性肺炎来说吧,西医宣布是无法治疗的,只能在维持中等待死亡,而中药验方“养阴化纤汤”却能慢慢的活化肺器官病灶,逆转肺纤维化,临床中有一部分此病是能临床治愈的。

西药多为化学合成的单一成分,多以恢复发生病理的脏器为目的。它是针对“病”引进“对抗”。而中药是以天然植物、动物、矿物等按照一定原则组成的复方,多是恢复人体与环境或人体各脏腑间的不平衡状况。它是将“证”引进调整。总之,西药主要是以消灭“病灶”为目的,中药是以调整人体机能,达到“阴平阳秘”的目的。

中成药和西药有什么区别?


中药是自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扁鹊、华佗等一代代名医流传至今,中草药讲究调理身体,由内而外根治疾病,中成药是由纯天然草本植物或动物制成,对人体危害极小。而西药大部分是由化学成分合成,多数都会有其副作用,对身体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危害,下面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中成药和西药具体有什么区别

1、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和中药材、中药饮片(包含植物、动物、矿物,如:人参、鹿茸、石膏等等)。

2、中成药是中药的一大类,是以中药材、中药饮片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中成药生产都经过国家审批,凡药品批准文号以“Z”标注的就可以判断其为中成药。

3、西药,相对于祖国传统中药而言,指西医用的药物,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包括阿司匹林、青霉素、止痛片等。西药即为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看其说明书则有化学名、结构式,剂量上比中药精确,通常以毫克计。西药生产也都经过国家审批,凡药品批准文号以“Z”标注以外的都可以判断其为西药(如“H”、“S”等)。

中成药是经过炮制而成的中药材“成药”,其优缺点也是十分分明的,优点即组方灵活适应面广且便于存储与运输,缺点则为每次使用都需煎煮加工,费时费力,应用不便。中成药是中药的一种。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

西药,相对于祖国传统中药而言,指西医用的药物,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包括阿司匹林、青霉素、止痛片等。西药即为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看其说明书则有化学名、结构式,剂量上比中药精确,通常以毫克计。

中成药是中药做成的片剂、混悬剂、冲剂,其包装上都会写出中药的药名。强调的是配方的组合。

中药是中草药,或者草药做成的颗粒剂,强调的是一种单独的药。

西药与中药最大的区别是后者是天然的。两者不难鉴别。

中成药是用中药制成成品,可以直接服用,中药是用各种草药加水熬成汤药,西药看成分就能确定。

清热解毒有高手


牛黄解毒片(丸)为家庭常备成药之一。原方是根据明代名医王肯堂《证字准绳幼科》中牛黄解毒丸加减而成。该药由于适应范围广、疗效卓着,既可内服又能外用,多年来一直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也备受患者的青睐。

牛黄解毒片是牛黄、冰片、生石膏、黄芩、大黄、雄黄、桔梗、甘草等8味药组成。方中牛黄(可用人工牛黄代替)味苦性凉,功善清热凉心解毒,为方之主药。生石膏味辛能散,性大寒以清热泻火;黄芩、大黄均性味苦寒,前者清热燥湿,泻上焦肺火;后者重在清下焦湿热,泻下通便,开实火下行之途,共为辅药。雄黄、冰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桔梗味苦辛,宣肺利咽,共为佐药。甘草性味甘平,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配伍,能起清热、泻火、解毒之功效。

牛黄解毒片的主要功效是泻火解毒、清热消肿。药理实验表明,它具有解热、镇痛、抗菌、抗炎等作用。该药对由内热(非风火)引起的热毒壅盛于上焦,出现的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红肿刺痛等疗效显着。对口腔的红肿热痛,如扁桃体炎、咽炎、牙龈痛、口腔溃疡兼便秘者最宜。临床应用表明,各科疾病出现以上病症,对症使用牛黄解毒片皆能取效。

中耳炎

先将患耳用3%过氧化氢清洗干净,再用棉签擦干,然后取牛黄解毒片适量,研为极细末,用纸筒吹入耳内,一日换药1次,3次为一个疗程,一般用药1~3个疗程即治愈。

急性咽炎

取牛黄解毒片2~4片研为细末,用75%酒精或普通白酒调为糊状,敷于喉结一侧,12小时后敷另一侧,外用胶布固定。一般敷药后约20分钟,患者咽部即感舒适。用药1~2次即可取得明显效果。此法也可以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方法同上,只是将药物敷于双侧扁桃体处即可。

