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针灸什么部位

月经不调女性中医养生。

“不怕工资低,就怕命归西。不怕挣钱少,就怕死得早。”从古至今,关于养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或名言,养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践行的并不多。关于中医养生,我们要掌握哪些知识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月经不调针灸什么部位”,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月经不调的危害三、月经不调的症状

月经不调针灸什么部位

1、月经不调针灸的穴位

穴位:关元、血海、三阴交。气虚加足三里、脾俞;血虚加脾俞、膈俞;肾虚加肾俞、太溪;气郁加太冲、期门;血热加行间、地机;血寒加灸归来、命门。

具体的操作方法:诸穴以常规操作为主。脾俞、膈俞穴向下或朝脊柱方向斜刺,不宜直刺、深刺;气虚或血寒者,可在腹部穴位加灸。于月经来潮前5-7日开始治疗,行经期间停针。若经行时间不能掌握,可于月经干净之日起针灸,隔日一次,直到月经来潮时为止。连续治疗3-5个月经周期。

2、月经不调针灸的注意事项

在身体过于疲惫,精神高度紧张和饥饿的时候最好不要进行针灸;年老体弱者进行针灸治疗的时候,最好选择卧位,因为这样更加容易选择穴位;患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进行针灸;皮肤出现感染、肿瘤等等部位不能够进行针灸;

针孔处皮肤应保持洁净。一般针后2小时不要着水,以防感染。运用火针、挑刺、刺血或耳穴割治处,一般针眼当天不要着水。糖尿病患者皮肤容易感染,更应保持局部皮肤的洁净。

3、月经不调的原因

情绪、精神创伤、过度紧张、环境及气候骤变、性生活的频繁还有营养不良的饮食又或者某些药物及疾病就是常见月月经不调的病因。

主要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不稳定或是有缺陷,即月经病,这是常见的引起月经不调的原因。

女性长期肥胖的结果将导致机体内分泌与新陈代谢失常而引起月经失调、月经稀发、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同样属于引起月经不调的原因。

育龄期女性月经不调一般多是因为卵巢黄体功能不好,常表现为有周期,但是周期缩短,或者月经出血比较多。

月经不调的危害

女性月经不调是导致不孕不育的原因之一,长时间的月经不调不仅会造成不孕,还会造成女性生殖系统的变化。

女性长时间月经不调会引起头疼、头晕、心悸、乏力等情况,长此以往,对女性伤害非常大。

月经不调会引起月经性关节炎、皮疹、哮喘、子宫内膜移位等多种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将会留下隐患。

月经不调还会引起色斑、暗疮等。这些色斑、暗疮是机体病变的反映,不及早诊治,不但影响美观,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月经不调的症状

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指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由内分泌调节系统失调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是月经失调中最常见的一种,常见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约85%病例属无排卵性功血。

2、不规则子宫出血

这是一个临床症状,具体包括:月经过多或持续时间过长或淋漓出血。常见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情况或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3、闭经

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各种不同的原因引起。通常将闭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凡年过18岁仍未行经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在月经初潮以后,正常绝经以前的任何时间内(妊娠或哺乳期除外),月经闭止超过6个月者称为继发性闭经。

4、绝经

绝经意味着月经终止,指月经停止12个月以上。但围绝经期常有月经周期和月经量的改变。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以滤泡期缩短为主,无排卵和月经量增多。

月经不调困扰着众多女性,这种妇科疾病囊括了中青年妇女。造成月经不调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因为职场压力大,情绪不稳定,有的则是因为太爱美了,过度减肥导致营养缺失。另外,过度肥胖也是月经不调的原因之一哦。所以,女性应该保持健康适中的身材,不能过瘦也不能过肥。在治疗月经不调时,多数女性都愿意选择中医,中药、按摩、拨火罐、刮痧以及针灸都是非常不错的疗法。其中针灸的方法倒比较少女性尝试,因为怕痛。其实完全不用担心,医师会掌握好施针的力度,尽量放松,接受治疗。

