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颈椎养生 > 导航 > 颈椎养生

颈椎关节突出

颈椎养生。

“养生乃长寿之伴侣,健康是长寿的朋友。”相信关于养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养生已经不再是养身,同时也是养心。科学的中医养生是怎么进行的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颈椎关节突出”,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一直以来,颈椎病都是一个长期困扰着许多人的常见病,其临床症状比较复杂,主要表现为颈背疼痛、上肢无力等,严重者还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的现象,有的颈椎病患者甚至还存在视物模糊、吞咽困难等症状。此外,颈椎病还会带来一系列并发症,如下肢麻木、尿频、尿急等。那么,颈椎关节突出是不是一种颈椎病吗?

一、 颈椎关节突出是不是颈椎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会出现老化退变,这是自然的生理过程。长时间的低头、坐姿不好等问题也会导致肌肉劳损,核磁影响检查出患者颈椎轻微膨出一节是椎间盘退化的早期症状,并不需要特殊治疗,平时加强锻炼就可以了。锻炼可以放松肌肉,缓解肌肉僵硬、酸胀的症状,也可以让颈肩的肌肉变得更加强健有力,同时也能分担一些颈椎的压力,增加颈椎的稳定性,让椎间盘老化磨损的慢一点。

二、锻炼颈椎的健身运动

1.

站姿,两手扶着椅子靠背,左腿向后抬起,抬到最高点然后放下。再将左腿往左边打开至最高点,放下。换右腿做同样动作。左右腿各做15次左右。

2.

坐在椅子的三分之二处,两手向前伸直,与肩膀平齐,身体向前倾,保持均匀呼吸15次左右。

3.

坐姿,两手扶着椅子两边,两腿并拢,屈膝抬起,使得大腿靠近腹部,然后放下。重复动作15~20次。

4.

站姿,两手扶着办工桌,左腿向后,放在椅子上面,右腿屈膝蹲下。右腿大腿与小腿呈90°,然后慢慢伸直右腿,重复15次后换左腿屈膝。

5.

坐姿,挺胸收腹,腰背挺直,两手举着两个小哑铃或两瓶矿泉水。两臂向上举时,左腿抬起,与地面平行。两臂放下,腿也放下。如此重复15次后,换右腿抬起再重复15次。

6.

坐姿,体向前倾斜45°。两臂打开伸直,然后按照顺时针摆动双臂,摆了10圈左右换逆时针方向摆10圈。

yS630.Com相关推荐

颈椎间盘向后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发病的原因包括很多种,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因素,除了腰椎间盘突出以外,还有颈间盘突出,颈间盘向后突出这种可以考虑是因为骨骼的变化所致,也大多数包括抵抗能力过缓造成的,在平时需要合理的调理,注意不要有过度疲劳和日积月累长时间劳损的现象。

颈椎间盘突出原因的内容。

1、疲劳过度 由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活动,总是会使颈椎处于一种屈曲状态,但是不注意对颈椎的保护致使它长时间的保持屈曲,例如长时间的工作或是不注意休息都会导致颈椎受损。据统计,有人颈椎屈曲的频度一天中最高的可达3000 - 5000次。2、错误的坐姿 在许多时候我们都需要保持长时间的坐着,例如在电脑前工作、上网打游戏等都需要久坐。但是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的坐姿,如果一直这样保持错误的坐姿,颈椎就会处于长时间的受压状态,导致整体下沉缩短,身体的中轴线也跟着后移,从而使颈间盘向后突出。

颈椎间盘突出的产生是要日积月累的,所以犹豫我们平时的不注意,就会让颈椎间盘突出慢慢的在我们身体内形成。其实颈椎间盘突出并不是可怕的疾病,我们可以利用微创技术来治疗,而且效果很明显。但是谁也不希望自己得病,所以,还是多多关注自身健康吧。

护理方法/颈椎间盘突出

(1) 长期卧床的病人,应注意有关卧床并发症的预防与观察。经常用50%的红花酒精按摩病人的骨突部位,如骶骨、尾骨、足跟处、内外踝等。按摩上、下肢肌肉,鼓励病人主动加强各关节活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注意疼痛部位,肢体麻木无力的变化。按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 正确指导病人的头颈功能锻炼,坚持颈部的活动锻炼,方法为前、后、左、右活动及左、右旋转活动,指导病人两手做捏橡皮球或毛巾的训练,以及手指的各种动作。正确有效牵引,解除机械性压迫。注意牵引时的姿势、位置及牵引的重量,并及时发现牵引过程中的反应,如是否有头晕、恶心、心悸等。由于病人颈部制动,就在减轻局部刺激。正确应用理疗、按摩、药物等综合治疗,以解除病痛。

(3) 让病人了解颈椎病的有关知识,提高防病意识,增强治疗信心,掌握康复的方法。观察病人治疗过程中经受心理情绪的变化,调节心理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脚关节骨头突出


正常人脚上的关节都是平滑的,用手细细触摸也不会感觉到异常的凸起感。可是不少人都发现自己脚上关节的骨头有些突出,这也直接让自己的脚看起来非常难看,像是一个畸形存在。特别是对于非常爱美的女性来说,发现自己脚关节骨头突出,对她们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而引发脚关节骨头突出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是大脚骨凸出,大脚骨(拇外翻),是最常见的脚畸形,多发生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为1:10左右。这有两个原因:

第一:

大脚骨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母亲有大脚骨,子女患大脚骨的概率明显增大。由于女性足部韧带较男性弱,在同等遗传条件下,更易发生大脚骨。而且,韧带的柔韧性随年龄增长而减弱,这也是踇外翻多见于中老年女性的原因。

第二:

女性经常穿高跟鞋、尖头皮鞋,使得前足紧紧地被包裹,脚趾处于不正常状态。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形成大脚骨畸形。据研究,上世纪50年代,生活在东南沿海农村的女渔民很少穿鞋,那时几乎无人患有踇外翻。

近几十年来,由于生活的改善,她们的后代也开始穿高跟、尖头皮鞋,于是大脚骨现象也开始出现,且发病率逐渐与城市接近。

有大脚骨的女性生活质量会大受影响。从美观地角度来说,到了夏天,女性往往喜欢穿上漂漂亮亮地凉鞋拖鞋,大展脚上风采,而大脚骨的女性却为此深感头痛,畸形的脚让她们羞于在人前展示。

