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夏季养生拔罐 > 导航 > 拔罐疗法拔罐养生常用方法

拔罐疗法拔罐养生常用方法

2019-10-12

拔罐的常见反应及处理方法

夏季养生拔罐。

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生活中经常流传这些关于养生的名句或者顺口溜,只有作好了平日的养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如何避开有关中医养生的认识误区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拔罐的常见反应及处理方法”,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1.正常反应

无论用何种方法将罐吸于体表,由于罐子的负压吸引作用,局部软组织可隆起于罐口平面以上,病人觉得局部有牵拉发胀感,或发热、温暖、凉气外出、舒适感等,有的病证立即或渐渐减轻,甚至完全消除。当然,上述感觉并非全部出现,依个体反应的不同,出现的多寡显隐有别。留罐到一定时间(数分钟至十多分钟),或闪罐、走罐多次后,局部的软组织呈现潮红、紫红色(瘀斑色),或出现丹痧(小点状,紫红色疹子),起罐后皮肤的这些变化可能维持一至数天。这些,都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

中医和西医可根据局部的反应情况来诊断和辅助诊断疾病。中医认为,拔罐区出现水泡、水肿、水气过多者,揭示患湿气证。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痧,或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提示患热毒证;身体不发热者,提示患瘀血证;皮色不变,触之不温者,提示患虚寒证;微痒,或出现皮纹,提示患风证。有关刺络拔罐吸出的液体,可表现不同的病情。一般认为:鲜血显示病情较轻,黑血或瘀块显示瘀阻较重,黄水显示湿热证,清水显示寒湿,血水往往出现在治疗的开始阶段或疾病即将痊愈阶段。至于出血量多少,亦可提示病情的轻重及转归。有些患者开始治疗时,出血量少甚至不出血,这是瘀血阻塞严重或风气盛的表现,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瘀血逐渐被吸出,出血量才渐渐增多,但随着病情的好转,出血量又会渐渐减少,直至吸不出血。西医认为,拔罐区若出现微细出血,可作为诊断发疹性疾病(如麻疹、风疹、猩红热、斑疹伤寒等)的依据之一,因为这些疾病的发疹前期都发生毛细血管的损害。若出现印痕黑晕,其中有出血之紫斑,而且相互重叠,则为斑疹伤寒的阳性反应,这种反应较变形菌微生物凝集反应或立克次体凝集反应平均可提早2天出现,且阳性率高;出现很多大水泡,提示有水液潴留,肢体有不明显的肉眼难以观察出现的水肿症;呈现粉红色或无色斑,提示患有神经痛或高血压症;呈现深紫色斑,并且在紫红色的印痕中间常出现黑褐色斑纹者,提示患有肌肉风湿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若治疗过程中这些印痕或斑纹逐渐减少,则提示病情减轻、好转或痊愈。

2.异常反应

上罐后,如果病人感到局部非常紧张,疼痛灼辣难忍,数分钟即起水泡(也可能患湿气证),或于施术局部的远端感觉发凉、发麻、疼痛等,均属异常反应。引起异常反应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1)病人心理反应过度。

(2)罐子吸力过大。

(3)施术时失误、灼伤皮肤,或皮肤本来就有伤口。

(4)所涂药物的刺激过强。

(5)罐口边缘过薄(指代用罐),或不平滑,有砂粒状样凸起或凹缝、凸痕,或病人皮肤干枯松弛(如老年人),加上医者上罐时可能旋转了手腕(旋罐),使皮肤出现皱褶。

(6)吸罐时间过长,局部瘀血形成过多,隆起明显。

(7)拔罐的局部有浅在的较大动脉分布(如腹肌沟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处),由于吸力的作用,局部软组织紧张,动脉受压而使血运受到影响,于是远端的组织出现缺血,故出现发麻、发冷、疼痛等反应,甚至还会出现组织坏死。

晕罐,是指在拔罐的过程中,病人出现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冒冷汗甚至晕厥等症状。引起晕罐的原因为虚弱、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或置罐于禁忌部位等。一般而言,单纯拔罐引起晕罐者极为罕见,只有在施行针罐法和刺罐法时偶有发生。

3.异常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异常反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如下。

(1)要仔细检查罐子,不符合要求的弃之

不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虽然拔罐的刺激不像针刺那样强烈,但毕竟是穴位刺激。由于存在着个体差异,各人对刺激的反应程度强弱不一,故对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酒后的患者最好不要施术,尤其不要在反应强烈的穴位,如合谷、太冲等穴施术。环境气温不要太低,尽量不让患者有寒冷感出现。