Ys630.com相关知识

针灸能治月经不调吗?针灸治疗月经不调的技术


月经不调针灸治疗技术

月经不调是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症的月经病,临床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几种情况。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者,称月经先期。月经周期延长,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即经行或提前或错后7天以上,先后不定者,称月经先后无定期。本病属于中医学“月经不调”范畴。

病因病机

月经先期主要由于气虚不固或热扰冲任。气虚则统摄无权,冲任失固;血热则流行散溢,以致月经提前而至。

月经后期有实有虚。实者或因寒凝血瘀、冲任不畅,或因气郁血滞、冲任受阻,致使经期延后;虚者因营血亏损,或因阳气虚衰,以致血源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

月经先后无定期主要责之于冲任气血不调,血海蓄溢失常,多由肝气郁滞或肾气虚衰所致。本病与肾、肝、脾三脏及冲、任二脉关系密切。

辨证分型

气虚:经期多提前,色淡质稀,神疲肢倦,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血虚:经期多错后,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苔少,脉细弱。

肾虚:经期或前或后,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骶酸痛;舌淡苔薄,脉沉细。

气郁:经行不畅,经期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血块,胸胁、乳房及少腹胀痛,喜叹息;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血热:经期提前,量多,色深红或紫红,经质黏稠,心胸烦热,面赤口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者为实热证;经期提前,月经量少,色红质黏,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弱者为虚热证。

血寒:经期错后,量少,色黯红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苔白,脉沉紧。

基本治疗

[治则] 和血调经。

[处方] 关元、血海、三阴交。

[加减] 气虚加足三里、脾俞;血虚加脾俞、膈俞;肾虚加肾俞、太溪;气郁加太冲、期门;血热加行间、地机;血寒加灸归来、命门。

[操作] 诸穴以常规操作为主。脾俞、膈俞穴向下或朝脊柱方向斜刺,不宜直刺、深刺;气虚或血寒者,可在腹部穴位加灸。于月经来潮前5~7日开始治疗,行经期间停针。若经行时间不能掌握,可于月经干净之日起针灸,隔日一次,直到月经来潮时为止。连续治疗3~5个月经周期。

其他疗法

1.耳针

[取穴] 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脾。

[操作] 毫针刺,每次取2~4穴,捻转法中等刺激,每日一次,每次留针15~20分钟。也可锨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一次。

2.皮肤针

[取穴] 取脊柱两侧、下腹部、带脉区、小腿内侧、关元及阳性物反应处。

[操作] 中等刺激强度叩击,每日一次,7日一疗程,每一疗程间隔3~5日,经期暂停。

3.穴位注射

[取穴] 脾俞、肾俞、三阴交、血海、肝肾、足三里、关元。

[操作] 用5%当归液或10%丹参液,每穴注射0.5毫升,每次2~3穴,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适宜技术

神阙穴微波辐射法治肾阳虚月经不调技术。

[取穴] 神阙。

[操作] 患者取平卧或坐位,暴露脐部,患者自己手持理疗辐射器垂直距离神阙穴1~2厘米。按理疗启动键,根据患者对热的耐受程度,调节治疗功率,直到病人感觉最舒适为止。每次治疗时间15分钟,每日一次,连续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

针灸能治疗女性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症的月经病,临床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几种情况。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者,称月经先期。月经周期延长,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即经行或提前或错后7天以上,先后不定者,称月经先后无定期。本病属于中医学“月经不调”范畴。

病因病机

月经先期主要由于气虚不固或热扰冲任。气虚则统摄无权,冲任失固;血热则流行散溢,以致月经提前而至。

月经后期有实有虚。实者或因寒凝血瘀、冲任不畅,或因气郁血滞、冲任受阻,致使经期延后;虚者因营血亏损,或因阳气虚衰,以致血源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

月经先后无定期主要责之于冲任气血不调,血海蓄溢失常,多由肝气郁滞或肾气虚衰所致。本病与肾、肝、脾三脏及冲、任二脉关系密切。

辨证分型

气虚:经期多提前,色淡质稀,神疲肢倦,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血虚:经期多错后,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苔少,脉细弱。