另一方面从健康的角度来讲,大脚骨的患者多有疼痛、穿鞋障碍等症状,病程长的患者还会出现膝关节和腰椎的病变,严重影响到健康。

已经定形的大脚骨只能通过手术治疗,以矫正畸形和缓解疼痛。大脚骨的矫形有一定的复杂性,不同的病理阶段、不同的病理表现,应采用不同的矫形方法。 与以往传统的手术方法不同,成形外科不需要大切口和内固定手术,用微创技术结合整形外科技术治疗拇外翻,通过使用独特的微动力钻截工具和小切口(5mm-8mm)技术,在第一跖趾关节的关节囊内去除增生骨赘,并在关节囊内完成跖骨头部截骨移位和固定,矫正中重度拇外翻足的跖骨内翻畸形,一次性完成拇外翻矫正,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好,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无痛苦,术后即刻可下地行走,恢复时间短。

由于拇外翻发病率高,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从2006年开始拇外翻治疗已被纳入医疗保险范围。

脖子后面颈椎突出


很多人的脖子经常会出现后面颈椎突出,这是由于颈间盘慢性劳损造成的颈椎退化性病变,多发于男性,女性也会出现,通常会出现在中老年人的身上,得上此病以后,患者经常会有放射性的头痛和颈部疼痛,手指麻木,皮肤感觉到劳损,严重的就是会表现出四肢无力,行走不稳的现象,这些都要特别小心。

颈椎盘突出的症状有哪些?

颈椎病的症状非常丰富,多样而复杂,多数患者开始症状较轻,在以后逐渐加重,也有部分症状较重者。常以一个类型为主合并有其它几个类型一起,称为混合型颈椎病。

主要症状是:

1、颈肩酸痛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

2、一侧肩背部沉重感,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握物无力,有时不自觉的握物落地。

3、其严重的典型表现是:下肢无力,行走不稳,二脚麻木,行走时如踏棉花的感觉。

4、最严重者甚至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

5、常伴有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脖子僵硬,活动受限。

6、有的伴有头晕,房屋旋转,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卧床不起,少数可有眩晕,猝倒。

7、当颈椎病累及交感神经时可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二眼发胀、发干、二眼张不开、耳鸣、耳堵、平衡失调、心动过速、心慌,胸部紧朿感,有的甚至出现胃肠胀气等症状。也有吞咽困难,发音困难等症状。

颈椎间盘突出的症状


可能对于颈椎间盘突出问题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但是这种疾病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患者的一个身体健康,还有日常生活所以说在生活中我们就需要多关注他可能表现出的一些症状,只有这样子才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治疗和解决这种疾病,现在就一起去看看颈椎间盘突出的症状。

想要更好的去治疗一种疾病,那么首先我们就需要了解它的一些症状表现,只有了解了这些症状表现之后才可以及时的发现自己是否存在这种问题,从而及时的治疗,减少不利伤害。

1.中央型

以颈髓受压为主要表现。以前认为此型突出较少见,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特别是MRI技术问世之后,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已不再少见。当颈椎间盘中央突出后,因脊髓受压,可出现四肢不完全性或完全性瘫痪以及大小便异常;与此同时,四肢腱反射呈现亢进。病理反射征可显示阳性,并按突出平面不同而出现感觉减退或消失。

2.侧方型

以根性痛为主。主要症状为颈痛、活动受限,犹如落枕,疼痛可放射至肩部或枕部;一侧上肢有疼痛和麻木感,但很少两侧同时发生;肌力改变不明显。在发作间歇期,患者可以毫无症状。查体时发现头颈部常处于僵直位,活动受限。下颈椎棘突及肩胛部可有压痛。如头向后并侧向患侧,头顶加压即可引起颈肩痛,并向手部放射(即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牵拉患侧上肢可引起疼痛(即根性牵拉试验阳性)。感觉障碍因椎间盘突出平面不同而表现各异(表1)。

以上就是颈椎间盘,突出的症状介绍,希望通过这些介绍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对这种疾病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只要我们了解他的这些症状表现才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解决这种疾病带来的伤害,保障我们的健康。

颈椎盘突出治疗方法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身体之所以能够支撑起来,就是因为我们身上的颈椎。换句话来说就是,如果我们的颈椎不好的话,那么就会导致我们的整个身体都没有办法直立起来。如果你患上了颈椎盘突出的话,也不要担心,来看看这种病症的治疗方法吧。

1.非手术疗法

非手术疗法为本病的基本疗法,不仅适用于轻型病例,而且也是手术疗法的术前准备与术后康复的保障,对于颈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颈椎牵引:可采取坐位或卧位,用四头带(Glisson氏带)牵引,对一般性病例,重量开始宜小些,一般为1.5~2kg,以后逐渐增至4~5kg,牵引时间每次1~2h,2次/d,2周为一疗程,对症状严重者,则宜选用轻重量卧位持续性牵引,牵引重量1.5~2kg,3~4周为一疗程,在牵引过程中如有不良或不适反应,应暂停牵引,牵引疗法主要适用于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对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亦可选用,但在牵引过程中,如果锥体束症状加重,应及早施术,此外,在牵引过程中,切忌使头颈过度前屈,此种体位有可能会加重后突的髓核对脊髓前中央动脉的压迫,使病情恶化,在牵引的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随时调整力线和重量等。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


【概述】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有轻重不等的颈部外伤史,影像学检查证实有椎间盘破裂或突出,而无颈椎骨折、脱位,并存在相应临床表现者。80年代以前,由于检测技术所限,对本病认识不足,诊断也较为困难,自磁共振成像问世以来,本病发现率日趋增多,其基础和临床研究也不断深入。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多无困难,诊断依据:

病史

头颈部外伤史,即使是轻微的颈部扭伤。起病急,发病前无症状,起病后出现颈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的症状和体征。

影像学检查

颈椎X线片 可观察到:(1)颈椎生理弧度减小或消失;(2)年轻或急性外伤性突出者,椎间隙可无明显异常,但年龄较大者,受累椎间隙可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3)椎前软组织阴影在急性过伸性损伤所致的椎间盘突出中可见增宽;(4)颈椎动力摄片上有时可显示受累节段失稳。

CT扫描 虽对本病诊断有一定帮助,但往往无法依靠常规CT扫描确诊。CTM(脊髓造影 CT扫描)则可较清晰地显示脊髓和神经根受椎间盘压迫的影像,近年来有些学者主张采用此法来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并认为其在诊断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明显大于MRI。

磁共振成像(MRI) 可直接显示颈椎间盘突出部位、类型及脊髓和神经根受损的程度,为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MRI对颈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准确率远远大于CT和CTM。在中央型和旁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中可显示清晰影像:(1)中央型:椎间盘从受累椎间隙水平呈团块状突出,压迫颈脊髓前方中央部位,受压脊髓局部可呈弯曲、变扁或凹陷状向后方移位,并有信号异常的表现,其中以信号增强为主,有时可见脊髓内空洞影像;(2)旁中央型:椎间盘呈块状或碎片状向后外侧突出,压迫颈脊髓侧方和一侧神经根,颈脊髓前外侧受压变形,向后方或健侧移位,局部信号增强,神经根向后外侧移位或影像消失。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往往需要结合CTM进行诊断。

