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胃炎气血不足艾灸什么穴位

男性艾灸常用养生穴位。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生活中,不同年龄的人都开始关注如何养生,健康离不开养生,积极的心理离不开养生。关于中医养生,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脾虚胃炎气血不足艾灸什么穴位》,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脾虚胃炎气血不足艾灸什么穴位

1、脾虚胃炎气血不足艾灸什么穴位

艾灸治疗:脾俞,胃俞,中脘,神阙,关元,肾俞,足三里,阴陵泉,太溪。这些穴位,可以交替操作,每天选择3-4个穴位,每穴艾灸20-30分钟,坚持下来,会有改善。同时注意饮食,不要吃寒冷的食物和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吸烟喝酒。保持心情愉快,多运动,坚持3个月的艾灸治疗,应该会慢慢缓解疾病。

2、什么是脾虚

脾虚,病证名。出自《素问.脏气法时论》。泛指脾之阴阳、气血不足的各种病证。多因饮食失调、寒温不适、忧思、劳倦过度或久病伤脾所致。症见消瘦面黄、四肢乏力、食不消化、腹痛、肠鸣、泄泻、浮肿、便血、崩漏等。治以健脾为大法。同脾气虚。中医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3、什么是气虚

气虚,为中医名词术语。是指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所谓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清气共同结合而成。气虚,泛指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等。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人的生命活动从根本上讲就是元气升降出入的运动。气虚是一种多发证,多因先天不足、营养不良、年老虚弱、久病未愈、大手术后及疲劳过度。在临床上,气虚还包括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诸证。

如何调理气血不足

1、针对面色苍白:蜜汁花生枣粥

靓补食材:花生、红枣、蜂蜜。

花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及多种维生素、钙、磷、铁等矿物质。花生中的脂肪大多为油酸和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和润泽肌肤之功效。红枣可活血调经、养心安神,可以改善失眠、黑眼圈,能去斑、红润美肤。

做法:把红枣和花生米用温水泡后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小火煮到熟软,再加入蜂蜜食用。此粥补气、补血、滋润,可使面色红润有光泽。

2、针对面容黑黯:栗子白菜煲

靓补食材:栗子(鲜)100克、白菜300克。

栗子可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白菜性味甘平,有清热除烦、解渴利尿、通利肠胃的功效,经常吃白菜可防止维生素C缺乏症(坏血病)。儿面容黑黯的原因是肾气不足,阴液亏损,而栗子健脾补肾,白菜补阴润燥,综合生效使面色白皙明亮。

做法:把生栗子去壳,切成两半,用鸭汤适量煨至熟透,再放入白菜条200克,盐、味精少许。

脾胃虚弱如何调理

1、【组成】嫩肥羊肉、白酒适量。

【用法】羊肉煮极烂,加酒搅匀服。 【主治】阳虚,脾胃不健,肌肉消减,及妇人产后蓐劳。 【说明】平素有风损。疥疮忌用。

2、【组成】绿茶1 克、浮小麦200克、大枣30克、莲子25克、生甘草10克。

【用法】后四味加水1500 毫升,先煎至浮小麦熟后再加入绿茶即可,每次服100 毫升,日服3~4 次,可复煎服。【主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

3、【组成】云茯苓60克、白酒500毫升。

【用法】浸泡封固7 天以上即可,每晚临睡前饮1小盅。 【主治】脾虚夫运,四肢失养,肌肉麻痹,沉重,甚成日渐消瘦者。

yS630.Com相关推荐

胃炎艾灸什么穴位


胃炎艾灸什么穴位

1、胃炎艾灸什么穴位

穴位: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若以胃脘疼痛为主者,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时止痛。

2、针刺法治疗胃炎

用"老十针"方。取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双)、内关、足三里(双)穴。中脘、下脘穴直刺1-1.5寸,施提插捻转补法,使患者感局部酸胀沉重,胃部有收缩感。内关穴直刺0.5-1.5寸,深刺可透外关,使患者感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指端发散;或向上斜刺1-2寸,使患者感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肘、腋胸等,用平补平泻法或提插、捻转补泻法。足三里穴直刺1-2寸,使患者酸胀麻电感向下扩散至足背,有时可向上扩散至膝,用平补平泻法或提插补泻泣。气海、天枢穴直刺1-1.5寸,施提插捻转补法,使针感向小腹或阴部传导。

此方法具有健牌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3、电针法治疗胃炎

取足三里、三阴交、内关、中脘穴。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各穴得气后接电针治疗仪,电流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20分钟,每天l次,7次为l个疗程。