肾虚:经期或前或后,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骶酸痛;舌淡苔薄,脉沉细。

气郁:经行不畅,经期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血块,胸胁、乳房及少腹胀痛,喜叹息;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血热:经期提前,量多,色深红或紫红,经质黏稠,心胸烦热,面赤口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者为实热证;经期提前,月经量少,色红质黏,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弱者为虚热证。

血寒:经期错后,量少,色黯红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苔白,脉沉紧。

基本治疗

[治则] 和血调经。

[处方] 关元、血海、三阴交。

[加减] 气虚加足三里、脾俞;血虚加脾俞、膈俞;肾虚加肾俞、太溪;气郁加太冲、期门;血热加行间、地机;血寒加灸归来、命门。

[操作] 诸穴以常规操作为主。脾俞、膈俞穴向下或朝脊柱方向斜刺,不宜直刺、深刺;气虚或血寒者,可在腹部穴位加灸。于月经来潮前5~7日开始治疗,行经期间停针。若经行时间不能掌握,可于月经干净之日起针灸,隔日一次,直到月经来潮时为止。连续治疗3~5个月经周期。

其他疗法

1.耳针

[取穴] 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脾。

[操作] 毫针刺,每次取2~4穴,捻转法中等刺激,每日一次,每次留针15~20分钟。也可锨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一次。

2.皮肤针

[取穴] 取脊柱两侧、下腹部、带脉区、小腿内侧、关元及阳性物反应处。

[操作] 中等刺激强度叩击,每日一次,7日一疗程,每一疗程间隔3~5日,经期暂停。

3.穴位注射

[取穴] 脾俞、肾俞、三阴交、血海、肝肾、足三里、关元。

[操作] 用5%当归液或10%丹参液,每穴注射0.5毫升,每次2~3穴,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适宜技术

神阙穴微波辐射法治肾阳虚月经不调技术。

[取穴] 神阙。

[操作] 患者取平卧或坐位,暴露脐部,患者自己手持理疗辐射器垂直距离神阙穴1~2厘米。按理疗启动键,根据患者对热的耐受程度,调节治疗功率,直到病人感觉最舒适为止。每次治疗时间15分钟,每日一次,连续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

针灸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


本文导读:月经不调,月经不调如何治疗呢?针灸可以治疗月经不调吗?下面就来了解一下针灸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


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髎。

操作 关元、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血海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虚者针后加灸或者用温针灸。

方义 本方主要作用是清热和血,调理冲任。关元属任脉穴,为调理冲任的要穴。血海清泻血分之热。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为调经之要穴。

(2)经迟

治法 温经散寒,和血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气海 三阴交 归来

配穴 寒实证者,加子宫;虚寒证者,加命门、腰阳关。

操作 气海、三阴交用毫针补法,可用灸法。归来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可用灸法或温针灸。

方义 气海可益气温阳,温灸更可温经散寒。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调补三阴而和血调经。归来为足阳明经穴,可调理气血而调经。

(3)经乱

治法 疏肝益肾,调理冲任。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关元 三阴交 肝俞

配穴 肝郁者,加期门、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者,加膻中、内关。

操作 肝俞用毫针泻法,其余主穴用补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方义 关元补肾培元,通调冲任。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补脾胃、益肝肾、调气血。肝俞乃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气之作用。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皮质下、内生殖器、内分泌、肾、肝、脾。每次选2-4穴,毫针刺用中等刺激,或用耳穴贴压法。

(2)皮肤针法 选背腰骶部夹脊穴或背俞穴,下腹部任脉、肾经、脾胃经,下肢足三阴经。用梅花针叩刺,至局部皮肤潮红,隔日1次。

(3)穴位注射法 选关元、三阴交、气海、血海、肝俞、脾俞、肾俞。每次选2 3穴,用5%当归注射液或10%丹参注射液,每穴注入药液0.5毫升,隔日1次。

月经不调艾灸哪个部位呢?


