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养生穴位

2019-10-12

刮痧的四大疗法

中医养生的四大要素。

“一笑烦恼跑,二笑怒气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乐逍遥。天天开口笑,寿比彭祖高。”随着社会的进步,养生不再是一个玄而又玄的学问,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需要掌握相关养生知识。中医养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刮痧的四大疗法”,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导读:刮痧是中医一种传统的自然疗法,经常刮痧可以起到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的功效,现代社会还流行了刮痧美容,刮痧减肥等。《痧胀玉衡》书是记载刮痧的医学专著,书中记载了很多刮痧的方法,下面我们就带大家一起了解《痧胀玉衡》中的四大刮痧方法。

刮痧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刮痧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痧胀玉衡》记载关于刮痧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放痧法、搓痧法、刮痧法及淬痧法。

刮痧法--背脊颈骨上下及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症,用铜钱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子脚蘸香油刮之。头额腿上之痧,用棉纱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软肉内之痧,用食盐以手擦之。

淬痧法--在头额和胸胁出现小出血点或小充血点,用纸捻或大个的灯草蘸上少量香油点燃,然后用火头直接粹到痧点上,火头爆出一声响即熄灭,再点燃去粹烧其他痧点。

放痧法--在委中穴或在十指尖放血,就是"放痧法",也叫刺血疗法或放血疗法。

搓痧法--用手指撮拧、拿捏、提拉患者的皮肉,使局部充血或现出血点,此法若用于治疗痧症,则叫撮痧法。

Ys630.com相关知识

中暑刮痧,可从这四大穴位刮起


在夏季时节,中暑是人们常出现的状况,通常来讲,在中暑后,大家就可以通过刮痧的方法进行处理。那么,中暑刮痧该刮哪些穴位呢?

刮百会穴

位置:百会穴位于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功效:主要治疗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脱肛、阴挺、久泻久痢等疾病。

刮风池穴

位置:风池穴位于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主要治疗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

刮大椎穴

位置:大椎穴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功效: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刮心俞穴

位置:心俞穴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1、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癫痫等心与神志病变;2.、咳嗽、吐血。

刮痧疗法


刮痧是指用边缘钝滑的铜钱或瓷匙等器具,在体表的某些部位反复刮动,使皮下出现红色或紫色瘀斑,以治疗疾病的一种传统方法,具有开泄腠理、祛邪外出、调理气血之功效。

1、物品准备

治疗盘、铜钱或瓷匙、滑润油(香油、花生油、石蜡油均可)。

2、操作方法

(1)摆好体位,一般刮背时取俯卧位或伏坐位,刮胸腹部时取仰卧位,暴露需刮部位。

(2)用铜钱或瓷匙蘸取滑润油,在背部沿脊柱两侧先自上而下各刮20~30次,至皮肤出现红紫斑纹,再自大杼穴开始由里向外刮15次左右,依次从肺俞、心俞、隔俞、肝俞、脾俞穴沿肋间隙由里向外各刮15次左右,使脊椎两侧各出现6~8条弧形斑纹。上腹部可从中脘、梁门穴进行上下刮动。颈部前后均可自上而下刮,肘窝、腘窝处亦可行刮痧治疗。

(3)刮痧毕,为病人擦干汗液或更换汗湿衣裤,盖补卧床休息。

3、护理

(1)行刮痧治疗前,应向病人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2)刮痧的器具边缘必须光滑、圆钝,若有破损或毛糙,不得使用,以免刮破皮肤。

(3)操作时,应取单向刮动,用力均匀,轻重以病人能忍受为度。背部、胸腹部刮痧时应注意不要过多暴露病人,以免受凉。

(4)刮痧过程中,应观察病人面色、脉象、汗出等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处理。

(5)刮痧后注意保暖,卧床休息,并观察病情有无好转,作好记录。

(6)体弱病重,皮肤病患处,禁用此法。

4、在护理中的应用

夏日感冒、恶心呕吐、中暑急诊、腹痛腹泻、头痛胸闷,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均可采用此疗法。

吃什么补血 四大食疗法补血益气


对于贫血的人来说如何补血是至关重要的事件,也知道通过食疗法可以帮助自己改善贫血的症状,但就是补不进去,这只能说明你补血的方法是错误的,生活中补血的食物有哪些?吃什么补血?今天小编与大家一起来探讨下这个问题。

