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汤煲汤 > 导航 >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芍药知母汤

养生汤煲汤。

“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从古至今,关于养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或名言,只有进行科学的养生,我们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怎么才能作好中医养生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桂枝芍药知母汤”,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导读: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是中医方剂名,那么你了解桂枝芍药知母汤吗?桂枝芍药知母汤,下面具体来看看吧。

【方剂名】

桂枝芍药知母汤

【别名】

桂芍知母汤

【出处】

《金匮要略》卷上

【组成】

桂枝12克、芍药9克、甘草6克、麻黄12克、生姜15克、白术15克、知母12克、防风12克、附子10克(炮)。

【用法】

上九味,以水700毫升,煮取210毫升,每次温服70毫升,日三服。

【方歌】

桂枝芍药知母汤,甘草生姜与麻黄,白术防风炮附子,寒热错杂此方良。

【方解】

本证为久痹历节之证,乃病久正虚,风寒湿侵入筋骨关节,营卫不利,气血凝涩所致,以身体瘦弱,关节肿大、变形、剧烈疼痛,头晕气短为特征。因风寒湿侵入日久,有渐次化热之象故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本方为麻黄汤、桂枝汤、甘草附子汤诸方化裁而成,方用麻黄、桂枝、防风温散寒湿于表;芍药、知母和阴行痹于里;附子、白术助阳除湿于内;甘草、生姜调和脾胃于中。合而用之,表里兼顾,阴阳并调,气血同治,实为治风湿历节反复发作之良方。

【功效与作用】

通阳行痹,祛风逐湿,和营止痛。清热,散寒,通络,活血,补虚。

【主治】

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风毒肿痛,憎寒壮热,渴而脉数;痘疮将欲成脓而不能十分贯脓,或过期不结痂。

【临床运用】

临床常用此方治疗头麻、舌麻、水肿、臌胀、风湿热痹、寒痹、肩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腿痛等病症。

【加减化裁】

掣痛难以伸屈、得热则减者,倍加附子、麻黄;身体滞重、关节沉着肿胀、天阴增剧者,倍加白术、知母、甘草,日轻夜重者倍加知母、芍药(白芍易赤芍)。

【文献摘要】

1、《金匮玉函经二注》:桂枝治风,麻黄治寒,白术治湿,防风佐桂,附子佐麻黄、白术。其芍药、生姜、甘草亦和发其营卫,如桂枝汤例也。知母治脚肿,引诸药祛邪益气力;附子行药势,为开痹大剂。然分两多而水少,恐分其服而非1剂也。

2、《沈注金匮要略》:此久痹而出方也,乃脾胃肝肾俱虚,足三阴表里皆痹,难拘一经主治,故用桂枝、芍药、甘、术调和营卫,充益五脏之元;麻黄、防风、生姜开腠行痹而驱风外出;知母保肺清金以使治节;经谓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以附子行阳燥湿除寒为佐也。

3、《金匮要略心典》:桂枝、麻黄、防风,散湿于表;芍药、知母、甘草,除热于中;白术、附子,驱湿于下;而用生姜最多,以止呕降逆。为湿热外伤肢节,而复上冲心胃之治法也。

以上就是桂枝芍药知母汤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中医方剂,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扩展阅读

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的方法很多,实践证明中药中的方剂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疗效非常好的方剂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处方】桂枝 生姜各9克 甘草6克 皂荚1挺大枣12枚

【制法】上五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肺痈,吐涎沫,初起有表邪者。

【用法用量】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

【别名】桂枝皂荚汤

【处方】桂枝3两,生姜3两,甘草2两,皂荚1挺,大枣12枚。

【功能主治】肺痿吐涎沫不止。

【用法用量】桂枝皂荚汤(《赤水玄珠》卷七)。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桂枝汤和营卫药,《千金》去芍药之酸收;参入皂荚1味,即《金匮》皂荚丸,不用蜜丸,而入汤液,然不若用汤送丸,不使皂荚之味棘喉,尤为得宜。此唯肥盛多湿浊垢支塞肺胃者,方为合剂;若瘦人津液素槁,虽有痰血,亦难胜皂荚之荡涤也。

【摘录】《千金》卷十七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对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不过要注意的是,对那些不知道该不该选择它的人,要根据医生建议进行使用。