月经不调当然是不可以忽视的,因为对女性来说,月经不调就意味着身体可能受到各种病症的影响,所以必须注重科学的调理改善,艾灸有一定的功效,但是要掌握正确的穴位。

1.耳针

[取穴] 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脾。

[操作] 毫针刺,每次取2~4穴,捻转法中等刺激,每日一次,每次留针15~20分钟。也可锨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一次。

2.皮肤针

[取穴] 取脊柱两侧、下腹部、带脉区、小腿内侧、关元及阳性物反应处。

[操作] 中等刺激强度叩击,每日一次,7日一疗程,每一疗程间隔3~5日,经期暂停。

3.穴位注射

[取穴] 脾俞、肾俞、三阴交、血海、肝肾、足三里、关元。

[操作] 用5%当归液或10%丹参液,每穴注射0.5毫升,每次2~3穴,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适宜技术

神阙穴微波辐射法治肾阳虚月经不调技术。

[取穴] 神阙。

[操作] 患者取平卧或坐位,暴露脐部,患者自己手持理疗辐射器垂直距离神阙穴1~2厘米。按理疗启动键,根据患者对热的耐受程度,调节治疗功率,直到病人感觉最舒适为止。每次治疗时间15分钟,每日一次,连续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

月经不调别乱吃药 针灸两个疗程治疗月经不调


针灸两个疗程治疗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症的月经病,临床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几种情况。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者,称月经先期。月经周期延长,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即经行或提前或错后7天以上,先后不定者,称月经先后无定期。本病属于中医学“月经不调”范畴。

病因病机

月经先期主要由于气虚不固或热扰冲任。气虚则统摄无权,冲任失固;血热则流行散溢,以致月经提前而至。

月经后期有实有虚。实者或因寒凝血瘀、冲任不畅,或因气郁血滞、冲任受阻,致使经期延后;虚者因营血亏损,或因阳气虚衰,以致血源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

月经先后无定期主要责之于冲任气血不调,血海蓄溢失常,多由肝气郁滞或肾气虚衰所致。本病与肾、肝、脾三脏及冲、任二脉关系密切。

辨证分型

气虚:经期多提前,色淡质稀,神疲肢倦,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血虚:经期多错后,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苔少,脉细弱。

肾虚:经期或前或后,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骶酸痛;舌淡苔薄,脉沉细。

气郁:经行不畅,经期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血块,胸胁、乳房及少腹胀痛,喜叹息;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血热:经期提前,量多,色深红或紫红,经质黏稠,心胸烦热,面赤口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者为实热证;经期提前,月经量少,色红质黏,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弱者为虚热证。

血寒:经期错后,量少,色黯红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苔白,脉沉紧。

基本治疗

[治则] 和血调经。

[处方]关元、血海、三阴交。

[加减] 气虚加足三里、脾俞;血虚加脾俞、膈俞;肾虚加肾俞、太溪;气郁加太冲、期门;血热加行间、地机;血寒加灸归来、命门。

[操作] 诸穴以常规操作为主。脾俞、膈俞穴向下或朝脊柱方向斜刺,不宜直刺、深刺;气虚或血寒者,可在腹部穴位加灸。于月经来潮前5~7日开始治疗,行经期间停针。若经行时间不能掌握,可于月经干净之日起针灸,隔日一次,直到月经来潮时为止。连续治疗3~5个月经周期。

其他疗法

1.耳针

[取穴] 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脾。

[操作] 毫针刺,每次取2~4穴,捻转法中等刺激,每日一次,每次留针15~20分钟。也可锨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一次。

2.皮肤针

[取穴] 取脊柱两侧、下腹部、带脉区、小腿内侧、关元及阳性物反应处。

[操作] 中等刺激强度叩击,每日一次,7日一疗程,每一疗程间隔3~5日,经期暂停。

3.穴位注射

[取穴] 脾俞、肾俞、三阴交、血海、肝肾、足三里、关元。

[操作] 用5%当归液或10%丹参液,每穴注射0.5毫升,每次2~3穴,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适宜技术

神阙穴微波辐射法治肾阳虚月经不调技术。

[取穴] 神阙。

[操作] 患者取平卧或坐位,暴露脐部,患者自己手持理疗辐射器垂直距离神阙穴1~2厘米。按理疗启动键,根据患者对热的耐受程度,调节治疗功率,直到病人感觉最舒适为止。每次治疗时间15分钟,每日一次,连续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

月经不调针灸什么部位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