益母草炒荠菜

做法:鲜益母草3克,鲜荠菜30克,菜油适量。将鲜益母草、鲜荠菜洗净切断。把铁锅放在旺火上,倒入菜油烧热,放入鲜益母草、鲜荠菜炒熟即可食用。1天两次,服至血止。

功效:益母草有活血、破血、调经的作用;荠菜含荠菜酸,能缩短出血、凝血时间,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对血淤型月经过多特别有效。

芝麻肝

做法:猪肝250克,豆油1000克(实际消耗100克),芝麻100克,面粉50克,鸡蛋2个,精盐、葱、姜各适量。将猪肝切成薄片,用精盐、葱末、姜末调好,蘸上面粉、芝麻、鸡蛋汁,再在锅内放入豆油,烧至七成熟,放入蘸上作料的猪肝,炸透即可出锅装盘,佐餐食用。

功效:养血益阴,滋补肝肾。但脾虚便溏或腹泻者不适宜选择此食疗方案。

栗子白菜煲

做法:把生栗子去壳后,切成两半,加入鸭汤中,适量煨至熟透,再放入白菜条200克,起锅时放盐、味精少许。

功效:肾气不足、阴液亏损,从而导致面容黑黯,而栗子健脾补肾,白菜补阴润燥,综合生效使面色白皙明亮。

笋烧海参煲

做法:将海参切成长条,放入锅中后,再加入鲜笋或水发笋切片,与瘦肉一起煨熟,加入盐、味精、糖、酒后食用。

功效:阴血不足,内有燥火,最直接的影响便是皮肤粗糙,面色肌黄;海参滋阴养血,竹笋清内热。综合生效使皮肤细腻光润。

节后肥肉阻击战 四大食疗法


到中年常会有排便困难等问题,就要清肠排毒,清肠排毒已经成为都市女性的热门话题。常吃以下这些具有排毒功能的食品,帮助清理体内垃圾,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哦。踏入冬季,随着人们的活动减少,体内容易积聚脂肪,减肥就显得更加困难了。元旦来了新年还会远吗?在这个聚餐的季节里,向你推荐最适合冬天的几种不同的食物减肥方法,使得你的减肥更有效!

第一种减肥方法:苹果餐

早餐:一瓶牛奶(或不加糖咖啡)+一颗白煮蛋(或茶叶蛋)

苹果:从中午12:00开始,每2小时吃一颗苹果直至晚上8:00一共五颗,吃完就不再进食

第二种减肥方法:优酪乳减肥瘦身食疗法

午餐正常餐:餐蔬菜汁200cc;午餐正常适量;晚餐优酪乳500克

晚餐采正常餐:早餐蔬菜汁200cc;午餐优酪乳500克;晚餐适量

早晚餐优酪乳:早餐优酪乳200克,蔬菜汁200cc;午餐正常适量;晚餐优酪乳300克,蔬菜料理(没油份的)

第三种减肥方法:吐司减肥法

早:烤全麦吐司一片,水煮蛋一颗,脱脂牛奶一杯,茶一杯(健怡可乐亦可)

中:脱脂牛奶一杯,水煮鲔鱼(等量的鸡胸肉亦可)水煮青菜,水果一颗(芭乐或者苹果、蕃茄),茶一杯(健怡可乐亦可)

晚:晚餐的菜单自己调配,但禁止食用淀粉类和肉类

tips:通常实施5天可瘦6公斤,但每天至少要喝水2500-3000cc

第四种减肥方法:中药饮帖减肥法

决明子2两,炒山楂3钱,陈皮2钱,甘草2片。以六碗水煮开后,再转小火煮叁分钟,马上倒出来,以免药汁被药渣吸光。每天服一帖,如有腹泻情形,可以隔日服用。

服用此剂时,需少吃甜食,油炸食物及淀粉/睡前四小时禁食/等到降至理想体重后,只要合煎决明子和大麦茶,即能维持不发胖。

肥胖的刮痧疗法


肥胖以形体肥胖,肌肉松弛,嗜睡倦怠,动则气短为特点。

人的体重增加,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脂肪组织的堆积过多是一个重要原因。除此之外,组织或体腔中水分过分潴留,以及肌肉发达等,也可使体重增加。一般来说,超过标准体重的10%,称为超重,而超过20%,就属于肥胖了。肥胖又根据超过标准体重的程度而分为轻度肥胖(超重20%)、中度肥胖(超重30%)和重度肥胖(超过50%)。

一、刮痧治疗

(一)症状

本病主要为形体肥胖,嗜睡倦怠,动则气短或乳房肥大,腰酸腿软,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阳痿、早泄,舌淡而胖。