桂枝芍药汤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芍药汤是一种很好的中药方剂,它的药用价值很高,而且还能治疗很多疾病,那么你知道桂枝芍药汤的功效有哪些吗?吃桂枝芍药汤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想知道的话那就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吧。

【处方】桂心15克 白芍药90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太阴伤风,自汗,咽干,胸腹满,自利,不渴,四肢倦怠,手足自温,其脉弦大而缓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四

【处方】桂枝 陈皮 甘草 生姜 白芍药

【功能主治】治寒气腹痛。面黄唇白,手足多冷,恶寒不热,二便清利,腹中绵绵作痛,脉左关弦紧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桂枝3钱,黄耆1两,知母1两,石膏1两,芍药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疟疾。太阳、阳明合病,阳盛阴虚,内实外虚,寒热大作,不论先后。

【用法用量】每服5-7钱至半两,水1盏半至1盏煎,温服清,迎发而服之。

【摘录】《保命集》卷中

【处方】桂枝、白芍药、防风、黄耆(炙)、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补脾胃。主脾胃虚弱,痘子初出,他处俱起而手足起迟,他处俱收而手足不收者。

【用法用量】加大枣2枚,水1盏半,煎7分,去滓温服。

【摘录】《痘疹心法》卷二十三

【处方】桂1两,芍药半两,炙甘草半两。

【功能主治】太阴伤寒,主脉沉,客脉紧,沉紧相合,绕脐痛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1两,加生姜、大枣煎服。

【摘录】《云岐子脉诀》

【处方】桂枝1钱半,芍药1钱半,当归3钱,生姜2片,葱头3枚。

【功能主治】妊娠营血不足,寒袭经中,身疼无汗,发热恶寒,脉浮弱者。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桂枝、赤芍、柴胡、防风、独活、羌活、川芎、当归、钩藤、牛蒡、白芷。

【功能主治】小儿痘疮,恐毒气留滞筋骨,不得尽宣于肌肉,而气血又不能活,故手足痛。

【摘录】《种痘新书》卷四

【处方】桂心半两,白芍药3两。

【功能主治】太阴伤风,自汗,咽干,胸腹满,自利,不渴,四肢倦怠,手足自温,其脉弦大而缓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7分,去滓温服。

【摘录】《三因》卷四

【处方】桂枝1两,赤芍药1两,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太阴病下之后,腹满时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

怎么样?今天介绍的关于桂枝芍药汤的相关知识大家都记住了吗?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加注意这些好处多多的中药方剂哦!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由于是由纯天然的中药材混合而成,而且没有什么副作用,所以备受人们关注。那么到底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的作用和功效都有哪些呢?为了让您更加详细的了解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就为您详细的介绍一下。

【别名】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去芍加茯苓白术汤

【处方】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3两,白术3两。

【功能主治】太阳病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

【用法用量】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原书同卷)、桂枝去芍加茯苓白术汤(《伤寒论方解》)。

【各家论述】①《金鉴》:此条为汗下后表不解、而心下有水气者立治法也。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去桂当是去芍药,此方去桂,将何以治仍头项强痛、发热无汗之表乎?若去桂则是芍药、甘草、茯苓、白术,并无辛甘走营卫之品,而曰余依桂枝汤法,无所谓也。且论中有脉促胸满、汗出恶寒之证,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去芍药者,为胸满也;此条证虽稍异,而其满则同,为去芍药可知矣。用桂枝汤以解表,去芍药之酸收,避无汗、心下之满;加茯苓之燥渗,因水停小便不利也。余依桂枝汤法煎服,谓依桂枝汤法取汗也。小便利则愈,谓饮病输水道则愈也。此方即桂苓甘术汤而有生姜、大枣,其意专在解肌,利水次之,故用生姜、大枣佐桂枝,以通津液取汗也。②《伤寒论方解》:本方如去桂,便与证候不合。日医如吉益猷、丹波元简、山田正珍诸氏亦认为不当去桂。因此,理应从《金鉴》及吉益猷氏的说法,将“去桂”改为“去芍”,庶几药与证合。

