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冬季呼吸道传染病找上你

春季养生预防传染病小常识。

朱德说“锻炼身体要经常,要坚持,人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不能生锈。”养生已经成为很多中老年人关注的话题,勿以善小而不为,养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积累。有没有更好的中医养生方法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别让冬季呼吸道传染病找上你”,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为甲、乙、丙三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尤其以甲型多见。其特点是:起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传染率可达到50%,常引起爆发或流行。主要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且持续时间可达一周以上,并伴有全身肌肉酸痛、关节痛而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病程比普通感冒长。

■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携带有H1N1甲型猪流感病毒毒株,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症状。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身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若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

■禽流感

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能感染人类,人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病死率很高。此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等多种途径传播,人员和车辆往来是传播本病的重要因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不同分为普通感冒(俗称伤风)、病毒性咽炎和喉炎、疱疹性咽峡炎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其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差异。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良好。但由于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不仅影响生产劳动力,有时还可产生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上感全年皆可发病,但冬春季节多发、主要通过含有病原体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播,多为散发,但可在气候突变时流行。主要临床表现为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有些有发热,伴以咽喉痛、扁桃体肿大等。

■急性支气管炎

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临床主要症状有咳嗽和咳痰。常见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来。

■肺炎

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临床上分为细菌性肺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肺炎的症状虽有不同,但咳嗽、咳痰,胸痛、发热、呼吸困难常为共同症状。

yS630.Com相关推荐

冬天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随着一场场冷空气来袭,寒冷的冬季如期而至,而流感、H1N1甲型流感、禽流感、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也容易趁冷作案。另外,由于冬季人们户外活动及体育运动减少,抵抗力下降,而且家里常常门窗紧闭,室内空气不流通,非常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繁殖,如果不注意预防,很容易患各种呼吸道疾病。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为甲、乙、丙三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尤其以甲型多见。其特点是:起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传染率可达到50%,常引起爆发或流行。主要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且持续时间可达一周以上,并伴有全身肌肉酸痛、关节痛、而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病程比普通感冒长。

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携带有H1N1甲型猪流感病毒毒株,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症状。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身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不同分为普通感冒(俗称伤风)、病毒性咽炎和喉炎、疱疹性咽峡炎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其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差异。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防良好。但由于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不仅影响生产劳动,有时还可产生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上感全年皆可发病,但冬春季节多发、主要通过含有病原体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播,多为散发,但可在气候突变时流行。主要临床表现为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有些有发热、伴以咽喉痛、扁桃体肿大等。

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临床主要症状有咳嗽和咳痰。常见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来。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临床上分为细菌性肺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肺炎的症状虽有不同,但咳嗽、咳痰,胸痛、发热、呼吸困难常为共同症状。

预防冬季传染病从小事做起


寒冷的冬季,由于天气和饮食的原因很容易发生一些冬季流行的疾病,比如流感、急性胃肠炎、水痘等,因此,安全过冬做好保健尤为重要。气候的变化是对肌体免疫力的一次考验,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封闭的室内空气不经常与外面流通,那么疾病很可能会频频光顾。

一、流感的预防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急性流感患者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病后7日后仍有传染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预防:

1、避免受凉。

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出门在外要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同时尽量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

2、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3、净化环境。

保持空气流通;尽量不要拉上窗帘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4、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传染病及其预防


其实在很多的时候我们都是在不知不觉地染上一种病,但是随着医术的快速发发展,一般的病都是不可怕的,但最可怕的是能很好的得到治疗,因为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而这时人们就会想到应该怎样才能对这种传染病能得到预防呢?想必这也是能满足很多人的好奇心的。

而这种传染病及其预防也是比较得到大家的认同的,所以大家多知道一些有关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也是不错的,而下面就是一些有关几种传染病及其预防的资料。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先天性风疹的患儿,病人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及尿中均带有病毒,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一年四季均可传染得病,以冬春季为多。风疹病毒还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本病,可导致胎儿畸形。

主要症状: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布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若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

易感人群:好发于1-5岁儿童,育龄妇女;成人偶见感染。

预防措施:风疹的预防与麻疹、水痘等出疹性传染病不同,其对象不仅仅是儿童,同时还应当包括育龄妇女。预防风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种风疹疫苗。在春季风疹高发期,尽量少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商场、影院等地,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孕妇尤要当心,以免感染而殃及胎儿。保持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增加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讲究个人卫生。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易感人群: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预防措施: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感染。

