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艾灸什么穴位

【www.ys630.com - 男性艾灸常用养生穴位】

二、脾胃虚该如何调理三、脾虚的表现有哪些

脾虚艾灸什么穴位

1、脾虚艾灸解溪穴

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2、脾虚艾灸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3、脾虚艾灸丰隆穴

丰隆穴是脾胃虚弱湿重艾灸重点,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

4、脾虚艾灸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凡是肚腹部位的问题都可用足三里这个穴位治疗。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5、脾虚艾灸中脘穴

中脘则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可治疗胃痛、恶心、腹胀等。内关则是宽胸解郁、行气止痛之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处。

有需要的患者,可自己去药店买点艾条。仰卧姿势,用点燃的艾条在以上这几个穴位上温灸,每穴5分钟,以感觉温热、舒适、不烫为度。每日1次,10次一个疗程,此方对缓解胃痛有帮助。

脾胃虚该如何调理

1、注意保暖:告诉我们,身体中出现的大部分毛病都是由于没有做好保暖工作造成的。特别是现在春寒料峭的时候,脾胃虚弱的患者更是要注意保暖工作,如果有胃痛的患者要避免手冷;腹泻的患者最好在肚脐的地方进行有效的保暖。日常要少吃一些生冷的果蔬或者饮品,女性可以多喝一些姜茶。

2、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积极向上、轻松乐观的情绪可以使人体阴阳平衡、气血畅通、神志清楚,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或促使疾病痊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当人的精神愉快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指挥作用加强,人体内进行正常的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的调整,保持着旺盛的新陈代谢。

3、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的方法有很多,慢跑、爬山、瑜伽、气功等等都是很好的选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有效的促进肠胃蠕动,提高身体的消化能力和营养的摄取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排除身体毒素。

脾虚的表现有哪些

1、脾气虚: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

2、脾阳虚: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节按,行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气下陷: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4、脾不统血: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Ys630.com相关知识

脾虚口甜艾灸什么穴位


脾虚口甜艾灸什么穴位

1、脾虚口甜艾灸什么穴位

1.1、推按两肋

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

1.2、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1.3、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

2、调理脾胃的方法

2.1、脾胃不好注意冷暖。在春季气候变化无常时,有虚寒胃痛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有脾虚泄泻的,可在脐中贴暖脐膏药,同时还应少吃生冷瓜果等,如感到胃脘部发冷,可及时服用生姜茶。

2.2、脾胃不好要多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瑜伽等。适当的锻炼能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

2.3、保养脾胃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据研究,不良情绪可导致食欲下降、腹部胀满、暖气、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绪则有益于胃肠系统正常活动。

3、脾虚口甜的食疗方法

3.1、菠菜炖血:首先准备好200克的菠菜,100克的动物血,洗净菠菜之后将其和动物血一起煮汤即可。菠菜可以起到滋阴润燥、疏肝养血的功效作用,有助治疗肝气不舒,与动物血一起煮汤,可以起到健脾补血的作用,适合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的人调理身体食用。

3.2、柚皮醪糟:准备好等份的去白的柚子皮、青木香、川芎,还有适量的醪糟、红糖。首先把柚子皮、青木香、川芎等研磨成细末,每次煮1小碗的红糖醪糟时加3到6克的药粉末,之后趁热服用,每天2次。柚子皮有着宽中理气的功效,可消食化痰;青木香能行气止痛,适合肝郁气滞、肝胃不和调理;醪糟、红糖有助散寒和血、健脾。

艾灸的作用

1、温经散寒: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

2、行气通络: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

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

3、升阳举陷: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

4、拔毒泄热: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

艾灸的副作用

1、艾灸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错误的判断了身体的体质,错误的选择了施灸的穴位,从而造成的身体的不适,经过正确的方法指导是可以调节过来的。

2、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操作方法得当,穴位掌握准确,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艾灸为身体补充阳气,尤其适用于阳虚体质。

3、艾灸有补泻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热症体质的人,要先从泻法开始,滋阴的同时再调理阴阳的平衡。也就是施灸的穴位和方法有所不同。