肌电图

用于确定神经根损害,对神经根的定位有一定意义。肌电图正常表示神经根功能尚可,预后良好。

【治疗措施】

治疗原则

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如出现脊髓压迫症状,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非手术疗法

颈椎牵引 原无退变的椎间盘突出,经牵引恢复其椎间盘高度,部分突出物有望还纳。牵引方法:采取坐位或卧位,用枕颌带(Glisson带)牵引,重量2.0~3.0kg,一般认为持续牵引比间断牵引效果好,2周为一疗程。牵引适用于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对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有加重病情可能,应慎用。

颈部围邻制动 主要作用是限制颈部活动和增强颈部的支撑作用,减轻椎间盘内压力。一般可采用简易围颈保护,对严重病例伴有明显颈椎失稳者可采用石膏围颈固定。对牵引后症状缓解者制动有利于病情恢复。

推拿、按摩 虽有不少治疗成功的报道,但推拿,特别是重手法推拿有可能加重椎间盘突出及脊髓、神经根损伤,严重者可在推拿瞬间发生截瘫,因此采用时应谨慎。

理疗 对轻型病例仅有神经根刺激症状者有一定效果,其中以蜡疗和醋离子透入疗法效果较好。

药物治疗 对症处理,对疼痛剧烈者可采用镇静镇痛药物。

手术疗法

对颈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神经根或脊髓压迫症状严重者应采取手术治疗。

颈前路减压术 适用于中央型和旁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环锯减压摘除损伤的椎间盘并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效果较好。对原有退变者应同时去除增生的骨赘,以免残留可能的致压物。

颈后路减压术 适用于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或多节段受累、伴椎管狭窄或后纵韧带骨化者。单纯的椎间盘突出可采用半椎板及部分关节突切除术,通过减压孔摘除压迫神经根的椎间盘组织。若伴有椎管狭窄或后纵韧带骨化则可采用全椎板减压术。

颈椎间盘显微切除术 有后侧和前侧两种入路,在治疗颈椎软椎间盘突出中,其入路选择仍有较大争议。Aldrich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单根神经根受损的外侧型髓核脱出,取得良好疗效,术中小关节突切除的范围依神经根和突出椎间盘的关系而定。该法的优点是:(1)操作简便:(2)切口小、创伤小;(3)并发症少,危险性小。但此术仅适用于单纯颈椎间盘突出,而对于合并颈椎管狭窄症及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由于减压范围有限,手术效果差,不宜采用此法。

颈椎间盘溶核术 由法国的Bonafe和Lazorthes提出并首先作了研究。适用于需要手术的颈椎间盘突出症。尤其年轻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数周无效则可选用此法。虽有不少学者报道该法疗效不亚于外科手术治疗,但诸多因素限制其广泛应用:(1)该法采用颈前路穿刺途径,而颈前方解剖结构密集,如血管神经束、气管食管束等,增加了穿刺的难度和危险性;(2)使用木瓜凝乳蛋白酶有损伤脊髓的潜在危险性。

【病因学】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由颈部创伤所致。致伤原因主要是加速暴力使头部快速运动导致颈部扭伤,多见于交通事故或体育运动,可由前方、后方、侧方撞击致伤,而以车尾撞击(Rear-end collision)引起的颈部过伸-加速损伤(Extension-acceleration injury)所致的椎间盘损伤最为严重。一般认为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发生一定程度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受到一定外力作用发生的,但亦可见于原无明显退变的椎间盘。

【病理改变】

椎间盘是人体各组织中最早和最易随年龄发生退行性改变的组织,由于年龄的增长,髓核丧失一部分水分及其原有弹性。退变的颈椎间盘受轻微外伤即可引起椎间盘突出。颈椎过伸性损伤可使近侧椎体向后移位,屈曲性损伤可使双侧小关节脱位,结果椎间盘后方张力增加,导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破裂,髓核突出。

Taylor通过尸体解剖指出,创伤性颈椎间盘损伤最具特点的病理征象是椎间盘软骨板破裂,而有别于椎骨钩突裂隙和椎间盘中央裂隙等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征象。颈椎间盘软骨板裂口常呈线性裂缝,接近椎骨终板,并与之平行,同时常累及椎间盘周围纤维环,靠近椎体边缘,表现为边缘损伤(Rim lesion)。软骨板裂隙与纤维环板层结构裂隙相互延续,裂隙内常有出血,髓核可通过裂隙突出。

颈椎间盘损伤多发生于上三个颈椎间盘,急性创伤性颈椎间盘突出以颈3~4间隙多见,主要原因是:(1)颈椎过伸性损伤时切应力大,颈3~4间隙较下位颈椎更接近于着力点;(2)颈3~4小关节突关节面接近水平,更易于在损伤瞬间发生一过性前后移位,类似于弹性关节。

颈脊髓由于齿状韧带作用而较固定,当外力致椎间盘纤维环和后纵韧带破裂,髓核突出易引起颈脊髓受压。颈脊髓受压后变细变软,并可在早期形成空洞,脊髓损伤区域不大,但不少患者可因此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瘫痪状态。

颈脊神经根在椎间盘水平横形进入椎间孔,颈椎后外侧纤维环和后纵韧带较薄弱,髓核易从该处突出,即使突出物很小也会引起神经根受压。

【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急,大多数病例有明显头颈部外伤史,有的可因轻微损伤起病,甚至伸懒腰亦可诱发。临床表现因压迫部位和程度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及压迫组织不同,本病可分为三型:侧方型、中央型、旁中央型。

A:侧方型; B:中央型; C:旁中央型

1.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

突出部位在后纵韧带外侧和钩椎关节内侧,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由该处通过的颈脊神经根而产生根性压迫症状。

症状 (1)颈痛、僵硬、活动受限,犹如落枕;(2)颈部过伸时可产生剧烈疼痛,并可向肩胛或枕部放射;(3)一侧上肢有疼痛或麻木感,但很少两侧同时发生。

体征 (1)颈部处于僵直位;(2)病变节段椎旁压痛、叩痛,下颈椎棘突间及肩胛内侧可有压痛;(3)颈脊神经根张力试验和Spuring试验阳性;(4)受累神经根支配区感觉、运动和反射改变。支配肌肉可有萎缩及肌力减退现象。

2.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

突出部位在椎管中央,脊髓正前方,可压迫脊髓双侧的前面而产生脊髓双侧压迫症状。

症状 (1)不同程度的四肢无力,下肢往往重于上肢,表现为行走不稳;(2)病情严重者出现四肢不完全性或完全性瘫痪;(3)大、小便功能障碍,表现为尿潴留和排便困难。

体征 (1)不同程度的四肢肌力下降;(2)感觉异常,深浅感觉均可受累,依椎间盘突出节段不同感觉异常平面的高低而异;(3)四肢肌张力增高;(4)腱反射亢进,可出现髌阵挛及踝阵挛阳性,病理征如Hoffmann、Openheim征阳性。