【摘录】《金鉴》卷三十一

以上就是对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配方的详细介绍,是一个不错之选,不过制作的时候需要适量,过多会造成资源浪费也对身体有很大影响。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人的一生到了一定的年龄,新陈代谢减慢,免疫机能下降,无一不提醒着我们应该好好调理身体了,中药方剂就可以循序渐进的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等,下面就为大家介绍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这款方剂。

【别名】桂附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

【处方】桂枝9克 生姜9克 甘草6克 大枣12枚 麻黄6克 细辛6克 附子5克(炮)

【功能主治】温经通阳,宣散水饮。治寒饮停积于胃,病在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覆杯,苔白腻,脉沉迟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700毫升,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别名】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汤、附子汤、桂附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桂甘姜枣麻附细辛汤、桂姜枣草黄辛附汤

【处方】桂枝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麻黄2两,细辛2两,附子1枚(炮)。

【功能主治】振奋阳气,调和营卫,外解风寒,内化水饮。温阳散寒,通利气机。主气分,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心肾阳虚,外感风寒,水饮内停,头痛身痛,恶寒无汗,手足逆冷,心下痞坚,腹满肠鸣,相逐有声,或矢气,或遗尿,脉沉迟而细涩无力。

【用法用量】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汤(原书同卷)、附子汤(《外台》卷八引《深师方》)、桂附汤(《三因》卷十四)、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赤水玄珠》卷五)、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金匮要略心典》卷中)、桂甘姜枣麻附细辛汤(《金匮悬解》卷十)、桂姜枣草黄辛附汤(《类聚方》。本方方名,原书(涵芬楼本)作“桂姜草枣黄辛附汤”;《医门法律》引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方剂辞典》引作“桂枝去芍药加黄辛附子汤”。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冷水、生菜。

【各家论述】①《金匮要略论注》:药既用桂、甘、姜、枣以和其上,而复用麻黄、附子、细辛少阴的剂以治其下,庶上下交通而病愈,所谓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也。②《古今名医方论》引柯琴:用附子、姜、桂以生阳之气,麻黄、细辛以发阳之汗,甘草、大枣以培胃脘之阳,使心下之水饮外达于皮毛,必如虫行皮中,而坚大如盘者始散。③《金匮要略方论》:本方是桂枝去芍药汤合麻黄细辛附子汤两方相合而成,桂枝去芍药汤主治表证而兼心阳不足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治素体阳虚(主要为肾阳虚)而外感风寒者。今两方合用,殆为心肾阳虚、外感风寒之证而设。方中桂枝配伍麻黄,辛温发汗,宣散水气;附子温经助阳,与细辛相合可祛寒化饮。盖阳虚之体,邪客较深,取细辛可通彻表里,搜邪外出。佐以生姜、大枣,伍麻黄发越水气,合桂枝温通营卫;佐以甘草,调和诸药。

【临床应用】阴水《福建中医医案医话选编》:陆某,女,24岁。全身浮肿,面色苍白,恶寒,四肢冰冷,脉象沉迟,舌苔白腻,渴不多饮。此证系阴盛阳微,水气泛滥,病名阴水。盖患者脾肾阳气素虚,水湿内蕴,脾主健运,肾主排泄,脾虚不能制水,肾虚不能化水,故水聚而成胀也。治宜消阴救阳、扶寒逐水,主以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桂枝3钱,麻黄2钱,甘草2钱,细辛1钱,附子2钱,生姜2钱,大枣10枚。连服2剂,药后得微汗,四肢转温,恶寒已减,药已中肯,当乘胜再追,用前方再服1剂。恶寒已罢,小便通利,腹胀减小,脉象转缓,阳气亦有渐升之象,前方再服1剂。上部浮肿已消,腹胀再有减小,两足仍浮。后以鸡鸣散、实脾饮出入治愈。

【摘录】《金匮》卷中

没有想到吧,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也是让人很惊讶,中医果然博大精深,希望我们可以继续把我们的传统医学发扬光大,继承下去。

芍药甘草汤禁忌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就会慢慢下降,尤其是中老年人会出现腿脚不便、淤血、痉挛的现象,时间久了如果不缓解就容易加重导致无法走路的情况。芍药甘草是不同的药材,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能够起到养血柔筋、缓解痉挛的效果,那么芍药甘草除了这些好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芍药甘草汤——祛除小腿痉挛的“去杖汤”