4、如果操作不当,也可能会产生不适,就会被理解是所谓的艾灸的副作用,建议应该到专业的地方进行指导。比如专业的艾灸养生馆。

5、艾灸是一种物理和药理结合的中医疗法。是绿色自然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是艾草制成的艾绒燃烧来治病养生的方法。

6、但由于体质和症状不同,开始施灸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忌,继续施灸即能消失。

脾虚湿大艾灸什么穴位


脾虚湿大艾灸什么穴位

1、脾虚湿大艾灸谷穴艾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当脾虚湿大的时候艾灸合谷穴将会有很好的改善效果,另外,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

合谷穴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

2、脾虚湿大艾灸丰隆穴

丰隆穴属于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前外侧,与小腿的外侧膝眼和外踝(脚踝外侧突出的骨尖)两点连线的中点相水平,距小腿前面的骨缘外侧1.5寸,即约两指宽处。它既是胃经的络穴,又联络脾经,对脾胃两大脏腑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是除湿祛痰的要穴,并有调和胃气、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等功效。每次取艾炷灸3~7壮,或用艾条灸5~15分钟左右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初次艾灸时间要短一些,适当减少艾炷数量或选用小艾条,然后逐渐增加时间和剂量;艾灸后要注意补充温开水,但不要喝冷水或冰水,以促进身体排出体内毒素;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等情况下,不宜操作。

3、脾虚湿大艾灸解溪穴

解溪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穴位图,位于人体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足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腿十字韧带、胫腓韧带联合。皮肤由腓浅神经分布。小腿深筋膜致密,在踝关节前方形成小腿十字韧带。

解溪穴的功效是分流胃经经水。对消化系统疾病:腹胀,便秘,胃炎,肠炎有改善作用,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艾灸方法:解溪穴艾条灸5-10分钟,艾炷灸3-7壮,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的健脾祛湿。

脾虚湿大的按摩调理方法

1、点按中脘穴,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揉按心窝,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两肋,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

艾灸用艾条的选择方法

1、看外观,好的艾条中的艾绒是土黄色的,非常柔软细腻;而普通的艾条的艾绒是偏青色的,看上去非常粗糙。

2、闻味道,高质量的艾条的味道是温和的,闻起来清香舒服,而普通的艾条闻起来很刺鼻,非常不舒服。

3、艾灸感觉,用好的艾条灸,皮肤感觉很温暖,温热的感觉慢慢渗入皮肤,较为舒服;而差的艾条就会有烧灼感,感觉刺痛。并且,好的艾条燃烧的时间偏长。

4、不要选无烟艾条,无烟艾条在碳化的过程中已经加入化学粘合剂,已经失去艾的药性,不能起到祛湿的作用。

脾虚体寒艾灸什么穴位


脾虚体寒艾灸什么穴位

1、脾虚艾灸什么穴位

1.1、脾虚艾灸解溪穴: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消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逐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1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1.2、脾虚艾灸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时间对关元穴施灸或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逐日可以艾灸10⑴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1.3、脾虚艾灸丰隆穴:丰隆穴是脾胃衰弱湿重艾灸重点,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

1.4、脾虚艾灸足3里:足3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1,是1个强健身心的大穴,凡是肚腹部位的问题都可用足3里这个穴位医治。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2、体寒艾灸什么穴位

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有“若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说法。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用艾灸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皮肤起水疱,又称其为“灸花,灸疮”,这水疱老流水可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常不干”因此而来。有关研究发现,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强消化能力。

3、体寒的原因是什么

很多人怕冷,手脚冰凉,在中医体质学上称为阳虚体质。阳虚体质就是阳气不足,体内产生的热量不够,阳气不够,自然就会出现怕冷的状态。这种体质的人,女性多于男性,年轻人更多一些。当然也有很多中老年人也有身体寒冷怕冷的症状,那么也是元气不足的典型表现。中老年人出现的继发性怕冷疾病,那么一定与她所患的疾病有关,也就是阳气不足,身体虚弱,体内由于疾病而产生热量不够,久而久之也会导致阳虚。