3.旁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

突出部位偏于一侧而介于颈脊神经根和脊髓之间,压迫单侧神经根和脊髓。除有侧方型症状、体征外,尚有不同程度的单侧脊髓受压症状,表现为不典型的Brown-Sequard综合征。此型常因剧烈的根性疼痛掩盖了脊髓压迫症,而一旦表现脊髓压迫时,病情多较严重。

【鉴别诊断】

1.颈椎病

无明确外伤史,或在外伤前即有颈椎病的症状,起病缓慢,症状、体征可与颈椎间盘突出症相似,影像学显示骨赘和椎间盘共同构成致压物,且往往以前者为主。

2.颈椎管内肿瘤

无外伤史,起病一般较缓慢,影像学可提供重要的鉴别依据,髓内肿瘤分辨较容易,髓外肿瘤与椎间盘有明确界限。

3.肩周炎、胸腔出口综合征

主要与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肩周炎仅有肩部疼痛及活动受限,而无神经功能异常。胸腔出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酷似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但颈椎MRI却未见椎间盘突出及神经根受压,胸片可显示胸腔上口狭窄或颈肋等。

颈椎盘突出怎么办


快节奏的生活,带给人们经济上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病痛,对于一些低头族来说这种疾病发病机会最大,长时间的低头做事。例如玩手机、十字绣、办公等等一系列的事情都是导致颈椎病高发的原因,现在患有颈椎盘突出的病患特别多,不分年龄每个阶段都有。遇到这种疾病应该怎么办呢?

颈椎间盘突出症指颈部椎间盘因急性或反复轻微损伤使其纤维环破损、髓核膨出压迫颈神经和脊髓而引起一系列症状者。

本病多为急性发病,少数病例亦可慢性发病。大多起于轻微劳损,甚至睡醒时伸懒腰而发病;或是见于外伤情况下。其临床表现主要视受压迫的组织而定。

本病以非手术疗法为主,若出现脊髓压迫症状,则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1.非手术疗法

非手术疗法为本病的基本疗法,不仅适用于轻型病例,而且也是手术疗法的术前准备与术后康复的保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颈椎牵引可采取坐位或卧位,用四头带(Glisson氏带)牵引。在牵引过程中如有不良或不适反应,应暂停牵引。牵引疗法主要适用于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

(2)围颈保护用一般的简易围颈保护即可限制颈部过度活动,并能增加颈部的支撑作用和减轻椎间隙内的压力。重症型而又需要起床活动者,可选用带牵引的颈围支具。对颈部牵引后症状缓解及手术后恢复期的病例,亦需用颈围保护,以有利于病情恢复。

(3)理疗和按摩在常用的理疗方法中,蜡疗和醋离子透入法疗效较好,对轻型病例可以选用。在选择按摩疗法时应注意,手法推拿虽对一部分病例有效,但如操作不当,或病理改变特殊,反而可能加重症状,甚至引起瘫痪,因此,选用时一定要慎重。

(4)药物治疗可适当应用抗炎、镇痛药物,如双氯芬酸(扶他林)、双氯芬酸钠/米索前列醇(奥湿克)等,对缓解病情有一定作用;此外,复方丹参制剂具有活血化淤作用,亦可服用,对症状明显者,可选择静脉滴注方式,较之口服更为有效。

2.手术疗法

对反复发作,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是出现脊髓压迫症状者,应及早行手术治疗。

以上这些就是针对颈椎盘突出患者推荐的一些较好的治疗方法,适合患有颈椎盘突出的病患。为了减少这种疾病的发生,针对年轻人而言还是应该减少低头玩手机的时间和次数,适当的进行一些颈部运动,缓解颈部的压力。工作一定的时间后可以起来活动一下,这样是对颈部有还处的。针对颈椎盘突出,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后颈椎突出怎么办


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准确的理解颈椎的概念,同时我们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明白什么是后颈椎。对于那些后颈椎突出的患者朋友,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明白该如何治疗和解决。为了缓解大家急躁的情绪,今天就为大家来介绍,后颈椎突出该如何是好!

本病以非手术疗法为主,若出现脊髓压迫症状,则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1.非手术疗法

非手术疗法为本病的基本疗法,不仅适用于轻型病例,而且也是手术疗法的术前准备与术后康复的保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颈椎牵引 可采取坐位或卧位,用四头带(Glisson氏带)牵引。在牵引过程中如有不良或不适反应,应暂停牵引。牵引疗法主要适用于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对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亦可选用,但在牵引过程中,如果锥体束症状加重,应及早手术。此外,在牵引过程中,切忌使头颈过度前屈,此种体位有可能会加重后突的髓核对脊髓前中央动脉的压迫,使病情恶化。在牵引的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随时调整力线和重量等。

(2)围颈保护 用一般的简易围颈保护即可限制颈部过度活动,并能增加颈部的支撑作用和减轻椎间隙内的压力。重症型而又需要起床活动者,可选用带牵引的颈围支具。对颈部牵引后症状缓解及手术后恢复期的病例,亦需用颈围保护,以有利于病情恢复。

(3)理疗和按摩 在常用的理疗方法中,蜡疗和醋离子透入法疗效较好,对轻型病例可以选用。在选择按摩疗法时应注意,手法推拿虽对一部分病例有效,但如操作不当,或病理改变特殊,反而可能加重症状,甚至引起瘫痪,因此,选用时一定要慎重。

(4)药物治疗 可适当应用抗炎、镇痛药物,如双氯芬酸(扶他林)、双氯芬酸钠/米索前列醇(奥湿克)等,对缓解病情有一定作用;此外,复方丹参制剂具有活血化淤作用,亦可服用,对症状明显者,可选择静脉滴注方式,较之口服更为有效。可尝试使用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进行支持治疗。硫酸氨基葡萄糖与硫酸软骨素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全身各部位的骨关节炎,这些软骨保护剂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炎抗软骨分解作用。基础研究显示氨基葡萄糖能抑制脊柱髓核细胞产生炎性因子,并促进椎间盘软骨基质成分糖胺聚糖的合成。临床研究发现,向椎间盘内注射氨基葡萄糖可以显著减轻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导致的下腰痛,同时改善脊柱功能。有病例报告提示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后颈椎突出的解决方法,患有该病的朋友一定会从今天的文章中有所收获。我们希望大家都能有意识的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多多锻炼身体,长期伏案工作的群体要定时起身活动筋骨,以免遭受疾病缠身。

颈椎有一节突出


如果发现自己颈椎有一节突出,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为这可能是颈椎病的表现。造成颈椎病的原因有许多,通常是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比如说,不良的睡眠体位、不当的工作姿势、过度的家务劳动、超量的运动、不正确的锻炼方式等,都可引发我们的颈椎出现各类问题。