此方炷具有健牌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治疗胃炎的食疗法

1、桂花心粥

粳米50克,桂花心2克,茯苓2克。粳米淘净。桂花心、茯苓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20分钟,滤渣,留汁。粳米,汤汁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即可。每日1次,早晚餐服用。

2、鲜藕粥

鲜藕适量,粳米100克,红糖少许。将鲜藕洗净,切成薄片,粳米淘净。将粳米、藕片、红糖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每日2次,早晚餐食用。

3、桔皮粥

鲜桔皮25克,粳米50克。先将鲜桔皮洗净后,切成块,与粳米共同煮熬,待粳米熟后食用。每日1次,早餐食用。

4、小茴香粥

炒小茴香30克,粳米200克。将小茴香装于纱布袋内扎口,入锅加水先煮半小时或40分钟弃药包,再加入洗净的粳米及适量水同煮至熟。酌加精盐、味精调味即可。早晚服用。健脾开胃,行气止痛。适用于脘腹冷痛,慢性胃炎,纳差等症。

如何预防胃炎

1、忌饮食无规律

胃炎的饮食原则上应清淡、对胃黏膜刺激小的为主,但并非清淡饮食就能缓解病人的症状。应以饮食规律,勿过饥过饱,少食多餐为原则。

2、忌烟酒辛辣刺激食物

乙醇能溶解胃黏膜上皮的脂蛋白层,对胃黏膜有较大的损 害,人们在吸烟时候,烟雾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并附着在口腔、咽喉部,随吞咽进入胃内,这些有害物质对胃黏膜也有很大损害。因此,急、慢性胃炎患者,一定要戒除烟酒,以免加重病情,甚至造成恶性变。

3、忌过冷、热、硬食物

过凉的食物和饮料,食人后可以导致胃痉挛,胃内黏膜血管收缩,不利于炎症消退;过热的食品和饮料,食入后会直接烫伤或刺激胃内黏膜。

脾虚便秘艾灸什么穴位


脾虚便秘艾灸什么穴位

1、脾虚便秘艾灸什么穴位

揉天枢、足三里穴:以拇指或中指端揉脐旁2寸天枢穴、下肢足三里穴各50~100次。推下七节骨:用拇指桡侧或食指、中指指面自上而下作直推100~200次。运内八卦:用拇指罗纹面着力,在手掌心四周八卦穴作运法50次。推三关:用拇指或食、中两指罗纹面着力,沿前臂桡侧,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200次。

2、脾虚为什么会便秘

如果身体出现了脾虚便秘的情况,那么很有可能就涉及到身体的方方面面,例如容易出汗、四肢肌肉无力、身体精神倦怠以及头昏眼花、脉象细弱等等情况。除此之外,长时间的气虚还有可能导致身体中脏腑功能的推荐,从而导致出现脾胃虚弱,甚至出现便秘情况。

对于不同的病人来说,便秘所代表的含义也是不一样的。正常情况下,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的次数减少,大概两三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才会上一次厕所,并且粪便比较的干燥,甚至出现排便困难的情况。

3、脾虚便秘注意什么

首先要注意饮食的量,只有足够的量,才足以刺激肠蠕动,使粪便正常通行和排出体外。特别是早饭要吃饱。饮食中必须有适量的纤维素;每天要吃一定量的蔬菜与水果。早晚空腹吃苹果一个或每餐前吃香蕉1-3个;主食不要过于精细要适当吃些粗粮;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加强体育锻炼;每晚睡前按摩腹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要有规律。对经常容易发生便秘者一定要注意把大便安排在合理时间,每到时间就去上厕所,养成一个良好的排便习惯。

脾虚便秘吃什么食物好

1、大枣

性温,味甘,为常食之物,它有益气补血的功效,历代医家常用之于气虚病人。《别录》说它补中益气,强力。唐代食医孟诜亦云:大枣补不足气,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所以,气虚者宜用大枣煨烂服食为佳。

2、粳米

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早在《别录》中即有主益气的记载,唐代食医孟诜亦云:粳米温中,益气。清·王孟英还把粳米粥誉之为贫人之参汤,他说:贫人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汤。气虚者宜常食之。

3、狗肉

性温,味咸,能补中益气,对气虚兼有脾虚或肾虚或肺虚或阳虚者更宜。《日华子本草》云:狗肉补胃气,壮阳,暖腰膝,补虚劳,益气力。《医林纂要》中还说,狗肉补肺气,固肾气。尤以秋冬季食之为佳。