(3)上罐后要多询问患者的感觉,多观察罐内的皮肤变化情况。如果病人诉说吸拔太紧,有疼痛或烧灼感觉(涂药罐、敷药罐出现轻度灼痛感属正常现象),可一手持罐,另一手的食指或拇指指尖轻轻压一下罐口缘的软组织,使软组织与罐口边缘间形成一个极小的缝隙,若是用气嘴罐者,可稍旋松气栓螺帽,让少许空气进入,以减小罐内负压。如果是施行密排罐者,应检查是否罐距太近,是否需调整。如果经上述处理后仍有不适,应脱罐检查。假若局部皮肤起泡,也应起罐。起罐后,涂以甲紫药水,并加以包扎,以预防感染。

(4)在施行针罐法时,如针口过于胀痛,或酸胀痛感向他处传感,难以忍受,应起罐调整针的深度或刺向,待反应减轻后再进行拔罐。

(5)在施术过程中,如果出现晕罐现象,切勿惊慌失措,应把病人的衣服纽扣解开,给热开水喝(可加些糖),注意保暖。经上述处理后,仍未能缓解症状时,应立即起罐,让病人去枕平卧。如果反应仍加重者(如昏厥、低血压),应把枕头垫于脚下,使成头低脚高位,同时以指甲缘切按患者人中穴或十宣穴,或用指尖揉按合谷、内关、足三里等穴。对出冷汗多或冷汗不止者,可用艾条温灸涌泉穴或百会穴。经上述办法处理后倘若昏厥、低血压仍不能纠正者,可考虑应用中枢神经兴奋剂或输液。

扩展阅读

拔罐的反应处理


1.正常反应: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将罐吸附于施治部位,由于罐内的负压吸拔作用,局部组织可隆起于罐口平面以上,病人觉得局部有牵拉发胀感,或感到发热、发紧、凉气外出、温暖、舒适等,这都是正常现象。起罐后,走罐后,治疗部位出现潮红、或紫红、或紫红色疹点等,均属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待1至数天后,可自行恢复,毋需作任何处理。
2.异常反应:拔罐后如果患者感到异常,或者烧灼感,则应立即拿掉火罐,并检查有无烫伤,患者是否过度紧张,或术者手法是否有误,或是否罐子吸力过大等。根据具体情况予处理。如此处不宜再行拔罐,可另选其它部位。如在拔罐过程中,患者感觉头晕、恶心、目眩、心悸、继则面色苍白、冷汗出、四肢厥逆、血压下降、脉搏微弱,甚至突然意识丧失,出现晕厥时(晕罐),应及时取下罐具,使患者平躺,取头低脚高体位。轻者喝些开水,静卧片刻即可恢复。重者可用卧龙散或通关散吹入鼻内,连吹2-3管,待打喷嚏数次后,神志即可清。或针刺百会、人中、中冲、少商、合谷等穴;必在时注射可拉明、安息香酸钠、咖啡因等中枢兴奋剂。如果术前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恐惧,术中能很好掌握病人的情况,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拔罐异常反应有何预防及处理方法


上罐后,如果病人感到局部非常紧张,疼痛灼辣难忍,数分钟即起水泡(也可能患湿气证),或于施术局部的远端感觉发凉、发麻、疼痛等,均属异常反应。看看拔罐异常反应有何预防及处理方法?

1.正常反应

无论用何种方法将罐吸于体表,由于罐子的负压吸引作用,局部软组织可隆起于罐口平面以上,病人觉得局部有牵拉发胀感,或发热、温暖、凉气外出、舒适感等,有的病证立即或渐渐减轻,甚至完全消除。当然,上述感觉并非全部出现,依个体反应的不同,出现的多寡显隐有别。留罐到一定时间(数分钟至十多分钟),或闪罐、走罐多次后,局部的软组织呈现潮红、紫红色(瘀斑色),或出现丹痧(小点状,紫红色疹子),起罐后皮肤的这些变化可能维持一至数天。这些,都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