脾虚的女人吃什么

1、番薯

俗称甘薯、山芋、红薯。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2、薏苡仁

味甘淡,属性微寒。具有利水渗湿和止泻的作用。对于腹泻、食欲下降等脾虚症状都适用。薏苡仁味甘淡,属性微寒;

3、粳米

又被称为“大米”。性平味甘,对于脾胃以及肌肉的保健都具有益处。可以用来治疗、改善因脾虚所致身体消瘦、烦闷、泄泻、下痢等症状。

推荐:粳米粥。粳米50克,葡萄于10克,以适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可。

4、小麦

小麦属于性凉味甘的五谷类食物。具有健心护肾、清热止渴的功效。适用于口干舌燥、心烦不安、食欲不振等脾虚症状。

体寒吃什么

1、适当摄取盐分。

在中医中,盐分有着温热身体的说法,所以,适当地摄取盐分具有调整血液循环的效果。当然,盐分也不可摄取过多,否则,对健康有所影响。

2、控制水分。

“多余的水分”是体寒女性的大敌。多余的水分不仅会吸走身体的热量,还会使肾脏机能低下从而导致恶性循环,而过剩的水分也会成为下半身肥胖的原因。

3、进食不宜过量。

进食过量不仅会形成肥胖,还会引起体寒。如果进食过多,肠胃活动就会减慢,而血液的大半会在肠胃中滞留。腹部的集中温热就会导致手脚的寒冷,所以,进食是以八分饱为佳。

4、女性体寒可喝药酒

阿胶酒:补血润燥。

阿胶有很好的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的功效,也是女性强身健体、美容养颜的最佳补品之一。对于月经不调的女性尤其适合服用阿胶,血虚者可用阿胶补益,血多者用阿胶来固摄,血少者用来行血。

脾虚艾灸穴位有哪些


对于艾灸相信大多数人都是不算太陌生的,其实这种方法只要是运用得当的话是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养生功效,特别是本身就已经出现了脾虚的人们就更加的需要去使用艾灸来调理身体,因为如果自己一直脾虚的话就会让自己体内的营养没有办法那么好的进行吸收,而且还会导致便秘的出现,一旦便秘就会让毒素一直堆积到身体的内部,根本没有办法很好排出体外。

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

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

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

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灸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

《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

《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

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

那么艾灸不相同的穴位,得到的养生功效都是不算太相同的,但如果是脾虚的话就必须要艾灸中脘穴的,这种穴位基本上都是位于腹部的正中心,所以如果是艾灸的话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暖胃作用,而且还能够让自己原本的胃部蠕动能力增强,所以就间接的缓解了脾虚的症状。

脾虚有齿痕艾灸什么穴位


脾虚有齿痕艾灸什么穴位

1、脾虚有齿痕艾灸足三里穴

《针灸大成》载有“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的谚语,指的是化脓灸,又称为“灸花、灸疮”,用艾条灸灼足三里穴时,灸到该处皮肤起水疱,产生无菌性的化脓,结痂,可以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强壮脾胃,使后天生化有源。但现在产生灸疮后不利于工作生活,一般进行温和灸就可以了。

2、脾虚有齿痕艾灸关元穴

关元过去也叫玄关,就像人体腹部的一个阀门,有将人体元气关在体内不泄漏的意思,历来为修炼家所重视。灸关元就是利用艾条燃烧发出的温阳之气,通过关元穴送入小腹,是恢复体力补充能量最快的方法。

灸既能提神回阳,又能祛邪除湿,还可以去除家里的异味和人体的异味。在道家养生里是一种特殊的养命方法,也是升腾阳气最快的方法。

关元穴在下腹部,身体的正中线上,脐下3寸。采用仰卧的姿势,将手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手小指的下缘处即是该穴。