主要症状: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随后病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淤斑,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高。

预防措施:免疫接种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接种对象为1-15周岁儿童。

通过上面的认识和了解,想必大家对这几种传染病及其预防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吧,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大家更应该去学习这几种的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增长自己的常识,平时要多一些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因为这才是对自己最好的。

传染病有哪些


在夏季的时候,由于大雨比较频繁,食物也是比较容易滋生细菌,这样对人的身体会造成不同细菌感染,对于那些抵抗力不好的人群就会生病,而下大雨时,天气也会变冷,就因为这样人们才会容易传播病毒,水质也会变差,就因为这样传染病就会有下面这两种。

而这两种的病是比较特别的,所以大家平时要多注意,而下面也有比较详细的资料来让大家知道,平时也要多加注意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也希望大家都能很好地了解这些传染病。

伤寒

伤寒是伤寒沙门菌(伤寒杆菌)经消化道传染而发生的恶性传染病。主要因进食被细菌及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引起的,常为全家或群体发病。起病徐缓,体温呈阶梯形上升,4~5天后高热,持续1~2周以上,继而面色苍白,表情淡漠,腹泻或便秘,肝脾肿大,部分病人可并发肠出血、肠穿孔,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常危及生命。

霍乱

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进食含有霍乱弧菌的不洁饮食后感染发病。本病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经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为3小时至7天,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腹泻和呕吐,吐泻物可以表现为米泔水样,一般无腹痛、无发热,严重者可发生失水性休克、皮肤干皱、口渴唇干。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救治,可死于多器官衰竭,且传播快,可大规模流行。

通过上面的认识和介绍,希望都能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所以也希望大家能做到预防传染病,平时要多加注意卫生问题,多加锻炼,提高自己的抵抗力,也希望加深都传染病的了解,平时的生活习惯也要好好注意。这样一来,大家才能更好保护自己。

乙类传染病有几种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听说过乙类传染病,更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了解乙类传染病有几种,这里针对这个名词我们专门为大家讲讲,希望接下来的文章内容能帮助不了解乙类传染病的朋友了解下乙类传染病有几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针对出现的问题作出相对正确的判断,方便自己生活。

乙类传染病有几种应该是很多朋友关注的问题,平常只听说过这类疾病但是并不怎么了解,这篇文章针对大家关注的乙类传染病问题我们专门为大家讲讲,希望接下来的文章内容能有效解决大家的疑惑。乙类传染病,英文为categoryB infectious disease。《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甲类、乙类、丙类三类。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等。

具体说来乙类传染病主要包括: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

乙类传染病有几种,相信大家读完上面文章后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疾病的种类太多,要想好好了解的话日常生活中大家有就要学会关注相关医学知识,这里针对大家关注的乙类传染病有几种我们已经做出介绍,希望上面的文章内容对大家有帮助作用,能帮助大家尽快摆脱相关困扰。

血液传染病都有什么


血液疾病比较多,其中血液传染病是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这方面的疾病是比较多的,比较常见的有流行性乙脑,登革热,丝虫病,鼠疫等等,另外伤寒等疾病都是比较常见的血液传染病,对人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常常会导致疾病的爆发,所以说了解这方面的内容,有助于良好的控制,要隔离传染源。

血液传染病都有什么

由寄生于人体血液和淋巴中的病原体所引起、以吸血昆虫为传播媒介的传染病。

主要包括由蚊传播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丝虫病;蚤传播的鼠疫、地方性斑疹伤寒;虱传播的流行性出血热、恙虫病和白蛉传播的黑热病。其中以疟疾、乙脑、丝虫病、出血热较为常见。

病原体有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传染源是人、动物或两者同时兼之。以吸血昆虫在吸血过程中将病原体直接注入人体为主要传播方式,疟疾亦可通过输血而传染。由于长期进化和适应的结果,各种血液传染病与吸血昆虫之间都有比较固定的关系,如乙脑、疟疾只能由蚊子传播。

因为昆虫的地理分布与生活习性各异多数血液传染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地区性和季节性。血液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广泛侵犯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如乙脑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鼠疫可损害全身多个脏器。消灭媒介昆虫是预防血液传染病的主导措施和努力方向。