1.中医按摩

感觉到颈部和头部不适时,马上找正规的中医按摩,配合拔罐,严重时配合针灸。正规医院的优点是:安全、疗效确切,缺点是:价位高、舒适度低。小诊所和其他地方的中医按摩优点是:价位低、舒适度高,但同时可信度低,一定要慎重。一般坚持按摩4-6次,基本恢复正常。

2.调整睡眠体位

颈椎病比较忌讳保持脖子弯曲状态,会加重突出,而人几乎有1/4-1/3的时间在睡眠状态,所以睡觉时颈椎的状态很重要,千万不能“高枕无忧”,高枕造成脖子弯曲,会加重病情。可按照要保持脖子直立、颈椎关节之间不要有相对位移的原理做了两个枕头,枕头是圆柱体,直径相当于正常的啤酒瓶子的直径,长度与肩同宽,用一般的添枕料添实。睡觉时尽量保持仰卧,两个枕头并列放于颈下,把颈部垫直,两枕直径略大于脖子长度,有轻微的牵引作用,很舒适。侧卧时,可把两枕迭起放于颈下,高度相当于肩的高度,正好把颈部垫直,建议患者不妨试一试。

3.适当锻炼

仰头低头。开始一段时间,慢慢低头,低到不能再低为止,慢慢仰头,仰到不能再仰为止,每天做2——3组,每组20次左右。后来发展为,双手交叉拢在脑后,在仰头时手给头一个反作用力,加大仰头的难度,颈部肌肉力量就慢慢的加大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脖子的活动程度比以往大多了,回头、仰头幅度都比以前强了。

4.适当服药

建议可以看看,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筋骨软,对证用中药调理。根据病因,同时要注意颈部千万不能着凉,不要让空调、电风扇等对着脖子吹,这是一个不良诱因。

脖子后面颈椎骨头突出


如果观察久坐办公室的白领就会发现,很多白领的脖子后面第一节颈椎骨头突出。平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从整体上看会显得整个人得脖子是向前倾得,那么出现这种情况会是什么原因呢?这种一般是因为久坐引起得体态问题,经过针对性得体态矫正动作,会缓解颈椎骨头突出得症状,那么如果矫正体态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都有哪些动作可以矫正体态。

建议每个动作持续30S

两个动作间隔10S

动作1 侧躺 一臂与地面平行 环绕360度

动作2 躯干与地面平行 手放于头侧 以肘碰臂, 然后向外转体

动作3 双脚张开与肩同宽 双手扣于背后 挺胸, 双手用力下压

动作4 背对墙壁 双臂贴墙,微张 上扬至与肩平行

动作5 背部靠墙 大臂与肩平行 小臂与大臂成90度角 双手向中间合拢

动作6 上身保持平直 手放于脖颈一 向斜上方转动头颈

动作7 上身保持平直 手放于头顶 扳动头颈 腰部向反方向用力

动作8 将按摩滚桶放在中背部 进行一上一下的动作

百度综合中外各专家的观点,归纳为以下几个姿态健美的标准:

1、站正确与健美的站立姿态应该是头颅、躯干和脚的纵轴在一条垂直线上,挺胸、收腹、梗颈,两臂自然下垂,这样,人体固有脊柱形态的曲线也就表现出来了。

2、行躯体移动应正直、平稳,不僵硬又不呆板,两臂自然下垂,摆动协调,膝盖正对前方,脚尖略微向外侧,落地时脚跟着地过渡到脚掌,两脚后跟几乎在一条直线上,两腿交替前移的弯曲程度不要太大,步伐稳健均匀。

3、坐优美的坐姿应保持挺胸收腹,四肢摆放也要规矩端正,不能摆得太开太大。

4、卧良好的卧姿对于心血管、呼吸系统在安静状态下的工作起保证作用,并有助于消除肌肉疲劳。为避免心脏受压,一般朝右侧卧为最好,为防止局部受压发麻甚至出现痉挛的现象,仰卧也是一种好的卧姿,但不要把手放在胸上,以免压迫心脏。(毕锦云吴坚)

中医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好么


众所周知,颈椎间盘突出是很根治的,尤其是多年患有颈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就更难治愈,只能缓解。在西医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很多人想到了祖国博大精深的中医。可是,中医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真的有用么?下面就来看看专业人士分析。

工具/原料

牵引床、针灸、中药内服、中药药罐、中药包外敷

方法/步骤

牵引床牵引四十分钟后、针灸疗法、使用煮热的药罐拔罐、蒸热的中药包外敷。

推拿按摩、中医无痛正骨手法整脊后、祖传大膏药外贴等治疗方法。

促使椎间盘突出的髓核消失缩小不压迫相邻神经根、脊柱侧弯旋转通过正骨调椎使椎关节恢复原位、曲度再生、从根本上得以治疗、无副作用不伤害身体、如果是顽固久治不愈的患者、配合中药内服、疗效显著。

注意事项

此类患者要卧床休息、保暖不能受凉、不能负重、不能久站久坐、弯腰要两腿屈膝蹲到、打喷嚏、咳嗽要提起肛门括约肌。

保持良好坐姿:对于患者颈椎病的患者来说,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当中一定要确保自己的坐姿正确。避免那些不良习惯性体位、不良的工作体位,不良姿势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而且是本病发生、发展与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引起重视。注意要改变自己不良的读书、写字或工作的姿势。尤其是需要长时间低头的工作人员应定期或及时纠正头颈部的不良体位,其时间间隔不应超过半小时,并且做一些颈部保健操,使颈椎各方向得以活动及休息。工作1小时左右,应起身活动一下,尤其是头颈肩部,以放松紧张的肌肉和关节。站在窗前抬头远眺,利于颈椎的保健。

尽信书不如无书,这说明不能盲目服从。中医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在西医繁荣的今天,中医的处境似乎有些尴尬。很多人都在西医治疗无望的情况下才会想到中医治疗,死马当活马医。但是,医学发展有限,中医也只能辅助治疗,不能完全根治。

颈椎小关节创伤性退变性关节炎


【概述】

慢性颈痛是一种很常见而又易被忽略的临床症状。临床医师易将其与颈椎间盘突出或颈部肌肉劳损联系在一起。然而,随着人们对小关节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颈椎小关节突病变是颈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退行性波及颈椎后方小关节的一部分或全部,呈现损伤性关节炎反应,并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者,谓之颈椎小关节创伤性退变性关节炎。本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引起慢性颈痛、颈源性头痛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诊断】

颈椎创伤性退变性小关节炎,在早期主要表现为慢性颈痛,常易被人误以为肌肉劳损而忽略,缺乏特征性表现和放射学异常表现,易被误诊和漏诊,对晚期患者的诊断则较为容易。诊断依据为:

头颈部的外伤史 尤其有车祸等外伤史的患者应高度怀疑,部分患者,则无明确的外伤史。

疼痛 疼痛范围符合分布规律,有明显压痛者应进行神经阻滞试验,该方法具有诊断性治疗作用。由于小关节受脊神经后内侧枝支配。而该枝在关节突腰部与骨面相贴,因此若疼痛由小关节引起则阻滞有效。疼痛在注射局部麻药后约10分钟缓解,药效持续2小时以上的者判断为阳性反应。此试验阳性是早期诊断本病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与关节内阻滞相比,后内侧枝神经阻滞具有简单易行、创伤小、危险性小的特点,且可在关节间隙狭窄者阻滞成功。但由于疼痛消失受患者心理因素影响较大,假阳性率较高。

对此阻滞试验 由于单纯神经阻滞试验受患者的心理干扰,假阳性率较高,为此对一些怀疑因心理影响而阻滞试验呈阳性者可行对比阻滞试验。其原理是布比卡因药效持续时间约为利多卡因作用时间的2~3倍,在分别用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行神经阻滞试验后,患者症状消失持续时间是否符合两药药理特征而进行判断。此试验可明显降低假阳性率。在操作过程中须注意第二次阻滞应在第一次阻滞效果完全消失后方可继续进行。

小关节内阻滞试验 即在透视下行小关节内局麻药注射,诊断效果更为准确。但由于操作繁琐,并发症多,因此在诊断阶段常为脊神经后内侧枝阻滞试验替代。

后内侧枝神经阻滞法:须在电视透视屏下进行。先根据患者疼痛分布范围和压痛点确定受累小关节,然后用22号(20~24号)90mm的脊柱穿刺针皮行侧路法穿刺至相应小关节背侧,依靠骨性阻力及针尖在侧位像上投影,判断位置后,于关节突腰部(侧位像)注射2%利多卡因0.5ml或0.75%布比卡因0.5ml。因每个小关节受上、下两脊神经后内侧枝支配,因此需行上、下两关节突腰部阻滞。颈2~3小关节较为特殊,后内侧枝阻滞不可靠。须行第三枕神经三点阻滞法:(1)上关节突软骨下方;(2)下关节突软骨下方;(3)上、下关节突两者之间。阻滞成功的标志为其分布皮区即枕区感觉消失。一般10分钟后疼痛开始缓解并持续2小时以上者为阳性反应。本试验假阳性率较高,达27%(图1),应结合临床具体分析。

1.第三枕神经;2.内侧支;3.关节支

根性症状 早期为刺激症状,后期可因关节突增生、肥大,骨赘形成直接压迫引起。以颈3和颈6脊神经根受压多见,已成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特点 主要依据平片、断层摄影、CT扫描图像所见,对诊断晚期患者并不困难,但早期患者常不易见到异常表现。SpECT和小关节造影虽对本病早期诊断有帮助,但不如神经阻滞试验灵敏和可靠。

【治疗措施】

目前,对颈椎创伤性退变性小关节炎虽有多种治疗方案,但尚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

保守治疗应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方法进行处理。

争性加重期治疗以休息、热疗及镇痛为主。局部按摩、针刺、口服消炎止痛药物以及封闭治疗,均能奏效。卧木板床休息,临床起床时用颈围保护。急性期后,可适当开始体疗及自我推拿操作,使颈肌得以锻炼。适度的运动,不仅可防止相对软骨面牢固地及连续地受挤压,又可使关节软骨从滑液中得到营养,因此宜注意动静结合。对顽固性疼痛,保守治疗无效、发作频繁、影响工作和生活时,应考虑注射疗法及手术疗法。

神经阻滞疗法

既有明显诊断作用,同时又可起到止痛,缓解局部肌肉痉挛等治疗性作用。无论是急性加重期还是慢性期,都是缓解疼痛的有效手段。

小关节注射法

这既是有效的诊断手段,同时更是一种疗效颇佳的治疗方法,该法对神经阻滞试验阳性者均可。

禁忌证

(1)活动性出血性疾病,或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2)穿刺处有局部感染者;(3)脑血管疾病患者:以免硬化血管受刺激后产生缺血现象;(4)颈椎不稳定者为相对禁忌证,因在穿刺过程中可能招致神经损伤。

方法

须在电视透视下进行。患者取俯卧位,颌下及胸部垫海绵垫,调整头屈曲度使小关节在电视透屏下正侧位象均清晰可见。选择低2个节段的皮肤作为进针点。消毒皮肤,铺巾,用2%利多卡因局麻后,用22号脊柱穿刺针后路或侧路法刺入皮下后不断调整方向,直接穿刺关节间隙。穿破关节囊后有落空感,此时须将针直接抵达软骨面,在透视下确信针已进入关节腔内后略后撤。若行关节关节造影则可注入造影剂。注射2%利多卡因0.5ml和倍他米松2mg,混合液量不宜超过1ml,拨针,观察20分钟后患者方可离开。局麻药可暂时性止痛,而激素则具有长期消炎止痛作用,其可缓解疼痛症状2周至4月不等

射频法脊神经后内侧枝热凝术

适应症

(1)诊断明确、神经阻滞试验阳性者;(2)保守治疗,关节内注射疗法无效者。

方法

在X线透视下将脊柱穿刺针刺至关节突关节外侧下1/2附近,确认位置后,取出穿刺针蕊,置入电极即可进行治疗。为提高疗效,Bogduk提出针宜自上斜向下穿刺,使电极与关节处于正切位,而与神经平行,温度宜选择90℃。

这种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创伤较少,但远期效果较差,治愈率约40%,又需专门设备。有人提出它有加速退化或发生骨唇之嫌,因此,目前这种治疗方法仍开展得不多。

直视下脊神经后内侧枝切断术

适应症

(1)诊断明确,神经阻滞试验阳性;(2)保守治疗无效,疼痛顽固发作,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3)尚无关节骨赘形成,影像学异常改变等表现者。

方法

在局麻下,从后入路暴露病变的相应节段的小关节,先认清一侧上关节突乳状突与其横突根部副突,两乳突间覆有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管状,切开此管,即可找到脊神经后内侧枝和小关节枝,予以切断并抽出。可同时一并剥除关节囊,术后卧床4~7天。手术须同时切除相应小关节上下两脊神经后内侧枝。由于一个小关节不仅受上下两脊神经后内侧支配;且还可受其他脊神经交通支支配,在直视下切除也较困难,因此疗效没有想象中好。神经切除后,由于神经再生而形成神经瘤者,可能使疼痛更为剧烈而不得不行脊神经根切除术。因此目前该术式已较少采纳。