3、脾虚有齿痕艾灸气海穴

在临床中,对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体质虚弱的患者,临床中常常采用艾灸气海的方法加以治疗。《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湿邪,既可以作为一种病因,也可以是一种病理产物,常常在疾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痰、饮作为湿邪的不同表现形式,在病理过程中均可阻滞气机。气海穴作为人体阳气蒸发阴液的关键之处,具有化湿理气的功效,对于湿邪为患、气机不畅所导致的各种疾病,以气海穴为主,常常具有较好的疗效。

4、脾虚有齿痕艾灸太白穴

太白穴属脾经,是脾经的原穴,主管脾经上各个问题,健脾补脾的功效与其他穴位比起来,效果是相当显着。经常刺激太白穴,对睡觉流口水、舌头两边有齿痕、消化不良、手脚冰凉等症状效果很好。太白穴在脚内侧,大脚趾根向脚踵处3指宽的地方。除了艾灸,也可按揉,用大拇指内侧多硌它,这样效果较好。

舌头有齿痕是怎么回事

齿痕舌的成因,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舌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齿痕,故齿痕常与胖嫩舌同见,一方面由于舌体水肿,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

《中医临证备要·舌边锯痕》中写到:“舌边缘凹凸不齐如锯齿状,为肝脏气血郁滞。”还有研究发现与正常淡红舌比较,齿痕舌的微循环改变首先为供血障碍,其次为局部缺氧及营养不足,最后才是组织水肿。这些多说明齿痕舌患者多有瘀血的病机存在。齿痕舌以气虚、湿盛、瘀血而兼夹他证者为多,故应根据患者情况灵活辨证治疗。

齿痕舌饮食调理

1、坚持七分饱

从中医学上来说,我们大家应该要少补气,多食气。建议大家要坚持每顿饭七分饱的饮食原则,否则,在饮食量过大的情况之下,就很容易造成我们大家的脾胃出现问题,同时,也不利于缓解我们生活中的压力。

2、多喝四宝粥

这里所说的四宝粥,主要包含了莲子肉,山药以及薏米和芡实。这些制作的原材料都是具有各自功效的,对我们患者舌头上出现齿痕的情况是能够缓解的。除此之外,对我们大家的身体来说,也能够起到预防肾脏类疾病的作用。

3、多吃补气食物

补气的食物对舌头上出现齿痕的患者来说,是最有效的治疗办法。另外,我们大家也可以多食用一些祛湿以及白色的食物,比如土豆,香菇,山药,以及日常生活常见的蜂蜜等。

脾虚胃炎气血不足艾灸什么穴位


脾虚胃炎气血不足艾灸什么穴位

1、脾虚胃炎气血不足艾灸什么穴位

艾灸治疗:脾俞,胃俞,中脘,神阙,关元,肾俞,足三里,阴陵泉,太溪。这些穴位,可以交替操作,每天选择3-4个穴位,每穴艾灸20-30分钟,坚持下来,会有改善。同时注意饮食,不要吃寒冷的食物和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吸烟喝酒。保持心情愉快,多运动,坚持3个月的艾灸治疗,应该会慢慢缓解疾病。

2、什么是脾虚

脾虚,病证名。出自《素问.脏气法时论》。泛指脾之阴阳、气血不足的各种病证。多因饮食失调、寒温不适、忧思、劳倦过度或久病伤脾所致。症见消瘦面黄、四肢乏力、食不消化、腹痛、肠鸣、泄泻、浮肿、便血、崩漏等。治以健脾为大法。同脾气虚。中医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3、什么是气虚

气虚,为中医名词术语。是指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所谓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清气共同结合而成。气虚,泛指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等。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人的生命活动从根本上讲就是元气升降出入的运动。气虚是一种多发证,多因先天不足、营养不良、年老虚弱、久病未愈、大手术后及疲劳过度。在临床上,气虚还包括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诸证。

如何调理气血不足

1、针对面色苍白:蜜汁花生枣粥

靓补食材:花生、红枣、蜂蜜。

花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及多种维生素、钙、磷、铁等矿物质。花生中的脂肪大多为油酸和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和润泽肌肤之功效。红枣可活血调经、养心安神,可以改善失眠、黑眼圈,能去斑、红润美肤。