中医和西医可根据局部的反应情况来诊断和辅助诊断疾病。中医认为,拔罐区出现水泡、水肿、水气过多者,揭示患湿气证。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痧,或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提示患热毒证;身体不发热者,提示患瘀血证;皮色不变,触之不温者,提示患虚寒证;微痒,或出现皮纹,提示患风证。有关刺络拔罐吸出的液体,可表现不同的病情。一般认为:鲜血显示病情较轻,黑血或瘀块显示瘀阻较重,黄水显示湿热证,清水显示寒湿,血水往往出现在治疗的开始阶段或疾病即将痊愈阶段。至于出血量多少,亦可提示病情的轻重及转归。有些患者开始治疗时,出血量少甚至不出血,这是瘀血阻塞严重或风气盛的表现,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瘀血逐渐被吸出,出血量才渐渐增多,但随着病情的好转,出血量又会渐渐减少,直至吸不出血。西医认为,拔罐区若出现微细出血,可作为诊断发疹性疾病(如麻疹、风疹、猩红热、斑疹伤寒等)的依据之一,因为这些疾病的发疹前期都发生毛细血管的损害。若出现印痕黑晕,其中有出血之紫斑,而且相互重叠,则为斑疹伤寒的阳性反应,这种反应较变形菌微生物凝集反应或立克次体凝集反应平均可提早2天出现,且阳性率高;出现很多大水泡,提示有水液潴留,肢体有不明显的肉眼难以观察出现的水肿症;呈现粉红色或无色斑,提示患有神经痛或高血压症;呈现深紫色斑,并且在紫红色的印痕中间常出现黑褐色斑纹者,提示患有肌肉风湿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若治疗过程中这些印痕或斑纹逐渐减少,则提示病情减轻、好转或痊愈。

2.异常反应

上罐后,如果病人感到局部非常紧张,疼痛灼辣难忍,数分钟即起水泡(也可能患湿气证),或于施术局部的远端感觉发凉、发麻、疼痛等,均属异常反应。引起异常反应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1)病人心理反应过度。

(2)罐子吸力过大。

(3)施术时失误、灼伤皮肤,或皮肤本来就有伤口。

(4)所涂药物的刺激过强。

(5)罐口边缘过薄(指代用罐),或不平滑,有砂粒状样凸起或凹缝、凸痕,或病人皮肤干枯松弛(如老年人),加上医者上罐时可能旋转了手腕(旋罐),使皮肤出现皱褶。

(6)吸罐时间过长,局部瘀血形成过多,隆起明显。

(7)拔罐的局部有浅在的较大动脉分布(如腹肌沟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处),由于吸力的作用,局部软组织紧张,动脉受压而使血运受到影响,于是远端的组织出现缺血,故出现发麻、发冷、疼痛等反应,甚至还会出现组织坏死。

晕罐,是指在拔罐的过程中,病人出现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冒冷汗甚至晕厥等症状。引起晕罐的原因为虚弱、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或置罐于禁忌部位等。一般而言,单纯拔罐引起晕罐者极为罕见,只有在施行针罐法和刺罐法时偶有发生。

3.异常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异常反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如下。

(1)要仔细检查罐子,不符合要求的弃之不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虽然拔罐的刺激不像针刺那样强烈,但毕竟是穴位刺激。由于存在着个体差异,各人对刺激的反应程度强弱不一,故对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酒后的患者最好不要施术,尤其不要在反应强烈的穴位,如合谷、太冲等穴施术。环境气温不要太低,尽量不让患者有寒冷感出现。

(3)上罐后要多询问患者的感觉,多观察罐内的皮肤变化情况。如果病人诉说吸拔太紧,有疼痛或烧灼感觉(涂药罐、敷药罐出现轻度灼痛感属正常现象),可一手持罐,另一手的食指或拇指指尖轻轻压一下罐口缘的软组织,使软组织与罐口边缘间形成一个极小的缝隙,若是用气嘴罐者,可稍旋松气栓螺帽,让少许空气进入,以减小罐内负压。如果是施行密排罐者,应检查是否罐距太近,是否需调整。如果经上述处理后仍有不适,应脱罐检查。假若局部皮肤起泡,也应起罐。起罐后,涂以甲紫药水,并加以包扎,以预防感染。

(4)在施行针罐法时,如针口过于胀痛,或酸胀痛感向他处传感,难以忍受,应起罐调整针的深度或刺向,待反应减轻后再进行拔罐。

(5)在施术过程中,如果出现晕罐现象,切勿惊慌失措,应把病人的衣服纽扣解开,给热开水喝(可加些糖),注意保暖。经上述处理后,仍未能缓解症状时,应立即起罐,让病人去枕平卧。如果反应仍加重者(如昏厥、低血压),应把枕头垫于脚下,使成头低脚高位,同时以指甲缘切按患者人中穴或十宣穴,或用指尖揉按合谷、内关、足三里等穴。对出冷汗多或冷汗不止者,可用艾条温灸涌泉穴或百会穴。经上述办法处理后倘若昏厥、低血压仍不能纠正者,可考虑应用中枢神经兴奋剂或输液。