其次,必须有效控制、隔离传染源,及时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如乙脑疫苗)或药物预防,野外作业时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以防虫咬。 另外,艾滋病也是血液传染病的一种。

传播途径:

主要透过血液、伤口的感染方式,将疾病传递至另一个个体身上的过程即血液传染。常见于医疗使用注射器材、输血技术之疏失,因此许多医疗院所要求相关医疗程序之施行,必须经过多重、多人的确认以免伤害患者,于捐血、输血时,也针对捐赠者和接受者进一步检验相关生理状况,减低此类感染的风险,但由于毒品的使用,共享针头的情况可造成难以预防的感染,尤其对于艾滋病的防范更加困难。

呼吸道异物


呼吸道进入异物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急症,往往是不慎将本身光滑的物体吸入了呼吸道,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一方面要注意预防,另一方面也要学会一些急救的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呼吸道异物的相关知识。

病因

1.儿童喜将小物置口中戏弄

每遇啼哭、欢笑、惊吓时突然吸气,稍有不慎即可吸入呼吸道。

2.异物本身光滑

如果冻、汤圆、瓜子、花生米、豆类、小橡皮盖、塑料管帽套等均易吸入呼吸道。

3.工作时的不良习惯

如制鞋工人将针、鞋钉、钮扣等衔于齿间,偶一不慎,或突然说话即将异物吸入。此外,在呕吐、麻醉、中毒或患有神经系统疾病,以致咽喉反射受到抑制时也可造成。上呼吸道手术时器械零件脱落或切除组织滑脱,行上牙根管治疗时亦偶有将器械吸入。

4.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如边进食边说笑嬉戏、用口接抛出的食物等。

5.老年人及某些疾病的患者

老年人及某些疾病的患者(如脑血管病等)的生理调节机能减退,在进食及喝水是容易发生呼吸道异物。

临床表现

异物进入下呼吸道的当时有剧烈咳嗽,以后常有或长或短的无症状期,故易于误诊。由于异物性质、存留部位及形状不同,症状也各异,现分述如下:

1.喉异物

异物入喉时,立即发生呛咳、气急、反射性喉痉挛,而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及喘鸣,若异物停留于喉上口,则有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稍大异物若阻塞于声门可立即窒息致死。

2.气管异物

异物刚吸入,其症状与喉异物相似,以呛咳为主。以后,活动性异物随气流移动,可引起阵发性咳嗽及呼吸困难,在呼气末期于气管处可听到异物冲击气管壁和声门下区的拍击声。并在甲状软骨下可触及异物撞击震动感。由于气管腔被异物所占,或声门下水肿而狭小,致呼吸道不完全堵塞,患者有严重的呼吸困难,并可引起喘鸣。随着时间延长,由于呼吸道分泌物以及其他原因(如堵塞物膨胀等),呼吸道不完全堵塞可以发展至完全堵塞,患者表现为不能言语、极度痛苦面容及V字手型,同时伴有严重发绀,如未能排出异物,患者将发生昏迷甚至死亡。

3.支气管异物

早期症状与气管异物相似。由于不同种类异物可以出现不同症状。植物性异物,如花生米、豆类,对黏膜刺激较大,常出现高热、咳嗽、咯脓痰等急性支气管炎症状。若为金属异物,对局部刺激较小,如不发生阻塞,可存留在支气管中数月而无症状。以后,由于异物嵌顿于支气管而造成不同程度阻塞而出现不同症状。

(1)支气管不完全阻塞吸气时气管扩大,空气可进入,呼气时因支气管缩小,呼出气少,终致阻塞处远端气体不断增加,形成阻塞性肺气肿。检查时可发现:①呼吸时患侧胸部运动受限制;②患侧呼吸音减低、语颤减弱、叩诊呈鼓音。

(2)支气管完全阻塞呼气、吸气时空气均无法通过,则阻塞处远端空气逐渐被肺吸收,形成阻塞性肺不张。检查时可发现患侧呼吸运动受限制,患侧胸部平坦,呼吸音减弱或完全消失,语颤减弱,患侧叩诊呈浊音。