做法:把红枣和花生米用温水泡后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小火煮到熟软,再加入蜂蜜食用。此粥补气、补血、滋润,可使面色红润有光泽。

2、针对面容黑黯:栗子白菜煲

靓补食材:栗子(鲜)100克、白菜300克。

栗子可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白菜性味甘平,有清热除烦、解渴利尿、通利肠胃的功效,经常吃白菜可防止维生素C缺乏症(坏血病)。儿面容黑黯的原因是肾气不足,阴液亏损,而栗子健脾补肾,白菜补阴润燥,综合生效使面色白皙明亮。

做法:把生栗子去壳,切成两半,用鸭汤适量煨至熟透,再放入白菜条200克,盐、味精少许。

脾胃虚弱如何调理

1、【组成】嫩肥羊肉、白酒适量。

【用法】羊肉煮极烂,加酒搅匀服。 【主治】阳虚,脾胃不健,肌肉消减,及妇人产后蓐劳。 【说明】平素有风损。疥疮忌用。

2、【组成】绿茶1 克、浮小麦200克、大枣30克、莲子25克、生甘草10克。

【用法】后四味加水1500 毫升,先煎至浮小麦熟后再加入绿茶即可,每次服100 毫升,日服3~4 次,可复煎服。【主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

3、【组成】云茯苓60克、白酒500毫升。

【用法】浸泡封固7 天以上即可,每晚临睡前饮1小盅。 【主治】脾虚夫运,四肢失养,肌肉麻痹,沉重,甚成日渐消瘦者。

肝郁脾虚艾灸穴位有哪些


疾病是很常见的,但是日常的保健能够预防身体很多的疾病,比如肝郁脾虚是很常见的情况,有的人吃了很多的保健品了,但是一点保健效果也没有,用艾灸来养生效果还是不错的,艾灸需要了解一下穴位知识,那么肝郁脾虚之后用艾灸治疗的穴位有哪些呢,下面就详细的给大家做一些介绍看看。

   1、局部取穴:期门穴、章门穴

   2、背部取穴:肝腧穴、脾俞穴

   3、四肢取穴:丰隆穴、内关穴。

   肝气淤滞,易腹胀,两胁胀,加灸:太冲穴。

   肝郁脾虚,胖是虚胖,舌头大,肚子大在上腹,腹胀,拉稀、便秘交替,加灸:太白穴。

   肝气郁滞时,丰隆加太冲;肝郁脾虚时,丰隆加太白。

   食疗

   菠菜炖血

首先准备好200克的菠菜,100克的动物血,洗净菠菜之后将其和动物血一起煮汤即可。菠菜可以起到滋阴润燥、疏肝养血的功效作用,有助治疗肝气不舒,与动物血一起煮汤,可以起到健脾补血的作用,适合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的人调理身体食用。

   柚皮醪糟

准备好等份的去白的柚子皮、青木香、川芎,还有适量的醪糟、红糖。首先把柚子皮、青木香、川芎等研磨成细末,每次煮1小碗的红糖醪糟时加3到6克的药粉末,之后趁热服用,每天2次。柚子皮有着宽中理气的功效,可消食化痰;青木香能行气止痛,适合肝郁气滞、肝胃不和调理;醪糟、红糖有助散寒和血、健脾胃。

   以上介绍了肝郁脾虚艾灸的穴位知识,很多人通过艾灸这样的疗法,身体有了很多的保健效果,也减少了一些疾病,出现肝脏问题的时候,应该及时的去做个检查,艾灸按摩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很多的穴位知识,掌握一定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脾脏不会出现问题。

脾虚有什么症状?脾虚艾灸什么部位?