中医养生 详解拔罐的常见反应与护理方法


拔罐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中医拔罐的常见反应与护理方法,一起来看看。

无论用何种方法将罐吸于体表,由于罐子的负压吸引作用,局部软组织可隆起于罐口平面以上,病人觉得局部有牵拉发胀感,或发热、温暖、凉气外出、舒适感等,有的病证立即或渐渐减轻,甚至完全消除。当然,上述感觉并非全部出现,依个体反应的不同,出现的多寡显隐有别。留罐到一定时间(数分钟至十多分钟),或闪罐、走罐多次后,局部的软组织呈现潮红、紫红色(瘀斑色),或出现丹痧(小点状,紫红色疹子),起罐后皮肤的这些变化可能维持一至数天。这些,都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

中医拔罐的常见反应与护理方法

上罐后,如果病人感到局部非常紧张,疼痛灼辣难忍,数分钟即起水泡(也可能患湿气证),或于施术局部的远端感觉发凉、发麻、疼痛等,均属异常反应。引起异常反应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1)病人心理反应过度。

(2)罐子吸力过大。

(3)施术时失误、灼伤皮肤,或皮肤本来就有伤口。

(4)所涂药物的刺激过强。

(5)罐口边缘过薄(指代用罐),或不平滑,有砂粒状样凸起或凹缝、凸痕,或病人皮肤干枯松弛(如老年人),加上医者上罐时可能旋转了手腕(旋罐),使皮肤出现皱褶。

(6)吸罐时间过长,局部瘀血形成过多,隆起明显。

(7)拔罐的局部有浅在的较大动脉分布(如腹肌沟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处),由于吸力的作用,局部软组织紧张,动脉受压而使血运受到影响,于是远端的组织出现缺血,故出现发麻、发冷、疼痛等反应,甚至还会出现组织坏死。

拔罐中的常见情况及处理


在拔罐过程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青紫:拔罐后可见有的拔罐部位青紫,有的殷红,有的则不变色。青紫及发红部位往往病情较重,瘀阻较重。有时这些部位并非是疼痛最重的部位,只要坚持在原处拔罐,青紫就会慢慢消退,疾病也能治愈。

(2)发泡:这种情况比较多见。有的一日起泡,有的则至三五日甚至十余日起泡。所起的泡有较为清亮的水泡,也有紫红的血泡等。发泡现象多为局部病情的反映,一般受病情轻重(一般瘀阻较重的发泡较快)、季节(夏天较易发泡而冬季则较慢,这也是拔罐治疗提倡冬病夏治的一个原因)、皮肤

疏密(一般皮肤细嫩的易发泡,如青年女性,而壮年男性则发泡较慢)等因素影响。正常生理条件下,血管内渗透压和血管壁通透性处在一较恒定的水平,拔罐的抽吸很难将其改变,不易起泡。

发泡后可用消毒针灸针将较大的泡刺破,放出其中的液体。对于发泡后的创面如何处理,如今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为防止感染,用无菌纱布覆盖,按时换药,直至愈合;另一种观点则是继续在发泡部位拔罐,以抽吸其中的病理产物。笔者比较倾向于后一种。大家都知道,以前有血罐的治疗方法,即在拔罐前先用三棱针或梅花针点刺拔罐部位,可以抽吸出一些暗紫色的血液凝块,疗效比较明显。但缺点是如何确定被拔罐部位是瘀血瘀阻的部位呢?如果确定准确,能够抽出瘀血,症状明显减轻,如果确定不准,将会拔出红色血液,症状也不能减轻。现在拔罐发泡已经证明局部有病,所以更应该在发泡处继续拔罐以抽吸出病理产物。

实践发现,在发泡处继续拔罐,的确可抽吸出不同的病理产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暗紫色瘀血:大多病程较长,瘀滞日久,多因劳累引起。

②黄色粘稠胶冻样物:多因感受寒湿引起。

③无色清稀水样物:多因受凉引起。

如果病程较长,瘀阻较重,则这一阶段历时较长,一般10天左右病理产物出净,出净后拔罐处即结痂愈合。

在拔出病理产物的过程中,尚可见类炎症反应,即发泡部出现红肿,根部发硬,按之疼痛,这是病理产物聚集导致,一般只需在原处拔,待病理产物抽吸净后,类炎症反应即可消退,根部自然柔软,触之如同正常肌肤,结痂愈合,疾病治愈。如发泡后不在原处拔罐,则拔罐出不易结痂,愈合亦慢。愈合后皮肤可留有黑疤,也可慢慢恢复至正常皮肤的颜色。