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久治不愈者(用其他药治疗2周以上无效者),可口服牛黄解毒丸,每次服6克(2丸),一日3次。当病情控制后2~3天停服此药。对比研究证明,口服牛黄解毒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其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西药治疗。

麦粒肿

每次取药1~2片,研末,加入适量红霉素眼膏,在无菌调药盘中调匀,涂在局处,以覆盖整个小疖肿为度。一日2次,不包扎。大部分患者在3天内能痊愈,有效率是100%。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每次服6~8片(饭后服),一日2次。连续用药一般不超过6个月。伴有血管栓塞者合用潘生丁,一日300毫克。

注射部位局部感染

取牛黄解毒片3~5片,压成粉,加适量50%酒精调匀敷患部,无菌纱布敷盖,约1~2小时酒精蒸发,再滴入酒精湿润,约6小时后换药1次。一日2次,6天为一疗程。

带状疱疹

取牛黄解毒丸4丸,加入75%酒精100毫升浸泡,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至药物充分溶化。将患处清洗净,干燥后用上述药物涂敷患处。第一天频频涂药,以保持患处湿润为度,第二天用生理盐水洗去疱面上的药物,重新敷上新的药物,以灭菌纱布覆盖。每日换药l次,4天为一疗程。一般一个疗程即可痊愈。

阴囊湿疹

阴囊湿疹出现瘙痒难忍、搔破溃烂或有黄水渗出者,可口服牛黄解毒片,每次服4片,一天3次。连服3天症状明显改善后,可减药量每次3片,一日3次。

此外,牛黄解毒片对鼻前庭炎、单纯性毛囊炎、睑腺炎、阴道炎及早期皮肤感染者也有效。

食疗方

* 暑期每天用百合50~100克、绿豆200克,同煲糖水,有消暑和胃之益。

* 发热病后,用莲子100克、百合50克,同煲糖水,有安定心神、和胃营养之益。

* 百合100克与粳米适量,煲粥,是老年人四季适宜的补身点心。

喝清热解毒中药的禁忌有哪些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疾病是非常常见的情况,生活当中很多的因素都能够造成自身疾病的产生。而中药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对人体有着很好的调养作用,但是很多人对于喝清热解毒其中的中药禁忌不是十分的了解,不知道是否会对自身造成影响。那么,喝清热解毒中药的禁忌有哪些?

第一,喝清热解毒中药的禁忌有哪些?中医中药作为我国流传至今的医学财富,至今依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医药理论复杂繁多,我们在生病或滋补时吃中药,一定要了解其中的禁忌,遵循其中的规则,这样才能获取最大的功效,并避免产生负面的影响。禁忌影响药物发挥的食物。比如生冷食物、浓茶、辛辣油腻食物、萝卜、腥膻类食物。这些类型的食物,有的会化解药力减少疗效,有的会降低吸收,更有的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因此在服用中药时,一定要遵循医嘱,做好相关忌口工作。

第二,不宜为追求快速疗效而过量或长期服用中药。比如决明子有降血脂功效,但长期服用决明子可能引起腹泻。益脾补气且清热解毒的干草长期服用会引起血压升高。民间谚语“是药三分毒”,就是这个道理。特殊体质人群应谨慎服用中药。比如脾胃虚寒者服用含有野菊花的中药后,有可能出现胃部不适以及肠鸣等症状。最好先从中医师那里或者自我测试,了解自己的体质情况。如果属于比较典型的某种体质,则应当在吃中药前了解对应的禁忌情况。

喝清热解毒中药的禁忌有哪些?孕妇服用中药应当谨慎。由于西药可能会引起胎儿畸形等原因,很多孕妇对中成药更加青睐。但部分中成药一定存在毒性,需要谨记的是,孕妇对清热类、祛风除湿类、消化导食类、泻下类、理气类、开窍类、驱虫类、祛湿类等多种类型的重要应当谨慎对待。煎制中药过程的注意事项。现代家庭中大多使用铁锅、不锈钢锅或者不粘锅,最好不要使用它们来煎制重要,而应该选择陶土的煎药罐或者砂锅。由于煎药是个时间较长的过程,使用金属制品很容易使某些药物成分和器具发生反应,产生或者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等。

清热润肠的中成药有哪些


便秘,是现在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有过的一种疾病,发病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生活的压力过大,或者饮食不够规律,甚至于睡眠不够也有可能造成便秘,便秘初期一般不严重,多吃些水果蔬菜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一直不好的好,最好吃一些中药缓解一下,那么,清热润肠的中成药有哪些呢?