调理脾胃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食量很大但长不胖的人,他们就是脾胃不好,吃的东西都没有消化,所以才会这样,所以要通过食疗和体育锻炼的方法来调理脾胃。

脾胃不和的症状

1、食欲减退、烦躁哭闹,易感冒发烧。

2、脾系症状,有口气、腹胀、大便或干或稀。

3、面色萎黄发花、眼白有蓝斑。

4、夜眠欠安、脑袋出汗,爱趴着睡、睡时眼睛漏缝。

5、舌质偏红、舌苔白厚或厚腻,还可长时间地表现为地图舌。

6、皮肤粗糙、干燥、黯淡、皱纹、色素沉积甚至出现斑丘疹,一旦出现亚健康状态,治疗上调和脾胃,同样能取得很好的疗效脾胃功能失调,临床以食欲减退,食后腹胀为主要表现的证。常见于胃脘痛、腹胀、呕吐、嗳气、泄泻、便秘,以及西医的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等疾病。

如何自我调理

第一、饮食有规律。饮食调摄是保养脾胃的关键,因此,一日三餐,需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素食为主、荤索搭配,要常吃绿色蔬果,以满足消化需要和保持大便通畅。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的东西,生冷的食物也要少吃。

第二、适当的锻炼。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以步代车,上下楼梯尽量少坐电梯,饭后去散步,早上应该进行慢跑等。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强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其新陈代谢。

第三、控制好情绪变化,切忌大喜大悲,保持良好的情绪等于保持良好的食欲。情感因素对食欲、消化、吸收都有很大影响。不良的情绪可影响食欲,引起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绪则有益于胃肠系统的正常活动。

第四、注意冷暖。俗话说“十个胃病九个寒”,这的确是经验之谈,注意保暖十分重要。在冬季到来之际,有胃寒的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有脾虚的人,可在脐中贴暖脐膏药,同时还应少吃生冷瓜果等,可在早上服用一杯生姜泡出来的开水,暖暖胃。

脾胃不好艾灸灸哪个部位

现代人的脾胃虚弱,大都是脾阳虚,艾炙则是升阳的最好方法之一,所以可以通过对神阙进行炙疗而达到调理脾阳虚之目的。

推荐可以试试拔罐,以神阙穴为中心,上下取:建里,下脘,水分,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左右取:天枢,大横,带脉;下肢取:足三里。

以上方法都供大家参考。

脾虚炙什么穴位


二、脾虚的食疗方法三、脾虚的病因有哪些

脾虚炙什么穴位

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水液,当脾虚就会运化不了水液,就形成湿;另外环境因素也会引起身体湿重。艾灸五穴位可帮助温通经络散寒祛湿,在《神农本草经》中有记载:“艾叶具有温经止血、祛寒止痛之功效,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所以,艾灸能够温通经络,散寒祛湿。

1、脾虚炙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2、脾虚炙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3、脾虚炙解溪穴

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4、脾虚炙丰隆穴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

5、脾虚炙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脾虚的食疗方法

1、粳米粥:粳米50克,葡萄干10克,以适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可。

2、香菇牛肉汤:首先将香菇泡发好,然后用粉面将瘦牛肉的外层裹好,在锅里面煮汤,待煮沸沸后放入香菇,然后再将牛肉片放进去,最后加入适量味精、食盐、香油,煮沸之后就可以了。

3、炒牛肚土豆丝:熟牛肚50克切丝,土豆(马铃薯)80克,切丝后以清水淘洗掉表面淀粉,油锅热后加入少许葱丝和碎蒜,遂入肚丝土豆丝爆炒,并点入适量牛肉汤和盐、味精,土豆丝丸成熟即可。

4、扁豆馅包子:鲜扁豆两份,鸡肉一份,剁碎后加盐、味精、鲜姜汁和花椒水拌匀作馅,以小麦粉起面作皮,捏成包子后,置笼中,旺火蒸20分钟。

5、百合粥:做法很简单,首先准备好百合、莲子和薏米各适量,然后把它们一起放到锅里面同煮成粥,加入适量的冰糖或白糖调味就可以食用了。

脾虚的病因有哪些

1、脾气虚: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脾阳虚: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脾不统血: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治疗脾虚的食疗方脾胃是人体纳运食物及化生气血最重要的脏腑,对脾胃病患者来说,食疗亦不可缺少,但必须根据病人平素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来选择饮食,即所谓“辨证施食”。