在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筋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古人修炼的武功都与筋有关,比如,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的分筋错骨手、分筋擒拿法、收筋缩骨法等,甚至还有一本专门用来练筋的书,那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易筋经》。如果想要废掉一个人的武功,挑断其脚筋就可以了。

为什么一个武功高强的人挑断脚筋后,就几乎变成废人了呢?这是因为筋是附着在骨头上,起到收缩肌肉、活动关节和固定的作用,人体的活动全靠它来支配。如果人体没了筋,就会成为一堆毫无活力的骨头。

前段时间,我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大意是说,冬季来临,气温偏低,人的血管大幅收缩,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抱怨半夜小腿容易抽筋,即使穿上保暖衣裤,还是没有改变。这个时候,我建议大家常喝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来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其证原文如下:“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这个方药很简单,白芍20克,甘草20克,用水煎服或者代茶饮都不错。

此方中,芍药性酸,酸味入肝,《素问·五脏生成》:“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而肝处的位置又非常特殊,有将军之官,主谋虑,益阴和营。甘草性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说句不好听的,甘草就像一只“打不死的蟑螂”,在哪里都能生活,哪里都有它的身影。因此,入十二经的甘草再加上住筋骨的芍药,二药合用,酸甘化阴,阴复而筋得所养,则脚挛急自解。药理研究表明,芍药、甘草中的成分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松弛平滑肌的作用。有道是“挛急,用甘草以生阳明之津,芍药以和太阴之液,其脚即伸,此即用阴和阳法也”,所以,全方有柔肝舒筋,缓急止痛,敛津液、养阴血的功效。

一到冬天,中老年人常出现的小腿抽筋,主要是腓肠肌抽搐引起的,因为一旦血管因温度低而大幅收缩,或肌肉疲劳,便容易抽筋。而芍药甘草汤有松弛、舒缓作用,只要有酸痛紧绷的症状兼有情绪紧张、脉弦等状况,也就是中医所谓肝郁气滞的表现时,便可以考虑该方。发生小腿抽筋时,尽量把抽筋的脚掌向上翘,可以改善不适。平时,也可以用双手拍击,或以手捏拿该处肌肉,多按压附近穴位,如中、足三里与阳陵泉,还有助减少腿部的退化,对容易小腿抽筋者也有帮助。

毫不夸张地说,芍药甘草汤是酸甘化阴的典型的方子,有养血柔筋,缓急解痉的效果。有一本书叫《朱氏集验方》,它把芍药甘草汤叫去杖汤,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腿疼时不得不用拐杖,用完这张方子以后腿不疼了,不用拐杖了,那就把它叫做去杖汤吧。

几年前,我到湘西义诊,在路上碰到一个老头拄着个拐杖从家里往外走,恰好有一个高高的台阶,他怎么也迈不过去。我就顺手扶了他一把。我发现他即使在平地上走路,也是一瘸一拐地,看上去右腿好像使不上劲。出于医生的天职,我问他老人家,腿有什么问题。他叹了口气说,这右边的腿不知道怎么回事,从屁股开始往下,肌肉全部痉挛、抽筋,用不上劲。

我问他是怎么引起的,他说他以前是乡里干活的一把手,经常拉着牛车替人家耕田,长年光着脚在水里走来走去,一年大概有好几个月都这样的。不去帮人家耕田的话,他就在家里,当赤脚医生,经常给人家看个头疼脑热的,现在自己都变成这样了,四处求医,更谈不上给人家看病了。而他自己也搞不清楚为什么突然间就这样了,也试过很多药物,也做过按摩,还做过针灸,都没有什么效果。

我伸手摸摸老人家腿上的肌肉,果然和正常的肌肉完全不一样,紧绷着。我心想这么重的病,这么长时间,我也不敢肯定能有什么特别的效果。不过既然是肌肉痉挛为主,我就试着用芍药甘草汤。于是,我跟老人家说,我是一名中医,兴许可以用中药来试一试。被脚痛折磨了很久的老人同意了,他说管它能不能好,先试试吧。我给他开了白芍30 克,炙甘草10克,再用治疗痉挛拘紧的伸筋草10 克,以及木瓜10 克。既然受凉加重,我就加了炮附子10 克,另外老人家经常心情不愉快,我就加了苏梗6 克,一共6剂,我让他先试一试。然后,我给他留了电话号码,方便联络,之后我就回城了。