通便的药有以下几种中成药。

1.如出现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伴有口臭口苦,心烦易怒,腹胀纳呆,小便短赤者属于热秘。治宜泄热通腑,或清热润肠。泄热通腑用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清热润肠用麻子仁丸(大黄、枳实、厚朴、麻仁、杏仁、白芍、白蜜)。如便干行涩、肛裂出血,可加地榆、槐花;如腹胀纳呆,可加大腹皮、焦四仙;如目赤口苦、脉弦滑可配用更衣丸或当归芦荟丸。

2.如出现大便干结或不干结,欲便不得,排出不畅,每于情绪不好时便秘加重,伴有胸胁痞满,腹中胀痛者属于气秘。治宜顺气行气。方选六磨汤(帜实、木香、乌药、沉香、槟榔、大黄)。另可根据病情配加栀子、瓜蒌、桃仁、杏仁、赤芍等。

3.如年高体弱、或久病之人,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排便艰涩不畅,便质并不干结,便后汗出气短者属气虚便秘。治宜健脾益气。方选黄芪汤(黄芪、甘草、陈皮、麻仁、白蜜)。若气虚下陷,肛门坠迫,屡欲登厕而虚坐努责不下时,可加升麻、柴胡等。

4.如产后或手术后大便干燥如球,便次虽然正常,但排便不畅,伴有头眩心悸、面色少华者为血虚便秘。治宜养血润燥。方选润肠丸(当归、生地、桃仁、火麻仁、枳壳)。如兼有腰脊酸软,经少色淡者加制首乌、肉苁蓉等。

5.若大便艰涩,难以排出,便质或干或不干,畏寒肢冷,腹中冷气攻痛或腰脊冷痛者属阳虚冷秘。治宜温通开秘。方选济川煎(当归,肉从蓉、牛膝、升麻、枳壳、泽泻)可加首乌、核桃肉、肉桂。若阴寒较甚,可配服半硫丸。

清热润肠的中成药有哪些呢?上面给大家介绍了好几种可以清热润肠的中成药,确实,便秘非常影响人的健康,所以,如果便秘的情况比较严重的话,最好抓紧时间去治疗,上面介绍的中成药都对便秘的缓解有针对性的作用,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服用。

滋阴清热的中成药


现在人们的工作都是非常繁忙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时间去关注于自己的身体状况,所以说就要多服用一些对于自己的身体有滋补效果的中成药,特别是已经出现一些上火情况的时候就应该要服用一些滋阴清热的中成药,这些中成药效果都是很好的,虽然见效并不是那么快,导致要是自己长期坚持下去服用的话就可以从根本上去缓解的。

中成药:

白藓皮【性味】 苦、寒。【功用】 清热解毒,祛风胜湿:用于风热湿毒所致的皮肤病,配苍术、银花、苦参治皮肤疮疡或皮肤瘙痒;配防风、白蒺藜、乌梢蛇等,治慢性湿疹、荨麻疹;也可用于黄疸,常配茵陈;用于风湿热痹,常配银花藤、威灵仙等。【用法】 5~10克。外用适量。

红藤【性味】 苦、微寒。【功用】 清热解毒:用于肠痈腹痛(急性阑尾炎),常配丹皮、大黄、桃仁、元明粉、瓜蒌仁、赤芍;用于乳痈,常配银花、贝母、蒲公英、夏枯草、连翘、花粉。【用法】 10~15克。

半枝莲【性味】 微苦、寒。【功用】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肝炎、肝肿大,肝硬化腹水;疮痈肿毒;蛇虫咬伤。【用法】 10~30克。

土茯苓【性味】 甘、淡、平。【功用】 清热利湿解毒:用于疮痈,尤其是反复发作的慢性疮疡、湿疹,常配银花、连翘、蒲公英等;前人多用于梅毒。【用法】 15~60克。

山豆根【性味】 苦、寒。【功用】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本品为喉科常用药。用于肺胃热盛或热毒壅盛的咽喉肿痛或牙龈肿痛,常单味含服,或配射干、板蓝根水煎服。【用法】 6~10克。

蚤休(草河车、七叶一枝花)【性味】 苦、微寒、有小毒。【功用】 清热解毒,熄风定惊:用于疮疡痈毒、各种脓毒败血症以及小儿高热惊风等。亦可用于肺热咳喘,如急慢性支气管炎之咳嗽痰黄。【用法】 5~10克。