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若脾胃虚弱的人,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

脾虚按什么穴位


二、脾虚的食疗方法三、能调理脾虚的食物

脾虚按什么穴位

1、脾虚按摩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脾虚按摩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脾虚按摩推按两肋

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4、脾虚按摩三阴交穴

左手拇指按压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胚骨后缘处),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

5、脾虚按摩公孙穴

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的公孙穴(足内侧,第一跟骨下缘),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公孙穴。

6、脾虚按摩隐白穴

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隐白穴(足大趾甲根部内侧),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隐白穴。

脾虚的食疗方法

1、粳米粥:粳米50克,葡萄干10克,以适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可。

2、香菇牛肉汤:首先将香菇泡发好,然后用粉面将瘦牛肉的外层裹好,在锅里面煮汤,待煮沸沸后放入香菇,然后再将牛肉片放进去,最后加入适量味精、食盐、香油,煮沸之后就可以了。

3、炒牛肚土豆丝:熟牛肚50克切丝,土豆(马铃薯)80克,切丝后以清水淘洗掉表面淀粉,油锅热后加入少许葱丝和碎蒜,遂入肚丝土豆丝爆炒,并点入适量牛肉汤和盐、味精,土豆丝丸成熟即可。

4、扁豆馅包:鲜扁豆两份,鸡肉一份,剁碎后加盐、味精、鲜姜汁和花椒水拌匀作馅,以小麦粉起面作皮,捏成包子后,置笼中,旺火蒸20分钟。

5、百合粥:做法很简单,首先准备好百合、莲子和薏米各适量,然后把它们一起放到锅里面同煮成粥,加入适量的冰糖或白糖调味就可以食用了。

6、栗子煲粥:栗子肉20~30克,大米100克,同煮,加白糖或油盐调味食用。

能调理脾虚的食物

1、猴头菇。猴头菇味甘、性平,入脾、胃、心经,具有养胃健脾、补虚、抗癌、益肾精的功效。对食欲不振、腹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眩晕等病症,均有很好的食疗效果。老年人、体质虚弱的病人食用猴头菇,还有滋补强身作用。

2、山药。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不论脾阳亏或胃阴虚,皆可食用。临床上常与胃肠饮同用治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等病症。

3、高粱。高粱性温,能够很好的保健脾胃,所以具有很好的健脾和胃以及温中消积的作用,特别适合那些脾胃弱以及容易消化不良的人群服用。另外,高粱之中含有比较多的尼克酸,这种物质处于游离型,所以更加容易被我们的身体所吸收,脾胃弱的人群可以适量的多吃一些高粱米粥。

4、芋头。中医认为,芋头性平,味甘、辛,具有补气益肾、和脾健胃、破血散结的功效,《名医别录》说:芋头主“宽肠胃,充肌肤,滑中”。《滇南本草》说它“治中气不足,久服补肝肾,添精益髓”。

脾虚按摩什么穴位


脾虚按摩什么穴位

1、脾虚按摩哪些穴位

揉三阴交穴

左手拇指按压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胚骨后缘处),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

揉天枢穴

两手放于腹部两侧,中指按压天枢穴(脐旁开2寸处),按揉30次。

揉足三里穴

两手拇指按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左右旋转按压30次。

揉公孙穴

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的公孙穴(足内侧,第一跟骨下缘),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公孙穴。

揉阴陵泉穴

双手扶于双膝,用拇指按压阴陵泉穴(胫骨内铡下缘)旋转揉20次。

揉隐白穴

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隐白穴(足大趾甲根部内侧),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隐白穴。

2、脾虚的自我判断方法

摸鼻尖

先摸额头,感觉身体的正常温度,再摸鼻尖,如果觉得鼻尖凉,那就可能是脾虚了。

看嘴唇颜色

唇色淡白的,属于血虚,脾阳虚。

口水多

舌淡,有白腻苔。属于脾虚有湿、湿浊上泛。就是清的不能生化,浊的上来。于是口水就多。此症用健脾化湿的方法可以治疗。

3、哪些人容易脾虚

口味重的人

油腻、过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消化起来需要更多的时间,会无形中增加脾胃的负担,进而引起闷胀之感,经常这种饮食易引起发炎,脾胃功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对食物营养及水分的代谢,因此,饮食应口味适度,均衡营养。