(二)治法

(1)选穴膻中,中脘上下部位、脐周、天枢、关元、肾俞、三阴交、丰隆、足三里。(见图9-3-l、图9-3-2、图9-3-3、图9-2-1)


(2)定位膻中: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问,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天枢:脐中旁开2寸。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l_5寸。

三阴交:在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

丰隆: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二横指处。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3)刮拭顺序先刮背部肾俞,然后刮胸部膻中,再刮腹部中脘上下、脐周、天枢、关元,刮下肢内侧三阴交,最后刮足三里至丰隆。

(4)刮拭方法补泻兼施。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背部肾俞穴,由上至下,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再刮拭腹部正中线中脘上下、关元,应一次到位,中间不宜停顿,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腹部脐周穴和天枢穴,不宜重刮,30次,出痧为度。最后重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至丰隆穴,用刮板角部,重刮,30次,可不出痧。

二、病案

董某,女,38岁。诉五六年来形体逐渐肥胖,并伴眩晕、闭经,漏乳等症,体重增至88千克。患者形体呈均匀性肥胖,眩晕耳呜,步履不实,时欲倾跌,肢体重滞不利,手握不紧,心悸间作,咳吐大量白色稠黏细沫痰,痰出则神清气爽,口干欲饮。月经常延期或闭,舌苔腻,脉象沉滑。取膻中、中脘上下部位、脐周、天枢、关元、肾俞、三阴交、丰隆、足三里穴,在涂抹刮痧油之后,行刮痧治疗,隔日1次。2周后,形肥减,腹围小,眩悸均轻,大便三四日一行。4周后体重已降至76.5千克,肢体灵活,两手伸摄自如,体力增加。

刮痧疗法的起源


刮痧疗法的雏形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往往会本能地用手或石片抚摩、捶击体表某一部位,有时竟使疾病获得缓解。通过长期的发展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砭石是针刺术、刮痧法的萌芽阶段,刮痧疗法可以说是砭石疗法的延续、发展或另一种存在形式。

随历史之发展,刮痧未能像针灸等疗法一样得以系统发展,而是流于民间。

清代《痧胀玉衡》王庭《序》中所说:先是乡人用粪秽感痧,例制用钱蘸油而刮,然行之大都为妇人,为名医所不及。

刮痧最初适应证仅为痧证,痧证的记载较早见于宋代王荣《指述方瘴疟论》称之为挑草子。元代医学家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对痧证的描述:((/乙腹绞痛、冷汗出,胀闷欲绝,俗谓搅肠沙。

在明代医书中,多沿用了危氏的说法,但将沙字变为了痧。如明代张凤逵在《伤暑全书》中载有绞肠痧一症。清(康熙年间)郭右陶《痧胀玉衡》使痧病的证治始备,在痧病病源方面《痧胀玉衡痧原论》中指出;症先吐泻而心腹绞痛者,痧从秽气发者多;先心腹绞痛而吐泻者,从暑气发者多;心胸昏闷,痰涎胶结,从伤暑伏热发者多;遍身肿胀,疼痛难忍,四肢不举,舌强不言,从寒气冰伏过时,郁为火毒而发痧者多。

《痧胀玉衡》将痧病分为遍身肿胀痧、闷痧、落弓痧噤口痧、角弓痧、扑鹅痧、伤风咳嗽痧、痘前痧胀等4 5种痧病痧病主要由于气候因素如夏日暑气炎蒸,燥气炽灼,间或淫雨诌绵,忽而烈日蒸晒,所酿不正之疠气,流于天地间,人在气交之中,触其毒者,无论男女老幼皆可能染病。痧病的盛行季节,以夏、秋为最,春次之,冬极少见。

痧病主要特征有二: 一是痧点,二是酸胀感。

痧病主症多现头昏脑胀,胸烦郁闷,全身酸胀,倦怠无力,四肢麻木,甚则厥冷如冰。入气分则作肿作胀,入血分则蓄为瘀;遇食积痰水,结聚而不散,则脘腹痞满,甚则恶心呕吐。

痧病治疗方面《痧胀玉衡刮痧法》指出:背脊颈骨下、及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用铜钱蘸香油刮之。头额腿上痧,用棉纱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大土腹软肉内痧,用食盐以手擦之。清代论述痧病的专著日渐增多如叶桂《温热湿痧三种》,陈延香《中暑痧症疗法》,韩凌霄彻痧要编》,王凯《痧症全书》,沈金鳌《痧症燃犀照》,王士雄《吊脚痧证》、《绞肠痧证》,欧阳调律《痧法备旨》,胡风昌《痧症度针》等数十种专著。