败酱草【性味】 辛、苦、微寒。【功用】 (1)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用于痈肿及急性阑尾炎,常配薏苡仁、银花。(2)活血行瘀:本品辛散行血,对血瘀引起的胸腹疼痛有效。【用法】 6~15克。

白头翁【性味】 苦、寒。【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本品为止痢要药,用于重症菌痢、阿米巴痢疾,常配黄连、秦皮。【用法】 6~15克。马齿苋【性味】 酸、寒。【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常配黄连、木香。内服或捣汁外敷,治痈肿。亦用于便血、子宫出血,有止血作用。【用法】 9~15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山慈菇【性味】 辛、甘、寒。有小毒。【功用】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疔疮肿毒、瘰疬痰核、肿瘤以及毒蛇咬伤。【用法】 3~6克。

穿心莲【性味】 苦、寒。【功用】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急性菌痢、胃肠炎、感冒发烧、扁桃体炎、咽喉炎、肺炎、疮疖肿毒、肺结核、腮腺炎、急性泌尿系感染以及毒蛇咬伤等。【用法】 6~15克。

白花蛇舌草【性味】 甘、淡、凉。【功用】 清热解毒,散瘀消痈:用于急性阑尾炎、盆腔炎、泌尿系感染及蛇咬伤等。亦可用于消化道癌症。【用法】 15~60克。

漏芦【性味】 苦、咸、寒。【功用】 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下乳:用于痈疖、疔疮肿毒、乳痈、乳汁不通。【用法】 5~12克。

清热燥湿的中成药


肠胃发生不适会让人十分难受,而在中医上来说也有湿气过重的说法,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可服用一些清热燥湿的中成药物。大肠因湿热导致的痢疾会让人十分苦恼,有时候还会有腹痛下坠以及大便脓血的情况,如果情况比较紧急,最好选择西药来控制,同时再服用加味香连丸这种中药来调理,效果会更好。

葛根芩连片

主要功效:解肌清热,止泻止痢。

适用病症:用于泄泻痢疾,身热烦渴,下痢臭秽;菌痢、肠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克,一日3次。

药性分析:方中重用葛根发表解肌,升发脾胃清阳,是为君药;黄芩、黄连清肠胃之热邪,是为臣药;甘草甘缓和中,并能调诸药,是为使药。诸药配合成方,共奏解表清里之功。

加味香连丸

主要功效:清热祛湿,化滞止痛。

适用病症: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腹痛下坠、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3次。

药性分析:方中黄连,清热燥湿,止泻痢,为君药。黄芩、黄柏加强黄连清热燥湿之功,共为臣药。白芍、当归和血止痛;延胡索理气止痛;厚朴、枳壳、槟榔、木香行气和中,行滞止痛;吴茱萸温中燥湿止泻,也制苦寒之品,为佐药。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药性,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湿,化滞止痛之功。

牛黄解毒丸

主要功效:清热解毒。

适用病症: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药性分析:方中牛黄味苦气凉,入肝、心经,功善清热凉心解毒,以之为主药。生石膏味辛能散,气大寒可清热,清热泻火,除烦止渴;黄芩味苦气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大苦寒沉降,清热泻火,泻下通便,共为辅药。雄黄、冰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桔梗味苦辛,入肺经,宣肺利咽,共为佐药。甘草味甘性平,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泻火之效。

去肠胃湿热的中药有哪些

苦参

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其苦,寒。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

黄连

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其味入口极苦,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苦瓜

用于中暑发热,牙痛,泄泻,痢疾,便血。生食清暑泻火,解热除烦;熟食养血滋肝,润脾补肾,能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

金钱草

具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胆胀胁痛,石淋,热淋,小便涩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黄芩

以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总之上面说的也就是治疗肠胃湿热的中成药方法,相信大家都有发现,再者说了是疾病自然是会给身体带来影响,因此需要老早的来发现,除了要注意这些更是要选择好的药物方法来进行除湿治疗,这样才能很好的去除一些毛病。