抢救方法

1、背中部拍打法

用一只手抓持双下肢,将病孩倒提起来,另一只手拍打背部中央,直到异物吐出来。

2、手指挖取法

先开口,左手拇指贴紧病人上方牙齿,食指与拇指交叉,压迫下方牙齿,一用力就可开口,右手食指插到咽喉深部,手指末节屈曲,从异物旁边伸到大林后方,钩出异物,但不要勉强,不要将异物推得更深,无法钩出。

3、中上腹部加压法

急救者双手从痛部插入病人腑下,双手握拳,拇指对着病人上腹下中部,一只手抓着另一只手腕用力冲击,压迫腹部,反复多次,以使病人肺内的气体将异物冲出。若病人尚有力气也可将上腹压在椅背上、桌子角,栏杆等处,反复用力压迫,尽可能冲出异物。昏迷病人,使其仰卧,抢救者骑在病人下半身,双手用力猛压胸下部两侧,尽可能冲出异物。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行心肺复苏。

结语:呼吸道异物是指呼吸道中进入了不能下咽的物体,多为不慎导致。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一定要注意预防,特别是家有儿童的,要注意小儿不能随便将物体放入口中。一旦出现呼吸道被卡住的情况,一下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的疾病的也是非常常见的主要是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的急慢性,炎症,呼吸道变态反应疾病都是那它主要是由一些肿瘤或者是其他类型的疾病的,产生打上呼吸道的主要是包括以及,同时在上呼吸道的主要是包括气管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肺气管儿,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的治疗方面也是比较关键的。

那它的主要特点的主要是肺活量减小,或者涉及到的阻力额也是逐渐增大,他主要是一些疾病引起的主要是急性的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引起的一些疾病的上呼吸道感染都是各种病毒和病菌也引起此类的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infection,AURl)系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该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如上呼吸道某一局部炎症特别突出,即按该炎症处命名,如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用于上呼吸道局部感染定位并不确切者。

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但90%以上为病毒,主要有鼻病毒(R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FluV)、副流感病毒(paraFluV)、腺病毒(ADV)等。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肺炎支原体亦不少见。

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和免疫特点而易患本病。营养障碍性疾病,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亚临床维生素A、锌或铁缺乏症等,或护理不当,气候改变和环境不良等因素,则易发生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或使病程迁延。

呼吸道疾病多发于干燥气候,北方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气候干燥易引起人体机理的上火症状,从而引发呼吸道感染。

以上就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疾病,。呼吸道的疾病的主要是把做一些高额干燥的气候,主要是一些疾病引起的主要是急性的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引起的一些疾病的所以呢北方的发病率的也是比较高的由于年龄大小和一些体制和病变部位不同的病情的轻重程度不同所以在这用药方面的关键。

呼吸道病毒


呼吸道是人体呼吸的门户,在病毒流行的季节里,极易被传染上各种病毒,这些病毒大多都是通过呼吸道传播进入体内的。呼吸道病毒的范围比较广,几乎体内所有感染的病毒,都与呼吸道病毒有关,这种病毒刚开始只是在呼吸道表层,继而传入到人体内,严重的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导致一些严重的疾病。

呼吸道病毒并不是一个概念,也不是一种单独的病毒,它是各种病毒的总称,可以说,这是大多数病毒早期的称呼。这些病毒大都会侵袭各个器官,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影响正常的工作与学习。下边介绍一下呼吸道病毒都可能发展成为什么病毒。

(一)鼻病毒(rhinoviruses)是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群(picorna-viruses)的一个属(subgroup),为无包膜的单股RNA病毒,直径为15~30nm,耐乙醚而不耐酸,在干燥环境中能存活三天,根据血清中和试验已有120个以上的血清株,而正式命名者已有89株,以双倍体细胞33℃旋转条件下培养生长最佳,在-70℃时能长期生存,在4℃也能生存数周,而56℃加热30分钟即能灭活。

鼻病毒是人类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因,国外统计占成人感冒的15%~40%,在1973年北京等地成人感冒和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者中,病毒感染占首位。儿童发病率比成人高。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尤以冬末春初为多。由于鼻病毒的抗原性不断变异,新型不断发生,故易重复感染,不同型别的毒株可同时在人群中流行。感染系通过人与人接触,或与物品接触,经鼻粘膜或眼结膜感染。