脾虚便秘怎么办

1、以五谷杂粮和根茎类为主食:平日可以糙米、胚芽米取代白米煮饭,若能酌加燕麦、薏仁等营养谷物更好;要吃面包、面条时,宜选择全麦制品。另外,番薯、马铃薯等根茎类通便效果也极佳。

2、多以豆类取代肉类以豆类及其制品(如豆腐)取代肉类,可收高纤、无胆固醇与抗氧化之效,而豆浆与豆奶(将豆类研磨成粉与牛奶混和)也是很棒的通便饮品。

3、研究发现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改善便秘的作用,其中包括有纤维状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基科碳水化合物(半纤维素和但白糖等)填充类化合物(木质素)等,这些纤维素能使大便变稀、变软,同时还能使肠道活动功能增强,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排便功能。

4、补充足够水分这是解除便秘的重要方法,建议每天至少要喝1700CC的水,夏天甚至要喝到2500~3000CC。而且,最好每天一起床就喝杯500CC的冷开水(冬天可喝温开水),以促进便意。

脾虚口甜艾灸什么穴位


脾虚口甜艾灸什么穴位

1、脾虚口甜艾灸什么穴位

1.1、推按两肋

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

1.2、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1.3、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

2、调理脾胃的方法

2.1、脾胃不好注意冷暖。在春季气候变化无常时,有虚寒胃痛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有脾虚泄泻的,可在脐中贴暖脐膏药,同时还应少吃生冷瓜果等,如感到胃脘部发冷,可及时服用生姜茶。

2.2、脾胃不好要多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瑜伽等。适当的锻炼能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

2.3、保养脾胃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据研究,不良情绪可导致食欲下降、腹部胀满、暖气、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绪则有益于胃肠系统正常活动。

3、脾虚口甜的食疗方法

3.1、菠菜炖血:首先准备好200克的菠菜,100克的动物血,洗净菠菜之后将其和动物血一起煮汤即可。菠菜可以起到滋阴润燥、疏肝养血的功效作用,有助治疗肝气不舒,与动物血一起煮汤,可以起到健脾补血的作用,适合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的人调理身体食用。

3.2、柚皮醪糟:准备好等份的去白的柚子皮、青木香、川芎,还有适量的醪糟、红糖。首先把柚子皮、青木香、川芎等研磨成细末,每次煮1小碗的红糖醪糟时加3到6克的药粉末,之后趁热服用,每天2次。柚子皮有着宽中理气的功效,可消食化痰;青木香能行气止痛,适合肝郁气滞、肝胃不和调理;醪糟、红糖有助散寒和血、健脾。

艾灸的作用

1、温经散寒: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

2、行气通络: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

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

3、升阳举陷: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

4、拔毒泄热: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

艾灸的副作用

1、艾灸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错误的判断了身体的体质,错误的选择了施灸的穴位,从而造成的身体的不适,经过正确的方法指导是可以调节过来的。

2、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操作方法得当,穴位掌握准确,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艾灸为身体补充阳气,尤其适用于阳虚体质。

3、艾灸有补泻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热症体质的人,要先从泻法开始,滋阴的同时再调理阴阳的平衡。也就是施灸的穴位和方法有所不同。

4、如果操作不当,也可能会产生不适,就会被理解是所谓的艾灸的副作用,建议应该到专业的地方进行指导。比如专业的艾灸养生馆。

5、艾灸是一种物理和药理结合的中医疗法。是绿色自然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是艾草制成的艾绒燃烧来治病养生的方法。

6、但由于体质和症状不同,开始施灸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忌,继续施灸即能消失。

脾虚湿大艾灸什么穴位


脾虚湿大艾灸什么穴位

1、脾虚湿大艾灸谷穴艾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当脾虚湿大的时候艾灸合谷穴将会有很好的改善效果,另外,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

合谷穴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

2、脾虚湿大艾灸丰隆穴

丰隆穴属于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前外侧,与小腿的外侧膝眼和外踝(脚踝外侧突出的骨尖)两点连线的中点相水平,距小腿前面的骨缘外侧1.5寸,即约两指宽处。它既是胃经的络穴,又联络脾经,对脾胃两大脏腑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是除湿祛痰的要穴,并有调和胃气、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等功效。每次取艾炷灸3~7壮,或用艾条灸5~15分钟左右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初次艾灸时间要短一些,适当减少艾炷数量或选用小艾条,然后逐渐增加时间和剂量;艾灸后要注意补充温开水,但不要喝冷水或冰水,以促进身体排出体内毒素;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等情况下,不宜操作。