清热解毒酒


一、青篙酒

[来源]《本草纲目》

[配料]鲜青蒿适量,糯米5千克,取适量。

[制作方法]取鲜青蒿洗净捣汁500毫升;炊饭熟,拌入青蒿汁、曲,如常法酿酒。

[功效]清暑热,截疟疾,退虚热。

[适应证]疟疾连年复发,体虚病人;夏季低热不退,原因不明的病人;结核潮热病人。

[食法]每次20毫升,每日2次。

[食疗漫话]青蒿又名野兰蒿、黄花蒿、香蒿、篙、草蒿等,为菊科植物青蒿或黄金蒿的全草。它含有苦味质,挥发油,青蒿素,维生素A等。

中医学认为,青蒿性味苦微辛、寒,具有清热、解暑、避秽、清湿热、透骨蒸、利湿退黄、截疟等作用,可治疗湿热病,暑热温病,骨蒸劳热,疟疾,黄疸,痢疾,疮癣等病症。其截疟作用与其所含的青蒿素有关,现在青蒿素已能人工合成,已进入工业化生产,它对疟疾,尤其对死亡率极高的恶性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我国民间自古就有用青蒿治疗疟疾的方法,如用青蒿60克,合黄丹15克,共研末,每次服6克,温水调下,可治疗温疟痰甚,但热不寒者。青蒿入酒,对于慢性病1者尤为适宜,可长期服用。

二、绿豆酒

[来源]《医学入门》

[配料]绿豆、山药各60克,黄柏、牛膝、玄参、沙参、白芍、桅子、天冬、麦冬、天花粉、蜂蜜各45克,当归35克,甘草9克,白酒2.5千克。

[制作方法]除蜂蜜外,诸药研碎,细纱布袋盛,放入白酒,密封浸泡15天后,过滤去渣,兑入蜂蜜,装瓶澄清备用。

[功效]滋阴润肺,降火解毒。

[适应证]肺津不足之燥热咳嗽、少痰、口干、烦躁等。

[食法]每次10毫升,每日2次。

[食疗漫话]绿豆又名青豆子、青小豆等。绿豆自古为我国人民喜食的豆类,也是常用来治病的要药。绿豆可煮汤,熬粥,制作成凉粉、粉丝和糕点。绿豆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占23.8%,是大米的3倍多,碳水化合物为58.8%,是黄豆的2倍多,此外还含有磷、钙、铁及多种维生素。 中医学认为,绿豆性凉味甘,具有清热解暑,利水消肿,生津止渴,明目降压,清利咽喉,清胆益胃止痢的作用,用于治疗暑热肿毒,热毒下痢,疮疡丹毒等病症。黄柏、栀子,清热解毒,泻火;沙参、蜂蜜、天冬、麦冬滋阴润肺、止咳;天花粉、玄参,清热利咽润肺;山药、白芍、当归、牛膝活血养血,滋阴润燥,补气益胃,诸药入酒,清燥滋润,养阴血力尤强,故适宜于肺燥津伤之诸症。

清热解毒汤


药物组成 紫花地丁15g 银花12g 蒲公英15g 野菊15g 黄芩15g 茯苓15g 赤芍12g 桔梗6g 薄荷3g(后下) 生甘草6g

制剂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适应病证 性结膜炎。

病案举隅 李某,男,37岁,10天前晨起忽感双眼不易睁开,肿痛,灼热感,流粘水,伴喉痛、鼻塞。医院诊为“急性流行性角结膜炎”,给予4%盐酸吗啉双胍及0.1%疱疹净眼水,2%林可霉素眼水,每15分钟一次,交替使用,治疗8天,自感眼红肿加重,有异物感,转来本科。检:双眼睑红肿明显,双球结膜混合性充血(+++),球结膜水肿(+),颞下近穹窿部球结膜下出血一片,结膜囊见较多粘性分泌物,角膜上皮层有极细小点状染色细点。口苦心烦,喉痛,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予清热解毒汤加生川军6g、丹皮12g,3剂煎服。另给野菊、银花各30g煎水,熏洗双眼,1日2次,50%一爽眼水及25%退翳眼水,每30分钟一次,交替使用。3天后复诊,双眼睑红肿消退,球结膜充血(十一十+),结膜下出血稍有吸收,无水肿,分泌物明显减少,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点状上皮糜烂,大便顺。前方去生川军、茯苓加谷精草12g、密蒙花6g,继服6剂,球结膜无充血,结膜下出血基本吸收,角膜荧光素染色阴性。

资料来源 韩红波.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4,18(2):19

评 按 本方以紫花地丁、银花、蒲公英、野菊花清热解毒为主药;以赤芍凉血泻火;茯苓利水为其用药特点。配合金银花30g、野菊花30g煎水熏洗双眼及患眼滴50%一爽眼水及25%退翳眼水治疗。对部分经西药治疗迁延难愈的30例患者,取得了总有效率为93.3%的疗效。

清热解毒中成药合用西药有禁忌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