(二)冠状病毒(cornavirus)系1968年从感冒病人中分离而得,属冠状病毒群,为有包膜的、单股RNA病毒,对乙醚和酸均敏感,直径为80~150nm,有独特的棒状囊膜粒(peplomers)自包囊凸出,在细胞质内增殖,通过胞质网出芽而成熟。至少有3株(B814、229E和OC43)能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其中229E和OC43是儿童和成人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在成人普通感冒中约占10%~20%,偶尔也可引起肺炎和流行性胸痛。本组病毒很难培养,病原学诊断依靠血清学检查,如补体结合试验(229E、OC43)、血凝抑制试验(OC43)、ELISA(229E)、RIA(OC43)等。

(三)流行性感冒病毒 见“流行性感冒”。

(四)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本病毒于1953年从日本仙台一名死于肺炎的患儿肺液中首次分离出,当时命名为仙台病毒,由于许多特性与流感不同,以后又陆续分离到其他毒株,故命名为副流感病毒。本组病毒是副粘液病毒属(paramyxovirus),系带有包膜的,单股RNA病毒,直径为150~300nm,目前已有1、2、3、4四个血清型,4型又可分为A、B两个亚型,在原代猴肾细胞或原代人胚肾细胞培养中可

分离到本病毒。副流感病毒表面有血凝素和溶血素,后者有溶细胞作用,能溶解某些动物的红细胞,有溶细胞作用,与病毒的感染性有关。前者则能凝集某些哺乳类和禽类的红细胞。

副流感病毒感染仅侵犯呼吸道的表层组织,在上皮细胞中增殖,所致的免疫反应不牢固易再次感染,成人中通常引起轻型呼吸道感染,而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病情重,表现为急性阻塞性喉-支气管-气管炎和肺炎。上海市儿童血清学调查发现4岁儿童对副流感1、2、3、4B型抗体阳性率已达85%~90%,至5岁时高达90%~100%。儿童副流感病毒感染并不少见,仅次于合胞病毒和腺病毒。潜伏期为2~7天,发病1周内均能分离到病毒,也可应用IFT、RIA和EIISA等方法测得早期抗原,阳性率为75%~95%,目前可采用点杂交或多聚酶腱反应测定抗原。由于存在交义反应(4型与腮腺炎病毒)、及重复感染的存在故血清学试验都不采用。

(五)腺病毒(adenovirus)系1953年用人增殖体细胞培养分离而得,为无包膜、核内复制的双股DNA病毒,直径为70~90nm,呈20面体对称,-20℃低温下较稳定。在人类已分离出41个血清株,尚有较多的中间株,临床上可表现为各类型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肺炎、膀胱炎、脑炎、角膜炎、腹泻等。本组病毒可通过粪-口传播,也可经飞沫、家俱、污染游泳池水或移植的脏器传播。潜伏期为2~14天。可从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眼拭、咽拭或粪便中分离到病毒,也可采用IFT、RIA或ELISA等方法测定病毒抗原作出快速诊断,在病毒分离阳性的病人中阳性率为60%~65%,在感染后7天可出现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和补体结合抗体。用血清学方法测定抗体可明确诊断。

(六)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virus)于1950年首先从实验室患上呼吸道感染的猩猩中分离而得,是有包膜的单股RNA病毒,直径为120~200nm,属于副粘病毒科的肺病毒属(pneu-movirus),仅有1个血清型。本病毒极不稳定,在室温下2天内效价下降100倍,在4℃冰箱内4~6天效价下降100倍,是下呼吸道感染(细支气管炎-肺炎)的病原体,多见于2岁以下的儿童,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以秋冬季为多见。

发病机理不明,婴幼儿即使有来自机体的中和抗体,感染后也能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疾病,重复感染较常见。儿童或成人中虽有中和抗体,也不能防止疾病发生,如呼吸道局部存在IgA抗体,可防止感染,但一般幼儿呼吸道局部缺乏IgA抗体,感染早期IgA有部分升高而到晚期则逐步下降,故易引起重复感染。成人感染后表现为轻度上呼吸道疾病,但也能引起老年人肺炎等严重疾患。

本病毒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起病3~5天内可分离到病毒,一般采用人类细胞、双倍体细胞或原代猴肾细胞等培养进行病毒分离,也可用ELISA和IFT方法来检测呼吸道分泌物中病毒抗原,在病毒分离证实的病例中阳性率达85%~90%。可用