3、脾虚湿大艾灸解溪穴

解溪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穴位图,位于人体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足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腿十字韧带、胫腓韧带联合。皮肤由腓浅神经分布。小腿深筋膜致密,在踝关节前方形成小腿十字韧带。

解溪穴的功效是分流胃经经水。对消化系统疾病:腹胀,便秘,胃炎,肠炎有改善作用,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艾灸方法:解溪穴艾条灸5-10分钟,艾炷灸3-7壮,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的健脾祛湿。

脾虚湿大的按摩调理方法

1、点按中脘穴,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揉按心窝,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两肋,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

艾灸用艾条的选择方法

1、看外观,好的艾条中的艾绒是土黄色的,非常柔软细腻;而普通的艾条的艾绒是偏青色的,看上去非常粗糙。

2、闻味道,高质量的艾条的味道是温和的,闻起来清香舒服,而普通的艾条闻起来很刺鼻,非常不舒服。

3、艾灸感觉,用好的艾条灸,皮肤感觉很温暖,温热的感觉慢慢渗入皮肤,较为舒服;而差的艾条就会有烧灼感,感觉刺痛。并且,好的艾条燃烧的时间偏长。

4、不要选无烟艾条,无烟艾条在碳化的过程中已经加入化学粘合剂,已经失去艾的药性,不能起到祛湿的作用。

脾虚体寒艾灸什么穴位


脾虚体寒艾灸什么穴位

1、脾虚艾灸什么穴位

1.1、脾虚艾灸解溪穴: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消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逐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1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1.2、脾虚艾灸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时间对关元穴施灸或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逐日可以艾灸10⑴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1.3、脾虚艾灸丰隆穴:丰隆穴是脾胃衰弱湿重艾灸重点,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

1.4、脾虚艾灸足3里:足3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1,是1个强健身心的大穴,凡是肚腹部位的问题都可用足3里这个穴位医治。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2、体寒艾灸什么穴位

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有“若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说法。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用艾灸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皮肤起水疱,又称其为“灸花,灸疮”,这水疱老流水可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常不干”因此而来。有关研究发现,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强消化能力。

3、体寒的原因是什么

很多人怕冷,手脚冰凉,在中医体质学上称为阳虚体质。阳虚体质就是阳气不足,体内产生的热量不够,阳气不够,自然就会出现怕冷的状态。这种体质的人,女性多于男性,年轻人更多一些。当然也有很多中老年人也有身体寒冷怕冷的症状,那么也是元气不足的典型表现。中老年人出现的继发性怕冷疾病,那么一定与她所患的疾病有关,也就是阳气不足,身体虚弱,体内由于疾病而产生热量不够,久而久之也会导致阳虚。

脾虚的女人吃什么

1、番薯

俗称甘薯、山芋、红薯。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2、薏苡仁

味甘淡,属性微寒。具有利水渗湿和止泻的作用。对于腹泻、食欲下降等脾虚症状都适用。薏苡仁味甘淡,属性微寒;

3、粳米

又被称为“大米”。性平味甘,对于脾胃以及肌肉的保健都具有益处。可以用来治疗、改善因脾虚所致身体消瘦、烦闷、泄泻、下痢等症状。

推荐:粳米粥。粳米50克,葡萄于10克,以适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可。

4、小麦

小麦属于性凉味甘的五谷类食物。具有健心护肾、清热止渴的功效。适用于口干舌燥、心烦不安、食欲不振等脾虚症状。

体寒吃什么

1、适当摄取盐分。

在中医中,盐分有着温热身体的说法,所以,适当地摄取盐分具有调整血液循环的效果。当然,盐分也不可摄取过多,否则,对健康有所影响。

2、控制水分。

“多余的水分”是体寒女性的大敌。多余的水分不仅会吸走身体的热量,还会使肾脏机能低下从而导致恶性循环,而过剩的水分也会成为下半身肥胖的原因。

3、进食不宜过量。

进食过量不仅会形成肥胖,还会引起体寒。如果进食过多,肠胃活动就会减慢,而血液的大半会在肠胃中滞留。腹部的集中温热就会导致手脚的寒冷,所以,进食是以八分饱为佳。

4、女性体寒可喝药酒

阿胶酒:补血润燥。

阿胶有很好的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的功效,也是女性强身健体、美容养颜的最佳补品之一。对于月经不调的女性尤其适合服用阿胶,血虚者可用阿胶补益,血多者用阿胶来固摄,血少者用来行血。

脾虚胃炎气血不足艾灸什么穴位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