拔罐颜色反应不同病症


养生导读:相信很多老百姓都知道,拔罐是我国中医使用的一种传统疗法,同时使用起来方便,属于非药物性的自然疗法。拔罐之后,患者的身体皮肤颜色就会发生改变。拔罐颜色反映出了患者的身体状况,也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的致病原因。

拔罐颜色除了和患病的致病原因有关系,同时和留罐时间长短也是有关系的。留罐时间并不是可以随心情来决定的,不同的体质留罐时间也是不相同的,一般情况下都是10分钟到15分钟左右。

拔罐颜色反应病因

拔罐主要就是通过杯罐中的气压和外界的气压不相同所长生的负压来迫使皮肤,这样皮肤就会 出现颜色的改变。一般在杯罐取下之后,不同的人在拔罐的部位和穴位上的皮肤夜色都会发生改变,这代表了患者不同的身体疾病。

1、紫色

如果患者拔罐的部位出现了紫色或者是黑紫色,这就说明患者的体内的血液循环出现了问题,用中医都说法就是体内淤血,所以应该服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或者食物来进行治疗。

如果不仅仅是皮肤发紫,同时还伴随着斑块,那就说明患有寒湿之症;

2、鲜红色

如果拔罐之后发现皮肤变成了鲜红色,这就说明患者体内是内热,所以日常饮食应该多吃一些降火的食材。当然,拔罐之后皮肤出现鲜红色的症状还是比较少见的。

如果发现皮肤虽然是发红,但是并不是鲜红色而是色泽暗淡,那仍旧是内热症状,但是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身体中出现了血枯而导致血液运行不畅的症状。这种状况一般都是患者患有了血脂高等等的疾病,可以通过一些药物来泻火和活血,这样就可以恢复健康。

3、灰白色

如果拔罐的位置发白或者是没有颜色改变,那么说明患者体内的寒气比较重,导致身体出现了虚寒的症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使用一些祛寒的药物进行调理身体;

4、罐内壁出现水汽

这就说明身体的一些部位有湿气,所以要用一些祛湿的食物和药物进行调养;

5、皮肤出现水泡

这也是由于体内的湿气过重导致的现象,可用祛湿药物调养;

6、皮肤出现褶皱

这是由于患者的体内被风邪入侵了,常见在冬春季,最好应该立即接受治疗,避免并且加重导致患上皮肤疾病;

7、丹砂红点

所谓的丹砂红点值得就是在拔罐之后,皮肤中出现了皮纹,而罐印中则出现了丹砂红点,这是由于患者体内湿气过重造成的。

当然,除了由于各种疾病导致拔罐之后皮肤颜色发生了改变,一些拔罐过程中的手法和操作细节也可以很大程度的影响拔罐之后皮肤的颜色和形状,常见的就有留罐时间的长短等等。

这些原因之外,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也会造成拔罐颜色的不一样。并不是人人都能够进行拔罐的,常见的一些会皮肤过敏的患者。皮肤上有溃疡的患者和一些患有出血性继斌的患者,这些人群都是不能够拔罐的。因为拔罐不仅不能缓解病情,同时还有可能加重身体本身患有的疾病。

有些人认为拔罐颜色很难看,感觉像是被人殴打了,有碍观瞻。其实这并不是一件严重的事情,拔罐之后留下罐印是很正常的事情,并不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影响,并且在7天左右的时间就会基本消失,不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拔罐拔出的东西为痰湿浊物

拔罐结束之后,不仅仅是皮肤颜色发生了改变,同时有些时候会吸出很多东西,这又究竟是什么呢?

拔罐一般都是用火在杯罐中燃烧,然后趁热将杯罐按在皮肤中,利用被罐内的气压和外界气压之间形成的负压来令杯罐吸附在皮肤表面,甚至吸附皮肤之下的穴位、经络和毛孔等等,这样体内的气血就会由于受到刺激而运动加速,这样一些体内的垃圾、湿寒之气等等多余的东西就会排出体外。

常见的吸出物有很多,有些是呈现液体形状的,也有些是固体,也有一些是胶状物质,这都是正常的现象。一般吸出来的物质就是我们常说的痰湿污浊之物,如果呈现液体状,那就说明问题不是很严重;如果吸出来的是呈现胶状,那就说明问题比较严重的,最好能够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检查。

拔罐颜色改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我们需要了解拔罐颜色改变所代表的意思,不同的颜色改变代表了患有不同的疾病。只有具体、确实的了解了拔罐颜色的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拔罐的常见反应及处理方法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