颈后路小关节减压术

已有明确小关节增生,骨赘形成压迫脊神经根而产生根性症状者宜行此术。

方法:局麻,颈后路入路,暴露两侧小关节后,用直径3mm左右的钻头由浅入深将后方小关节钻孔。接近根管时,患者自觉有痛感,用薄神经剥离器加以分离松解,尚可继续用钻头或刮匙等扩大减压范围。对关节切除过多有引起失稳可能者,则可在同侧或对侧椎板间或棘突间植骨,以维持椎节稳定。

由于小关节毗邻椎管、椎动脉和脊神经根等重要结构,因此手术危险性较大,技术要求较高。术者须具有丰富临床知识和较高的手术技巧方可进行,同时须严格掌握适应症。

康复

颈椎小关节创伤性退变性关节炎多由于颈部外伤或长期劳损引起,但许多病例并不适于手术治疗,因此患者的康复治疗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医务人员应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颈椎小关节创伤性退变性关节炎的一个重要临床特征是慢性颈痛,而疼痛是一种主观症状,受患者心理影响较大。因此调整患者心理状态对于治疗和康复都极为重要。应强调:(1)消除悲观心理,用科学态度向患者作这方面的宣传和解释,不必负担过重,只要治疗得当可以缓解患者症状;(2)消除急躁情绪,要让患者认识到疾病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争取患者积极配合各种治疗。

其次,应当利用各种现有条件,采用对患者最有益的康复治疗措施。支具的使用可将头颈维持于合适的体位。红外线、热敷等对改善症状也可能有所帮助。自然因子中如海水、矿泉也可能益,应加以利用。同时还应教会患者自我康复的手段,让患者掌握自我牵引疗法、工间操和职业体育疗法,治疗性体育锻炼对患者可能更有益处。

【病因学】

颈椎小关节创伤性退变性关节炎具体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过程,因缺乏深入的研究,而欠明了。但创伤和退变则是引起本病发病的两个肯定性因素。

【发病机理】

解剖学基础

颈椎小关节与全身各种大关节一样属滑膜关节,由上、下两关节突组成。关节突与椎体平面约呈40~45,关节面平滑,覆有透明软骨,关节囊较松弛。颈椎间小关节有引导和限制运动节段的运动方向的作用。如颈椎前屈时,上位颈椎的下关节突在下位颈椎上关节突上向前滑动,但关节囊限制其过度前屈。颈椎小关节排列虽有利于屈伸活动,但较不稳定,易受损伤。小关节这种解剖特征是其发生病变的解剖学基础。

创伤

日常生活中,头颈部屈伸、旋转等活动较多,主要依靠椎间关节和两侧小关节协同完成。不良的工作体位,如打字员、家务劳动者,长时间低头工作,在小关节产生剪切力,使关节囊处于张力状态,而超负载的张力则使关节囊产生创伤性炎症反应并逐渐变厚变硬。车祸时,头颈部挥鞭样抽伤骤然对小关节施加加减速力的损伤,使小关节发生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折,关节囊撕裂及关节囊内积血等。关节囊创伤性炎性改变,使滑膜细胞活跃,骨液分泌增多,还可伴有积血,使关节肿胀,关节囊内压增高,刺激囊壁C类神经纤维未稍而引起颈部疼痛等一系列症状。有人在小关节囊内注入生理盐水可诱发颈部产生疼痛。关节囊创伤还可使微血管扩张,红细胞、白细胞等有形成分渗出至关节液内,并沉淀及机化,引起关节粘连。关节软骨的损伤使关节面粗糙,从而增加受创伤机会,导致软骨逐渐萎缩、关节间隙狭窄等关节炎性改变。骨关节的创伤是发生退变的重要因素。

退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退变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在小关节劳损或受创伤后会发生关节囊肥厚、疤痕形成。关节囊反复受损,使滑液分泌功能丧失,滑液分泌减少,关节软骨因缺乏营养而发生退行性变化,逐渐变薄和粗糙。软骨表面破裂,可延至软骨内,甚至形成小碎片脱落于滑液内。相互咬合的小关节面由于磨损,不仅损伤关节面,且根据Wolf定律逐渐发生软骨下骨的致密化。关节表面的愈加粗糙并硬化,导致小关节突发生肥大,边缘形成骨赘。软组织内矿物质浓度改变,也可使关节囊钙化、结构发生改变,使小关节在运动中受创伤更大,从而加速了关节退变的发生。

椎间盘退变和小关节病变的关系

椎间盘发生退化后,关节突关节通常易发生严重损伤,因脊髓屈伸运动支点部位改变所致。脊柱屈伸时,椎体运动于不可压缩的髓核上。关节突关节对运动起限制作用。如发生椎间盘退化,运动即推动平衡而不规则。实验证明:在正常充分屈伸时,运动支点经过髓核后方,在椎间骨退化时,运动支点即向后移,严重时支点甚至可经过关节突关节,使其在屈伸时受到严重损害。这种规则运动可加速关节突关节的退变。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后,还可使上、下两椎体间靠得更近,小关节囊松弛。这时椎间小关节首先从不等距离的错位发展到半脱位,可造成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但目前有人提出颈椎小关节退变和椎间盘退变无明确相互联系。

创伤和退变间无明确的界限,作为致病因素,两者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创伤加速退变的发展,而退变又增加了创伤的机会。

【临床表现】

颈部外伤史 患者一般有头颈部外伤史或长期不良工作体位史如打字、车祸等。尤其多见于摩托车车祸、汽车相撞等挥鞭样损伤史者。在车祸引起挥鞭样损伤后,因小关节引起慢性颈痛发生率颇高,Barnsley调查认为高达54%。

颈痛 慢性颈痛是本病特征性表现,多为持续性钝痛,活动时可诱发或加剧。颈2~3或颈5~6小关节受到创伤和劳损发生率高,相当发病率也高。不同节段的小关节病变可引起不同区域的疼痛,分布具有一定特征:

1.颈2~3小关节:疼痛位于上颈区,并延至枕区。严重者范围可扩大至耳、头顶、前额或眼等。

2.颈3~4小关节:颈侧后方区域,向上可延伸至枕下,但不超过枕区,向下不超过肩胛带,其分布形状类似于提肩胛肌。

3.颈4~5小关节:类似于三角形区域分布,两边为后正中线与颈侧后方界限。底为经锁骨外、中1/3交点,平行于肩胛冈的假设虚线。

4.颈5~6小关节:呈三角形套状分布,尖指向颈后正中,包绕肩胛带的前、后及顶部。基线为肩胛冈。

5.颈6~7小关节:分布似覆盖于肩胛冈上窝和冈下窝的四边形状。

6.颈7~胸1小关节:一般认为集中于颈6~7下半部分。

以上疼痛分布规律是各节段小关节病变时产生的主要区域,在严重者分布可扩散至更广范围,但此区常最为严重。疼痛可因双侧小关节受累而双侧分布。多个小关节受累则使疼痛区域重叠,将会给诊断带来困难。