大概过了几个月,我爱人的单位组织旅游,正好是去湘西,而且离老人的家不太远。我给爱人画了一个简陋的线路图,叮嘱她去看看老人的腿好了没。

一个多星期后,爱人给我带来了意外惊喜,从相机里看,老人家的腿站得非常直,拐杖也不见了,精神气也好了不少,这说明我给他开的药方是有用的。可爱人说,老人家的腿之所以能好得这么快,我只起了一半的作用。我说此话怎讲,爱人说,你给他开的方药是6剂,但事实上老人家吃了60剂才好的。这个数字的确令我大吃一惊,也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老人家吃完6剂后发现效果确实不错,二是他的寒气太重,的确需要这么多天才能恢复正常。

黄耆芍药桂枝苦酒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几种中草药按照一定的数量比例混合后制成的产品。黄耆芍药桂枝苦酒汤就是一种中药方剂,你知道它的作用功效吗?不清楚的话现在就来了解一下吧!

【别名】耆芍桂酒汤(《金匮要略》卷中)。

【处方】黄耆15克 芍药9克 桂枝9克

【功能主治】益气祛湿,和营泻热。治黄汗。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沉。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苦酒200克,水1.4升相和,煮取600毫升,每次温服200毫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别名】耆芍桂酒汤、黄耆苦酒汤、苦酒汤、黄耆桂枝苦酒汤、耆桂酒、黄耆芍药桂酒汤

【处方】黄耆5两,芍药3两,桂枝3两。

【功能主治】黄汗,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伤寒脉沉,咽痛自汗。

【用法用量】耆芍桂酒汤(原书同卷)、黄耆苦酒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一)、苦酒汤(《全生指迷方》卷三)、黄耆桂枝苦酒汤(《鸡峰》卷十九)、耆桂酒(《玉案》卷三)、黄耆芍药桂酒汤(《症因脉治》卷三)。本方方名,《外台》引作“黄耆芍药桂心酒汤”、《准绳·类方》引作“耆芍桂苦酒汤”、《医灯续焰》引作“黄耆芍桂酒汤。

【各家论述】1.《千金方衍义》:水湿从外渐渍于经,非桂之辛温无以驱之达表;既用桂、芍内和营血,即以黄耆外壮卫气以杜湿邪之复入;犹恐耆、芍固护不逮,而用苦酒收敛津液不使随药外泄。乃服药后每致心烦,乃苦酒阻绝阳气不能通达之故,须6-7日稍和,心下方得快,然非若水煎汤液之性味易过也。

【临床应用】黄汗:张某某,女,22岁。因家务劳作汗出,即用凉水浸毛巾擦洗身体,后发现上半身出汗,色黄,量多而粘,衣物均被黄染。自觉乏力,纳呆,微发热,有时干哕,月经正常,小便色略赤,大便色正常,巩膜皮肤无黄染,舌质正常苔薄白,脉略滑。辨证:黄汗。时值盛夏,暑热当令,劳则阳气张,遂汗出,复受水寒之气,致热伏于内,酿成外寒湿,内郁热之势,交相蒸郁,汗液排泄障碍,或发热汗出而色黄。治则:调和营卫,清泄郁热。方药:耆芍桂酒汤去苦酒加栀子、黄柏。药用:黄耆18g,白芍12g,桂枝9g,黄柏9g,水煎分2次服。服3剂黄汗已止。随访3年未再发现黄汗。

【摘录】《金匮》卷中

知道了黄耆芍药桂枝苦酒汤主要治疗那些疾病之后,也可以了解一下黄耆芍药桂枝苦酒汤的禁忌等,以免给身体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

知母


药物名称: 知母


药物别名: 暂无


英文名称: zhimu


药物说明: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主要成分: 暂无


性状特征: 暂无


功能主治: 1,清热泻火:可治外感温热,壮热烦渴,脉洪大有力的气分实热证。 2,滋阴润燥:可治肺燥干咳,内热消渴,阴虚火旺,骨蒸劳热。


用法用量: 6-12g 生知母泻火力强;盐知母味咸入肾长于滋肾阴。


不良反应: 暂无


注意事项: 本品性寒质润,能滑肠,故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