爱吃凉食物的人

冰淇淋、凉性蔬果等等这些寒凉的食物,吃得太多会造成脾胃功能停滞,为外来寒邪的入侵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所以,寒凉食物不能过量,且在平时做菜时,要常用葱、姜等调料来减少食物的寒凉性质。

喝大酒的人

酒有助长湿邪的作用,是加重“湿毒”的关键因素,特别是有饮酒习惯,以及经常大量喝酒的人,尽量控制自己,一定不能借酒浇愁。

天冷坚持要风度的人

很多爱美的女性,总是在寒冷的季节也穿得特别的的单薄,经常是“只要风度,不要温度”,都已经冷得瑟瑟发抖了,也没想过要保暖,这样很容易让邪侵入身体,损伤脾胃。

爱在潮湿的环境中逗留的人

在炎热的夏季,总是会比较贪凉,喜欢直接坐在地板上,或者干脆躺在地板上睡觉,卧室总是门窗紧闭、长时间在密闭的房间里,又或者是洗澡水太凉、洗头后没有及时吹干等等,常有这些行为的人总是更容易脾虚的。

睡眠不够好的人

“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化源充足可养心神,神静则眠安,脾胃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人的睡眠,脾虚的人睡眠质量差,且经常流口水可能因为脾虚,相对地,经常睡不好,睡眠质量差也会影响脾胃健康。

老是坐着不动的人

动支少的人更容易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症状,这些可能是因脾虚湿气重的提示表现,而且越是不爱运动的人,身体就更容易淤积湿气,此外,久坐易令人脑供血不足,进而加重乏力、失眠、记忆力下降等现象,不仅要保持每天至少半小时的运动量,上班时不要久坐,常起身活动活动。

脾虚是怎么引起的

1、郁怒忧思。众所周知思伤脾,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大,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长期处于忧虑的状态,导致脾越来越不好。

2、吃大量寒凉的食物。现在的人们从冰箱里拿出饮料,水果直接就吃,有时为了一时之快吃大量雪糕,这些行为都是非常伤脾的。

3、饮食没有规律,经常暴饮暴食,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吃大量垃圾零食,这些都是非常伤脾的。

4、缺乏运动。现在社会体力劳动的职位越来越少,人们脑力劳动越来越多。人们缺乏适量的运动,有的人甚至手无缚鸡之力,这样导致脾越来越不好。

5、过度减肥,吃不合格的减肥药。不恰当的减肥方法很伤脾,脾不好又会导致其他疾病。

脾虚食疗方

1、粳米粥

粳米50克,葡萄干10克,以适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可。

2、香菇牛肉汤

香菇10克泡好,瘦牛肉30克先用粉面裹好,汤沸后入香菇,再拨进牛肉片,同时点入适量味精、食盐、香油,煮沸后即可。

3、炒牛肚土豆丝

熟牛肚50克切丝,土豆(马铃薯)80克,切丝后以清水淘洗掉表面淀粉,油锅热后加入少许葱丝和碎蒜,遂入肚丝土豆丝爆炒,并点入适量牛肉汤和盐、味精,土豆丝丸成熟即可。

4、扁豆馅包子

鲜扁豆两份,鸡肉一份,剁碎后加盐、味精、鲜姜汁和花椒水拌匀作馅,以小麦粉起面作皮,捏成包子后,置笼中,旺火蒸20分钟。

5、百合粥

百合、莲子、薏米各适量,同煮粥,加冰糖或白糖调味食用。

6、栗子煲粥

栗子肉20~30克,大米100克,同煮,加白糖或油盐调味食用。

7、荔枝粥

去核干荔枝5~15枚,大米100克,同煮粥,加白糖适量食用。

脾虚艾灸什么穴位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