血清学检查鼻咽分泌物中特异性IgA作疾病早期诊断,但早期特异性IgM升高不宜作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诊断依据。

(七)肠道病毒(entero virus)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clae)的肠道病毒属,无包膜、耐乙醚、直径为20~30nm的RNA病毒,本组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3个型)、柯萨奇病毒(A组24个型、B组6个型)与埃可病毒(34个型)共计67个型,其中主要的病毒是柯萨奇A21、B3与埃可11、9、20等型。此外,肠道病毒68~71型中68型,也能引起呼吸道疾病。

(八)其它病毒如呼肠病毒1~3型、单纯疱疹I型病毒和EB病毒能引起上感、咽炎;麻疹、风疹和水痘在出疹前均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腮腺炎病毒感染在产生典型临床表现前也有上感症状。

以上这些病毒,都属于比较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该病毒。要想减少呼吸道病毒在人体内的感染,就要注意日常生活要合理化,在病毒的流行期,尽量不要到人多的、通风不好的场所。要保持室内多通风,勤换气,多喝开水,多吃蔬菜和水果。还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自身抵抗力,免于病毒的侵袭。

春季传染病如何防治


春季万物生机,但同时也是传染病高发的季节。传染病我们都知道,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疾病,给患者的健康造成的影响比较大,因为种类繁多,我们必须适时的、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避免疾病给我们造成伤害。那么,春季传染病如何防治?下面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1.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各类传染病的特效措施,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

3.保持教室、居室内空气流通

适时充分开窗通风换气,课间到教室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

4.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由于呼吸道疾病都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咳嗽、随地吐痰都能传染病菌,因此人群密集的地方是致病的地方,往往是致病的“高危地带”。

5.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同时要合理安排运动量。

6.生活有规律

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合理安排好休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

7.衣、食细节要注意

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合理均衡饮食,不挑食,不偏食。饮食上不宜太辛辣,否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

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蜂蜜、红枣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上面就是对春季传染病如何防治的介绍,希望对大家的认识有帮助。传染性的累心是很多种的,不同传染性的特点也是各不相同,像容易在春季出现的传染性,我们一定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预防,避免这些疾病发生在我们身上,给我们的健康构成更大的威胁。

怎样预防春季传染病


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也是传染病高发的时节。天气变化无常,总让我们穿衣服不对,一会冷一会热,总是让我们措不及防。空气中的花粉,也是让人容易传染的东西。偶然看到今天的求助,就接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如何预防春季传染病。

常见的春季传染病

01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又叫流感,是因流感病毒造成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春季传染病中传染率最高的。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以空气飞沫为主要途径,因此在人群中感染的几率较高。

0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也叫流脑,传染性较强。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脑传染性较强,只要是带菌者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儿童最容易感染。流脑发病初期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现象级易被错判为感冒。

03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常患病后就具有持久的免疫力,二次复发极为少见。麻疹是也是通过病人的呼吸道飞沫来传染的。该病症0.5岁至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对于又打过麻疹疫苗者且未得过麻疹的人具有传染性。

04

水痘

水痘是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传染性疾病,水痘的表现是发热,并出现红色斑丘疹。该病症的传染的媒介有空气、水、饮食、接触、生物媒介等。

预防春季传染病的方法及措施

01

当我们明白了上述常见的春季传染疾病后,我们可以遵循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者、切断传播途径的原则来预防春季传染病。

02

接种疫苗,免受感染

对于年幼的儿童或者抵抗力差的人,可以到妇幼保健所或者是当地疾控中心接种某些疫苗,使身体产生病毒抗体,避免病毒感染。

03

开窗通风,远离人员密集区

春天里要注意空气来流通,可以通过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对于教室、会议室等人员聚集的场合尤其要注意。此外不要到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

04

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

通过合理膳食,增加营养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糖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食品来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并多喝水促进新陈代谢。

春季的传染病虽然很多,但是大家也不必因此就人心惶惶,不敢出门。只要我们做好足够的预防措施,我们就能够避免受到传染病的侵害。比如,勤洗手,换洗衣物要及时清洗。如果我们能做到以上的意见,我们就能够避免传染病。

别让冬季呼吸道传染病找上你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