牵涉痛 由于颈神经根在头、颈、胸、上肢等有广泛分布。因此除局部疼痛外,还常可引起牵涉痛表现。头痛主要由于颈2~3小关节受累引起的牵涉痛,常见且易被误诊。表现为慢性持续性钝痛,也可呈典型偏头痛,甚至前额痛等。肩痛,常为颈5~6小关节受累引起,易与肩周炎混淆。此外尚可有胸痛及上肢疼痛的表现。

局部体征 小关节创伤性退变性关节炎常有明显固定压痛,活动时间加剧。颈部可因疼痛而使颈部活动减少,甚至颈部可处于强迫体位。局部相应支配小关节的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可使疼痛缓解。

【并发症】

小关节注射法的并发症:(1)穿刺针过分向前会损伤椎动脉;(2)穿刺针过分向内则有进入硬膜外腔甚至误入蛛网膜下腔,可产生高位硬膜外阻滞,甚至全脊髓麻醉症状;(3)可有一过性头痛,眩晕或轻度平衡失调症状,可能因局部本体感受器阻滞引起,稍后即能自行恢复。

【辅助检查】

X线片 均需拍正侧位片及左右斜位片。早期常无明显改变,以后则显示关节间隙狭窄,松动;逐渐于关节突起外增生、形成尖形骨刺;后期该关节呈现肥大性改变、周边部伴有明显的骨赘形成,并使椎间孔变小、变形。

断层摄影可较清楚地显示出关节晚期的狭窄、骨赘及变形。

CT扫描 可由横断面十分清楚地显示出小关节病变的程度及其与椎管、根管之间的联系。常见征象为:(1)小关节边缘骨刺形成;(2)小关节突肥大;(3)关节间隙变窄;(4)关节软骨变薄;(5)小关节内真空现象;(6)关节囊钙化;(7)关节突软骨下骨质硬化等。但在早期CT扫描不如X线片。CT扫描的一个优点是可同时观察椎间盘而排队椎间盘疾病。

SpECT 常规ECT图像对于观察本病无多大帮助,但高间隙分辨率(Higher-Spatial resolution)ECT图像可清楚地显示小关节核素摄入量增加。该法具有敏感性高的优点,可以作为行小关节关节造影前的一种筛选手段。

小关节造影术 对早期诊断小关节创伤性退变性关节炎有较大帮助。须在电视透视下进行,可采用侧路或后路穿刺法,穿刺方法同小关节注射。在正侧位透视下确定穿刺针进入小关节关节腔内后,注入水溶性造影剂,一般早期可见到关节囊松弛或破裂,还可见到小关节炎性改变征象。晚期则因穿刺困难及影像学征象改变明显而常不进行。造影结束后注射局麻药和激素混合液,可同时起治疗作用。

其他 为排除可能合并椎管内病变、椎间盘病变及其他病变,有条件时可行磁共振成像、脊髓造影及椎间盘造影等检验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 由于颈部突然的过度活动或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而引起,也是慢性颈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其能急性发病,也可慢性发病。主要症状为颈痛,活动受限,犹如落枕,疼痛可放射至肩部及枕部,常一侧上肢有疼痛和麻木感。很少两侧同时发生,发作间隙可毫无症状。查体见头颈常处于僵直位,下位颈椎棘突及肩胛骨部有压痛,头向后并侧向患者侧,头顶加压即可引起疼痛,并向手部放射,牵拉患侧上肢可引起疼痛。X线平片可见椎间隙变窄,呈退行性变。脊髓造影 CT扫描和MRI均可见突出的椎间盘。单纯椎间盘突出症容易和小关节创伤性退变性叛变相鉴别。但如果两者同时存在则易发生漏诊和误诊。因此对有效治疗椎间盘疾病后不能缓解慢性颈痛者,则应考虑小关节创伤性退变性关节炎是否存在。

2.颈部软组织劳损 主要为单纯颈部肌肉酸痛与不适,无传导或放射至他处感,大多由于工作疲劳反应所致。若稍作休息或对抗性反向肌肉活动(如长期低头转变为仰头活动),即可迅速恢复疲劳而症状消失。疼痛程度与调节肌肉活动效果,往往与病程长短成正比。大部分患者劳损症状来自颈后部肌肉及韧带。有时与骨关节疾也混杂在一起,此时应注意区分。治疗应从工作和生活的习惯、体位和姿势平衡来纠正。适当的理疗、体疗、按摩对患者颇有益处。有急性加重者宜颈部制动,口服止痛药和镇静剂治疗。必要时可行1%普鲁卡因痛点封闭。

3.紧张性头痛 头痛一般位于双侧,可累及整个头部。性质为钝痛,呈典型的紧缩性或压迫感,程度为轻度或中度,并不因日常活动而加重。头痛反复发作,每月不超过15天,可有恶心、畏光或怕声三大症状之一。体检一般无阳性体征,第三枕神经阻滞试验无效。

4.肩关节周围炎 该病多发年龄为50~60岁之间。发病缓慢,逐渐出现肩关节疼痛及关节的活动受限。常表现为一种特殊的临床过程,即: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发展,继而疼痛逐渐减轻乃至消失,关节活动也逐渐恢复。整个病程较长,常需数月或数年之久,肩关节周围有很多压痛点,X线检查无阳性表现,肩关节周围痛点阻滞或腋神经阻滞有效。

5.神经宫能症 青年女性多见,症状夸张而无阳性体征,询问病史及查体时转移注意力症状可明显减轻,暗示疗法可明显有效,运用脊神经后内侧枝神经阻滞后可能会永久性疼痛缓解。

此外,由于车祸牵涉到法律、经济赔偿等许多社会问题,因此,由此引起的慢性颈痛是否由精神性因素或小关节器质性疾患引起,需特别注意鉴别。

【预防】

注意良好的睡眠体位和工作体位 人每天6~9小时是在睡眠中度过,因此头颈部放在合适的位置对于预防因劳损引起小关节疾病有较重要意义。一般认为头颈部保持自然后伸位较理想,切忌高枕无忧。工作中,则需避免同一体位持续太久,注意改进工作条件,坚持劳逸结合,坚持做工间操,必要时则需更换工种。

注意自我保护,预防外伤 尽管俗话说有祸躲不过,但在乘车,乘飞机时使用安全带可减少创伤程度,减慢疾病的发展。

急性损伤应及时治疗 在急性损伤期,应保持卧床休息,用颈托支具等进行颈部制动保护,必要时还应口服布洛芬等药物以消炎止痛。尽管使受伤小关节的创伤反应减少至最小程度。

颈椎关节突出的延伸阅读