刮痧疗法的发展


刮痧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确切的发明年代及发明人,难以考证。较早记载这一疗法的,是元代医家危亦林在公元1337年撰成的《世医得效方》。痧字从沙衍变而来。最早沙是指一种病证。刮痧使体内的痧毒,即体内的病理产物得以外排,从而达到治愈痧证的目的。因很多病症刮拭过的皮肤表面会出现红色、紫红色或暗青色的类似沙样的斑点,人们逐渐将这种疗法称为刮痧疗法。

《痧胀玉衡》记载刮痧的方法有:

刮痧法背脊颈骨上下及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症,用铜钱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子脚蘸香油刮之。头额腿上之痧,用棉纱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软肉内之痧,用食盐以手擦之。

淬痧法在头额和胸胁出现小出血点或小充血点,用纸捻或大个的灯草蘸上少量香油点燃, 然后用火头直接粹到痧点上,火头爆出一声响即熄灭, 再点燃去粹烧其他痧点。

放痧法在委中穴或在十指尖放血,就是放痧法,也叫刺血疗法或放血疗法。

搓痧法用手指撮拧、拿捏、提拉患者的皮肉,使局部充血或现出血点,此法若用于治疗痧症,则叫撮痧法。

民间刮痧法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选取刮拭部位,基本上采取哪疼刮哪的阿是穴取穴方法,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中暑、急性胃肠炎、其它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初起,肩、背、臂肘、腿膝疼痛等一类症证。刮痧法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外治法,以其有立竿见影的疗效,既在民间流传不衰,也被医家广泛重视。

斑秃的刮痧疗法


斑秃是一种以头部毛发突然发生局限性斑状秃落,局部皮肤正常的皮肤病。

本病以头皮突然出现圆形、椭圆形脱发为特征,边界清楚,脱发区为一个或多个,病区皮肤光滑而柔软。脱发区边缘的毛发比较牢固,不易拔出,说明病情已基本稳定,周围发根松动,用手抓一抓掉下几根,说明病情还会有所发展,秃块可逐渐增大,数目也逐渐增多。多数患者在发生斑秃前是没有预兆的,但也有部分患者在脱发前头皮局部有异常的感觉,如灼热、刺痛、压迫感、麻木感、蚁走感、瘙痒感。本病临床分为风盛血燥、气滞血瘀、气血亏虚3型。


一、风盛血燥

(一)症状

临床特点为局部脱发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等,边界明显,局部皮肤平滑、柔软,伴头晕口干。

(二)治法

(1)选穴大椎、大杼、肺俞、膈俞、脾俞、肝俞、胆俞、肾俞、外关、血海、合谷。

(2)定位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大杼:在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膈俞: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俞: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胆俞: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外关:在手背腕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血海:屈膝,在髌骨底内侧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3)刮拭顺序先刮颈部大椎及背部大杼,然后刮背部从肺俞至肾俞,再刮前臂外关、合谷,最后刮下肢血海。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颈后高骨大椎穴及背部大杼,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然后刮背部肺俞至肾俞穴,由上至下,一次到位,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重刮上肢外侧外关穴、手部合谷和和下肢内侧血海,用刮板角部,重刮,各30次,出痧。

二、气滞血瘀

(一)症状

特点为毛发干枯少泽,情志抑郁或易怒,两胁胀痛,暖气则舒,舌紫黯有瘀点。

(二)治法

(1)选穴大椎、大杼、肺俞、脾俞、肝俞、胆俞、肾俞、行间、太冲、阳陵泉、三阴交。(见图9-1-2、图9-1-3、图9~1-4、图9-2-1)

(2)定位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大杼:在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俞: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胆俞: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行间:第一、第二趾问,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太冲: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阳陵泉:位于人体的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三阴交:在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

(3)刮拭顺序先刮颈部大椎、背部大杼,再刮背部从肺俞至肾俞,然后刮下肢内侧三阴交,刮下肢外侧阳陵泉,最后刮太冲至行间。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颈后高骨大椎穴及背部大杼,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然后刮背部肺俞至肾俞穴,由上至下,一次到位,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然后重刮下肢内侧三阴交穴、外侧阳陵泉穴,用刮板角部重刮,各30次,出痧。最后刮足部太冲至行间穴,重刮,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

三、气血亏虚

(一)症状

特点为毛发干枯,面色白光白,体倦乏力,舌质淡。

(二)治法

(1)选穴大椎、大杼、肺俞、脾俞、肝俞、肾俞、足三里、气海、关元。

(2)定位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大杼:在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俞: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刮痧的四大疗法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